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电视网络的综艺节目真是丰富,如果你看《康熙来了》,你一定知道一个事情,就是蔡康永宣布退出《康熙来了》,小S也回应要与蔡康永同进退。大概从2009年开始吧,蔡康永就说一直想要做些改变,如今终于踏出了第一步。撇开节目不说,就他退出《康熙》这件事而言,我倒觉得也不能不说是一种好的选择,时光流逝,人总要学着长大,如蔡康永所说:“《甄嬛传》也好,《流星花园》也好,有一天,你会跟它挥别的,你会长大,所以《康熙来了》可不打算陪你一辈子。”学会结束,不免也是种智慧。
说到蔡康永退出《康熙来了》,似乎人们一贯都强调“开始”,重视“延续”,并且提醒要永存“希望”、不轻易“放弃”。这好像已经是一种人人乍听之下都会点头同意的通则,以至于人们极容易把“终结”“放弃”等当作是不好的、错误的观念。圣经里传道书中提到,“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总有一些东西必须“结束”。阻碍我们成长步伐的,可能正是我们自己的原因。 “结束”不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更是生存与发旺的必要条件,事业与生活两方面都是如此。活着,就必须不时斩断某些曾经投入心力的人事物,拔出过去所培育的,拆除先前已建构的。止步、割舍、抛弃、拆毁、恨恶曾经珍爱的东西,都有必要。一个人,之所以没有嫁给高中的初恋情人,没有一辈子都还在干你的第一份工作,都是因为有“结束”。不过,如果缺乏好好了结事情的能力,会让人白白折腾,困顿不前,无法达成目标和梦想。更糟的是,我们会陷在痛苦、摧残身心的处境中不知自拔。结束很重要,不过很少有人喜欢结束,所以才会出问题。
今晚,由蔡康永离开康熙,和你来聊聊开始与结束的话题。是的,人生里,“结束”是必要的,但通常我们很难好好了断。虽然我们需要了断该了断的事,才能产生理想的结果,化解艰困的逆境,但大多数人的态度都是能免则免,不然就是笨拙地草草打发过去。一个人,需要改变、长大。成长的过程里,我们往往缺乏训练,分辨力、勇气、技巧都不足,无法发起、跟进、完成各种必要的了断。我们没有准备好一路走到目的地。有时候,事情需要结束,我们却看不清楚,还傻乎乎地持守盼望;也有些时候,我们纯粹就是明知该做,却做不出来。于是乎,我们卡在早该过去的现况中,动弹不得。不仅在职场上大家常常缺乏这类能力,个人生活中也常有这种情况。
人生的开始与结束,人常常不能果断面对。想想所谓的“赖家症候群”吧!现在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二十、三十好几岁的年轻人还跟父母住在一起。他们无法结束童年,进入成人期。不过更大的问题,往往在于他们的父母无法结束既有的模式,把已经成年的“小孩”推出窝巢,停止孩子有害的倚赖。父母拒绝终止自己“帮助”的角色,其实对子女来说,这根本不是帮助。 很多人在职场中也有类似的困境 :由于害怕失去安全感,明明从事的工作让自己困顿不满,却不敢离开。总而言之,尽管我们实在很需要举步向前,却欠缺跨出下一步的心理准备和实际技能。
说到开始与结束,除了必须主动发起的结束,还有另一种结束是我们很难招架的,就是“情势所逼的结束”。有些事情不是我们选择去结束的,但不得不面对的残局一样很难收拾,所以常把人困在痛苦不幸的光景当中,无法揭开人生的下一页。这类结束包括离婚、被开除或资遣、亲爱的人逝世、友谊破裂、慢性疾病等等。这些事情不是我们选择的,有的是信任的人硬加在我们身上,有的是人生不幸的际遇。如果我们没做好心理准备,或者过去曾经失去太多,这些改变可能会压垮我们,导致沮丧、挣扎,有时候持续经年。到了该结束的时候,如果不能好好结束,将来肯定又会犯下让自己窒碍难行的同样错误。如果不学会教训,主动去了断该了断的事,人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在职场或个人生活领域中重蹈覆辙。反之,如果学会如何妥善“结束”该结束的,吸收代谢过往的经验,就能超越过去绊倒自己的行为模式,不必重蹈覆辙。
《康熙来了》结束了,综艺节目的世界里,依旧异彩纷呈。
本集歌曲:踏上回家的路—王子音乐、我以为我能够—颂赞创作、脚步—盛晓玫、勇敢—天韵诗班、新的事将要成就—赞美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