笔者于一九六九年到新加坡神学院任教时,认识于中旻博士,当时他是 光世报 主编。数十年来他是忠心而博学的文工老将,著作甚丰。如: 圣经与文宣:飞行的书卷,圣经与家庭,语意释经 等二十余册,别具释经与文学并重之风格。
本书 — 工人与教会:腓立比书要旨 ,是于博士在心脏病后的一本新着,笔者有幸得获先睹原稿,受益良多。全书以圣徒的信念,爱心,理想,恒忍四大主题论述,环绕使徒保罗的属灵经历,阐释腓立比书要旨,高举基督。例如:保罗因对神主权信念之深固,虽在罗马狱中,仍能使教内外的人受激励,自己又满有盼望而喜乐,其对神的顺服,使他对同工,对教会,对自己都留下美好的榜样,可作今日圣徒之模范。
本书又引用不少圣经内外的事迹,古今中外的名言佳句,内容丰富,将深奥教义融会于实用性之教导中。尤为可贵的是本书指出,使徒保罗身系囹圄中,仍能为福音作见证,关切教会的情况,顾念同工的辛劳,保持崇高的追求目标,在恒久忍耐顺服神之中,满有喜乐。这些实际经验,证明福音真道对人生品格的建立,绝不是徒托空言的高调,是人生所能实行体验的真理。在此仅作若干片断分享,读者谅必能从本书获得诸多教益。
陈终道 一九九六年夏
在这封写于监狱的书信中,竟然多次出现“喜乐”。作者在那么一个跟喜乐隔绝的地方,写出这些字眼,是多么出任意外的现象!就像干燥的西乃旷野,荆棘被火烧着,却是没有烧毁 ( 出三:2) ,会吸引人的注意。
正像摩西在西乃旷野,所要看的,是荆棘“为何没有烧毁呢”,我们所应着意的,也是保罗怎么能有喜乐,并且是什么样的喜乐。
首先,我们要知道,喜乐是件奇怪的东西,你不能追求喜乐而得着喜乐;只有在适合的条件下,喜乐才会来。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论语 “述而”第七 ) 是说有君子的心胸,才会有喜乐。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呢?英国政治家,思想家柏克(Edmund Burke, 1729-1797) 说得很有意思,他说:“A king may make a nobleman, but he cannot make a gentleman. ” 这里他所说的两种人:Nobleman 是贵族,需要得王给予特别恩宠,有很高的社会地位。Gentleman 只是一介平民,只要不是奴隶,不是罪犯就可以 ( 当时英国的情形) 。 虽然如此,Gentleman 有相当于中国的“君子”的意思;不在其地位,而在于其品格,这不是地上任何权威所能够赐予的,也就不会因环境而改变。君子用不着任何人给他封号,所以不必讨人的喜悦。作为这样的人:
信念必须要深;
爱心必须要阔;
理想必须要高;
恒忍必须要长。
读者到这里,该会意识到作者仿佛是在说什么尺度。正是如此。“伟大”和“属灵”,原就不是随便送的高帽子,也不是不负责任的虚空话,只为了讨人欢喜的奉承话,更不是叫人骄傲,以伟大和属灵自命;原来是提出一个客观的尺度,是真可以衡量的:长,阔,高,深。这样,读者应该有个准备,作伟大的基督徒。感谢主,靠着主的恩典,读本书的人,也可以达到那里。说明白些,那只是正常的基督徒,是主期望我们达到的地步。这尺度也可以公平的检查自己,看自己是否到了那个地步,不自欺,也不受人欺骗。圣经说:“你们从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 ( 林后一三:5)
在启示录里,我们看到宝座前的四活物,也可以表达同样的形象:信念深而勇敢像狮;爱心阔而像人;理想高而圣洁像飞腾的鹰;恒忍长而像牛 ( 启四:7) 。保罗所具有的,所表现的,正是这样的生命;这也是他效法基督,而真像基督的地方。因此,使徒以此来期勉教会。这也是我们今天所应该学习的,虽然,未必能完全。因此,本书称为工人与教会。
本书作者读腓立比书,经过长久思考,深受感动。写在这里的,是以释经与灵修并重;所采取的,是主题阐述的方式,以减轻读者繁琐重复的负担,并且着重于实践。祝感动使徒的灵,也在今代圣徒的心中动工,帮助我们思省,更长成,更像基督。
在这里,我想起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一句古话:人,多么像树木呢!树木要深深扎根,要向外发展,要向上长高,要经久不凋,耐得住时间的考验。树木能够这样,是因为其里面自然有背地性和向光性:它向上长,与地相背,不问地的吸引力有多大;而且朝向光明,远离黑暗。奇妙吗?圣徒和教会工人,所必须具有的性情,岂不也应该这样?人之所以能如此,不是自己与生俱来的性向,是因信耶稣基督而有的新生命来的;也惟有靠主的恩典,才可以得保守,才可以发展成这样的见证。
相信你应该,也能,这样的增长。有此希望和信心,你才有必要读下去。相信你会读下去。
在炎热的夏天,大地一片焦黄,骄阳在天空施威,仿佛要把沃土炙成沙漠,把影儿和浮云一起融化。那时,看到一棵巨大翠绿的树,巍然的,奇迹般的耸立在那里,叫人心中泛起崇敬和希望。犹大地的东方,是大片的沙漠,夏天热风吹来,是干燥痛苦的。先知耶利米写道:
倚靠耶和华,以耶和华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
树栽于水旁,在河边扎根;炎热来到,并不惧怕,叶子
仍必青翠;在干旱之年毫无挂虑,而且结果不止。 ( 耶
一七: 7,8)
这棵树,经得起热的考验,还能结出果子。是为何与众不同?它的秘密在哪里?是因为根扎得深在水边。在这里,“倚靠”原文作 batach ,是“信靠”,“信念”的意思。信念的根扎得越深,越能耐得苦,越能持久。
在腓立比第一章里,有一个字,希腊原文是 peitho ,意思大略相同,共出现了三次,中文分别译为“深信” (6, 25 节) ,和“笃信不疑”(14 节) 。在几个英文译本中,翻译各有不同,钦定本(KJV) 译作confidence(vv. 6,14)confident(v. 25) ; 其余如:NIV, NAS, RSV, NE, JB, J.N.Darby 等,各用纷杂不同的字,表达类似的意思,就是“信念”。
信主事奉主的人,遇到同样的患难迫害,却会有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信念的不同。就像狂风暴雨过后,有的树倒了下去,连根拔起;有的树却屹立不动,不过略损枝叶,那是因为它的根深深扎入地里。其不同如此。
人作一项事业,信念越深,意志越坚定,行动越积极,成功也就越大。
信徒都知道,“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 ( 徒一四:22) 只有深的信念,与主联合在一起,才可以胜过艰难,站立得稳,至终在主永远的荣耀里。
我深信那在你们信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
稣基督的日子。 ( 腓一:6)
主在选召保罗的时候,差遣亚拿尼亚去为他按手,并且指示说:“他 [ 保罗] 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 徒九:15,16)
亚拿尼亚是谁?是在大马色的一个门徒。为什么差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去为使徒保罗按手?因为主需要一个人去宣达祂的使命,并且作见证;另一个原因,是要显示神的主权:不在乎人的学问,才能,声望,地位。这是坚定保罗信念的一项行动。
事情就这样成了;虽然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保罗所受的苦难,危险,真是难以述说。他自己说是:“天天冒死”! (林前一五:31) 后来追记这段经历,保罗说:
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
绝了;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叫我们不靠自己,只
靠叫死人复活的神。祂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
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祂将来还要救我们。 ( 林
后一: 8-10)
保罗并没有改行易志,没有怨叹灰心。他承受难以相信的苦难,用难以相信的坚忍,成就了难以相信的伟大事工,行了神的旨意。这怎能作得来?在人实在不能;但保罗有深而坚定的信念:“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神是全能的。神有完全的主权。我的生命不要紧,神的旨意必成就。这是亚伯拉罕的信念。
腓立必这个城市,在保罗生命和事奉的历程上,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教会历史的转捩点。
保罗是亚洲人。在他第二次布道旅程中,本来他想向亚洲大陆东进,但圣灵引导他们,到小亚西亚以外的地区:“夜间有异象现与保罗。有一个马其顿人站着求他说:‘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 ( 徒一六:9) 保罗等人知道是神召他们去传福音给那里的人,就放弃了陆地的旅程,顺从神的呼召,乘船去了欧洲。
腓立比是马其顿的首邑。保罗在那里住了不到两周。在一次安息日聚会的讲道中,一个颇有社会地位的妇女信了主。但保罗赶出了一个巫鬼,因而受到攻击。赶鬼也有罪?因为那个被鬼附着使女,是她主人得利的工具,不愿她得释放,而失去了财利。鬼的黑社会就揪住保罗和西拉去见官,把他们关在监狱里,并且受了刑杖致伤。到此地步,谁能仍然相信那是神的引导?谁能不灰心丧志?但保罗和西拉对神的信念不动摇!在暗夜无光的监狱里,他们没有楚囚对泣;竟然会“祷告唱诗赞美神”!忽然,发生了强烈的地震,监门全开,众囚犯的锁炼也都松开。狱卒以为这可完了;按罗马法律,监守不力,要被判处死刑,就想要拔刀自杀。想不到那两名被打的新囚犯,竟会对他关心,叫他不要自杀,并保证所有的囚犯都在那里。狱卒受了感动,惊定之后,问起:“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回答是:“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于是他们全家听了主的道,全家信了主,全家得了救。结果,黑夜里有了光明的希望,监狱中洋溢着自由的喜乐。 ( 徒一六:16-40)
腓立比微小的教会,就这样开始了。苦难中结成的果子,成为欧洲福音的基地。这个教会的发展,及其对福音广传的长久影响,是神主权的见证。在小亚西亚,神的“禁止”与“不许” ( 徒一六:6,7) ,停步和起步,是神的主权。在特罗亚的异象与引导( 徒一律:8-10) ,是神的主权。 在腓立比河边,聚会和居留( 徒一六:13-15) ,是神的主权。在腓立必的赶鬼,受攻击,遭苦难,进监狱,是神的主权。以至忽然来的大地震,使人心受震动,都是神的主权。河边水流旁的聚集敬拜,吕底亚家的团契,也都是神的主权。是许多环节,结成一条锁链;本是捆绑的锁链,却使许多人得以自由。何等的奇妙!
甜美的记忆,是灵魂宝贵的资产,是对神信念的根基。
腓立比教会在保罗的记忆里,是美好的,是他的欣慰:
我每逢想念你们,就感谢我的神;每逢为你们众人祈求
的时候,常事欢欢喜喜的祈求:因为从头一天直到如今
你们常是同心合意的兴旺福音。 ( 腓一:3-5)
保罗绝不是应付工作的宗教人,他是真以祈祷传道为事。他像是旧约事奉的大祭司,胸牌上刻着有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常常挂在心头,为他们在天父面前代祷。他说:“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 ( 林后一一:28,29) 可见保罗是个有负担的人,是注重祷告的人,在灵里托住主的众教会。在他的祷告中,记念加拉太教会,因为他们无知,被律法派搅扰,“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 加一:7) 。他记念哥林多教会,因为他们中间有党争,有不道德的事。他为以弗所教会代祷,求主使他们真认识神,看见天上的基业,使他们有爱心( 弗一:17-20 三:16-21) 。惟有在为腓立比教会祈求时,他心里满喜乐,从心里涌出赞美感谢。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个教会。
保罗为什么特别欣赏这个教会呢?
因为这教会从吕底亚的家开始,从头一天就与众不同。他们没有以发展自己的教会事业为满足,不曾想到建立高大辉煌的教堂,或是在过自己的社交生活;而是“同心合意的兴旺福音”。他们更没有忘记主的大使命,努力把主复活赦罪救恩的好消息传扬出去,使主道真理的光辉,照亮黑暗的世代。这正是保罗的心志。他们可说是志同道合。
福音的事工,不在人的智慧,财力。主特别藉祂的仆人启示祂事工的原则:“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 ( 亚四:6) 。这话到今天仍然有效。正如使人相信接受福音,不是人的力量,完全是神的主权;同样的,需要仰望神的保守和成全。既然“靠圣灵入门”,就不能“靠肉身成全”( 加三:3) 。
人生在罪恶中,被罪恶所捆绑,就像保罗和西拉被关在监狱里,被锁链捆拘,不能自己解脱;只有主耶稣救恩的大能,可以震脱锁链,开启狱门,使人得以解放自由。现代人想用心理学,或藉音乐,灯光,环境,气氛,或用花言巧语,影响人的情感,转移人的意志,以使人相信,代替圣灵的工作,代替神的主权。其实,不论如何用人的方法,总不能给人生命。因为“风随着意思吹” ( 约三:8) 。神有最高的主权,人为的其他因素,最多不过是次因。
圣经说:“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人;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王子。” ( 诗一一八:8,9) 又说:
你们不要倚靠君王,不要倚靠世人;他一点不能帮助。
他的气一断就归回尘土;他所打算的,当日就消灭了。
以雅各的神为帮助仰望耶和华他神的,这人便为有福。
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祂守诚实直到永
远。 ( 诗一四六:3-6)
因为人的生命和能力,都是有限的;神有无限的大能,是永活的神。主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 ( 启二二:13) 因此,祂是“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 来一二:2) 。我们可以信靠神,因为神有完全的主权。
保罗也相信,神凭着祂最高的主权,“随着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 ( 林前一二:18) 。 这样,教会既然同属于这奥秘尊贵身体,就能互相关连,同甘共苦。他说:“我为你们有这样的意念,原是应当的:因为你们常在我心里,无论我是在捆锁之中,是辩明证实福音的时候,你们都与我一同得恩。”( 腓一:7) 这是说,藉着神的恩典,我们得救了,成为一个身体,有人为道受捆锁,其余的人有同感( 来一三:3) ;有人为福音打美好的仗,他不是孤军奋战,你我也支持他,与他一同有分。
这不是出于天然人的情感,甚至超越了同志爱,而是因为我们同有一个在天上的头,所以有这份关切。使徒说:“我体会基督耶稣的心肠,切切的想念你们众人;这是神可以给我作见证的。” ( 腓一:8) 虽然他们之间没有属世的情谊,保罗却对腓立比人关心,而且有深切的期望。他说:
“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
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直
到耶稣基督的日子;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
子,叫荣耀称赞归于神。” ( 腓一:9-11)
圣徒的恩赐,不是自己先天的秉赋,也不是后天学习的,是“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 ( 林前一二:11) 。圣徒“信心的大小”,是神所定量分给各人的( 罗一二:3) 。同时,神在各人身上,有祂命定的旨意,期望圣徒长成身量,能成就祂的事工,完满达成神的计划,使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保罗的祷告,不是为了求自己的好处,而是为了腓立比教会祷告;不是为他们属地的发达,而是为了他们属灵的长进。他祷告的开始,是为了别人:“你们”,这是他的动机;他祷告的结束,是为了神的荣耀。
真知平衡的爱心:爱心是可贵的,不过,没有知识引导的爱心,是危险的。米 迦 的母亲爱她儿子,以至纵容他偷窃,为他造偶像,显然违背神的诫命,是“任意而行”的邪恶例子,贻害无尽。 ( 士一七:) 以色列人爱他们的士师基甸,顺从以至于盲从,盲目的英雄崇拜,造以弗得作偶像,就成为全族的网罗。( 士八:22-27) 神百姓“因无知识而灭亡”( 何四:6) 。在另一方面,只有冰冷的知识而无爱心,只“叫人自高自大”,因为“惟有爱心能造就人”( 林前八:1) 。爱心与真知识平衡,以真知为基础,成长而又增多。
信仰化为行动:信仰不是叫信徒作审判官。能分辨是非,是可以分辨方向 ;但最好最精确的地图,也不能成为 天方夜谭中的魔毡,不能带你去所该去的地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神要祂的儿女,“作诚实无过的人”,是把真理化为实践。因“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二:10)
靠主活而荣主:信徒靠自己不能结出“仁义的果子”;必须信主得着新生命,而时时与主相连,如葡萄枝子连在树上。主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 ... 我父就因此得荣耀 ... 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 约一五:5,8) 既然自己没有什么可夸的,葡萄枝存在的目的,就不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出产“使神和人喜乐的新酒”( 士九:13) ,使人得益处,荣耀归于神。
腓立比教会当然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地步。但保罗深信神的主权,深信基督是教会的头,祂能保守,祂必成就。这里说:“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 ( 腓一:6) ,是说救主耶稣是神所兴起“拯救的角”, 把祂百姓“从仇敌手中救出来”( 路一:69) ;祂也是基督,荣耀的君王( 腓一:10) , 祂再来的时候,我们要在祂的国度里一同有分。
保罗走十字架的道路,越走越窄,被关在监狱里,成了走投无路。但他对神的主权有极深的信念,“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 林后四:8) !人在四堵墙中间,正是“囚”字;但因为有信念的光,囚室中的使徒保罗,竟然大有喜乐!
先知耶利米蒙召传神的话,而“与全地和犹大的君王,首领,祭司,并地上的众民反对”( 耶一:18) 。 他的工作艰难,没有荣耀,不受欢迎,受许多的苦。他清楚的看到社会腐败,宗教黑暗,政治的窳劣;他自己身在危城破国,为了犹大的景况哀哭。而邪恶的领袖们,无力抗御入侵的敌人,却用他们的权柄能力来虐待先知,把耶利米下在淤泥的地牢中,真是情何以堪!先知耶利米在夜间四面黑暗的时候,抬头仰望夜空,满布着灿烂的群星。他想到:“耶和华是真神,是活神,是永远的王... 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聪明铺张穹苍。祂一发声,空中便有多水激动;祂使云雾从地极上腾,祂造电随雨而闪,从祂府库中带出风来。” ( 耶一O :10-13) 猛烈的暴风雨,摇撼着房屋和树木;但他知道,大能的神有完全至高的主权。
先知以西结,亡国被掳,在那时候蒙召,住在无耻硬心的以色列人中工作,是何等艰难!但看见了神的荣耀向他显现,得到神指示他将来复兴的荣耀景象,知道了神的主权,就有喜乐,有力量。
先知哈巴谷,看见罪恶不义猖狂,敌人侵掠,向神哀诉。在守望楼上得到了主的答覆,知道“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并且“惟义人必因信得生”( 哈二:14,4) 。 认识了神的主权,先知在黑暗的环境中,他信心的眼睛,透过黑暗而看见了神,就发出欢乐。
韦斯敏斯德信条 说:“凡神在祂爱子里收纳,并用祂的灵有效的召选而成为圣洁的人,虽然不能完全,也不能至终从恩典的地位中堕落;反要保守这地位,一直到底,永远得救。”( 一七:1) 因为神有至高的主权。
并且那在主里的弟兄,多半因我所受的捆锁,就笃信不
疑,越发放胆传神的道,无所惧怕。 ( 腓一:14)
现代人严重的精神问题之一,是孤单的感觉:这不是说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处身在孤岛上;也不是被隔离;而是在社群中的孤单。
监狱是强制的隔离,使被拘禁者行动受到限制。 ( 至于以教育改良为目标的监狱理论,是近代的事。) 保罗因为福音的缘故,被控告,被监禁;仇敌的目的,正是要限制他,要隔离他;因为他们“看这个人,如同瘟疫一般,是鼓动普天下犹太人生乱的”( 徒二四:5) 。其实,他们还没有完全认识保罗的使命:他不仅是要影响犹太人,连非犹太人也在内;他们也不知道福音是神的大能,是不能限制的。当然,他们倒有现代的防疫常识:要防止“瘟疫”蔓延,必须尽量的加以孤立,限制。
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保罗被关进了监狱里。不过,只是拘禁使徒的肉身,并不能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而且产生了反效果。保罗说:“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以致我所受的捆锁,在御营全军,和其余的人中,已经显明是为基督的缘故。” ( 腓一:12,13) 四堵墙不能围堵限止福音,人的力量限止不了福音的大能。保罗说:“我为这福音受苦难,甚至被捆绑,像犯人一样;然而神的道却不被捆绑!”( 提后二:9) 这不是虚空的豪语,自我的安慰,而是确定的事实:像是洪流的冲激,藉着圣灵的能力,传扬出去,达到了平常不能达到的地方,达到了更远更高的层面,进到了凯撒御营禁卫军中,也进入了宫廷人员之中( 腓四:22) 。你想,那些人同情他,安慰他,向他学习,他事奉的机会,不减少,反而增加了;他的同工也增加了。如果看得更深入些,连反对他的人,也不知不觉的成了他的同工,看似阻力,竟作了作了他的助力!
狡猾的魔鬼,竟然成了愚拙,帮助了福音的发展。许多年代之后,敌对神的人,仍然走过去的覆辙:迫害教会,反而使福音兴旺!
有一位宣教士,在非洲工作多年,妻子和两名儿女埋葬在非洲,拖着老病之身,退休返回美国。船到纽约码头,意外的发现有大群的人在欢迎!但他很快就知道,欢迎的对象并不是他;是欢迎泰迪 . 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1858-1919 第二十六任美国总统) , 去非洲狩猎,刚巧同船归来。 这位宣教的老战士,提着箱子,独自步下轮船,一阵孤单的感觉,连在非洲蛮荒都没有感受过,现在忽然袭上心头。夜晚在旅馆里,伧然泣下,以至不能祷告,但在黑暗的静夜里,神对他说:“孩子,你还没有到家呢!”
不是一人
先知以利亚,面对以色列的恶王亚哈,和四百巴力先知,在 迦 密山上,勇敢像狮子;但在耶和华听他的祷告,从天上降火,烧尽坛上的祭物,得到伟大的属灵胜利之后,受到王后耶洗别的恫吓,他感到无比的孤单。这无形的敌人,竟使他无法胜过,逃跑到旷野,在那里灰心求死!他向神诉说:“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 ... 只剩下我一个人!”( 王上一九:10) 曾几何时,他一人挺身与王作对( 王上一八:22) , 慷慨赴死的精神,坦然无惧,现在竟然胜不过孤单!但耶和华对他说:“我在以色列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 王上一九:18) 不是一个人,而是七千人!看见神在信祂的人中间工作,就不会感到孤单,就不至于失望。
先知以利沙,无意间牵入了国际政治,因为他图谋有利于本国,以致邻国的亚兰王派特遣军去捉拿他。以利沙的仆人清早起来,发现他们所在的多坍小城被强敌围困,车辚辚,马萧萧,军兵声势何等惊人,自己何等孤单无助!以利沙祷告了:“耶和华啊,求你开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见!”那少年人得神“开他的眼目,就看见满山有火车火马围绕以利沙。”这证明神人以利沙先前对他说的:“不要惧怕!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多。” ( 王下六:8-17) 圣经说:“耶和华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围安营,搭救他们。”( 诗三四:7) 这话是真的,不是夸张形容;只是需要用信心的眼睛看见,神的应许信实可靠,看见神的同在,就不至于孤单。
保罗困居在囚室之中,耳中可以听到看守他罗马兵的脚步声音,在四围走动,还有佩刀兵器的相击声音。但他信心的眼睛,可以看见福音的火焰,在远近各处燃烧起来,该是多么兴奋,多么有兴趣的事!他知道,主与他同在,圣灵与他同工,神的众使者与他同工。他知道,神有美好的旨意,因着他的受苦被囚,福音更加兴旺广传,信主的人更加增添,神的国度在扩展,扩展。
第二世纪的圣徒,教父特土良 (Quintus Septimius Florens Tertullianus, c.145-220) , 曾在 迦 太基的参议院大声疾呼的见证:“殉道者的血,是教会的种子。我们已经占领了你们的地区 — 你们的城邑,岛屿,堡垒,市镇,议会,军营,宫殿,参议院的大厅!”苦难使福音更加激扬,迫害使教会更加兴盛,是历史的事实。保罗知道,他所受的苦使福音兴旺,使信徒增多。不但对非信徒影响,使他们受感而归信;在另一方面,对于已信的人,更有积极的意义。
基督教的发展壮大,是在其创始人不在世界的时候。主在升天前就说:“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 ( 约一四:12) 那位智慧的法利赛教法师 迦 玛列,曾以基督教发展的前途,衡量其是否出于神。他列举以往搞什么运动的革命领袖们为例:丢大和加利利的犹大,一时候风起云涌,许多人跟从;等到他们的领袖崩逝之后,不久就烟消云散了。他指着使徒们说:“他们所谋的,所行的,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若是出于神,他们就不能败坏他们,恐怕你们倒是攻击神了。” ( 徒五:34-39) 反对的宗教人,听他所说的有理,又看使徒们的成功机会近于无,就接受了。照一般情形看来,那雏型的教会,实在没有生存的条件:领袖们“是没有学问的小民”( 徒四:13) ,面对着政治和宗教的两面夹击,严酷的迫害,似乎是前途无望,生存下去必然是极大的奇迹。但奇迹就在他们眼前发生了。教会不仅存在,而且迅速增长;在领袖们被捕入狱之后,当天就有成万的人信主:“男丁的数目约有五千”( 徒四:4) !显然的,这不是出于人的计划,组织,而是由于圣灵的大能。仇敌撒但以为藉人的手把主钉了十字架,“杀了那生命的主”( 徒三:15) ; 哪知生命的主是不能杀的,十字架反成就了救恩的计划。直到今天,我? 怓搢鴗Q字架,就想到增加的记号: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结出许多的子粒来。
保罗入狱了。福音的仇敌大大的欢喜。他们以为捆绑了保罗,就捆绑了“瘟疫”,限止了福音。不过,保罗入狱的结果如何?并没有寒信徒的胆,灰信徒的心。他们看见了保罗勇敢的榜样,看见了神的大能。保罗没有入狱之前,他们看见的是使徒保罗;保罗入狱之后,他们更看见了耶稣的荣耀。使徒保罗说:“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这样看来,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 ( 林后四:11,12) 这是新生命传播的原则:在主里的弟兄,多半因保罗“所受的捆锁,就笃信不疑,越发放胆,传神的道,无所惧怕。”
保罗并没有夸张,也不存幻想。他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信念:他是说“多半”,几乎是所有的信徒。这些主里的肢体,是他可以信赖的。是这信念,使他得到鼓励。知道有这么多可信赖的同工,而且是坚强忠勇的同工,就互相坚固,彼此建立,站立得稳。
保罗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福音使者,都存有一样的动机:
有的传基督,是出于嫉妒分争;也有的是出于好意;这
一等是出于爱心,知道我是为辩明福音设立的;那一等
传基督是出于结党,并不诚实,意思是要加增我捆锁的
苦楚。 ( 腓一:15-17)
我们要问:既然不是出于诚意,不是出于爱主的心,不是被“基督的爱激励” ( 林后五:14) , 为什么会走上传福音的路呢?保罗说:有的人存着私欲,出于旧性恶性( 雅三:14-16) ,把教会当作社交和政治斗争的延长,要在那里得这群众拥戴,可以得些利益,或是博个名声;但是他们的本性未改,作出各样的坏事。他们的恶行,却又被记在基督徒帐上;因为世人不会,也没有兴趣分辨,以为都是基督徒作的。结果,使主的名受羞辱,并且给世人反对迫害教会提供了借口。这样,撒但的诡计得逞,神的仆人保罗捆锁的苦楚却增加了,得不到人的同情。这是多么厉害的诡计!
虽然如此,保罗不会因而灰心。他知道,麦田里必然有稗子。主人说过:“这是仇敌作的” ( 太一三:28) 。圣善的灵工作兴旺的时候,邪恶的灵也忙碌的作混乱破坏的工作。但是道种撒在好田里,有真生命的麦子更多。这些“出于好意”的同工,爱神的仆人,知道他工作的价值,虽然不是受他们雇用,在他们的教会服事,也仍然不忘记与他在福音上同劳,这使保罗的心得到安慰。
我们在这里看出神仆人广大的心。他坦然的说:“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并且还要欢喜。” ( 腓一:18) 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却是真正爱主的心,是主的心;不仅是爱自己和属自己的,“我的教会”,“我的工作”,尽画小圈子。
当神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出来的时候,照摩西所求的,选召百姓长老七十人,把降于摩西的灵分赐他们;他们就受感说预言。但其中有伊利达,米达二人,仍在营里,却也受感说起预言来。这是“不同我们在一起”,“跟我们不一样”的人。不说预言没有问题;但这成了问题。怎能容忍他们?约书亚是摩西的忠心助手,报告摩西说:“请我主摩西禁止他们!”摩西却说:“你为我的缘故嫉妒人吗?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愿耶和华把祂的灵降在他们身上。” ( 民一一:25-29)
当主耶稣同门徒在世的时候,约翰来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与我们一同跟从你。”不赶鬼没有问题,“不与我们”是问题;宁可让人被鬼奴役,不能破坏“我们”的专有形象。这不止是约翰的个人意见,门徒也都以为别人该跟他们走同一路线。“路线”问题,非争不可!想不到主耶稣说:“不要禁止他们;因为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 ( 路九:49,50) 主耶稣不仅是把“你们”的圈子画大了,更改变了门徒的观念:世人以为跟我在一起的就是好人,不跟我一样的就是不对的。但主耶稣告诉门徒,要与人无争,与鬼有别。这是对“同工同道”的正确原则。可惜,有许多人,误把敌对的原则,用在主内的人身上;以为“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 路一一:23) ;以“我”来代替主,造成主内的分争,肢体相残的恨人主义,使仇敌称快,叫主痛心!
我们不能以嫉妒对嫉妒,不能以分争止分争,更不能以恨人主义代替爱的运动,以属血气的手段作属灵事工。保罗不看别人与我们的不同,只看与我们相同的地方;不看负的一面,只看正面的结果:如果我们看到基督被传开,就应该欢喜。这是尊主为大。这是与主同心。
任何集体的事工,各成员必须真诚合作,才会收到美好的效果;在主的工作上,更必须如此。这不仅是自然的常识,更是属灵的法则。
保罗不仅看得广,他也看得远,看得高。他说:“因为我知道,这事藉着你们的祈祷和耶稣基督之灵的帮助,终必叫我得救。” ( 腓一:19) 保罗在这里指出,圣工上面的助力:人的祷告,主的帮助。陶雷(Reuben Archer Torrey, 1856-1928) 很注重代祷。在出发旅行布道之前,他发出五六千封信,请求为他代祷。不过,他说,他知道有两位的代祷是最要紧的,就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复活的主耶稣,“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 罗八:26,34) 。因此,保罗所遭受的苦难,也成为代祷之人灵命上的益处。就如西门彼得被希律王受在监里,即将面临公开处决,“教会却为他切切的祷告神”( 徒一二:1-19) 。 因为彼得所遭遇的事,教会学习了祷告的功课:神差天使救彼得出监,教会经历了祷告所发生的神迹奇效,还会对祷告冷淡吗?
