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人培訓材料
聖經系列
舊約概覽(三)
著者︰馬有藻/張西平
前言
第一課 以西結書
以西結書(共48章)
第二課 但以理書
一、但以理書(共12章)
二、附表
表一、但以理與「七十個七」的預言
表二、但以理書第二章及第七章相似之處
第三課 何西阿書、約珥書
一、 十二小先知書綱要與主題
二、何西阿書(共14章)
三、約珥書(共3章)
第四課 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
一、阿摩司書(共9章)
二、俄巴底亞書(共1章)
第五課 約拿書、彌迦書
一、約拿書(共4章)
二、彌迦書(共7章)
第六課 那鴻書、哈巴谷書
一、那鴻書(共3章)
二、哈巴谷書(共3章)
第七課 西番雅書、哈該書
一、西番雅書(共3章)
二、哈該書(共2章)
第八課 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
一、撒迦利亞書(共14章)
二、瑪拉基書(共4章)
答案
第一課 以西結書
第二課 但以理書
第三課 何西阿書、約珥書
何西阿書
約珥書
第四課 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
阿摩司書
俄巴底亞書
第五課 約拿書、彌迦書
約拿書
彌迦書
第六課 那鴻書、哈巴谷書
那鴻書
哈巴谷書
第七課 西番雅書、哈該書
西番雅書
哈該書
第八課 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
一、 撒迦利亞書
瑪拉基書
二、小先知書與聖經歷史
小先知書中的以色列各地
小先知書中的以色列地之外各地
本冊《舊約概覽》針對有心研經者的需要,將舊約聖經中各卷書之作者、日期、寫作地點、目的、主旨、簡介、歷史背景、大綱及章題等,均作一有系統之介紹。主要內容摘選自馬有藻/張西平合著的《舊約導讀》,華人基督徒培訓供應中心出版。
原書內容簡明、扼要、易讀,對各卷書之作者、寫作日期、地點等均按一般保守派學者之結論為根據,且因是導讀,故對各種學術性之爭論也不涉及。有關書中「章題」部份之使用解釋如下︰
1. 章題數字前有 * 符號者乃指該章有關彌賽亞之預言。
2. 章題選該章要事,不求詳點,只記要旨。
為配合中國學人培訓材料的格式,本冊已將原書中所附之圖表,移為「作業」。在附錄的前后次序上,也稍作調整。讀者若肯花工夫,先就聖經內容試著自行整理,之后再參考「作業」之「答案」,相信必能有全面之鳥瞰與認識。同時,也對各卷書要義之掌握,與往后進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冊材料可以作為信徒個人閱讀舊約聖經的之導引,也可以作為教會成人主日學之教材,教師可按書中順序內容為基本教材,並在「作業」部份,加以解釋發揮。學員須在自習或上課前,至少先速讀及熟讀以西結書至瑪拉基書各一遍。
作者︰以西結(意為「神必賜力量」、「神是我的力量」)
日期︰570B.C.
地點︰巴比倫
對象︰猶大擄民
目的︰指出以色列敗亡之因及預言將來之複興
主旨︰以色列將來之複興
