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人培训材料

圣经系列⑦

圣经人物

著者:苏文峰/吕允智

前言
第一课 遭遇毁谤的摩西
  一、身家背景:
  二、时代背景:
  三、关系人物(横切面):
  四、一生主要事迹(纵切面):
    依时间来分:
    依内容来分:
  五、观察本课主要经文史实:摩西被毁谤
  六、解释:
  七、归纳与应用:事奉者的功课
第二课 求死的先知以利亚
  一、身家背景:
  二、时代背景:
  三、关系人物(横切面):
  四、 一生主要事迹(纵切面):
  五、观察本课主要经文之史实:以利亚求死
  六、解释:
  七、归纳与应用:事奉者
  以利亚生平地图
第三课 波斯皇后以斯帖
  一、身家背景:
  二、时代背景:
  三、关系人物(横切面):
  四、一生主要事迹(纵切面)依时间来分:
  五、观察本课经文之主要史实:以斯帖冒死见王
  六、解释:
  七、归纳与应用:事奉者的功课
第四课 重建城墙的尼希米
  一、身家背景:
  二、时代背景:
  三、关系人物(横切面):
  四、一生主要事迹(纵切面):
  五、观察本课主要经文之史实:尼希米重建城墙
  六、解释:
  七、归纳与应用:事奉者的榜样
第五课 甘心衰微的施洗约翰
  一、身家背景
  二、时代背景
  三、关系人物
  四、一生主要事迹
  五、观察本课主要经文的史实:施洗约翰的自白(约三22-30)
  六、解释并归纳施洗约翰事奉的榜样
  七 归纳与应用:事奉者的功课
第六课 卖主的加略人犹大
  一、身家背景
  二 时代背景
  三 关系人物
  四 一生主要事迹
  五 观察本课主要经文的史实:犹大卖主而后自杀
  六 解释并归纳犹大在事奉上的失败
  七 归纳与应用:事奉者的鉴戒
  主耶稣时代的耶路撒冷地图
第七课 善于劝慰的巴拿巴
  一 身家背景
  二 时代背景
  三 关系人物
  四 一生主要事迹
  五 观察本课主要经文的史实:巴拿巴的劝慰事工
  六 解释并归纳巴拿巴事奉上的榜样
  七 归纳与应用:事奉者的功课
  保罗生平及著作年代表*
  使徒行传地名
第八课 同心同行的亚居拉、百基拉夫妇
  一、身家背景
  二、时代背景
  三、关系人物
  四、一生主要事迹
  五、观察本课主要经文的史实:亚居拉、百基拉夫妇同心事奉
  六 解释并归纳亚居拉、百基拉事奉的榜样
  七 归纳与应用:事奉者的功课
答案
  第一课 摩西
  第二课 以利亚
  第三课 以斯帖
  第四课 尼希米
  第五课 施洗约翰
  第六课 加略人犹大
  第七课 巴拿巴
  第八课 亚居拉、百基拉

前言

  本书从圣经中选择八位人物,特别从“事奉者的榜样和鉴戒”这个角度,用归纳法查经的方式研读。虽然本书的目的不是完整查考每位圣经人物的一生事迹,但为了让读者对八位人物先有宏观了解,每课均先介绍各人的:

一、身家背景:名称,家世(支派),地点(出生地、居住地、事奉地),学历,外貌,个性特点。

二、时代背景:当时世界和本国局势,西元年代,中国年代。

三、关系人物(横切面)

四、一生主要事迹(纵切面):人生分段,起承转合。

  完成上述四方面的介绍后,再从每位人物的生平中选取一件具有代表性的事迹,按归纳法人物查经的三个原则研读:

五、观察此事件的史实:上下文,时间,地点,相关人物,原因,发展,结果。

六、解释属灵的榜样或鉴戒:成败/得失的因素,危机/转机的契机,神/人的评价,角色/使命的定位等。

七、归纳并应用:对我们当今的事奉/生活有何帮助?有何类比和对比?

  限于〈中国学人培训材料〉的格式和字数,本书只能选择旧约和新约中各四位人物研读;整本圣经中尚有极丰富的人物生平事迹可供学习,请参考本书最后面的进深书目,并靠圣灵的引导活用其他富有创意的方式,如:话剧、采访、棒球查经、相声对话等,必可加深学习圣经人物的兴趣和功效。

第一课 遭遇毁谤的摩西

本课主要经文:民数记十二章一至十六节

一、身家背景:

  摩西(Moses)的名字源于埃及,有“出生”之意,与许多法老名字的后半部相同,如: AhmoseThutmoseRameses 等,又与希伯来文“拉出来”的发音相似(出二10)。摩西是利未支派哥辖的子孙(出六16-18)。可能出生于以色列人集中的歌珊地(创四十七27),也可能是以色列人作工的兰塞城(出十二37);四十岁前成长于埃及王宫;四十岁后,逃亡至米甸的旷野,结婚生子,牧羊四十年;八十岁在何烈山蒙召,带以色列人出埃及,在西乃山颁布律法,在旷野四十年后,死于迦南地外约但河东的毗斯迦山顶(申三2627;卅四1)。

二、时代背景:

  摩西(1526-1406BC),晚于亚伯拉罕(2166-1991BC)约六百年,先于大卫(1040-970BC)约四百年。摩西八十岁时出埃及(1446BC),距雅各全家75人下埃及时(1876BC)有430年(出十二40)。当时正当古埃及的新王国时期,中亚的古巴比伦王朝之后,约为中国古代商朝(1751-1111BC)中叶。当时全埃及约有八百万人,而以色列总人口就有两百多万人。

三、关系人物(横切面):

四、一生主要事迹(纵切面):

依时间来分:

1.幼年:出生时父母的信心及童年教育,培养其选民意识,民族认同(来十一23;徒七20)。

2.青年:埃及王宫度过四十年,“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徒七22),但发现靠民族情感发出的血气之勇,不能成就大事(出二11-15)。

3.  壮年:米甸旷野牧羊四十年,在异象中蒙召(出三11-13)。

4.  老年:过红海,四十年在旷野流浪,神用他成就大事,带领百姓,颁布律法。

5.  临终:一代信心伟人,名留青史。功成身退,登毗斯迦山,遥望迦南地(申卅四1-12)。

依内容来分:

1.  救赎──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不再为奴,得享自由。过逾越节,预表救恩。

2.  立约──颁布律法、诫命与典章,写下摩西五经。他是律法的代表者(约一17)。

3.  敬拜──建造会幕、设立祭司、献祭与节期。

4.民族的形成──建军、编队与带领百姓走旷野路四十年,塑造以色列全民成为一个合一的民族。

5.事奉──面对强敌靠主胜过,多次承受以色列人怨言,个性谦和(民十二3),不断为他们代求,甚至愿牺牲自己(出卅二32),被称为神人(申卅三1;书十四6)、使者(出三10;徒七34;来三1)与仆人(民十二78;申卅四5),足为所有事奉者的榜样。

五、观察本课主要经文史实:摩西被毁谤

1.时间:此段故事发生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第二年,会幕立好开始前行(民十11),百姓因食无肉发怨言被惩罚后(民十一33)。在差派十二探子探查迦南地之前(民十三1)。

2.地点:哈洗录,在西乃山东北,基博罗哈他瓦(民十一35)和巴兰旷野的加低斯(民十二26)之间。

3.人物:亚伦──摩西的哥哥与代言人,以色列头一位大祭司。米利暗──摩西的姊姊,也是女先知。摩西的妻子──为古实女子。摩西──神的仆人,在以色列全家尽忠。

4.事件:亚伦、米利暗因摩西的妻子是外邦古实女子而毁谤摩西,神为摩西主持公道,米利暗长大麻疯,摩西代求得到医治。

六、解释:

1.摩西之妻是米甸祭司叶忒罗之女西坡拉(出二21),在摩西返埃及之前还在(出四24),为何一两年后,以色列人才出埃及,摩西的妻就成了古实人?有两种解释:摩西另娶古实女子;或者古实人是以色列人对外邦人一种轻视性的称呼,因此这里所称的古实女子就是米甸人西坡垃。

2.亚伦、米利暗为何要毁谤摩西?可能因先知在本家不受尊重(可六4),亚伦、米利暗自幼看摩西长大,四十年不见,回来就领导两百多万百姓,心生不服。见他上西乃山领诫命律法,和神面对面,心生嫉妒。又见他娶外邦女子,不合祖宗条例,心生不满。种种原因,造成毁谤摩西的事实。

3.  摩西在整个事件中的反应为何?摩西的反应,可为所有信徒之榜样:

a.  静默不语。他不自我分辩,等候神;因神已听见,神也会为神仆人说话。

b.  为人谦和。毫不骄傲,也非自卑,尊神为大,不以自我中心。

c.全家尽忠。他有先知、祭司、君王的职责,担负教导、牧养、治理的工作,以神国的事为念,不单顾自己本家。

d.  领受启示。他面对面清楚认识神,明白神的话,尽力传扬。

e.饶恕代求。当神惩罚米利暗时,他立刻代求,如约伯为三个朋友代求(伯四十二10)。

七、归纳与应用:事奉者的功课

1.同工事奉的难处,往往来自自我中心,嫉妒别人的成功和恩赐。米利暗和亚伦毁谤摩西的原因,表里不一,显出人性软弱虚伪。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2.摩西原本是性烈之人,经神多年调教对付,在旷野中磨练出谦和个性。今天神也会同样磨练我们。

3.  摩西与神关系亲密,所领受的启示是他属灵权柄的来源,并非以地位要得尊敬。

4.亚伦、米利暗不可自恃资格辈份,倚老卖老;也不应借题发挥,攻击摩西的属灵权柄;攻击神的仆人,就是攻击神。

5.今日在教会中事奉,难免会被批评毁谤。如何面对,可反映出每位事奉者的成熟度。

作业(讨论题目):

一.  请在圣经中找出其他神的仆人被毁谤时,如何回应的榜样。

二.  当事奉者明显犯错时,应如何去帮助他?有什么圣经教导?

