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书:第10讲加2:6-10
来源:真道分解 讲员:李重恩
这段经文重点是保罗的福音。
保罗和耶路撒冷的使徒曾经私下面谈,他们的名字见于第9节,他们是主的弟弟雅各、使徒彼得和约翰。但在这段经文的其他地方,保罗却用间接的方式提到他们,称他们为“那有名望之人”,“那些有名望的”,“那称为柱石的”,每一次都提到他们的名望。保罗并不是有意贬抑他们,他在加1:17,承认他们是比他“先作使徒的”,又在2:9说,他们与他“用右手行相交之礼”。保罗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能是为了抗衡犹太派对耶路撒冷使徒们的过份吹捧。
或者,假弟兄时常突出雅各、彼得和约翰的超然地位,因为一位是主的弟弟,两位是入室弟子。此外,这三人都曾经认识在世上的耶稣,保罗却可能未曾这样见过祂。保罗在第6节附加了一句话:“不论他是何等人,都与我无干,神不以外貌取人。”保罗所说的话,没有否定使徒们的权柄,也没有对他们不敬。他只是要指出,他接受他们的使徒职分,可是他并没有因着犹太派对他们的吹捧,而被他们的威势吓倒了。
保罗当面向耶路撒冷的使徒们陈明了自己所传的福音,他们没有反驳他的福音。保罗列出了两个结果,一个消极,一个积极。
第6节末,提到了消极方面的的结果:他们并没有加增我什么,更有没有尝试对福音加上割礼的条件。“没有加增我什么”。
积极的结果是,他们用右手和保罗行相交之礼。使徒们确认了他们和保罗所领受的福音托负是一样的,惟一不同的,只是大家被指派在不同范围中去传扬福音。神施恩透过彼得和保罗分头工作。于是,他们与保罗用右手行相交之礼,表示他们“接受巴拿巴和保罗作伙伴,握手作实”。他们承认了保罗和巴拿巴往外邦人那里去传福音,彼得他们就往受割礼的人那里去。
使徒们也补充说,希望保罗和巴拿巴记念穷人,指的是犹太的贫苦教会。保罗说,这也是我本来热心去行的。这实在是保罗和巴拿巴上耶路撒冷的基本原因,他们代表外邦教会赈济饥荒中的信徒。在往后的年日里,保罗仍然记念贫苦的人,他所作的,包括了著名的筹款工作。他呼吁较为富裕的马其顿、亚该亚教会,支持较为穷困的耶路撒冷教会,并将他们的捐献,视作巩固犹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里团结一致的表示。
回顾加2:1-10这一个落段,我们知道保罗第二次到耶路撒冷去的时候,会晤了两批对他态度完全不同的人。一批是反对他的福音和方针的“假弟兄”,他们企图强迫提多受割礼。保罗断然拒绝了他们。另外一批人是使徒,他们承认保罗的福音是真确的,并且握手肯定。这段经文为我们带来了两项极为重要的信仰原则。
首先,经文强调福音的真理是独一无二、永不改变的。耶稣基督的使徒们,在新约里面并没有互相矛盾。在风格上,他们是互不相同的,因为默示并没有抹杀个别圣经作者的性格。在重点方面,他们也必定有所不同。因为工作地点、读者、听众俱各不同,他们也因而强调福音的不同方面。举例说,保罗针对律法主义者,雅各针对无律法主义者,他们乃是相辅相成的。福音只有一个,是来自耶稣基督的,也是使徒们所教导的,在新约圣经为我们所保存的。新约的福音只有一个,基督教只有一个,没有其他的选择。今日仍然如此,福音并没有随着日子而改变。福音的内容,无论是给年轻人或年老人、东方人或西方人、犹太人或外邦人、有文化或没有文化的、科学家或一般人,都是一样的,虽然传讲的方法各有不同。保罗和彼得的任务各有不同,但他们所传的信息却是一样的。
福音的真理是必须持守的。这是加2章的另一项重要原则。保罗坚决抵挡犹太派的人,他甚至连彼得也不给面子,保罗对软弱的弟兄,就是那些良心敏感的人,显得十分温柔,随时愿意迁就。但在原则性的事情上,当福音真理受到威胁时,他就坚守立场,绝不让步,在极度紧张和有压力的环境下,他都不怕挑战,为所信的真道作见证。2:11-16就记载了保罗与彼得在安提阿的冲突。
保罗与彼得的冲突,无疑是新约最紧张、最戏剧化的场面之一。耶稣基督的两位主要使徒,竟然面对面的公开冲突起来。事发的地点,已从犹太重镇耶路撒冷,转到叙利亚、亚西亚的首府安提阿。外邦宣教在这里开始,门徒被称为“基督徒”,也是在这里开始。保罗在耶路撒冷的时候,彼得、雅各和约翰用右手与他行相交之礼。但是,后来当彼得到安提阿时,保罗却当面反对他的一些表现。