“终必叫我得救”,所用的“得救” ( soteria) 这个字,并不是单指救恩;也指困厄得自由,危难得平安,疾病得健全的意思。救恩是为了信的人,现在即可得着的。保罗并不需要期望将来得救,他是已经得救了。他所讲的,是从他现在的境况中得到解救:可能包括从监狱中得到解救,也是从肉身捆绑之中得到解救,使基督得着荣耀。因此他接着说:“照着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没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胆,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 腓一:20)
在这里,我们看见保罗生活的目的,是何等的高尚,何等的超越自我和今世!他不求自己的好处,不为自己的荣耀,只求基督在他身上得荣耀,显为大;不是一时的显大,而是经常的活出基督。他所求的,是不要羞辱主,需要有从上面来的勇气。在一个邪恶背道的世界中,要活得出真理,要敢于与众人不同,不是容易的事,不是胆怯的人可以作得到的,也不是太监神学家所讲的那么简单,也不是唯利是图的买卖人所敢梦想的;不是顺风草,要作中流砥柱。能“放胆”,需要能放心,不以得失介怀,不为生死挂心。人警告他,往耶路撒冷会不安全;他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 徒二O :24) 。
这是容易的事吗?当然不是。实践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许多想凭自己英雄式作为的人,都经不起考验,跌倒了,蒙羞辱。但保罗不是靠自己,是靠圣灵:他对同工的忠诚有信念,对教会的代祷有信念。他深信有圣灵和同工支持,就可以说:我“知道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 ( 提后一:12) 。这是真正得胜的生活。如果我知道为何而死,也知道如何活。
我既然这样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间,且与你们众人
同住,使你们在所信的道上又长进又喜乐。 ( 腓一:25)
自以为世界非有我不可,会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有话说:“自以为世界上少不了他的人,坟墓里多的是。”这话有深深的讽刺意味,谁都不能误会过。地球在你生下来之前,早就存在,早就转动;显然的,也不会因你离去而停止。
人对于自我的价值,需要看得合乎中道。人自视过高,是个毛病;但在另一方面,如果觉得在世界上是多余的,不仅是自我贬抑,也会失去生活的意义。一般说来,老年人过的生活乏味,就是觉得儿女不再需要他,社会不再需要他,成为多余的累赘。
在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自杀率也最高。原因是很多人觉得没有人需要他,自己也再没有需要,失去了生存的意志。相反的,在战争时期,自杀率降低很多。据专家们的解释,是因战争意识使众人紧密团结,减少了孤立感,而觉得自己有责任当尽,可以有贡献;而面对着仇敌,也减少了内争,而少注意自己。这样说来,战争虽然是恶的,多少也有积极意义。
基督徒是和平之字,不是战争贩子。但每个基督徒,也都在进行一场属灵战争,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没有人能够保守中立。
唐代大诗人李白自恃才高,曾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但他不懂逢迎,终生不得志,消沉狂酒,醉后要在江水底下捞月亮,不知是无意失足,或有心自杀身亡。不过,他死得富象征意味,是空虚幻灭。基督徒却不是如此。基督徒活在世上,是为基督活着,是照神的旨意安排,所以活着不是没有意义的事;而且能够说:“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 ( 腓一:21) 所以保罗不是自负有什么了不起,而是知道他生活的目标是荣耀神,是彰显基督。虽然他知道,如果死了,是灵魂与身体分离,安息在荣耀里,不必再受争战患难,而享受永远福分,是“极重无比”的荣耀( 林后四:17) ;但不能只顾自己,而是想到如何能达成使命。所以说:“但我在肉身活着,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该挑选什么”( 腓一:22) 。这是在自己的好处与使命中间的选择。
东汉时,将军贾复与青犊贼大战。贼军坚持不退,战争猛烈,日已过午。光武帝对贾复说:“将士都饿了,疲累了,连早饭都没吃;可以下令停战,饭后再战。”贾复说:“待我们先攻破敌人,然后再吃饭。”于是率先猛攻,敌军溃败了。这是说,在肉体的需要与责任和使命有冲突的时候,应该不顾自己的需要,尽当尽的责任,完成使命。
使徒保罗事奉主,已经三十年了。现在老病缠身,又在监狱中。但是,远远望见永恒荣耀的光辉,支持着他,才可以坚持下去。只是有时永恒的喜乐,是那么清晰,真实,使这位老兵,即时想去飞跑迎接拥抱!但在同时,他想到了教会,需要他的带领,牧养,需要他的栽培,教导,他又怎忍撇下他们?所以,使徒说:“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主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着,为你们更是要紧的。” ( 腓一:23,24) 他没有别人不要他,却勉强赖下去的意思;是教会需要他:“为你们”。不为自己活的人。( 罗一四:7,8)
基督徒有“离世与主同在”的愿欲和把握,是极正常的,高尚的;这是表明他因信建立了与基督的关系,表明他不属世界,知道自己有永远的家,“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 ... 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来一一:10,13) 所以这种思家的心,是自然的,是合理的,甚至是必要的:有天家,才能够思家。希伯来书所说的那些信心英雄,教会历史中的伟人,都有这样的盼望和感受。我们可以说,这是他们共有的必要条件;不过,无论如何,却绝不是充分条件和唯一条件。那些信心英雄所共有的另一条件是,愿意“在肉身活着”,为主争战,为教会有益。这情形,可以称为必要的“两难”。
谁都知道敬虔的重要性。由思本耐 (Philipp Jakob Spener, 1635-1705) 领袖的敬虔运动( Collegia Pietatis) ,注重属灵深度的追求,对当时肤浅腐化的宗教,仿佛是一溪清流,对浮嚣的理性主义世界,予以心灵的启迪,提醒世人找回灵魂。但其末流,一味追求敬虔,只专注于个人灵命,无异于属灵的自私,置世界于不顾,放弃了主耶稣所交托的文化使命。这样的心在世外,一心只专注自己,自然没有“两难”;但其所谓平安,实际上无异于“死寂”。
另一种极端的错误,是运用组织和人意,以代替圣灵的运行,提倡社会福音,以代替个人救恩,从历史背景来说,是由于自由派神学及后千禧年主义的兴起,产生了虚假的希望;不幸敬虔派的余绪,反对社会福音,也同时把社会关怀事工,拱手让人。
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初,基要派基督徒发展成一种态度,几乎是无原则的“敌人赞成的我们就反对”。现代派重理性,我们就反理性;现代派注重学术,我们就反知识。结果,学术堡垒纷纷失陷,只有闭关自守,自命敬虔,以自相安慰,以沾沾自喜。这自然不是使徒保罗的战略:靠赖圣灵的大能,“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各人的心意夺回,使它都顺服基督。” ( 林后一O :4,5)
保罗在衡量之下,他定了心志,决意作最大牺牲:“为你们”。这是最像基督的抉择。“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我们称义。” ( 罗四:25) 祂死在十字架上,是为了我们,复活也是为了我们。
祂在世的时候,远远望见天堂的荣光,也面对着一个厌弃祂,反叛,不信的世代;祂说:“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 ( 太一七:17) 但是,如果祂不忍耐,不继续留在世上,世人就无从得到救恩;“因为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徒四:12) 祂必须继续留在世上,赶鬼,医病,传道救人,成就神的旨意,时候到了,祂就走上十字架。
这是基督在世的时候,所面临的“两难”,和在矛盾的心态中,所作的决定:“为你们”。这是保罗的原则,是基督徒所应有的原则。直到现在,如果有需要寻求神的旨意,神的道路的时候,最安全的指标是不为自己,为别人。
知道自己活下去,对别人有好处,可以使生活更有意义。
有句话说:“驽马恋栈豆”。那种驽马,不驰骋疆场,不志在千里,它的心意,只恋恋不忘记宿栈的豆料,可以吃得满意。这是比喻生活没有目标的人,只想老占着位子。他们贪恋财富,名声,地位,不为将来永远的归宿打算。当然,保罗绝不是如此。他为了主工作,没有讲过待遇,没有求过高薪,没有避过辛劳和危险,只为了人的灵魂费财费力。他好像是愚昧的人,不求自己利益。他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不是贪财积财,而全是为了别人。这是保罗的信念。这是基督式的生活原则。
“我既然这样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间”。信念产生了使命感。“知道”是明白了应有的行动。他虽然不属世界,却有必要住在世界。“与你们众人同住”,并不限定于所居住的环境,而是处于同样的心境,同样的身分。这有什么意义呢?是为了帮助人:“使你们在所信的道上,又长进,又喜乐。”
前面保罗说,活着是“为你们”;现在他又说:是“使你们”。为你们,是心愿;使你们,是作为。为你们是“肯”,使你们要“能”。
可惜,世上尽多力不从心的事。在客西马尼园,那三个跟主耶稣最亲近的门徒,却不能同钉十字架前的主儆醒片时。那是“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太二六:36-41) 。虽然不是有口无心,却是属灵上的力与愿违。保罗的早期经历中,有一段情形:“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这个“由不得”的经验,是道德上的有心无力( 罗七:18) 。正如陶渊明所说的“心为形役”的情形相同,许多理想不能实现。
但在生命成熟时期的保罗,有一个信念,就是自己知道,在所信的真道上,能够帮助后进的圣徒,指引他们的路程,使他们能够长进。保罗不需要作假报告,捏造教会增长的数字;也不是巧立名目,封官衔,造成增长的假象。他所期望的,是圣徒真实的进步:“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 弗四:13,14) 同时,他也希望我们有真道上的喜乐。
真道中的喜乐,绝不同于属世的快乐。彼得说:“你们虽然没有见过[ 耶稣基督 ] ,却是爱祂;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祂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 彼前一:8) 这属天的喜乐,是从信那位复活在天的主来的。那些信心的英雄,“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 来一一:13) 信心,必须有信的对象,看见在荣耀中的主,和自己有分于将来的荣耀,能使信的人喜乐;不但等候所盼望的,更欢喜迎接,因为坚信,在奔往天国的道路上,有急切要得着的心情。尼希米说:“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 尼八:10) 信徒常忽略喜乐的重要;不过,喜乐是“圣灵所结的果子”( 加五:20) 有这样尊贵的来源,自然是重要的。有位圣徒说:如果是信徒而没有喜乐,显明他的宗教有问题。
当然,喜乐不同于闹笑,狂欢。在初期教会,使徒为了见证耶稣的复活,被公会责打;得释放后,“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算是配为这名受辱”( 徒五:41) 。 没有人会挨了打欢喜,而是为了主的缘故受苦,是荣耀的( 彼前四:12-16) 。这是圣灵来的喜乐。
圣徒们有主内团契相交的喜乐。保罗相信,他对于教会是有价值的,所以腓立比教会珍视他,对他表示欢迎,切愿同他见面:“叫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欢乐,因我到你们那里去,就越发加增。”( 腓一:26) 知道自己受欢迎,不是满足自我的尊重,而是知道不会成为人的重担,且对人有属灵的益处。保罗自己和教会都知道,他不是手捧捐簿的使者,成为一见愁;他也不是专讲消极的话,只见人短,吹毛求疵,作“一人在座满席不欢”。当然,他也不是插科打诨的小丑,降格作开心果。他进到他们中间,会使人如沐春风,得造就,有在耶稣基督里的欢乐。因为在主里有同一生命的人,连于基督,就会彼此相爱,被同一圣灵滋润感动,可以喜乐满足( 约一五:10,11) 。只有犯罪,能造成污染隔阻,破坏这相交的喜乐。犯罪的结果,是审判与刑杖的责罚( 林前四:21) ,是共同的忧愁。
保罗写到哥林多教会的人,犯罪所带来的影响:“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 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也使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 林后二:3-5) 这是说到犯罪的人如何破坏全体的喜乐。罪使他忧愁,使众肢体忧愁,使关心教会的领袖忧愁,以至“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这种情形,自然是失去了团契的喜乐;但这也显明了团契相关连的真实。
保罗相信,在腓立比教会,他会成为欢乐之“因”。“因我到你们那里去”,在主里的喜乐就越发加增。这信念:“有人需要我,有人欢迎我,我可以使人得益处”,真可羡慕。
行动的见证
要保持这种满溢的团契喜乐,绝不是自我陶醉,彼此称诩属灵,而是有具体的,积极的表现。保罗说明他对于教会的期望:“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叫我来见你们,或不在你们那里,可以听见你们的景况,知道你们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 腓一:27)
“行事为人”是说到基督徒生活的见证,发光照耀人前。有位在医院负责的弟兄,说起最叫他为难的事,是属下有个称自己是“基督徒”的,工作表现很差,却喜欢在工作时间“作见证”;有时候甚至在急诊室当值,放下分内工作不管,先去对病患的家属谈了起来。他忍无可忍,只得说:“你应当先把工作搞好,再去作你的什么见证!”行动比言语的声音更为响亮。有人说:“站在自己家门口,台阶上的讲道,是最有效的讲道。”所行的,必须与基督的福音相合;不是口说的是一回事,行的是另一回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的信徒,是福音的最大障碍。
福音的战争
在另一方面,必须作信仰的宣告,才可以使人知道信主而得救。施洗约翰住在旷野,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他的生活,只能给人是个怪人的印象,也许是个分别出世的隐士。但他同时传出信息:“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是他旷野的呼声,有能力的信息,感动人悔改,为了主预备道路;是他话语的见证:“看哪!神的羔羊,背负世人罪孽的!”( 约一:29) 显明了基督。信徒的行事为人,生活的见证固然是要紧,非常要紧;但无论如何,不是见证的全部,不能代替福音的传播。
保罗在这里,用战争来比拟。圣徒是“和平之子”,藉着主耶稣在十字架的救恩,得以与神和好,传扬“和平的福音”( 太五:9 弗二:16,17) 。但在另一方面,圣徒也是战士:“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属灵气的恶魔争战”( 弗六:12) 。因为不信的人,属于撒但的国度,是那恶者的奴隶,算是它“家产”的一部分( 弗二:2 太一二:28-30) ;只有靠主福音的大能,才可以捆绑那“壮士”,将人的心意夺回,从背叛敌挡神,而归服基督。这是属灵的争战。所以基督徒是鹰,也是鸽子。这两种不同的形象,是一体两面,并不互相矛盾。
保罗是这团契的一分子,但不止如此。从一个工程来看,他是一个“聪明的工头”( 林前三:10) 。 从一个战斗体来看,他是一个有价值的领袖,有信念打赢这属灵的战争。
那么,如何才可以打赢这场仗呢?
首先,“同有一个心志”。传福音是集体的事奉,不能逞个人英雄主义,必须志同道合,没有内争,才可以一致对外。就如圣经记载,那四个信心抬瘫子来见耶稣求医治的人,他们不但要一路同心同行,还遇到人多阻塞,不得近前,而抬上房顶!( 可二:3-11) 这艰钜的事工,如果不是同有一个心志,途中争执起来,打上一架,把瘫子摔在地上,该是何等的悲剧!结果瘫子依旧不良于行,还要骨折,再加上头痛,甚至心碎。可见在福音事工上,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同心。
其次,要“站立得稳”。有了信念,还要持久,不能中途放弃。不在任何事上站稳立场的人,会在所有的事上失败,跌倒。大卫的勇士沙玛,在众民纷纷逃跑的时候,能够奋勇“站在那田间”,作中流砥柱,抵挡非利士人;因为他站立得稳,就保守了国土,保守了以色列民,并且使以色列人敢转身面对敌人,大获全胜。( 撒下二三:11,12) 在十六世纪,罗马天主教腐败黑暗,神兴起了马丁路德,敢于独抗逆流,向黑暗权势挑战,声言:“这是我的立场!”而唤起了改教运动,使福音真理之光照耀。所以“要站稳了”,是属灵战争中最重要的。神所赐的全副军装,都是在前面的,也只在前面,背后没有防护设备;因此真理的战士,不能转背逃跑,免受严重伤害。
还有,战争不能没有努力的行动。华人长久以来,由清谈的毛病。杜威(John Deway, 1859-1952) 在1919 至1921 年,应邀以洋圣人的身分,到华讲学。他见当时华人知识分子,流行侈谈“主义”,“运动”,“救国”等口号,而只是室内空谈,而缺乏实际行动;他为美国的 Asia 学报撰文,讥笑华人好“室内运动”,意思是没有实行。实在说来,当时那些人,是不信能作什么,也不想作什么。我们的目的,是“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这是一项意志的行动,绝不是徒托空言的室内运动,必须全力以赴,持续有恒,还必须协力同心。
约押和他的兄弟亚比筛,面对强大的亚兰人与亚扪人的联军。约押对亚比筛说:“亚兰人若强过我,你就来帮助我;亚扪人若强过你,我就去帮助你。我们都挡刚强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愿耶和华凭祂的旨意而行。” ( 撒下一O :11-14) 结果,得到了胜利。
战争是一项集体行动,不能各存嫌隙,不容疑忌嫉妒,必须齐心,更不要互相指摘挑剔;合一不必要划一,同行不必是同形。有人以为跟我们不完全一样,就是不正常的,就是错误的;其实,神的如此配搭,正是要我们互补互助,甚至要互相磨炼,成就祂的事工。据史家说,所有的国家,极少是单外侵的因素而灭亡的,多是因为内部的不和,终于招致覆亡。
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 讲到同心的重要,曾以耶户与利甲族约拿达的事为例。约拿达为人在当世可算是极端怪僻:他给族人立下规矩:“你们与你们的子孙,永不可喝酒,也不可盖房,撒种,栽种葡萄园,但一生的年日,要住帐棚,使你们的日子在寄居之地得以延长。”( 耶三五:6,7) 耶户的心胸广阔能够容得下他。他在奉耶和华的命清除亚哈家的时候,遇到了约拿达。耶户只对他说:“你诚心待我,像我诚心待你吗?”约拿达回答说:“是!”耶户说:“若是这样,你向我伸手。”他就伸手,耶户拉他上车。( 王下一O :15,16) 一言定交,这也是基督徒所应有的态度,同心为福音努力,不计较个人间的差别细节。
不少作领袖的,是临危先逃。保罗不是那种人。他的见证表明他的可信。教会都知道。
与敌人之间要坚持不妥协,“作刚强的人”( 弗六:10) 。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 灵] ”( 提后一:7) 。刚强勇敢,才可以“凡事不怕敌人的惊吓;这证明他们沉沦,你们得救,都是出于神”( 腓一:28) 。在这里,显明一个简单的真理:我们是属于真理的;传福音是摧毁撒但国度的行动,是要拯救人出死入生;因此,遭受敌人的恐吓,才是最自然的。但真理是勇敢的;我们是站在必胜的一边;神是神,祂就必须掌管一切,必然得到最后的胜利,这是确定的。
不过,这不是一帆风顺,没有艰难的。“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要为祂受苦。”( 腓一:29) 要得收割的快乐,必须先流泪撒种;不经过艰苦的争战,就没有欢呼的胜利。蒙主选召作基督徒,是有意识的选择放弃自己的选择,顺服基督,负主的轭,归于祂的团契,也包括与祂一同受苦,并且为了祂受苦。“因... 我们受患难原是命定的”( 帖前三:3)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在接受主耶稣基督的时候,就是把自己交托了给祂,不再有自己,不再有自己的意愿与生活,不再有自己的所有。这不仅是因信服基督而受苦,而受苦是信服基督的一部分,所蒙恩典的一部分:“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祂的脚踪行。”( 彼前二:21)
实践的榜样
保罗不是廉价耍嘴皮子的人物。他为了福音,付了受苦的代价。
基督是我们救恩的元帅和创始者( 来二:10) , 是我们的先锋( 来六:2) 。在肉身的时候,不是养尊处优的王子,而是受苦的仆人,受过许多苦难( 彼前二:1) 。保罗为了传扬基督,作了带锁炼的使者,经历许多的争战和苦难,凡事跟随基督的脚踪行,效法祂的榜样。
基督已经得胜凯旋,升上高天;祂赐下圣灵,交付“大使命”给门徒,继续福音真理的争战,直到祂末后的荣耀再临。圣徒们需要保罗这样的信心英雄,这样看得见的信心英雄,率领他们转战各方。有这样的领袖,同受苦难,对于那些“同作基督精兵” ( 提后二:3) 的,是必要的存在,是极大的鼓励;正如他所说的:“你们的争战,就与你们在我身上从前所看见,现在所听见的一样。”( 腓一:30)
西班牙文豪塞凡提 (Miguel De Cervantes, 1547-1616) 说过:“创痕会成为星章”。保罗的身上,有为了真道所受的创痕,使他能够说:“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 加六:17) 。他可以对疲倦灰心的信徒说:“你们看这印记!我为了主的真道受过苦;但这是蒙主的恩典,拣选我归祂,是值得的,是荣耀的,我要感谢祂,赞美祂!”那位战士的安慰和微笑,对后面的信徒,是多大的鼓励!
在历史中,有些伟大的人物,作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英年早逝,使我们觉得惋惜。也有些英雄,早岁曾建立了丰功伟业,晚年的表现却远不够出色,甚至其所作所为,叫人很难认出是同一个人。我们在这里,不是要评判功过,而是应该查索原因出在哪里,什么是成功者的危机。
如果要找一个这样的圣经人物,那就是以利亚。
提到以利亚,我总会想到雄狮的形象。他对神的忠心,他的勇敢,他火一般为道的热诚,使他与摩西同列,为后世普遍崇敬,甚至在变像山上,在主耶稣的荣光中显现,同主谈论去世的事 ( 太一七:1-3 参路九:28-31) 。这是圣经中唯一突出的事例。
以利亚,这位信心的伟人,敢于孤身面对以色列的恶王亚哈,向亚哈针锋相对的说:“使以色列遭灾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的父家:因为你们离弃耶和华的诫命,去随从巴力!” ( 王上一八:18) 这是何等的正直敢言!在 迦密山上,面对亚哈和他豢养众多的宫廷巴力先知,是何等的豪气英风:求神自天上降火,烧尽坛上的祭牲,又是何等坚强的信心!他在基顺河边,聚众杀尽巴力的先知,更是何等的忌邪,何等大快人心!
以利亚真是神仆人的榜样,登上了成功的顶峰。
但几天之后
以利亚在我们眼前,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叫我们泄气,叫我们失望。
怕外国人又怕老婆的亚哈王,向他的王后耶洗别,报告了在迦密山所发生的事。耶洗别就差遣人去见以利亚说:“明日约在这时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样,愿神明重重的降罚与我!” ( 王上一九:2) 我们从来不知道,耶洗别是那么拘于礼仪,竟然有特别的习惯,杀人要先订好“约会”!其实,像现代政客一样,她色厉内荏,说狠话是逃难的先声。耶洗别是个最没有品德,没有原则的女人,这样的人哪会有勇气,哪会为她的巴力先知“烈士”复仇!( 参王下九:30,31) 那个淫妇知道,人民现在站在以利亚一边,所以她不派杀手而派信使;她说足了狠话之后,就作光荣撤退的打算。以利亚如果不逃难,耶洗别准会开溜;也许,她已经在王宫里收拾细软,准备逃回西顿娘家,必要时动用老家腓尼基人的航海技术,作出洋的打算。不久之后,神的仆人卷土重来,当然他没有保守秘密,耶洗别不是不知道;她作了什么没有?她安静在耶斯列宫中雌伏不动!任以利亚指责她丈夫亚哈( 王上二一:20-29) 可见她只是嘴上狠,心中怕透了。这样,当时以利亚如果善用时机,未始不可彻底整肃偶像崇拜,带来大复兴。可惜,以利亚见不及此,失去了乘胜进攻的良机,竟转成失败!
英雄逃命
“以利亚见这光景,就起来逃命,到了犹大的别是巴。” ( 王上一九:3) 可惜,只是淫妇的几句话,就是信心的英雄丧胆逃难。耶洗别应该先是放心,再是高兴。以利亚一逃就逃出了国境,进入了犹大国;想到犹大王与亚哈是亲家,还是不够安全;再到犹大最南边的别是巴。他还对身边的人失去信念,信不过仆人,怕走漏了消息,遣走仆人,再走一天的路程,深入边区无人的旷野,然后在罗腾树下求死。啊!何等一副心灰意冷的形象。要求死,何不慷慨壮烈殉道,免得一番长途跋涉?他大约像摩西当年逃离埃及的情形相似。这仿佛是像现代人所说的心力衰竭Burned-out 的现象, 由于工作过劳, 或营养不足,由体力亏损而影响心神衰颓。
满有恩典怜悯的神,知道祂仆人的软弱,差遣天使供应以利亚的需要;天使送水来,与炭火烤的饼;拍醒躺卧沉睡的先知,一次又一次,并且说:“起来吃吧!因为你当走样的路甚远。” ( 王上一九:7) 为什么要先后二次供给以利亚食物呢?明显的,第一次是因为他远道奔跑,需要补充力量;第二次是要再次加给力量,因为北上的路程,跟南逃的路程同样的远,必须吃饱了才有力量奔跑。天使对他说:“当行的路甚远”,那是要他回头去,再度面临困难,跑当行的路,打美好的仗,为真道争战。
以利亚吃喝了以后,力量恢复了;不过,他没有走“当走的路”北上,却采相反方向,继续南下,到了何烈山。
为什么到何烈山呢?以利亚可能想到了摩西逃离埃及的晦暗日子,要到何烈山见神,再度印证神的使命,重新得力;也可能是要到神坚固的避难所,而且钻进了幽深的山洞里面,隐僻而安全。
神的先知会从迦密山的英勇,下到何烈山洞的畏怯,显明人就是人。人会改变,人的环境和心情会改变,但神不改变,神不会失信。
病因与疗法
以利亚虽然有软弱,但到底是神的仆人,神的话临到他。以利亚在“神的山”,就是何烈山,是跟神很近,也是跟神很远的时候。不过,神体贴顾念人的软弱。他没有找到神。神找到了他。
耶和华的话临到他说:“以利亚啊,你在这里作什么?”
这是个问题。神问人的话,总是有深意的。始祖犯罪堕落以后,耶和华呼唤亚当,对他说:“你在哪里?” ( 创三:9) 该隐杀害了亚伯,埋藏了尸体;耶和华问他:“你兄弟亚伯在哪里?”这绝不是全知的神情报系统失灵,而是要提醒人自己的情形。神问以利亚的话,也是如此。
那问句有不同的译法:“ What doest thou here? ”(KJV, Darby) 也有的译本作: “What are you doing here? ”(NIV, RSV, NASB, JB) 或译:“Why are you here? ”( NEB) 因为无法知道说话的语气,这句话的原意,也就不能确知:除了当作普通的诘问句之外,还可能的意思是:“你怎么来了这里!”或“你怎到了这地步!”甚至可作“不用在这里!”以上的英文译本,就有不同的意义。( 王上一九:9-18)
神不是惯于费话多言的;但在这里,神重复问了两次,以利亚回答了,却是因为没有弄清语意而言不对题。耶和华神似乎是为了增进传播意义的效果,对以利亚说:“你出来站在山上,在我面前!”耶和华从那里经过,显示出烈风大作,崩山碎石,地震,地震后有火,火后有微小的声音。神再说同样的话。我们可以推想,神显明祂是大能的神,可以掌握环境,但也对祂的仆人温柔关切。以利亚偏执自己的意见,两次都回同样的话:“我为耶和华万军之神大发热心,因为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毁坏了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 ( 王上一九:10,14 罗一一:2-5)
以利亚这一番话,罗马书第十一章,称为他对以色列人的控辞,大约已经准备了七个礼拜之久。他对以色列人失望,对人民的失去信仰心中不满;而没有想到自己的失去信念。这才是英雄失去当年勇的原因。
首先是:“我”字当头。在迦密山上以利亚大有能力的祷告,是先讲到神,是为了神的荣耀:“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仆人,又是奉你的命行这一切的事 ... 使这民知道,你耶和华是神,又知道是你叫这民的心回转。”( 王上一八:36,37) 但是,到功成了,名就了,想到的是自己为神“大发热心”。这差别有多大!今天,有的人也是这样。他们本来是为神所使用过的人,作出信心的事业;但到后来转变成维护自己的事业,是“我 ”在大发热心。归跟结柢说来,人问题的根本,在于“根本”的问题。什么时候以人为根本,以人为中心,从对神的信念转向了人;信念在人,不论动机多好,总是失败的;什么时候以神为中心,以神为根本,就是真正的成功,永远的成功。
再看他对同工的信念。当然,以利亚曾是信心的领袖;但不该忘记,是谁在迦密山上,跟他一同重修耶和华已被毁坏的祭坛,是谁备柴献祭,挖沟,浇水;是谁在基顺河边,与他一同对付巴力四百五十位宫廷先知。这些都不是一人作得来的。领袖忘记了同工,成了独夫,无人可领,还作什么领袖?“只剩我一个人”,是自我孤立的结果。今天,有人认为只有自己对,别人都不对;他自己有独得之秘,把全部以色列人一笔勾销,忘记了或否定了“使徒信经”所说的,圣灵在圣徒心中,使圣徒能相通。结果,造成了自己的孤立,失去了力量。这是自己心理所造成的,怪不得别人。我们没有发现以利亚的同工离弃他;只是他太注意自己,没有去发现他们,动员他们。
我们不应该过于高估数字优势,以算术为战术;但自愿孤立,不是好算术,也不是好战术。结果,自然他也过于高估敌人。以利亚志愿把全国都归在撒但一派的麾下,认为是势不可当;其实,即使有过,也只是过去的事。连王宫里的家宰俄巴底,都曾营救暗藏一百位耶和华的先知,并且供应他们的需要 ( 见王上一八:3,4) 。以后,在耶户革命的时候,很多军民都乐于拥护跟随他:耶西别身旁就有三个现成的太监,干脆的响应耶户的呼召,把那个“被咒诅的妇人”从楼上扔下街心摔碎,被马践踏,应验了耶和华所定的( 见王下九:30-33) 。至于耶户整肃拜巴力的人,更是一呼万应,成就神的旨意。可见敌人不是不可能击败的。
以利亚失去了对神主权的信念。有神同在,胜过全世界的人合在一起;不把神算在里面,是最大的失算!先知哈巴谷,在环境最黑暗的时候,知道向神哀诉;他没有忘记神的主权,所以能用信心在夜间歌唱,因耶和华欢欣。以利亚给自己的黑影子吓跑了,因为没有仰望神的主权。到一个地步,只看见自己孤身一人:“孤臣无力可回天”,如果没有我,真理就会绝种,日月会无光,为了真理的道统保存一脉,是胆小独裁者逃亡的逻辑,不幸堂堂先知也是如此。他全然忘记了神的同在。
如果没有了神,神的仆人又算得了什么!最后,以利亚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也否定了,自以为到了绝路,竟然求起死来:“耶和华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 ... ”他了于斗志,了无生趣。但他还没有在监狱中呐!这种态度,与监狱中的保罗有多大的差别!保罗知道天家好得无比,但仍要留在世间,为主率领圣徒奋战,同心合意兴旺福音。
恢复信念
但神永不失败。神显示祂自己的主权。他告诉以利亚,祂有三股合成不能折断的绳子,祂不放弃以利亚,在接他升天之前,要用他在地上成全神的旨意:在属灵方面,膏立以利沙作先知接班人;在政治方面,膏立耶户作以色列王,彻底清除巴力崇拜者;在外敌方面,膏立哈薛作亚兰王。神掌权安排人,安排环境;而神有拣选的恩典,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向巴力屈膝,未与巴力亲嘴的;不是靠一个人,而是有大批人。
神有主权。连外邦的古列王,还没出生,神就膏他为神效力;桀骜不驯的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也是神借用的仆人;甚至祂能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祂是宇宙的主宰,在凡事上有主权,在凡事上居首位。
神的仆人应该学习这个重要的功课,为了荣耀神而生活,而事奉;特别是在成功的时候,更要小心,不要让自我出头,就导致失败的恶果。要知道:神不是非用你不可,更不是单用你。这是以利亚所学的功课。
你灰心吗?你孤单吗?要有保罗的信念:向上看,有所事奉的神,他掌管万有,祂有主权;向周围看,有主内的同工;看自己,你是神的器皿,主人还要使用你,在你身上有祂的计划要成就,像祂再使用以利亚一样。神能,神必然转败为胜。
孙子兵法 说:“视卒伍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伍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意思说,将帅应该爱他的部属,待他们像父子一样,有这样的爱存在他们中间,才可以同艰险,共患难,甚至同生共死,也不会离开。这样,在战争中才可以致胜。能作到这地步,固然是好的;不过,这是说属世军队在血气中的战争,他们以“爱”为手段,以达到“一将功成”的目的。
教会是主基督耶稣属天的军队,“以爱为旗” ( 歌二:4 约一三:34,35) 。基督徒同被神的灵引导,同是神的儿女。在感性方面说,自然会爱父也爱弟兄;在意志方面说,我们降服于主的引领,负主的轭,遵行主叫我们“彼此相爱”的命令;就理性方面说,我们知道爱是凝聚力,彼此相爱同心,面对共同的敌人,才可以发挥最大的力量,争战而得胜,正如属世战争的理由相同。
我们既然同属一个身体,就当“因爱心联络” ( 西二:2) ,不能分开。圣经又说:“在这一切之外,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 西三:14) 所以无论是全体或个体,爱都是联结的力量:没有爱,身体就分散了;没有爱,个人的人格就分裂了,变成言不顾行,行不顾言,不能合一。圣经说到圣徒预备主的再临,面对越来越暗的环境,要“把信和爱当作护心镜遮胸”( 帖前五:8) 。我们知道,护心镜是整片的金属,是古时战士胸前的防御装备;爱心与信心也是整体的:没有爱心行动的纯正信仰是假冒为善;没有纯正信仰指导的爱心行动,不是按着真知识,是盲目的行为。所以二者是不可分的。
如果我们给“爱”下个定义,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是最完美的说明,在消极与积极两方面,都给予充分清楚的界定。不过,倘若要再加以简化,其精华所在,可能是“不求自己的益处”这句话。因为一自私,就无法谈到爱了。
这样说来,“自私的基督徒”,是一个矛盾的名词,只是理论上的假定,实质上是不会存在的。试想一个人身体上一个自私的肢体,那会有存在的机会?同样的,自私的教会,如何能够存在呢?
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
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使我的喜乐可以满足。 ( 腓二:1,2)
“所以”是承接上文的论点,这是自然的,明显的。这是说,下文要引入的讨论,是怎样“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
有强固的凝聚力,才可以有锐利的侵彻力,不论是物体,是战争,都会这样。
在人群中间,加强凝聚力的是爱。对于教会来说,这爱是“在基督里”的。
首先,仁爱的表现是劝勉。圣徒在世为主活,为主工作,是为了主属灵国度的见证与争战,撒但自然最不甘愿见我们成功,必然想尽方法阻挠破坏,使人灰心丧志。就如被掳的犹大人归国,要修建城墙和圣殿;敌人要败坏他们,使他们停工。神及时使用祂的仆人,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奉以色列神的名,向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犹大人,说劝勉的话” ( 拉五:1,2 六:14) 。 在患难中成长的教会,也需要有先进的门徒,如巴拿巴那样的人,去“劝勉众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 ( 徒一一:23) 。 这及时的劝勉鼓励,会激发人的信心,使他们能在主的道路上,更有力量奋勇向前。
对于心灵受到伤害的人,所需要的是安慰。这也是重要的职事。我们常想到神的权能,威严,公义等属性;但保罗说,神也是“赐各样安慰的神。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 林后一:3,4) 。 不但软弱的人需要安慰,连刚勇近于超人的属灵伟人,也有需要安慰的时候。使徒保罗就承认:“我们从前到了马其顿的时候,身体也不得安宁:周围遭患难,外有争战,内有惧怕。但那安慰丧气之人的神,藉着提多来安慰了我们;不但藉着他来,也藉着他从你们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们” ( 林后七:5-7) 。 提多从哥林多带来安慰的信息,可能是指那犯罪受责罚而悔改的人,也需要安慰:“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 林后二:7) 。可见保罗关心教会,他的爱是何等阔呢!
司布真 (Charles Haddon Spurgeon, 1834-1892) 是满有信心能力神的仆人,在他病痛孤单的时候,也会为贫穷忧愁,伤痛自怜。有一位信徒,去医院探望他,看到他那可怜的样子,甚为难过;就去拿了他所有的财产及有价证券来,堆在他的病床上说:“牧师,我之所以今天,完全是神藉着你赐给我的;如果你要,这些全是你的!”司布真受到感动,也完全明白过来:不仅感到神的可靠,更想到忠诚事奉的价值,得到安慰。谁能说从人来的安慰不重要呢!
