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受浸的方式
有些人不举行施浸,例如“救世军”,那是不遵照圣经的教训的。但举行施浸的人,方式各异。现在我们要把人的遗传与圣经的真理拿出来,好叫我们能分辨是非,更盼望我们都要照圣经行!
一、受洗
本来“洗”比“浸”更洁净,正如洗衣服比浸衣服洁净得多。但受洗的人根本就不是洗;他们只不过是“点水”,或“浇水”罢了。一个受浸——全身入水的人,尚且不能叫作“洗”;我真奇怪,一个滴几点水的人竟然叫“受洗”呢!
1.受洗的起源 
圣经没有受洗的事。受洗是由罗马天主教传下来的。罗马教还有人为钟施洗。
伪经《巴拿巴书信》以洒水三次代替受浸。公元117年安提阿监督Ignatius提出:受浸有使人灵魂得救的能力,有赦罪的功效。因此,公元250年北非洲的Novatian人就为那些垂死的病人和婴儿施洗。当时因病人不能受浸,所以有洒水代替受浸的事。直到中世纪的时候,洒水已经代替受浸了。罗马教一直保守着这个方式。
2.图方便 
受洗的人说:“这是为着方便年老的、有病痛的、身体软弱的人。一个人病在床上,他怎能受浸呢?所以用“点水法”就容易解决了。只要他还有一点气息,任何人都可以受洗了。”但圣经没有“方便”的例子,我们为什么要取巧呢?年老的人是可以受浸的。我们这里曾经替几位80多岁的老人施浸。病人可以不用受浸;他并不是不“肯”,却是不“能”。人既有愿作的心,就必蒙悦纳了。如果病人好起来,就可以替他施浸;如果他不痊愈,我们就可以对他说:“神已经收纳你了。”十字架上的强盗没有机会受浸,但耶稣也没有吩咐人拿点水来替他施洗。所以受洗是不必的。一个人受洗,是不能表达埋葬与复活的意思;必要浸在水里,才能表达出来。
3.保罗是站在犹大家里受洗的
“起来……”。(徒9:11,17–18)但“起来”,不是站着,而是起来浸入水里。
4.使徒施浸
使徒怎能在一天给3000人施浸(徒2:41)?他们必是施洗。他们没有准备受浸,就没有带衣服。但这是臆断。1878年6月3日,印度某处,一次受浸有2222人,由六位更换,一次两人施浸。
5.罗马6章的真理
罗马书6章受洗,是与耶稣同钉死。耶稣在十字架上是站着死的,怎能表明是“浸入”呢?这又是受洗的人的臆想。第6节说我们旧人和祂同钉十字架,不是受浸问题,而是说对付我们旧人的问题。受浸不单是与主同钉死,更是与主“同埋葬”、“同复活”(4节)。
6.各样洗礼
希伯来书6:2有“各样洗礼”,所以有浸入,也有不是浸入的(利14:6–7)。但希伯来书说“各样的洗”,不是指浸与洗。利未记有洁净礼(利14:6,15-16,民19:18);外邦人加入犹太教时,就要受犹太人的洁净礼。“各样的洗”,不是指基督徒各样的洗。
7.过红海预表受浸
“以色列人过红海不湿身(林前10:l–2),而埃及军兵全都湿了。所以受洗不必湿身。”请注意,受浸不在乎“湿不湿”,而是在乎“出不出”,先是“埋葬”,再是“出来”。
8.苗窟中的画像
根据苗窟中的画像,当时不是常常全身入水。另外,“假如水不够用,那么,只拿一点点水,奉父、子、圣灵的名,三次洒在头上也行”。(《艾雅》38页)请切记,各种书籍,只能作参考,惟有圣经才是唯一的根据。新约并没有把水洒在人身上的事例。

二、受 浸
1.圣经是受浸,不是受洗
中文圣经译作“受洗”,是不合原文的意思,不过受洗的人为着他们的传统与习惯,所以把“浸”字译作“洗”字。受浸二字,希腊原文是baptizō近80次,这个字的字根是bapto出现共4次,意思是浸入、蘸、被水淹盖过。世界最好的希腊文字典算是Lidd1e&Scott.它对受浸这个字的解释是:baptizo是蘸入、淹没过头;baptisma用过20次,是浸的状况;baptistes是施浸的人;baptisis是浸;bapto是浸入、浸下;baptos是已经浸了。希腊文的“洒”字是rhantizo,新约一共用过4次(来9:13,19,21,10:22);洗一部分的“洗”字,是nipto(太6:17,15:2,可7:3等);洗澡的“洗”字,是Louo(约13:10,来10:22等),请我们不要混乱了!