保罗和彼得都是基督徒,是属神的人。他们都知道借着相信基督而罪得赦免、领受圣灵等道理。他们都是耶稣基督的使徒,是特别蒙召受命,有神所赋予的权柄的。他们在各自的教会中,都是众所公认的领袖。他们都是蒙神大大使用的人。事实上,使徒行传就是根据他们的事迹,分为两大部分,彼得是前半部的重心,保罗就是后半部的主角。
但是,保罗竟然在这里说他当面反对彼得,驳斥他、责备他,因为彼得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不和他们吃饭,这种表现行的不正。
有一次,彼得到了安提阿与基督徒同桌用餐。事实上,加拉太书这里所用的动词是未完成过去式,显示这一同吃饭是本来的习惯,指“彼得惯常与外邦人一同进食”。彼得看来已经克服了犹太人的传统顾忌,再没有像以往一样,认为与未受割礼的外邦基督徒来往,会污染自己,反倒乐意与他们一起用饭。身为犹太基督徒的彼得,乐于与安提阿的外邦基督徒相交。
有一天,有一班人从耶路撒冷来到安提阿。他们都是基督徒,但全都是犹太血统,是严紧的法利赛人。他们是“从雅各那里来的人”,雅各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但是,这不等于说,这些人是得着雅各授权的,在徒15章里,雅各后来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些人乃是自称得了授权,其实是冒充使徒的代表。他们一到安提阿就开始宣讲:“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显然,他们所说的不止这些,他们也表示,受了割礼的犹太信徒,不该和未受割礼的外邦信徒一同吃饭,纵然后者已经信了耶稣,也受了洗,但还是不能相交。
这些犹太派教师所推行的恶毒政策,竟然得到一位名人的支持,他就是使徒彼得。本来和外邦基督徒一同吃饭的彼得,这时就此退去,将自己隔开。按经文的含意,他似乎是毫不光明磊落地避开的。这样的描述清楚有力地指出,退开的人是怯懦而谨慎,恐防被人看见。
彼得为什么在安提阿制造了这种可悲的分裂呢?触发的原因,就是我们刚才指出的,“有些人从雅各那里来”。但是,彼得因何向他们让步呢?难道这些人劝服了他,使他认为与外邦基督徒一同吃饭,是不对的么?
按照徒10-11章所记载,在不久之前,彼得从神那里得到直接的特别启示,正是关乎外邦事物的主题。有一个下午,他在约帕的房顶上魂游象外。在异象中,他看见一块布,系着四角,从天降下,里面有各式各样不洁的动物,雀鸟、走兽、爬虫。然后他听见有声音说:“彼得,起来宰了吃。”他虽有反对,那声音继续说:“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这异象重复了三次,强调了这信息。彼得于是认为,他必须随同哥尼流派来的外邦使者进入他的家,纵使这是不合犹太规矩的事。他向哥尼流一家讲道时,说:“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的。”当圣灵临到相信的外邦人时,彼得也同意他们接受基督的洗礼,欢迎他们进到基督的教会中。
加拉太书二章没有说彼得改变了他对外邦信徒的接纳,但他还是“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了”,他的影响很大,“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他们全部的人都避开外邦信徒,不与同席,受到人为压力影响了。事实上,彼得在安提阿所作的,正是保罗在耶路撒冷坚决不作的,就是向压力低头。彼得仍然相信福音,只是没有切实遵行。他的行为与福音不相吻合,因为他没有为信念而站稳的勇气。
保罗当年以出众的勇气对抗了彼得的怯懦,成功地捍卫了福音因信称义的真理,把不同国界的信徒结合起来。保罗与彼得,两位教会的巨人,纵有共同的信仰,也因立场和表现的不同,结果出现了一次对抗,但我们必须留意,这次抗争带来了正面的意义,也澄清了信仰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