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吗哪:2016年8月11日 旷野吗哪的灵修信息《最后一程》
主持:孙大中
读经:希伯来书12章1-4节
金句:希伯来书12章1-2节
「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
有「苏格兰圣诗之王」之称的何瑞修‧波纳(Horiatis Bonar,1808-1889),说:「生命是一趟旅途,不是一个家;是一条道路,而不是一座供人久居的城市;人们所有的享受与幸福只不过是生命路旁的旅社,供我们稍事休憩,好让我们增添精力达到终点。」
神并没有要把我们永远留在地上,他已经预先定准了我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我们在他面前只是客旅、是寄居的。
有人说:「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之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人生不过是进入「永恒」之前的短暂时光,是进入永恒之前的学习。
我们在世的日子如同影儿,不能长存。这短暂的一生,只不过是通往永生之门的阶梯。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结,死亡只是跨过今生,进入永恒罢了。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长跑,最后一里路是最辛苦的。有句成语叫「行百里者半九十」。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最后那十里路要坚持到底,不能懈怠。世界上最难栽培的就是坚强的意志。「忍耐」是最大的能力,也是最高的灵程。主说:「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最后一段路程虽然辛苦,但是我们心里常存盼望。这几天里约奥运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回想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在马拉松比赛项目里,出现了感人的一幕。代表非洲小国-坦尚尼亚的马拉松选手史蒂芬‧阿赫瓦里(John Stephen Akhwari)在比赛中途因摔倒,膝盖受伤,他还是一瘸一拐的跑完了全程,跑到点时已经比其它的选手足足慢了一个小时。当他抵达终点的时候,观众台上观众都已经走得差不多了。
记者问他为何忍着痛还要继续?他回答:「我的国家派我到墨西哥来,不是只是来参加起跑的,而是要我完成比赛。」他的回答让记者也为之动容。
那场马拉松比赛,七十五位参赛选手里面,有十八位选手,因为各种原因中途退出。而阿赫瓦里却是坚持跑完全程,忍耐着抵达终点。虽然未能夺得奖牌,但是他那不懈的精神,却在奥运史上留下了光荣的一页。
今天神呼召我们不是只「参加起跑」,而是要我们跑完全程。他要我们终身事奉他,荣耀他。
当我们来到人生的最后一里路,感到再也跑不下去的时候,要「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靠着从上头来的恩典和能力,坚持到底,继续跑完,直到跑到基督的台前。
当保罗知道自己离世的时候到了,他说:「那美好的仗我已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然后他很喜乐的加上一句:「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今天我们也要像保罗一样,凭信心打完美好的仗,跑尽当跑的路,守住所信的道。
希伯来书11章2节,作者说:「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又说:「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信心」就是虽然环境告诉你,神已经弃绝了你,但是你对于神的信赖却仍然坚定不移。
希伯来书10章23节,作者说:「也要坚守我们所承认的指望,不至摇动;因为那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魔鬼要叫我们失望,要叫我们心里起疑惑,叫我们失去信心,叫我们中途放弃。忧郁会使我们的车轮像埃及人的车轮一样,在「下到红海的时候」脱落难行。
但我们要学基督的忍耐,直到行完了神的旨意。当生活中的各种阴霾险阻,遮挡了我们的视线,我们要用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爱我们到底的耶稣。放心,主不会让我们走一步「过于我们力量」的路。以赛亚书40章29节,神说:「疲乏的,他赐能力;软弱的,他加力量。」
我们看运动选手在抵达终点之前,无不发挥最大的冲刺力,无不把自己的潜能推到极限,那个整场比赛最精彩的时刻。希伯来书12章1节,作者说:「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
弟兄姐妹,要专心,不能分心,要集中全力,把生命的潜能发挥到极限。要全力以赴,不要再有任何保留。不要因为感到到孤单,或感到灰心,就让下垂的手,发酸的腿再也挺不起来。虽然感到「举步维艰」,仍要勇往直前,继续奔跑。
看清事实,并且不断努力,却毫无结果,可称为「无力感」。看清事实,并且不断努力,虽然毫无结果,却仍有勇气坚持,叫作「信心」。罗马书8章37节,保罗说:「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不可丢弃勇敢的心,要靠主刚强、要坚持不懈。愿主恩上加恩,力上加力,使我们稳步向前。
诗篇84篇5-7节,诗人说:「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锡安大道的,这人便为有福。他们经过流泪谷,叫这谷变为泉源之地;并有秋雨之福,盖满了全谷。他们行走,力上加力,各人到锡安朝见神。」
