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建道神学院
经文:太24:36-39
36「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天使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37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来临也要怎样。38在洪水以前的那些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39不知不觉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人子来临也要这样。」
三卷对观福音(即马太、马可和路加福音)都有记载耶稣对于末日的教导,而传统上都会在每年将临期的第一主日读出。这些经文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是艰深的,因为我们只想即时知道有关「那日子,那时辰」(经文多次重复)究竟何时要来临?虽然明明知道,要面对审判的主的日子可能会突然降临,还是不可能凭借人的推算找到快快解决(quick fix)生命问题的方案。
在教会年新的一年之始,马太福音的经文(将临期甲年第一主日的福音经课)提醒我们要做好准备,并期待主随时的出现。就像在洪水来临之前(38节),人们不敬畏上帝,做的每一件事都只是为了自己的肉体,他们吃喝,只是为了满足身体的欲望,而不是为了归荣耀给上主。当世界的终局临近时,就像「挪亚的日子」一样:洪水毁灭了地上每一种生物,只有在方舟里的才能逃生;同样,当「人子来临」的时候(39节),只有在基督的教会里的人,才会得救。就如马丁路德所撰的水礼礼文指出,惟独基督是那能使我们安全且干爽地走过红海的,而基督的教会也就是在洪水中使挪亚和他一家得着拯救的那方舟。
「将临」一词的拉丁文(Adventus)是来临或驾临的意思,对于基督徒,指的是主耶稣基督荣耀再来之日(the Lord’s day),要带来审判与拯救。将临期的花环与四支将临期的蜡烛,围绕中间白色的圣诞烛光,在燃点烛光时会唱《以马内利来临歌》或其他将临期有关弥赛亚的圣颂。按一些教会传统,会按所读的经课的主题和人物,为每支蜡烛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
1)先知之烛光,象征希望(Hope)
2)伯利恒之烛光,象征信心(Faith)
3)牧羊人之烛光,象征喜乐(Joy,第三主日以粉红色的蜡烛代表)
4)天使之烛光,象征平安(Peace)
5) 基督之烛光,象征爱(Love,圣诞主日,以白色或金色的蜡烛代表)
「希望」是将临期的第一个主题。新约圣经中「希望」的字根来自「信心」,可见信心是希望的内容,而喜乐、平安与爱则是「盼望」主再来时应有的具体表达。在未来的这五个礼拜,求圣灵光照我们,思考这五个关乎信仰生命的主题。
思想:面对人生中的悲欢离合,以及越发频密的天灾人祸,会否也被一种宿命观所影响,令我们感到厌倦,只想躺平?休息过后,可有希望重新上路?面对生命中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求主赐下属天的智慧,步步指引我们走这属天的路程。
上天圣智(O Sapientia),来临,来临,
统治万物,协和万民,
显示智慧指引路程,
领导群生步步遵循。
欢欣!欢欣!以色列民,
以马内利定要降临。
(普天颂赞新修订版,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