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位牧师讲道,他说到在信仰的追求中,个人要有“超越理性”的思维角度。“越超理性”,乍想起来难乎其难,其实非常简单。如果全能的上帝定意要我们明白他的心意,就一定有办法帮助我们。要一个婴儿从成都坐飞机到北京,听上去根本不可能,对吧?但他若在母亲的怀里,不就不成问题了吗?所以,神在帮助我们“超越理性”的问题上,正如母亲抱着我们进行不可能独自完成的旅行一样。 亲爱的朋友,你说是吗?
说到走入信仰,需要完成三个步骤:相信上帝创造万物包括人,承认你是被造的;承认按照上帝的标准,你是有罪的;相信主耶稣是神的儿子,他降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为把你从罪中救赎出来,你愿意接受他为我们的的救主和生命的主。
每一步都需要超越理性。难吗?不难。人们不需要明白光学原理就能享受光的明亮和温暖。我们不知道上帝创造万物的细节,但天地间所有的美好和宏伟具象地展现在眼前,就足以令我们探索不尽,享受不完,赞美不停。你无法说这一切出自偶然。如果一切都是偶然,毫无目的,人类的出现也是碰巧随机,我们如何向儿女证明我们有爱?如果非生命物质可以转化为你我有血有肉的生命,如果生命只是非生命的高级形式,本质上我们和石头有什么区别?
长夜里有你的陪伴,真是感恩。做母亲后,发脾气时我就在问自己:我对女儿有爱吗?那我我干吗要发脾气呢? 是的,如果我们承认这个爱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意识的,自主的。那它就不可能出自一个无意义和无意识的物质肉体。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不能否定意义是存在的,一切并非偶然,请抬头仰望那一束阳光,它的明亮和温暖,是否让你感受到遥远而慷慨的爱,有没有意识到它出自爱的源头?
让我们用爱感应爱,用灵魂感应灵魂,而不是用定律,参数。我们无法用定律参数等具体指标来量化对儿女的爱,但爱是可感知的,是真实不虚的。就象我写稿子,这一个个死板的方块字由一个在电脑前活生生的人,用爱打出来的字,拼在一起就变成了有意义,有生命,有情感的东西。而当一个有爱有情感的读者去读它的时候,就彼此感应了,不是吗?同理,如果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我们沐浴在阳光雨露里,怎么能否认它们正是“爱”播撒下来的呢?
记得当学生时,作为一个严重偏科的学生,我对理科的课程曾经相当头疼。从中我总结出一条:与兴趣相结合太重要了。所以对女儿,我有一条底线:绝不强迫他学不喜欢的东西。然而人一辈子完全按照兴趣做事的机率不大,所以我们常常因为种种不得已,硬着头皮做一些可能结果很“重要”,但过程很枯燥或者痛苦的事情。直到有一天听牧师讲幸福与痛苦的辩证法才被点拨。牧师说,甘心的吃苦是幸福,违心的享受是折磨。 比如为了爱人为了孩子,我甘愿熬成黄脸婆;再比如我必须去赴一场很不情愿的鲍鱼龙虾的盛宴,将是面对佳肴,食之无味,形同嚼蜡的痛苦。 有没有一种“考试”,让过程的辛劳充满甜蜜以至于忘记辛劳或者根本不再觉得辛劳?对基督徒来说,进窄门,无疑是我们终极的目标,而这一路的艰难困苦都因有主的陪伴鼓励帮助和奖赏而充满喜乐。
信仰带给我的喜乐已经体验好多年。从“枯燥”的圣经里我品读出甘甜;从饶恕的挣扎中我得到解脱;从忍耐的咬牙坚持里我得到锻炼;一场人间的考试,可能带来职务的升迁;可能带来学业的荣誉;可能带来资质的认证;然而面对上帝的审判,我们靠什么“成绩”过关,我们如何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呢?
平时没复习到的疏漏,到考试的时候都被聪明的出题者逮个正着,作为被造者,我们的亏缺怎能逃过遍察全地的上帝之眼?
亲爱的朋友,今晚我们聊到的或许还不能安慰到你,还不能是你超越理性的那最宝贵的一瞬间,但我相信,那一瞬间的来临只是时间的问题,或许那一刻此时就已在你的心田。
本集歌曲:你的手永远比我大—天韵诗班、表达—天韵诗班、活出生命的色彩—天韵诗班、活出生命的意义—耶希亚、把爱留下—天韵诗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