在圣灵里的“交通”,是指圣徒间特有的奥妙“团契”说的: Koinnonia 含有分享及共同的意思。 1628 年,英国医学家哈维(William Harvey, 1537-1657) , 在其的著名论文动物心搏及血液循环( De Motu Cordis et Sanguinis in Animalibus) 中划时代的发表了人体内隐藏的脉流:血液如何输送到各个的肢体。我们同属于基督的身体,有同样的生命,肢体内流动着同样属天的高贵血统,同属于一位圣灵,自然会互相关怀团契。
这就是“肢体彼此相顾:若有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就一同得快乐。” ( 林前一二:25,26) 就如运动竞赛的选手,得了马拉松冠军,是因为他的捷足善走;但把金牌挂在他的颈项上,垂在胸前,并不挂在脚上。他的双腿会抗议不公平吗?当然不!因为全人,就是身上所有的肢体,都一同得荣耀。这出于共同的感觉,就是联合相爱的基本观念。
从共同的感觉,发出“慈悲怜悯”的行动,是最自然不过的。这不是出于理论,也用不着理论。如果一只手受到伤害,立即产生痛的感觉,头脑立即筹思如何应付防卫。不用说,自然就有怜悯顾惜的行动,救治受伤的部位;在正常情形之下,脚绝不会坐视不救,幸灾乐祸,而是立即走去寻求救助。这种锐敏的肢体感觉,是非常重要的,是整体安全的保障。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可怕的麻疯疾病,并不能直接致人于死,只是会使神经失去感觉,叫患者失去部分的肢体,而不知道警防,而陷于生命的危险。
“慈悲”原是佛家翻译语词:“爱怜名慈,恻沧曰悲”。大慈是欲共一切众生同乐,大悲是欲救一切众生苦。见人受苦难,而心生悲沧,欲想救拔他们的疾苦,必须先发自同情肢体的感觉,所谓“人饥己饥,人溺己溺”。如果没有肢体感,自己饥饿了,将要淹死了而没有感受,哪能够帮助别人呢!
基督徒的慈爱与同情人群,是世界历史上的事实,也改变了世界;对于同信真道的主内肢体,自然更是如此。不过,对个体来讲,仍不免有失去慈爱怜悯的事实。理由之一,是“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 ( 太二四:12) ;有时行善会被骗受欺,得不到回报,难免有人丧志。
另外一个原因,是养成了不行善的习惯,也就逐渐失去慈爱怜悯。圣经说:“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 ( 雅四:17) 凡是罪都有一个特性, 就是使良心逐渐失去敏感,“如同被热铁烙惯了一般”( 提前四:2) 。知善不行的罪也有同样的作用,造成一个刚硬的心。正是哀莫大于心死;受损伤最大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真正的慈爱怜悯,必须有行动;只要习惯性的感而不动,就足以扼杀慈爱怜悯。世界上并不需要有很多的坏人;只要有慈爱怜悯的人感而不动,恶人就可以畅所欲为。因此,思想必须有行动,行动也必须出于正确的思想引导,二者必须配合,就像身体跟灵魂不能分开一样:“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动也是死的” ( 雅二:26) 。 我们看不见人的灵魂,但身体的行动表明他有灵魂;而且有不同行动的人,表明他所有的是什么样的灵魂,那是他真正的品质。
这样,圣徒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呢?有四方面:
从前有人去见一位智者。那智者一见面,就用手指着他斥喝:“你为什么带那许多人来!”他回头看看,身后一个人也没有;原来智者所指的,是他的思想受许多人的影响,或是听了别人的言论,看了某些人的书,就形成了思想的包袱。所以学习忘记与学习记忆同样的重要。基督徒不仅要得救,更要进而整肃思想,才可以合一。因此,保罗要靠神的大能,使人脱离思想上被俘掳奴役的状态,“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它都顺服基督” ( 林后一O :5) 。可惜,有的人信主已许久,思想仍然是异教文化的奴隶,自然难以合一同心遵行主的旨意。
是说情感上的认同。圣徒不仅在对人方面有相同的爱,对事也是这样,同爱那真实可爱的事。真理是爱的同一根基:“爱是为真理的缘故” ( 约贰:2) 。若不是因蒙恩得救,而爱那同一位救主耶稣基督,属自然肉体情感的爱,是非常薄弱的,不能持久,也没有标准。正像一个大交响乐团,其成员不能自己寻求和谐,必须共同仰望那位指挥者,才可以达成合一,演奏出美好的乐章。我们也惟有仰望那位为我们创始成终的主耶稣,才可以爱心相同。
约拿单与大卫的奇妙友爱,是最美好的例证。他儿子对大卫的爱,扫罗难以理解,也难以容纳,怒恨的斥责说:“你这顽梗背逆之妇人所生的,我岂不知道你喜悦耶西的儿子,自取羞辱,以致你母亲露体蒙羞吗?耶西的儿子若在世间活着,你和你的国位必站立不住!” ( 撒上二O :30,31) 但约拿单不顾自己,不顾将要继承的国位,而同大卫心相契合。这使那位满心想建立家族王朝的扫罗王生气,以为儿子失去理性,而不管国家柱石大卫,必要除之而后快。但大卫与约拿单爱心相同,相期为国;他有杀害扫罗的机会,而自制不动手,只想到神国度的好处,只想到神的名与神的荣耀。这种情感上的认同,是美好的,也是必要的。
教会在地上的唯一目的,就是要为主作见证,荣耀主,遵行主交付的“大使命”:福音的使命是“传福音给万民听”,使他们作主的门徒;文化的使命是凡主所吩咐的,“都教训他们遵守” ( 太二八:19,20) 。除此之外,没有自己的野心,也没有自己的路线,不是要自己另有方向,引人归向自己。这是使徒保罗的唯一心愿,此外别无所求;他说,如果教会能够这样作,他的喜乐就满足了。这是何等的心志呢!他不是要自己成功发达,也没有图名,弄权,发财;只要看到教会在主的爱里长进。
如何才可以在基督的爱里有长进呢?用简单的话来说,有二“不”,二“要”:
凡事不可结党,
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
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
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
要顾别人的事。 ( 腓二:3,4)
人有一种倾向,就是跟自己类似的人认同,容易谈得来,和得来,构成“我”与“非我”之分。基本上这是自然趋向,不能算是错误。不过,那是出于天然的,必须经过圣灵的火净化。对于同在主内的人,既是同蒙应许,同被一位圣灵所感,同得救恩,同归属神的国度 ( 参弗二:18,19) ,就同为一个身体上的肢体,“在基督里”成为唯一的认同标准。
结党,是在大圈圈内又有小圈圈,有自己的利益,就会引起分争。哥林多教会“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 ( 林前一:12 ,13) 使徒保罗指出,这是不应当的。
因为只有基督为我们钉在十字架上死了,复活了,成就了救恩;没有什么别的人能够救赎我们:惟有基督,我们是受洗归于基督的名下。我们不仅不能说是属某人的,也不能宣布只有自己是“属基督的”,否定别的人;这样说,这样作的,正是异端教派的记号。
保罗更进一步说,如果以人夸口,就显明是“属于肉体,照着人的样子行” ( 林前三:3,4) 。那是跟基督的性向不同的。有人自命属灵,却张口闭口夸某人,在基督以外另行结党,另有认同,就是属肉体的显明记号。
二 . 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
虚浮是说不真实的,不实在的,不耐久的,也就是不连属于永恒的主。简单说,是想要自己作领袖,而不是为了荣耀主,要权柄而不肯服主的权柄,不负责任。圣经说:“吃蜜过多是不好的;考究自己的荣耀,也是可厌的。”( 箴二五:27) 人有天然的倾向,像喜欢吃甜的蜜一样,喜欢虚浮的荣耀。
有一位属灵的领袖,魔鬼屡次来试探他,要扰乱他的祷告默想,总不能使他动心。最后,魔鬼在他耳边说:“你的同工某人,被立为主教了!”他忽然张开眼睛,跳起来说:“为什么不是我呢?”
不爱慕属世名位的人,也爱属灵的名位。行邪术的西门,企图用金钱买圣灵的恩赐 ( 见徒八:9-24) ; 所以中世纪天主教会,最流行的罪买卖圣职,用了他的名字,称为“西门行径”(simony) 。不幸,西门的后代,一直繁衍不绝,成为教会的病害。惟有用清洁的心事奉神,得“从神来的”称赞( 罗二:29) 得不朽坏的冠冕( 林前九:25 彼前五:4 提后四:8) ,才是永远有价值的。
三 . 要看别人比自己强
孔子说:“毋友不如己者”。意思是说,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人。这样看来,可以交往的人,岂不是很少了?但能看出别人的长处,正是孔子过人的地方;所以只看见别人的毛病,并不能证明自己是圣人,常是病人的现象。因此,孔子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说,三个人走在一起,除了我自己,其余二人必有可以让我学习的:看到人家的好处,可以效法;那不好的地方,可以作为借鉴,如果我也有,就好改正。( 论语“学而”,“述而”) 这是多么有智慧的话,值得我们深思。如果孔子那么容易看到比他有长处的人,我们应该也不会更困难,只是要知道如何看就是了。
看别人不上,是法利赛人的大毛病。如果从来不觉得别人比自己好,或说不愿承认,或不知道别人的长处,那才是不自觉的重病。这样,就失去了效法的榜样,不能有进步的余地。更不必说是争乱的起因了。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是神兴起的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John Calvin, 1509-1564) 是第二代的宗教改革运动领导人,在日内瓦及法语区工作。二人从未见过面。路德读了加尔文的著作,对这位后辈的析理说服能力极为倾佩,认为能阐明真道,解决争议。而加尔文也尊敬路德;别人只觉得路德性格固执,而语风近于粗暴;加尔文当然也颇为熟知,却是说:“即使马丁路德骂我是魔鬼,我也认为他是神的仆人!”这是欣赏别人长处的模楷。
威特腓 (George Whitefield, 1714-1770) 是近代布道运动领袖,首倡露天布道;是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 引导归主的,终生对卫斯理敬佩。虽然二人因教义见解上的不同而分开,但仍不改其互相推重。威特腓先去世。有人问卫斯理,将来在天堂,是否能见到威特腓。卫斯理回答:“当然见不到!-- 因为他远远比我更亲近主的宝座。”
当然,人人都有缺点;能看别人比自己强,是会从另一个角度看人。如果不看别人比自己强,就难以真切的为人代祷。看别人比自己强,也这样承认,是爱心增长的证据,能够使教会团结,也会带来复兴。
四 . 要顾别人的事
顾自己是正常的,并不是错;不过,单顾自己是另一回事。单顾自己的人,自然会知道行善而不去行。这是说,善心在此终止,恶行由此开始。
要顾别人,是要准备牺牲自己的利益;单顾自己,是要牺牲别人。因此,人常用种种借口推托,不肯解救将被拉到死地的人,不肯拦阻将要被杀的人 ( 参箴二四:11,12) 。但要知道,这是监察人心的神所不喜悦的事。
单顾自己,也就是自私。其实,自私也属于爱的一种,不过,自私这的爱失于偏窄,所爱的对象只是自己。往最好处来说,只爱自己是生命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初生的婴儿,只知道“我”和“我的”。实际上,在成人的社会里,这样的人难以存在,也不会有谁欢喜;但许多人的属灵情况,正是这样:只知道自己。
近年来的“新世代运动” (New Age Movement) , 就是如此教训人。他们错谬的教导,是要人爱自己。他们却说,这是主耶稣的吩咐!你觉得奇怪吗?他们的根据,是主说过:“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 可一二:28-31 太二二:37-40) 他们说:这是吩咐人要爱神,爱自己,爱别人;你看,如果不爱自己,怎能爱人如己?
显然的,他们歪曲更改了主的话。因为主说的,是“两条诫命”,而不是三条;更不能根据以叫人爱自己。爱自己不用教导,或说是魔鬼的教导。
圣经警告我们,在末世必然有危险的日子,“人要专顾自己” ( 提后三:1-4) ,人“贪爱钱财”,人专“爱宴乐”。这是说人到一地步,把全心放在自己,钱财,宴乐,三件事上面。 ( 原文用名词语态,作:爱自己者,爱钱财者,爱宴乐者) 这是多么可怜的生活形态!
求主救助祂的儿女,脱离这种危险;能够看见别人,顾别人的事。
想想看,如果有一幢大房子失火了,里面有很多人等待救援;这两种心向的人,反应会有多大的不同!单顾自己的人,隔岸观火,求自保安全,不妨火烧得更大,那才更精彩;只有顾别人的人,才会有危机意识,同情别人,去奋勇灭火救人。
末底改劝告以斯帖的话,直到现在仍然是对所有圣徒合宜的真理:“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 ( 斯四:13,14)
这是说,我们应当认识:一 . 神有祂的定旨和安排,我们不能邀功,不能夸口,也不能置身事外;二. 魔鬼对圣徒没有偏爱,没有人能苟全自保,我们必须一体同仇;三. 我们应当有整体的感知,关心别人知道大家同气连枝;四. 要掌握“现今”的机会,不要延待,实践爱的行动。
对于今天的圣徒,我们应该有相同的认识。同样的,“顾别人的事”,会使教会由危机转而复兴。
你们当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
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
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
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 腓二:5-8)
有人说过一句话:“什么是好人?对我好的就是好人!”这话虽然是讽世,却也有理。世人真的是这样。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好”就是难作界定的。
越是美的东西,越是难以刻画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知道美的难以界定,只能说:“噢,真美!”同样的,我们也难给“爱”一个具体的定义。
圣经说:“神就是爱”。又说:“神差祂的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藉着祂得生,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 ( 约壹四:8,9)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 约一:18)
爱,是一个观念。爱必须有对象。神是爱,怎能表达出来呢?
“神爱世人”,世人是神爱的对象。神有祂爱的行动,就是差祂的独生子基督耶稣道世上来。人需要神的爱:人“死在罪恶过犯之中” ( 弗二:1) 。我们需要的是出死入生;只有神藉着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为了我们的罪受死,然后复活,作了复活的初熟果子,才可以达成这目标。因此,神就舍了祂独生的爱子,成就了这唯一的奇妙救法,使信的人得生,就领许多儿子( 信的人) 进到荣耀里去。这显明了神无比的大爱。
世上有许多人,提出某种理论或政策,主张,甚至不惜拿人民来作实验,但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先有实践的义务。但神不是这样。祂显明了祂的爱,藉着主耶稣基督,“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祂的脚踪行。” ( 彼前二:21) 因为理论不能显明什么,只有实际的“榜样”可以显明。这就是道成肉身。
爱者的心
榜样必须是存在,必须有实际行动;而行动必须自心意发出。要效法基督耶稣的榜样,必须先有基督耶稣的心。
基督耶稣的心是爱,这里不只是说祂的谦卑。不错,主说过:“我心里柔和谦卑” ( 太一O :29) 但主到世上来,并不是为了表现祂有多谦卑;谦卑不是动机,也不是目的,而只是过程。人可以谦卑而没有爱;但有了爱,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有谦卑。人可能在力不如人的情势下,不得已而谦卑;也可能在知道自己智慧学识不行的时候,基于客观的认知,而使自己真实的谦卑下来。但这样的谦卑里面,并没有爱的成分。另一种情形是一位尊贵的人,在病人床前弯下腰来,或跪在那里,服侍他的仆人以至敌人;绝不是因为他的地位低,也不是因能力智慧不如受服侍的人;他甘心谦卑,完全是为了爱的缘故。
这很容易使我们想到主耶稣给门徒洗脚的情景:“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行的去作。”这是谦卑吗?是的,是天翻地覆的谦卑。但主耶稣作了“榜样”,是因爱而谦卑的榜样:“祂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 ( 约一三:1-17) 主耶稣要门徒,包括你我,所学习的是祂完全而持久的爱,奇妙包容的爱;连即将采取卖主行动的叛徒犹大,主也为他洗脚!
奴仆服事主人算不得希奇。因为那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是他们的本分,是“奴仆”这个名词定义的一部分。尊贵的主,夫子,转而服事奴仆,罪人,仇敌,才是希奇的事。这就是奇妙福音的实际。这不止是谦卑;是奇妙的爱所促成的谦卑。
主耶稣本来“有神的形像”,是说与神相同的威荣,相同的尊贵,相同的品质,“与神同等”,也就是神。主耶稣自己曾说:“我与父原为一” ( 约一O :30) ; 这话竟然会构成犹太人控告祂“僭妄”的理由。亚流派(Arian) 和类似的异端,不肯承认基督的与神同质( homo-ousios) , 而持说基督只是与神似质( homoi-ousios) ,以基督为次等的神。 对于基督耶稣神性的承认与否,是得救与沉沦的关键,正道与异端的分野。
基督耶稣“不以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强夺”是把持既得的意思 ( harpagmos) 。 在异教文化中,很难有人想到甘愿放弃统治特权和荣耀。在岁月的流逝下,总是统治者和他的统治架构,一同老化,腐化,直到寿终或是给人革掉。连希腊神话的奥林匹亚家族神衹,也是使用暴力争夺统治权。据说,原来统治着宇宙的,是老一代的元老神衹泰坦们(Titans) ; 其中最大的名叫克罗纳(Cronus, 拉丁为Saturn) , 是天神Uranus 之子;后来他的儿子宙斯(Zeus) 篡了他的位,用霹雳弹和暴力威吓统治着他的兄弟们。这多么像人间政治的影像啊!
真神的儿子基督耶稣,是远超越人想像的。祂绝不把持已经有的尊荣,那“与神同等”的尊荣。祂不以被罪败坏的世人为没有价值。在神所造的宇宙中,人类和所居住的小星球,真是微不足道:“看哪!万民都像水桶中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尘 ... 万民在祂面前好像虚无,被祂看为不及虚无,乃为虚空。”( 赛四O :15,17) 真是不足轻重,真是没有分量!但是,至高超乎万有的神,“坐在至高之处,自己谦卑,观看天上地下的事”( 诗一一三:5,6) 。祂肯“观看”卑微的人,已经是出奇谦卑的事了;祂不仅观看,而且顾念人的可怜境况,卑下无望的陷在罪中;神怜悯而施行拯救,为人类成就了救恩。
基督的虚己
基督顾念怜悯世人, 使祂自甘卑微 (Tapeinosis) ,使祂倒空自己(Kenosis) ,舍弃一切属天的尊荣。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经历过富有的生活,他绝不会了解堕入贫困的痛苦。同样的,因为外面没有基督存在于神性荣耀中的经历,也就无法了解祂降卑为人的痛苦,无法充分知道祂顾念世人,因爱所作的牺牲有多大。莫怪英国圣诗作家查理卫斯理 (Charles Wesley, 1707-1788) 对这奇妙的大爱,以无比惊奇写出颂赞的心声:“And Can It Be That I Should Gain? ”
祂曾离开天父宝座 广施恩典无限无量
虚己倒空只剩了爱 流血救赎绝望罪人
奇妙恩典白取不尽 你爱找寻临倒我身
奇妙大爱怎能如此 基督我神竟为我死
撒迦利亚被圣灵充满,预言神子降世的过程:“因为神怜悯的心肠,叫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把我们的脚引到平安的路上” ( 路一:78,79) 。不是我们配得恩典,只是:“因为神怜悯”。这新约中最早的颂诗,描述了道成肉身救赎的降卑过程。
神子基督耶稣的“虚己”行动,是舍弃了祂先在的尊荣。
取了奴仆的形像
在古代的社会制度之下,主人发命令,奴仆必须绝对顺服主人的命令。
圣经说:“取了奴仆的形像”,是说神的儿子,由赐律法者的地位,降到律法之下,成为守律法者,以成全律法,而暂时“被奴仆的轭辖制” ( 加五:1) 。
英国诗人赫柏特 (George Herbert, 1593-1633) ,有一首小诗“爱”( “Love ”) ,说明了主因爱成为“奴仆”的意义:
爱上前来欢迎我。但我的灵魂缩退
蒙着歉疚的尘灰和罪。
但明眼的爱,从我一迈进门槛,
就看出我的迟疑不前。
爱更加就近我跟前,温柔亲切的
问我有什么缺欠。
我说:“一位有身分的客人要来这里。”
爱说:“那人正是你。”
“啊呀!我?这样的忘恩负义,一无良善?
我不敢看你的脸。”
爱拉着我的手,微笑着回应:
“除了我还有谁造人的眼睛?”
“主啊,不错。但我污损了双眼,理当抱羞
去到该去的那里。”
爱说道:“你可知道是谁背负了愆尤?”
“亲爱的,我愿意来服事。”
爱说道:“你一定要入席,来尝我的肉。”
这样,我就坐下来享受。
这首诗,是取自路加福音第十二章 37 节的含义:“主人必叫他们坐席,自己束上带,进前伺候他们。”
至尊荣的主,本来在所有受造之物以上,因为爱的缘故,降世成为人子。祂说:“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 可一O :45) 主的降卑表达了祂为爱的缘故,是如何的谦卑俯就罪人。圣经说:“我要使他就近我,他也要亲近我;不然,谁有胆量亲近我呢?”( 耶三O :21)
成为人的样式
“奴仆”是道成肉身的新位分;但不仅是祂位分的降低,也是样式的降低,成为“人”。
我们都是人,生而为人;我们的祖先是人,所接触到的亲朋师友也都是人,所以在知识上,经验上,感情上,都无法了解神成为人的意义,不能体会或想像神成为人是如何的降卑。
无限的神,甘愿成为有限的人,穿上了肉体:先从胎儿开始,生为婴孩,降平常人一样,逐渐长大;祂也从无限全能的神,而受体力的限制,有饥饿,疲乏,软弱;永恒的神,受时间的限制;无所不在的神,受空间的限制,不能同时在两个以上的地方,要用脚步行,或乘小船,或骑驴,以克服距离;还要受天候的限制,用平常人的节期四时;甚至祂“也曾受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没有犯罪” ( 来四:15) 。
也许,我们可以去观察一只极丑陋,微小,软弱,恶臭的虫子,生命短暂,生在早晨,从来见不到日落,既看不远,又浑浑噩噩,说不上什么理解和记忆。再试想想看,如果你我也变成了如此“一位虫子” ( 尽管自以为很了不起) , 和它的同类在一起生活,参加了他们的社群,该是多么的屈辱,多么的降卑!怎么会过得来?但神子基督耶稣降世为人,就是如此;所不同的是,祂从神成为人,远超过人成为小虫的降卑。那么,我们还怎敢有什么执着,怎敢再求自己的荣耀呢?真该心被恩感,像诗人大卫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 诗八:4) 如果我们更多了解,主为成就奇妙救恩所作的牺牲,每个人都会像那二十四个长老,俯伏在主宝座前,脱下冠冕,敬拜颂赞那位永活的神( 启四:10,11) 。
这一切,都是由于神奇妙的爱,真是超乎我们所能了解,所能想像的。
就自己卑微
人都是争取显贵,要作伟大的什么;但主耶稣为了拯救世人,特意选择了卑微的道路。祂没有选择生在王宫,没有显赫的家世。从肉身说,祂是“大卫的苗裔”,竟然没有人知道。祂没有生为征服的罗马人;而是作被征服,受奴役,亡国的犹太人;祂不是住耶路撒冷的京华人物,并不是宗教显赫的祭司阶级 ( 来七:14) ;竟生在贫瘠偏僻加利利的拿撒勒!从听到了祂乡籍的人反应,就可以知道含有什么意义:“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 约一:46) 从教育水平来说,“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 约七:15)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那些宗教人说:“你且去查考,就可以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 约七:52) 他们为了轻视主,竟罔顾最大的先知约拿出于加利利的事实。他们看祂不过是生为木匠的儿子,而继为木匠的行业( 太一三:55 可六:3) 。从犹太人对祂说:“我们不是从淫乱生的!”( 约八:41) 意思是:“我们不是婚外生子( 像某人一样) !”可见主背负着一个不名誉的阴影。 约翰特别注意道成肉身的真理:“太初有道”,并以那些世人对在肉身的主所加的伤害,记载作为对比,使我们知道主所感受痛苦有多深。
这都是祂自己卑微,是为了爱的牺牲。正如先知所说的:
祂无佳形美容;
我们看见祂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祂。
祂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
祂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一样;
我们也不尊重祂。 ( 赛五三:2,3)
存心顺服
创造统管宇宙的主,本来是万有都顺服祂的。“耶和华在天上立定宝座,祂的权柄统管万有。听从祂命令,成全祂旨意的,有大能的天使 ... 作祂诸军作祂的仆役。”( 诗一O 三:19) 圣经又说:“神的使者都要拜祂... 神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 来一:6,7) 。
当祂道成肉身,来到世间的时候,除了行神迹以外,绝大部分时间,祂都像世人一样顺从自然律:从魔鬼试探主的事来看,主禁食四十昼夜,会感到饮食的需要;如果从高处跳下地面,一般会受引力定律的影响而受伤;更可笑的是,魔鬼竟建议,要主耶稣俯伏拜它,而得世上的荣华!这些事物会成为试探的原因,是因为成为肉身的主,甘心顺服自然律,有人的需要。但祂更顺服神的旨意,不求在神以外的好处,胜过试探。
不但如此,“祂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 ( 弥五:2) 的主,祂的存在远早于亚伯拉罕( 约八:56) , 大卫在灵里受感称祂为“主”;祂还顺从肉身的父母。设立律法的主,要照律法的规矩,第八天受割礼,按日期行洁净的礼,献与主;满了十二岁,才按律法上耶路撒冷过节( 路二:21-24,41,42) ;祂虽然没有罪,却顺从在约但河受洗,“尽诸般的义”( 太三:15) ;要等到约三十岁的成年,才开始事奉( 路三:23) 。 祂虽是神的儿子,是圣殿的主,却顺服不义的政府与宗教的规矩,从钓得鱼口中的银钱,缴付维修圣殿的丁税( 太一七:24-27) 。
最后,在客西马尼园,极大的忧伤之下,祂祷告,祂“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而甘心顺服,愿父的旨意成就,饮下了那苦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祂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祂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 ( 太二六:36-46 来五:7-9) 。
这是何等彻底的顺服!祂在客西马尼园,顺服从容就捕,完全没有抗拒,连抗议都没有,也没求天父“差遣十二营多的天使”来救援 ( 太二六:53,54) 。“祂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祂也是这样不开口。”虽然“人不按公义审判祂”( 赛五三:7,8 徒八:33) ; 祂还是为了顺服神的缘故,而顺服神所设立的权柄( 约一九:10,11) ;祂在大祭司府院,在巡抚彼拉多及希律王前受审( 路二二:54- 二三:25 太二六:57-68) ,祂都顺服忍受。
主受苦的见证人使徒彼得说:“祂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危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 ( 彼前二:23) 这是真顺服的表现。
以至于死
主耶稣顺服的极至是死。祂的死,不是不得已的,也不是单单的爱世人,而是顺服神至死,以成就神的旨意。
人生自古皆有死,是不能免的。不过,我们必死的人,对主的死,不能以同样的角度去了解。神是不会死的。神是完全的,所以不会改变,并不必死,也不能死;所以许多会死的,并不是神。神子是为了顺从父神的旨意,为了爱世人,以死为赎价,满足神的公义,救人脱离罪恶,祂降世成为会死的人。不仅如此,唯有自己无罪的,才可以代别人赎罪;只这一个条件,就足以使所有堕落的人类都不合格。因此,神子基督必须降世,为罪人受苦受死,“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 ( 彼前三:18) 更奇妙的是,基督耶稣不是为了有价值的人死,不是为爱祂的人死 — 那是一般人的观念;救主基督耶稣是在“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在“我们作仇敌的时候” ( 罗五:6-10) , 为了我们死。这样主耶稣的顺服至死,是无条件的爱,,爱不配蒙爱,不知道爱的人,真是超乎我们所求的,也是无法想像的。
死在十字架上
我们说,要死得其所,死得其时。这话如果用在主基督身上,有更深的意义,也有不同的意义。
主耶稣是死在十字架上。
死得其所,是说有特定的地方和形式。十字架是当时罗马一种残酷的刑具,不用在罗马公民身上,而用以对付恶劣卑贱的罪犯;这和犹太人律法上所写的相似:“凡挂在木头上的,都是被咒诅的。” ( 加三:13 申二一:23) 。
当时犹太人控告耶稣的主要罪名是亵渎神,按律法该用石头打死;但因为混合的因素,犹太的宗教领袖,宁愿弄成政治事件,以至采用罗马的行刑方式。也有人考证,因为巴勒斯坦地方有树木,所以当日是把一条横木加在树干上,略成十字架的样子,把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悬挂在上面;圣经记载:众人可以“吐唾沫在祂的脸上” ( 见太二七:30) ,就是因为不太高。这是救主为了代替我们的罪,受咒诅和羞辱。“祂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 彼前二:24)
祂自己并没有罪,所以祂是逾越节的真羔羊 ( 林前五:7) ,是没有瑕疵的。照着神的定旨和安排,在一个逾越节的时候,他们把生命的主杀害了,而且用的是最残忍,羞辱的方式。因为爱世人,主接受了这样的安排,在十字架上,流出了祂“无瑕疵,无玷污的”宝血( 彼前一:19) , 救赎信祂的人;正如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那一夜所预表的:凡门楣和门框上涂抹着被杀羔羊之血的,那家的长子就得保守,不被灭命的天使所杀。
在出埃及的路上,因为行走艰难,百姓向神发怨言。神使火蛇进入他们中间咬他们。被蛇所咬的,不仅是表皮的伤痕,而是受必死的毒,如同罪的结局就是死。神指示唯一的救法:叫摩西造一条铜蛇,挂在竿子上;被咬的人,一望这铜蛇,就得活了。这预表耶稣钉十字架,使信的人得生。感谢主,“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 [ 主耶稣] 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 约三:14-16)
神差祂的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藉着祂得生,神爱我
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
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
( 约壹四:9,10)
复活的基督
所以神将祂升为至高,又赐给祂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
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
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于父神。
( 腓二:9-11)
主耶稣复活后第一个五旬节,圣灵浇灌下来,门徒得着能力,作主复活的见证。
不久之后,彼得在圣殿院中,对百姓讲道:“你们杀了那生命的主,神却叫祂从死里复活了。” ( 徒三:15) 真实的生命原不应该有死亡。正如彼得在五旬节那天所说的:“祂原不能被死拘禁”( 徒二:24) 。 主永远的生命,是耐死的生命。死是从罪来的;从来没有罪的主耶稣基督,死在祂身上没有权柄。祂成了从死里复活初熟的果子。主耶稣基督的结局不是坟墓,祂得胜了死亡。祂复活了!
卢益思 (C.S, Lewis, 1898-1963) 讲到主耶稣复活的进程:
降下,降下,降下,再复上升。想想主降下的进程。降
下,不仅成为人,而也有降生之前的怀胎,像我们都曾
经过那成为人之前,低于人的生命历程;还要再降下到
一具尸体,如果不再回复,就要像其他的尸体一样,从
有机体再化为无机体。 ... 我们也可以拟想一个潜水者,
脱下一层又一层的衣服,以至全身赤裸,然后凌空跃身
投入那碧绿,温暖,阳光闪耀的水中,进入漆黑一片冰
冷刺骨的水,降到淤泥极底,然后回升;他的肺几乎要
迸开,再回复到那碧绿,温暖,阳光闪耀的水,最后,
出到阳光之中,手中擎着他潜入所捞回的东西:那就是
人类的本性;但与此关连的是整个大自然,新的宇宙。
所以神将耶稣升为至高
这里清楚说明,是神将主基督升高的,而且升为至高。圣经说:“既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吗?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的。” ( 弗四:9,10)
彼得说到主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祂既按着神的定旨与先见被交与人,你们 [ 犹太人] 就藉着无法之人的手,把祂钉在十字架上杀了。神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叫祂复活。” ( 徒二:23,24) 可见主的受死,是出于神的“定旨先见”,并不是偶然事件;主的复活,升高,也是“神将祂”,神在这一切事上,都有至高完全的主权。
在这里,说到“所以”神将祂升高。我们对于三一神的奥秘所知甚少;更不能推想,如果圣子采与祂顺服相反的行动,会有什么结果。那样的设想是不敬虔的。我们但能根据已知的事实,是圣子爱世人,顾念世人的事,顺服神的旨意,成就了救恩;这行动的直接结果,父神将祂升为至高,从坟墓中,使祂“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终极是“一切受造之物 ... 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 罗八:21) ,也就是“万于复兴的时候”( 徒三:21) 。这是历代圣徒所盼望的,也是我们的盼望。
赐给耶稣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
使徒彼得胜利的宣告:“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祂为主为基督了!” ( 徒二:36) 这是说,神恢复了圣子先存的荣耀。那至高的名,“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就是“主”(Kyrios) ,是旧约对耶和华的尊称。 英文圣经译L ORD , 是有“主”的意思,那英文字源于 hlafweard , 也就是 loaf-ward ,是管给面包的人,或说是控制胃的,只能表示今世的权势。为了区分,将神的尊名全部大写作L ORD ,以为识别, 就有了不同的意思:
“主 ( YHWH=L ORD ) 对我主( 'Adon=My Lord) 说:‘你坐
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的仇敌作你的脚凳’。” ( 徒二: 34,35 诗一一O :1)
耶稣在世成为人的时候,曾用这经文测验法利赛人,显明祂自己的神性。受测验的人都不及格。祂又告诉说:“我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 ( 约八:21) ,犹太人不能理解。 祂所说:“我与父原为一”( 约一O :30) ,犹太人以为祂是亵渎。 只有“祂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 罗一:4) ,敌人才无以反驳,企图压抑,掩盖事实;这显明祂是神,证实祂配有那至尊的名。
耶稣基督为主
在新约圣经中,称耶稣为“救主”的,有二十四次;而称祂为“主”的,有六百七十余次。这表示祂有至高的权威,宇宙间一切受造的,都敬拜祂,归服祂 ( 参来二:9) 。对于信从的人,主所要求的,是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部分,有完全主权。
在初世纪,教会是处于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罗马帝国的元首,不论其品格如何败坏,甚至庸劣,也莫不自以为是最高领袖;不仅以作皇帝为足,还要自我神化,建立雕像以垂不朽,并且要臣民崇拜。自然的,在皇帝以外称耶稣基督为“主”,而不肯拜那人造的像,就是藐视他的威权,是不效忠。在此情形之下,信仰的意义是放弃现世利益,不是廉价的事,更不是得利的事,必须被圣灵感动:“被神的灵感动,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 ( 林前一二:3) 。所以是圣灵在人里面的催促,坚立,信徒才可能付这么大的代价,在人面前承认主,不惜失去性命而得到永远生命。圣经又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 罗一O :9,10) 因为那叫基督从死里复活的,和叫死在罪恶过犯之中的人复活,得着新生命的动力( 弗二:1-5) ,都是出于一位圣灵。
“耶稣”原来是个平常名字;在圣经中,旧约至少有十二人,新约至少有九人,用这同一名字;现在拉丁美洲国家,也有人用“ Jesus ”为名 ( 读如“亥索”) 。 但只有一位真实的救主,就是道成肉身降世的神子,生在伯利恒,长大后,被称为“拿撒勒人”的耶稣基督。祂爱世人,祂顺服,祂降卑,祂舍己,然后,神使祂从死里复活,升为至高;祂曾作奴仆,而成为无比的主基督,万膝向祂跪拜,万口称颂承认祂的名。
使荣耀归与父神
主耶稣在世的时候,行了许多神迹奇事;照人看来,祂有成为伟大领袖的条件,可以吸引人来跟从;只要祂肯妥协,立即可以紫袍加身。
主耶稣有与众不同的地方。祂说:“我不求自己的荣耀;有一位为我求荣耀,定是非的。”真正的领袖,是不求荣耀的人;自求荣耀的人,不是真正的领袖,就算作了领袖,也是要失败。主又说:“我若荣耀自己,我的荣耀就算不得什么;荣耀我的乃是父。” ( 约八:50,54) 有这样的心志,才可以不看环境,不顾人的评价,因为唯一的价值与标准,是求神的荣耀:知道所事奉的是主。
耶稣行神迹,不是祂的目标;传道,医病,赶鬼,也不是祂的目标。甚至可以说,爱人,舍生受死,复活等,全都不是祂最高的目标。主唯一的最高目标是:“使荣耀归与父神”。
今天,我们如果心里想讨人的喜悦,展现自己的本事,求自己的声誉,荣耀,就算是能得人拥护,跟从;也爱人,作了许多善功好事,很可能依人看来是成功。但动机不对,在神的面前也不算数。求神鉴察我们的心,使我们效法基督,动机纯洁,只为了“使荣耀归与父神”。威斯敏斯德要理问答开宗明义的说:“人的主要目的就是荣耀神,永远以祂为乐”。
主耶稣不仅是宣述了真理,祂自己更为我们留下了榜样,荣神爱人的榜样,“祂的脚踪成为可走的路” ( 诗八五:13) 。
何等奇妙的爱!主耶稣受死是为了我们,复活也是为了我们 ( 罗四:25) 。“原来那为万于所属,为万于所本的,要领许多儿子进荣耀里去。”( 来二:10)
这样看来,我亲爱的弟兄,你们既是常顺服的 — 不但我在你们那里,就是如今不在你们那里更是顺服的 — 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 , 为要成就祂的美意。( 腓二:12,13)
没有预示,没有转接,在这里忽然讲到顺服;而且,再下去顺服似是跟“得救”有关的。相信凭行为得救的人,或要求别人顺服他权威的人,都好像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据。真的吗?又是如何顺服呢?