第二课 求死的先知以利亚

本课主要经文:列王纪上十九章一至十八节

一、身家背景:

1.以利亚(Elijah)是在基列寄居的拿弗他利地之提斯比人,名字意为“耶和华是我的神”。

2.他是以色列伟大的先知,身穿毛衣,腰束皮带,个性刚烈,曾行过许多大神迹(预言干旱与大雨、使死人复活、天火降下……)。但在挫折时极度沮丧,甚至求死。

3.  以利亚未见死亡,乘火车火马升天(王下二11)。

二、时代背景:

1.  以色列联合王国分裂成南国犹大与北国以色列后,北国共有209年(931-722BC)历史,分为九个王朝:耶罗波安(22年,931-909BC),巴沙(24年,909-885BC),心利(7日,885BC),暗利(44年,885-841BC),耶户(89年,841-752BC),沙龙(1月,752BC),米拿现(12年,752-740BC),比加(20年,752-732BC),何细亚(10年,732-722BC)。以利亚在暗利王朝亚哈王时代(874-853BC)作先知,经过亚玛谢王(853-852BC),在约兰王(852-841BC)统治初年被接升天。

2.亚哈王之后耶洗别为西顿王谒巴力之女,引进迦南偶像巴力与亚舍拉,极力逼迫事奉耶和华的先知。当时全以色列百姓大多拜假神,极为堕落败坏。

3.  以利亚事奉时为以色列南北国联盟时期(873-835BC),当时犹大王约沙法(873-848BC)为好王,惜其子约兰王(853-841BC)娶亚哈与耶洗别之女亚他利雅为妻,造成日后犹大国的难处。

4.  当时亚述帝国之王为:亚述拿西帕二世(884-858BC)及撒缦以色三世(858-824BC)。当时的亚兰王为便哈达一世(900-860BC)及二世(860-841BC)。约在中国西周时代(1111-771BC)。

三、关系人物(横切面):

四、 一生主要事迹(纵切面):

  按圣经记载,以利亚所经过的地方为人生分段:

1.  上场:由撒玛利亚到基立溪旁(王上十七1-7):以利亚指责亚哈王,退至基立溪,靠乌鸦叼饼和肉养生。

2.  退隐:在西顿的撒勒法(王上十七8-34):旱灾时住寡妇家,救其子死而复活。

3.  出征:回到撒玛利亚(王上十八1-19):三年后复出,斥责亚哈王拜偶像,并向假神先知挑战。

4.  奏捷:迦密山到基顺河(王上十八20-45):以利亚献祭时降下天火因而得胜,杀了数百巴力先知。

5.  低潮:耶斯列、别是巴、何烈山到大马色(王上十九1-21):耶洗别欲杀以利亚,先知灰心求死,神坚立他,呼召以利沙跟随。

6.  余事:耶斯列、撒玛利亚(王上廿一1-29;王下一1至二1-12)):斥责亚哈王占拿伯葡萄园之事,及其子亚哈谢王有病求问外邦神之举动。以利沙跟随以利亚,以利亚升天。

五、观察本课主要经文之史实:以利亚求死

1.  时间:以利亚大胜且击杀巴力先知之后(王上十八20-46),选召以利沙跟随接棒之前(王上十九19-21)。

2.地点:由耶斯列(王上十八46)逃到别是巴(犹大地最南边之城市)及旷野(王上十九34),约一百哩,再走四十昼夜路程(约三百哩)到何烈山(王上十九8)。

3.人物:亚哈与耶洗别,身为北国以色列王与后,引进迦南假神巴力与亚舍拉的偶像崇拜;以利亚独力对抗偶像与假先知而大胜,耶洗别威胁杀他;天使给以利亚食物和水,并指引方向;神指示他按立哈薛、耶户作王,以利沙接续他以及指示他有七千人未向巴力屈膝。

4.事件:以利亚因迦密山事件而遭生命危险,灰心丧胆逃跑,甚至求死,被神挽回之经过。

六、解释:

1.亚哈和耶洗别──暗利的儿子亚哈与其妻西顿王谒巴力之女耶洗别,是以色列国有史以来最邪恶的王和王后(王上十六3031,廿一5),除了引进偶像、杀害先知外,也谋害拿伯,侵占他的葡萄园(王上廿一7)。亚哈死于与亚兰王的战役中(王上廿二35)。14年后,元帅耶户杀死耶洗别(王下九33),其子以色列王亚哈谢、约兰,其女亚他利雅(犹大王约兰之后)及外孙犹大王亚哈谢均不得好下场(王上廿二5253;王下九22;代下廿一6,廿二2-4)。

2.巴力和亚舍拉──巴力是西顿人的土地神,掌管气候、牲畜与五谷收成;亚舍拉(又作亚斯他录,王上十一33)是女神,巴力之妻,掌管生育繁殖。迦南人拜巴力和亚舍拉的仪式极为邪恶淫乱。

3.  以色列国的信仰光景如何?──所罗门王娶外邦后妃带入偶像(王上十一1-8),虽对全百姓尚未造成影响,但已经得罪神了。北国以色列耶罗波安王在伯特利和但设立邱坛与金牛犊,使百姓陷在罪中(王上十二30)。亚哈和耶洗别引进外邦偶像崇拜,杀害以色列的真先知,并胁迫许多先知妥协,又引进450巴力的先知及400亚舍拉的先知。除了俄巴底所藏的100先知外,仅有以利亚一人敢站出抗衡。

4.  以利亚在胜利之后,为何会落入灵性软弱光景?

属灵高峰之后他竟陷入低潮,因为:

a.  迦密山胜过假先知事件后,以利亚的体力极度透支,以致格外软弱。

b.由他和神的对话,可看出他的状况:“我不胜于我的列祖”(王上十九4)他与古人相比,且重复“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王上十九1014)。他充满自怜与自我中心。

c.  长期孤军奋战,缺乏伙伴。

d.  转看环境,未像以前单仰望神。

5.  神如何对待灰心求死的以利亚?

a.  神并未直接回答。容他休息睡觉,差派天使二次供他饮食,直到他体力恢复。

b.暂时离开服事的地区,走40天的路程,在时间与空间上都远离其成功与失败之处。

c.  到何烈圣山(即西乃山)。以利亚在此的许多经历与摩西类似,也是一种提醒。

d.  向他显现神大能作为。神不在风、地震或火中,神却在微小的声音中对他说话。

e.神只询问、吩咐,神不解释、回答。神要以利亚在回答神的问题中看见自己的软弱与不足;在遵行神的吩咐时明白神的大能与掌权。神指出跟随神的人不只他一人,还有七千人未向巴力屈膝。

f.神调整以利亚的事奉型态,打发以利亚执行膏立新王的新使命,安排以利沙作以利亚的同工与接棒人。

七、归纳与应用:事奉者

1.  以利亚的灰心求死是许多事奉者的鉴戒:

a.  他只看过去的成功无法持续超越,又见当今敌人的威胁恐吓。

b.  将自己与先祖、别人相比,见其他先知软弱逃避,以为自己孤立无援。

c.  事奉者身心灵极度疲惫,缺乏睡眠饮食时,易落入情绪低落之中。

d.事奉者在困难中似乎神没有安慰肯定,不要陷入自怨自艾自怜的漩涡,因神的眼目一直注视他。

2.  神挽回以利亚的方法有许多值得事奉者注意的特点:

a.神是主人,有权柄能力,神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所以不能限定神带领的方式。乌鸦叼饼和肉、寡妇家的面和油不减少、死人复活、天降大火、干旱或大雨、旷野中的水和饼,都是神所安排。

b.  神眷顾事奉者身体的需要,先让他吃饱喝足休息够了,才进一步解决其问题。

c.神说话不在狂风地震大火之时,而在微小声音之中,容易被忽略。只有清心的人得以见神(太五8)。

d.历史在神手中,神也掌管世界。以利亚以为百姓都拜偶像去了,神却保守七千人未向巴力屈膝。不可孤芳自赏!

e.神是创始成终的神。以利亚未竟之工作,神安排以利沙来完成。每位事奉者都应培养接班人。

3.你在事奉中有过成功与失败、高峰或低潮吗?觉得孤单吗?对神生气甚至求死吗?神如何带领你走出来呢?你有没有帮助人由低潮中走出来的经验?

作业(讨论题目):

一.  请找出圣经中的先知及新约如何描绘以利亚?他对后人有何影响?

二.  圣经还有哪些事奉者灰心的例子?神如何带领呢?他们与以利亚的例子有何相同之处?

以利亚生平地图

地图解说

1.?王上17:1-7在基立溪旁

2.?王上17:8-24去撒勒法寡妇家

3.?王上18章迦密山上求雨,杀巴力先知,跑去耶斯列。

4.?王上19:1-6耶洗别要杀以利亚,以利亚逃到别是巴,又逃到何烈山。

5.?王上19:19-21以利亚膏以利沙作知,收他为门徒。

6.?王上21:17以利亚去撒玛利亚责备亚哈王杀害拿伯。

7.?王下1:1-17亚哈谢王病了,差人去求问以革伦的神巴力西卜,以利亚在半路上阻拦,并去见王,宣告王必死在床上。

8.?王下2:1-13以利亚和以利沙从吉甲经伯特利、耶利哥到约伯河东,乘旋风升天。

第三课 波斯皇后以斯帖

本课主要经文:以斯帖记三章七节至四章十七节

一、身家背景:

1.  以斯帖(Esther)是波斯名,意为“星”(亦可能由巴比伦女神 Ishtar 之名而来);其希伯来名为哈大沙(Hadassah),植物“桃金娘”或“媚桃”(Myrtle)之意。

2.  以斯帖是犹太孤女,便雅悯支派人,犹大国王耶哥尼雅(又叫约雅斤,王下廿四8-16;代下卅六910)被掳时(597BC),被掳之民便雅悯支派末底改(Mordecai)的表妹及义女。

3.以斯帖的父母并未在古列王许可犹太人回国时(538BC)离开波斯,以斯帖一直住在波斯首都书珊城。

二、时代背景:

1.  亚哈随鲁王(Ahasuerus,于486-465BC为波斯王)是波斯原名之希伯来译法,历史上用其希腊名,称为薛西一世(Xerxes I)。他以冲动莽撞闻名,由其废王后瓦实提之事可看出。

2.波斯帝国版图由印度至非洲伊索匹亚,但亚哈随鲁王盼望完成他父王大利乌王的遗志──征服希腊,却在490BC马拉松之役惨败于希腊。以斯帖记第一章的筵席,可能是战前的策略性会议。

3.根据历史记载,亚哈随鲁王攻希腊之役先胜后败,陆军海军陆续失败,478BC撤退返回波斯,致力内部建设,至465BC被弑。其子亚达薛西一世(应为王后瓦实提所生)继位四十年(465-425BC),以斯拉、尼希米皆在他执政期间返回犹大。波斯帝国于331BC亡于希腊亚历山大大帝。

4.  王后瓦实提在亚哈随鲁王远征希腊之前(484 / 483BC)被废。以斯帖在亚哈随鲁王远征希腊失败返国之后(479 / 478BC)被立为后。

5.以斯帖记的时代在第一次所罗巴伯回归和第二次以斯拉回归之间,当时住在波斯的犹太人可能有数百万人,而回归犹大地的犹太人只有五万。

6.以斯帖的时代为波斯帝国强盛时期,亦为雅典联盟成立(478BC)、希腊之古典全盛时期。罗马是共和时期(509-27BC),中国是周朝的春秋时代(771-403BC),约在孔子(551-479BC)与苏格拉底(469-399BC)前后。

三、关系人物(横切面):

1.亲人:父(亚比孩,斯二15,九29)母早逝,由表兄末底改抚养长大(斯二7),收为义女。

2.关键人物:波斯王亚哈随鲁王,前王后瓦实提Vashti(希腊名亚美斯提丝,是亚达薛西一世之母后)。

3.  仇敌:哈曼 Haman 是亚甲族哈米大他之子(斯三1),哈曼之妻细利斯(斯五1014),朋友、智慧人(斯五1014,六13)及十个儿子(斯九7-10)。

4.太监:米户幔等(斯一10),希该、沙甲(掌管宫女,斯二314),辟探、提列(图谋害王被末底改检举,斯二21),哈他革(伺候以斯帖,斯四5),哈波拿(伺候王,斯七9)。

