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2015年5月1日:《温柔的指正》
主持:孙大中
我们多么容易自我膨胀,多么容易看见别人眼中的「刺」,脑海中多么容易浮现出别人的短处。我们多么容易看别人的黑暗之处,而没有从黑暗中看见光明和希望。我们对人很容易吹毛求疵,而不是向他们显出爱心和鼓励。这是我们在渐进成圣的过程中,仍然会有的软弱。《马太福音》第5章第5节,主耶稣说:「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谦卑」不是外表上的虚假,也不是礼仪上的客套,而是一种「存心」和「态度」,感到自己算不得什么,知道一切都是从神领受的,都是神的恩典。常常自觉不足,愿意在灵性上不断追求长进,期盼更像基督,使神更多得荣耀。
而谦卑的大敌就是「自我」。我们的「自我」,是不顾他人,单单顾念自己的,是习惯高举自己、荣耀自己的。与之相对的就是「谦卑」,「谦卑」是放下自我,甘愿卑微。唯有我们愿意放下自我,才容易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我们如果不肯谦卑,就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把时间花在论断他人身上。
一个不肯谦卑的人,常常只看见自己的好处,忽略自己的缺点和毛病,结果错失超越自己、改正自己的机会。当一个人一膨胀自我,就会固执己见,产生人际之间的张力。一个不肯谦卑的人,禁不起别人的赞美和毁誉。别人赞美两句,我们就乐不可支。别人批评两句,就气得吃不下饭。因为我们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人算什么?《马太福音》16章25节,主教导门徒:「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
生命不在于保留,而在于分享。不在于满足自我,而在于按着主的心意而活。你恨恶自己的自私,不再坚持自己的喜好和权利,就能一天一天更像基督。当你体贴肉体、态度高傲,就会对人严苛、对人无礼。我们越是钻牛角尖去计算人的恶,在心里怨怼,就不自觉的失去了起初的爱心。
当你一开始膨胀自我,对人就会带着攻击性,不能好好与人相处。许多时候,当别人灵命成长达不到我们的期望,我们很容易对他产生一种批评的心态,也很容易盯着对方需要改进的地方。弟兄姐妹,你自夸「别人跌倒,我却没有吗?」要小心。《箴言》11章第2节,所罗门说:「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
回想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祂对门徒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彼得对主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耶稣对彼得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马太福音》26章35节记载:「彼得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
彼得豪气干云,信誓旦旦的这么说。他的勇气来自对自己的信心,但「自信心」是不够的,因为我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信心要建立在神的话语上,有了神的应许,依靠圣灵的帮助,彼得才能够真正有「无畏的勇气」。果然,彼得三次不认主,他对自己失望到一个地步,跑出去痛哭。
主给知道彼得会失败,祂没有嫌弃彼得,而是把他挽回,加给他力量,以后再给彼得证明自己的机会。
弟兄姐妹,千万不要只把律法用在每一个人身上,论断人、定人的罪,却把自己排除在外。许多时候,当别人犯错的时候,我们说:「神啊,你是公义的,请你用公义待他。」但是当我犯同样的错的时候,我却说:「主啊,你是慈爱的,求你怜悯我、赦免我,以恩慈待我。因为我是有苦衷的,我是有难处的,你要理解我的处境。」
我们对人很容易吹毛求疵,而不是向人显出爱心和鼓励。我们对人常常缺少从神而来的忍耐和同情、缺少从祂而来怜悯的心肠。
指正能有效果,但鼓励效果更佳。「温柔劝戒」远远胜过「无情的责备。」让我们学会用「聆听」来服事。学习体谅别人的难处,接纳别人无心的错误,陪人多走一里路。
耶稣说:「温柔的人有福了。」什么是温柔?是软弱吗?是没有骨气的逆来顺受吗?你说:「这个人没有脾气,他很温柔。」是这个意思吗?不是的,「温柔」是一种甘愿受支配的力量。
苏东坡曾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东坡他的意思说呢:寻常人受到一点点羞辱,就受不了了,挺身而斗。就像所罗门在《箴言》29章11节所说的:「愚妄人怒气全发。」但是智慧人能够忍气含怒。
有大智、大仁、大勇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一个有大智、有大仁、有大勇的人,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因为他有气度,有宽广的心胸,和远大的抱负。
我们常常把「温柔」看作是「柔弱」,而「温柔」绝非柔弱。不是「息事宁人」,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承认,神在我身上有一切的主权。
中国「義」这个字,就是在「我」之上有羔羊基督。「義」就是「合宜」,不过之,无不及。
