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建道神学院
经文:可一35~39
35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 36 西门和同伴出去找他, 37 找到了就对他说:「众人都在找你!」 38 耶稣对他们说:「让我们往别处去,到邻近的乡村,我也好在那里传道,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 39 于是他走遍全加利利,在他们的会堂传道,并且赶鬼。
《和修版》给这段经文的标题是「在加利利传道」。这是一个资讯性的报导,没有错。但从马可叙事的角度,更贴切的标题或许是「耶稣离开迦百农」,甚至是「耶稣急忙离开迦百农」。耶稣不可以再留在迦百农,因为群众的故事有机会开始主导祂的故事,或主宰祂对以色列人的影响。可以想象,因着耶稣的医病赶鬼,祂的人气指数不断上升,粉丝数目不断增加,越来越多人找他。然而,上帝的国不能被人地上的需要主导,骂别人见证「坚离地」的,不一定在活出天国。
耶稣去旷野祷告。值得留意的是,在全卷马可福音书中,马可只曾记录耶稣三次祷告(六46, 十四32~42)。每次祷告之际,亦是耶稣面对试探之时。所谓试探,就是反映耶稣正面对从内及外而来的声音:「不要走上十架的受苦路」。
此刻的门徒,可说比耶稣更「亲民」。根据马可的用字,门徒其实不单在「找」耶稣,更是「追捕」(καταδιώκω) 祂。门徒十分认同群众对耶稣的期望。「众人都在找你」的香港地道讲法,可能是:「有无搞错呀,你去左边呀!」(「有没有搞错?你跑去哪儿啦?」)门徒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耶稣不把握这个机会,去帮助更多的人,及施行更多的神迹。
众人寻找(ζητέω) 耶稣的动机,与耶稣来寻找我们的不相符。为此,耶稣要离开迦百农,让群众及门徒失望。上帝对我们的爱及寻找,原来包括令我们失望。不令我们失望,那么我们寻找到的耶稣,可能只是我们心目中的偶像;借着失望,上帝校正我们的叙事,叫我们对焦在那位走上十架受苦路的耶稣。
思考默想:
上帝可曾叫你失望?那次的失望对你有什么积极意义吗?为什么?
今天你认识的耶稣,与当初认识的那一位,有什么不一样吗?为什么?若有不同,这与你曾对主失望的经历,有什么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