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后书(11)彼得指出这些人讥诮的原因,他们说:“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讥诮的人所持的就是这个“证据”,这也是今天最普遍的论点(彼后3:1-4) -《穿越圣经》
本文mp3音频下载
听众朋友,你好。欢迎收听《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很高兴我们又在空中见面。《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希望帮助每位听众能更加明白神的话语,成为遵行并传扬神话语的人。
上一次节目,我们查考与分享了彼得后书2:13-22的内容,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
彼得后书2:13-22说:“行得不义,就得了不义的工价。这些人喜爱白昼宴乐,他们已被玷污,又有瑕疵,正与你们一同坐席,就以自己的诡诈为快乐。他们满眼是淫色(原文是淫妇),止不住犯罪,引诱那心不坚固的人,心中习惯了贪婪,正是被咒诅的种类。他们离弃正路,就走差了,随从比珥之子巴兰的路。巴兰就是那贪爱不义之工价的先知,他却为自己的过犯受了责备;那不能说话的驴以人言拦阻先知的狂妄。这些人是无水的井,是狂风催逼的雾气,有墨黑的幽暗为他们存留。他们说虚妄矜夸的大话,用肉身的情欲和邪淫的事引诱那些刚才脱离妄行的人。他们应许人得以自由,自己却作败坏的奴仆,因为人被谁制伏就是谁的奴仆。倘若他们因认识主─救主耶稣基督,得以脱离世上的污秽,后来又在其中被缠住、制伏,他们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不好了。他们晓得义路,竟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倒不如不晓得为妙。俗语说得真不错:狗所吐的,它转过来又吃;猪洗净了又回到泥里去滚;这话在他们身上正合式。”
这里的“坐席”是指共进爱筵,这是圣餐的一部分,也是丰富的饮食,以圣餐作为结束。虽然假教师公然过着犯罪的生活,却与其他信徒一同参加教会的爱筵,这真是极大的伪善!他们领受圣餐,表明信徒间的爱与合一,但同时又毁谤造谣,中伤反对自己的人。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1:27对哥林多教会所说的:“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这些人的罪比传假教导、享受罪中之乐更甚,因为他们使人离弃神的儿子耶稣。
彼得在这段经文中提到的巴兰是谁?是旧约的人物吗?根据民数记22-24章,以及25:1-3和31:16的记载,巴兰曾被摩押王巴勒用金钱买来咒诅以色列人。他起先按照神所吩咐的去做,但最后他顺从了邪恶的动机和贪财之心,不再遵从神对他的吩咐。当时的假教师就如巴兰一样,利用宗教作为个人得利的门路,所以神必不轻看这罪。
彼得在这里提到的“自由”并不是“想做就去做”。因为倘若我们不肯跟随神,就会随着自己的邪情私欲,变成自己肉体的奴隶。只要我们顺服基督,祂就使我们从罪中得释放。基督使我们得着自由,使我们可以事奉神,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至善目标。
彼得在彼得后书2:20-22所指的是那些已经认识耶稣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得救,也曾受其他信徒造就,但后来却拒绝真理,回到以前的罪恶中。这样,他们的处境就比以前更可怜,因为他们放弃了得救的惟一途径,就如一个人掉进沼泽中,却不肯去抓住那条抛给他的救命绳索一样。
彼得用回头的猪作比喻。当然彼得是根据浪子的比喻引申的。浪子回头是主耶稣所讲许多重要的比喻之一,这个故事记载在路加福音15:11-32。
其实浪子的比喻所讲的,不是罪人怎么成为儿子,而是儿子怎么沦为罪人。路加福音15章的记载是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个父亲有两个儿子。小儿子想离家出走。有位学者说这是一个好高骛远的罪,意思是他不能安分守己,一心好高骛远。我想最主要的诱惑是这种罪的神秘感。有句谚语说“这山望见那山高”,就是这个儿子的心态。小儿子离家在外,寻欢作乐。当他腰缠万贯的时候,一群酒肉朋友围在他的身边;等到散尽钱财、身无分文的时候,他们全都不见人影了。最后他沦落到为一个养猪户作长工。主耶稣说到这里,法利赛人和文士都离开了,因为听到犹太人落魄到这个地步,实在太惨了,浪子已经荡到谷底了。他可能染上毒瘾,陷在混乱的性关系之中。这个孩子在猪圈里打滚。我要再提醒各位,请记住这个比喻所教导的重点。重点不是罪人怎么得救,而是显出为父的爱心,天父不但救罪人,还接纳一个犯罪的儿子。有人问一位学者:“如果这个儿子死在猪圈里,又怎么说呢?”学者回答说:“如果这个小儿子死在猪圈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他不是死猪,他是儿子。”他是那个离家出走的儿子、远离家乡的儿子;他是活着的时候沉溺在罪中的儿子、沦落到猪圈里的儿子。因为儿子的身分,有一天会让他醒悟说:“我父亲住在豪宅里。他的仆人都过得比我好。我是他的儿子,却混在猪圈里。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他不会走回头路,又回到猪圈里。