簡介︰公元前五九七年,先知以西結被擄到巴比倫,過著流亡的生活。他在巴比倫被擄的猶太人中間工作,他的使命是向那些擄民傳達神的話(592B.C.)。當時猶大國尚未滅亡,在巴比倫的擄民中有假先知出現,造謠惑眾說,耶路撒冷絕不會毀滅,猶大必不會滅亡,他們不久就可以回國了。在耶路撒冷的耶利米聽見了,就寫信給擄民,要他們安心留在巴比倫,勿聽信假先知的話,當一心歸向神,過了七十年,神必使他們歸回故國(參耶廿九1-14)。以西結乃印証耶利米之話,宣告國家因屢犯重罪,必須經過神的審判,這是因果律之必然性,也是先知書中「審判」的部份。但以西結同時勸人悔改歸向神,勸擄民學習受罰的教訓,也預言將來之複興,這是本書「安慰」之部份。以西結書的內容可分為︰一、神選召以西結作先知。二、對耶路撒冷滅亡之預言。三、列國受審之預言。四、以色列國複興之預言。本書內容所包括的時間約有廿年(592-572B.C.)。
以西結是一個信仰堅定和想象力豐富的人。他的文學極為優美,用各種體裁表達,如寓言、表號、異象、箴言、詩歌、引諭、摹擬等,把以色列之罪行陳明出來,使他們無所遁形、無可推諉。神藉著異象向他表達啟示,他的信息也多以象征性的行動顯示出來。他重視內心和靈性上的更新,強調個人應對己罪負責,同時預言國家將要複興。書的中心主題乃「神的榮耀」,「迦博」的意思是神的榮耀,從「神的榮耀」的活動顯出神和以色列國之關系。本書內指出神的榮耀有四方面的活動︰一、向以西結顯現,呼召他作先知(一至三章)。二、從以色列民中逐步離開,放棄犯罪之民,而降審判(四至廿四章)。三、神的榮耀在列邦中受辱,故向外邦國施審判(廿五至卅二章)。四、神的榮耀在禧年國時複回,建立榮耀彌賽亞的國度(卅三至四十八章)。因他肩負祭司和先知的雙重任務,所以也特別關心聖殿和聖潔在禧年國的事。
他的服事和耶利米有相似之處,本書可說是耶利米書的延續。他與耶利米及但以理為同時代之人,耶利米在猶大地作先知,以西結在巴比倫的以色列擄民中間作先知,而但以理則在巴比倫宮中朝廷作先知。當耶利米傳遞有關於耶路撒冷毀滅的冷酷訊息,以西結則傳遞以色列將被重建的溫暖訊息。耶利米是流淚的富情感之人,以西結則是重理智有異象之人。這些異象由恐懼延展至盼望,從對猶大背信的領袖與不信者的定罪,到對猶大未來的安慰。經歷過這一切之后,人們將看到以色列至高上帝的榮耀,同時「他們必知道我是耶和華」(六10)。
歷史背景︰
以西結(意︰神是我的力量)與耶利米同是祭司之后(一3)。在國家第二次敗亡時(597B.C.)(年約廿五歲),他與約雅斤王同被擄到巴比倫去,在猶大擄民中事奉神。
被擄后第五年(592B.C.),以西結蒙召受職為先知。他與耶利米為同時代之先知,未擄前必曾在耶路撒冷聽耶利米之預言(耶利米較他約年長廿歲),故在他心靈中必早存有作先知的意識或渴望;所以他的信息與耶利米的極有雷同之處,因此他的信息被稱為「耶利米聲音之延續」。當國亡后(580B.C.),耶利米被帶到埃及,此時以西結在巴比倫事奉已有六年之久,而但以理則已在巴比倫國中成為政要人物了。當耶利米寫信(耶廿九1-14)給巴比倫的擄民,勸他們順服巴比倫為神審判祖國之工具時,以西結必曾藉著此書簡,傳神之信息。(本書參考經文︰王下廿四至廿五7;代下卅六章)
■ 作業(討論題目)︰
試用圖表列出以西結書之大綱與章題。
作者︰但以理(意為「神是我的審判者(王)」)
日期︰536B.C.