5.  大臣:米母干等(斯一1416-21)。

四、一生主要事迹(纵切面)依时间来分:

1.  童年:出身于波斯国被掳之犹太民众中,自幼父母双亡,在表兄末底改家中成长。

2.原王后瓦实提被废于亚哈随鲁王三年(482BC)。再选后妃时以斯帖入选,经一年预备后正式选中,于亚哈随鲁王七年十月(478BC)受封为皇后。

3.亚哈随鲁王十二年正月(474BC五、六月)哈曼因恨末底改,定计请得王令要在十二月十三日(473BC三月七日)杀害所有犹太人。

4.犹太人极度惊慌,末底改要以斯帖代求王命,以斯帖要末底改及犹太人禁食三日,才去见王。又两度设筵邀王与哈曼,其间王因听见过去末底改揭发谋刺王命阴谋,定意高举末底改。

5.  在第二次筵席中,以斯帖求王命准许犹太人反抗仇敌蒙准,哈曼一家被处极刑。

6.王于三月廿三日下新令,准许犹太人在十二月十三日报仇,共杀仇敌约七万五千人。

五、观察本课经文之主要史实:以斯帖冒死见王

1.哈曼因他与末底改的私仇,定意要加害所有犹太人。正如犹太人要害耶稣得假手罗马巡抚彼拉多,哈曼必须说服亚哈随鲁王,认为犹太人散居全国,不同于万民,不守王律,留之无益,灭之可也。另外哈曼愿意捐一万他连得银子入王库(约为波斯全年岁入之三分之二)。

2.王同意哈曼所求,正月13日传旨于全国各省,于11个月后(1213日)执行此灭族令。

3.各处犹太人极度哀痛,披麻蒙灰,撕裂衣服,末底改到宫前要找以斯帖。因其身穿麻衣不能入宫,他和以斯帖的沟通都是透过太监哈他革。

4.末底改告诉以斯帖,哈曼与他有私人过节,却请王命要灭全族,嘱以斯帖见王,为百姓恳求。以斯帖先有怯意,因王命若未蒙召见王,会被治死,而王已三十日未召以斯帖了。

5.末底改提醒以斯帖,若闭口不言,犹太人也必得救,她全家却要灭亡。她得王后位份是为现今机会。以斯帖以慷慨赴死的决心,嘱咐末底改要犹太人为她禁食祷告三昼夜,终于完成使命。

六、解释:

1.以斯帖记和雅歌为圣经中没有提到“神”名号的两卷书,但内容充满对神的敬虔与神的保守。本课史实中虽然没有使用“神”字,但清楚看到神在掌权。

2.历史中以色列族多次有灭种的危险,从旧约的埃及法老王、亚玛力人,后来的亚述、巴比伦,一直到新约时的罗马,近代的德国纳粹党、回教世界阿拉伯国家等。此次哈曼所安排的王令,是旧约时代最后一次大规模除灭犹太人的行动。犹太人的普珥日 Purim (犹太历亚达月13-14日)即为记念此事件中神的保守。

3.亚甲族哈米大他之子哈曼可能是亚玛力王亚甲(撒上十五20)的后裔。神曾命令以色列人必世世代代与亚玛力人争战(出十七16),且要将亚玛力的名号从天下涂抹(申廿五19)。哈曼与末底改的结怨,几乎影响以色列人灭种,背后应有属灵争战的意义。此处是圣经中最后一次提及亚玛力人。

4.  以斯帖是一个弱女子,却能在适当的时机(the right time),用适当的地位(the right position),以适当的方法(the right way),做适当的事(the right thing)。

七、归纳与应用:事奉者的功课

1.你我能否从今天世上的苦难中,看到属灵层次的功课?每位事奉者应在环境的危险与苦难中认清仇敌的攻击,相信且倚靠神的保守。事奉者更应像以斯帖勇敢地接受神的呼召与使命,承担起该负的责任,甚至牺牲也不退却。

2.当教会或同胞有难处时,你我有何责任与挑战?神的呼召与使命,往往落实在保护神的百姓,免受仇敌的攻击上。

3.你我有哪些世上的身分与地位,也是神所赐的,在机会来临时可以为神所用?为了拯救神的百姓,神往往会预备拣选一些人,先赐给他们有利的身分与地位,将来可以在不同的岗位与角度,参与救恩的计划与神国度的建立。今天,神也给你这样的位份吗?

4.为神所用的人(如以斯帖、末底改),必定要承担危险与压力,最后得到奖赏。恶人(如哈曼)虽抵挡神,逼迫神的百姓,至终必失败灭亡。今日神有时也用世上有权势之人(如亚哈随鲁王),考验神的百姓,也带来神儿女的解救。

5.神拣选的人,逃避神给的责任时,会有什么后果?神的旨意仍然成就,神的国度仍必建立,神的儿女必蒙救赎,但逃避者必受亏损。

作业(讨论题目):

一.  以斯帖记中虽未提到“神”字,请在其中找出神的踪迹和工作。

二.  圣经中除了以斯帖外,还有哪些女子在以色列人遭遇危机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四课 重建城墙的尼希米

本课主要经文:尼希米记二章一至廿节

一、身家背景:

  尼希米的名字有“耶和华安慰”之意。是个身在外邦,心怀圣城的以色列侨民。原为波斯王宫中酒政(有人因此认为他是太监),与王亲近,受王重视。他敬畏神,尼希米记中记载他十三次祷告。性格刚强,不怕仇敌恐吓。擅于计划,领导有方,又廉洁自守,与民同甘共苦,不单带来物质与社会建设,也造成灵性复兴。

二、时代背景:

1.  北国以色列(930-722BC)共208年,亡于亚述帝国;南国犹大(930-586BC)共344年,亡于巴比伦帝国。第一次被掳的人中有但以理,在巴比伦与波斯朝廷中任高官;以西结在百姓中作先知。耶利米(626-586BC之间作先知)指出亡国被掳是神的审判,也预言七十年后要归回(耶廿五1112,廿九10)。

2.波斯王古列元年538BC(拉一1)第一次归回,记于以斯拉记一至六章,共约五万人(拉二6465),由设巴萨带领。大祭司耶书亚(拉三2)和省长所罗巴伯(该一1)同心重建圣殿,至大利乌二年(520BC16年间仅根基完成。先知哈该与撒迦利亚鼓励百姓建造,于大利乌六年(515BC)完工。

3.亚达薛西王七年(458BC)第二次归回,记于以斯拉记七至十章,距离头一次归回有80年,其中发生以斯帖的故事(483-471BC)。此次归回男丁仅一千五百余人,文士以斯拉领导行程。他回去的改革,主要针对与外邦人通婚之罪。北国后裔与四围外邦人通婚的后代,即为撒玛利亚人,信仰混合性宗教,曾想联合建殿被拒(拉四1-3),拦阻修城墙(尼四12),新约时代不与犹太人往来(约四9)。

4.  以斯拉回国后13年的第三次归回,即由尼希米所带领,人数不详。

5.  当时巴比伦帝国(605-539BC)已亡于波斯帝国,希腊亚历山大帝国(336-323BC)尚未兴起,罗马则属于帝国之前的共和时期(509-27BC)。这时也正值中国东周的春秋时代(771-403BC),稍晚于老子(约580-500BC)、孔子(551-479BC),约与苏格拉底(469-399BC)、柏拉图(429-380BC)同时。

三、关系人物(横切面):

四、一生主要事迹(纵切面):

1.尼希米原在亚达薛西王书珊城宫中作酒政(尼一11),于亚达薛西王廿年(444BC)回耶路撒冷担任犹大省长,完成了城墙重建(52天,尼六15)、户口普查、城墙奉献、遵守节期、宣读律法……等复兴的工作。

2.当他返波斯述职(尼十三6)后再回耶路撒冷,再度进行改革:清理圣殿、执行十一奉献、遵守安息日、禁止与外邦人通婚。

3.经过三次被掳归回后,圣殿重建。以色列人在尼希米与以斯拉同心努力下,遵守圣约,重视圣经,圣城与圣民得以建造,而自古经常拜偶像、与外邦通婚的以色列人,自此成为一个严守律法、敬虔的民族。

五、观察本课主要经文之史实:尼希米重建城墙

1.时间(When)──犹太人第三次归回(444BC)期间,尼希米第一个省长任期(12年)中的第一年。

2.人物(Who)──上司:波斯亚达薛西王一世(亚哈随鲁──薛西王之子,可能是以斯帖的继子)。亲友:父──哈迦利亚(字意:要等待耶和华),弟兄──哈拿尼(字意:耶和华有恩慈)。同工:文士以斯拉(亚撒利亚之简称,字意:耶和华帮助),哈拿尼雅(尼七2),旧约最后先知玛拉基可能在同时代。软弱的以色列人:假先知示玛雅(尼六1011),大祭司以利亚实(尼十三28)。仇敌:撒玛利亚省长和仑人参巴拉、亚扪省长“为奴的亚扪人”多比亚,阿拉伯人基善。

3.  地点(Where)──从波斯首都书珊城的王宫,到荒凉毁坏的犹大耶路撒冷圣城。

4.事件(What)──由耶路撒冷来的犹大人哈拿尼,告诉在波斯宫中任职酒政的尼希米有关耶路撒冷荒凉的情形,尼希米求神得王助回国修建经过。

5.  事由(Why)──犹大百姓归回后,所罗巴伯重建圣殿(536-516BC),以斯拉重申圣律(458-457BC),百姓仍旧软弱,直到神差尼希米回国重修圣城(444BC),至此犹大圣民重得复兴。

6.过程(How)──忧心家国(尼二12),惧怕君王(23),倚靠上帝(45),安排计划(6-10),观察城墙(11-16),鼓励百姓(1718),抵挡仇敌(1920)。

六、解释:

1.  尼希米在波斯王宫中地位为何?有什么责任?

  尼希米是酒政,负责先尝王所有的饮食,确定没有下毒,王才食用。此职位与王的安全有关,必须是王最亲信的人。

2.  尼希米回耶路撒冷的官职为何?有什么责任?

  尼希米担任犹大地的省长(尼五14-18)此官衔又译作总督,设巴萨(拉五14)、所罗巴伯(该一1)都作过省长。省长与属下的俸禄通常向百姓征收,但尼希米非但一介不取,还款待数百人的饮食。

3.  为何有人要阻拦耶路撒冷城墙修建?

