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建道神学院
经文:可二1~12
1 过了些日子,耶稣又进了迦百农。人听说他在屋里, 2 于是许多人聚集,甚至连门前都没有空地;耶稣就对他们讲道。 3 有人带着一个瘫子来见耶稣,是由四个人抬来的; 4 因为人多,无法抬到耶稣跟前,就把他所在那房子的屋顶拆了,既拆通了,就把瘫子连所躺卧的褥子都缒下去。 5 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孩子,你的罪赦了。」6 有几个文士坐在那里,心里议论,说: 7 「这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亵渎的话了。除了上帝一位之外,谁能赦罪呢?」 8 耶稣心中立刻知道他们心里这样议论,就说:「你们心里为什么这样议论呢?9 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行走’,哪一样容易呢?10 但要让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 11 「我吩咐你,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12 那人就起来,立刻拿着褥子,当着众人面前出去了,以致众人都惊奇,归荣耀给上帝,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在先前的段落(可一14~45),耶稣在加利利及迦百农一带开始宣扬神的国。但这福音的宣讲却因着人热烈的反应而被阻,以致「耶稣不能再公开进城」(可一45)。然而,「过了些日子,耶稣又进了迦百农」(可二1)。换句话说,经过一段时间后,耶稣再次回到祂的「大本营」迦百农。值得留意的是,接下来的记载却明显与先前的不一样。由二章1节开始,马可连续记载了五个耶稣与当时犹大宗教领袖的冲突,见证神国的福音,进一步面对阻力。这五个冲突,某程度上亦是由耶稣主动引起的。
第一个冲突发生在耶稣医好瘫子的场景中。今时今日,我们或许不会随便将病患与赦罪扯上关系,但根据犹太人的世界观,医病与赦罪常常都是一起出现的,例如米利暗就是因着嫉妒摩西而批评他,以致染上大麻疯,需要上主的医治及赦罪(民十二9~15)。诗篇的作者亦会在疾病中不单求神医治他身体上的病,还会为到自己罪得赦免来祷告(诗四十一4,一百零三3)。所以,当耶稣将两者相提并论,群众其实不会感到惊奇,那位瘫子及他的四个朋友,亦是一样。我们甚至可以猜想,瘫子与那四位朋友,本来就视人的瘫痪与罪有着某程度紧密的关系。
然而,当耶稣主动将赦罪的权柄拉到自己身上时,这就触动了几个文士的神经。因为根据文士的「神学」,耶稣不单宣告了瘫子得蒙神的赦罪,还将赦罪的来源归于祂自己。当耶稣问到赦罪与医病哪样较容易时,并非以为两者真的可以客观地比较。耶稣这样比较,是要帮助以色列人从治病及蒙赦罪的经验中,窥见祂的真正身份,纵使这会得罪一班宗教领袖,让祂背起亵渎上帝的罪名。
在今时今日,我们或者已经太习惯随便妄称上帝的名字,以祂(的名字)来开玩笑, “My God”, “Jesus” 等表达,更加已经成为家传户晓的助语词。但在第一世纪的犹太人社会,亵渎上帝的人绝对是「该死的」(照字面解,参民十五30~31)然而,没有他法,耶稣的十字架受苦路就在这得罪人的情况下开始。
思考默想:
患病与犯罪,虽然没有简单直接的关系,但你可曾在病痛里更深体会自己需要主的恩典与怜悯?为什么?
你未信主之前,可曾觉得上帝得罪你,没有按照你的「神学」去扮演上帝的角色?你当时有什么反应?后来上帝怎样改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