地點︰巴比倫(后在波斯)
對象︰猶大擄民
目的︰指出外邦國度之興衰與神國之建立
主旨︰以色列榮耀的國度
簡介︰以色列因棄絕「神權政治」而要求「王權政治」,神雖容許他們如此,然而他們的王權政治每況愈下,直奔滅亡,在586B.C. 全國滅亡。從那天起,他們活在外邦人統治之下,直到外邦人之日期滿足(參路廿一24),神才再藉著彌賽亞複回「神權管理」。所以但以理書專論以色列從外邦日期始,至神權政治複現其中之過程。但以理書被稱為「舊約的啟示錄」,是猶太人在殘暴之外邦君王統治下,苦難的時期中,先知但以理寫成的。但以理和他三個朋友的遭遇,無論在王宮中、在火窯中、在獅子坑裡,都顯出即使在被擄期間,神仍未忘記信靠神之選民。作者用敘事和異象鼓勵被擄的人民,藉著神所賜並透過但以理的解夢,以及給但以理之異象,使猶太人和外邦人都能確信智慧和能力單屬於神。雖然猶太人在外邦人統治下,外邦人掌權,但外邦國度有巴比倫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將在歷史中來了又去,神仍是最后之審判者,也是掌權者,將建立神的國度、權柄到永遠。作者處在被壓迫的環境下,用特殊的文體來寫作,並以象征和記號來解釋現在和預言將來外邦國之興衰、沒落、及神國之永遠勝利。本書的結構相當明顯︰按主題言,前六章是歷史,后六章乃預言。按代名詞言,前六章但以理以第三者身分(他)寫成,后六章卻以第一者身分(我)寫成。按語文言,二章四節至七章廿八節是用迦勒底文(即亞蘭文)寫成,其余均用希伯來文。據考究,凡與國家事有關的均用外國語(亞蘭文)落筆,凡與宗教有關的皆用本國文(希伯來文)寫作。
歷史背景︰
但以理(意︰「神是我的審判者」)原是皇室或權貴之后,是一位傳「外邦人日期」信息的先知。他生於約西亞為王年間,與耶利米同年代。當巴比倫首次滅耶路撒冷時(606B.C.),曾把約一萬猶大精銳青年與技工帶回巴比倫去,但以理是其中一名,是年他約十七歲。此后他在巴比倫蒙召,在外邦國中事奉神凡七十多年之久。他曾親歷自己國家之滅亡(586B.C.),巴比倫國之滅亡(539B.C.),及波斯國之興起。他事奉的年日歷巴比倫整個王朝(606-539B.C.共六十七年),及至波斯古列立國后數年之久。他可能到九十多歲才壽終。
但以理誕生時為約西亞改革成功之時。此后他看到本國最終數王之愚昧,結果急速向滅亡之途直奔,而但以理也初嘗亡國之痛楚(此后國家還經二次被滅)。在他幼年時,巴比倫的尼布普拉撒(NABOPOLASSAR)崛起(626B.C.),擺脫亞述大國之控製,自立為新巴比倫國王,國勢日盛。十四年后,剛接繼其位之子尼布甲尼撒把亞述滅亡(612B.C.)。又六年后向埃及挑舋,敗法老王尼哥於迦基米施(605B.C.)(參耶四十六2)。尼布甲尼撒乘勝之余,兵臨耶路撒冷,首滅猶大京都,把猶大改為自己的傀儡國(參王下廿四1)。但以理與其余一萬人被擄到巴比倫國去。巴王此舉無非想利用他們作政治工具,灌輸他們巴國文化,企圖將猶太民族巴比倫化。猶國首次遭滅后,國祚日漸萎弱,此后諸王不聽耶利米之忠諫,圖謀靠外邦國之力掙脫巴比倫之轄製,而非靠萬軍之神,結果巴比倫二度複臨耶京(597, 586B.C.),而在最后一次中盡滅猶大。
巴比倫自尼布甲尼撒后國勢日衰,國內爭權奪利,結果於539B.C.遭新崛起之波斯所滅;但以理此時已在巴比倫事奉七十年之久矣。數年后(536B.C.)波斯王古列諭,準被擄之猶大國民歸回本鄉本土,此乃但以理書最后所記之日期。(本書參考經文︰王下廿四1-8;代下卅六5-8)
■ 作業(討論題目)︰
試用圖表列出但以理書之大綱與章題。
何西阿書→ | 個人歷史(何1-3) | →神的慈愛(何11:4) | →北國亡 |
約珥書→ | 蝗災(珥1) | →神的日子(珥1:15) | →南國亡 |
| 八國受罰(摩1-2) |
|
|
俄巴底亞書→ | 以東受罰(俄1) | →惡有惡報(俄1:17,21) | →以東亡 |
| 在船上(拿1) |
|
|
| 三 審判有因(彌1-2) |
|
|
| 城亡之告(鴻1) |
|
|
| 問 Q(哈1) |
|
|
| 選民受苦(番1) |
|
|
| ┌ 責 ┐ |
|
|
| 八異象(亞1-6) |
|
|
瑪拉基書→ | 控告(瑪1-3) | →腐敗之民(瑪3:2-3) | →神必煉淨 |
作者︰何西阿(意為「耶和華是救恩」)
日期︰710B.C.