  尼希米的敌人主要是撒玛利亚省长和仑人参巴拉,大河西省长亚扪人多比雅及亚拉伯人基善。撒玛利亚人系北国以色列亡于亚述后,与异族通婚的后裔。撒玛利亚人原来想一同重建圣殿被拒(拉四1-3),就一再阻拦建殿与建城之工,上告波斯王谓犹大人要谋反(拉四11-16),又嗤笑尼希米(尼二19,四1-3),恐吓要攻击耶路撒冷城(尼四78),谋害尼希米(尼六1-14),均未成功。其反对原因为政治经济因素过于宗教因素,因尼希米抵达后减弱撒玛利亚省长权柄,又可能影响亚拉伯人香料贸易的利润。

七、归纳与应用:事奉者的榜样

1.被掳归回期间,以色列人的灵性复兴是由所罗巴伯重建圣殿,以斯帖保护圣民,以斯拉重申圣律及尼希米重修圣城等事件所带来的。这些事奉者在不同的时期中,藉不同的恩赐和机会服事神。他们对今日教会事工的推展,有许多可供效法学习之处。

2.  尼希米领导管理的榜样:参考孙德生(Oswald Sanders)在《属灵领袖》(Spiritual Leadership)一书第廿二章的描述,尼希米身为领袖,有不少值得今日事奉者效法的榜样:

* 他的品格:

a.  不断祷告:他是个祷告的人,随时随地向神求告、仰望、亲近(尼一4-6,二4,四4-9,五19,六9-14,十三142229)。

b.  关心同胞:了解归国同胞情况,为同胞哭泣禁食哀求(一4-6),为同胞求好处(二10)。

c.不敢自义:“我和我父家都有罪了”(一6);他愿分担以色列人的罪。他与同胞认同,不自以为义。

d.  勇敢无惧:不逃跑,不愿避到圣殿保全性命(六11)。

e.深思远虑:确定工作目标及日期,求王赐下通行及木料的诏书,方便日后的行程及建造(二6-9)。

f.谋定后动:到达耶路撒冷后,住了三天,观察局势后才动手,不随便宣扬(二11-16)。对官长的恶行,“心里筹划”后才斥责(五7)。

g.清楚决定:到了应该向王秉告及动工建造的时候,敢做决定,果断而不拖延(二5-617)。

h.  了解疾苦:他了解民众的问题,立即设法解决(四10-12,五1-5)。

i.不循情面:他敢斥责贵胄和官长,行事严格公正(五7-11)。

j.兼顾现实:面对敌人的攻击和扰乱,他一面祷告,一面“派人看守、昼夜防备”(四9)。他知道如何仰望神,也知道人当尽的本分。

k.以身作则:他不自恃身份,愿和修造城墙的百姓、弟兄、仆人、护兵一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脱衣服,佩带兵器(四21-23)。

l.不求报酬:不受俸禄,不索粮食和酒,不置田产(五14-16)。

* 他的方法:

a.  激发信心:鼓励百姓认识神的施恩和权能(二1820,四1420)。

b.分工合作:他调查形势,估计可用的人员和专长后,分派各组人员清楚的职责,各组分工而合作,并指派忠信的管理者(二11-16,三1-32,七2)。

c.劳逸结合:百姓工作疲乏、又受阻碍、丧失勇气时,尼希米武装百姓,重新编组。他让百姓半数工作,半数防卫和休息(四10-16)。

d.对付外患:面对敌人的侮辱、讽刺、渗透、恐吓、骚扰,他勇敢应付,心志坚定,并采取一切必要的预防措施(四16)。最重要的,他对神坚信不移(四20)。

e.处理内乱:百姓因被富家欺压而埋怨时,尼希米听取民怨,公开斥责贵胄,劝令免债(五1-13),双方皆听从。

f.属灵复兴:他在物质建设之外,更致力真理及心灵建设。他请以斯拉宣读律法,恢复住棚节,禁食认罪,洁净圣殿,十一奉献,守安息日,禁止杂婚(八至十三章)。

  这一切属灵的复兴,使归回的以色列人不仅归回圣城,更归向那圣洁权能的耶和华。

作业(讨论题目):

一.  请分析圣经中如何教导信徒在“对君王顺从”与“对神敬畏顺服”中取得平衡?

二.  尼希米被神使用的原因是什么?许多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中,都以尼希米为范例,从尼希米记全书中,可看到他具有哪些属灵领导的美德?

第五课 甘心衰微的施洗约翰

本课主要经文:约翰福音三章廿二至卅节

一、身家背景

1.  名称:本名约翰(John,字义是:神的礼物,神的恩赐)。别名施洗约翰(John the Baptist),因他宣讲悔改的洗礼,而且在约但河为众人施洗,也为耶稣施洗,故得此别名(太一16;路三1-22)。

2.  家世:以色列人利未支派祭司家庭。

3.地点:出生在犹太境内山地,居住在旷野,主要事奉地点在约但河下游及耶路撒冷附近。

4.  外貌:穿骆驼毛衣服,腰束皮带(太三4)。

5.个性:心灵强健(路一80),刚烈勇敢,其心志和外貌均类似旧约的以利亚(王下一78)。

二、时代背景

1.世界局势:施洗约翰公开传道的时间只有一年,约在主后26年,中国东汉光武帝时期。那时罗马帝国是大一统的和平时期,第二位皇帝提庇留分派本丢彼拉多任犹太巡抚,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犹太人在罗马政府的凶暴统治下生活困苦,期待弥赛亚的拯救。

2.犹太局势:宗教上祭司、文士、法利赛人只知死守摩西律法,毫无信仰的实质。圣殿华丽但敬拜徒具形式。

3.  施洗约翰的事工,为那时代带来震撼,预备人心迎接耶稣基督宣讲的福音。

三、关系人物

四、一生主要事迹

1.  出生:祈求而得,天使预告,母腹中被圣灵充满(路一5-2557-66)。

2.  成长:按拿细耳人条例(民六1-21)。长于旷野,衣食特殊(路一1580;可一6)。

3.  传道:传悔改回转之道,斥责罪恶,介绍基督,为人施洗,招收门徒(太三1-16;可一1-16;路三1-18;约一6-91519-34,三22-30)。

4.  殉道:斥罪被下监,曾疑惑主的身分,被耶稣称赞,被希律王斩首(太十一2-19,十四1-12;可六14-29;路七18-35)。

五、观察本课主要经文的史实:施洗约翰的自白(约三22-30

1.时间(When):发生于主耶稣尚未公开传道,施洗约翰下监之前。那时主刚在逾越节洁净圣殿,并与尼哥底母论重生后,离开耶路撒冷,到犹太乡间居住。

2.  地点(Where):耶路撒冷附近的犹太乡间。

3.原因(Why):那时施洗约翰在附近的哀嫩为人施洗,他的门徒见主耶稣也为人施洗,而且吸引更多人,心生妒忌,施洗约翰乃向门徒作此表白。

4.  内容(What):

1)权柄来自天上(27节)。

2)我不是基督,只是先锋(28节)。

3)我不是新郎,只是伴郎,我因神而喜乐(29节)。

4)神必兴旺,我必衰微(30节)。

六、解释并归纳施洗约翰事奉的榜样

1.  他深知主耶稣的身分(identity)和使命(mission

  约翰知道:

1)主耶稣才是来自天上的,神的儿子。

2)神就是旧约所预表的“神的羔羊”(赛五三;约一29),要为世人赎罪。

3)神是先知所预言的那一位基督,是受膏者,是以色列人期盼的弥赛亚。

4)神要用圣灵和火为人施洗,使人不再因遵守律法称义,而是有重生得救的新生命和圣灵的能力(太三1112)。

2.  他确知自己的身分和使命

  约翰因认识主耶稣是谁,故能确知自己的身分和使命。施洗约翰和使徒约翰曾说明约翰和主耶稣的对比:

施洗约翰

主耶稣

用水施洗

用圣灵和火施洗

传悔改的洗礼

传圣灵的洗礼和天国的福音

为光作见证

是真光

在耶稣之先出生

耶稣在约翰前就存在

奉差在基督之前开路

是基督

新郎的朋友

新郎

必衰微

必兴旺

  基于对主对己的认识,施洗约翰的事奉观值得我们效法。

3.  他认识事奉的原则和目的

1)他知道事奉的权柄和果效来自天上(27节)

  若不是天上的神呼召、差遣,事奉的人就不能“做什么”;若不是天父赐下权柄、能力、机会、恩赐、果效,事奉的人也不能“得什么”。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三章五至六节所说:“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领你们相信。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唯有神叫他生长。

2)他事奉的目的是为高举基督,不是为自己

  他虽有奇特的出生、成长背景,有神的灵充满,且有明显的恩赐和果效,但他的心却如马利亚一样尊主为大,以主为乐(路一46-47)。马利亚和约翰都深知道自己只是奉差遣,迎接基督的来临。因此施洗约翰在传信息和事奉时,不断地高举基督,引人归向基督,甚至指示自己的门徒跟随基督(约一35-37)。

  他的事奉不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声望和势力,不是为了与人追比竞争,也不是为了满足自我。他为主而作,为主而活;就像伴郎一样,因新郎(主耶稣)的来临和彰显而有满足的喜乐。

3)他事奉的心愿是让主兴旺,让己衰微(30节)

  英文圣经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对约三30的翻译是:"He must become Greater; I must become Less. " 这个 must 表明施洗约翰的决心。他不是消极、被动或妒忌地看主兴旺、自己衰微;他积极、主动地让主耶稣的真光照亮显大,成为台上的焦点,自己甘心喜乐地退出,作隐藏的事奉。

  诚如英国圣经学者摩根(Campbell Morgan)所说,这段经文可以称为“伟大的退场之歌”。旧约时代的最后一位使者,即将功成身退;他所唱的这首“退场之歌”,为每位事奉者留下了佳美的榜样。

七 归纳与应用:事奉者的功课

  归纳施洗约翰在这段经文中的榜样,请每位事奉者一起思想:

1.  我在神的国度中,被差派的角色和使命是什么?

  我们的身家背景、时代局势、成长过程、人生际遇、信主后的转变、属灵的操练、当今的机会……,都是神的工作(弗二10),为要完成神托付的使命,像施洗约翰当年一样。

2.  我知道自己事奉的恩赐和限制吗?

3.  我的事奉是依靠天上的权柄和能力,还是单靠自己的努力?

4.  我会因别人的成功而妒忌吗?我想与人竞争吗?

5.  我事奉的动机是为领人归向自己或归向基督?

6.我的老我已与主同钉十字架吗?它是否仍蠢蠢欲动?我学会了让主显大、让主的灵充满、让主的恩典覆庇吗?

7.主耶稣的生命和能力正在我身上日渐兴旺吗?罪恶和世界的吸引力对我已日渐衰微了吗?

