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的2月21日,国务院发布新的城市规划建设的规定,其中关于“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尤其“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这条,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吵作一团。
随后第二天,新浪新闻发起的《住宅小区不再封闭,大院要打开,你支持吗?》调查中,七成多的网友明确表示“不支持”,“人身财产等安全问题”成了网友最担心的问题。还有八成网友认为,封闭小区逐步打开以后,“业主应该获赔”等等。可以说,拆墙 拆出个热点新闻来。
亲爱的朋友,“住宅小区不再封闭,大院要打开,你支持吗?”围墙易毁心墙难拆,信任是一件风险极高的冒险。每次受伤都以心墙厚度增大为代价,貌似安全的背后,却是自我的囚禁和冷漠的滋生。
围墙不论该不该拆,至少短期内,围墙恐怕难逃被拆的命运。其实,围墙毁掉很容易。然而,更应该值得关注的是人的心墙。记得小时候暑假回到农村姥姥家,邻里间的关系真是比亲情还近,许多往来,人与人之间的心墙是很薄的,甚至出门都不需锁,关上门,插个小木棍儿就可以了。邻里家谁出了事情,大家一块齐动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至今想来,仍感动不已。然而,曾几何时,小木棍儿变成了大铁锁,大铁锁变成了大栅栏……来到城市,情况更是严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对门十年不相识的事例也不鲜见。时至今日,更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各种老人的扶不起、让不起,以及“坑蒙拐骗偷抢”各式极限运动挑战众人的神经,强化心灵的防线。随之而来的,就是越发无人能够触碰其心灵。貌似安全的背后,却是自我的囚禁、孤独的流放和冷漠的滋生。
说到围墙,让我想到各类的网上通讯工具。随着网络的诞生、资讯的丰富和聊天工具的增多,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造成另类人际关系泡沫的虚高。英国作家兼导演加里•特克制作过一部视频《Look Up》,它曾红遍网络,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我有422个好友,却感到孤独。我每天都和他们聊天,但是没有一个人真正懂我。”一边挂着QQ、微信聊得火热,一边内心孤独寂寞。“朋友”的数量越来越多,可是质量却越来越差,知己,更是一种奢望。电影《非诚勿扰》中葛优的一句台词:“钱不是问题,就缺朋友!”道出了物化社会下人们的“孤独症”困扰。
身为基督徒,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的巴尔扎克对此有深刻的见解:“精神生活与肉体生活一样,有呼也有吸:灵魂要吸收另一颗灵魂的感情来充实自己,然后以更丰富的感情送回给人家。人与人之间要没有这点美妙的关系,心就没有了生机:它缺少空气,它会受难、枯萎。”显然,这种人与人之间灵魂的呼吸,无法借助网络虚拟的构建,而必须根植于现实,在人与人之间真实无伪的互动、交流和沟通中共生。但是,这一切却必须要以信任为基石。可悲的是,在现实中,信任是一件风险极高的冒险。因为这种信任一旦放错对象,伤害极大,意味着对方的背叛、心灵的重创和极深的痛楚。甚至有时候,这种痛彻心扉的苦痛,如噬人的怪兽在心灵中啃食,留下一道道惨烈的伤口和血腥,却又那样难以诉说,往往只能在无奈当中,化为一声叹息。无人愿意遭遇这种折磨。于是,心墙就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后,也是最厚实的一道墙。
是的,几乎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统治着心墙背后的疆土。任你王侯将相、风华绝代,没有我的允许,也无人可以踏入半步,我的心灵我作主!然而,洒脱自由的背后,却是灵性颓废的荒凉。当人离弃上帝,选择自己作主时,也就意味着以自己为神,按照自己的感觉、喜好来行事。这种与真理偏离的状态,在圣经当中就被称之为“罪”,而罪则把死亡带入整个世界。这就是为何我们会在彼此的立场中坚持,在各自的疆土上厮杀。 于是,我们只能退守自己的城堡,坚持一个人的正确,厮守自我的孤独。岁月弥漫,发酵出来的或许也有快乐,却往往搀杂着失望、痛苦和落寞……我们拼命探出墙外,最后却发现纵使千般繁花、万般似锦,终究是一个人的精彩,往往在高处不胜寒的怅然中,复又跌落凡尘。人生似乎落入孤独、激情、失望、孤独的轮回咒诅中。现实不得不令我们感叹:人性自我的国度实在是一个充满黑暗、痛苦和绝望的罪之荒野。面对人与人间无形的围墙,或许在水平面,我们根本就找不到答案,彼此之间也不过五十步与百步的差异而已。问题的答案,只能从垂直面来找寻,而基督和祂的十字架,为这种解答提供了一条出路。圣经中说:“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是的,一道道厚厚的心墙让人心冷漠,然而就算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刻,人生仍然是有价值的,只要有爱。”
歌曲:人们需要主—全福会、把冷漠变成爱—赞美之泉、金钱不是万能—天韵诗班、把爱留下—天韵诗班、爱,可以再更多一点点—赞美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