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吗哪:2015年12月7日 旷野吗哪的灵修信息《日落的那边》
主持:孙大中
读经:希伯来书11章8-16节
金句:希伯来书11章16节
「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我这一生要明白的只有三件事情。第一就是,我能够知道什么?第二、我应当做什么?第三、我有什么盼望?」第一个问题是理性知识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道德行为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宗教永恒的问题。感谢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借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神已经开恩,将永远的安慰,并美好的盼望赐给我们。
使徒信经的信仰告白最后的三句话:「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体的复活,我信永生。」整个使徒信经信仰的宣告是以「永生」做为结束。感谢神,这是何等大的恩典。
死是众人的结局。「死亡」是残酷的,是羞辱的,所以中国人一般不愿多谈,认为这是一种「忌诲」。西方人的态度又怎么样呢?西方人是把死亡「淡化」,拿「死」来开玩笑,好像这样一来「死亡」就感觉没有那么可怕了。但其实内心深处仍然是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传道书7章2节,所罗门说:「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一个人临终前最需要的,除了减少肉身的痛苦之外,就是得到心灵的平安。许多人面对死亡,会惊恐的问说:「我要到哪里去?」其实在问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更该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生命的本身就是神所给一分厚礼,我们来到世界上就是一桩奇迹。神按着自己的形像造人,把人造成「有灵的活人」。这必朽坏的身体只是灵魂暂时的居所。用一个个比喻来说:「身体好像电视机,灵魂好像电视节目。电视机会坏,但是电视节目不会坏。」「收音机会坏,但是广播节目不会。电视机坏了,但是节目继续播,不在这里播,而在别处播。」
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当人死的时候,传道书12章7节,所罗门说:「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
路加福音20章38节,主耶稣回答撒都该人的提问,对他们说:「神原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因为在他那里,人都是活的。」或说:「在他看来,人都是活的。」我们要不就在这里活,要不就在那里活。哥林多后书5章5节,保罗说:「 培植我们的就是神…」我们是神所培植的,一切都在神的手中。
有一个故事说到,有个人要找春天栽种的花。在花房里面,他看到一株盛开的金菊。让他感到惊奇的是,这株名贵的金菊竟然摆在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里,长在一个破旧而且生锈的铁桶里。这人心想:「假如这株名贵的花是我的,我一定把它摆在最漂亮的花盆里,向众人展示它!绝对不会把它摆在这么不起眼的角落。」
当他跟花店老板谈到这株金菊的时候,花店老板解释说:「这只是暂时的情况,我总是先在这个旧铁桶里种花,一旦它开始开花,我就会把它移植到我的花园去。」这个人一听笑了起来:「啊,明白了,原来这只是暂时的。」
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我们的本体,不过是尘土,我们的年日如草一样,发旺如野地的花,经风一吹,便归无有。我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但是神爱我们,他将一切都更新了。腓立比书3章21节,保罗说:「他要按着那能叫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他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
哥林多前书15章42-44节,保罗说:「死人复活也是这样,所种的是必朽坏的,复活的是不朽坏的;所种的是羞辱的,复活的是荣耀的;所种的是软弱的,复活的是强壮的;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
耶稣基督已经首先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将来我们也要复活变化,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就在一瞬间,我们就成了不朽坏的。怎么知道这是将来必成的事呢?基督的复活,就是我们复活的保证,因为他活着,我们也要活着。腓立比书1章23节,保罗说:「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
孙大中把这节经文称之为「双赢一二三」(腓立比书1章23节)──两边都好。当我们生病的时候,要抱着“双赢”(double win)心理。神让我留下来,有他的美意。神在疾病中把我接走,让我息了自己的劳苦,我更要赞美他。因为我们心灵的眼睛,已经看见天堂的荣耀。
基督徒评论家及神学家包利罕(F. W. Boreham)说:「有一天,我短暂的人生将没入黄昏,日落时刻也要来临。到那时,在暮霭之中,异乎寻常的黎明却要在我面前展现。在日落的最后一道光线之后,将有我从未见过的白昼升起;那一天将把我失去的岁月悉数追回,而且永不再有黄昏。」