作业(讨论题目)

一.  施洗约翰的一生中,是否也有软弱的时候?为什么?(太十一2-3;路七21-23

二.  主耶稣如何评价施洗约翰?(太十一4-18;路七24-28;约五33-40

第六课 卖主的加略人犹大

本课主要经文:马太福音廿六章十四至十六节,四十七至五十节,廿七章一至十节

一、身家背景

1.名称:本名犹大(Juda)。在中文圣经中被称为犹大的,旧约有八位,新约有六位。为了区别,这位犹大通常按其出生地,被称为“加略人犹大”,或“卖主的犹大”。主耶稣曾称他为“魔鬼”(约六71)及“灭亡之子”(约十七12)。使徒约翰称他为“贼”(约十六6)。

2.家世不详。出生地是南部犹太地的小城加略希斯仑,不像其他使徒是北方加利利人。历史学家 De Quince Kazantzakis 认为他原是歹徒,后来改变了,被带到耶稣门下。

3.  个性:精明,善于理财,有贪心(约十二62)的习性。

二 时代背景

  世界和犹太局势:与施洗约翰相同(见本书第五课)

三 关系人物

四 一生主要事迹

1.  蒙召为使徒(路六12-16

2.  负责管理钱财(约十二46

3.  责难伯大尼的马利亚打破香膏(约十二5

4.  卖主而后自杀(太廿六14-1647-50,廿七1-10;可十四10-1143-45;路廿二3-4;约十八1-5;徒一16-20

五 观察本课主要经文的史实:犹大卖主而后自杀

1.时间(when):犹大卖主的事件,发生于主耶稣公开传道第三年的逾越节。主耶稣在逾越节前二天(即尼散月十二日,星期三),即已预言“要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当时犹太人的领袖已决议用诡计捉拿耶稣,犹大自动献策,愿作内应。这时撒但已进入他的心,卖主的事件,终于在逾越节前夕的深夜时发生。

2.地点(where):逾越节前夕的“最后晚餐”席上,主耶稣对门徒作了很长的教导、应许和临别祷告后,走到耶路撒冷城外,过汲沦溪到客西马尼园,在园中祷告。就在这园中,犹大率领兵丁来捉拿耶稣。

3.方式(how):犹大索价三十块钱后,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将耶稣出卖。他带领祭司长、守殿官、长老,还有一队罗马兵丁及许多带刀棒的差役,显然有周详的计划,志在必得,且防止民众暴动。他以问安的“亲嘴”动作为暗号,实行出卖的诡计。这一切邪恶的方式,均事先设谋计划(可十四44)。他的阴谋虽成功,但耶稣被捕后,他却后悔,还钱被拒后,以上吊的方式自杀身亡。

六 解释并归纳犹大在事奉上的失败

1.  为什么犹大会从尊贵的使徒沦为出卖主耶稣的叛徒?

  犹大的失败,并非一日造成的,而是个渐进的过程:

1)犹大与其他使徒一样,是被主亲自拣选、呼召的。他曾聆听主的信息,出去传道,医病赶鬼,亲见神迹奇事。然而,他虽有事奉的机会、恩赐、表现,却对主一直没有真正的信心(约六64)。正如“登山宝训”中所描述的“恶人”,他们口称耶稣为主,也传道、赶鬼、行异能,却与天国无份无关(太七21-23)。他们“身”在服事的团队中,“心”却不属于所服事的主。

2)他有贪爱钱财的弱点

  他负责保管行囊,“常”盗用公款(约十二5-6),而且视马利亚献香膏为“浪费”。撒但就利用这一弱点“进入他的心”(路廿二3),使他见利忘义,出卖主耶稣;真正是“为利往巴兰的错谬里直奔了”(犹11)。

3)他忽略主耶稣一再的提醒,失去了及时悔改的机会。

  “最后晚餐”前,主为他洗脚(约十三2-5)主暗示门徒不都是干净的(约十三10-11)→主藉递饼明指犹大就是卖主的人(太廿六20-25;约十三25-26)→犹大吃饼后,再次让撒但入心(约十三27)→主耶稣再次提醒犹大,已知他要做什么(约十三2730)→在客西马尼园中,主再次对犹大说话(太廿六50)。

  他任凭自己的心刚硬,一再忽视回转归正的提醒,正如任着“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的人(罗二5)。难怪主耶稣会说:“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太廿六24

2.  犹大真的后悔卖主吗?

1)犹大为什么会自杀?国际圣经协会的《圣经.灵修版》的注解说“当初犹大出卖耶稣,可能企图迫使耶稣去发起一次革命来对抗罗马”(新约87页)。魏斯比(Warren Wiersbe)在《作个忠心者》一书中,也认为“当耶稣重复地拒绝成为一位政治的弥赛亚时,犹大转而反对他”(284页)。然而,当犹大看见耶稣被打受辱,且“无辜”被公会判决死罪后,他“就后悔”了。主耶稣过去的美善一定唤起他的回忆,让他后悔竟以卖奴隶的价钱出卖了耶稣(出二十一32),他发现得到三十块钱的快乐不能代替心中的懊恼。他想退还这血钱给祭司长,去换取耶稣免罪却被拒。一种绝望的心情迫使他以自杀偿命。

2)犹大的后悔,仅是自认为“有罪了”。他充满了罪恶感,和对罪恶之结果的恐惧。这种“后悔”(seized with remose)是一种受骗、做错了判断的后悔;他靠自己的力量自责,不是面向主的认罪悔改(repent)。他宁愿回去找祭司长,用自己的方法脱罪,却不愿回到主耶稣和众使徒当中求饶恕、得赦免。

七 归纳与应用:事奉者的鉴戒

1.犹大的失败,是个渐进的过程。今日一个事奉者的失败,也往往不是突然堕落罪坑中(fall into sin),而是逐渐滑跌下坡,越陷越深(slide into sin)。

2.犹大的弱点是贪财。事奉者的弱点若不儆醒对付,会被魔鬼乘虚而入,要防微杜渐。一个小小的破口,可使一座堤坝溃决。请自省:你目前有什么隐而未现的破口吗?(如:急躁、胆小、情欲、懒散、虚荣……)快求神光照、医治、对付!

3.事奉者极易受到名利的诱惑,必须谨慎自守,且与清心爱主的人彼此规劝,互相提醒(accountable to each other)。

4.一个事奉者可能有外现的恩赐,有优越的地位;但他内在的生命却可能像犹大一样贫乏可怜之至!我们自己必须谨守里外如一(consistent),也关心同工内在生命的成长、过于外在恩赐的追求。

5.当日魔鬼攻击主耶稣,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外面凶恶的祭司长、官府、兵丁,而是利用主耶稣的心腹门徒犹大。今日教会中也要慎防假先知、假弟兄和似是而非的异端进来鱼目混珠。

6.主耶稣多次给犹大悔改的机会。今日主耶稣也藉圣灵的感动,遭遇的事件、疾病、苦难,讲台的信息,弟兄姊妹用爱心说的诚实话……不断提醒我们。要及时悔改,不要执迷不悟,免得后悔莫及。

作业(讨论题目)

一.  在圣经人物中,有哪些事奉者曾经失败?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结局与犹大有何异同?请列举至少三位(如:亚伦、巴兰、亚伯拉罕、罗得、参孙、扫罗、大卫、乌撒、以利亚、约拿、彼得……)。

二.  曾有人说:“犹大卖主,主早已预知。因此他的行为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不应由他负责;犹大还可说是促成耶稣拯救世人的功臣呢!”请指出此言错谬之处。

主耶稣时代的耶路撒冷地图

第七课 善于劝慰的巴拿巴

本课主要经文:使徒行传四章三十六至三十七节,九章廿六至廿九节,十一章廿至廿二节,十五章一至四节、十二节、三十六至三十九节

一 身家背景

1.名称:本名约瑟(Joseph,希伯来文字义是:增添),别名巴拿巴(Barnabas,希腊文字义是:劝慰之子或鼓励人的人 son of encouragement or the comforter),曾与保罗同被称为“使徒”(徒十四14)。

2.  家世:利未支派。拥有田产。犹太侨胞(有双重文化、语言训练和世界观)。

3.  地点:出生地在巴勒斯坦以西,地中海东边的居比路(即今日的塞浦路斯岛 Cyprus)。主要事奉地点包括耶路撒冷、安提阿及小亚细亚。

4.  个性:敬虔、慷慨、慈爱、温和、好人、可靠。

二 时代背景

1.世界局势:第一世纪的罗马帝国是大一统的和平时期。欧亚非三洲之间水陆交通便利,条条大路通罗马,希腊语是世界性通用的语文。这些因素,均有利于福音由耶路撒冷、犹大全地、撒玛利亚,传到地极。巴拿巴事奉的年代比保罗更早(保罗约主后35年信主,6768年殉道),当时中国是东汉初期,罗马皇帝是革老丢(Claudius,主后41-54年)和尼禄(Nero54-68年),统治巴勒斯坦的罗马巡抚是腓力斯(Felix52-60)和波求腓斯都(Porcius Festus60-62)。

2.犹太局势:五旬节后(徒二)教会在耶路撒冷建立并迅速成长,极需教导、行政人才和经费。许多遭犹太宗教领袖逼迫的基督徒分散到撒玛利亚、叙利亚、小亚细亚传讲福音,甚至在希腊半岛和意大利都已有信徒和家庭教会,极需初信造就和同工训练。那时犹太人的基督徒已必须和外邦人基督徒共同聚会、领圣餐、布道、造就、事奉;他们在文化习俗、生活方式、教育背景、经济状况上都有极大差异。双方如何彼此接纳、了解,如何同心同工,如何在冲突时“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都是极大的挑战。巴拿巴(和保罗等)就是在这样的时空下,神所选召的使者。

三 关系人物

* 英国解经学者摩根(Campbell Morgan)认为马可是巴拿巴的外甥,马可的母亲马利亚是巴拿巴的姊妹。

四 一生主要事迹

1.  出生在居比路,迁居耶路撒冷(徒四36)。

2.  耶路撒冷教会建立后,变卖家产(徒四37)。

3.  接待保罗并引见给使徒们(徒九26-29)。

4.  由耶路撒冷探访安提阿教会的初信者(徒十一19-24)。

5.  到大数找保罗同去安提阿事奉一年(徒十一25-26)。

6.  奉安提阿教会差派,送赈灾款到耶路撒冷(徒十一27-30)。

7.  奉差派与保罗创始海外宣教(徒十三、十四)。

8.  受安提阿教会委托,参与耶路撒冷大会,为真道辩护(徒十五1-31)。

9.  第二次海外宣教时与保罗分手,改与马可同行(徒十五36-39)。

五 观察本课主要经文的史实:巴拿巴的劝慰事工

(徒四36-37,九26-29,十一22-26,十五36-39

1.  时间(when):初期教会创立、成长、拓展时期。

2.  地点(where):主要地点在耶路撒冷和安提阿。

3.  方式(how):

1)物质上的劝慰:变卖田产,完全奉献。

2)对初事奉者的劝慰:接待并推介保罗给使徒,找保罗去安提阿

3)对初信者的劝慰:探访、教导他们。

4)对教义上争执的劝慰:参加大会,述说见证。

5)对失败者的劝慰:接纳马可,带他同行。

六 解释并归纳巴拿巴事奉上的榜样

1.  巴拿巴如何在物质上事奉?

1)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劝慰:当时教会初创,信徒来自各地,许多人物质缺乏,也有许多说希腊话的寡妇必须供给(徒六1)。巴拿巴在教会暂时实行“凡物公用”的做法时,看见需要,群策群力,与人配搭。他不是单靠个人的爱心和力量去帮助穷人。

2)他完全奉献,没有保留:他在心志上“一心一意”,不存私心;他对神对人均有信心,知道神必照顾他的需要;他对神对人均有爱心,愿全部摆上。

3)当时不断(NIV 圣经译为 from time to time)有人奉献家产,使徒行传却只提到巴拿巴的名字。显然他的事奉足为表率(见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Volume 9, p. 312),也是他生命流露的结果(见摩根解经丛书,使徒行传,106页)。他在物质上的事奉一定为教会带来极佳的榜样和示范作用,与亚拿尼亚、撒非喇夫妇成为明显的对比(徒五1-11)。

4)后来安提阿教会对犹太地的弟兄有赈灾奉献时,巴拿巴受托携款(徒十一27-30)。足见他在钱财上受教会信任。

2.  巴拿巴为何帮助初事奉的保罗?