地點︰撒瑪利亞與耶路撒冷
對象︰北國以色列
目的︰指出以色列如淫婦背棄神,但神如何以慈繩愛索把他們牽引回來。
主旨︰以色列的悖逆
簡介︰在公元前七二二年北國被滅以前的那段紛亂時期,先知何西阿被神呼召在北國以色列傳神的信息。他指出神對神子民愛恨交織之情緒,一面是神的管教,一面是神的慈愛;一面是神憎恨神子民的悖逆,一面卻是神說「我的憐愛大大發動」;一面是「我必棄絕他們」,一面是「我怎能舍棄你,棄絕你」,從書內看到神對選民之愛,真是「死心塌地」。何西阿關心君民拜偶像、離棄知識、淫亂作惡、強暴凶殺、與外邦攙雜、背棄神的行為。他大膽接受神的吩咐,娶了一個有不忠實傾向的婦人,用這件事來比擬以色列人民的背信,正如他妻子歌篾對他不貞,同樣神的子民背棄了神,因此神的審判要臨到以色列。先知何西阿以自己個人家庭之悲劇作「實物教材」來反映了國家與神之關系亦是同樣地破碎,並且以先知兒女之命名反映了信息的中心。(一6、8,二1)但是神仍以無條件的愛繼續找回以色列民。在何西阿的故事裡,表現在他將妻子從奴隸市場買回,在以色列國,神仍將對神的子民應許那信實不變的愛,只要神的子民回轉,必得憐愛,醫治與複興。神對神子民的愛在下面幾句動人的話中表現無遺︰「以法蓮哪,我怎能舍棄你?以色列啊,我怎能棄絕你,我回心轉意,我的憐愛大大發動。」(十一8)
作者︰約珥(意為「耶和華是神」)
日期︰835B.C.
地點︰耶路撒冷
對象︰南國猶大
目的︰藉蝗災指出耶和華審判之日子快要臨近,若不悔改,其「審判之災」比蝗災更甚。
主旨︰耶和華的日子
簡介︰約珥蒙召時處在女王亞他利雅篡政,約阿施王年幼被藏之年間,那時偶像林立(王下十一18),強權奪理,罪惡昭彰,神的忿怒已在眉前。先知特別強調了猶大百姓的罪在於只有外表的敬拜儀式如禁食、祈禱,而無真正對神的敬虔(二13)。本書的信息充滿極嚴厲審判性之語調。
本書分為二部︰前部(一章)是歷史事跡,約珥描寫猶大地遭遇到可怕的蝗災和旱災。蝗災來侵,毀滅了所到之處一切綠色植物,葡萄樹光禿了,田中作物一片荒蕪,果樹皮葉盡失不能生產,災難徹底到都不能向神獻上谷物。約珥以這些事件作為他傳道的起點,故后部(二至三章)是預言講道,他傳講「耶和華的日子」將要臨到。神要降下更可怕的事在神的百姓身上,那時北方來的軍隊將攻擊這個國家,所帶來的毀壞將比蝗災更為徹底。惟一的希望是在那可怕的日子來臨前誠心悔改,那時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二32),神並應許複興神的子民,主將再臨(三12)及賜福給他們,以及神應許神的靈要降在所有的人民-不分男女老少-的身上。(二28)
歷史背景︰
約珥(意︰耶和華是神)是(大小)先知中較早期的先知,其父為毗土珥。他的身世無人知曉,從其書中只知他是南國先知,也許是耶路撒冷人(參一9,二15-17、23、32,三1),因他對聖殿與祭祀之律頗詳,故有人臆測他是祭司之后,因為在信息中提到許多有關聖所及敬拜之事。(一9、13-14,二15、17)因他的預言部份在五旬節聖靈降臨時應驗(徒二16-21),故他被稱為「五旬節先知」。
約珥的事奉期間正是南國約阿施在位時,故他年輕時必認識以利亞及以利沙。這兩位先知所傳「審判的信息」,定在他身上具有深遠的影響,因他的信息也是極嚴厲的審判。
