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经文:“耶和华啊,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吗?你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诗》13:1)
《诗篇》第13篇是一篇哀歌。如果按照原文的语序,本诗一开始就是诗人的抱怨:“要到几时呢,耶和华,你还要忘记我,到永远吗?”
很明显,这位诗人落在这种境况下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他觉得像永远那么长。
开始的时候可能不是很难。诗人也许认为是出于上帝的管教,或者是为了熬炼、塑造自己的品格,让自己更谦卑,更圣洁——在知识上他明白,这种熬炼或者管教,可能是由于别人的罪,或者自己的罪,最终为了彰显上帝的荣耀;他在心里面提醒自己,一宿虽然哭泣,早晨必有欢呼喜乐。
大卫明白,押沙龙之所以谋反,是有原因的;以色列人也明白,北国、南国相继亡国是有原因的。所以诗人在这里已经不再问“为什么”了,他想上帝你只需出手就好了。
但这位诗人在等候中,情形似乎没有任何改变。上帝不仅没有出手,甚至好像忘记了他,故意掩面不看他。上帝似乎不在那里。
上帝不在那里——
这是马大、马利亚看着弟弟拉撒路死去的那4天;
这是大卫蒙头赤脚,逃避押沙龙,又一路被示每用石头砍、咒骂的日子;
这是以色列人在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王朝统治时等候复国的漫长历史;
这是我的好朋友学完上帝学返回国内,正准备展开服事,妻子却被诊断出子宫癌,之后经历化疗,直到进入临终看护病房的那几个月;
这是耶稣在十字架上大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的时刻。
这也是我们信心几乎要崩溃、灵性感觉要干枯的时刻。……
《诗篇》第13篇是众多哀歌中的1篇。150篇诗篇包含许多题材,而其中哀歌,包括个人性的和群体性的哀歌,占了一半以上。这似乎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的信仰生活也常有哀歌。在哀歌中,常常充满抱怨和祈求,诗人似乎显得特别不属灵,好像完全忘记了上帝的作为,忘记了赞美上帝。
“耶和华啊,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吗?”
有时,这“要到几时呢”,是有答案的。马大、马利亚等了4天;而大卫逃避押沙龙,躲避了一两个月。但有些“要到几时呢”,是没有答案的。我的好朋友,这个学成归国、准备服事的家庭,姐妹却最终在去年夏天病逝了。
信仰的确不只有阳光明媚、小雨洒在脸上的时刻;也会有压橄榄成渣,投葡萄入榨的时刻。因此,在我们以哀歌作祷告,让我们的哀哭和破碎被陈明在上帝的面前时,我们会发现《诗篇》第13篇作者并未忘记赞美上帝:“但我倚靠你的慈爱.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乐。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祂用厚恩待我。”(《诗》13:5-6)
当我们想到耶稣在十字架上大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的时候,也不会忘记祂接着说的“成了!”(参《约》19:30)
祷告:慈爱的救主,你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你能体恤我们的痛苦和忧伤。你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被压伤,你在十字架上的哀歌,让所有哀哭的人都有了盼望。主啊,今天我们在哀歌中,学习等候并且盼望你复活的大能。奉死里复活的耶稣基督的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