1)因保罗需要肢体生活:保罗在大马色城门外归主后,单独去亚拉伯旷野三年(加一17),然后回到大马色(徒九19),才去耶路撒冷。门徒们因他曾逼迫教会,不信任他。这时巴拿巴慧眼识英雄,不仅接纳保罗,而且引他加入使徒的团队,有肢体生活,与使徒“出入来往”(徒九26-28)。

2)因保罗需要真理装备:保罗虽有希腊和犹太的双文化教育,有三年在亚拉伯安静的学习,但对真理的认识仍然有限;他没有像其他使徒跟随耶稣,并亲受耶稣的言行教训。因此巴拿巴将他引见给使徒,使保罗可以“领受”真理的装备并认识圣灵的洗。这一次的引见,对保罗一生的事奉是极大的帮助。

3)因保罗需要教会支援:保罗被迫逃离耶路撒冷后,回家乡大数(徒九29-30)。传记作家 John Pollock 在《翻天覆地一使徒》(海天书楼出版)一书中,认为此时保罗约40岁(主后4142年)。他在大数时,传福音给附近的外邦人,曾被犹太会堂长老棍打鞭笞;也在此时,保罗曾被提到三层天上得到主的显现和启示(林后十二1-6)。这时巴拿巴奉派去探访初信者,到了安提阿之后,特意去大数“找”(look for)保罗,带他回安提阿(徒十一25-26)。

  这一次的寻找,对保罗一生的事奉也是极重要的转机。因为安提阿是罗马帝国第三大城,被称为“亚细亚之眼”,具有世界性的触角;而且信徒已开始传福音给希腊人,教会的同工已具有普世宣教的眼光。以这样的教会作基地,对保罗日后成为“外邦人的使徒”,有极大的帮助。他的第一次海外宣道之旅,就是被安提阿教会差派的(徒十三1-3)。

3.  巴拿巴如何劝慰初信者?(徒十一19-23

1)他出去探访:初信者若能有人当面带领、教导、陪读、共祷,长进最快。因此他从耶路撒冷一直走到安提阿,不辞辛劳,长途跋涉,他遵从主耶稣的大使命,“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而非坐等人“来”的心态(come rather than go mentality)。

2)他善于劝勉(encourage):初信者容易因逼迫、苦难或魔鬼的引诱而心志动摇,也常想靠自己成圣。因此巴拿巴对初信者的劝勉极具针对性:要“立定心志、恒久靠主”(to remain and stay with faith)。他劝勉初信者既因信称义,也要因信成长,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

4.  巴拿巴如何劝慰教义上的争辩者?(徒十五1-41222-35

1)巴拿巴和保罗述说神“同”(with)他们、并“藉”(through)他们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他们让事实说话,见证神也在外邦人中行事,救恩已临到万民。

2)他们带几个人同去:可共同见证会议的经过和决定。

3)他们带几个人回安提阿:念大会的书信,并安慰、劝慰众人,促成了解和合一。

5.  巴拿巴如何劝慰事奉上的失败者?(徒十五36-39

  马可在第一次宣教旅行时半途而废(徒十三13),因此保罗要第二次宣教旅行时不愿带他同去。这时巴拿巴对这位失败过的马可作了及时的劝慰:

1)他接纳马可,带他同行,让他再有事奉的机会。

2)带马可到巴拿巴的家乡居比路,在熟悉的人群和环境中工作。(注:大多数圣经学者均认为马可第一次宣教旅行时半途折回耶路撒冷,是因为出身富家,无法忍受在小亚细亚舟车之苦及盗贼之险。)

  巴拿巴能包容马可的失败,劝慰马可东山再起,对马可的一生极其重要。马可与巴拿巴同工后回耶路撒冷,与彼得一起事奉(彼前五13)。保罗首次在罗马坐监时,他陪伴保罗(西四10;门24)。保罗晚年时,要求马可作伴(提后四11)。显然,他终于得到彼得、保罗的信任,视他为亲密同工(帖前一1;提后一1;门23)。他的足迹遍及安提阿和罗马,且写出马可福音。

6.  为什么巴拿巴能成为劝慰者?他的秘诀是什么?

  使徒行传十一章廿四节让我们看到巴拿巴成为劝慰者的秘诀:

1)好人(good man):他的生命美好,他的品德和气质良善,他容易欣赏别人的好(如对保罗、马可),能见人所未见。他愿谦让,让保罗居首。

2)被圣灵充满:他满有圣灵的能力、恩典和果子,因此他的劝慰不是人为的安慰,而是满有圣灵的同在和透视力。

3)大有信心:对神对人均有充足的信心,深信神能使用初信、失败的人,也能使外邦人归主。他能用信心的眼睛看出别人属灵的潜力和恩赐。

七 归纳与应用:事奉者的功课

1.恩赐搭配:巴拿巴在初期教会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不是主角,却以劝慰的恩赐与彼得、保罗等主角密切配搭,足为事奉者的表率。请思想:我愿与人配搭事奉吗?我能像巴拿巴一样,让保罗后来居上吗?

2.人才培育:巴拿巴为神国培育了保罗和马可两个人才及许多信徒。请自省:我在事奉中关心人才的培育吗?在我的周围,有哪些“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二2)是可以培养、鼓励的?

3.物质关怀:我的信心与行为相称吗?我看见弟兄姊妹有缺乏时,愿意供给他们吗?(雅二14-17)我有缺乏时,也愿意接受别人爱心的供给吗?信徒的缺乏,应互相帮补(罗十二13)。

4.初信造就:教会中常有许多初生的属灵婴孩嗷嗷待哺,他们得到适当的初信造就吗?巴拿巴的探访和教导,在今日仍然适用。

5.忘记背后:巴拿巴使马可从失败中复起。请自问:我能将自己或别人的失败放在背后、努力面前吗?我能从失败中学到功课吗?我能因自己或别人的失败而更知己知彼吗?

6.劝慰之道:我能像巴拿巴一样藉信心、圣灵和良善来劝慰别人吗?我如何操练这些属灵的品格和能力?

7.  处理争执:巴拿巴一生中,有两次缺失,一次是在安提阿随彼得装假(加二11-12);另一次是与保罗因争论而分开。请思想:我如何避免与同工争执?当发生争执时,我当如何处理?

作业(讨论题目):

一.  除了巴拿巴外,圣经中还有其他劝慰的榜样吗?请至少列举三位。

二.  从保罗和巴拿巴分手的事件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属灵的功课?

保罗生平及著作年代表*

年代(主后)

事迹

使徒行传

保罗书信

罗马皇帝

26

主耶稣受洗,开始传道

   

29

主钉十字架与复活升天

徒一

  
 

五旬节至扫罗归正前

徒二1至八40

  

35-36

扫罗归正

徒九1-25

 

提比留(14-37)

38

保罗第一次访问耶路撒冷

徒九26

 

加力古拉(37-41)

38-44

在腓尼基、居比路、安提阿的传道活动

徒十一19-26

 

革老丢(41-54)

44

希律亚基帕一世之死(雅各殉道)

徒十二20

  

46-47

保罗第二次访问耶路撒冷
(犹太的饥荒)

徒十一27至十二25

  

46

保罗第一次传道旅行

徒十三

  

48

回到安提阿

徒十四26

  

49

第三次访问耶路撒冷(开会)

徒十五

  

50

保罗第二次传道旅行

徒十五36

  
 

保罗到马其顿及希腊半岛

徒十六12至十七34

  

50

到哥林多(犹太人被逐出罗马)

徒十八1

帖前后(51年)

 

51

离开哥林多

徒十八18

  

53

安提阿

徒十八22

加拉太书

 

53

到以弗所(第三次传道旅行)

徒十九2

林前(54年)

尼禄(54-68)

56

在马其顿

徒二十1

林后(55年)

 

56-57

哥林多的冬天

徒廿3

罗马书(57年初)

 

57

在腓立比的逾越节

徒廿6

  

57

在耶路撒冷被捕

徒廿一17至廿三30

  

57-59

在该撒利亚为囚

徒廿四

罗马书(57年)

 

59

非斯都继腓力斯之任

徒廿四27

  

59

保罗起航往罗马

徒廿七1

  

59

抵罗马

徒廿八16

  

59-61

在罗马为囚二年

徒廿八30

歌罗西、腓利门、以弗所、腓立比

 

62-64

保罗得释放及后来的旅程

 

提多书、提前

 

64

在尼哥波立或特罗亚被捕

   

67-68

保罗在罗马被杀

 

提后

 

68

尼禄帝死

  

迦勒巴(68)

70

耶路撒冷被毁

  

维斯帕先(69-79)

*有关保罗的生平年代,各注释书有不同说法。

使徒行传地名

第八课 同心同行的亚居拉、百基拉夫妇

本课主要经文:使徒行传十八章一至三节,十八至廿一节,廿四至廿八节

一、身家背景

1.  名称:丈夫亚居拉(Aquila,罗马字义是:飞鹰),妻子百基拉(原名 Prisca,昵称 Priscilla,罗马字义是:较小者,或:有价值)

2.家世/地点:家世不详,只知道亚居拉生在小亚细亚东北部,黑海沿岸的本都省,是海外犹太人。百居拉似是罗马人。两人都有罗马公民身分,原住在罗马,被逐到哥林多,随保罗去以弗所,后回归罗马城,最后与提摩太在以弗所同工,他们的职业是制造帐棚和皮革。

3.  个性:开放、好学、坦率、热心、勇敢、助人。

二、时代背景

  亚居拉、百基拉夫妇所处的时代与巴拿巴相同。这对夫妇的事迹在使徒行传出现时,罗马皇帝是革老丢(主后41-54年),中国东汉初期。

  当时犹太人已散居世界各地,在罗马帝国的大城市中都有信徒和家庭教会,福音已逐渐广传到欧、亚、非三洲。

三、关系人物

四、一生主要事迹

1.出生:结婚信主,以制造帐棚和皮革为业;可能在哥林多、以弗所均有分店(徒十八1-3)。

2.由罗马被逐至哥林多后,保罗与他们同住、同业、同工有一年半之久。这是这对夫妇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徒十八1-411)。

3.  与保罗同往以弗所事奉,传道并建立教会。后接待、教导、推介亚波罗(徒十八18-28)。

4.  回罗马与保罗同工,不顾性命(罗十六3-5)。

5.  与提摩太在以弗所教会同工(提后四9)。

五、观察本课主要经文的史实:亚居拉、百基拉夫妇同心事奉

(徒十八1-318-2124-28

1.时间(when):罗马皇帝革老丢在主后五十年,曾因福音在罗马城犹太人社区传扬引起动乱,将犹太人驱逐出境。亚居拉、百基拉夫妇的一生也因这次变动而有新的方向。他们可知的事奉时期在主后五十年至六十二年之间,也就是保罗第二次旅行宣教至罗马殉道期间。

2.地点(where):他们的足迹遍及意大利半岛的罗马,希腊半岛的哥林多,小亚细亚西部的以弗所。

3.  事奉方式(how):