當約珥還年幼時,猶大國的亞哈謝為王,其父約蘭是北國亞哈王之女婿(王下八18)。亞哈謝與其外祖父(亞哈)一樣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王下八27)。亞哈的將軍耶戶造反,先殺了當時在位亞哈王之子約蘭(非猶大國之約蘭王),再殺了猶大王亞哈謝(王下九21-28)。亞哈謝之母亞他利雅本是以色列王之后裔,也是亞哈與耶洗別之女(王下八26),此人凶悍毒辣,見其子死后便起來意圖剿滅猶大皇室,但亞哈謝之妹約示巴把亞哈謝之子約阿施從被殺的眾王子中搶救出來,藏在神的殿中,給其效忠皇室之姑丈,亦即是時的大祭司耶何耶大保護及教養凡六年之久。於第七年后才擁立他為王,並清算了亞他利雅的罪行,那時(835B.C.)約阿施才七歲(王下十一章)。
約珥蒙召作先知時約是約阿施被藏在神殿內的那段日子,因此在他的書內沒有提到什么王在位。后來,約阿施也是在大祭司耶何耶大的忠諫下秉政,故此釋明其書內缺提王的名字,也解釋為何充滿祭司術語之因。
由此可見約珥傳道的時代是惡后亞他利雅稱霸之時代,是時有一極厲害之蝗災,其損毀力前所未見。災情之慘重無以複加,有如野火燎原,猶勝風威,如入無人之境,是一場空前絕后的浩劫。約珥看到蝗災之禍害與將來神向猶大所施之審判有極相似的地方,故他把神給他的啟示記錄下來,提醒國人悔改求死裡逃生。(本書參考經文︰王下十一至十二章)
■ 作業(討論題目)︰
試用圖表列出何西阿書與約珥書之大綱與章題。
作者︰阿摩司(意為「負擔」,表示他的職事就是他的負擔)
日期︰750B.C.
地點︰提哥亞
對象︰北國以色列
目的︰指出國內不仁義的妄為,道德之腐敗與宗教之死沉必招致神之審判。
主旨︰預備迎見神
簡介︰阿摩司的出身雖不是祭司或先知家族,然而神特選召他為神的代言人,因此雖無先知的教育,但常關心國家社會的道德狀況,他為人的性格與靈性(謙卑、聖潔、勇敢、忠心、愛心等)均為上等之傳道人。阿摩司雖然來自南國猶大的一個村莊,卻奉派至北國傳神信息。那時以色列國正是國勢中興全盛,商業繁榮,雖全民享平安富庶,但生活卻奢侈浮華,貪婪不義,屬靈道德方面極為敗壞︰拜偶像和對神的管教硬心與漠視,假冒為善的宗教活動取代真正的敬拜,飢荒、旱災、蝗災、死亡與毀滅──沒有一樣使百姓屈膝。並且司法不公,強欺弱,富壓貧。先知的信息著重神的公義,指責社會之罪孽,並特別指斥伯特利的虛假敬拜體系,觸怒了當地之大祭司亞瑪謝。先知並宣告國家將來的審判,以色列正如一籃腐爛的夏果繼續腐壞下去,審判已在眉前了。
歷史背景︰
阿摩司(意︰默示)是提哥亞(距耶路撒冷之南十二裡)的牧人及修理桑樹者(七14)。他不是皇室、先知或祭司之后,而是普通的平民(「平信徒」);從他的職業可知他是富有的商人(一1「牧人」原文為牧場場主,七14「修理」原文為種植)。
他在北國耶羅波安二世(782-753B.C.)與南國烏西雅(767-746B.C.)(故相通年代為765-755B.C.)時蒙召(與何西阿、約拿同時代)。他雖是南國人,惟主要的對象為北國(七14-15)。他事奉的中心處在伯特利(七10)、撒瑪利亞(三9-12,四1-3)及吉甲(四4,五4-5)。他勇敢不怕死的斥責國中之罪行,及預言以色列將被擄(七11),曾招惹北國假祭司亞瑪謝之忌恨,向他施逼迫,在王前誣告他為叛徒,迫使他逃回家鄉提哥亞去(七12-13),在那裡他把神的默示著成先知書。
阿摩司事奉神的時代乃是國家內外太平的時代。北國在耶羅波安二世領導下成為興盛強國,南國在烏西雅朝政下也是一片升平的跡象,人民豐衣足食,不免陷入過份享受之弊病,物質主義至上,屬靈的向往冷淡,道德生活糜爛,毫無公道正義可談,強權奪理,貧富懸殊(三9-10,五10-13)。阿摩司在他們中間以凜然不可侵犯的態度,赤裸裸將社會的黑幕揭露,並宣告公義的神必不坐視不管,必要討伐他們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罪孽。(本書參考經文︰王下十四23-29)
作者︰俄巴底亞(意為「耶和華的仆人」)
日期︰840B.C.