从上下文来看,就可以知道,这里所说的,不仅是要效法基督因爱而顺服神,更要靠着基督,或说在基督里的顺服,而继续过顺服圣灵的成圣生活。
没有信主的人,是“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 ( 弗二:2) 。既然顺服恶灵,“卧在那恶者的手下”,受它的奴役,属于那恶者,就不顺服神,悖逆神,而“体贴肉体,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不能服”( 罗八:7) 。但悔改归心耶稣基督,藉着基督与神和好,是投入了另一个光明的阵营,有新的效忠对象,是属于神的,有“神赐给顺从之人的圣灵”( 徒五:32) 住在心内, 成了听从祂命令留心遵行神旨意的人,是“顺命的儿女”( 彼前一:14) 。
儿女不同于生意上的合伙人,也不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而是生命和血统的关连,是不能废除,不能改变的。“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 ( 罗八:15) 那么,为什么又说是“恐惧战兢”?为什么又说:“作成得救的工夫”呢?
“恐惧战兢”可以有几方面的意思。恐惧战兢是肃敬寅畏的意思:卑微的人在神的面前,神的圣洁,公义,威严,和权能,使人不能不发生敬畏的心,那是自然的。恐惧战兢也是戒慎懔惧的意思。如果受到重大的使命与付托,自然会有畏惧疏失的感觉;蒙恩的人一切都是由主而来,是受托的管家,应该有这样健全的畏惧,唯恐失德失职,才不至失误。恐惧战兢也是怕被定罪刑罚的意思。“落在永生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 ( 来一O :31) 。罪人有这种恐惧,也是应当的。
不过,在这里所说的,不是对于刑罚的恐惧。因为,“有神在心里运行”的人,不会是不信的人;“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 ( 罗八:14) 。可是,为什么这样的人,还要“作成得救的工夫”呢?难道他们还没有得救吗?
在圣经中,“得救”这个语词的应用,不仅与永远的救恩有关,有时候也用作疾病得痊,转危为安的意思。例如:彼得所说:“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至得救” ( 彼前二:2) ,显然是说已经重生的信徒,需要爱慕神的话,在真道上受造就:但所说的,不是“得救”后渐长,却说渐长了才“得救”。怎有这样的道理呢?谁是渐渐长大了,才有生命呢?不是有了生命才长大的吗?因为必须有了生命才长大,会长大是生命的凭据。那是因为在此所说的,是健全的意思。又如前章里面,保罗曾经说:“藉着你们的祈祷,和耶稣基督之灵的帮助,终必叫我得救。”( 腓一:19) 谁都不会怀疑保罗有对救恩不清楚的问题:他在那里所说的,自然是转危为安,甚至是得释放,得自由。
因此,“得救”不仅是指重生,更要进一步的成圣。
重生是新生命的开始,是一次成就的;成圣却是一生的旅程,是渐进的。威斯敏斯德要理问答说:“成圣是神洪恩的工作,就祂按着自己的形像,更新我们的全人性,叫我们越久越能在罪上死,并且在义上活。”
成圣的基本意义,是分别出来归于神,为祂所用。神的旨意,是要祂所拣选,所分别出来的人,成为“祂儿子的模样” ( 罗八:29) 。但人的里面,有堕落的肉体倾向,叫人不能作出神所要我们作的事。因此,有了神生命和神性情的新人,要顺服圣灵,结出圣灵的果子,渐渐的更多像基督。
从人的方面说,属神的新人,不能再满足于从前“死在罪恶过犯之中”的生活,要从罪和肉体的影响中解放出来,而得自由,“得救”。从神方面说,神祂的儿女“成就祂的美意”“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预备叫我们行的” ( 弗二:10) 。
从表面看来,这一切是人在“作成”;但实际上是神在运行,是“神的灵引导” ( 罗八:14) ;是神在“成就”祂美意。那么,我们就可以明白,这经文的意思,是说圣徒应该谨慎小心,兢兢业业,作出得救后的人应当有的表现,就是过成圣的新生活,让得救的生命能活出来。
这样看来,人还能夸什么善功义行吗?“立志”“行事”都是神在祂儿女里面的工作。这就是主耶稣所说:“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 ( 约一五:5) 。可靠的结果子秘诀,就是在主的里面。
今代人实际生活的体察,对于启蒙运动以来自由意志的幻象失望。人既然生而具有身体,就不免受生物决定因素影响,饮食,睡眠,神经及各器官的结构和运作,官能的感应,都可以影响人的意志,哪还有自由之可言?在另一方面,环境因素也决定人的意志。在社会化过程当中,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习惯塑铸人的性向和人格,文化背景,教育灌输,都会成为思想的部分,人岂能真的完全独立,自由?就如在坟墓里的死尸拉撒路,不但腐臭了,而且还被长长的布重重缠裹,会能自由选择行走吗?只有听到神儿子的声音,就活过来,才可以立志行事。人所能作的,是听从主的命令,移开封闭墓门的石头,解放裹尸布 ( 参约一一:1-44) 。 主的话是灵,是生命,使人从死里复活,成为新造的人,能够从心里遵行祂的旨意,成就祂的美意。
在旧造里的自然人,只有“属地的,属情欲的,属鬼魔”的假智慧 ( 雅三:15) , 里面没有神的爱,更不会爱属神的人。必须是信主得着新生命的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 罗五:5) ,使人不再以自己为中心,而能够想到神,想到别人。必须是神的灵运行在心里,他的立志才可以不是自私的;必须是神的灵运行在心里,他才会有力量,行事是基于爱别人。
在旧人中的生活,是偷窃的,他看为自然,行之当然;像雅各生下来就抓,是要捞世界;但没有圣灵的光照,他觉得自己不过跟别人一样,或许因为比别人稍好一点而沾沾自喜。撒该在未信主以前,天天讹诈人,而且发财致富,还自以为是服务人民,也许,还在会堂中颇受欢迎。那又有什么不对?直到在耶利哥的路上,他遇到了耶稣,蒙了光照,才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祂四倍!”从前他是积聚钱财,越多越好;现在想到了别人。 ( 路一九:1-10) 什么作要人,作高干,贪污,都是偷别人钱的行径,卑鄙可耻的事;他公开承认是偷羊贼,要“四羊赔一羊”( 出二二:1 参撒下一二:6) 。有人问:“你为什么这样作呢?”他说:“我偷了钱,真该死,按律法四倍赔还你。求你饶恕。”
这是真正悔改作新人。“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 ( 弗四:28) 他会知足,才可以“有余”,不是老自己要啊,要啊,而想到顾念别人。这是从他清洁的新心里,生发出基督的爱。
信徒的经验可以告诉我们,人的心性是如何的邪恶败坏;就是信主以后,也难以永远自己保持纯洁不受侵扰。
满有才华的青年奥古斯丁 (St. Augustine, 354-430) ,虽然博学多能,辩才无碍;他的口才可以折服别人,却不能制伏自己的心;他想追寻真理,却屡次陷入迷误。是仰赖主的恩典,使那邪荡的浪子,归回正途;是神的灵在他心里运行,使他成为圣洁的尊贵器皿,合乎主用;立志行事,成就神的美意,赐福教会,奠定正统信仰的基础。
我们看见神的智慧,和祂大能的作为,就不敢自己夸口,也不敢仰望人,高举人;我们认识人的败坏,知道自己不过是灰尘,就承认“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什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 ( 林后三:5) 。我们不过是又卑贱,又脆弱的瓦器。正如保罗所说的:“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 林后四:7) 我们只有俯伏敬拜,希奇神竟然会拣选卑微不配的器皿,作祂的见证人,继续写下教会的历史。
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 ( 腓二:14-16)
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华丽的建筑林立,商店贸易繁盛,有各样的商品。富者豪奢逸乐,穷人则贫无立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各人争逐钱财,不顾信义,朋友背弃朋友,儿女反抗父母,道德败坏,放纵淫欲,年轻人不知持守贞洁,同性恋到处皆是。这描述似乎可以适用于任何现代城市。但那是第一世纪的史家,写当时罗马帝国的社会状态。
基督耶稣到世间来,就是生在腐败黑暗的制度之下,受不公义的审判,被处残酷的死刑,钉了十字架。但埋葬在坟墓里三天三夜之后,祂复活了,并升上高天。五旬节圣灵降临,教会诞生了:生在那样的环境里,在患难迫害中成长。
悔改归信的基督徒,生活上有极大的转变,使他们显然的与别人不一样。他们不偷窃,不作恶,不发誓,彼此相爱,也爱邻舍;更没有邪淫,醉酒,荒宴,拜偶像等事。世人注意到基督徒的生活,见到他们不随从世俗,拒绝同去“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就以为怪” ( 彼前四:4) ,毁谤他们,讥笑他们,给他们加上“基督徒”的称号。
“基督徒”的称号,本来不是信徒自称,是外人所加的,所以没有尊敬的意思。信从耶稣的人,在福音书中,通常称为“门徒” ( 亦见徒六:1 一一:26) ;自称“圣徒”( 林后一:1 罗一二:13 徒九:13,32) ;也称为“弟兄”( 指多数, 见林前一:10 罗一:13 徒一:16) ,或“信奉这道的人”( 徒九:2) 犹太人拒绝承认耶稣是“基督”( 弥赛亚,受膏者) ,宁愿称为“拿撒勒教党”( 徒二四:5) 。门徒被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 徒一一:26) ;那是外邦人所加给的名号。圣经中提到“基督徒”,一共有三次:除安提阿之外,亚基帕王在该撒利亚,听了保罗申诉后说:“你想少微一劝,便叫我作基督徒啊?”( 徒二六:29) 语意中带着明显得讽刺和轻蔑,同时也显明“基督徒”已渐渐成为一般流行的语词。彼得用到这个语词的时候说:“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与神。”( 彼前四:11-16) 彼得把“基督徒”与羞耻,辱骂迫害连在一起,他也似乎记起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所说的话( 太五:10-12) :为义受迫害辱骂的人,显明是属于天国的,并且有蒙福的应许。
与世人不同
基督徒本来就应该是与别人不一样的,才可以使人跟我们一样。正像神在邪恶的世代中,选召耶利米作先知时,所吩咐他的:“他们必归向你,你却不可归向他们。” ( 耶一五:19) 我们既然蒙主的恩典,“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神”( 徒二六:18) ,“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 弗四:1) 。
基督徒不属世界,但绝不是只咒诅黑暗的人。我们从黑暗中分别出来。怎样能从黑暗中分别出来呢?唯一的道路是必须有光:有了光,自然会与黑暗分开。
历史上曾有许多提倡改革的人,他们指斥所有在位的,抱怨环境黑暗,起来领导改革;但是,等到自己掌权之后,依然黑暗如故。所以有“天下乌鸦一般黑”的俗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里面没有光,仍然是幽暗之子,心性没有改革,怎能改革别人呢?
基督徒蒙恩得光照,得重生,就有光明的种子在他里面。
主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光” ( 太五;14) 。光明的自然功能是显明黑暗,是指引道路。
在旧造中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人自己是不能发光的,就是合在一起,共同努力,仍然是漆黑一团,不能发光。惟有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 约八:12)
主耶稣是太阳,教会是月亮。月亮是一堆荒寒的土石,自己不能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是它反射太阳的光,照在地上。地上越是黑暗,才说现出皓月当空使人喜爱。不过,有的时候月亮会不亮,或是减弱了,或是发不出光来。那是当地球的影子,隔在太阳和月亮中间的时候,光就透不过来了;或是地上的水汽,成为蒸腾的浓云密雾,也能遮住月光。教会的情形也是如此。是地,和属地的思想,文化,情欲,进到了教会,蔽阻了教会的光,减损了教会的影响,使我们不能够充分反映出基督荣美的形像,使人对教会失望。
圣经中从来没有掩饰教会里的毛病;但是,从来没有认同容忍这些毛病,正现出了其光明的特质。太阳出来之后,有时还会看到月亮;但那只成了在天边苍白的一块,不再有什么光辉。同样的,到主耶稣再来的时候,公义的太阳显现,人人都要仰望祂,行在主的光中,教会也要隐没在主的完全荣耀里。
现今的世代,科学进步发达,物质丰富;同时,却社会解组,道德沦落,是圣经所说弯曲悖谬的世代。教会正应该作为主赐福的锡安,尽光荣的责任:“兴起,发光! ... 看哪!黑暗遮盖大地,幽暗遮盖万民。耶和华却要显现照耀你,祂的荣耀要现在你的身上。”( 赛六O :1,2)
在众人都弯曲虚假的时候,更要正直,诚实无伪,建立良好的标准。在邪恶悖谬的世人中间,更要端正,无可指摘。在黑暗越深的环境,越需要散发光辉。
在基督徒所有的品德中,爱是最重要的。有爱可以证明是神的性情;爱是神家的徽号,使人认出是主的门徒。因此,属神的儿女们要彼此相爱。“发怨言”,常是为了自以为受害,不利,被亏负;“起争论”常是为了争利,或是自以为有理,应该得好处,应该不被忘记。也就是说,一是避害恐后,一是趋利争先,还不都是为了自己!
如果能彼此相爱,哪还会有这样的情形!这也正表明我们基督徒与世人不同的地方。神的儿子基督耶稣在世的时候,受尽了不公平的待遇,经历了忧患痛苦,祂不曾抱怨过,也没有争论过;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 ( 彼前二:23) 。
基督徒有美好品德的表现,不是自己希圣希贤,求有口碑载道,沽名钓誉;而是顶自然的“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不是表演出来;是作主的见证人,为主发光。
主耶稣道成肉身时的情形,并不是立即大道得行:有些人的心没有改变,世界没有改变。“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 约一:5) 。皓月当空,诗人爱其清辉,盗贼妒其光明。盗贼从来不歌颂花好月圆,他们喜欢的是月黑风高,正适合作见不得人的事,是他们的吉日良辰。
光能够显明黑暗。“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们的行为受责备。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耀显明他们所行的是靠神而行。” ( 约三:19-21)
不论世人的反应如何,不管他们的反对怎样强烈,圣徒必须站稳立场,尽自己从主所领受的责任。
保罗深深知道,不是基督徒能立什么大志,行什么大事,是神的圣灵运行在祂儿女心中;不是我们能为主发什么香气,那是从认识基督而来的;不是我们能为主发光作见证,我们自己有的只是暗昧的行为,全在乎能反照主的光辉,靠主发光,而为主发光。
因此,不是圣徒能够见微知几,能够洞察万事,而完全在于“主耶稣基督的神,荣耀的父,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使你们真知道祂;并且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使你们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祂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 ( 弗一:17,18 林前二:10,11) ;不是圣徒能英勇见证,能爱主爱人舍己,以至轰轰烈烈的殉道,而在于圣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 弗三:16,17) 。
这里所说的“给你们”,“使你们”,“叫你们”,都显明是神藉着属祂的人工作,人不过是无用的器皿,不能靠自己夸口。感谢主,何等奇妙的大爱!祂竟然会拣选卑贱不配的我们,藉我们作成祂的工作。
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夸我没有空跑,也没有徒劳。我
以你们的信心为供献的祭物;我若被浇奠在其上,也是
喜乐,并且要与你们众人,一同喜乐:你们也要照样喜
乐,并且与我一同喜乐。 ( 腓二:16-18)
一个忠于艺术的画家,把生命倾注在他的作品里,尽心尽力,丝毫不苟;一件杰作产生了,他感觉是他生命一部分,以生命保守。这是艺术家与画匠的不同,真牧人与雇工的不同。
工人与教会的关系,是更进一步。主的工人把生命倾注在他的事奉上面,不止是看教会为工作,为事业,更知道工作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所以有更特别的感情。保罗对哥林多教会说:“我们是与神同工的;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 林前三:9) 。但他不止看教会为工程,为产业;他更知道,教会是蒙主所拣选的人,是有生命的,是可以接受爱的对象,而且能有所反应,就是能感受爱,他也对他们有期望。
他对帖撒罗尼迦教会说:“我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我们既是这样爱你们,不但愿意将神的福音给你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因为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 ( 帖前二:7,8) 又说:“你们也晓得我们怎样劝勉你们,安慰你们,嘱咐你们各人,好像父亲待自己的儿女一样,要叫你们行事对得起那召你们进祂国,得祂荣耀的神。”他时时记得,事奉的是神,要把人带到神面前。( 帖前二:11,12)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管子 “权修”第三 ) 这是说,造就人是长远的利益。 所以教会的事工,不是为眼前快乐,是为了长久着想。正如父母或教师对待孩子,如果只是为了他们一时的快乐,而不督导造就他们,将来必定没有好结果。大致说来,这正是现代世俗教育的问题。
保罗对教会有真正的爱,必须是恒久的爱,可以存到永远的爱;所以他不是凭感情,姑息讨人的欢喜,而总是想到“在基督的日子”。如果凭人意工作,功效最多也不过跟人的寿命一样,极为短暂就过去了。但主的工人知道所服事的是主,将来要在主的面前交帐,就尽力把人带道主面前,要叫人得到永生,有永远的福乐。
齐桓公当自己国势安泰,乐于守小康的局面,列国攻伐也不想去过问。他说:“寡人有千岁之食,而无百岁之寿,今有疾病,姑乐乎!”意思说:人活不过百岁,我积存的粮食一千年也享受不完,何不吃吃喝喝玩乐一番,死了算了!但管仲告诉他,那样的生活是可哀的;为他分析当前的形势,告诉他现在还不是安息的时候,激励他应有的使命感,叫他振奋作当作的事;等到局势安定了,工作完成了,然后,才可以谈到安舒享乐。 ( 管子“霸形”第二十二)
保罗并没有兴趣作有花无果的工作,只是外面好看,讨人的称赞;他要的是实在的果子,初熟的子粒,可以作为供物献在坛上,讨神的喜悦。至于作工的人保罗,完全不是受荣耀的对象。他只是希望倾倒出生命,作为伴献的奠祭,能一同荣耀神。在献祭的时候,是用酒为奠祭;但保罗不惜用自己的血,就是倾倒生命,完成他的果子。这是何等美好的心愿!
献祭必须是用实在的物体。同样的,信仰不同于虚空的属灵口号,必须表现于实际生活,才可以成为供物,发出香气。这是保罗所喜乐的,以至愿献出生命。他也希望所爱的教会,与他一同喜乐。这是爱里的关连。
我靠主耶稣指望打发提摩太去见你们,叫我知道你们的 事,心里就得着安慰。因为我并没有别人与我同心,实
在挂念你们的事。别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 ( 腓二:19,2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诗人杜工部为什么这样漫天开价?
当然,他不是指家书“寄”万金;如果那样,岂不成了见钱眼开?他不是说家书真的纸贵;不是说写信的人墨宝可珍。家书的可贵,是因为其信息,更深的说,是因为其情可贵:安史之乱,烽火遍地,使音问久阻,愈使人悬念,关怀;不过,对于许多不相识的人,虽也有同情,也有关怀,总不如对家人关怀之深切。所以“家书”比别的书信更可贵,是诗人所最殷切企盼的。
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拘留,待审,受审,上诉,以后被由海上解送到罗马,已经约四五年了。他跟腓立比教会实际分离的时间,自然更长,岂止“连三月”!那时,虽然没有战乱的烽火,虽然有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是,在路途中常常有许多的险阻 ( 林后一一:26) ,不用说,无法梦想我们今天通讯的利便。
传通信息虽然是那么艰难,超过我们的想像;保罗在主内对教会的关怀,也超过我们的想像。
一个被囚在监狱中的人,与外界隔绝,最难得的是有人伴在身边,保罗就幸而有几个主内的人在他那里,他提到名字的有提摩太和以巴弗提 ( 腓二:25) 。 但保罗对提摩太还有更大的倚重之处:他关心教会肢体,衡量轻重,情愿给服事他的提摩太离开,往腓立比去;而且是靠着主耶稣指望快差他去!因为他爱教会殷切,过于自己,所以希望越快越好。为了什么那样的急切呢?还不是为了早早得到确实的消息!
这给我们看出,是多么深,多么切的爱!这份的爱,远胜过家人,是在主内一家的爱,是在主内一体的爱。
保罗说:“叫我知道你们的事,心里就得着安慰。”意思是说,在狱中的使徒,没有自怜自爱,而是想到别人,想到教会,要有确切的消息:“知道”与“安慰”是连在一起的;如果不得知,就不得安慰。他为教会挂心,更为了软弱的肢体焦急 ( 林后一一:28,29) 。
也许有人说:保罗不是大有信心,可以把他们“交托神和祂恩惠的道” ( 徒二O :32) 吗?
其实,信靠神,与交托关心并非互不相容的。司布真牧师 (Charles Haddon Spurgeon, 1834-1892) 解释“交托”说:
当你一无帮助的时候,仰望神作你的帮助;当你有许多帮助者的时候,看到神在你所有的帮助者里面。当你在神以外别无所有的时候,看神是你所有的一切;当你甚么都有的时候,看神在万有里面。在任何环境之下,全
心单单仰望主。
所以我们应当交托信靠神,相信神必作成;但也可以关怀,看神如何作成,并且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助其作成。我们“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也要靠圣灵坚守从前所交托的善道( 提后一:12) 。二者并不矛盾。
因为在主内真实的爱,使他产生自然的关切,“实在挂念你们的事”。他说,没有人像提摩太那样的与他同心,自然也就没有比提摩太更适合的人选。为了急切要知道腓立比教会的景况,他指望快差提摩太去;提摩太知道保罗的心意,也会快快回来,安慰他的心;而不会去游山玩水,也不会被世界的事务牵缠。
接下去,保罗用了平行的句法,可以使收信者知道,“求耶稣基督的事”与“挂念你们的事”原是一事:教会是基督在地上的身体,教会的元首基督是在天上;圣徒是属主的,关心教会,爱教会,就是爱主的身体了,此外再没有别的方法“求基督的事”。
保罗总不会忘记,在大马色路上的经历:他在不信不明白的时候,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专程往大马色去,要整肃会堂,要迫害教会。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 ( 徒九:1-5) 其实,保罗即使认识过在肉身的耶稣,但绝没有逼迫主的事实;但是,伤残主在地上的身体,迫害主的教会,就是逼迫教会的元首主基督耶稣。这也像有人送给你一双鞋,不只是爱你的脚,“足下”该以为他是爱你。
同样的理由,如果爱教会,关心教会,就是爱基督,爱教会在天上的元首。这是我们今天在地上所唯一能作的事。
但你们知道提摩太的明证:他兴旺福音,与我同劳,待
我像儿子待父亲一样。所以,我一看出我的事要怎样了
结,就盼望立刻打发他去;但我靠着主,自信我也必快去。 ( 腓二:22-24)
在主爱里的表现,是互相关怀,互相信任。在属灵方面,提摩太是从保罗领受福音真道,因信作他的“真儿子”;在感情方面,是他“亲爱的儿子” ( 提前一:2 提后一:2) 。当然,父子的关系,是双方共同的,是用爱来维系的。
圣徒不是没有感情,而是要在灵里净化感情,超越肉身的感情。有的父子间没有爱,残杀的事也有过。在基督里,属灵的爱,深纯过于人间的爱。
在本书的开始,写着“基督耶稣的仆人保罗和提摩太”。这是说在工作上的关系,二人同作基督的仆人,同事奉那一位主。 ( 腓一:1) 同工的关系,也是用主的爱来维持。我们都知道“保罗书信”,从来没有谁用“提摩太书信”的名称;虽然不是不可能由提摩太执笔。但保罗因为爱心的缘故,采用二人同具名,不忘记那位年轻后进的同工,证明二人同心。这爱护提携青年同工的作法,使人感到温暖,值得我们学习效法。在这里,保罗又见证提摩太的好处,向教会推介他。今天,谁听见过称许别人的好话呢?或者这就是教会复兴的简单起步方法,就在我们手边,可以随时实行。
我们也看见,年老的大渔人彼得,在写信的时候,称“我的儿子马可” ( 彼前五:13) 。 是这同一个年轻人马可,“巴拿巴的表弟”( 西四:10) , 曾在旁非利亚离开保罗和巴拿巴,不和他们同去作工,甚至导致保罗与巴拿巴二人争论,而彼此分开( 徒一五:36-39) 。但神给这半途而废的年轻人有第二次的机会,半途知返,重新作人;以至保罗在晚年对他刮目相看,不仅恢复信任,并特别垂爱,称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 提后四:11) , 伴送保罗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马可能有如此美好的转变,彼得,巴拿巴,保罗,三位长者,必然在他身上有好的影响。摩西对于约书亚,撒母耳和约拿单对大卫,以利亚对以利沙,关系各不相同,都必产生过同样积极性的影响,使他们成为下一代的好领袖。
从个人经验,从教会历史,或从世界历史观察研思,都可以知道培植继起领袖的重要。在这方面,扫罗当然不是一个好榜样;但扫罗与大卫的关系,仍然是值得思想的例子,可以作为失败的鉴戒。
大卫是合神心意的人,是神命定待任的新兴领袖。但是,父亲型的扫罗,虽然是大卫的岳父,却是容不下他,嫉妒他:作为在位的王,哪有不因为臣子打胜仗立功而嘉奖的?但扫罗例外;特别是当大卫打胜仗,得称赞和荣耀的时候,恶魔就附上扫罗,使扫罗变成恶鬼一般,理性尽失,妒令智昏,仿佛站在敌人一边。扫罗从来没有说过大卫一句好话,从来不曾善待他;但大卫虽然有神的膏立,却不争取王位,不夺权,有机会也不肯加害扫罗。如此忍受迫害,飘流逃难;而且不是短的时间,如此忍耐了有十多年之久。
大卫显出他具有最重要的领袖条件:有雄心而无野心,不是没有骨气,只是不凭血气。他肯在还容得下他的时候,忠心服事扫罗王,甘心“服在神大能的手下” ( 彼前五:6) ;在任何时候,服事当世的人,尽忠为国;时候到了,神果使他升高。
作领袖的,对于同工,或是继任的领袖,不仅不应该嫉妒忌恨,怕人夺位夺权,更应积极的培育,教导,扶掖,栽植。这正是保罗的作法。年轻的提摩太,本来少有人知道,少有人尊重;保罗就推介他,为他说话,鼓励他,把使命交托他。
保罗是位好领袖。不仅有恩赐,有品德,而且爱同工,会欣赏同工的长处。他看出提摩太求基督的事,不是为了自己的权位利益打算;他体会到提摩太关心教会,爱主的身体;他知道提摩太忠心于福音事工,同保罗辛劳,为了要叫人得救明白真道,拓展基督的国度。这样的人,可以作保罗的代表。
在这里,保罗确知他快要被释放了;一想到教会在关心自己的境况,就想尽快的让提摩太去腓立比,使他们知道这好消息。不过,他不是要提摩太等在腓立比,自己去的时候,很快就可以见面了;而是要提摩太赶快回来,向他报告那边教会的情形。在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往返罗马与腓立比是不近的旅程,保罗不是不知道患胃病的提摩太,必然有些艰难;但他对教会的“挂念”,使他不能等待,即使不是提摩太回来报告,教会也能差别的人来。虽然说:“靠着主,自信也必快去”;却仍盼望早日知道消息。这是真实的爱。这是何等动人的爱,何等的关切!
写到这里,想起我不久前去到一个教会,他们差许多宣教士出去。教会中设有宣教士信箱,其中有贴足邮票的邮简,打上宣教士的地址,只等会友写信寄出。这是多关心,设想周到的安排!
过去曾有宣教先进说,宣教士像是深入到黑暗矿坑的采矿者,差传教会要握住系在他们腰间的绳子,以保障其安全。这比喻非常恰切:我们必须注意代祷和经济支援的责任,使“绳子”不要断绝,也不要丢手不管。不过,有时也需要让下到矿坑里的人,觉到绳子的脉动,可以减少他们孤危感,就是要常通信息。感谢主,我们今天比保罗的时代方便得多了;但是,也该有保罗的关心:关心可以胜过一切的险阻,冷漠是最大的困难。在另一方面,宣教士的信息,也该是教会所关心的,可以激励教会的爱心,有其特别的价值。因此,宣教士不要以为写报告是额外的负担。有的宣教士说,制造报告数字,以至说谎言,是一种可怕的引诱试探。在今天工商业时代,注重统计数字的压力,使人以为没有数字难以交代,甚且跟所支持的费用比例连在一起,像投资一样,或要人挂自己的招牌,那都是错误的。宣教士需要的是爱的维系。
保罗没有休假,不注重回去向腓立比教会作报告;但他要差别人回去,而且有特别理由:高尚的理由。
然而,我想必须打发以巴弗提到你们那里去。他是我的兄弟,与我一同作工,一同当兵,是你们所差遣的,也是供给我需用的。他很想念你们众人,并且极其难过:因为你们听见他病了。他实在是病了,几乎要死;然而神怜恤他,不但怜恤他,也怜恤我,免得我忧上加忧。所以我越发急速打发他去,叫你们再见他就可以喜乐,我也可以少些忧愁。 ( 腓二:25-28)
保罗觉得“必须”让以巴弗提回腓立比去;因为他的病好了。这是一个特别的好理由:不是因为病了叫他回去就医,而是因为他病好了,叫他回去,给教会看,可以为他放心,一同欢喜。如果这想法有些奇怪,还有另一件奇怪的事:以巴弗提不为自己病困异乡而难过,不在乎自己生病,而是为了教会知道他生病,关心他生病而难过。这是说,他宁可自己承受疾病的痛苦,而不愿加重别人心灵的负担。
我们会看见,孩子们一有病,就表现出来,有时甚且过分表现,为了要吸引大人们的注意;但成年人有病痛,一般都会忍耐,那并不是要表现坚忍的斯多亚气质,而是不愿意别人担忧。这种不平常的情感,只有从他们之间不平常的深爱和关心去了解。他想念主内的肢体,却不想给他们担心。
这以巴弗提是腓立比差会的代表,奉命带了钱去,供应保罗等人的需要。那时候的教会成员,一般没有名门巨富,有的还在贫穷的边缘 ( 见林前一:36-28 林后八:1-5) ;不过,他们没有贫穷到不能给别人,虽贫而不近贪,甘心乐意的奉献,因为有爱就有力量。这种情形,局外人很难了解。
照平常的想法,贫穷的教会,工人应该像叫化子,沿门托钵而不可得,是一副缺衣无食的穷相;可是保罗却看来甚为富裕,使巡抚大员腓力斯“指望保罗送他银钱” ( 徒二四:26) ;保罗不会向高官行贿,但巡抚大人的“指望”,是经多识广的官僚,从外表掂估过保罗的身价,误以为有油水可榨。
那么,以巴弗提带了钱来,是否就有钱斯有权呢?当然不是,他没有颐指气使,不可一世;他留在了保罗身边,服事保罗,一同作工,一同当兵,为福音劳苦。
在保罗方面,虽然他是领袖,是使徒,却不是推说只管属灵事就完了,而是对重病的同工悉心照顾,到一个程度,把自己的心放进去,为了以巴弗提的病忧急。因为有这种切身的感觉,保罗才切切祈求神的怜恤。到以巴弗提的病好了,使徒忧心的担子也放下了。所以保罗不但感谢神怜恤病人得痊愈,也感谢神怜恤病人身旁的人。这是真实肢体相关的爱。
现在,体会到这种肢体相关的实际,知道以巴弗提想念属灵的家人,保罗又知道腓立比教会为了肢体担忧,他就为了教会的担忧而担忧起来。那么,怎么办呢?保罗前面说:“必须打发以巴弗提到你们那里去”,现在又说:“我越发急速打发他去”。解铃还是系铃人,只有叫他们看到活活泼泼强强壮壮真实的以巴弗提,才可以解开腓立比教会心上的结,使他们的忧愁转为喜乐。
留下年老的保罗怎么办?孤单体弱的保罗怎么办?保罗会说:我不要紧,你去吧,放心去吧!让教会看看你。
当然,以巴弗提必然是一位可爱的同工,正如他名字的意思是“可爱的”;所以得到教会信任,重托他去供应保罗,照顾保罗。当听到他病了,又关心他,为他忧急。这样的人,不会是个“一见愁”,使人不再想见他的面,而是极想见他,见到了就喜乐,因为他有许多的优点。我们真希望教会多多有这样的人;教会也多多有这样的爱和关心。
故此,你们要在主里欢欢乐乐的接待他,并且要尊重这样的人:因为他作基督的工夫,几乎至死,不顾性命,要补足你们供给我的不及之处。 ( 腓二:29,30)
古代罗马人,最崇敬的品德是英勇,其次是雄辩。在战场上杀败敌人开疆拓土的将军,得胜归来,受到特别的欢迎,就是凯旋式 ( Triumphus) , 游行行列由城外至元老院,民众排列欢呼,香花夹道,展示俘虏;得胜者享有衣紫袍,戴金冠的荣耀。战绩较小的胜利归来,则得到荣胜仪式( Ovatio) , 得胜者荣耀的骑在马上,接受民众列队欢呼。至于在议场上雄辩者,滔滔宏论,使听众折服,也受到类似的崇敬,众人起立鼓掌欢呼,后来也称为Ovation ,是同一的来源。
基督徒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养成同样的观念,也有英雄崇拜的情感。到今天,信徒看先贤传记,或读或听到宣道报告,也是向往英雄事迹;以至间接鼓励夸大,渲染,捏造,都是由于好高务奇的市场要求。
但以巴弗提是谁?他作了什么英雄事迹?
