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用繁体中文浏览
旷野吗哪2020年4月29日:知足常乐
主持:孙大中
读经:腓立比书4章8-13节
金句:腓立比书4章11节
“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
神知道怎样磨造我们,使我们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最大贡献。最大的信心不是在“行动”上显露出来的,乃是在“忍受”上显露出来的。
美国有一对夫妇,作丈夫的是职业军人,有一次接到命令要到南加州一个荒凉的沙漠驻防。作妻子的纵然有一千个不愿意,也只好跟着去了。在去之前她已然是满腹的委屈和抱怨。果然,南加州的沙漠非常炎热,在日正当中的时刻,树荫下的温度竟高达摄氏45度℃,炎热无比,生活很辛苦。
当地人烟稀少,只住着一些印第安人又不会讲英语,而且风沙又大,家里头经常是一层灰。对这个作妻子的来说,简直不是人住的地方。先生又经常出差,一去就是一、两个星期。终于,她受不了,写信回娘家大吐苦水抱怨说:“我再也受不了,我要搬回家住!”
不久她收到她母亲给她的回信,在信里头有一段话:“亲爱的孩子,有两个人被关在监狱里,一个是凝望窗外的星辰,一个只看脚前的烂泥,你愿意做哪一个人呢?”从母亲的回信里,她得到了启发,开始停止抱怨,用一句话来鼓励自己:“何不看好的一面呢?”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後,她发现其实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里,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做,事实她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并且这些事情还是一般人不容易接触到的。
过不多久,她开始走出家门,主动和印第安人成了好朋友。她学会了印第安人的手工艺,烧陶,织布,做帐棚,又认识了沙漠里独特的植物、动物,和特殊的气候……等等,每一天她尽所能做的,让自己日子过得充实美好。几年之后她出版了一本书讲述沙漠里的生活,大受欢迎,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成了知名作家。
到底什么改变了?炎热的气候?荒凉的沙漠?不会讲英语的印第安人吗?没有。天气依然炎热,沙漠依然荒凉,印第安人还是不会讲英语,但是她的心境不一样了,她懂得如何与环境共处。
我们需要接受人生,适应神所许可的境遇。不要自寻烦恼,整天活在不愉快里。我们常因为给人生设限,惧怕“不幸”,而活在“不幸”中。常常为了要抓住“幸福”,结果在患得患失当中失去了“幸福”。
环境不能决定你幸不幸福,决定你幸福与否的是你的“观点”和“想法”。中国一位著名的国画家喻仲林,非常擅长绘画花鸟,尤其画牡丹更是他的专常。有一次,有人慕名买了一幅他画牡丹画,回去以后很高兴的挂在客厅。一位朋友看了,大呼不吉利,因为有一朵花没有画完整,缺了一边。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那个人听了大为吃惊,赶紧把这副画拿回去请喻仲林重画一幅,喻仲林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这个买主说,牡丹代表富贵,而缺了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听了喻仲林“富贵无边”的解释,那人就高高兴兴的捧着画回去了。同样一件事,观点不同、想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知。
神并不盲目,祂有全盘、美好的计划,若非出于祂的许可,事情必然不会发生。诗人说:“神心里有智慧,且大有能力”,祂要赐给我们“得胜困境”的恩典。要教导我们,使我们能超越环境。司布真说:“许多问题,都出自不肯信赖神同在的事实。”主明明与我同在,我却是不信。结果选择听环境的声音,而不听神的声音。
我们把自己的心交给环境,受环境支配,让自己成为环境的“猎物”。要知道最大的风暴不在“外面”,而在我们自己的心里。要怎么过眼前的生活,是你可以选择的。“困难”本身不是最苦的,而是“焦虑的心情”。你可以选择让环境不断的伤害己的内心,但你也可以作自己心灵的主人,确知自己是被神爱着的,而欣赏周围的一切,知道“就算在敌人面前,神都能为我摆设筵席”,因而顺服感恩。
基督徒生活的重心不是别的,就是“感恩”,知道到如今神都在帮助我们。“神同在”的确信,能让我们能放下自己心中的焦虑重担。有神作我们的牧者,我们就是一生一世活在祂的恩惠慈爱里。环境虽然让我感到很无力,但吸引我的,是神的全能。宣信博士说:“知足的人的天堂,就在他自己的心里。”他永远拥有自己的人生。
主知道我们所受的,祂在地上作人的时候,曾经被藐视、被剥夺,但主说:“我已经胜了世界。”苏格兰盲眼牧师乔治‧梅森说:“我在身体的软弱中学习更多与主相交,也因此认识了基督为爱我所受的苦难。”