将来不再有黄昏日落,因为不再有黑夜。启示录22章5节,使徒约翰说:「不再有黑夜;他们也不用灯光、日光,因为主神要光照他们;他们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启示录21章22-25节,约翰说:「我未见城内有殿,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为城的殿。那城内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荣耀光照,又有羔羊为城的灯。列国要在城的光里行走;地上的君王必将自己的荣耀归与那城。城门白昼总不关闭,在那里原没有黑夜。」我们确信有一天在天上,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主将一切都更新了,我们要和主永远同在。
有一首诗歌「日落之那边」是由一对爱好圣乐的基督徒夫妇博乐克(Virgil P. Brock,1887-1978)和妻子博佩兰(Blanche M. Kerr Brock,1888-1958)共同创作的。
1936年,美国面临经济的大衰退,许多家庭失去一切财富,什至有富翁流落到街头卖起了水果来,许多人因破产而失去信心。在那经济极度不景气的年代,个性乐观的博乐克也难免消沉。那年夏天博乐克夫妇应指挥家罗德夫的邀请去一个湖边作客。他那生来盲眼的表兄─包尔和他的妻子,也是座上宾客。湖边的宾馆景色秀丽。
一天傍晚,两对夫妇隔水西望,坐观落日,灿烂的晚霞,在湖面上相映争辉,变化万千,充满了神荣耀的光辉,令他们赞叹不已。晚餐时博乐克还念念不忘刚才看到的奇景,再度提起。他的表兄在一旁附和:「我也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落日。」
对一个盲人来说,可说「语出惊人」。他接着又说:「我是借别人的眼睛看见的,并且比看见比别人更多,什至看到日落之那边更美的景色。」
表兄包尔的一番话触动了博乐克的灵感,想到死亡只不过是地平线,而地平线只是我们视野的极限罢了。在「日落之那边」我们有荣耀天堂的盼望,信心让我们构到「地平线」以外,预先享受了未来。博乐克随即吟唱出这首诗旋律,妻子博佩兰是音乐家,立即走到钢琴旁合奏,当下就完成了这首词曲优美的诗歌。
第一节歌词说到:「日落之那边,赐福之早晨,在天堂乐境,与主相亲。劳碌尽完毕,荣耀之黎明,日落之那边,永远欢欣。」
但第二节歌词还没有着落。当晚他们经历了一场骇人的暴风雨,于是博克乐写下第二节歌词:「日落之那边,云雾尽消失,无风暴威胁,无忧无虑。荣耀快乐日,永远快乐日,日落之那边,欢乐不息。」
博乐克继续想到表兄包尔的妻子,携手引领她的盲夫前行的情景。他写下了第三节歌词:「日落之那边,主亲手引领,到父宝座前,见父荣面;同在荣耀中,主伸手相迎,美丽的那边,直到万年。」
第四节,他再写下将来在天家与所爱的亲友团聚的情景:「日落之那边,故人乐团圆,亲爱者久别,欢喜相见;在天家美地,不再有别离,日落之那边,欢乐永远。」
这首诗歌不到几个月,就传遍全美国,给当时面对经济大萧条,灰心、丧志的人,带来无限的安慰。腓立比书1章21节,保罗说:「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
神拿走我们的年轻,是要我们渴慕更美的永恒。神许可我们肉体衰败,是提醒我们要迎向复活。希望我们年老肉体和心肠衰残,衰败不堪的时候,能对主:「神啊,别让我再醒来了。但是如果再醒来,迎接晨曦、朝阳,我还是要感恩,因为这是你所赐的恩典。无论在这世界,或在那世界,你都是我的主。你的名是应当赞美的!」哥林多后书4章16-18节,保罗说:「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在地平线之外,日落之那边等候我们的是永远的福乐。基督徒离世的时候,无须说「永别」,只要说「再见」、「一会儿见」。这是何等的心境,尤其是来到夕阳西下、日影渐长的年日,我们能够因为有主的应许,为晚年的岁月真诚感恩。想到离世与基督同在在那荣美的天堂,那美得无比,好得无比的天家,我们的心就深得安慰。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日落之那边,值得我们殷勤期待,快乐的企盼。地上的安舒,无须留恋,因我们在地上只是客旅,只是在无固定的住处暂时支搭帐棚,别把帐棚的桩打得太深,因为随时准备迁移。
希伯来书13章14节,作者说:「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我们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
弟兄姊妹,哪怕在地上你有很多损失,但你要知道你自己有长存更美的家业。请问,你有这样的盼望吗?如果你还不是基督徒,你当知道人是存到永远的,当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纪念造你的主,为永恒做预备。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阿,感谢你,叫我们借着人间的景物思想永恒。你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你把永远放在我们心里,叫我们思想众人的结局。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非出于自己的意志。我离开这个世界又要到哪里去?我们需要你训言的引导。感谢你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又使我们成为国民,作父神的祭司。我们是你用宝血重价买来的,我们的生命与你一同藏在神里面,因为你活着,我们也要活着。我们要与你一同在爱里,并且与你一同显现在荣耀里。感谢父神这样爱我们,开恩将永远的安慰,并美好的盼望赐给我们。愿你坚固我们的信心,叫我们在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天天长进。祷告祈求奉靠救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