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吗哪2018年02月22日:《我们不丧胆》
主持:孙大中
读经:哥林多后书4章7-18节
金句:哥林多后书4章16节
「我们不丧胆。」
彼得前书4章19节,彼得说:「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
教会不是圣人的俱乐部,而是被恩待的罪人的诊疗所;不是弱者的避风港,而是基督精兵的训练营。
唐崇荣牧师有一次在他的讲道里面说:「当上帝磨练一个人的时候,其它的人不要替他制造避风港,要让他受磨练,并在他受磨练的时候为他祷告。」他说:「当上帝给一些人有苦难的时间,不要替他找方便的道路,免去他的试炼,当主照着他适当的时间,按着他至高的主权给每一个人不同的苦炼的时候,要为他祷告,求主加给他力量,预备他心,使他能顺服。」
帮助蝴蝶从蛹里面太快出来,它出来以后就软软弱弱的、不能飞,因为「挣扎」的时间还不够。太快让它出来,无异于剥夺了它的奋斗力,等于帮「助他残废」。它的训练还没有结束,我们就让他提早毕业。
美国第二十任总统加菲尔德,还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希蓝大学当校长时,一位作父亲的来问,自己的儿子能不能选修一个比校方所规定「更短的课程」?意思就是上课不要上那么久,快快把它学完。
身为校长的加菲尔德回答说:「当然可以,那就要看你希望你的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上帝造一棵橡树,费时一百年,但是造一个南瓜,只要两个月。」我觉得这个回答相当有智慧,我们想「快快学完就好。」结果,学完只能当个「南瓜」。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神心意中的你,是要你成为一棵挺拔的香柏树,不要只满足于作「南瓜」。
你说:「为什么要让蝴蝶那么辛苦,苦苦挣扎呢?」因为它被造是要「能飞」的。有句话说:「如果没有痛苦的破茧而出,就不会拥有真正美丽的飞翔。」
中国古话说:「少年得志大不幸」,又说:「千金难买少年穷」,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当一切事情都能顺着自己的意思,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永远都是活在自我的世界里面,他就不能彻底认识自己。走迷了路,自己也不知道。人往往要在有所失落、膫解什么是「残缺」的时后,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完整。
在基督的生命中有一些果子,如温柔、良善、恩慈、谦卑,无法在阳光普照的地方生长完美。神要使骄傲的人变得谦卑,使胆怯的人变得勇敢,使愚昧的人变得有智慧,使冷漠的人变得有爱心。他在我们的生命中会有独特的带领。他常常借着恶劣的环境,把我们里面过分自信,骄傲自满的心除掉,叫我们不再自负,不再倚靠自己,而是懂得全心依靠他。
在人看,「好人」好像受了苦。但是在神看,神是借着受苦,叫一个人变得更好。神许可阳光曝晒玫瑰,为的是让它们长得更娇艳。若是我们多事,去给玫瑰遮荫,只会让它生得贫弱。诗篇34篇19节,大卫说:「义人多有苦难」。
诗篇119篇71节,诗人说:「我受苦是与我有益,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神的意思原是好的,他总是为我们的好处着想。我们要相信神的爱和智慧,不要因为所受的患难丧胆。主所做的,我如今虽不知道,后来必明白。罗马书8章18节,保罗说:「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
神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他知道我们心里未曾有过做难,就不知道什么叫「舍己」。未曾有过惧怕就不能显出勇敢。不需要等待也就学不会忍耐。没有痛苦的经历,就没有安慰人的能力。他知道给我们什么样的环境,能叫我们成长得最好。
我们生命中有许多软弱和需要,靠自己改变不了。但是经历过患难挣扎以后,我们被主坚固成全,胜过自己过去不能得胜的软弱,不再被它辖制。
逆境好像生命中的一个「茧」,考验着我们「破茧而出」的潜力和能耐。神不要我们作「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要借着苦难锻炼我们、激发我们,叫我们在逆境中成长。他要我们作勇士,作精兵,经过苦难之后能被他大大使用,成为他活泼的见证人。
苦难是带有目的的,所以要留意「茧」的作用。当我们几经挣扎,慢慢从「茧」里面出来,就已经完全改变。所以不要为带领你进入的苦境埋怨神,要知道主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忧愁。神许可我们遭遇患难,是要我们学会宝贵的人生功课,并且要使用我们成为许多人的祝福。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Horace)说:「苦难显才华,平顺隐天资。」中国的孟子看出受苦能能够使人从「不能」长进到「能」。他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没有暗礁的阻挡就激不起美丽的浪花,人生要是没有考验,就显不出神的恩典以及他在我们生命中所赋予的潜能。
可是按照人的本性,我们总是希望逃避苦难。很多人的祷告就是祈求「消灾解厄」,祈求「事事顺利」。但神的带领常常不是这样,他知道苦难能把一个人的「奋斗力」激发出来,使人产生积极性。