根据使徒介绍他,“几乎至死,不顾性命”。
但他却不是冒死救助保罗,而是为了补助对使徒的供应。照当时的环境,极可能是他抱病工作,赚取生活上的需用;或是努力见证,帮助建立圣徒。所以不只是要冒险犯难,奋勇见证以至殉道,或远赴蛮荒,给野人吃掉,才算是“作基督的工夫”。假设以巴弗提只是殷勤看顾使徒,辛劳致病,而竟然死了,仍然是为主殉道,并不是次等的圣职人员。
现在这样一个人,病好了,靠着主的恩典,恢复了健康,到可以旅行的程度,要回腓立比去。在使徒眼中,他是荣耀的得胜者,完成了任务,光荣的凯旋!保罗恐怕腓立比的会众,没有这样属灵的见解,仍然为世俗的“成功”观念所囿蔽,所以谆谆嘱咐他们,要重新估量那位得胜荣归的属灵英雄。
以巴弗提虽然是腓立比所差遣的 ( 腓二:25) , 但在使徒身边的那些日子,罗马“留学”,成为他一生最重要的阶段,所以不能再以吴下阿蒙看他:“要在主里欢欢乐乐的接待他,并且要尊重这样的人”!
也许有人说:不,以巴弗提算得那号人物,他不过是我们当中的年轻人,差去服事保罗的,最多是一名不足轻重的宣教士助手!但是,使徒保罗说:“在主里”,不是世俗的看法,他作的是“基督的工夫”,而且几乎忠心至死,没有理由逊于殉道士一样的光荣。虽然,他可能只算是得主人交托二千银子的仆人;但他尽心尽力的经营,本利加倍,赚了另外的二千,是百分之百的成功,正和受托五千另赚五千的仆人一样。主人对他们二人讲同样称赞的话:“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的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 太二五:20-23)
在主的身体上,肢体不同,功能不同;但主衡量的标准相同:要忠心。
将来在天上,会见到许多不是有高“地位”的人,他们不曾被人注意,却得主的吩咐:要“欢欢乐乐的接待他,而且尊重这样的人!”那么,我们今天的教会,衡量人岂不也该用同样主的标准吗?我们是真的符合主的标准吗?
祁克 迦 (Soren Kierkegaard, 1813-1855) 有个寓意故事:
一天黑夜里,有个大百货公司遭了贼;不过,财物全然无损。入侵的贼什么都没有偷走,只是把所有商品上价格的标签都调换了位置。第二天早晨开店门时,价值钜万的珠宝,减到只值几元几角;原来不值钱的东西,却身价骤增了千倍百倍!
难以想像,这家公司如果不及早发觉更正,生意怎可以作下去;肯定的,一阵子会生意很好,但绝不能持久。
这只是个寓言。所指的“公司”,是丹麦的国家教会,也可以指社会整体。“贼”,并不能算一般的贼:因为他们什么东西都没有偷走,只不过把价值混乱了。但是,以贵为贱,以贱为贵,是价值观念的混乱,怎能说不是严重情形?所以是更厉害的心贼。
价值观念混乱,是不正常的情形,这样的社会,必定不会持久。但是,如果多数人都接受错误的价值观念怎么办?祁克迦被称为“丹麦疯子”;他也许看别人是疯子群。
人的一生,要作无数次的选择;其中有些关键性的选择,与一生的成功或失败有关。在后面,影响人的选择,决定这样或那样的,都是跟各人所持的价值观念有关。这也叫作理想。
弟兄们,我还有话说:你们要靠主喜乐。我把这话再写
给你们: ... 应当防备犬类,防备妄自行割的;因为真受
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
不靠着肉体的。 ( 腓三:1-3)
据水上救生人员说,他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常是被救的人,用他们的力量胡乱挣扎;事实上,只要他们静下来,放弃挣扎,完全让救生人员运作,事情会容易得多。
人对于接受救恩的困难,也是如此。人不知道自己败坏的地步,是如何的绝望,而不肯放弃肉体的努力;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就是不认识自己的真面目,也就不真的认识对救恩的需要:得救的最大拦阻,是不知道自己多么的需要得救恩。
如果不知道自己是绝望的罪人,“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 ( 提前一:15) , 哪还能于他有分?如果对拯救的卑贱危亡没有体会,就会以为主的救恩卑无足高,对主的真道缺乏认识。
使徒保罗因为关心教会,再次写信申明,并不是要建立什么理论,不是要故意冗赘费话,而是为了圣徒们在信仰上的安全。因为事关重要,所以有必要反复申述。这也就像彼得所说的:“你们虽然晓得这些事,并且在你们已有的真道上坚固,我却要将这些事常常提醒你们。” ( 彼后一:12)
人的常情是喜新好奇,厌烦絮语繁言,不喜听重复的话,熟常的道理;但牧者的爱心,会使他谆谆叮嘱,必得要熟记在心,免得蹈入危险。
他在此提出了三防:
一 . 防备犬类
犹太人以他们的血统自傲,卑视别的种族,称呼外邦人是“狗”:当然不是像今天以狗为友的好感,而是厌恶的意思。但主耶稣的标准不同;祂看自绝于救恩门外,不接受福音真理的人是狗,所以说:“不要把圣物给狗” ( 太七:6) 。保罗在这里反讥那些注重血统的人为狗。实际上种族歧视的人,正是把人当作畜生看待,计较什么纯种;不过,现在世界上的人,除了住在深山密林或荒岛上的野人,难以找到什么纯种的人。
救恩是不分种族的:“世人都犯了罪” ( 罗三:23) , 需要救恩的情形是一样的,而神也为所有的人类预备了救恩,一样的救法,并没有分别。据说:有一西方宣教士,到了中国,初习汉语讲道,当众说出:“神爱西人”,使全体会众侧目;幸而他继续讲下去:“因为西人都犯了罪!”会众才释然于心,哄堂大笑。原来那宣教士有以法莲人的问题,“咬不真字音”把“世人”读成了“西人”( 参士一二:5,6) 。不过,人类普遍需要救恩的情形,是真实的。所以要防备不认识自己,以种族自高的人,包括华人也有这种毛病;因为人自恃血统,就否定了灵统,否定了主耶稣为普世罪人流血舍命的救恩。
二 . 防备作恶的
作恶的是伤害人,破坏律法;但在这里所指的,不是一般作恶的人。因为谁都知道防备盗贼,用不着使徒饶舌;而且世上恶人多如莠草,无法防备,也无从隔绝 ( 参林前五:10,11) ,“除非离开世界方可”。不过,主耶稣不是要祂的门徒离开世界,而是要进入世界为祂作见证;只是不要任世界进入教会。所以要防备的,是称为信徒而作恶的。那是指什么样的人呢?是主耶稣所说的:“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那是假先知,假信徒;那些都是主所从来不认识的“作恶的人”( 太七:15,23) ;使徒彼得说:“他们晓得义路,竟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 彼后二:23) ,是败坏的奴仆,是假师傅。 还有反律派(Antinomianism) ,他们引进诺思替派(Gnosticism) 的理论,毒害神的教会,自以为“属灵人”,不受一切道德律的限制。他们断章取义,把“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当作任意放纵的藉口,而故意不顾下文的“断乎不可”,去任意犯罪( 参罗六:15,16) 。
俄国杜思托耶夫斯基 (Fyodor Dostoyevsky, 1821-1881) 在他的杰作科拉莫佐夫兄弟( The Brothers Karamazov) 一书中,指出无神思想的危险:“如果没有神,什么事都可作”。反律派的实践,就是“如果不要律法,什么事都可作。”我们可以想像,一个没有道德规范的世界,会是怎样的。没有了“恶”的观念和格限,尽都是恶。神是有规律的神。
三 . 防备妄自行割的
有些犹太人,把割礼带进教会,要信徒行割礼,像犹太人一样,无异把教会弄成犹太教的一派。保罗称这种注重肉体上记号的作法,是“妄自行割”,因为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如同“用刀划身”一样 ( 利二一:5 一九:28) ,是任意割残身体,无异于巴力假先知的“自割自刺”( 王上一八:28) 。
加拉太的教会,曾面对律法派的扰乱;保罗告诉他们说:“若受割礼,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我要指着凡受割礼的人确实的说,他是欠着行全律法的债。你们这要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 ... 原来在基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而且更进一步说,主张割礼的人,是“把自己割绝”在基督救恩之外( 加五:1-12) 。 割礼所代表的,是律法奴役的轭,是要靠律法称义,与因信称义相对,是否定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赎罪的功效。
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软弱,把自己看得太高了,要靠自己。耶和华说:“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夸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夸口,财主不要因他的财物夸口;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又知道我在世上施行慈爱公平和公义:以此夸口。” ( 耶九:23,24)
亚伯拉罕到生育完全绝望的时候,才专心相信仰望神的应许,从撒拉生出以撒 ( 罗四:19-22) 。在那时候,神给他割礼,作因信称义的凭据。亚伯拉罕不是因为先行了割礼,才得神称他为义;如果那样,他可以夸口自己作得好,如何顺从神的命令。相反的,是在他还未行割礼的时候,先因信称义了,神才叫他行割礼,作为记号;所以割礼不是称义的原因,不是蒙恩的条件( 罗四9-12) 。圣经又说:“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 罗二:28,29)
这样说来,真割礼不是在肉体上,更不是用人的方法“妄自行割”,而在于心灵的真割礼。使徒申明,那完全是基督所作成的:“你们在祂里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 ( 西二:11) 因为惟有心灵得到更新与洁净的人,才是真受割礼;惟有在基督里,这种割礼才有可能,而成为真正敬拜神的条件。
不能靠自己
在人类历史中,不必藉科技文明,就知道自己与神隔绝;而藉科技文明,也不能恢复与神的交通。人知道这种交通的必要,想出了敬拜的方法;但无法解决的,是罪的问题:罪不除去,神人之间的交通就没有可能。只有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死,可以赎我们的罪,使信的人,藉着圣灵与神相交。圣经说:“我们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藉着祂,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祂的身体。”这是说,基督在十字架上为了我们的罪受死,圣殿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表明神与人的相交恢复了;“并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身体用清水洗净了,就当存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 ( 来一O :19-22) 。
在另一方面,基督复活升上了高天,在天父右边,作我们永活的大祭司,为我们祷告。这样我们的一切,都是由主成就的,自己完全没有可以夸口的地方,只有指着主夸口;同时,也可以“在基督耶稣里夸口”。
圣经说:神“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是叫人知道不能靠自己作什么。“神拣选了世上愚拙的 ... 世上软弱的... 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 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只有人知道自己一无所有,对于自己绝望,才可以认识不能靠自己,一切都靠神。这就知道“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祂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 林前一:19-31) 。
“指着主夸口”是说救恩的完成,全在于基督,一点也不是人作成的。“在基督里夸口”是说救恩的可靠,常在神的恩中不能被隔绝 ( 罗八:31-39) ,不能被夺去( 约一O :29) 。“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这是一项伟大的胜利:得胜肉体,罪恶,和律法;但这胜利是在于耶稣基督。
使徒保罗在传福音的路程中,经历到“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才学习到“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 ( 林后一:8,9) 。
有个故事,说到一只老虎,捉到了个狐狸,预备来当作晚餐。狐狸说:“你忒也大胆了,你不知道天帝立我为众兽之王吗?”老虎当然不相信有这么回事;看看狐狸的体貌,怎也信不下去。狐狸说:“你是看我这副样子,难怪你不信。不过,咱可以试验过:咱俩一同出去,在山林中走上一趟,试试众兽的反应如何。”于是虎伴着狐一同出去,众兽看见他们来了,不是纷纷逃避,就是战栗不已。狐狸说:“你看孤家说得没夸张吧!” ( 国策 :“楚策” ) 这就是“狐假虎威”成语的来源,一般没有什么尊敬和善意。可是这寓言显示了狐狸的聪明,和它得到安全的秘诀,颇有值得效法的地方。我们基督徒也该知道靠着着基督耶稣夸胜,奉主的名使一切的仇敌败服:但是不要忘记权威的来源,误以为是自己的成功。
夸什么?靠什么?
其实,我也可以靠肉体;若是别人想他可以靠肉体,我
更可以靠着了: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
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
我是法利赛人;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就律法上
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 ( 腓三:4-6)
教会的主看出老底嘉的基本问题:“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 ( 启三:17,18)
通常人失败的原因,在自以为是某种情形,实际却不是:自己以为强壮,却是病弱;自以为勇足以当万夫,战无不胜,却是不堪一击,逢战必败。这一个“却不知道”,就成了他的致命伤。所以圣经说:“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 ( 加六:3)
在属灵的事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知道神的要求。罪人怎样才可达到神的标准:完全圣洁无罪?人如何越过到达神那里间隔的深渊?古圣者约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 ( 伯一:1) ;他的朋友仍然诘问他:“人是什么,竟算为洁净呢?妇人所生的是什么,竟算为义呢?”( 伯一五:14) 这成为千古以来,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使徒保罗的耶稣基督的启示,提供唯一正确的答案:“弟兄们你们当晓得:赦罪的道是由这人 [ 耶稣基督] 传给你们的;你们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称义的事上,信靠这人,就都得称义了。”( 徒一三:38,39) 这是说,信靠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舍命流血的救恩,是唯一称义的根源,满足神的要求,得算为完全,在此以外,靠肉体的条件,都无法满足律法,无法达到称义的地步。
达不到标准
回顾以往的宗教经验,保罗指出靠肉体的不足,反而成为得恩典的拦阻:他不仅像别的犹太人一样受割礼,而且按着字句,照亚伯拉罕给以撒行割礼的榜样,在第八天行了割礼,时间上正确 ( 创二一:4) ,可说正宗的敬虔。无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父母;但作父母的,可以选择引导自己的孩子,从早就走上敬虔事奉的道路。不过,无论如何,这不能代替信仰;信仰必须是个人的事。不仅如此,保罗又说,他是正宗纯种的犹太人,不仅是入犹太教的人,而是便雅悯支派的人,还取了本族先人扫罗的同一名字,记念以色列的首位君王。在约六百年前,亚述王掳取以色列北国十支派的人民( 见王下一七:6,18-24) ,又将外族人移殖到撒玛利亚。所以犹太人看不起混杂血统的撒玛利亚人;北国十支派也从此血统不清。但便雅悯和犹大支派的后裔,仍有族谱可查,这也成为肉体可以夸口的地方。
在此之外,保罗有他个人的宗教行为:就律法说,是“法利赛人”。一般基督徒,对于法利赛人有不良的成见,认为是跟假冒为善同义。其实,“法利赛”的意思是“分开”;他们拘守律法,加上先圣口传的传统,自以为敬虔“严谨” ( 徒二六:5) 。标榜比撒都该人信仰纯正;因为法利赛人相信,有天使,复活,并将来的审判等。不但如此,保罗还是前进分子,他自己说:“你们知道我从前在犹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样逼迫残害神的教会;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 加一:13,14) ;他以热心迫害“所称为异端的道”( 徒二四:14) ,而表现自己的进步。 而且他个人立身行事,完全照着律法,没有人可以指摘他有什么违法的纪录。他“凭着良心”( 徒二三:1) ,规规矩矩的作人。
像保罗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但这一切的行为,在神面前不过如亚当,夏娃“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 ( 创三:7) ,并不足以遮羞蔽体。在神的面光之中,人只能羞愧的承认:“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我们都像叶子渐渐枯干,我们的罪孽好像风把我们吹去”( 赛六四:6) 人无论如何努力,无论如何想要讨神的喜悦,都不能成功:“原来床榻短,使人不能舒身;被窝窄,使人不能遮体”( 赛二八:20) ,正是人工宗教,不能使人得安息的情形。
保罗警告教会要“三防”;也从他切身的经验,说明了种族家室传统,自力善行,割礼宗教,都不能救人;要从自己,转向天上,仰望主的救法。
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
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
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祂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
为要得着基督。 ( 腓三:7,8)
认识自己的不可靠,还要认识基督。
以华人的文化背景,要慎防对这段经文的误意。这里不是说“勘破红尘”的意思:那种想法,并不在圣经思想范型的里面。这里所说,与上文的宗教努力有关。保罗的经验是割礼,肉体,律法等困阻,从前他以为是有好处的,现在才知道完全无用,惟有基督。
这里不是说犯罪行为;而是说,他原以为好的事。正如卢益思 (C.S. Lewis, 1898-1963) 所说的:“没有人知道自己有多坏,直到他想要为善的时候。”那时,他才发现自己所作的,是完全无用的。惟有“基督藉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祂的血”才可以“洗净你们的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事奉那永生神”( 来九:14) 。
“死行”的意思,是的指虚空无益的宗教礼仪,是全然无用的,却是叫肉体引以夸口的东西。“死行”并不是恶行,也不是罪,而是无益的宗教行为。不过,无益到底跟有损是两回事;保罗怎么在这里把它变成了“有损”呢?
譬如有一种严重的疾病流行,而仅有某种特效药可医治;这种药老早就发明了,只是市面上没有供应,仅有预先广告的图像而已。现在,这种药果然运到了。这是何等的好消息!但是,有的人以为药的成分未必像说的那么可靠;有的人怀疑来源不对;更有人看过了药品,以为不如原来的图画更好看,颜色更好,断定图画才合理想。但这些人没有一个服过那药品,也拒绝服用,而决定倚靠那原先的图画,继续等待特效药的来到。他们以为那图画“有益”,实际上也无损,而不及时服用那特效药;这样,虽然图画本身是无害的,也正确的,成功的介绍了那药,但对于治病延年却成了无益的;而倚靠无益的东西,以为那是药品,废日失时,当然延误了救治的时机,本来无害,就成了有损。
圣经说:“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像,总不能藉着每年常献的祭物,叫那近前来的人,得以完全。”因为“影儿”只能叫我们知道“本物”的存在,而认识本物;可是绝不能倚靠影儿,代替本物。二者虽然有其可以认同的地方,但影儿既不是实体,就不能有本物的效能。同样的理由,律法只能叫人知罪,却不能治好罪。
神的儿子基督耶稣到世间来了。情形从此再不相同。“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从此等候仇敌成了祂的脚凳。因为祂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 ( 来一O :1,12-14) 。这样,如果人在基督以外有别的倚靠,使他不能归向主而得救恩,就成了有损的。“因为不知道神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祂的都得着义。”( 罗一O :3,4) 人不能靠自己满足律法的要求,只有照神预定的救法,信从耶稣基督,而得以称义。
丢弃与得着
有话说:“‘好’是‘更好’的仇敌。”依 韦氏英文字典 的定义:“仇敌”是反对的势力或理论,会造成损害。这是说如果我们拘执自以为好的,就失去了更好的。因此,保罗在这里说,他不仅将从前那些以为可仗恃,可倚靠,可夸口的宗教行为当作有损;更进一步说,把一切的事物都当作有损的,因为他知道基督是最好的,最完美,最伟大的目标。正如耶稣的比喻:“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的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 ( 太一三:44)
人决定放弃“一切所有的”,而换取他所发现的宝贝,是经过衡量价值的选择;不是像一般所说的“四大皆空”,悲观遁世;而是“欢欢喜喜的”。消极的“丢弃”是损失,是感到活得没有意义,完全没有目的,连自己的性命也可以丢弃;但为了得着什么而丢弃,是有目的的,情形全不一样。
希腊亚力山大大帝,有一次与强敌苦战,相持不下甚久;亚力山大下了命令,叫将士们把从前战胜掳得的财物,丢散在地上;敌军见了,纷纷相争拾取。结果,胜利归于亚力山大:将士们不但得回了所丢弃的,而且掳获了无算的珍宝。
如果他们把持所有的,不肯丢弃,情形将怎样呢?保存不了财物,得不到胜利,还会全军覆没,大家性命也要失去,甚至国也不保。这样看,他们的财物在那时真是“有损”了。
如果有人不为什么,忽然“丢弃万事看作粪土”,那是价值观念的混乱;但是为了“得着基督”而丢弃,就是有高的理想,是真智慧了。本来学问,财富,都不是坏的;但是,如果这些会代替基督在我们心中最优先的地位,那就是对我们有损了;连道德也是如此。有人倚恃自己的道德,自以为义,就失去了永生。这就是本来好的东西,成了人得到最好的拦阻,结果是有损的。所谓“芝生当户,虽美必除”也是这个道理:芝本是极美的植物,但如果生在门口正当中,叫人不能够出入,就是拦阻,必须得除去了。
主耶稣在世的时候,“传福音给贫穷的人 ... 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 路四:18,19) 。被罪恶捆绑,受魔鬼压制的人,到祂面前都得到释放解脱,欢欢喜喜的走了。只可惜一位有良好品德纪录的年轻人,几乎已到了天国的门口,最后却“忧忧愁愁的走了”( 太一九:16-26 可一O :17-27 路一八:18-27) ,因为他属世的财宝于他有损,他丢弃不下,就成为他认识基督,得着基督的拦阻。
耶稣在世工作的时候,讲道大有权能,“众人都希奇祂的教训” ( 太七:28,29) ,以至差去捉拿祂的人,不肯向祂下手;但那些民中的优秀分子,宗教人士却说:“官长或是法利赛人岂有信他的呢?但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诅的!” ( 约一一:48,49) 明显他们的知识,和高傲自义,成了舍不下的拦阻,他们坚决不肯丢弃,以致不能得着基督。还有些人,“爱人的荣耀过于神的荣耀”,恐怕被当权的宗教领袖赶出会堂,就不承认基督( 约一二:42,43) ;他们既有把持不肯丢弃的,也就不能得着。
后悔却不能改
主耶稣多次告诉门徒,必要认清“撇下”与“跟从”的分野。祂给那些犹疑的人知道,不能够把家庭的舒适,家属的关系,放在主的前面,不能以踌躇反顾代替丢弃 ( 路九:57-62) 。
在圣经中,在教会历史中,有不少人,本来应该列在主见证的军中,本来可以有分于主的荣耀,只因为没有一时决断的丢弃暂时的,就留下无尽的后悔。属世的执着,会蒙蔽人的眼睛,使他看不见主基督的荣耀,使他不能完全倾心奉献,过没有属天理想的生活,迁延一生就过去了,到最后空怀怅惘,而失去永世的福分。
当然,我们必须知道,一切是出于神宣召的恩典。不是我们作了什么,才得认识基督的结果;是“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是因,知道主是上好的,被主的大爱所吸引,才会甘于“丢弃万事看于粪土”。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有次参加一个餐会。邻座的女孩子问他到底作何事业。爱因斯坦回答说,他致力于研究物理("I devote myself to the study of physics.") 。 那少女希奇的望着他的满头白发说:“你这样年纪还在读物理?我一年前就读过了!”
显然的,那女孩子所了解的“study ”,跟爱因斯坦所说的有相当距离。“认识”的程度不同,行动也必然不同。
知道主超过万有的荣美,是蒙天父的恩赐,才会像彼得一样的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 约六:65,68) 这种决志,这种高尚的理念和持久的实践,以至为主殉道,实在是远超过人自然的能力,必须从始至终,圣灵运行的结果。
跟从主要付的代价虽然大,但不跟从的代价更大:没有丢弃所当丢弃的,就被主丢弃,失去了要得的福分。“有贪恋世俗如以扫的,他因一点食物,把自己长子的名分卖了;后来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弃绝,虽然号哭切求,却得不着门路使他父亲的心意回转。” ( 来一二:16,17) 这是何等大的损失!
“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 ( 提后四:10) ,想要得着不能持久的今世利益,竟离弃了为主受苦的保罗;他不仅留下了可耻的纪录,也会抱持着永世无穷的悔恨,真是极大的错误选择!
看使徒保罗的决定,有多么不同的结果。
理想转变的效果
并且得以在祂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
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使我认识基督,
晓得祂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
死;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 ( 腓三:9-11)
保罗所得的,绝不是他从前“以为与我有益的”东西;实际上,他不再想到自我的利益。他的理想,已经超越了属世的事。他得着了基督。
在律法之下,人尽量求能遵行律法,以得神的喜悦为努力的目标。但是“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就是犯了众条。原来那说‘不可奸淫’的,也说‘不可杀人’;你就是不奸淫,却杀人,仍是犯了律法的。” ( 雅二:10,11) 人就算能够守律法六百十三条中的六百十二条,已经难能可贵了;但仍然是犯律法的,不能算是完全。耶稣说,不仅“不可杀人”,而“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不仅“不可奸淫”,而是“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不仅“不可背誓”,而是“什么誓都不可起”;不仅“当爱你的邻舍”,也要“爱你的仇敌”;不仅要施舍,禁食,祷告,而且要心意正确,不是要作给人看,而是讨神喜悦( 太五:17- 六:18) 。人只要人的行动对,神却要求人的动机也对。
可惜,那些拘守律法的人,只求符合律法的字句,却违背了律法的精意。新约圣经中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就是专于吹毛求疵,挑剔律法字句的人。今天犹太教中的人,仍然是拘泥字句,有时甚至到荒唐可笑的地步。
例如:守安息日,有许多繁琐的规定:生火是违犯安息日的,维持不算犯安息。犹太会堂中的油灯,在安息日,要雇用“外邦人”来点燃。至于对食物的处理,牲畜的宰杀,要经过拉比的检定。离婚证书必须用手逐字抄写,因为律法规定的是“写休书”。据说,有人乘火车旅行,遇见一位犹太拉比,一本正经的把一瓶水放在座椅下面。好奇的旅客问是什么意思。拉比说,那天是安息日,不过,他有事必须出远门;照传统解释的但书:但在“水上”旅行是可行。据计算,安息日可走的路程 ( 徒一:12 参民三五:5 书三:4) 约合1.1 公里,或四分之三哩;而“水上”例外,是说乘公用的舟船,在江河湖海的水上面,按实际情形和常识,都不难领会其语意。如果解释作一瓶或一滴水上面,不仅匪夷所思,而且显明扭曲律法字句的技术。但人会这样作,固然可笑,岂不也可哀?正说明了人不能守律法的可悲现实。
律法的结论
这样看来,律法的功能,只证明人不能守律法。律法是叫人知罪,把我们指向耶稣基督那里:祂在十字架上为了我们受死,担当了咒诅,成全了律法。
圣经说:“凡以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因为经上记着:‘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没有一个人靠着律法在神面前称义,这是明显的;因为经上记着:‘义人必因信得生’。” ( 加三:9,10) 世人必须面对着律法,才知道自己是如何的不及格:不仅不能守全律法,是全不能守律法,每一天过去,连一条律法都不能全守不犯。
世人凭着自己,无法脱离律法的咒诅;只有仰望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受咒诅的主耶稣:“这样,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 ( 加三:25)
律法把我们一步步带到各各他的死地,叫我们死心塌地向律法绝望,向代表律法的宗教人士绝望,向自己绝望;而在钉十字架生命的主那里,罪人找到了希望,找到了新生:“我们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祂是爱我,为我舍己。”在十字架放弃了自己的努力,而只有信:“因信耶稣基督,都是神的儿子” ( 加二:20 三:26) 。
就这样,人才得脱下了靠律法不得洁净的污秽衣服,而穿上了耶稣基督。神看见了信基督的人,是看见了基督:我们在基督耶稣里面,得了神的喜悦。这是因信而得的恩典,是白白的恩典。
在律法之下,人是努力守律法。人努力守律法,想得神的喜悦,是不得已的,以得神喜悦为目标。在律法之下,我们因信耶稣基督所成就的救恩,而作神的儿子,得了神的喜悦,是以讨神喜悦为起步:因为是神的儿子,从心里遵行祂的旨意,“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行的” ( 弗二:10) 。
分别与连属
在基督里,不但得以称义,脱去神的忿怒和咒诅,而且得以成圣。
成圣的意义,是分别出来归于神。
从哪里分别出来呢?是从属世界和世界的罪恶中分别出来 ( 林前六:11) 。 这由因信称义得救恩而来的道德动力,不是由于人的力量,而是圣灵居住在人里面的流露,结出成圣的果子来( 罗六:22 八:9,10) 。圣经中称基督徒为“圣徒”,不是一般所想像的超凡入圣,也不是超凡的智慧,神秘的行径,也不代表道德上的完全,而是指分别出来,归主为圣。
既然从世界分别出来,就必须与主连属。也必须要分别出来,才能够与主连属。这就是主耶稣所讲的:“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 ( 约一五:5) 圣徒之所以能够结出成圣的果子,是因为有了与主同一的生命,连属于主,有圣灵的汁浆,在里面隐藏的输送营养,使生命能丰富长大。这也就是和祂“一同”的意思。
这“一同”, 就是“团契” (Koinonia) , 也是“有分”的意思。这是生命里实际的体验,不只是知识上的;这里所说的“晓得”,必须超越教义上的,是生命上的认同和经历;就是主复活的大能,实现在日常生活和事奉上。圣经说:“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你们从今以后,就可以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阴。”( 彼前四:1,2)
这是新的生活目标,或说新的人生理想。
基督的受苦与受死,当然是过去的事,发生在许多年前的历史事件,我们怎能够和祂“一同”呢?难道要像主一样的被钉在十字架上吗?那是早已不流行的行刑方式;就算在当时,那也是执刑者的意愿,不是圣徒可以指定的。因此,这只能是灵里的联合,是如主同样的遵行神的旨意,也同样受苦。
保罗说“要在我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 ( 西一:24) ,并不是像圣法兰西斯(St. Francis of Assisi, 1181-1226) , 在身上发生像耶稣基督一样的创痕,而且我们也不能解释或重复那样的经历,不过,至少那是不必要的。这里是说,让基督的死在你我的身上实现:经历在罪上死,而活出成圣的生活。这在自己是不可能的,只有主复活的大能,使我们活出新人成圣的生活。
荣美的理想
我们所说“理想”,明显是出于人的理性。但基督徒的不是出于自己,有从新生命而来的想望,是超乎人的理性,可以说是“被神的灵引导” ( 罗八:14) , 是圣灵给我们里面的,不止息的向往。有新的生命,才有这新的理想;有这新的理想,才可以过新的生活。
圣经记载:在基督里的人,有复活得荣耀的盼望;是这荣耀的盼望,支持他们过和世人不同的生活,遵行神的旨意。
旧约的圣徒,被圣灵感动,也能遥远瞥见那荣耀的光辉。
在极大痛苦中,约伯仍然能够说:“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神。” ( 伯一九:25,26)
诗篇说:
我常与你同在;你搀着我的右手。
你要以你的训言引导我,以后必接我到荣耀里。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
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
我的肉体,我的心肠衰残;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
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 ( 诗七三:23-26)
大卫被圣灵感动说:
我将耶和华常摆在我面前。
因祂在我右边,我便不至摇动。
因此,我的心欢喜,我的灵快乐,
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
因为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
也必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 诗一六:8-10)
使徒彼得在五旬节,代表教会讲道,宣告这是对基督复活的预言( 徒二:22-32) ,显明教会是与她的元首连在一起的。
亚伯拉罕等先圣,因为有这荣美的盼望,“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 ( 来一一:13,14) 他们坚持信仰,忍受苦难,“为要得着更美的复活”( 来一一:35) , 是远超过今生的理想和盼望。因为知道我们是“神的后嗣,如果我们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荣耀。”( 罗八:17)
我们的身体经过复活与变化,才得以进入荣耀。在此之前必须先有灵性的复活:从死在罪中的景况,得着新生。是说:
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
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在你们心里,那叫
基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藉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
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 ( 罗八:10,11)
基督徒在世上,仍然有“必死的身体”,却要经历灵性的复活,就是“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住在世间虽然受苦,经历艰难,却有荣耀复活的盼望,就是“身体得赎” ( 罗八:23) 。“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祂再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 林前一五:23)
圣经也告诉我们,在主耶稣再临时,复活的过程:
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
有神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
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
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 ( 帖前
四: 16,17)
从这简短的经文中,可以看出主对属祂的人的深爱:祂第一次降世,为要救赎我们;不仅是差遣天使,而是神成了肉身亲自来救赎。祂的再来,“并与罪无关,乃是要拯救”属祂的人 ( 来九:28) : 神的儿子再亲自,专程来迎接属祂的人回家,进入永远荣耀里。想想看,如果我们有一位尊贵的客人远来,我们不会差车夫到机场,或码头,或车站去接他们来我们家,否则让他乘出租汽车自己前来,客人大约不会感到受欢迎,也不合礼仪。我们将在他到达之前,就亲自去迎候。这就是爱我们的主“亲自”从天降临的意义。祂远程来到云中,迎接被救赎的圣徒,这是何等的光荣呢?