1)夫妻同心:搬家、事奉、接待、牧养。

2)开放家庭:他们的家就是教会的聚会点。

3)带职事奉

4)成全初事奉的亚波罗。

六 解释并归纳亚居拉、百基拉事奉的榜样

1.  夫妻同工同行的典范

  这对夫妻的一生中经历驱逐、迁居、立业、学习、事奉、设立教会、性命危险等诸多挑战,两人均能同心同行同工。他们正是“丈夫爱妻子,妻子顺服丈夫”,“二人成为一体”(弗五22-23)最好的写照。

2.  为事奉而迁居

  他们在一生至少四次迁居中,由罗马至哥林多是被迫的,但一年半后即由哥林多去以弗所,则出于自愿,为了事奉主。后来他们又回到原被迫害的罗马城,在家中设立教会,为了保罗的命“将自己的颈项置度外”(risk their lives)。 最后又迁去以弗所与提摩太同工。

  他们多次跨海长途迁居,不像一般人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子女、安全、舒适。这对夫妇可说是“不要单顾自己的事”(腓二4),“不以性命为念”(徒廿24),只“以天父的事为念”(路二49)极佳的见证。

3.  以开放家庭来事奉

1)接待:他们先后接待保罗和亚波罗。从两位传道人身上可学习圣经和事奉经验,也了解他们的异象、为人和需要,有助于日后的同工配搭。

2)聚会:无论在何处,他们的家都是聚会点,是事奉、敬拜、牧养、造就的地方。他们在家中的事奉不仅帮助众信徒,对自己的子女也会有深远的影响。(注:圣经中未记载他们是否生儿育女。)

4.  带职事奉

  他们一面制造帐棚、皮革,藉以养生;一面在教会中积极投入事奉,与传道人密切配搭。身为带职事奉者,他们在圣经真理的认识上也深入透彻,不因自己不是全职事奉者而怠惰。

5.  成全初事奉的传道人

  他们在以弗所时,曾接待亚波罗。亚波罗是犹太人,生长于埃及亚力山大城。他极有口才,是旅行布道家,心里火热,放胆讲道;但他的信息只根据旧约圣经及施洗约翰悔改的道理,对圣经和圣灵的洗不够了解。

* 施洗约翰的洗礼(徒十八25)和圣灵的洗有何不同?

  约翰的洗(见太三1-16;可一1-16;路三1-18;约一6-91519-34;三22-30)是约翰信息的总结,强调认罪悔改;如旧约先知一般,注重遵守律法,靠行为称义。约翰的洗只是启蒙性和预备性的,可引人到主耶稣面前,但不够完备。

  圣灵的洗则强调罪人必须藉着主耶稣舍命流血所立的新约(林前十一25),靠着圣灵的工作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十六8),才能够因信称义,蒙恩得救(徒十八27),并有圣灵的果子由内在生命中活出来(加五16-26)。

  亚居拉、百基拉夫妇不仅帮助亚波罗更认识神的道,而且鼓励他去亚该亚,并推介他。后来亚波罗成为初代教会中极有力的布道者和教会牧者。

6.  夫妻排名的次序

  在新约圣经中有六次提到这对夫妻的名字,其中有四次妻子百基拉的名字排在前面(徒十八18-1926;罗十六3;提后四19)。在当时夫妻同时被提名字已极罕见,妻子的名字排前更是不寻常。为什么圣经中如此排名?圣经学者虽有几种解释,“但最合理的原因可能是:百基拉比丈夫更有恩赐,在教会中常常扮演比丈夫更重要的角色。但似乎这并不影响他俩的感情、默契及同工的能力。”(见《圣经中著名的夫妻》,180页)。这是夫妻间“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林前十三4)极好的写照。

七 归纳与应用:事奉者的功课

1.  家庭的角色

  今日教会中,需要像保罗和亚波罗那样领导、拓荒的领袖,也需要亚居拉、百基拉那样的夫妻和家庭,成为基地、祭坛、圣所、教室,也成为牧养、协谈、接待中心。请问:你的家庭愿意为主开放吗?

2.  夫妻同心

  夫妻同心,才可能长期事奉。因此基督徒择偶时,最基要(require)的条件必须是信仰、心志都相同的,不要先注重次要的(desire)的条件,如外貌、财富等。

  结婚后,也必须注意夫妻在灵命、事奉、经历上共同成长,共同承受生命之恩。Charles Sells 曾说“当男女双方在上帝的圣坛前立下誓约时,不是拿到一栋已经盖好的房子,而是一堆建造房子的材料。”夫妻若能同心建造,必定蒙福。

3.  接待之恩

  接待传道人和圣徒,对自己和儿女的帮助往往难以估计,这是一种蒙恩的事奉。

  传道人在外出事奉时,若得到合适的接待和休息,也会重新得力。主耶稣在世时,即常到伯大尼的马大、马利亚家被接待(路十38-42)。旧约中亚伯拉罕接待天使(创十八1-19),书念妇人接待以利沙(王下四1-8),寡妇接待以利亚(王上十七7-24)都是很好的例子。

4.  带职事奉

  今日世界各地需要全职事奉的宣教士,也需要亚居拉、百基拉夫妇这样的带职事奉者;尤其在不能公开传福音的地区,带职宣教士的角色更显重要。请思想:神要使用我成为何种的宣教士?我愿好好装备自己吗?

作业(讨论题目):

一.  圣经中除了亚居拉、百基拉以外,还记载许多夫妇的事迹;请简述你从这些夫妇学到的榜样和鉴戒。

二.  在当今的时代环境中,夫妻若要同心事奉,当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

第一课 摩西

.  1.  撒下十六5-14大卫被示每辱骂时,反求诸己,不杀示每。

2.  保罗在林前四3-5说:‘我被人论断,都以为极小的事。

3.  主耶稣受审时不开口(可十四60-61)。

4.尼希米建耶路撒冷城墙时,外邦人毁谤他要背叛王。他一面祷告,一面勇敢作工;不动气,也不动摇(尼四16-20)。

二.  圣经教导我们要“用爱心说诚实话”(弗四15),但不可随便批评、论断。

1.  大卫犯罪,先知拿单以比喻提醒他(撒下十二章)。

2.  彼得不认主,主向他显现并召见(约廿一章)。

3.  彼得、巴拿巴随伙装假,保罗当面指出(加二11-14)。

第二课 以利亚

一.  关于以利亚的其他记载论述:

1.旧约圣经最后一卷,记有耶和华的话说:“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玛四5)。

2.以色列人总盼望以利亚再次临世。施洗约翰未出生前,天使说约翰将来“必有以利亚的心志能力”(路一17)。而耶稣也说过约翰“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太十一12-14)。

3.耶稣在世的时候,曾有人说耶稣就是以利亚,但彼得却深知耶稣是神的儿子(太十六13-16)。

4.以利亚与摩西曾向彼得、雅各、约翰显现。以利亚与摩西并且和耶稣谈论耶稣将要成就的救恩(路九28-33)。

5.  新约中曾有多处提到了以利亚(罗十一2-4;雅五17-18)。

.耶稣钉十架后,门徒灰心恐惧,主向他们显现:在以马忤斯路上(路廿四12),在耶路撒冷门徒聚集处(路廿四36-43),在坟墓外向抹大拉的马利亚,又向门徒、向多马(约廿10-29),在提比哩亚海边向彼得与其他门徒显现(约廿一1-14)。主耶稣鼓励他们,坚定他们的信心。这些都与神对以利亚所做的相似。

第三课 以斯帖

.  1.以斯帖的背景是犹太孤女,竟能成为波斯王后,非人力所能,其中必有神奇妙安排。

2.末底改探知太监谋刺事件,透过以斯帖上报于王,记之于史;当时未封赏,在以色列人危难时王竟因晚上睡不着读史而重赏末底改,不合常理,亦不应视为巧合。显然是神的特别带领。

3.  哈曼因与末底改的私仇而要诛犹太全族,应视为神仇敌对神百姓之特别攻击。

4.以斯帖违例去见王前,要百姓一同禁食,显然是求告神的保守与恩待,整件事的发展也实在见到神的保守与恩待。事实上,整个犹太民族的存在,就是见证了神在历史的工作。

.  1.  施弗拉和普阿(出一15-22):这两位收生婆在埃及法老下令杀害以色列男婴时,抗命保存男婴。

2.  喇合(书二1,六17-25;来十一31;雅二25):耶利哥城的妓女喇合,救助以色列两个探子。

3.  底波拉(士四4-23):以色列女士师,率领以色列人击败迦南王。

4.  巴户琳的农妇(撒下十七18-21):大卫逃避押沙龙叛变时,在旷野休息。谋士户筛派两名男子由耶路撒冷向大卫报信,押沙龙派人追捕。这两名男子走到耶城附近的小村巴户琳,被一位农妇藏在干井内保存了性命。由于这位农妇勇敢而智慧的救助,大卫终于得知危险,逃脱到安全之地,后来击败押沙龙。

5.撒勒法的寡妇(王上十七):这位住在撒勒法的西顿人寡妇,只有一把面一点油,等死之际却愿收容先知以利亚;结果保全了以利亚,也使自己和儿子得以存活。

6.约兰王的女儿约示巴(王下十一):南国犹大王室被亚他利雅篡位,且要杀死亚哈谢王的众子时,亚哈谢王的妹妹约示巴,将亚哈谢儿子约阿施救出藏在圣殿的房间,保存了犹大王室血脉。终于在六年后,约阿施被立为王,平定了亚他利雅的叛乱。

第四课 尼希米

.我们应全面且平衡地接受圣经在权柄方面的教导。神有绝对的权柄,君王有相对的权柄。基督徒应当顺服君王,除非他违背神。

1.  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路廿25)。

2.  听从神不听从人是应当的(徒四19)。

3.  顺服在上有权柄的(罗十三1)。

4.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指派罚恶赏善的臣宰……敬畏神,尊敬君王(彼前二13-17)。

二.  尼希米被神使用的原因和美德是:

1.感情丰富:对神忠诚,对民族百姓热爱,对圣城耶路撒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与使命感。

2.  理智清楚:对现实环境明了,掌握可用之资源,面对困难,安排执行计划。

3.意志坚强:面对敌人毁谤攻击,工程重大艰难,百姓软弱疲惫,依然勇往直前不畏惧。

4.  灵性成熟:随时祷告,寻求神的保守与引导,重视律法,遵行神旨不妥协。

第五课 施洗约翰

.施洗约翰打发门徒来问主耶稣“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显然是对主有所怀疑。为什么这位伟大的事奉者竟会如此?大多数的圣经学者均认为:施洗约翰一向在辽阔的旷野中自由事奉,如今长期囚居斗室,无所事事,主耶稣的神迹奇事却不断传闻到狱中。对比之下,他出现了苦难中的软弱。巴克莱(William Barclay)在他的《路加福音注释》说:“他向耶稣发出了这个问题,因为他所受的拘禁酷刑在他心里发出了震撼。”

  施洗约翰就如先知以利亚一样,同有刚烈勇敢的心志和能力(路一17),也有相同的软弱;他们都“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雅五17),因此在遇到逼迫和苦难时,也难免信心动摇。