这世界终久是要过去的,我们却注目天上更美的天家,向往那永远长存的基业。当天家「远远已在望」的时候,我们的心就充满了欢喜。今天在地上有许多的不完美,但是我们可以指望爱我们的神,和他恩典的赏赐,不因为暂时的环境而忧愁。
在某个教会,一位老太太步履蹒跚地来找牧师,问牧师:「神能让我的脚步轻快,充满活力,像年轻时候那样吗?」牧师怎么回答她?牧师说:「能,但不是在这个世界,是在那世界,姐妹,妳不介意再等等吧?」
老姐妹明白牧师的意思,很有信心的回答:「不介意,这值得等!」
主的恩典是够我们用的,他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我们并不沮丧,我们外面的人虽然渐渐朽坏,但里面的人却日日更新,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在人生的最后一程,要走得好,不要失去信心。
你说:「主啊,我这么老了,为什么还不能跟你去,你为什么还不来把我接走?」约翰福音13章37节曾经记载,彼得问主说:「主啊!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我愿意为你舍命。」
主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不同且美好的旨意,他从死里复活以后指示彼得要怎样死来荣耀他。约翰福音21章18节记载,主对彼得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19节,约翰解释:「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
今天主要你等一等,是要你更多机会,体验他的信实。是再给你机会,不叫你空手回天家。神爱我们,他把我们的灵魂深藏在他的大爱里,他所定的时间永远是最好的。使我们出母腹的是他,他一生牧养我们,我们尚未度过一日,他都写在他的册上了。大卫说:「神阿,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宝贵!其数何等众多!」我们心里永远可以期待。
也许现在你正遭遇疾病,或者被严重的挫折所打击,内心有极大的伤痛,心里愁苦万分。不要忧愁,要依靠神,让神在你的生命中彰显他的大能。
神是信实的,奥古斯丁说:「历史的过程,就是神旨意逐渐得胜的指标。最后的趋向和结局,就是上帝之城的胜利。」神必定得胜。
我们原是归回天城的客旅,因着主的大爱我们能欣然面对死亡。主留我们在地上,我们要善用在世寄居的每一天来荣耀他。主会必为自己名的缘故,引导我们走义路。他会用他的训言引导我们、指点我们。
「等待」跟「信赖」往往是人生最后才学会的功课,深愿我们早早就学会信靠神,一生一世以他为乐,享受他。
人生好像一块画布,要把最后的颜料涂上,不要再有任何保留。先知阿摩司告诉以色列人:「你当预备迎见你的神。」(阿摩司书4章12节)我们要时时预备好自己,知道人生最后的一站,就是领我们进到天父面前的那一站。
「信」把我们带到人最后的一步。我们离开世界的时候,也是存着信心死的。在这一路上,借着不断的与主相交,蒙主恩言的引导,我们的心意不断的被主更新,视野不断的被主扩大。感到前面的路,越走越光明,如同迎向黎明一般的,越照越明,直到日午。
「奥地利精神治疗协会」会长佛朗可博士(Dr. Viktor Frank)曾讲过一句话,他说:「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病是羞于见神。」
为什么?因为不认识造他的主。传道书12章1节,所罗门说:「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
今天如果我们活在世上自以为没有神,我们心灵的虚空将是多么的大,我们心灵的彷徨和焦虑将是多么的深。因为那安置在世人心里的永恒,呼唤我们,要记念造你的主。督促我们来到神的面前,跟他建立关系。吃奶的孩子怎样倚靠父母,我们也要怎样倚靠造天地的主。
很多人以为「信什么,不信什么,不要紧,这是个人的自由!」要知道人只是偶存的,神是永存的。人是在历史中偶然出现,神是超越历史的自我永恒存在。到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应当是成熟且有尊严的。但是许多人因为不认识神,对死亡充满惧怕,在人生最后这段路程没有安慰的来源。保罗说,他们「与基督无关,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
弟兄姊妹,要知道将来承载衰败日子的,就是对神的信心。对神的信心能驱走虚空、徒劳的乌云。彼得前书1章5节,彼得说:「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美国知名的牧者陶恕牧师说:「“盼望”就是整本圣经的旋律。」
天家是进行曲的最后一节。人生最主要,最崇高的目的,就认识造他的主,敬爱他,荣耀他,事奉他,享受他为爱他的人所预备圆满的福分。这圆满的福份包括,我们要与已故亲人重逢,直到永远。
愿神继续用启示的真理,引导我们被造的理性,使我们一生走在真理的道上,享受因真理而得的自由。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愿你引导我们的心,叫我们爱你,并学基督的忍耐。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神呢?我们何等有福能够成为认识你的子民。你使我们在你脸上的光里行走,因你的名终日欢乐,你是我们力量的荣耀。你所应许赐福的话一句也不会落空,你给我们的信心的酬报,就是使我们得见所信的。帮助我们无论来到人生哪一个阶段,都谦卑依靠你,不凭自己的智慧,不靠自己的聪明,而是仰望你的应许,倚靠你的恩惠。我们再一次把我们的心归向你,愿你在我们身上得着一切的荣耀。祷告祈求奉靠救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