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关于祷告这事,你怎么看呢?常常祷告吗?是无奈之举,还是欣欣然去做的一件事呢?圣经说,要常常祷告。一个“要”字,让还没有这样意念的朋友感觉有命令之嫌,人常是悖逆的,面对“要”字,常常会在心里说“偏不”,于是,一定遗落了很多的祝福,有时甚至是很多很多。不过,随着女儿的出生,伴随着她的成长,伴随着日常生活,我觉得自己更愿意祷告了。有时候在想,是因为更需要祷告了吗?也不是。是因为生女儿以后,我更懂得从天父的角度来看待自己了。她小的时候,每天只是跟我说“呜,呜”,没什么意义,我都很高兴。天父不是更爱听我跟他说话吗?基督徒常常相互勉励说,你要爱神,要祷告。但我们祷告,归根结底,不是因为我们爱神,而是因为神爱我们。
虽然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但成为新妈妈时的心情,仍记忆犹新。从前看新闻,说有女孩子遇到危险,会想着自己要小心;现想的都是怎么保护孩子;从前看选秀节目,只觉得那些嘉宾好帅呀;现在最感动的是其中的亲情环节,听这些少年的爸妈说孩子在训练中受苦,在网上还要受人非议……这种牵挂让我共鸣得想落泪。从前不希望婆婆有太多的干预,现在觉得,如果和女儿分开很久,再相聚,就想为她多做点吃的:只是看着她吃,就心满意足了。总之,生孩子前后,女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物。不亲自生一次,很难体会这种变化。这种“变化”何尝不是一种“进化”: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因为更加懂得舍己的爱,而更加像神的样子。这不是神起初创造人的心意吗?他把我们造成这么精彩的样子,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彼此而活。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作为自己降生,却以舍己为终点而成长。
这里是长夜的牵引,亲爱的朋友,今天,你祷告了吗?读《约翰福音》时,我注意到的一个细节:在第13章,耶稣钉十字架前,为门徒洗脚——这些门徒中间,有后来卖他的犹大。那个时候,耶稣已经知道犹大要卖他,但仍然拿手巾束腰,一个一个给门徒洗脚。轮到犹大的时候,耶稣是什么心情呢?其他门徒都不是什么完美的人,各有缺点。但总的来说,他们挺可爱。就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有不少臭毛病,但以人的眼光来看,总是可以忍受的,甚至“臭气相投”的。但这犹大,心地彻底坏了。约翰写到,“撒但入了他的心”。即使以人堕落后的道德观来看,背叛仍然是难以饶恕的恶行。他就像一颗冷硬冷硬的石头,不受感动,不愿改变。但耶稣仍然走到他面前,俯下身来,捧起他的脚,清洗其上的污垢。这种爱的行为,不会感化他的心。但耶稣仍然做了。
耶稣说: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他亲身实践了自己的教导。
我们所谓“可爱的普通人”,在神看来,不也是他的仇敌吗?不是因为某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而是因为罪。陷在罪里的人,从心里是拒绝神、逃避神、甚至谋害神的。就是这样的我们,耶稣俯下身来,洗我们的脚。他就像一位可靠的大哥,遵行天父的心意,到世上来寻找硬着脖子的弟弟。
圣经里有句经文:你们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赐。我现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们。亲爱的朋友,你觉得这“更大的恩赐、最妙的道”是什么呢?是不是就是爱呢?中文里,“道”这个词很不简单,常常跟厉害的事情连在一起:治国之道、经商之道、成功之道……其中任何一种,都够人学上一辈子。但《哥林多前书》的作者说:最妙的道,是爱。只是这最妙的道,你我要学多久?我知道自己心里的爱太少。如果把神的爱比作汪洋大海,父母对孩子的爱比作江河,我的爱就像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溪。常常在和女儿的互动中,为自己的耐心设了底线,一旦越过这底线,耐心像突然间长了翅膀,飞走了!还有很多很多其它的方面。其实学习爱,要更主动地去找机会,更有意识地练习舍己,而最基本的练习之一,是祷告。不是有口无心地嘟囔两句,而是每次祷告时,都重新思想上帝对孩子的爱,思想他付出的代价,思想我的回应让他多喜悦、他有多乐意透过我的祷告做事情。
说到祷告,多少时候我也常常祷告,在形式上是如此。但当不断地去重新审视我自己的祷告时,我发现原来我是不会祷告的,也不愿意祷告的。“按着天性,没有一个人有祷告的心。然而这并不会改变这个事实,就是忽略祷告,当失丧时,必要承认“是我不愿祷告的”。按着天性,本能,人是不愿意祷告的,原来在人的里面,是那么的暗,唯有神亲自光照你我——这个黑暗中的我。我们就是那个瞎子,天天唱那首《从前有一瞎子》,但是却不知道我们正是这个瞎子。唯有耶稣亲自打开我们属灵的眼睛,看见自己是一个罪人,败坏的人,走投无路之时才能专心仰赖神。真的,我们是常常真不知道该怎么祷告的。不过,也没有关系,求主教导我们祷告。原来这祷告,不是可有可无的。当一个孩子从发出声音、露出笑脸,到和父母撒娇,爸爸妈妈的心就融化了。当你我向天父打开我们的心和口,就有某种奇妙的事情在天地间发生,如同遥远的瀑布近在耳旁的回响。他在听,并且随时乐意响应。所以,让你我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赐吧!
本集歌曲:天父的爱—蒲公英儿童敬拜、为爱而生—赞美之泉、更像你—赞美之泉、我高举双手—赞美之泉、祷告—赞美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