  中国著名的传道人王明道曾勇拒日本人的威吓,但在五十年代被监禁时,也曾一时软弱,承认不实的“罪状”。后来悔改靠主,才重新站立起来,不再妥协。(见王长新著《又四十年》,加拿大福音出版社,1997年)

  所以,经上说:“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林后十17),每个事奉者,都不能自夸,都可能软弱跌倒。我们必须不断的靠着主的大能大力,才能做刚强的人,且要“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并且成就了一切,还能站立得住。”(弗六10-18

  施洗约翰虽有软弱的时候,但主耶稣体恤他的软弱。主对施洗约翰的为人仍给予极高的称赞。

二.  主耶稣对施洗约翰的评价(太十一4-18;路七24-28;约五33-40

1.他不是养尊处优的人:他过最简朴的生活,不为物役,不求享受(穿细软衣服)。

2.  他不是风吹的芦苇:随风摇摆,没有定见,没有骨气。

3.他有时代性的使命和限制:他大过先知,是上帝的使者,是旧约时代最大的一位,却是天国中最小的一位。

4.他是“点着的明灯”(约五35):虽明亮,但短暂;是为光作见证,不是永恒的世界之光(约八12)。

第六课 加略人犹大

一.  圣经中的三位失败者

人物

经文

失败的原因

过程

结局

巴兰

民廿二-廿五9,三十一;彼后二15;犹11;启二14

1.贪婪钱财

2.爱受尊荣

3.明知故犯

1.神明言禁止

2.巴兰一再求问,试探神

3.忽视驴子的警告

4.咒诅反而祝福

5.献毒计勾引以色列人犯罪

与米甸人同亡

参孙

士十三-十六;来十一32

1.违犯拿细耳人条例

2.迷恋外邦女子,放纵情欲

3.匹夫之勇

1.娶非利士女子为妻被骗

2.到迦萨住妓女家中

3.迷恋非利士女子大利拉。她三次迷哄参孙,终于出卖他

1.被割双眼,铜链拘索,监里推磨;最后与非利士人同归于尽

2. 临死前知道悔改,并仰望神杀敌建功,被列入信心伟人之中(来十一32)

彼得

太廿六31-75;路廿二31-34,54-62

1.过分自信且自夸

2.忽视主三次警告(太十六23;路廿二31;太廿六34、40)

3.单枪匹马入敌营(太廿六69)

耶稣被捕后,彼得单独跟进大祭司的院子。当耶稣被审时,他因被认出,竟三次否认主

1.他能回想主的警告,痛哭悔改

2.他回到使徒当中,不自绝于同工和肢体关系

3.主复活后仍顾及他,向他显现并个别召见他(可十六7;约廿一1-14)

.犹大是十架救恩的“功臣”吗?

  主耶稣十字架上的代死和救赎,是神在万世之前预定的旨意,若无犹大卖主,也会成就。主耶稣早就预言:“人子必要去世,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太廿六24)他出卖主耶稣,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成为魔鬼利用的工具。他必须自己担罪,所有参与这罪行的人都是自取其祸。正如雅各书一章十三至十五节所说:“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神试探’……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第七课 巴拿巴

一.  圣经中三个劝慰的榜样

劝慰者

对象

经文

原因

劝慰方式

约瑟

自家兄弟

创四十五1-15,五十15-21

1.约瑟的兄长曾将他卖到埃及

2.约瑟成为埃及宰相后,他的兄弟怕约瑟怀恨报复;尤其雅各去世后,他们更加疑惧

1.放声大哭,真情流露

2.叫他们不要“自忧自恨”,用“亲爱的话”安慰他们

3.认为被卖埃及是神差他“先来”,“为要保全性命”,神的意思“原是好的”

4.承诺必养活他们全家族

乃缦的仆人

乃缦

王下五1-14

1.乃缦长了大麻疯,向以利沙求医治,以利沙差人告诉乃缦去约但河沐浴七次

2.乃缦见未受特殊礼遇,心骄气傲,不肯去约但河

1.以恭敬的态度劝主人

2.劝乃缦对先知要有信心和顺服

3.劝主人勿因小失大。动之以情,说之以理

保罗

腓利门

门1-25

腓利门的奴仆阿尼西母逃走,投靠保罗

1.称赞腓利门的信心和爱心

2.凭爱心求,不是“吩咐”

3.顾及双方属灵上和经济上的利益(11、19节)

4.让对方甘心同意,不是勉强

5.劝腓利门以主的心为心(16节)

6.在主里提出期待

7.问安

.从保罗和巴拿巴分手这事件上,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属灵的功课:

1.  保罗对巴拿巴

  保罗在分手后四年(约主后五十四年)写哥林多前书时,提到巴拿巴是自给自养的神的工人(林前九6)。

  他对巴拿巴的典范仍然肯定。

2.  保罗与马可之间

  保罗虽曾因马可的失败而拒绝马可,但十年后(约主后六十年)当马可年长成熟时,保罗肯定他(西四10,门24),到保罗晚年时,更表明对马可的器重和需要(提后四11)。保罗表现了对年轻后辈同工的接纳。

  马可对保罗则不存芥蒂,当保罗首次在罗马被囚时(主后六十至六十二年),马可与他在一起。

3.  万事互相效力

  保罗与巴拿巴的分手虽令人遗憾,但这次事件却导致两个不同背景的年轻人被摆在最合适的事奉岗位上:

1?马可:成为初代教会三大使徒的助手(巴拿巴→彼得→保罗),并成为撰写基督生平的作者。显然,他的恩赐不是对外的跨文化宣教,而是在教会内较隐藏的助理和文字工作。

2?西拉:他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首领”,被称为“先知”,并曾奉派去外地解释耶路撒冷大会的决议(徒十五222732)。显然,西拉的恩赐和罗马公民身分(徒十六37),比马可更适合与保罗共同到海外希腊化的外邦人中间做旅行宣教工作。

  这次的分手事件使巴拿巴和保罗均找到合适的同工,建立事奉团队(后来有希腊和犹太双重文化背景的提摩太,也加入保罗、西拉行列)。

4.  为主不为己

  保罗和巴拿巴的争论和分手,原因是为了主的事工,而非求自己的益处。正因为双方不存私心,故即使分手,仍能“不计算人的恶……凡事相信,凡事盼望……”(林前十三5-6)。

5.  尽量避免

  虽然可学习上述的功课,但笔者仍认为:居领导地位的同工应尽量避免因争论而分手,要“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四2-3)。因为分手的过程及结果常会带来伤害,也容易失去见证。

第八课 亚居拉、百基拉

一.  圣经中一些夫妻的榜样和鉴戒

夫妻

经文

榜样和鉴戒

亚当、夏娃

创三1-20

1.夫妻共同治理全地,夏娃“帮助”亚当

2.夏娃受试探时,亚当也在场(创三6),却未制止。丈夫未尽上作“头”的责任,且诿过予妻子。妻子行动前未求问神,也未征询丈夫,缺乏“顺服”

3.夫妻未能互相劝戒,反而同心犯罪

4.子女教养不力,大儿子(该隐)竟杀害弟弟(亚伯)

亚伯拉罕、撒拉

创十二4-20,十六1-15,二十1-8,十八1-8

1.撒拉顺服丈夫,多次迁居,且信靠神,成为顺服和信心的榜样(彼前三5-6;来十一11)

2.夫妻因饥荒逃离应许之地去埃及,且同心说谎。廿年后又发生一次

3.撒拉曾因小信,劝丈夫娶妾,造成家庭纠纷。丈夫未劝勉妻子

4.夫妻同心接待天使

以撒、利百加

创廿五27-28,廿六1-11

1.夫妻对两个儿子各有偏爱,造成兄弟相争相恨

2.夫妻因饥荒逃难到非利士地,同心说谎

雅各和拉结、利亚

创廿九-三十,三十七

1.雅各偏爱拉结,造成两姊妹争宠

2.雅各偏爱拉结所生的约瑟,造成约瑟被恨、被卖

波阿斯、路得

得三-四

1.波阿斯愿遵守律法,娶已故兄弟的寡妇(申廿五5-10;利廿五23-28),且不嫌弃她的外邦人身世。

2.路得顺服拿俄米的教导,积极行动,取得名分

3.两人婚前洁身自爱,没有逾矩。两人都作对的事(do the right thing),而且作得对(do things right)

亚哈、耶洗别

王下十六31-33,十七1,廿一1-28

1.亚哈随从妻子敬拜偶像,导致自己和全国都落入罪中,惹神忿怒降灾

2.亚哈又听从恶妻献计,杀拿伯,强夺葡萄园,招致咒诅

撒迦利亚、以利沙伯

路一1-25,39-45,57-80

1.夫妻两人均熟知圣经且亲近神,行义,无可指摘;因此蒙神赐福,晚年得子,在神国度中有份

2.丈夫得天使显现,两人都被圣灵充满,赞美神,说预言

3.按拿细耳人的条例,教养儿子约翰,使他心灵强健,并容许他过独特的生活方式

约瑟、马利亚

太一18-25,二13-23

1.两人知道马利亚未婚前将从圣灵怀孕,都情愿顺服,让神的旨意成就,承担生养耶稣的艰钜任务

2.由埃及回来后,约瑟顺服神,全家去马利亚的娘家拿撒勒

亚拿尼亚、撒非喇

徒五1-11

1.夫妻未能彼此规劝,却同心欺骗

2.夫妻同被撒但引诱,爱慕称誉,假冒为善

二.  夫妻同心事奉七要:

1.  时间要善用

  夫妻若想事奉、事业、家庭三者兼顾,必须善于管理时间,分辨本末优先次序,免得分身乏术。

2.  生活要简朴

  对生活的享受和需求应尽可能简单朴实,不要追求锦衣玉食、豪宅大院、美园花草。因为这些事物会占去许多时间、金钱、心力,无法好好事奉。

3.  子女要教养

  子女的教养若不注意,不仅在教会和亲友间失去见证,而且会分散父母亲许多时间,去处理他们惹的祸。而子女若有好的教养,也可参与圣工。

  有一句话说:“如果你不积极的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他们会让你消极的花掉许多时间。”(If you don't spend time with your children positively they will find time to spend with you negatively.

4.  家事要分担

  当丈夫或妻子的服事较繁重时,夫妻要彼此体谅,分担家事。若开放家庭,事先的准备和事后的整理都必须分担,不要全落在一人身上。孩子也应该参与家事。

5.  事奉要互助

  丈夫或妻子正承当某一项繁重的事奉时,应彼此相辅相成。例如妻子协助丈夫预备讲章,丈夫帮助妻子预备主日学材料;妻子写作时,丈夫帮忙照顾幼儿。双方应常分享心得、彼此代祷、提供建议、规劝改进。

6.  心愿要强烈

  在当今极其忙碌的时代环境中,若无“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书廿四15)的心志,很容易转向世界,贪图享乐。因此夫妻应常彼此提醒,并立定心愿,绝不动摇。

7.  夫妻要相爱

  夫妻相爱相属相助,是长久事奉的根基。这根基能使彼此之间“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十三4-7)。夫妻相爱,事奉才有见证。

最后更新时间: 2002 年 5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