不但如此,主应许祂的门徒说:“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 ( 约一四:3) 正如我们迎得了贵宾,不会安置在佣人房里;主接了圣徒,也不是仅让他们在路边或檐下寄宿栖身。那么,跟服役的天使们在一起,总该可以满意了吧?不!是“和主永远同在”。当然,我们不必强调空间的距离来衡量“同在”的意义;这里所表示的,是亲近与荣耀。难怪连使徒保罗都无法描述那美好的景况,只能够说“这是好得无比的”。
至于复活的形状是怎样的,可能是由于我们现在的智慧没法领会,圣经没有告诉我们是怎样的,只告诉我们不是同现在一样。我们相信,不至于退化成四肢并用走路;但也不可能变成五只眼睛。我们看到子粒种下去后,长出来会跟原来不同;而且植物跟动物,人,兽,鸟,鱼,虽然同有生命,却有极大的差异,因为是不同的生命。同样理由,属地的生命和属天的生命,也是完全不同的:
有天上的形体,也有地上的形体;但天上形体的荣光是
一样,地上形体的荣光又是一样:日有日的荣光,月有
月的荣光,星有星的荣光,这星和那星的荣光,也有分
别。死人复活也是这样:所种的是朽坏的,复活的是不
朽坏的;所种的羞辱的,复活的是荣耀的;所种的是软
弱的,复活的是强壮的;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
是灵性的身体。 ( 林前一五:35-44)
这里告诉我们,复活的身体,与我们现在所有的身体迥不相同:是不朽的,是强壮的,所以没有疾病,没有污秽,没有残缺。这只是将来身体的概况;只此我们就该满意了。在永世的荣耀里,我们不会看到讨饭的拉撒路遍体生疮的惨相,保罗不会是未老先衰有眼疾的病态,以利沙不会再是童山濯濯的秃头,玛土撒拉不会是高年老态龙钟。当然,更大的问题是,早亡的先祖比晚辈年轻怎么办?至于撒都该人的问题,嫁过七个丈夫的妇人 ( 太二二:23-32) ,所罗门王后之外,加上一千妃嫔的爱情关系如何处理?人际的恩怨是否还记得?地上的争斗未完,天上是否要加续集?甚至是否还能彼此认识?这些都不重要,圣经也未记述;最重要的,不会错误的,是主耶稣基督为中心,人人都敬拜事奉祂( 启二一:22,23 二二:3) 。
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
求,或者可以得着耶稣基督所以得着我的。弟兄们,我
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
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
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 ( 腓三:12-14)
如果说,我们有一个方向,就是说,我们还未到那里。
保罗怎可以说这样的话?
一般作领袖的,总是把自己塑造成超人的形象。在保罗当时的作法,罗马皇帝的像叫人民膜拜;斯多亚的哲人,讲究的是不露情感的柔弱。领袖们想表现自己的英勇睿智,贤明,炫耀其圣哲,伟大。
但使徒保罗不是这样。他同巴拿巴在路司得传福音时,因为行了明显的神迹,被人当作是活神,拿着花圈来,要向他们献祭;保罗宁肯挨石头打,也要说真话:“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绝不肯藉机会装神弄鬼 ( 徒一四:8-20) 。
现在,他公开说,公开承认,自己还未“得着”,还未达到“完全”。这岂不影响他领袖的权威,破坏他属灵的形象?
这正是使徒保罗。他肯作常人,是他超越常人的地方;不仅可作众圣徒的榜样,更是圣灵感动他如此写的。
希腊哲人说:“知道你自己”。
无知的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不知道自己无知。许多错误的根源,是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许多悲剧的铸成,都在于不知道而不知其不知道。所以有自知之明,是智慧的表现。我们中间最好的人,也跟不上保罗的一半;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还没有“得着”,还没有“完全”呢?人常表现像自己是全“知道”,自以为“完全”,看到真叫我们又好笑,又可怕!
一个悲哀的例子,是被剃了头发后的参孙,他“从睡中醒来,心里说:我要像前几次一样,出去活动身体;他却不知道耶和华已经离开他了。” ( 士一六:20) 结果眼睛被剜了,以至身死。所以“人若无有却自以为有,就是自欺了”( 加六:3) 。
有些人总是躲在假面具的后面,不敢以真面目见人,叫人感觉不舒服;“属灵”的假面具,更加使人难受。主耶稣指责文士和法利赛人,他们穿着宗教外衣,特制加大型的经文佩戴着;“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现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 太二三:27,28) 。
诚实本来是最最容易的事,最基本的品德;只要没有邪恶虚假,就是诚实了。但是人心的弯曲诡诈,使诚实变得稀有。
“皇帝的新衣”是一个故事,说明了人多么喜爱虚浮,规避诚实。堂堂皇帝一丝不挂的赤身在大街上行走,自己得意,相信穿上了“新衣”。许多“属灵”或“道德”之士,不敢说自己所见不同,只得装作欣赏;结果全国的人,都变成了那种类型的人,说逢迎的美言,只有不懂得曲言阿谀取悦领袖的孩子,才童言无忌,道出真相。
现代心理学,提倡叫人自我尊敬,实在无异于为自欺造理由,叫人不以虚假为耻为罪,和亚当,夏娃用无花果树的叶子作的时装一样。保罗不仅认识自己,还有智慧,不以示人真面目为耻。
井底之蛙,未经沧海,对于“水”的意义自然了解得并不高明。我们自以为全白的一件衣服,跟雪比起来,就显得是浅黄或微灰色,并不是以前所想像的那么纯洁。
约伯本来就“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 ( 伯一:1) ;在他更深的认识神之后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伯四二:6) 。
以赛亚先知在“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后,才得以知道说:“祸哉,我灭亡了!因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 ( 赛六:5)
保罗虽然“就律法上的义说,是无可指摘的” ( 腓三:6) ;现在却知道“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因为
一般人的问题,是普遍的“用自己度量自己,用自己比较自己” ( 林后一O :13) , 所以不会发现有什么问题,永远对自己满意。如果一个建筑工人或木匠,这样作工,你会发现那简直不能接受。那是因为缺乏一个衡量的标准。
世界上的事,如:美,公义,良善等,都是难以界定的;也没有人可以画出一条绝对的直线,或完全的圆圈。在品德方面,自然更是如此。
弥尔敦 (John Milton, 1608-1674) 说:“善与恶在今世的土地上一同生长,几乎不能分开。”那正是魔鬼和世俗文化的问题。但我们必须有个绝对标准,才可以知道自己的缺失。
如果从世人中找标准,会感到失望:“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 罗三:10) 惟有主耶稣,祂是世界上出现过的唯一完全人。在主面前,人被称在天平上显出亏欠。
显然的,人如果得着了什么,就不用再追求那已得着的。如果“完全”,就没有再进步的余地。龚自珍 ( 定盦) 有诗说:“花未全开月未圆”,实在颇含哲理。照自然界的现象来说,花如果盛开全放,就要从绚烂趋于凋谢;月如果满盈全圆,就要开始转向亏减。人如果满于自己的现状,以为已经够了,在心理上就是自满,骄盈;虽然远不是真的完全,但会满足于现状,使进步的潜力停止发展。因此,停止学习是衰老的开始。
孔子学而不厌,就不知老之将至,日日进步。河流不是易于满盈的沼池,也就不会停滞,而昼夜不息的奔流,朝大海的方向;“君子以自强不息” ( 易经“干”) , 也就是这个道理。
主耶稣为信徒指出一个更高的标准:“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 太五:48) 。 主又说:“人看见了我,就看见了父”( 约一四:9) 。因“祂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神本体的真像”( 来一:3) ,完全显明父神。人越加认识主,越想效法主,越知道自己是不够完全的。所以保罗能说:“你们要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林前一一:1) 我们有基督作我们最高的完全理想标准,就可以不止息的追求,而且是“竭力的追求”,不到“完全”像基督,不应该停步。只有神是不能进步的,因为祂已经完全,不能再改变。谁能比神呢?
今天,神对付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满足的感觉。陶恕向神说:“我渴慕会能渴慕你,我需要感觉需要你!”这真是一个要进步,追求得着基督的祷告。说这话的人,知道他自己的不足,需要进步;但是,他还感觉自己没有完全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求神赐下这种感受,能像诗人所说“像鹿渴慕溪水” ( 诗四二:1 参诗六三:1) 。陶恕笔下出来的作品,使许多人得到灵性的造就;而他的一生,就是“竭力追求的榜样”。
陶恕所受的正式教育,不曾超过小学;但他二十二岁就开始作牧师,在写了许多属灵进深的文章和书籍之外,并且对莎士比亚和爱默生有深入的研究,显示出一个竭力追求的生命。
长成的量度
基督耶稣是圣徒追求达到的标准,共同效法的典范。但是祂既然选召了不同的圣徒,就在每个人身上有祂自己的旨意,或说预定要我们各别达到的目的,就是祂对我们个别的期望:就是“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也可以说,是祂“所以要我得的”。不达到这个目的,神总不会满意。
让我们来思想,耶稣所说按着仆人才干交托银子的比喻。英文里“才干” (talent) 这个字,就是从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的这个比喻来的:仆人分别受托五他连得,二他连得,和一他连得( 中译为五千,二千,一千) 。 主人显然知道他们各人的才干不同,所以,是量才交托。到主人回来,要他们交帐的时候,主人并不曾责问那受托二千赚了二千的仆人:“你为什么没有赚得三千,四千?”同样的,也不会满意那领得五千的仆人,只赚了四千,三千。同样的,也期望那领一千银子的仆人,照样赚得一千。主人的期望因人不同,所托的数量因人而异;但都有一个“所要我得的”标准,各人都要百分之百殷勤尽忠,达到完全期望的目标。这就好像大小器皿容量不同;但所“满盈”的程度相同。
我们也可以思想建造的比喻。主耶稣是活石,宝贵的房角石;我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藉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 ( 彼前二:4,5) 。因此,神对教会有整全的计划,对圣徒各个人,也有个别的计划,要修凿成“建宫的样式”( 诗一四四:12) , 修理再修理,以达到“耶稣基督所以得着我的”目标,使全房“靠祂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 弗二:20) 。 不论人以为自己多么了不起,没有竭力追求到可以满足主的标准,都是主所不喜悦的,与主的蓝图不合,不是主所得着我们,使用我们的目的。
实践的必要
理想和幻想同是心思的运作但理想有可行性,而且有践行的准备。简单说,理想不是空想,而导致实践的行动。如果理想实现了,得着了,就不再是理想,而成了实际。
保罗有一个高远的理想,也有实践的步骤。他告诉我们:
一 . 只有一件事
荀子说:“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 荀子 :“劝学篇”第一 ) 这是说,人必须专心壹志,不能同时行两个方向,不能同时取悦于两个主人,不能同时看得清楚两个目标,也不能同时听辨两个声音。司布真说:“不要一张弓同时射两枝箭。”
保罗一生只专注在一件事上,就是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的爱主,服事主。他说:“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要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 ( 加一:10) 他知道是谁选召他,救赎他;他知道所信,所服事的是谁,知道他的使命:“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 林前四:2-4) 。
二 .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
昨天是常系住我们理想之舟的缆索,固然能给我们安全,有时也会使我们不能向前。在耶利哥成功的经验,坚定了约书亚的自信;却不能同样应用在小小的艾城上,因为亚干犯罪,招致了失败 ( 书六:1- 八:29) 。 所以不要让昨天成功的光荣,成为今天的绊脚石。
有时候,昨天失败的记忆,也会成为今天灵程进展上的阻碍。如果曾经犯罪失败得罪主,甚至迫害教会,是罪人中的罪魁,悔改认罪得主赦免,也应该赦免自己,忘记背后,努力面前,把余生为主所用。
不论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神的手已经移去了昨天,我们如何留恋都不能挽回,所以只有努力向前。全知的主,在时间之外,祂可以看到永恒;我们只当尽自己的本分。
三 . 向着标竿
基督徒的人生,应该有一个目标,要有使命感。保罗比论说:“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 ( 林前九:25-27) 使徒在这里所说的,是哥林多有名的地峡运动会(Isthmian Games) , 为古希腊四大运动会之一,每四年举行一次。定意立志在运动会中得奖的人,必须向着这目标准备,改正他的生活习惯,以适合这目标,在许多事上,如饮食起居等,都要有节制。同样的,基督徒也是要为了他的人生目标努力,有一定的方向,不叫肉身的倾向,私欲的牵引,使我们迷失了目标;也不能作一个反复无定的人,忽东忽西,在所行的事上没有定见。有人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的人,他死去也不足惜。”
四 . 有了目标就要全心全力以赴:直跑
二点之间,直线最近;任何的绕圈子,走远路,都会耗力失时。赛跑是速度和耐力的考验:圣经告诉我们,“当放下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本那摆在我们前面的路程。” ( 来一二:1) 赛跑的人,总是把身上的重量减低到最小限度,各样的重担要脱卸下来,那是耗减力量和速度的:“忧虑”的重担要卸给神( 彼前五:7) ,忧虑的人没有脚步轻快的;文化种族成见,也会成为重担,应该放下( 参徒一O : 9-15) , 才可以奔跑主引导的路。当然,罪会缠累我们的脚步,所以要认清罪,对付罪。这样,才可以像诗人一样向主说:“你开广我心的时候,我就往你命令的路上直奔。”( 诗一一九:32)
五 . 持定盼望:要得基督耶稣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
盼望是心中的力量,使我们能够忍耐,甘心受劳苦和艰难 ( 帖前一:3) 。农夫忍劳耐苦,是因为收获的盼望。雅各服事拉班,受许多的苦,是因盼望得所爱的拉结为妻 ( 创二九:20) 。主耶稣因为成就救赎教会,“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 来一二:2) 。
圣徒有荣耀的盼望,能过圣洁的生活,“约束你们的心,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给你们的恩” ( 彼前一:13) 。 所以彼得说:“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既然盼望这些事,就当殷勤,使你们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 彼后三:14)
保罗在将要行完人生的路程,快要浇奠上他生命的时候,知道那也就是接近他得奖赏的时候: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
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
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祂显现的人。 ( 提后四:7,8)
这冠冕,是不会衰残的永远荣耀,不像当年运动会上所得的桂冠,过不了多久就凋萎了。那位裁判员是公义的主;祂绝不会看错;祂不只看外面的表现,更洞察内心的动机,知道跑的人是否按规矩。
成熟的心志
所以你们中间,凡是完全人,总要存这样的心:若在甚
么事上存别样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们。然而,我们
到了什么地步,就当照着什么地步行。 ( 腓三:15,16)
使徒以父母盼望孩子长成的心情,盼望他属灵的儿女们长大。“完全人”,就是“成人”的心志和理想。
如果孩子总不长大,作父母的会非常焦心;在属灵方面也是如此。希伯来书的作者对受信者说:“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们是婴孩;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 ( 来五:12-14) 这显明了作者在主内期盼的殷切;并且勉励说:“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 来六:1)
吃奶的婴孩,是说不上什么理想的;他们只知道吃而得满足。主耶稣也在世的时候,也吃也喝;但祂对门徒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祂的工。” ( 约四:34) 成人吃东西,是为了有力量作工:吃不是目标。这是属灵成熟与幼稚不同的地方。
信徒在灵性上停滞不长进的征象,是不能自己吃干粮,就是不能自己直接领受,消化,吸收神的话,遵行神的旨意。但在另一方面,他有了属灵的生命,对神的话又有渴慕和自然需求。结果,有些人来了,他们说是要供应神的话,说是要“分享”,自然就受到欢迎。不过,有一个可能,是他们自己并不懂,变成了瞎子领瞎子:他们分是分了,却没有什么好享的,是对圣经断章取义,是自己来的糠秕,不是麦子。更糟的是另一种危险的情形:有人用鬼魔异端的道理,存心要毒害神的儿女,那正是假先知的作为。这样,就使教会的心志不一样了,脚踪也就不同。要靠圣灵的指示知所分别。
使徒期望神的教会,要领受属灵的栽培,在主的真道上装备好:“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 ( 弗四:13,14) 。
孩子跟成熟的人看事情不同。“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 林前一三:11) 除了亚当以外,人都从孩子的阶段经过,可以回想那时的情形:只注意自己,少有将来的打算,缺乏推理的能力。这些都归到一句话:幼稚的表现。在灵性上的幼稚,也表现如此。
在每个家族和社会里,都不会全是成年人,都有孩子们。同样的,就是像腓立比那么属灵的教会,也不会全都是灵命成熟的人;这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增长必有的现象。因此,神也是耐心引导他们:耶和华“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里,慢慢引导那乳养小羊的” ( 赛四O :11) 。 对不同生命阶段的羊,须用不同的方法看待。
同一的方向
使徒保罗勉励成熟的圣徒,总要有这样的心志,这样的观念:以荣耀神,行主的旨意为唯一的目标。但是,作为属灵的领袖,虽然期望别人与他有同样的观点,但无法使人与他有同样的丰盛生命。因此,不能勉强人,只要不是犯罪,与神的旨意和道德律违背,可以容忍不同的看法。对于有些事上存别样的意见,应该让神在祂自己的时候指示他们,使他们能看得更清楚。至于神怎样指示法,我们不清楚,也不能限定神在不同的人身上的方法:可能是特别施恩赐他智慧,开启属灵的眼睛使他顿悟,像夏甲发现水井 ( 创二一:19) ; 也可能是神的手移去蒙蔽他眼睛的东西,阻碍视线的帕子,像扫罗眼睛“有鳞立刻掉下来”( 徒九:18) ; 也可能关闭上不合神旨意的门。只敞开一个门( 参徒一六:6-10) 。 在“禁止”和“不许”之后,显出当行的路;有时只需要简单的让时间作工,显明神的指示。但在任何情形之下,作领袖的人都有责任代祷( 参弗三:14-21 一:23) ,并且用爱心劝勉。
“我们到了什么地步,就当照着什么地步行”。这并不是保罗的妥协,任让出埃及路上的会众,随时可以停步在那里。这是积极的劝勉,要尽力量去行。教会的主称许非拉铁非教会说:“我知道你的行为,你略有一点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没有弃绝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启三:8) “一点力量”,算不得什么;但不是等待到有许多力量,而是在力量还不多的时候,就运用手中已经有的,力量越用越增加:遵守主的道,主就给他一个敞开的门,行走力上加力。撒勒法的寡妇,只有一把面,一点油,微不足道,实在是处于贫穷的地步;但她没有穷到不能帮助神的先知:主知道她的情形,并未向她多要,只要她先为先知作一个小饼 ( 王上一七:13-16) 。寡妇照她的地步行,先为以利亚作了饼;结果面不减少,油不缺短,在饥荒中存活。
神向我们显明祂的真理,是要我们有理想,有方向,可以践行。圣经说:“义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 ( 箴四:18)
弟兄们,你们要一同效法我,也当留意看那些照着我们榜样行的人。因为有许多人行事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敌。我屡次告诉你们,现在又流泪告诉你们:他们的结局就是沉沦。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们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专以地上的事为念。 ( 腓三:17-19)
艾森豪 (Dwight David Eisenhower, 1890-1969) 将军任联军统帅时,有一次向部属示范领导术。他拿一段绳子,放在桌子上,叫他们用手试从一端向前推动。每个人都自然觉得是困难的。然后,他轻轻拿起另一端向前拉,结果很容易的向前直行。他说:这就是领导术。
好牧人牧羊时,“在前头走,羊也跟着他” ( 约一O :4) 。这就是以身作则。如果是不熟悉的环境,或有什么艰险,牧人已先经过;他知道羊群是否能经得起;他知道如何帮助羊群。
使徒保罗是有经验的好牧人。他不像以色列的宗教领袖,假牧人,“只知牧养自己 ... 吃脂油,穿羊毛,宰肥壮的... 用强暴严严的辖制”( 结三四:1-6) 。保罗是牧养神的群羊,甘心乐意的服事,“作群羊的榜样”( 彼前五:2,3) 。他尽心效法那位大牧长耶稣基督,所以他能够叫圣徒“效法我”。
有一个牧师,只知着意积聚地上的财宝,并不留心属灵的事。有一天,忽然讲起“主耶稣再来”。他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听众在下面窃窃私语:“如果耶稣就再来,他搜集的古物不是不值钱了吗?”他体会到会众有些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也就淡降,讲不起劲了。
保罗是极不愿意有小团体的人,甚至连类似属灵俱乐部似的特殊阶级,他也不愿看见。他说“效法我”,更加上个“一同”效法我,不是把任何人放在小圈圈的外边。
在另一方面,他叫大家仔细观察,“那些照我们榜样行的人”。明显的,在福音传扬的过程中,有些人接触了保罗比较早,他们认识了使徒,接受了福音,人生观改变了,生活也随信仰改变了。他们的信心,不止是口头上的,是能看得见的。保罗以这些果子为夸耀,对他们的见证有信心,叫别人可以效法。这需要知道他们,才有这样的信念。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是最伟大的教师,非常的注重榜样。在被卖的那一夜,爱属自己的人到底;为了表达祂的爱,亲自为门徒洗脚。祂说:“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 ( 约一三:15) 。 当时在场的彼得,对主所作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许多年之后,他记起了主受审受苦的情形,写道:“基督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祂的脚踪行。”( 彼前二:21) 。 保罗是历来伟大教师之一,他相信示范在教义过程中的重要。他一生工作最久的地方是以弗所,在那里住了三年之久,教会都知道他的情形;他对那教会的长老们说:“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 徒二O :35) 。
有人说:基督教是爱的感染。既是如此,最接近的人,必然会因看见信徒行为的榜样而受感染。因此,保罗说:“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祂一切的忍耐,给那后来因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样。” ( 提前一:15,16) 这是救恩传扬的原则。
保罗教导作教师的提摩太说:“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 ( 提前四:12) 他也劝勉提多:“你自己要显出善行的榜样。”( 多二:7) 使徒深信,信徒在家中的榜样,会有重大的影响,在教会也是如此。所以,他规定教会的监督( 长老) 和执事, 必须有好榜样。如何能够证验呢?其中的条件之一,“儿女也是信主的”;又说:“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管理神的教会呢?”( 提前三:1-13 多一:5-9) 由此可见榜样的重要。
实在说,榜样并不能代替救恩;但行为的榜样,却是的救的表现。或者说,没有善行的榜样,是没有得救的记号。
接下去,保罗讲到“十字架的仇敌”。那是什么意思呢?
当然,那不是说有人专反对十字架,看到任何物质的十字架就加以破坏:这种情形虽然有过,但至少在保罗写腓立比书的时候,确然没有发生;事实上,那时的教会和信徒,都还没有以外面的十字架作为徽号。而且反对破坏物质的十字架,并不是最重大的邪恶;因为救恩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赎罪工作,物质的十字架却不能救人;作十字架的树木,造十字架的木工,都不能救人,这是至显然的事。他在这里所说的,是有许多人“行事”跟基督的十字架反对。他们可能口口声声说十字架,唱十字架,这些都没有用;他们“行事”,他们的表现是与基督的十字架相反的。这才是最严重的事。
在这里,保罗无意作言词的争辩,而是看为生命与死亡的关键问题。如果不是如此,他怎会不惮其烦,不怕人讨厌,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述说?如果不是如此,他怎会“现在又流泪告诉你们”?我们可以看得到,一向受得苦,忍得劳碌,迫害的使徒,在写这书信 ( 或口授由身边人代笔) 的时候,老泪纵横!为了什么?他是像先知耶利米一样,想到人背道的悲惨结局,“但愿我的头为水,我的眼为泪的泉源,我好为我百姓中被杀的人,昼夜哭泣。”( 耶九:1) 那些反对十字架救恩的人,结局也是可哀的。( 来二:3)
保罗虽然为主的道进了监狱,但他不是为了自己孤单而自怜感伤,他也不是为了圣道不行而哀泣。他的眼泪,竟是为了仇敌而流的:因为那些人不知道他们所作的是什么。这是爱仇敌的眼泪。这多么像我们的主救主耶稣基督呢!在世的时候,祂曾为了反对祂的人哭,为了耶路撒冷哀哭,因为他们不知道那将要临到他们的结局。 ( 路一九:41-44)
一般人是看到仇敌的毁灭,就感觉快意。
有一个故事:有个弟子,去见他宗教圣人的师父,向他请教:“有人辱我,骂我,恨我,咒我,打我;该怎么办?”那位有道的圣者回答:“你要忍他,让他,避他,敬他;你且看他!”这最后的四个字,说出了积忍的目的,是要看仇敌自作孽受报的后果而快意。这存心未免也是可怕!
圣经说:“你仇敌跌倒,你不要欢喜;他倾倒,你心不要快乐。” ( 箴二四:17) 这是基督徒的态度。
我曾听一位基督徒,述说他如何为了主受迫害的经历,受过许多不人道的苦待。等他讲完了,我问他恨那些迫害苦待他的人吗?他说,他不会恨他们。这是因为有基督的爱,不会再容留恨。
保罗在腓立比的经历,就足以说明那奇妙的爱。因为传福音,保罗和西拉遭受了非法拷打。如虎如狼的狱卒,把他们下了重监;他们却在夜间歌唱。半夜发生了大地震,监门全开,囚犯的锁链脱解;狱卒以为囚犯都逃走了,职守所在,难以分辩,畏罪想要拔刀自杀。保罗并没有说:“你苦待神的仆人,报应来得好快呀!”反而阻止他,不要他死;而传福音给他,要他信主得生 ( 徒一六:22-34) 。这是福音使者!
基督十字架的仇敌,反对主,却不能伤害主或主的身体。但他们拒绝真道,不接受那唯一能救人的福音,是自绝生命之路,是危险的,一定趋向沉沦灭亡的结局,是可怕又可哀的。
十字架的仇敌,不一定都用火,用刀,用锁链来迫害敌挡教会。他们也可能进入教会里面,来作破坏的工作。他们在行事上,有敌基督的记号。
一 . 注重肉体
他们的思想在胃里面,以肚腹为神,恣意吃喝宴乐。
异教的崇拜节庆,大多是为了满足肉体,至今仍然有“吃拜拜”的习俗。俗语有“祭五脏神”的话,虽然属于戏谑,却也是实情。以肚腹为神的人,也指为了混饭吃而作职业的宗教人:他们既没有呼召,没有使命感,甚至说不上责任心和进取心;只是作教混,教棍,教侩,就是所谓“吃教”者。他们可能很会逢迎人,也可能青云直上;但是,心却是属地的。
在另一方面,有人则选择禁戒某些食物,以为是自洁的行动,能够得神喜悦,这也是崇拜肚腹。到今天,异教和混合宗教,都还有这样的作法。圣经说:“其实,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们” ( 林前八:8) 。又说:“食物是为肚腹,肚腹是为食物,但神要叫这两样都废坏”( 林前六:13) 。人如果只注重必朽坏的东西,忽略属灵永远的事,是何等愚昧啊!我们都经验过,吃过适口的食物,几小时之后,就不再感觉了,何不为了永生劳力呢?
二 . 以辱为荣
人行事的方向,是以价值观念来决定。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是价值观念的混乱反常,类似疯狂的行为现象。
诺思替派的异端,自以为属灵,超脱世上的标准,以纵欲为事,公然反抗道德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耀。今天世界上很多反常的人,正如圣经所说犹大国末季的乱象:“祸哉!那些称恶为善,称善为恶,以暗为光,以光为暗,以苦为甜,以甜为苦的人!” ( 赛五:20)
哥林多教会中,信徒彼此争讼;但更大的问题,是价值的混乱:他们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不在圣徒面前求审”,明显是看重“地位”和地上的利益,过于圣徒的位分,和主内的肢体关系;求“教会所轻看的人审判” ( 林前六:1,4) ,重看属世的权柄和智慧,所以是可羞耻的事。更有人羞辱神所拣选的贫穷人,不知道他们是“承受祂所应许给那些爱祂之人的国”的,反去巴结那些欺凌信徒亵渎主名的富人( 雅二:1-8) 。这也是以辱为荣,失去正确的价值观。
三 . 专念地上
人的心常在他的财宝那里。圣经说:“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当求在上面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你们当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基督是我们的生命,祂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里。” ( 西三:1-4)
思念地上的事,表现里面的一个大问题,是他没有经历过“与基督一同”的复活属天生命,也就没有属天的永远盼望。
如果得救属于基督的人,他的心就专注在天上的主,向祂时时注视。只看地上,是因为心在地上,没有属天的生命,实际上是基督十字架仇敌的危险记号。他的旧生命没死,没经历十字架,就是与基督的生命没有关连。有些称为基督徒的人,对天上的事没有兴趣,在同他“谈天”的时候,他却尽是“说地”,说财富,名声,地位,没有一点儿谈天上的事,只是讲在地上的亨通,最多末后加上一句客套的“感谢主”,却有叫人更不自然的效果。这也是不属于主的记号。
有一位非洲信徒,是归信基督不久的土著,来到了美国。美国的信徒带他到一个最大的百货公司,引他观看了许多华贵的商品,问他大开眼界之后的感想如何。出乎他意料之外,非洲人简单的回答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无用的东西!”
对于同一堆物品,有的人看来“无用”,有的人以为“必需”得到的豪华物品;有人定要得到以增加身价,才可满足心愿,有的人却以为是多余的,全不被其吸引。其实,在地上积聚的财宝,到离开世界时,都不能带去,所以算不得真正的富足 ( 路一二:21) 。而且到主的日子,“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万物都要烧尽了”;所以圣徒应该圣洁敬虔生活,“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 彼后三:10-12) 。
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
从天上降临。祂要按着那叫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将我
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祂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
( 腓三:20,21)
圣经中的凯撒奥古士督 ( 路二:1) ,本来名是奥塔维(Gaius Octavius, 63 BC – AD 14) ,在公元23 年, 成为首位罗马帝国皇帝。他敕令以马其顿的首邑腓立比为罗马殖民地(Colony) ,给予那城的人有特权,与生在罗马的公民一样。所以生在腓立比的人,虽属不同地区,却具有罗马民籍。( 参徒一六:12,37 二二:25,29)
荣耀的归属
基督徒有一个更荣耀的归属:我们的国籍在天上。
从归信基督开始,得着基督的生命,就不属世界,因为是主“从世界中拣选” ( 约一五:19) 的选民,作了属天的人。既然如此,就不能同时服事两个主,而必须心在天上。因为既属基督,就应当向主忠心,只对祂效忠,不问要付多大代价,不管世人的评判如何,反应如何( 林前三:23 四:2-5) 。
摩西为了向神的全家尽忠,就必须放弃埃及国籍,放弃埃及王宫的荣华与福乐,以至将来继承王位的希望;“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他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因为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 ( 来一一:25-27)
马丁路德说:基督徒有两个国籍,是天上的国民,也有地上的国籍;所以服从属世的权柄,正如主耶稣所说的:“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 ( 太二二:21) 。 但在属灵方面和信仰上,必须如“贞洁的童女”( 林后一一:2) ,专一忠贞于基督。
基督徒有属天的归属感,才可以建立正确的观念和方向。
盼望是行天路支持的力量,使人在患难中能忍耐有喜乐。
盼望不仅是一项品德,而且快乐产生有品德的生活;没有盼望会使人消沉,不知为什么而活,而“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 ( 林前一五:32-34) 许多败坏犯罪的行为,是由于没有盼望。
主耶稣所说那“忠心有见识的仆人”,因为有主再来的盼望,就按照主人的吩咐,好好“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而“恶仆心里说:‘我的主人必来得迟’,就动手打他的同伴又和酒醉的人一同吃喝” ( 太二四:45-52) 。那恶仆也许口里讲耶稣再来,但他心里想的却不一样,就在行动上表现出来。他错误的信仰,只在盼望上差了一些,就有两种坏果子:一方面是恨不该恨的人,对于属主的人没有爱,打同为一位主工作的同伴;一方面爱不该爱的人,跟酒醉的人在一起,放纵肉体私欲,奔放荡无度的路。这是说,他放弃了光明之子的立场,跟幽暗之子同行了。
圣经说:“你们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昼之子。我们不是属黑夜的,也不是属幽暗的。所以我们不要睡觉像别人一样,总要警醒谨守。因为睡了的人是在夜间睡,醉了的人是在夜间醉。我们既然属乎白昼,就应当谨守。” ( 帖前五:5-9)
在教会历史中,神兴起祂忠心的仆人。他们“按时分粮”满足了时代的需要,带来了复兴,改变了时代。他们都是盼望主再来,明白圣经,高举基督,以基督为中心;却不是谬解末世论,定下时间表,哄骗无知的群众。另有一些人,讲末世论而没有基督,投机取巧,拉扯时事,哗众取利,制造出异端,甚至品德败坏,并没有属天的生命,哪会有属天的信息!