浪子回头了,父亲要怎么做呢?根据申命记21:18-21的记载,按照摩西律法的规定,不听从父母管教的逆子要被石头打死。但是浪子没有被石头打死。浪子回家,向父亲认罪悔改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可是父亲没有等他把话说完。或许你会以为父亲可能会叫仆人来,说:“给我找根棍子来。让我先把他揍一顿。这个家伙羞辱我的门风、挥霍我的家产、虚耗自己的生命。他犯下这些祸害,我得好好教训教训他!”但圣经的记载并非如此。这孩子在外地已经受到该受的惩罚,所有离家的浪子都会受到惩罚。当他们回转归向天父时,总会得到一顿盛宴、一件上好的袍子和戒指。然后“他们就快乐起来”。只有在父亲的家中才有欢乐,在猪圈里是不可能的。
有趣的是,彼得说:“猪洗净了又回到泥里去滚;”我们可以尝试在浪子的比喻里加上一段。猪圈里一头小猪对浪子说:“这里有这么舒服的泥巴和烂泥,你竟要离开这个可爱的猪圈,回到父亲家?听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跟你一起回去,亲自体验一下,看看你父亲家到底有多好。”浪子对小猪说:“我父亲的家和这里完全不一样。如果你要跟我去,你得先梳洗干净。”他们回到浪子父亲的家以后,父亲把儿子抱在怀里,对仆人说:“把上好的袍子拿来。”其实,他已经闻到儿子身上还有着猪圈的味道,他真正的意思是:“给他好好洗个澡,换上干净的袍子。在我家里,他不能带着猪圈的臭味,过着在猪圈里的生活。”跟着浪子回家的小猪也要梳洗干净。仆人帮小猪洗干净了,在猪脖子上绑上一个蝴蝶结,还帮小猪刷了牙。小猪在屋子里雀跃不已。但是几天以后,小猪噘着嘴对浪子说:“浪子啊,我不喜欢这里。”浪子说:“为什么?我回家之后,是我这辈子过得最舒服的日子,你竟不喜欢这里!到底哪里不对劲?”小猪说:“我不喜欢睡在洁白的床单上。如果能找个骯脏的烂泥,我就能睡了。”浪子说:“在我父亲家里是不这么做的。在这里不能像住在猪圈里一样的。”小猪说:“我也不习惯规规矩矩地坐在餐桌前吃饭,要用筷子、要围餐巾,还要用碗吃饭。为什么不全都丢在地上,把所有的饭菜都混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吃啦。”浪子说:“我们这里是不可以这么做的。”小猪说:“那么我要离开,到我父亲那里去。”小猪的老爸不是住在豪宅里。于是小猪起身回到自己的老家。小猪已经洗干净了,但是它又回到猪圈,找到浑身是泥、又脏又臭的老爸。小猪尖叫一声,跳进泥泞里,紧挨着它的老爸,说:“老爸,回家真好!”你知道小猪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因为它本来就是一头猪。
感谢主让我有机会在教会服事主。过程中,虽然有很多人归主,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分辨小猪和浪子,如何分辨自称是基督徒的和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这是很困难、很复杂的状况,我从其中学到很多教训。我发现路的尽头是天父的家,另一个尽头是猪圈,随时都有浪子回到天父的家。有一天,有一位传道人的儿子来找我。他是一位很英俊的年轻人,他很想加入演艺事业,可惜缺少一份群众魅力,以致发展得不理想。他又交友不慎,染上酗酒的坏习惯,日渐沉沦。他就是浪子,不是猪。他痛恨这样的生活。他来见我的时候,对我说:“我父亲是个好人。我辜负了他,我不知道他会不会接纳我,我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回家。”我说:“让我打个电话给他。如果他不愿意和你说话,我们就把电话挂断。”这个孩子同意了。于是我打电话给这位传道人。我们说了几句话,我知道,他一定不明白为什么我会打电话给他。我说:“有一个人在我这里,他想和你讲话。”他立刻知道是谁。他知道他的儿子不是猪,而是浪子。那个父亲说:“是我的儿子吗?”我说:“是。”传道人说:“让我跟他说话。”那孩子哭了,我相信,他父亲在电话另一头也哭了。我走出书房,让他们好好地谈一谈。年轻人挂断电话之后,对我说:“我要回家了。”有一段过渡期还是很混乱。因为有时候浪子还会回到猪圈里;更糟的是,猪也会离开猪圈,到天父的家中。但是猪就是猪,在天父家里住不惯。猪可能洗得很干净,看起来很虔诚,甚至会成为教会的执事。你根本分不出真假,因为猪的外表洗得很干净,但其内心深处还是猪,猪还是喜欢泥泞。
有一次,有一位姊妹对我说:“以前我认识这个人,他是主日学校长,也是教会执事。现在,他酗酒、离婚了,四处鬼混。他到底有没有得救?”我说我不知道。她说:“你是传道人,你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得救?”我说:“我真的不知道。因为我只看到外表。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们该怎么做。在这个大城市里有一条大路,路的一个尽头是猪圈,另一个尽头是天父的家。我只知道如果你等得够久,你会看到所有的猪都会进到猪圈,所有的浪子都会回到天父的家。我们等着看。如果那个人持续待在猪圈里,他就是猪,因为,彼得说:“猪洗净了又回到泥里去滚。”这就是离教背道的人身上的记号,而且是很恐怖的画面。在圣经中,除了启示录18章之外,没有再比这还恐怖的景象了。