一个人在病中容易怀疑神的爱,叹息失了前途,忧虑成了废人。但神要我们倚靠祂,在祂里面放心壮胆。因为这一切都不能使我们与祂的爱隔绝。神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在我们身上得荣耀,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接近那将来的荣耀。所以要有因信而有的乐观,不要让自己长久处在心灵的黑夜里。腓立比书4章12-13节,保罗说:“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保罗为福音的奥秘,曾经作了“带锁炼的使者”。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和腓利门书,是保罗在被人看管之下,所写的四卷“监狱书信”。保罗没有在牢狱中忧愁叹息,而是学会知足。腓立比书1章12节,保罗说:“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
就像聪明的水手,懂得利用风来操控风帆,保罗在困境中看见了传福音的良机。他利用被看管这些日子,在所租的房子里放胆传讲神国的道,教导人有关主耶稣的事,把监狱当作难得的讲坛,并没有人禁止。主站在他旁边,加给他力量。
今天我们也不要不因为一点委屈就信心动摇,因为一点困难,就唉声叹气。要凭信心仰望神,求神让你明白,要如何使用你的处境。美国知名的牧者约翰‧派博牧师,罹患癌症的时候,在开刀前他写了一篇文章,叫《不要枉费自己的癌症》。他写了十点想法,求神帮助他不要枉费了这次生病。
一、他相信神要使用他的癌症。
二、他看所罹患的癌症是“恩赐”,不是“咒诅”。
三、他要寻求神的安慰,而不是得医治的机率。
四、他要趁机思想有关“死亡”的事。
五、他要以“认识耶稣基督,晓得祂复活的大能”为至宝,而不是胜过癌症。
六、他要充分利用时间阅读神的话。借此机会好好认识神,而不是花太多时间在癌症的资料上,和跟人谈自己的病情上。
七、他要借此机会跟人的关系更好。
八、他要向人流露在基督里的盼望。
九、他要借着癌症帮助自己远离罪,生活更圣洁。
十、他要借此机会见证,癌症不能使他与神的爱隔绝。
结果“癌症”也被他利用了。感谢神,照祂荣耀的权能,使我们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在不如意的处境中,依然看见良机,在最差的环境下依然可以安然自在。
有“暗室之后”之称的蔡苏娟,生长在南京的官宦家庭。虽然家境优裕,但她在家里却是个郁郁寡欢,甚至一度想出家远离红尘。后来她进了洋学堂读书,早先很排斥基督教信仰,不认同传道人宣讲“世人皆是罪人”的说法,认为从小接受伦理道德的熏陶,有何罪可言?直到一天,她在校园里,掀起一块光滑亮丽的石板时,却赫然发现石块下的万头耸动的虫蚁,此时才体会原来她的生命光景正是如此。
在圣灵的感动下,蔡苏娟信了耶稣。初信主的时候,她的家人得知她成为基督徒,大为恼怒,甚至想不让她回学校读书。但蔡苏娟并不气馁,继续不断地为家人祷告,用基督的爱感化他们,带领他们信主。在她的努力下,蔡家前前后后有55个人信了耶稣。
蔡苏娟信主后,活跃的参与各样服事,领人归主。1931年,她染上了虐疾,从此卧床不起。时值日军侵华,她的病无法得到适当治疗,导致眼睛对光线极度敏感,只能待在幽暗的房间里,继续忍受着病痛折磨。
在抗日战争结束了,美国一位爱主的宣教士,把她接到美国去照顾。她待在美国宾州一间不透光的暗室里。想不到,这却成了传福音的良机。她在这间不透光的暗室里,接待了成千上万的访客,并以自己的生命向他们作见证。人们看见“不能见光,必须在暗室里”的蔡苏娟,脸上所流露出的平安、喜乐,才重新体会什么是生命。许多对人生失望的人,从她身上看见了希望。有人说:“蔡苏娟是神在暗室里所摆设的一盏点着的明灯。”主把她摆在哪里,她就在哪里发光。
1880年,当刚满六十岁美国盲眼女诗人芬妮‧克罗斯比(Fanny J. Crosby,1820-1915年),达成了心中所许的愿,已经有超过一百万人直接或间接,因着她写的诗歌遇见耶稣。她满心欢喜快乐,把荣耀归给神。神是如此赐恩给她、使用她,许可她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失明。神按着祂的美意收回曾经给过她的视力,但按着祂的方式赏赐。当克罗斯比把自己的人生交在神手中,神就在她身上彰显大能,使她的人生充满喜乐。
神能化腐朽为神奇,使清水变美酒。祂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当我们在逆境中学习顺服,欢喜感恩,在指望中喜乐,就能看见神借着我们的知足成就奇妙的事。
弟兄姐妹,停止抱怨!从神丰满的恩典里学习知足;作心灵的主人,以神为乐,让神用祂的方式来供应你一切需用。神知道要怎样行,祂有复活的大能,能使一切变为美好。你要做的是更深的认识祂,更多的经历祂,更专心的效法主,主必让你亲眼看见祂。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求你教导我们学会知足的功课。借着今天的信息,让我们学习为所遭遇的事向你感恩。有时我们如同与你行走在水面上,虽然风大浪大,但我们的眼目单单定睛在你身上。你是“独一全智”的神,你所计划的每一件事总是带着荣耀的目的。你要我们作自己心灵的主人,在自己的软弱之处,支取你的大能。求主加添我们力量,使我们不在乌云底下发愁,而是积极乐观,能够把试炼看为祝福,知道你使我们经过水火,是为要使我们到丰富之地,在人生的忧患中让我们享受你所赐的宽广与自由。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