洛伊钟斯 (Jenkin Lloyd-Jones, 1843-1918) 说:“你不可能把伟大的盼望放在微小的灵魂里面。”人必须生命得蒙主更新,视象同主扩大,才会有属天的盼望;当然,那是超过属肉体的人所能了解的。
基督徒是存着盼望等候。等候是有特定的目标,为了一个想慕的好结果。
圣徒忍耐等候的,是他们所爱所服事的主耶稣基督荣耀再临,不仅是盼望末世来到,这世界和其上一切的罪恶,都要被销毁了;也不仅是盼望一个美好的世界来到。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分:“我们是照祂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 彼后三:13)
要进入主永远的国度,必须有永远的身体。正如圣经所说的,“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 ( 林前一五:50) 如果属这世界,心在这世界,只为了这世界而生活,不是承受神国度的准备。“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长存。”( 约壹二:17)
圣经告诉我们,神的国是为了爱祂,遵行祂旨意的人所预备的 ( 太七:21 林前二:9) 。
在主耶稣基督再临的时候,已死的圣徒要复活,还活在世上的圣徒要改变,都要脱去这卑贱的身体,换成荣耀的身体;卸下这必朽坏的身体,穿上不朽的身体,永远不需要再经历死亡 ( 林前一五:42,44,51-54) 。那样的身体是有形状的,但圣经没有告诉我们是什么样子,我们在肉身中也不能领会;但说是“和祂荣耀的身体相似”。这就足叫我们放心,叫我们欢欣感恩不尽了。
这也给我们保证,主既是那样的爱我们,把祂自己给了我们,救赎我们,“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祂爱我们到一个程度,就像爱自己的身体 ( 罗八:32 弗五:29) 。所以祂给我们将来的身体,绝不可能低于最好,最完美的品质,而是和祂自己相似。看到路加福音记载复活的主,忽然出现,忽然不见,不受空间的限制;忽然而来,不受时间的限制,真是奇妙( 路二四:13-43) 。祂不必须吃喝,却可以吃喝。约翰福音记载,祂出现的时候,不用谁给祂开门( 约二O :23) 。 同一位约翰,却在启示录写着说,主愿意人给祂敞开心门,并不勉强进入人心中( 启三:20) 。这是圣经说到我们所能了解的复活情形,时候到了,我们至少也会跟这些相同。
既然这样,我们就可以不用忧虑;夺取,占有,嫉妒,骄傲,这些心思,观念,都不能用在神的国度里。圣经也说到,在神的国里,神的儿女得以享有“自由的荣耀”,我们得赎的身体,不再有叹息劳苦;受造的万物,也将一同“脱离败坏的辖制” ( 罗八:18-25) 。现今的世界,是因为受人犯罪的影响而败坏;将来的世界,也要随着神救赎的完成而更新。在那无尽的荣耀中,败坏的律失效了,被废除了;再没有凋残,衰老,死亡。一切都是完美的存在。这是无法想像的美好!
主“按着那叫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所成就的,远超越科学进步的成就,不是人为努力的结果。惟有主能使人罪恶的心性改变,信从祂;创造并管理万有的主,从死里复活,叫万有归服祂,从背逆转化顺从,由败坏变成完美。感谢主。这是我们的信念,这是我们的盼望:一切都在基督里。有位圣徒说:
“有基督的生命,是没有尽头的盼望;
没有基督,是没有盼望的尽头。”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恒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论语 “泰伯”第八 ) 这是说,要作一个君子,必须一生致力于行“仁”道,这是知识分子( 士) 的责任;因此,志向必须远大,而且持久不可摇夺。 曾子本来不是儒家理想的接班人,孔子嫌他鲁钝;但别的弟子聪明伶俐,或赚营官场,或作生意发财,都先后离开了;老人家最喜欢的颜渊早死;只剩下鲁钝而恒毅的曾参,恒毅努力,进修品德,昌大了儒家。如果人为了在今世实现他们的理念,这样的恒忍努力,有永世盼望的基督徒,又应该怎样呢?
永恒是无尽的;为永恒有价值的事工,忍耐也必须要长。
我们读腓立比这样短的书信,也许只要几分钟就能够读完一遍。但对于作者使徒保罗来说,他是用许多年的生命来写成的。在我们读的时候,喜乐似乎跳跃在字里行间;但作者却是历经苦难,用血用泪写成的,是恒久忍耐的果实。
人生常有困厄;基督徒的人生更是如此,所以需要忍耐。世上许多的事工,都是因着忍耐才成就的。但基督徒的忍耐,到底与一般不同:忍耐的目的不同,因为圣徒有属天的盼望;忍耐的动力不同,因为圣徒是藉内住的圣灵,结出属天的果子 ( 加五:22) ;而且圣徒不是个别存在,而是有众肢体的团契,支持他的忍耐;既然有共同的目标,合在一起,自然增加坚固的程度,更有恒忍的能力。
我所亲爱所想念的弟兄们,你们就是我的喜乐,我的冠 冕。我亲爱的弟兄, 你们应当靠主站立得稳。( 腓四:1)
现代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调查研究的结果,开列出满足和喜乐的成因:一 . 婚姻美满,二. 财源丰富, 三. 健康声望,四. 工作顺遂, 五. 环境良好。
没有谁反对这些条件;但如果用以上的标准来衡量,保罗是出奇的全部不合格。保罗没有家庭,不是独身,就是丧偶鳏居,所以他说:“我对没有嫁娶的和寡妇说,若他们常像我就好。” ( 林前七:8) 可以解释应用于二者任何一种的情形;他没有在教会领高薪,他不贪财,“凡事谨守”,不随便受接教会的供应,却甘心乐意为了人的灵魂费财费力 ( 林后一一:8-12 一二:15) , 有时需要自己打工, 亲手织帐棚,供应自己和同工的需用( 徒一八:3 二O :33,34 林前四:12 帖后三:8) ,而常在缺乏之中,所以同工有的辞去了;他的健康状况,一向并不好,没有办法顾得到营养,不能充分休息,可说是未老先衰,眼睛特别有问题( 加四:13,15 六:11 罗一六:22) ;他的工作,向来就不曾顺利过,到处受人反对,被指为不受欢迎的瘟疫( 徒二四:5) , 可说困难危险到极点 ( 林后一一:23-27) ;至于生活环境,更不必说了,在监狱中,带着锁链,还会再坏吗( 腓一:13) ?
保罗向哥林多教会,叙述他生活的状况:“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并且劳苦,亲手作工 ... 被人咒骂... 被人逼迫... 被人毁谤 ... 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 万物中的渣滓。”( 林前四:11-13) 这样的无家生活,听来就可怕。保罗都能够忍受。不但如此,别人为了他难过,他还能喜乐!
如果说,保罗的喜乐是难以理解的;也许我们可以解释为事他心中的喜乐,支持他,产生恒忍;正像那“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的右边。” ( 来一二:2) 。在主耶稣是如此,主的门徒又何尝不如此?
在狱中的使徒保罗,想到腓立比的教会,不能不想到神奇妙的计划和引导:是异象中的马其顿人,把使徒的脚步带到了欧洲,产生了腓立比教会,而且是一个健康的教会。虽然在传福音的过程中,遇上了麻烦,被捕,挨打,入狱,经历那么多的艰难;却如主耶稣所说的:“妇人生产的时候就忧愁,因为她的时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记念那苦楚,因为欢喜世上生了一个人。” ( 约一六:21) 忍耐的结果,腓立比教会成为他的喜乐,成为他的安慰,成为他的荣耀:现在,成为支持他忍耐的力量。看贫苦家庭中的母亲,为了孩子,劬劳鞠育,推干就湿,节衣缩食,受那么多的苦,真表现出“妇人虽弱,为母则强”。哪里来的力量?是因为她看到了将来,把盼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就是使徒保罗与腓立比教会,心灵互相维系的情形。
有期望才可忍耐
保罗对教会的关爱和期望,常在书信中流露出来:他可以不要薪酬,不避艰苦,不怕危险,任劳任怨,费财费力,什么都可以付出,性命也可以牺牲;他不要求什么别的,只希望他们能够长进,行得正,跑得好,站得住。他说:“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祂面前站得住吗?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 ( 帖前二:19,20)
“冠冕”是荣耀的徽号,是所作的成功,从主所领受的赏赐。保罗所作的,不是马虎应付不注重品质的工作,那样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保罗知道所信的是谁,知道他是为了谁作的,所以竭智尽心,务必要作到尽善尽美,不怕受苦,也就需要有更大的恒忍,因为他有更高的期望,
父母最不愿看见孩子们失败。农夫最怕收成时尽是糠秕,没有实在的子粒。忠心为主的工人,自然也是如此。使徒不求人的喜悦,只要工作有确实的效果,不论他们是否欢喜,是要每个人都真正得属灵的益处。他能向以弗所教会的领袖们说:“神的旨意,我并没有一样不传给你们 ... 三年之久,昼夜不住的流泪,劝戒你们各人。”( 徒二O :25,27,31) 这是为了收获的果实。
圣经用农事的比喻,说明重要的真理。
使徒对哥林多教会说:“我们是与神同工的,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 ( 林前三:9) 这是说到要生产粮食。施洗约翰论到主耶稣说:“祂手里拿着簸箕,要飏净祂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 太三:12) 主忠心的工人,都愿意收成丰足的子粒。那是说,在主来的时候,都能被收成在仓里,就是重生得救的真信徒,会被提免受灾难。“恶人并不是这样,乃像糠秕,被风吹散。因此,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站立不住。”( 诗一:4,5)
主的工人知道,所事奉的是主,要为所牧养的灵魂在主前交帐。所以不能用手段,讨人的欢喜,只建造外面辉煌可观的事业,到那日却现出尽是没有生命的糠秕;不仅不能得神的喜悦,也误人的灵魂。
保罗说到他工作的存心和态度:
我们的劝勉不是出于错误,不是出于污秽,也不是用诡
诈。但神既然验中了我们,把福音托付我们,我们就照
样讲,不是讨人的喜欢,乃是要讨那察验我们心的神喜
欢。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用过谄媚的话,这是你们知道
的;也没有藏着贪心,这是神可以作见证的。我们作基
督的使徒,虽然可以叫人尊重,却没有向你们或向别人
求荣耀;只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
孩子。我们既然这样爱你们,不但愿意将神的福音给你
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因为你们是我们所痛
爱的。 ( 帖前二:3-8)
这里所表明的,只有纯洁的爱,没有一点雇工心态,没有些微自私的欲望。
因为心中充满了主的爱,主的工人所关心,所想望的,是作坚实的工作,是圣徒能在主面前站立得住。我们看到有些事工,作来容易,几乎是隔夜增长;却是其兴也速,其亡也暴,都是因为工作不认真,没有好的根基。
如何才可恒忍站立得住呢?
一 . 传纯正的福音,使人得新生命。“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 太七:24-27 林前一五:1) 。 出于人的教训,是沙土的根基。
二 . 儆醒持守真道。大能的勇士如参孙,也会失败,因为了他不儆醒,偏离了主的命令,不分别为圣,以至羞辱死亡。所以“务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 林前一六:13)
三 . 在主的恩典中站立得稳。我们得救,完全是靠主的恩典,所以不要靠自己,也不是靠律法。“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仆的轭辖制。”( 加五:1) 而“务要在这恩上站立得住”( 彼前五:12) 。
四 . 要信心坚定。我们自己无法抵挡仇敌撒但,必须藉着信,连于主耶稣基督,因为祂是复活的主,得胜的主。马丁路德在他所写的诗中说:“上主是我坚固保障... 恶魔凶残非常 ... 主言一出即得胜”。信徒是“凭信才站立得住”( 林后一:24 西四:12) 。
五 . 要有强固意志。如果有人不想站稳,愿意随波逐流,别人很难为力帮助他。所以圣经说:“要站稳了”( 弗六:14 帖后六:15) 否则即使有最好属灵军装,也不能保护转背逃跑的人。许多战争的失败,是因谁也不能代替没抵抗意志的人。
六 . 要谨慎自守。骄盈失去戒心,常是失败的原因。“所以自以为站立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 林前一O :12)
七 . 要同心合意。“有人攻胜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敌挡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 传四:12) 同心合意产生的效果,不仅是加起来的数字,而是远超过许多倍:“五个人要追赶一百人,一百人要追赶一万人”( 利二六:7) 。这是团结的效果。求主的灵感动教会,“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 腓一:27) 。
教会在世上,不能不遭受患难。使徒因为深爱切望教会能站立得稳,不愿谁随流失去。他说:“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 ( 林后一一:29) 愿神的儿女都能恒心忍耐,在主里站立得稳,为主争战得胜,直到见主的日子。
我劝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里同心,我也求你这真实
同负一轭的,帮助这两个女人,因为他们在福音上曾与
我一同劳苦。还有革力免,并其余和我一同作工的,他
们的名字都在生命册上。 ( 腓四:2,3)
五代时的吐谷浑部族 ( 在阴山附近) , 可汗阿柴,在患病将要死的时候,召了他的弟弟们和二十个儿子,到床前来,叫他的儿子们每人交出一枝箭;然后,拿一枝箭给王弟慕利延,要他折断;慕利延很容易的就折断了。可汗再叫人把其余十九枝箭捆在一起,叫他折断,慕利延说他办不到。这显明了”孤易折,众难摧“的道理:和谐团结,就是力量。
今世之子在世事上聪明,但光明之子,在属灵的事上,同心合意更显为重要。主耶稣说:“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么,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你们成全。” ( 太一八:19) 主这么肯定的应许,岂止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圣经又说到圣徒夫妇同心的重要,丈夫敬重妻子,“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阻碍”( 彼前三:7) 。这是说,夫妇二人不同心,祷告就不能达到主面前而蒙应允。这是许多信主家庭属灵的病因。
不幸,撒但一向是加意的制造人间的不和,在教会中更是如此。这些不和的起因,往往只是由于不重要的小事,既不关乎信仰上的生命与敬虔,也不是为了道德上的问题;但他们之间还是有异见,起争执。当然,主容许我们有个别不同意见,不同的性格,正如祂容许身上有不同的肢体,不同的功能;其实,这不仅是主的容许,更是祂智慧的设计。但人常常要强求统一,不容许别人跟我不一样;而且为了这样的“统一”,更多造成纷争。
腓立比教会有两位姊妹友阿爹和循都基,绝没有哪个是反对教会,也不是离经叛道的假信徒,又不是一个冷淡退后,一个热心前进;保罗说:“他们在福音上曾与我一同劳苦”:他们也是负主的轭 ( 太一一:28,30) 。这样说来,他们是属主,顺从主命令,作主工作的人。他们属灵方面没有问题,“他们的名字都在上面册上”,却不能在主里同心!将来在天如何能相处,还是更远的问题,现在在地上,就是很可惜,叫人痛心的事。本来是该站在同一战线上,并肩作战的;现在却搞起窝里反,自己内争起来,同根相煎,亲痛仇快。同工变成同攻,是最讨魔鬼欢喜,是神家最不好的见证:神家的旗徽,本来该是“彼此相爱”( 约一三:35) ,现在,又有什么话好说? 魔鬼在狞笑,天使在忧伤。
历史上教会的分裂 (shism) , 起源于不关重要的小问题,与关乎信仰分歧的异端 (heresy) 不同。基督耶稣的诞生,有人主张是十二月二十五日,有人以为在一月六日,或五月;其实圣经中并无明确记载,这马利亚一言可决的事,她也静默不说话,可见其无关宏旨;最重要的,是在于他“太初与神同在”( 约一:1,2) , “祂的根源从亘古, 从太初就有”( 弥五:2) ,而争议的各方,都承认道成肉身,神子降世救人的事实。复活节也曾引起罗马教会与东正教长久的争端,是在春分后第一个月圆后的主日,或固定在逾越节不问是否主日,难以得到解决;但大家对于生命的主“原不能被死拘禁”( 徒二:24) , 与祂的“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 罗一:4) ,并没有不同的意见;也都承认“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 罗四:25) 。当教会热心于内争的时候,回教军均却纵横遍地。更可悲的是十字军东征,却攻下了君士坦丁堡,大肆屠杀抢掠!
最要紧的,是要及早消弭教会中的歧见,并帮助肢体们在主内同心。使徒保罗并没有指出二人之间的问题是什么,也没有评断谁是谁非,只要求教会帮助他们;可能是两方面都错,也可能是两方面都没错,总没有严重到需要处理的地步。但如果任其发展,二人变成了二党对立,于教会的和睦将有妨害。
腓立比书是保罗致“诸位监督” ( 腓一:1) 的,这众数字表明教会中至少有两位监督( 长老) , 所以“求你这真实同负一轭的”,该是监督之一,是可期望负责协调促进肢体和睦的人,革利免可能就是一位监督。还有“其余和我一同作工”,没有提到名字的人,但神知道,也记念他们。这个教会不是等待牧者服事的,而是一同参与工作,一同忍受苦难,一同争战。这是“他们的名字都在生命册上”的证明。“生命册”( 启三:5 二O :12,15 一三:8 二一:27) 中的名字, 都是神所拣选,救赎,在基督的患难和国度一同有分的人。他们是为世界所恨恶的,因为不属世界;这样,也就更应该彼此和睦,因为同属一位主,面对共同的仇敌。只有在主里同心,才不会使防线留下破口,才可以站立得住。
教会在与仇敌撒但的战争中,单有个人的英雄表现是不够的;虽然个人的恒忍坚守是重要的,还要加上和睦同心,不仅互相激勉,也可扩大灵战的效力。
吴起兵法说:“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 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这充分说明,和睦而后可以得胜。
主耶稣教导门徒的模范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 ...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天上神的旨意得通行,是没有分争的。而且说到“我们”,指出有同一生命的人,在主里面应当和睦同心。
这样,教会恒忍的根基,在于合一;合一的条件,在于名字同在生命册上。有属天的生命,就够了。为什么我们偏要专寻弟兄眼中的刺,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呢?
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当叫众人
知道你们谦让的心。主已经近了。应当一无挂虑;只要
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
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耶稣基督里,保守你们的
心怀意念。 ( 腓四:4-7)
保罗是怎样的人?
不少人以为他不苟言笑,落落寡欢。这是因为我们将华人对天才,圣人,正经君子的类型,强行移加在另一种文化里的使徒身上。又加以他对自己的形容是“气貌不扬,言语粗俗” ( 林后一O :10) ,这不为自己制早好形象的叙述,给人把面目可憎言语无味联想在一起。他的同工路加,身经目击的现场报导,曾发生听众里有人沉睡,以至坠楼跌死的意外事件,虽然靠主的大能叫那少年复活了( 徒二O :7-12) , 但似乎说明保罗言词枯燥呆板,不能吸引人的想法。保罗又劝戒教会:“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相宜”( 弗五:4) ,更使人以为古老的使徒,不懂现代讲道法,不讲笑话怎能吸引人?滑稽笑匠谐丑在娱乐界多么受欢迎?就有人把保罗比拟为专门扼杀快乐的警察,或是过分严肃的斯多亚派哲人。
其实,“戏笑” ( eutrapelia) 在原文为戏谑或猥亵的话,当然不该属于信徒的词汇。圣经说:“敬畏耶和华的彼此谈论,耶和华侧耳而听,且有记念册在祂面前,记录那敬畏耶和华思念祂名的人。”( 玛三:16) 我们的主耶稣说:“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 太一二:36) 这绝不是娱乐界的标准。如果有不愿意被神留在记录上的话,最好是不要说。
不过,圣经绝没有禁止喜乐。“圣灵所结的果子”,“仁爱”之外就是“喜乐”,接下去“和平,忍耐” ( 加五:22) 。而且勉励圣徒,“与喜乐的人要同乐”( 罗一二:15) 。 圣徒可以欣赏,可以快乐,可以合法的像耶稣一样欢乐( 路一O :21) 更会因圣灵的内住并充满,在受苦难,遭迫害的时候,还可以欢喜( 徒五:41) ,以至“欢喜跳跃”( 路六:23) ! 也当为了罪人悔改蒙恩,主的国度扩展,而与天上的使者“一同欢喜”。主耶稣既然这样吩咐,那还错得了吗?( 路一五:6)
当然,没有谁镇日的欢乐跳跃。所以,这里所说的喜乐,是“靠主常常的喜乐”,平静的喜乐。这就像是缓缓清流,从满足的内心流出的喜乐。
圣经说:“耶和华也必时常引导你,在干旱之地,使你心满意足骨头强壮。你必像浇灌的园子,又像水流不绝的泉源” ( 赛五八:11) 这真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图画!“靠主常常喜乐”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不是因为财富增加,而是因为“靠主”与主联合:“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 诗一:3)
倚靠主是最高的生活艺术。可以把忍受变为享受,正如那奇妙的树,能够把玛拉的苦水变甜 ( 出一五:23-26) 。
谦让是强者
异教文化中,充满了以强凌弱的精神,惟力是视,以柔为弱。在荷马史诗 伊里哀德 ( Iliad) 中, 奥林匹亚神话里的天神宙斯(Zeus) ,向他的神衹家族训话说:“我是最强者!你们试过便知:把一条金绳系在天上,你们所有的神衹拉紧一端。你们无法把咱宙斯拉下去;但我如果想拉下你们,定会成功!”这种原始的流氓声口,哪像父亲和统治者讲话,全没有伦理的气味。斯多亚哲学思想,不容许男人表现柔弱的感情,更从不能公开哭泣。
但主耶稣教训的,完全是另一典型。祂是全能的主,“常用祂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 ( 来一:3) 。祂只用一句话,就能使海中翻腾的波浪平静( 太八:23-27) 。祂更胜过了死亡,从死人中复活( 罗一:4) :这从来没有人能作的,显明祂是神,是至高全能的强者。但祂降世为人的时候,“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 彼前二:23) ; “祂像羊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 徒八:32) 。 祂是那样的柔和谦卑,( 太一一:29) ,在客西马尼园的时候, 却现出祂的至强莫御:面对捉拿祂的人,只宣告:“我是”( 约一八:6) 那些全副武装的人,就都退后倒在地上;更何况天父能为祂“差遣十二营多的天使来”( 太二六:53) 救援; 但祂甘愿顺从父的旨意,为了世人成就救恩,走上十字架;三天后从死人中复活,“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 弗四:8) 。
主的门徒不是要同世人争雄逞强,是效法主的温柔谦和。祂说:“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 太五:5) 。在人人用暴力侵疆略地的世界,主的门徒却是以温柔为胜。这是强者的谦让,正表现出是先攻克己心的强者( 箴一六:32 一八:19) :这表明他心中有真理, 这表明他“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 彼前二:23) 。
盼望主再来
主耶稣再来的盼望,会给圣徒生活极大的影响,为教会带来复兴。在痛苦的现实中,在给世界迫害的时候,属主的人会说:“我的心等候主,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 ( 诗一三O :6) 他盼望公义的太阳出现,那时,黑夜就过去了( 玛四:2 路一:78) 。
盼望主再临,会增加圣徒忍耐的力量。
圣经中屡次把天国的实现,比作庄稼的收成。“看哪!农夫忍耐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们也当忍耐,坚固你们的心,因为主来的日子近了。” ( 雅五:7-9) 要知道审判的主已经到了门口,随时可以进到信祂的人中间,还有什么委屈不能忍受呢?因此,信徒能“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难中,仍旧存忍耐和信心”,使他不灰心,“就是为这国受苦” ( 帖后一:4,5) 。到见主面的时候,一切的眼泪,主都会为我们擦干。
盼望主再临,能激发圣徒殷勤工作。既然有荣耀的盼望,就“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 林前一五:58) 。 这不但能叫圣徒把下垂的手,发酸的退挺起来,更会使人工作有目标,不作无谓的流荡,不争大,不作可耻的内争,而仰望主,向前奔跑,努力工作。
盼望主再临,会成为圣徒生活圣洁的动力。圣经说:
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
光明的兵器;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不可荒
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 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 罗一三:12-14)
奥古斯丁 (St. Auguatine, 354-430) 原是一个放荡少年,虽然才华绝世,但品德不检,自己想改变向善而不能。直到他得主启示,读到这段经文,才有生命的更新,悔改归正,成为拉丁教会伟大的教父。“凡向祂有这 [ 主显现] 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祂洁净一样。”( 约壹三:3)
腓立比书第四章 5 节所说:“主已经近了!”或译:“有主同在”:主与我们同在,加给我们力量( 提后四:17) , 使我们能够恒心忍耐,站立得住。
信靠与祷告
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晚年在“进深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度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论述范围,已不限于物理。有人认为他在1933 年以后那段时间,在学术上无特殊贡献,也有人认为其对人类的贡献比前更大。
有一天,爱因斯坦在毗连的普林斯敦大学校园散步,一个当时在作研究的学者遇到他,问他在核子能源之外,还有什么能源可以探求。他郑重的回答说:“祈祷的能力!”虽然爱因斯坦的神学信仰算不得正统,但他对于神无比能力的认识,是正确的。祈祷不止是信神,是相信神的大能:“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 ( 来一一:6)
可惜,不少基督徒还不充分了解祈祷的能力。祈祷既然是求神作工,必须完全交托祂,一无挂虑。有个故事说到乡下人初坐火车。上车之后,他还是一直担着自己的担子,虽然疲累却不肯放下来。旁边有人对他说,可以放下担子了。那人回答说,火车满载着这么多的人和货物,如果再放下他的担子,岂不会负载太重?现今的人恐怕不会那么愚笨了;不同的是,许多人更会把心灵的重担带上飞机,至少也包括部分基督徒,拒不放下自己的烦恼。
在苦闷中,我曾写过一首小诗“何用烦恼你能祷告”:
当不幸聚集着人生的风暴
当荆棘满布在你行的窄道
当豺狼在四周的黑暗咆哮
要记的那安慰的话 —
何用烦恼你能祷告
当大卫忍受敌人怒气狂傲
如河水涌来死亡吞灭的波涛
主能帮助他冲破围困脱逃
网罗捕捉不了他 —
何用烦恼你能祷告 ( 诗一二四:)
当保罗站在海浪冲溅的船艄
日月星辰都隐息了他们的光耀
大风浪在破船舷侧发出狞笑
那带锁链的人却心有自由 —
何用烦恼你能祷告
神儿女要慎防那恶者的凶狡
破坏人信心它将神的话颠倒
竟说是祷告何用你能烦恼 —
但那信心的见证却坚定的说
何用烦恼我能祷告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 ( 腓四:6) 这里的“应当”和“只要”,说得很轻松,也很自然,意思是祷告就够了:告诉神,用不着自己再挂虑。许多个失眠之夜,都是白费的。“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祂顾念你们。”( 彼前五:7)
谁能怀疑慈爱良善的神对我们的顾念呢?夜空上那么多不眠的星儿,都是在为了你守望。卸下忧虑的重担,是最智慧的事,是相信神能够管得来。现代医学发现,能祷告的人减除焦虑,比不祷告的人活得久,活得好。是的,相信神,交托并祷告,减除心灵的压力,使信徒能恒忍,有喜乐。
神赐的平安
主耶稣在离开世界以前,对祂的门徒说,祂要被钉在十字架,受死,留下那软弱的小群,面对苦难迫害。祂应许要赐下圣灵保惠师。并且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 ( 约一四:27) 又说:“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约一六:33)
显然的,主耶稣所说的平安,不是一般的平安。祂说:你们有苦难,但同时有主赐得胜的平安。希奇吗?意外吗?这就是圣经所说:“出人意外的平安”:在你们想不到能找着的地方,却有平安。这是人所难以理解的,在意想之外。
世人的想法,是把平安与苦难的情境对比:平安是凡事顺遂,家庭和乐,日子过得愉快称心满意,没有苦难。有平安就没有苦难,有苦难就没有平安。但主耶稣说,圣徒是二者可以同时经历的,不需要到天堂时才有不止息的平安喜乐;是在世上,在世上经历苦难的同时,就有平安。这是人想不到的。人不会这样思想。圣徒像是出了埃及的以色列人,身在旷野飘流困苦,但心却在安息的应许美地。
这平安是在耶稣基督里的。住在寒冷的地方,冬天气温极低降雪。我们可以坐在有暖气的屋子里,隔着双层玻璃窗,围着红热的炉火,看外面大雪无声的飘降着,连朔风怒号的搅扰也听不到。你不是住在酷寒的地方吗?是的。但我也是住在保暖的屋子里面,任外面寒风狂吹,雪絮急落,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因为室内有“气温控制”。这就是圣经说:“耶和华的名是坚固台,义人奔入便得安稳。” ( 箴一八:10) 主耶稣没说在祂外面也有平安;外人也不会了解这种平安。
这平安是完全的平安。有些人心中会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外面却假作镇静。但真正完全的平安,不仅是外面平静,心怀意念也得主的保守,没有怨恚,没有恐惧。圣经说得十分美好:“坚心倚赖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为他倚靠你。” ( 赛二六:3) 从心怀意念的平安,才会成为泉源,流出静水,真正的平静安稳,虽在患难中而不变。这是在基督里的恒忍。
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
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
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 ( 腓四:8)
常听到有人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这话很能表示一般人对大众传播媒体的评价。不论是报章或电子传播,对飞机整天正常飞行,并没有报导;飞机失事坠毁,就成为新闻。很多家庭正常的生活,没有人去注意;不正常的人的不正常婚姻,新闻界就大事渲染。这情形成为没有好话好说。
如果下一代的人,研究今天世界上的生活状况,当然会采用这些作为原始资料,必然会得到结论,说我们今代人是悲惨的文明禽兽!而对于现代生活的人呢?自然是受害而不自知,形成错误观念,不是防纵麻醉,就是悲观厌世。这都是恶传播的恶果。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存在的不幸事实。但幸而这不是事实的全部。事实上,我们也可以传播正面的消息。在教会中更应该如此。虽然危言耸听,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注意;传播丑闻异事,会刺激人的兴趣,挑动人的情感,甚或获得利益;但那总是不健康的事,不会促进大众的利益。
基督徒是传播者
耶稣基督说:“福音必须先传给万民” ( 可一三:10) 。当然,主的门徒是传播者。
基督徒是光的媒体,把好消息带给世界;不仅传播福音的好消息,也应该传播因福音而得新生命的见证,用言语,也用行动。人心中的思想,是言语与行为的泉源 ( 太一二:35) 。 圣徒必须“心意更新而变化”( 罗一二:2) ,与这个世界的标准不同,才可以行神的旨意;因此,必须“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 西三:2) ,才可以治死地上的肢体。所以使徒告诉属主的人,要思念正确的事,思念集中在正确的事上,才可以站立得稳,过正常的基督徒生活。
一 . 真实的。基督是真理。基督徒不容许有言语的虚谎,或生活上的虚假( 参弗四:24,25) 。人所说的,故意与事实不符心口不一,要在人心目中造成假象,就是谎言;人所行的,在人面前事一样,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却又是一样,或表现的要人想他所不是的,言行不一致,没有原则,是假冒为善。“没有虚谎是从真理出来的”( 约壹二:21) 。所以圣徒必须思想真实的,摒除虚谎。
二 . 可敬的,就是尊贵的意思。主耶和华告诉耶利米,观念改变正确的重要:“你若将宝贵的和下贱的分别出来,你就可以当作我的口;他们必归向你,你却不可归向他们。我必使你向这百姓成为坚固的铜墙... ”( 耶一五:19,20) 。今代人受大众传播所影响,自己不会思想,失去尊贵或卑贱的准衡:头脑退化,四肢发达的运动员,受人崇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卑贱腐化的戏子,被捧为明星!圣徒应当知道,什么是尊贵的,可敬的;不要追随“发达神学”,以为凡发财的,就是蒙神赐福,就是尊贵可敬的,结果助长了拜金文化。
三 . 公义的。圣经说:“行义的才是义人,正如主是义的一样。”( 约壹三:7) 使徒称主耶稣尊名之一,是“那义者”( 徒二二:14 七:52 约壹二:1) ; 主的道则被称为“义路”( 彼后二:21) ,就是正当合宜的意思。但现今教会,常有人不顾行义的命令,甚至轻视,以为是“律法派”,“自义”,批评论断,予以敌视;自从心理学成为方便流行的挡箭牌,更是如此。实际上,失去标准是最大的损失,会造成混乱。我们固然不能靠自己行义而得救,但信主称义的人,应该思念义行,而且效法主,靠主行义为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弗二:10)
四 . 清洁的。主拯救了我们,用宝血洗净了我们的罪恶,是要叫我们“自洁,脱离卑贱的事”( 提后二:20) 。因此,圣经说:“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 彼前一:15) 。思想清洁的事,使我们有分别圣洁与污秽的观念。红楼梦的故事说,大观园建造得金碧辉煌,其中的人物俊美聪慧,生活豪华排场,赢得多少人称羡;只有不阿附世俗的柳湘莲看出:“这大观园,除了大门口的石狮子之外,没有一个干净的!”原来大观园并无足观。只有义仆焦大,看出是一批败家子。最后,落得被整肃丧败的结局。圣徒应该思想清洁的事,才可以超脱污秽,过属天的生活。
五 . 可爱的。意思是可喜悦的,可接受的。 圣经说:“恶要厌恶,善要亲近”( 罗一二:9) 。圣徒不是什么都接受,必须知所分别,接受主所接受的,喜悦主所喜悦的。
六 . 有美名的。圣经记载:“美名胜过大财;恩宠强如金银”( 箴二二:1) 。这里虽然没有详细界定美名的标准,但肯定美名的价值。凡是知道美名价值的人,总会谨饬自己的言行,不作违伦悖理的事,不求取眼前的利益。信主归入主名下的,受了祂的印记,更应该知道:“凡称呼主名的人,总要离开不义”( 提后二:19) , 免得使主的尊名受亵渎 ( 帖后一:12 参罗二:24) 。正像我们想到某家的人,就会想到他们父的名字 ( 弗三:15) ,如同华人所说“家门蒙羞”一样; 圣徒有美名,就使神的名得荣耀,受称赞。
在这里,圣经并没有详细列举所有值得思想的事,但所举的,都是基本重要的。接着,使徒说:“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是概括一切的嘉言,一切的美行,都应该思想。这些都是正面的事。
我们的思想,总不能成为一片空白,像沙漠什么都没有;当不去思想好事的时候,莠草就自然长出来。
“因为他心怎样思想,他为人就是怎样。” ( 箴二三:7) 如果我们常思想恶人的发达是成功,就会“心怀不平”,就“生出嫉妒”( 诗三七:1) ;看到恶人常享安逸,子孙昌旺,就难以持定当行的路,以至脚步滑跌失足,心里怨叹,至抱怨神,由自怜而自暴自弃:“我实在徒然洁净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明无辜;因为我终日遭灾难,每早晨受惩治” ( 诗七三:2-14) 。这样,心里不免问:“为什么是我?”为灰心开门。
思念正确的事,使我们的心向善;见贤思齐,想到自己的缺欠,而努力追求;这就更能增强我们的恒忍,使我们在苦难中不灰心,为主站立得稳,作出美好的见证,打美好的仗。
一幅图画胜于千言万语。使徒在这里,更把他自己摆在教会面前,以身作证。
活生生的示范
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
的。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赐平安的神,就必常与你们
同在。 ( 腓四:9)
基督耶稣是神的儿子,道成了肉身,到世上来,是把圣经上的话,加上具体的名字:“神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 ( 来一O :7 诗四O :6-8)
保罗效法基督,奉派为主的福音“作传道的,作使徒,作师傅” ( 提后一:11) 。他除了宣告和好的福音之外,也更进一步作教导的工作。从事教育的人都承认,最好的教导方法,是以身作则的示范。这样,教导者不仅是一具活动的立体模型,而且是会思想,会行动,会反应的真实人,在特定的处境,有实际的生活表现。主耶稣说:“人看见了我,就看见了父。”( 约一四:9) 使徒保罗能以类似的语调说:“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林前一一:1)
保罗时常提到他在众人面前行事为人的见证,可以作为信徒的榜样。这样,信徒不但可以领受他所传的信息,也可以学习他实践的行动;不但可以听见他口所讲的,读到他的笔所写的,也可以看到他的表现。而他所要求的,也不仅是信徒来参加聚会,爱听道,多活动;他考核自己教导的成功与否,信徒学习的成绩如何,是看他们实实在在的去照行。
现在的人,对保罗所传“因信称义”的真理,常有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只要口里承认相信耶稣,就可以称义,就算是完成了信徒的责任,获得了天堂的保证。这也是某些在保罗当世的人,就有的误解,是望文生义妄断的结果。其实,“因信称义”是人知道自己陷在罪中,不能凭着行义达到律法要求,满足神公义的标准,所以心灵负着罪疚,没有平安和自由;但信靠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了我们受死,救赎我们脱离罪和律法的咒诅,并且复活,使我们因信祂而得以称为义 ( 罗四:25 徒一三:39) 。 而相信称义得救赎的人,有了新的主人,就是归属主基督,有了主赐的新生命,靠着内住的圣灵,要遵行祂的旨意,为主而活。这才是恩惠福音的实际。
复活的主耶稣,交付教会的大使命是:传福音,这关乎万民的大好消息,是使人得生命;还并且作主的门徒,“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 ( 太二八:19,20) 。这样,使徒领受了主的教训,遵行了,也教训信徒学习照样遵行。使徒并没有扣留下复活的应许,传递下去:“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是的,“赐平安的神就必与你们同在。”
我靠主大大喜乐;因为你们思念我的心,如今又发生:
你们向来就思念我,只是没得机会。我并不因缺乏说这
话;我无论在什么境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
了。 ( 腓四:10,11)
一般人都喜欢接受礼物,保罗也跟一般人一样,他收到了礼物,就十分快乐。
不过,收到礼物快乐,还要看为了什么而快乐,不同的地方在这里。有的人只是为了礼物而快乐:所收的礼物越多,越贵重,他的快乐也就越大;至于该不该收,道德原则的问题,送礼物的人存心如何,这都不是他重要的考虑。收受贿赂的人就是这样。另外的一种情形,受礼物的人所看的,不是礼物的价格,而是送礼物的人心意的价值。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就是这个意思。保罗的欢乐感是如此。
保罗收到了腓立比教会的馈赠。他所看到的不是物质,那也许价格并不高;他所感到的,是送礼者的心:因为你们关心我的意念,现在又重新表达出来。这使他在冷酷的地牢中,心升到了天上,感到无比的温暖,在被隔绝的地方,感到了爱的维系。这就是“团契”与“分享”的意思,是表明站在一起;这种美好的感觉,激励主的勇士,奋起昂扬的斗志,共同忍苦奋战。
不过,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物质的重要:因为送礼单单有送的心意是不够的:礼物到底是“物”,不能或缺的。既然是物质,就是品质越高越好,数量越大越好,次数越多越好。保罗相信腓立比教会对他的爱,深知他们的心意和他们的环境,体念他们心与愿违的困难;你们一直是想念我,关心我的,只是实际上不可能随时帮助我。相信有人关心,为了我们代祷,同心,是一种好的感受;体念别人没有机会的难处,会使自己没有被遗弃的感觉,更不会自怜,以至怨怼。
其实,即使别人有丰厚的财物,忘记我们的需要,也是可能的事,只要自己知足,不奢望,也就快乐安然,忍受苦难。
使徒保罗是个中和的人;他绝不自鸣清高,把财物都当作是恶的,予以鄙视,避免谈起。晋代的名士王衍,生平不肯说到“钱”字。但他家财丰富。他的妻子叫婢女趁晚间睡时,把许多铜钱堆绕在床边,以至他早晨起身的时候,下不了床。王衍大声喊婢女来,“把阿堵物取走!”这是作态清高的极致。保罗的婉言,只是看情谊重过财物。
虽然如此,保罗临财不苟的品德,实在可作我们的榜样:他不仅完全没有不正当的行为,也避免有类似不正当可疑可议的行为,免得给反对的人口实。他不接受哥林多教会对他个人的支助;因为那教会虽然钱多富有,问题也多如林;保罗避免介入派系 ( 林后一二:13) ;在为了济助别的教会捐献的时候,保罗也不愿当面开口劝捐,免得给人感到压力( 林前一六:2) ;他不要人勉强( 林后九:7) ,不向外人劝募,必须是先献自己给主的人,捐献才得保罗收纳( 林后八:5) ;而且要有两个以上可靠的人经手处理,在钱财数目较大的时候,更是如此;并避免自己直接经收( 林后八:18-23 林前一六:3) 。他的原则:“因为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是在人面前,也是这样”( 林后八:21) 。这是多么好的处事原则!