试炼使人成长,苦难催人成熟。碳墨如果没有经过高压,永远不会变成钻石。金子不经火炼,它的质地不纯,光泽不明。无怪乎有人说:「不要把苦难看作是“人生的挫折”,而要把苦难看作是“人生的存折”,是另外一种存款。」
很多人一生逃避奋斗,只要舒适,只要珠光宝气,只要虚荣,活在「自我」的世界里,结果埋没了自己的潜能。
英国文学家也是神学家查理‧金斯黎说:「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从摇篮到坟墓都是走自己的路,要什么就得到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从来不用说:「我很想要拥有这件东西,但是我买不起;我很想这么做,但我不能这么做。」他也从来不用舍己,不用工作,一生衣食无缺。」金斯黎说:「这种人的灵魂和罪大恶极的人一样岌岌可危。」
神为什么不直接把以色列人领进应许之地,而要他们绕行旷野?难道神不知道在旷野淡薄的食物,不如在埃及的肉锅吗?神当然知道,他对旷野的地理了如指掌。他领以色列在旷野四十年,养育他们,使他们一无所缺。他们衣服没有穿破,脚也没有肿。他从天上降下吗哪,又叫盘石变为水池,叫坚石变为泉源。尼赫迈亚记9章20节,经文提到:「你也赐下你良善的灵教训他们;未尝不赐吗哪使他们糊口,并赐水解他们的渴。」
申命记8章3节,经文又说:「他苦炼你,任你饥饿,将你和你列祖所不认识的吗哪赐给你吃,使你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神在旷野这样引导他们,为的是要磨练他们、试验他们,叫他们终久享福。神要培养我们属天的气质,要我们与世界有所分别,这些气质是「旷野的产物」。他借着人生的风暴训练我们专心仰赖他,不靠自己的聪明。当我们彷佛置身旷野的时候,不要哭哭啼啼发怨言。而要有信心,知道神爱我们,他知道一切,他有最完美的安排。
诗篇107篇重复出现了四次:「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千万不要误判环境,在困境中丧胆,而要在指望中喜乐。
主是窑匠,我们是他手中的泥土,每一个细节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希伯来书11章1-2节,作者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
在整章的经文里提到许多伟大的信心人物,这些信心伟人,他们因着信,经历了神奇妙的作为,神的同在和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希伯来书11章35节,经文说:「有妇人得自己的死人复活。」神的恩典大到一个地步,死了的人都能够让他复活过来。
但是,有另外还有一种信心,是作者接着提到的,希伯来书11章35节,经文说到:「又有人忍受严刑,不肯茍且得释放,为要得着更美的复活。」
当我们的信心还幼嫩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快快得释放,早日脱困。」我们的祷告总是:「主啊,求你让这个困难赶快过去,不要让我在严冬里太久。」主听了我的祷告,难处解决了,啊!我们感谢赞美主。但是,有另外一种祷告:「主啊,求你让这个困难不要太快过去,我要顺服你的旨意,谦卑服在你大能的手下,直到你的旨意成就。我不愿茍且得释放!」这是更大的信心。
不错,我们可以祷告求神挪走苦难,改变环境。但是这些信心伟人,在苦难中他们抱着想要「更深的经历神」的期望,若是从当中学不到功课,他们不肯让苦难就这样轻易过去。神从受苦的高地挑选他的精兵,他要我们勇敢地从患难中出来,而不是逃避困难。
美国知名的牧师华伦‧魏斯比,讲过一句话,他说:「观点决定结果,态度决定行动。」在他所写的《为什么是我们?》这本书里,他提到一位朋友陷在百般的试炼中。有一天他想给这位朋友一点鼓励,就对他朋友说:「我们一直在为你祷告。」他的朋友回答:「我很感谢你们,但请告诉我,你们向神祷告什么?」
魏斯比牧师开始回想一些为他祷告的内容。他的朋友说:「谢谢你,但请你为我再向神求一件事。」魏斯比牧师问:「什么事情?」他朋友说:「就是求神不要让我糟蹋这一切苦难。」
神自始至终在看顾保守,当神利用苦难使我们成长的时候,我们要有所觉悟,要把握住机会。不要一直问神「为什么?」而是问神,「主啊,我该怎么做?我该如何去面对这样的逆境和苦难?不要让我糟蹋了这苦难。」
耶利米书33章3节,神说:「你求告我,我就应允你,并将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难的事指示你。」神的心里有蓝图,他会一步一步的,带领我们的前途。但他的时间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我们不知道的。他的道在海中,他的路在大水之中,他的脚踪无人知道。
神从不仓促行事,我们只要信靠他,安稳在他手中,为着他所要成就的美事赞美他。
请我们一起祷告:
「荣耀的主,我们感谢赞美你,我们终身的事在你手中。当你借着人生的困境,来教导我们人生最艰难的功课时,我们要感谢你。主啊,我们的软弱、缺乏你都知道,你是赐诸般恩典的神,你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我们。你是耶和华以勒的主,你必自己预备一切,你知道我们所行的路,求主叫我们不丧胆,愿你坚固我们的信心,用你的灵引导我们、光照我们。愿你的大爱天天激励我们,使我们甘愿顺服你。巴不得我们经过试验之后,以后日子更能够荣耀你。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