接下来,我们进入彼得后书3章的研读与查考。
彼得后书3章一共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第一,以回转归向主的态度作为对离教背道者的试验;第二,神对世人的计划;第三,对信徒的劝勉。在这一章,彼得写得很精彩。
当时的假教师对信徒说,自从创造以来,世界万物一直安然无恙地保全到至今,将来也会继续如此,从而否认了将来末世的审判和主的再来。对此彼得警告信徒如同古时世界因着挪亚洪水受到审判一样,末世也会有审判。那时将会有火的审判,那日一切恶人将受到审判。
彼得从2章对假师傅的讨论,转而论到在末后的日子,必定会出现好讥诮的人。正如前一封书信一样,彼得在这里首先鼓励他的读者要持守圣经。
彼得后书3:1说:“亲爱的弟兄啊,我现在写给你们的是第二封信。这两封都是提醒你们,激发你们诚实的心,”
彼得清楚表明自己是彼得前、后书的作者。在“激发你们诚实的心”这句,有一种英文版圣经把“诚实的心”译作“纯洁的心”。我觉得“诚实的心”比较贴切。我不认为彼得时代的圣徒会比我们更纯洁,而且我也尚未见过哪个人的心是纯洁的。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颗纯洁的心,那我还没认识你。有一个异端推崇并强调冥想。这个异端预备了很多小房间,让人可以在里面冥想,思想一些美好的事。房间里挂着好看的图画,装潢也很舒适,为的是要让人能放松心情,有美好的感觉。周围的环境十分宜人。人要坐在房间里思想纯净的念头。我试着用他们的方法去思考,当然我不会到异端的地方,于是就在旅馆里尝试他们所谓的冥想。房间里挂着美丽的图画,虽然这些画作不是大师的作品,但也让人感到很舒适。我坐在房间里想:“我要想些愉快的事。”可结果呢,我脑子里浮现的全是这辈子从没想过最脏、最污秽的念头!我们没有纯洁的心,彼得的意思是“诚实、诚恳”,而不是“纯洁”。彼得是对真基督徒说的。他说:“这两封信是要提醒你们,激发你们诚实的心。”他教导的不是什么新道理,而是要激起他们的记忆。有人说:“我的记性很好。但是我的失忆更好。”我们都一样。彼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证这一点。那天晚上,当他在敌人的营火前暖手的时候,他否认我们的主。他完全忘了主耶稣曾说过彼得会三次不认主。路加福音22:61记载的是:“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对他所说的话:‘今日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完全忘了。他和我们一样健忘失忆,于是他提醒读者和我们,激起我们诚实的心。
彼得要他们记得什么呢?
彼得后书3:2说:“叫你们记念圣先知预先所说的话和主救主的命令,就是使徒所传给你们的。”
彼得强调记载这卷书的目的,是为了使人记念使徒们对基督再来的教导。
“圣先知”是指旧约作者。在“就是使徒所传给你们的。”这句中,请注意,西门‧彼得没有看自己高过其他的使徒,他只是当自己是众多使徒中的一个而已。在他结束这封书信之前,他会提到保罗写的书信,表示他也视保罗为使徒之一。彼得提醒信徒,要牢记旧约先知和其他使徒所教导的内容。
在这里,彼得提醒众圣徒,他们应谨记在旧约圣经中圣先知的预言,以及新约圣经保存的、由使徒所传的救主的命令。在流行背离信仰的日子里,圣经是惟一真正的保障。
彼得后书3:3-4说:“第一要紧的,该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主要降临的应许在哪里呢?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
假教师的特征是道德腐败和否认正统教义。“讥诮”是“嘲笑”或“冷嘲热讽”之意。无论古时还是现在常有这样的人。
他们否认旧约的预言、主的话语,以及使徒们的教导。“列祖”是指那些虽然从主和使徒接受关于主再来的教导,却没有等到,就已经死去的基督徒。
“第一要紧的”,是指他们应该先注意的。“在末世必有”,这句提到的末世就是我们现在这个世代,而且会一直沿续到教会被提、大灾难临到的时期。“好讥诮的人”,就是彼得在2章中很生动地描述的假师傅。这些“好讥诮的人”显然是教会信徒,还包括许多牧师。他们“随从自己的私欲”,这是指他们自己的欲望,也就是:不想遵行神的道。你看,攻击圣经真理的竟然是这些人。
听众朋友,今天的节目时间到了,我们先停在这里。如果你对节目中所分享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你来信询问,我们很乐意为你再作说明;若是你生活中有什么难处,也请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彼此记念代祷。
我们下次节目再见。愿神赐福与你!
本文PDF文档下载:彼得后书(11)彼得指出这些人讥诮的原因,他们说:“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讥诮的人所持的就是这个“证据”,这也是今天最普遍的论点(彼后3:1-4) -《穿越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