希腊文的baptizo,每次用这个字,都是一样的意思:把一种物质,放入一种稳定的流质里(徒8:36)。希腊文的旧约圣经,没有一次用过这个字来指洁净的礼。旧约只用这个字表明浸入水中:“于是乃缦下去,照着神人的话,在约但河里沐浴七回……。”(王下5:14);旧约希伯来文的jabal,亦是浸入的意思。新约这个字没有浇灌的意思,而且现在的希腊基督徒与希腊教都是行浸的。
还有,希腊文的“浸”字,常有个字“en”跟着的。这个字是“在内”的意思。虽然有人译作“用”字,可是一般人都译作“在内”。受浸是把人浸入在水里,并不是把水洒在人的头上的。
或者有人说:“不一定是要受浸的,因为路加福音16:24‘用指头尖蘸点水’的‘蘸’字,原文是用bapto这个字。旧约的祭司是用手蘸点血来洒(利14:48-53)、弹(利16:14),所以洁净不在乎血的多少,水的多少,乃在乎神的恩典和祭牲的代替。”
是,路加福音16:24是用同一个字。但试问,用指头蘸点水,是不是指头浸入水里去呢?旧约的祭司亦是把指头浸入水里,而且旧约的洒与弹,并不是指着受浸说的。
2.圣经的榜样
耶稣受浸,是下入水里,从水里上来:“那时,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在约但河里受了约翰的浸。祂从水里一上来……。”(可1:9-10)腓利为太监施浸,也是这样:“于是吩咐车站住,腓利和太监二人同下水里去,腓利就给他施浸。从水里上来……。”(徒8:38-39)“下水里去”,“从水里上来”,就证明受浸是对的。现在有许多人只把手放在水里,并不是把全身下入水里去;这与圣经的榜样不合(当然我们不能单凭圣经的榜样。但圣经是有榜样,也有命令)。或者有人说:“巴勒斯坦的水不多,怎能施浸呢?”但人是可以在约但河里受浸的。况且,“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浸,因为那里的水多;众人都去受浸。”(约3:23)如果只洒几点水,就不需要“水多”。“因为那里水多”这句话,就证明约翰不是施洗,而是施浸。但有人说:“这‘水多’二字,原文是指许多地方有水,因水字是复数式的,英译manywaters.但是,“因为”二字,就显明每一处有水的地方也有多量的水,所以才可以施浸。英文达秘圣经算是一本很好的译本,那里译作:“因为那里有多量的水”。如果只用些微的水来施洗,就不用说“因为那里水多”,或“因为那里有水的地方很多”。“因为那里水多”,就证明受浸是对的。
3.属灵人的意见
受浸是对的。历代教会中被神重用的仆人对这件事的看法都不会否认受浸是对的。不过,我们不能根据“人”的看法;我们只能根据圣经中的真理。属灵的人的看法只能帮助我们认识真理。除了犹太历史家的约瑟弗Josephus曾提到受浸是对的以外,我们再引证一些属灵人的意见,以供我们参考。
(1)卫司理JohnWes1ey原是英国循道会的创办人。循道会就是美国的美以美会,也称监理会。卫司理说:“罗马书6:4‘所以我们借着受浸归入死,和祂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象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隐指老旧的方法是用水施浸的。”卫司理证明受浸是对的,可惜他们和他们的后人仍旧沿用罗马天主教的方法——施洗!
(2)斯达雷博士Stan1ey说:“头三世纪所行的是淹入水中,正合baptize的本意。点水是古教会所反对的;他们不算为受浸。”受洗的人实在没有照圣经的吩咐去受浸。
(3)杜勒博士Tul1ech说:“受浸是古教会的规条,这是每一个有学问的人所知道的。”
(4)韦比博士Whitby是圣公会的人。他说:“已经有13个世纪举行施浸,所以圣公会是赞成受浸的。”不过,现在的圣公会不都照圣经去施浸。还有很多人是用滴水的!
(5)马丁路德MartinLuther(Luchter)说:“我愿意那些受洗的人,照着圣经的本意,及所表明的,全身浸入水中。”可惜今日的路德会(信义宗)也没有照着圣经去施浸!
(6)卡尔文Ca1vin是更正教的要人。他说:“施浸是浸入;这是古教会所遵行的。”
马丁路德与卡尔文等是更正教者。他们本来也要把受洗更正为受浸,可是因为当时反对更正教者的事相当剧烈,所以他们放弃了这件事。马丁路德还盼望以后有人起来继续作他所未完成的事。
4.奉主耶稣基督的名
有人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人施浸;也有人奉主基督耶稣的名给人施浸。究竟那一个是对的呢?这两个说法圣经都有例子。马太福音28:19是奉父、子、圣灵的名:“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归入’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浸。”使徒行传就只奉(或归入)主耶稣基督的名:“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浸,指着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2:38)“……他们只归入主耶稣的名受了浸。”(徒8:16)“他们听见这话,就归入主耶稣的名受浸。”(徒19:5)约是公元330年之前,每一个人都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受浸的。由天主教开始用“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人施浸。马丁路德也用“父、子、圣灵的名”给人施浸。公元1700多年时,卫斯理也用“父、子、圣灵的名”给人施浸。圣经至少有8012人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受浸的”。还有徒8:5,12,16,18:8都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受浸的。其实这两个意思都是一样的。马太福音28:19“奉父、子、圣灵的名”,原文是单数式的,只有一个名。本来三个名字才对,可是这里只有一个名。但使徒行传给我们解释了:归入耶稣基督的名,就等于归入父、子、圣灵的名(一个)。为什么呢?原来有了耶稣基督就有了一切:“凡不认子的就没有父、认子的连父也有了。”(约壹2:23)耶稣本身是有圣灵的,所以有耶稣基督的人,连父与圣灵也有了。奉耶稣基督一个名字,也就归入了父子圣灵一个名字里面了。还有父、子、圣灵是称呼,不是名字,没有人说我父亲的名字叫“父亲”,这是父子的关系。我的父亲名叫林保罗,不是叫“父亲”。使徒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施浸,到第三世纪的教会,仍是奉主耶稣的名施浸。我们也可以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施浸。
5.向后下水
有人说:“要入水三次才有效,因为是奉父、子、圣灵的名施浸的。”点水的人是奉父的名点一次,又奉子的名点一次,再奉圣灵的名点一次。其实这是多余的,因为只奉耶稣基督的名就够了,所以入水也就只有一次。有些人说:“受浸不该向后下水,因为耶稣在十字架上死的时候是低下头的,所以受浸的人该向前倒进去。”但请记得,受浸不只是说到死,更是说到埋葬与复活的。耶稣被埋葬在坟墓里,不是向前倒下的。犹太人的坟墓是个洞,但被放进去的人,他们的身体是向上躺的。所以受浸不是根据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而是根据祂被安放在坟墓里的方式的。>>第四章 当顺服主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