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建道神学院
经文:马太福音五3~12
「心灵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谦和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土地。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悯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悯。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缔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为义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迫害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要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很多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迫害他们。」
马可福音记载,当耶稣呼召了第一批门徒后,便在迦百农的会堂里教导他们,却没有说明教导的内容(可一21)。但马太福音却在呼召第一批门徒后,便详细铺陈耶稣对门徒的主要教导内容,这是登山宝训的信息。马太将登山宝训的场景描绘为耶稣对一群没具体边界的群众的教导,而非特别针对十二门徒,我们也因此可以理解这是耶稣早期传递的信息。有学者甚至视这是马太为耶稣编排的就职演词(inaugural sermon)。
前面第四章马太告诉我们,耶稣出来传道,所传的信息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四17)又说:「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四23) 「天国」是耶稣传道的主题,登山宝训便是「天国的福音」的具体内容。
在登山宝训的开首,「八福」的教导里,天国便是主要的信息。耶稣告诉门徒,甚么人具备进天国的资格。这是一个原则性的论述,不是针对性的教导,虽然在11至12节已改用「你们」,还是跟12节以后全用「你们」不一样。耶稣没有直接要求我们贫穷、哀恸,却告诉我们,惟有这样的人,天国才是属于他们的。明码实价,却没有强迫,盍兴乎来。
要是我们将马太的记述和路加的(路六20~26)作一对照,我们有理由相信,耶稣所说的贫穷、饥饿、哀恸、为义受逼迫等,主要不是一个信仰和道德的要求,而是一方面是祂自己生命和事奉的写照,另方面也是好一部分听众的现实写照。耶稣便是贫穷、饥饿、哀恸的人,群众也本来便是贫穷、饥饿、哀恸的人。只是群众向来认为这是受咒诅的表征,却没想到是上帝赐福的条件。耶稣不是要求我们由明明是富贵却刻意变作贫穷,由整天嘻笑故意变成终日以眼泪洗面;更不要说那些人格分裂的主张:在事实上是财主,却在心态上自命为拉撒路,物质富有而仍自觉贫穷。
对于那群在加利利湖滨,以打渔和放牧维生,过着简朴卑贱生活的小老百姓而言,他们不需要有方济各(Francis of Assisi)来呼召他们加入一个托钵修会(Mendicant Order),好学习贫穷;更不要饥馑三十的操练,好学习饥饿。终日为吃甚么、喝甚么忧虑的他们,位处社会底层,从未想过他们可以位列有福之人的行列,更没想到他们会是天国的一员。天国不是属于耶路撒冷处高位的祭司和文士的吗?甚么时候轮到他们了?
如此,耶稣基督在他们中间,温柔地宣讲天国的福音:「贫穷的你们有福了,饥饿的你们有福了,哀恸的你们有福了。」这可真是天籁之声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