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经文:“摩西甘心和那人同住;那人把他的女儿西坡拉给摩西为妻。”(《出》2:21)
《出埃及记》第2章告诉我们,摩西的生命至少经历了两个旷野。
第一个旷野是米甸的旷野。
40岁的摩西学了埃及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有大能。更难能可贵的是,摩西还有心。《希伯来书》的作者告诉我们,他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他宁可和上帝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参《来》11:24-25)
有恩赐、又有热心的摩西,想以自己的方法,出手拯救自己的兄弟以色列人。奈何以色列人不领情。他们不仅拒绝了摩西,而且出卖了摩西——正是由于他们散播消息,摩西打死埃及人的事情才败露,招致了法老的杀心。摩西,就像许多受伤的教会同工一样,热心过,但受伤了,他没想到原来“以色列人”这么丑陋,“拯救以色列人”的事工这么凶险。于是,摩西逃跑了,流亡到米甸的旷野。
流亡米甸之后的摩西,开始经历到第二个旷野——属灵的旷野。
摩西在米甸受到了出人意料的欢迎。与他在埃及相比,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似乎有点讽刺。在埃及,他帮助的是自己的同族人,在米甸,帮助的是外族的女孩子;在埃及,摩西期待以色列认识到他是拯救者,但收获的却是拒绝、奚落、甚至出卖:“谁立你作我们的领袖和审判官呢?难道你要杀我,像杀那埃及人一样吗?”但在米甸,摩西还没怎么动手,不过是赶跑了几个坏牧羊人,他的举手之劳却被拔高到拯救的高度,女孩子告诉父亲,“有一个埃及人,救我们脱离牧羊人的手”。
西坡拉和家人们感激摩西,盛情挽留。在米甸,摩西继而收获了爱情、家庭和事业。他成了职业牧羊人。他有了孩子。摩西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叫革舜,意思是“我在外地做过寄居的”。借着这个名字,摩西很可能是想表达,我曾经做过寄居的,但是这个儿子一出生,我感觉真的回家了,不再流浪了。
这是怎样的一个摩西?这是沉迷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摩西,这是安于“岁月静好”的摩西,但这也是陷在属灵旷野中的摩西。
你如果问摩西,你最近怎么样?摩西可能会说,都挺好,我挺安心的。你如果接着问,摩西,你最近和上帝的关系怎么样,你拯救以色列人的事工还要继续么?摩西可能挠挠头说,和上帝的关系还好吧,偶尔也献祭。至于拯救以色列人……那个再说吧!
身在旷野,心也在属灵旷野的摩西,是真心不想再回到以色列人当中了。他甚至不想再提以色列人。何以见得?我们后面读到,当上帝呼召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摩西是很抗拒的。他找了很多个理由,最后干脆说,主啊,你愿意打发谁去,就打发谁去吧。摩西也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做以色列人。我们从《出》4:24-26看到,摩西一直没有给自己的孩子行割礼。
因此,这是米甸的旷野,也是属灵的旷野;或者,曾经受的伤害加上现在的“岁月静好”,两者一起使摩西陷在了旷野之中。若不是上帝的恩典,谁能带领他穿越这大而可畏的旷野,承接他人生的使命和呼召呢?在人生的前半段,摩西热心过,但他受伤了,逃跑了;在人生的中半段,摩西收获了鲜花掌声、爱情、“都挺好”,但却心陷属灵的旷野。
旷野的人生不一定是被拒绝、孤独、全然负面的;旷野的人生,也可以是一种岁月静好,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人生;但旷野的人生一定是一种没有使命感、没有异象、在属灵上并不富足的人生;旷野可以是在中国,也可以在美国;旷野可以很远,也可以很近;旷野可以在教会外面,也可以在教会里面。
问题是,今天如果你也在旷野之中,你愿意再一次回转到上帝的面前吗?
祷告:上帝啊,你曾在荆棘的火焰中呼召那陷在旷野中的摩西说,“摩西,摩西”。愿主你今天再一次得着每一个陷在属灵旷野中的儿女们;愿你按着我们的名字来呼唤我们。主啊,赐给我们以顺服的心回应你:“我在这里”。主啊,我们渴望走出旷野,经历你所祝福的生命丰盛。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