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建道神学院
经文:撒母耳记下十四21-23、32-33 (参十四21-33)
21王对约押说:「看哪,我应允这事。你去,把那年轻人押沙龙带回来。」22 约押脸伏于地叩拜,为王祝福,说:「王既应允仆人这件事,仆人今日知道在我主我王眼前蒙恩宠了。」23于是约押起身往基述去,把押沙龙带回耶路撒冷。
32押沙龙对约押说:「看哪,我派人去请你来,好托你到王那里去,说:『我为何从基述回来呢?我仍在那里比较好。』现在让我去见王的面;我若有罪孽,就任凭王杀了我吧。」33于是约押到王那里,奏告王,王就叫押沙龙来。押沙龙到王那里,在王面前脸伏于地,王就亲吻押沙龙。
有说约押是十四章整篇叙事的主要人物,他不单运用机智,劝服了大卫容让畏罪潜逃了三年的押沙龙终于返回耶路撒冷,他的名字更是整章里出现最多次数的(15次)。但他只是扮演配角角色、衬托大卫与押沙龙的复和。叙事者的焦点是在押沙龙身上,随后的十五至十九章逐步揭示应验先知拿单的预告:包括押沙龙的叛变、大卫慌忙逃离首都耶路撒冷、押沙龙当众与大卫的妃嫔行淫侮辱大卫、押沙龙最终被杀及大卫得以返回耶路撒冷。
究竟约押为何要费唇舌劝服大卫呢?他的动机为何?我们从他放在妇人口中的说话或可看到点端倪。可能约押认为大卫继续不宽容处理押沙龙会影响江山的稳定性?可能他敏锐百姓的心愿?(13a、15a节),或甚至可能他认为押沙龙是现时最顺理成章的王位继承人?(7b节)。叙事者没有清晰的说明,却清楚指出大卫的悲痛和怒气并没有完全消除。大卫准许约押带押沙龙返回京城,却不容许押沙龙见到王的面(24、28节),而且是足有两年之久(28b节)。
话题忽然转过来,加插了对押沙龙描述的一段话(25-28节)。表面看来像离了题,但全以色列都称赞押沙龙是最俊美且从脚到头顶毫无瑕疵(25节)的描述,使人想起以色列首位君王扫罗「又健壮、又俊美」(撒上九2a),更是「比百姓高出一个头」(撒上十24b),以及大卫也曾是「面色红润,容貌俊美」(撒上十七42b)。这样的外貌是百姓梦寐以求的君王质素。可是押沙龙那种黑手党的手法,用火烧约押的田地来逼使约押回应他的行径,显露了他的性格缺陷的一面,令人瞠目结舌,暗示及预告了他并非王位继承的合适人选!
押沙龙对这种王与王子、父亲与儿子的胶着状态难以忍受。他曾两次要求约押替他向王传讯,让他可见王的面。或许约押知道大卫的怒气仍未平息,此时并非适当时机觐见王,因此,约押并没有理会押沙的要求,但最终因禾田被烧而无奈地见了押沙龙。押沙龙对约押说:「现在让我去见王的面;我若有罪孽,就任凭王杀了我吧。」(32b节)押沙龙说的话可以解读为他认为在暗嫩的事上是无辜清白的,或是他认为父王最终都不会惩罚他。既是如此,他认为父王就应该早点了结这事,让他可以回复儿子的地位,再见王的面。
大卫最终听取约押的意见,接受押沙龙的恳求,并「亲吻押沙龙。」(33c节)然而,这只是一种公开、形式上的欢迎而已。叙事者只用「王」,而非用大卫的名字或父亲的身份去叙述整个事件,这表明只是王子与王的复和,并未涉及父与子的关系。大卫是欢迎押沙龙的回归,但并没有邀请他继承他的王位!
思考默想:
押沙龙用了两年时间等候时机杀暗嫩 (十三23),杀暗嫩后足足流亡了三年(十三38),随后返回耶路撒冷两年仍未能见王的面(十四28)。他足足用了七年时间才跟大卫冰释前嫌。复和之路确实漫长,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