真正认识自己的人不会骄傲,不会膨胀自我,因为他清楚知道自己只会犯罪,自己的本像只会偏行己路,知道自己败坏的本性就是如此。我们原是乏善可陈的,既没有能力救自己,也没有力量洁净自己。我们原是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保罗说:「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哥林多前书》4章7节,保罗说:「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彷佛不是领受的呢?」
一个真正认识自己的人,只会在神面前谦卑。那些心高气傲的人,表示他还不认识自己。一个人越是谦卑在神面前,就越能被神使用。因为知道一切的恩赐和好处都是从神而来,一切的善工都是祂借着我作成的。当我们知道「离了主,我就不能做什么」,我们就容易以温柔的心去挽回别人,为他们祝福。《加拉太书》6章1-2节,保罗说:「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我们知道若不是神怜悯我,我自己也很有可能会犯同样的罪。我们要对那软弱跌倒的弟兄说:「弟兄,若不是神的恩典,这些罪都可能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没有比你更好,请你也为我祷告。」主耶稣给我们的新命令就是要我们彼此相爱。主怎样爱我们,我们也要怎样彼此相爱。
弟兄姐妹有了错失,偶然被过犯所胜,总要用爱心把他挽回过来。要体会他的难处,了解他受的压力,使他们回到神的爱里,在主的爱中重新得到坚固。因为不是他们才会软弱跌倒,我们也会。当我们在困难中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领受神借着别的弟兄姐妹,带给我们爱心的鼓励,这是我们在爱里的交流。《希伯来书》13章第1节,作者说「你们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
弟兄姐妹,当你软弱跌倒的时候,你愿意别怎么待你?是落井下石,百般羞辱呢?还是用温柔的心,用劝勉的话把你挽回过来?《马太福音》第7章12节,主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求主帮助我们,不再自以为义、藐视别人,论断别人的不好,以显出自己的好。既然我们已经跟从了主,就不要继续在血气中行事。求主给我们从上头来的智慧。《雅各书》3章17-18节,雅各说:「惟独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并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
美国知名作家提姆.桑德斯(Tim Sanders)在他所写的《责任代理人》一书里提到:「一个人若能让别人感觉愉悦、快乐、轻松,或是朝气蓬勃,就会更容易被雇用或得到提升。」
「友善」应该成为所有基督徒的特质,教会给人的印象应是友善和充满爱心。你说:「为什么要善待人?为什么要对人友善?为什么要对别人好?别人不一定会对我友善、不一定对我好。」因为主对我们是那么好,我们爱因为神先爱了我们。神先爱了我们,并且要我们照着祂对我们的爱去爱人。我们靠着自己软弱的本性不能爱,也不甘愿爱,但是,靠着那加给我们力量的主,就能了。靠着圣灵的帮助,我们能够胜过人性的软弱,爱人像主爱我一样。
有一个小故事说到,有一个小孩帮妈妈到超商买一点东西,可是妈妈左等右等都不见小孩回来,心里不由得着急起来。半个多小时以后,儿子才回到家里。妈妈生气问他:「你刚才跑到哪里了?你晓不晓得我有多么担心!」
儿子说:「对不起!妈妈!我在回家的路上遇见我的朋友阿德,我必须帮助他才行!」妈妈紧张的问。「阿德出了什么事?」
儿子说:「他的脚踏车坏了!」
妈妈问,「你帮他修好了吗?」
儿子说:「没有,我哪会修啊!」
妈妈问:「那么你都在那儿做什么呢?」
儿子说:「我陪他一起难过,好让他不至于太难过!」
这个小朋友很天真,很善良,当他看见他的朋友遇到麻烦的时候,他适时的为他提供了感情上的支持。虽然脚踏车没有办法修好,但是他的朋友心里舒服多了。《马太福音》18章第3节,主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
小孩子并不热衷追求地位和权力,他们真心爱人,他们懂得怜悯人,对人有同情心。但是我们的旧人却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了。我们变得骄傲、变得自满,失去对神单纯的信心,以及对人的爱心。主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
感谢主,赐下祂的话语,使我们知道当行的路。但愿我们主耶稣基督,和那爱我们,开恩将永远的安慰、并美好的盼望,赐给我们的父神,安慰我们的心,并且在一切善行、善言上,坚固我们,在各样的善事,成全我们,叫我们遵行祂的旨意。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我们众人同在!
我们再来听一首诗歌:
《真美好》
真美好,真美好,主耶稣真美好,
因他使我生命,成为美好。
温柔地引导我,使我眼能看见,
哦他使我生命,成为美好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你不要我们用恶劣的态度对待同事或是家人;也不要我们盛气凌人的对待朋友或陌生人。你的心是柔和谦卑的,你要我们负你的轭,学你的样式。求你的灵充满我、引导我、加给我力量,使我懂得尊重人,懂得用智慧与人交往。你说我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都能在你面前蒙悦纳。我们再一次把自己恭敬的交托在你的手中,求主的恩手扶持我。祷告祈求奉靠救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