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种论调被很多人,哪怕他还没有认识主,所质疑。这个论调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当我们被灌输必须赢在起跑线上,必须成为强者,下意识地把对手当成一定要战胜的敌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时,顾不上想一想:他们到底是谁? 第一场竞争——因嫉妒而起的流血事件,发生在人类第一对兄弟之间。因为上帝看中弟弟亚伯和他的供物而没看中自己和自己的供物,哥哥该隐就大大地发怒,竟然将亲兄弟亚伯置于死地。从此,人类为了捍卫自身利益而引发的各种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归根结底都在“兄弟”之间。
信主之前,我也认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胜则败,不进则退。“落后就要挨打”,不是吃人就是被吞。然而当我作为“弱者”败下阵来的时候,我的角度和感受就完全不同了。为何要成为强者,如何成为强者,取决于我们的世界观。 如果认同社会达尔文主义,当然会理直气壮地弱肉强食,即便沦为板上鱼肉也愿赌服输,不服也没用。然而圣经告诉我们,是上帝造了我们,我们都是亚当夏娃的后裔;是上帝赐下丰盛的恩典,足够全人类欢喜领受,和睦同居;是上帝在掌管世界的秩序。
有报道说,霍金曾被妻子虐待。按世俗标准,霍金到底是强者还是弱者?若是强者,怎么可能被柔弱的妻子欺负?若是弱者,那“当今最伟大的科学家”头衔带在身上,于身体又有何益呢?谁没有年老衰残的那天?
接下来想和你说到的,是圣经里旧约的一个人物:但以理。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脱颖而出,受到器重并非战胜对手,拼命往上爬的结果,而是上帝将他们放在高位,完成他指派的使命。我的意思不是说不求上进,知难而退,不是不需要展现自身优势和能力,而是说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心态,不应抱着志在必得的竞争心理。人认真努力尽好自己的本份,结果听命于上帝,无论他把我们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一定是最好的安排,甘心顺服。 退一万步说:竞争的目的是什么?仅仅为了生存,抢别人的面包吃吗?还是把抢夺来的东西,以慈善家的身份捐出去,显示自己的强大和慷慨?看看成功人士在宣扬和致力于什么?不是公平,爱,扶老携幼,扶弱济贫吗?
生活走到今天越发觉得,功利性交际无法建立真正的亲密感。亲密感不是建立在走动的频繁与否,而是真正有生命相交,生死与共的互相关怀。是爱。
如果一个人认同马斯洛的那一套不靠谱,人根本的出路是寻求从神而来的满足的话,那么功利式交际到底意味着什么,大量的成语就派上用场了。“尔虞我诈,“狼狈为奸”,一丘之貉,狐假虎威,狐朋狗友,见利忘义,卖友求荣,损人利己,勾心斗角,明争暗斗,阳奉阴违,过河拆桥,反目成仇,背信弃义”……
圣经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意思是,当你以功利的动机做的一切只是去换取利益好处,只是放出钓饵“钓鱼”的话,人得到的,只可能是同样的功利性回报。相当于物物交换,以物易物。一旦这个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一钱不值,只能当叫化子了。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曾经在节目里和你探讨过,说在二战时期有一家犹太富人商量投奔哪位朋友最保险,先评估交往最密切,关系最“铁”的生意伙伴,但筛来筛去最终选择了最不具利益相关的朋友。越是得意时或有利用价值时建立起来的友谊,越可疑,越不能轻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个日久不是指时间长短,而是指经历生死患难,经过利益得失考验。走运时交的朋友不算朋友,背运时交的朋友才可能是朋友。
人际交往的动机太重要了,不要单看表面上和你走动得怎么样,要用慧眼识透各种漂亮的幌子下面真实的动机是什么。同理,以功利为标准的权衡选择,也只能得到功利性的结果。这个太常见了,再以但以理为例:下狮子坑的时候,连最欣赏他最有权势的大流士王也指望不上,历史上类似的悲剧还少吗?
本集歌曲:罪的众锁链—赞美诗、我—以斯拉、我要顺服—赞美之泉、种与收—天韵诗班、恩典之路—赞美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