现在,保罗解释说,绝不是因为缺乏,盼望人同情帮助。这现出主工人的骨气,不同于讨饭的乞丐,化缘的和尚;更是表现所事奉的主的尊贵,免得主的荣耀受到亏损。有的人捐款收得很多,但没有保罗不收的原则,虽事业也可能作得很大,生活过的很好;但那是以出卖主的荣耀为代价换取的,使主的名被轻贱,岂不是大不值得!
神的仆人并不否认自己的缺乏,也不必夸扬富足,作为蒙神赐福的证明。圣徒有缺乏并不是错 ( 罗一二:13) 。有时候是教会的主让肢体现出相爱的机会;如:耶路撒冷的教会中信徒缺乏( 林前一六:2-4 罗一五:31) ,主感动保罗要别的教会捐助;但保罗或教会都知道,这是肢体的团契,完全没有施主的傲岸态度,而希望“所办的捐项,可蒙圣徒悦纳”;而接受帮助的肢体,显然也不必变矮了。这是供应圣徒的正确态度,不是用钱财作钓饵,或带着权柄和条件。
保罗的生活需要很简单。他没有妻室儿女,也不为自己积财 ( 林后一二:14,15) 。除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外,他不论在什么境况,都可以知足。这表明他心灵的健全状况。使徒说:
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
饿;或有余,或缺乏;随时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
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 腓四12,13)
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是缺乏;更多不满足的欲求,是贪婪。奇怪的是,二者给人的感觉相似,性质却极不相同。
牧者的抗议 有一位牧者,忠心事奉主,深得教会的爱戴;教会逐年为他按年资加薪。每当加薪的时候,他心里想:多了这些收入,怎会用得完呢!但等到一年终了,又临加薪的时候,总是用得了,并不嫌太多。如此几年过去后,他忽然憬悟事情不对了:知足感恩的心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贬值了;再这样下去,恐怕会变成贪心的牧人,吃羊的豺狼,莫想再能抗拒豺狼,胜过试探。于是,他向教会长执会正式提出了“抗议”: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停止!他拒绝了进一步的加薪,却保持了事奉的满足与快乐。
倍肯 (Francis Bacon, 1782-1871) 说:“顺境最能发现邪恶;逆境最能表现品德。”
圣经告诉我们,逆境与顺境,都是属灵品质的考验:在繁荣,成功,亨通中,保持不失败跌倒,表明能胜过试探诱惑,内里清洁没有邪恶;在困厄,患难,迫害中,能站立得住,是经过熬炼显出恒忍坚贞。可惜,有许多人,像以色列人在旷野的路上,遇到艰难的时候,就发怨言;及至进入 迦南地,“耶书仑渐渐肥胖,粗壮,光润,踢跳奔跑,便离弃造他的神,轻看造他的磐石” ( 申三二:15) 。
这显出了人性的败坏。以色列人失败了;连旧约圣经记载的伟人,也都不能免于在遇试验时失败。有副对联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容和无欲,固然是高尚的理想,但人怎能作得到?跟着来的问题是:怎能站得住?
保罗的秘诀
我们对于保罗的生活情形,实在所知不多。当世的史家,所注意记述的,只是宫廷与战场,连恶行秽闻都有兴趣;但对于这样的小人物,却略而不谈。撰写使徒行传的路加,又是以基督的福音和圣灵的工作为中心,并不是为使徒保罗写“起居注”,或作政治宣传。至于使徒保罗的书信,只是在必要的或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简略的提到自己的事。加以我们现在读圣经的人,是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更增加了解的雾障。
尽管如此,想想保罗的逆境,所经历的事,必须有超人的极大忍耐。不过,在这里他所说有关财物的事,还没有提到所受的鞭打,迫害,危险;但处卑贱,忍受饥饿和缺乏,都是极不愉快的经历。他说:“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并且劳苦,亲手作工,被人咒骂 ... 被人逼迫... 被人毁谤... 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 林前四:11-13) 。这样的一副形象,正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身上褴褛,衣不蔽体,还带着伤痕,蹒跚的进入巍峨辉煌的大教堂,或现代化的建筑中;人还未到,就有“先声夺人”的不卫生气味,成何体统!不被赶出门才怪呢。如果有人问他吃过饭了没有;保罗会诚实说:“我又饥又渴,两天没吃什么了!”那些自命属灵的人会说:“那你还说什么‘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你如果有信心,是主的工人,祂自会负责供应。”那些传“发达福音”的人,更必然以他为“异端”:因为不亨通,不成功,必然是错的,是不蒙神赐福!
但保罗继续说 — 他知道,他是在向那富有的哥林多教会说的 — 你们不要以为我这的副穷样子,有些给你们失面子:“我写这话,不是叫你们羞愧,乃是警戒你们,好像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富有生了你们,所以我求你们效法我。” ( 林前四:14-16) 他是说,为了主受苦,并不是可耻的;在受苦的时候,能站立得住,是美好的见证,是光荣的。保罗不仅是作“阿阇黎”( 梵语“师范”之意) ,而是亦父亦师;他不是要信徒自认“穷命”,而是要有耐穷的生命,像他一样,为主受得苦,为主作工。
保罗不仅受得了逆境,也受得了顺境。经过逃难受苦的难官难民,一旦得势进入了顺境,会有“饿虱心态”,吸血不知饱足,贪污,压榨,积财。当然,保罗不会那样;他所谓“丰富”,也只是在比较之下才会有的:他亲手制帐篷,他双手带着厚厚的重茧,在寒冷的气候下,还会龟裂流血;打工所得,赚得说不上多;但他说:“我这两只手,常供给我和同人的需用” ( 徒二O :34) 。他不贪心;他以为自己有余,并且肯与同工分享。他的手是张开的手,是会分给人的手。一个慷慨关心别人的人,总是真正丰富的,却不会像贪心财奴那样丰富。他也劝告信徒:“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 弗四:28) 偷窃像贪污诈欺一样,是在不知足的欲求心态之下产生的;信主以后,有主万事足,知足了,劳力所得的虽然不会太多,还会爱别人。人的基本需要,究竟是有限。“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是那么简单的道理:在饱足之外,就是浪费,并不能带给谁更大的快乐和利益。“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提前六:8,6)
不过,保罗不是当时流行的斯多亚派哲人;他忍受得一切环境,得胜一切环境,是在于得了一个秘诀。我们不要忽略这个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他不是靠自己的修养,不是靠自己的能忍,坚毅的品性;而是他学会了在任何环境,都能靠着那加力量给我们的主;什么时候靠己不靠主,就必然失败 ( 林后一:8) 。
有谁能够承受四面八方的压力,而不会被压扁了?是因为“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 ( 林后四:7) 不是圣徒能作中流砥柱,而是“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 罗八:37) 人靠自己,说是能安贫乐道,却是彻底的失败;人自称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常不免作出来与所说的相反:当那些被欺骗的群众,等着静听先生“正气歌”的时候,先生作了降敌的洪承畴;伟大的领袖,作了临难苟免见危先逃命的前锋。只有“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保罗,打美好的仗,跑尽当跑的路,守住所信的道( 提后四:7) ,因为他学会了那靠主的秘诀。
然而你们与我同受患难原是美事。腓立比人哪!你们知道我初传福音离了马其顿的时候,论到授受的事,除了你们以外并没有别的教会供给我。就是我在帖撒罗尼迦你们也一次两次打发人供给我的需用。 ( 腓四:14-16)
“患难”是个极不受欢迎的负性名词,使人闻之色变。谁会想得到,保罗说是“美事”!如果真是那样,保罗的朋友应该会更少。
谁都知道患难不是好事,所以逃避患难。有时候本来是朋友的;遇到患难,朋友就离你而去了。因此,患难本来不是美事。但在亲离友疏的时候,却有些人能共患难,一同有分与团契,现出患难之交的可贵友谊,就成为美事了。保罗因传福音受迫害,因保罗传福音而归信的腓立比教会也受迫害;而在受苦害之中,他们却关心保罗,这就是同为神的国度受苦了。
年老的约翰,孤身被放逐在拔摩荒岛上。主叫他写信给教会说:“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为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 ( 启一:9) 。这就是他全部的罪名。约翰并不是什么刑事罪犯,年纪有将近百岁,对谁都不会造成威胁,为什么把他放逐在与世隔绝的荒岛?是因为他能成为“团契”的吸引力,那种“有分”的感染,必须予以隔离。
圣徒们在患难中同“有分”,可以互相支持,勉励,得以坚固,是美事。受到撒但的反对,还有什么希奇吗?
但是,这种“有分”的美事,不是空间上的距离可以隔绝的。在约翰是如此。在保罗是如此。这种“美事”,成为甜美的记忆,是永不消失的感受,能支持为了主的国度忍苦奋战的勇士,继续坚持下去。
实行团契的教会
腓立比的教会,是一个特殊有爱心,而关心宣道事工的教会。保罗在第二次宣道行程中,应马其顿人的呼声,到了那里工作,由吕底亚家的一小群人开始,发展成为教会。保罗,西拉,提摩太,路加等人,在那里住了最多几个月;然后“保罗和西拉,经过暗妃波里,亚波罗尼亚, 来到帖撒罗尼迦” ( 徒一七:1 参徒一六:12-40) 。路加和提摩太,则继续留在腓立比。隔了大约几个月以后,提摩太才去到庇哩亚与保罗会合。( 徒一七:14) 路加可能仍在腓立比,有较久时间的工作。
保罗被迫离开腓立比以后,那里的教会,没有因那位带给他们麻烦的使者离去而落个清静。那新生的教会,经历了福音的好处,虽然没有听说过差传的高论,却记念那传福音报好信的使者,供应保罗的需要。为了什么会这样?并不是保罗善于交际,笼络了他们的心,使他们觉得人情难却;也不是保罗善于编造报告,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而是因为他们领受了十字架的福音,心被恩感,愿意“帮助他们往前行” ( 约参:6) ;这就是与他们“一同为真理作工”。所以腓立比教会,是欧洲首先支持远方宣道的教会。
他们不是只用几个钱就完事了。有的以为别人都搞差传,如果我们不搞,显得声势不够,不能展现属灵,也就随便弄几名传道者来列名。腓立比人不是赶附时髦;因为他们是当时唯一供应保罗的教会。不但如此,就是保罗到了帖撒罗尼迦,仍然是继续供应。我们知道,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的时间不太久,只“一连三个安息日,本着圣经”,与会堂的犹太人辩论,是说不超过一个月,最多也不过二三个月;因为惹起犹太人嫉妒闹事,说他们是“搅乱天下的”,横加政治犯的罪名;以后由耶孙具保,不再在当地滋事,让他们走了。 ( 徒一七:1-10) 这是说,在那里的工作,既短又不顺利,并不可能有什么动人的报告。但腓立比教会,却一波又一波的差人供给保罗的需用!虽然,他们没有与保罗一同挨打坐监,但他们的心,跟保罗的心连在一起;他们记念福音的使徒,关心他,为他祷告,差人去看望他,供应他,所代表的是多少的关念和温情!
这在福音事工上,是真正的同工;在神的国度里,一同受苦,有真正的团契。这真是美好的事。
大卫在即将作王之前,率军追赶亚玛力人;其中有一部分人疲乏了,他们不是不想同往参战,但是实在作不来;如果勉强他们同去,行程必然减缓,失去突袭的时机。所以大卫决定留他们在后方,可以看守器具,使其余的人,得免后顾之忧;同时减轻行装,兼程急进。结果,蒙神的恩助,一战获得了全胜。因此,大卫决定:按功行赏,分得战利品:“上阵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应当大家平分;以后成为以色列的律例典章。” ( 撒上三O :9-25)
腓立比教会并没有直接参与保罗宣道的行列;但他们忠心的作了后方的支援工作,供应了保罗和同工的需要,是实际的参与了宣道的战线。他们跟保罗同心事奉,同受患难,肯出力出钱,而不争功。是何等美好的事!
祭司所收的祭物
我并不求什么馈送;所求的是你们的果子渐渐增多,归
在你们的帐上。但我样样都有并且有余;我已经充足,
是因我从以巴弗提受了你们的馈送,当作极美的香气,
为神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 ( 腓四:17,18)
使徒在这里特别声明:他不是见钱眼开,希望教会赠送他什么,或申请增加支持。神的仆人可以说:“我未曾贪图一个人的金银,衣服” ( 徒二O :33) 。现在有一些人,尽力向人劝捐,却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这对于收纳的人,自然是重大的试探,难免不流入私囊,供自己滥用。这样“以敬虔为得利门路”( 提前六:5) ,使他们走上了巴兰的途径,对真理的意见和教导,成为可以用钱买的商品。中世纪教会的黑暗,多半是由对财物的贪滥所造成。先知何西阿,说到了当时以色列宗教腐败的情形:“他们 [ 宗教家] 吃我民的赎罪祭,满心愿意我民犯罪。”( 何四:8) 可见变质的宗教,成了贬值的宗教,以财物为目标,可以坠落到何等地步!
神真仆人的记号,是在钱财上的清廉。正如我们只能与信主的人“团契”,也只能与信主的人在财物上同有分,不能与恶人“大家同分,我们共用一个囊袋” ( 箴一:14) 。 如果接受了外人的施舍,就很难使他们再信主;而且他以为你欠下了他的人情债:“欠债的是债主的仆人”( 箴二二:7) ,你不能不听他的话,不能不顺从主人。更大的问题,是受了污秽的钱,血污的财,工作就不能得神的赐福;而且在主的面前,还要为他的失丧负责。
保罗当然不是这样。他不是为了自己的肚子,而是愿意圣徒“仁义的果子”增添 ( 林后九:10) 。
要记住:奉献的心是最重要的。奉献的心必须要正;奉献的应用也必须要正,在神的面前才算数:“归在你们帐上”,是说蒙神的记念,是真正的积攒财宝在天上。有的人奉献是为了看人情,讨人喜欢;有人是为了自己有面子,得人称赞:因为人就是败坏的,最好的事也会夹杂着不纯正的动机。在另一方面,不负责任的奉献,助长异端,帮助人的贪心,浪费,都不是好管家所该作的,不能增多善果:无知和不忠心,在神面前都不算是品德。
约翰纽屯 (John Newton, 1725-1807) 曾作过贩卖黑奴的船长,往返非洲和英国; 后来蒙恩信主,在英国俄尼(Olney) 任牧师。他所作的圣诗“奇异恩典”,历来最受信徒欢迎爱唱。他说过:“有一天,到了天堂,我会发现三项奇异的事:有些我以为会在那里的人竟然不在那里!有些我以为不会在那里的人,竟然在那里!而最奇异的是,我竟然在那里!”也许,还有一项奇异的事:会有许多想不到的“果子”,竟“归在你的帐上”-- 你会发现许多你所不认识,甚至未听过的人,他们的归主与你有关,似乎是天上记帐系统的错误 — 那是因为你支持宣道事工,忠心代祷,鼓励人,说好话介绍人,这些都是为了主的国度所结美好的果子。
授受平衡
现今有些教侩,专向人讨钱,贪心肥己,使主的名蒙羞,以至圣徒不愿谈起自己和圣工的需要。但奉献和捐助,必须有接受的对象;有授有受,是明显不过的事;只要受之有道,并不是错误。保罗接受以巴弗提交给他腓立比教会的礼物,当作是他们向神的奉献。在新约教会,没有祭司阶级;但保罗以自己服事神的,当领受“坛上的物” ( 林前九:13 来一三:6) ,向神负责,向神感恩。
威特腓 (George Whitefield, 1714-1771) 被认为是近代复兴运动的创始人, 于1738 至1771 年之间, 七次横渡大西洋,由英国来到当时尚未成国的美洲殖民地;神使用祂的器皿,燃起复兴的火焰,称为“大觉醒”。
1739 年, 威特腓第二次由英国来美, 在非拉铁非认识了富兰克林(Banjamin Franklin, 1706-1790) 。那时,富兰克林年三十三岁,开印刷厂及办报,还兼有其他企业,从事社区及地方政治,颇为成功;也出版过威特腓的讲道集。富兰克林对威特腓甚为钦佩,喜欢听他讲道,见证他的廉正诚实,丝毫没有怀疑。 富兰克林自传 中记着:
他有一次,从英国到了波斯顿,写信告诉我,不久要到
非拉铁非来,但没有住处;因为听说他朋友本乃慈迁去
德国城。我回信说:“你知道舍间的情形,如果不嫌狭
隘,我将最竭诚欢迎。”他答覆说,如果我为了基督的
缘故有此爱心接待,必不会不得报赏。我再回答:“不
要误会我;不是为基督的缘故,事为了你的缘故。”有
位我们共同的朋友,取笑这种圣徒的口头语,受了他人
之惠,常是把他们欠人情的担子,从肩头上卸下,置于
天上;我是想把它放在地上。
可惜富兰克林这位天才企业家,发明家,外交家,不知道作在基督里的价值,接待神的真使者,是“为神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注意地上的人情,恐怕缺少了“极美的香气”,失去天上的记念。不过,这不是说对地上的人不必有感谢的心。富兰克林也说:威特腓“实在曾为我的归正祷告;他终没有满意相信他的祷告蒙了应允。我们之间仅是君子之交,两方面都坦诚相与,持续到他去世。”倘若这位美国的开国元老,在天国没有记念,是多么可惜的事!因为人的观点如何,也关乎他的绩点;人是看动作,神是看动机。为谁而作的,是非常重要的。
主耶稣说对门徒:“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人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人为义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 ( 太一O :40,41) 使徒为了神的国经历苦难,恒忍艰辛,教会的关心支助,实在是很大的安慰,有意想不到的深远意义。腓立比教会供应保罗的“香气”,一直存留到后世。
捐不徒然
我的神必照祂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
所需用的都充足。愿荣耀归给我们的父神,直到永永远
远。阿们。 ( 腓四:19,20)
美国前副总统奎勒 (James Danforth Quayle) ,有次访问一所小学,问学生“马铃薯”的写法。有个小学生把 patato 写在黑板上。奎勒说是不对,拿起粉笔给后面加个“e ”。 可惜他不是韦氏字典的作者,又可巧电视机在旁录影为证,于是腾传为笑谈;副总统写别字的名声,也就跟马铃薯连在一起了。
从前科举时代,写个别字可能断送功名。现在的华人,已经不把写一个别字当作终身之羞,也许全不以为羞。有的人曾把“捐”字写成“损”字;刚巧这两个字的意义,有时也同有“失”的意思;不过,“捐”常是有意的,主动善意的赠予,“损”则是无善意的,被动的失去。不幸的是,常有人意识上错误,以为捐出去就是损失,所以也就不会乐意捐输。
圣经却有另外的说法:“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 ( 林前九:6) 这是把捐输看作播种:种在地里,埋葬了,不是失去,而是会有多倍的收成。所以要多收,必须先要多种,而不是先有收成才下种。圣经又说:“有施散的,却更增添;有吝惜过度的,反致穷乏。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 箴一一:24,25) 在这里必须提到,圣经分别使用了三个不同的语词:“奉献”,“捐助”及“施舍”。奉献是对上的,原则是敬献,必须要厚,表示出于敬意。捐是平行的,为了补助圣徒缺乏,是“团契”,分享,出于爱心,甘心乐意。施舍是对下的,给比我们更不幸的人,出于同情和怜悯,不可存心沽名钓誉,吹号显扬自己有多慷慨。有时也说“捐输”,是比较通用的语词。但圣徒的事奉,必须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 西三:23)
有的人对教会鼓励捐输,认为是商业化手法,难登大雅之堂,就避之若浼,在讲台上绝口不谈。这实有矫枉过正之嫌。因为捐输是积财在天,是种在地上,收成在天上;是对神的工作有益,对捐输的人有益,不是损;使神的名得荣耀,不是受损。 ( 林后九:6-15) 使徒保罗这样教导,而且圣灵感动,记在圣经里面。我们并不比保罗属灵;就是许多人加在一起,也还不及保罗的十分之一;使徒可以提得,为什么我们不能提呢?何况既然肯定是荣神益人的事,如果避而不谈,岂不是对神对人都有亏损了吗?
想想看,如果我们劝农人不要播种,或使他们忽略播种,任凭种子腐烂在仓里,对于国计民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以农立国的中国,古时天子也提倡春事,每年有一次耕犁种作的礼仪。多多种作,勤于种作,才会有丰富充足的收成,仓盈廪满,食用无缺。使徒在这里,必然是也想到了种收的法则:“在道理上受教的,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 ... 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 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我们行善不可丧志,到了时候就要收成。”( 加六:6-10) 这不仅应许在物质上的赐福,在属灵各方面,都蒙神丰盛的恩典。
感谢神,祂兴起了腓立比教会,作一个肯播种的教会。教会的主,也在不同的时代,兴起有远见播种的人,使福音的事工延续下去,造成一次又一次的丰收,收在主的仓里。这一切都是为了神的荣耀;“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 ( 林前一O :31) 。 “愿荣耀归给我们的父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这样,主内全体团契,互相支助,可以忍得仇敌反对,站在一起,得胜而增长,直到主临。这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心愿,是使徒和历代教会的心愿,也是我们诚信肯定的心愿。
请问在基督里的各位圣徒安。在我这里的众弟兄都问你们安。在该撒家里的人特特的问你们安。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们心里。 ( 腓四:21-23)
书信结束时的问安,是一般的体例;但这不是说,使徒是没有感情的人。相反的,他表现出丰富的感情,关心圣徒。他向以弗所的长老,说到在他们中间工作时,“三年之久,昼夜不住的流泪,劝戒你们各人”( 徒二O :31) 。他吩咐教会说:“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罗一二:15) 。 这是说到要关心肢体,并不需要禁止流露热情。保罗书信,有一部分或大部分,是口授别人代笔写的,如:罗马书是由德丢执笔( 罗一六:22) ,但他自己会在最后写上几行,表明亲切,或提示重要注意的事( 加六:12-18 林前一六:21-24 西四:18 帖后三:17) 。 因此,那不是不经思考的客套,或官样文章的程式。
书信开头,说到“在耶稣基督里的众圣徒”( 腓一:1) ;现在临到结尾,又再提到“在基督里”。这是说,同蒙主恩典的人,被主拣选分别出来,不属世界,自然被世界恨恶。这些因信归于同一位主,有同样信仰,同一生命的人,合成一体,是基督宝血所买赎的真教会,也就是基督奥秘的身体。我们只有一个头,就是唯一至尊的元首,在天上而充满万有的基督。地上教会中,真信主有生命的“各位圣徒”,是各自为肢体,与往古来今所有的信徒,共合成基督的身体,也就是宇宙性的教会,是基督的新妇( 弗五:22-30) 。既是这样,基督“新妇”显然是指全体教会,不是指各别的教会,圣经更从来未用以指圣徒个人;不过,各圣徒要存圣洁忌邪的心,“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 林后一一:2) ,不分男的女的,都要专一忠心。
保罗有基督丰盛的生命流露,远超过仅作教师;他所到的地方,总会吸引人到祂那里。在监狱里,带着锁链,显然不能去探访,社交;但仍然有“在我这里的弟兄”。在教会历史上的耶柔米,住在洞窟中;圣安东尼,在僻远的沙漠里;以及圣方济( 法兰西斯) , 都有这种吸引人的能力,远超人为的方法,也不是提供世俗的利益。有人把礼拜堂变成旷野,但施洗的约翰把旷野变成礼拜堂。
保罗能使人凝聚到主面前。当然,这些并不都是在监狱里的弟兄团契。
“众圣徒”包括在罗马归信基督的圣徒们,有男的,有女的,有犹太人,也有罗马人,可能达到相当的数字。因此,有
必要特地提出“在该撒家里的人”。当然,保罗不是低贱到以地上有地位的人夸口。有人对此表示疑问:罗马皇帝家里的人会成为基督徒?是否只指“御营”护卫军的人呢?在古时所谓“家”字,指居室,庙堂;家可以有主人,女主人,儿女及孙辈,包括奴仆,以及僚属侍从人员。有人以为初期教会的成员全是下层社会分子,其实并不尽然,保罗说:哥林多教会中蒙召的“有尊贵的也不多” ( 林前一:26) , 并不是说没有尊贵分子,只是说“不多”,就是“不多”,还可见是有的;而且那是特指哥林多教会地区性的成分。从圣经记载,福音从开始就普传到各阶层。在跟从耶稣的人中间,有大公会的议员约瑟和尼高德谟( 约一九:38,39) , 又有希律王家宰苦撒的妻子约亚拿 ( 路八:3) 可能还有见证耶稣钉十字架的百夫长 ( 可一五:39) 。使徒行传记载的,有埃提阿伯女王的银库总管( 徒八:27) , 该撒利亚的百夫长哥尼流( 徒一O :1) ,与分封之王希律同养的马念,自然不会不是贵族,他还成为安提阿教会的领袖和教师之一( 徒一三:1) ;居比路的方伯士求保罗( 徒一三:7-12) , 帖撒罗尼 迦 更有不少贵族妇女 ( 徒七:4) ,庇哩亚有些尊贵的希腊妇女( 徒一七:12) ,是查考圣经在真理上有根基的信徒。 罗马城有管理银库的 以拉都( 罗一六:24) , 既然是信徒,该撒宫中有人信主还会远吗?这些是最早外邦人信徒中尊贵的人,但他们在教会中没有特殊地位:教会不该以尊贵人信主为荣耀,他们该以能信主为荣耀。可见在凯撒王宫成员中有基督徒,并不是不自然的事。奇妙的是,那时的罗马皇帝,正是迫害教会的尼禄(Nero, 37-68, 在位54-68) 。 总之,教会是被救赎的会众,在神面前是平等的;因此,不能把“地位”带到天国,给尊贵人以特殊尊位;但也不能拒之于门外。
为什么使徒特地提到“在该撒家里的人”?这是要坚定信徒对神主权的信念,相信神奇妙的作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忍耐交托。在以色列极恶的王亚哈宫里,意外的神却预备了一个“自幼敬畏耶和华”的家宰俄巴底 ( 王上一八:12,13) ,为了要救助保守神剩下的先知。在犹大恶王西底家的时候,神在王宫里预备了太监古实人以伯米勒( 耶三八:7-12) , 为了用他作救助先知耶利米的器皿。保罗把王宫里有主内肢体的消息,写给教会,他们会为此一同感恩,更加坚定心志,恒忍不动摇。
当保罗在哥林多的时候,主在夜间异象中告诉他:“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百姓。” ( 徒一八:9,10) 遇到孤单可怕的境况,害怕是正常的事;因此主才有必要鼓励使徒,向他保证有主的子民:真属神的人,不会坐视肢体受害,神的时候未到,更不会任人加害祂的仆人。现在,保罗又处于极不利的环境,身系缧绁,这次神藉使徒身边有信主的人这事实,再给他鼓励,使他心灵得自由,有喜乐;他也愿把这信息和感受,传达给所爱的腓立比教会,叫他们放心,叫他们知道,福音的大能超越在世界的势力,神在任何环境都能得胜。
第二世纪的教父特土良,在为主勇敢作证,留下了壮语名言:“殉道者的血,是教会的种子!”他对庄稼的主有至高主权,能完全相信,所以不畏权势,不讨人喜悦;他笔下使用的语词:“神若愿意”,“神赐福”,“神许可”,是基督徒著作中最早见的语句,表明他的观念,对神的主权深信不疑。到君士坦丁帝 (Flavius Valerius Constantinus, c.280-337) 时,他的军队中已经有许多基督精兵;所以接受基督教为国教,成为政治上的合理考量,是自然的事。
使徒给腓立比教会书信的结语:“愿主耶稣的恩常在你们心 [ 或作‘灵’] 里。”再次提醒圣徒,持久超自然力量的来源也是共同的凝聚力的根基:与主永远的,超自然的生命结连,才能够忍耐到底而得胜,“至死忠心... 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启二:10,11) 。 对圣徒个人来说,主定的时间之前,没有谁能加害。在主的主权和大能之下,“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教会( 太一六:18) ,这是祂宝贵可靠的应许。
愿主的工人,主的教会,常保守在主的恩中:持守我们的信念,维系我们的爱心,坚定我们的理想,磨砺我们的恒忍。要确实知道,我们是在得胜的一方。愿我们更像主基督,效法使徒保罗,殷勤作工,直到主荣耀再临。阿们。
1997 rev.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