地點︰耶路撒冷
對象︰以東
目的︰指出以東無手足之情,在猶大遭難時趁火打劫之罪行必招惹神的懲罰,旨在安慰在受苦中之選民。
主旨︰以東的報應(以色列的安慰)
簡介︰俄巴底亞書不但是先知書最短的一卷,也是最早成書的一卷。本書是猶大約蘭作王期間寫成的,當時以東背叛,與猶大為敵,並且猶大也屢受非利士人、亞拉伯人之攻擊。當以色列的敵人非利士及亞拉伯人聯合迫近耶路撒冷的城門,以色列急需幫助之際,以東卻助敵為虐。以東不但不愿作其兄弟的守護者,反而幸災樂禍,甚至乘機劫掠聖城,作侵略者的幫凶。先知俄巴底亞指斥以東不顧手足之情,在以色列受難之日,趁火打劫,加害選民,為此神要伸冤定罪降罰審判。並預言耶和華降罰的日子來到,以東將跟以色列其他的敵國一同滅亡。而以色列民將歸回應許之地,耶和華的國度必長存。
歷史背景︰
本書之歷史背景與著述日期有密切的關系。俄巴底亞(意︰神的仆人或神之崇拜者)為常用之名字,其人身世不詳(猶大史家約瑟夫以他為亞哈之家宰,但此說甚不可靠;參王上十八3-4)。
若據書之內容與猶大史作共同考究,下面之歷史背景可重建起來。當約蘭為王時,非利士人與亞拉伯人聯合攻擊耶路撒冷(參代下廿一16-17),與猶大國原為手足之親的以東人(以東為以掃之后裔,猶大為雅各之后裔),雖在大衛時服役於猶大,在此時趁機反叛。他們對待猶大之殘忍,幸災樂禍之態度,落井下石之行動,便遭先知嚴重的預告刑罰。
據考究,以東人為以掃家(創廿五30),猶大人為雅各家(創廿九35),兩家為骨肉之親。以掃因以一碗紅豆湯的代價輕視長子的名份而遭神所惡,然而神並未偏待他們,賜他們西珥山為業,並吩咐雅各家尊重他們(申二4-7),又讓他們進入「耶和華的會」(申廿三7-8);照理他們應當一邊敬拜神,一邊愛護弟兄。
以東人居住於巴勒斯坦極南端之西珥山區,以「彼特拉」(PETRA,意「堅石」;此城又名「士拉」〔SELA〕)為首都,他們有高山屏石為天然保障,故行事驕狂。當以色列人出埃及經過四十年,往迦南進發時,須經以東地(申二5-6),向之借道不果(表現敵意),所以以色列人只能繞道而行(民廿一4)。他們雖曾在掃羅時代(撒上十四至四十七章)、大衛朝代(撒下八13-14)、所羅門朝代(王上十一14-22)服役於以色列國,然屢伺機報複;故於約蘭王朝(845B.C.)及猶大被滅時(586B.C.)兩度以極殘忍之手段趁機報仇。312B.C.時,亞拉伯之「尼八達族」(NABATEANS)曾滅以東族,如俄巴底亞之預言。迨后,他們轉居於猶大之南以土買地(IDUMAEA)。在馬加比時期(126B.C.)被約翰許爾堪(JOHN HYRCANUS)所製服。羅馬時期(47B.C.),該撒朱理安(JULIUS)立安提帕(以土買人)為以東地之巡撫;又於37B.C.立大希律為以東王。主后七十年,以東人與猶太人聯盟反抗羅馬政權,終被羅馬完全滅跡。以東族從此在歷史上消失,正應驗俄巴底亞的話(10,18節)。(本書參考經文︰王下八20-22)
■ 作業(討論題目)︰
試用圖表列出阿摩司書與俄巴底亞書之大綱與章題。
作者︰約拿(意為「鴿子」︰象征傳和平福音之使者)
日期︰755B.C.
地點︰尼尼微(亞述國首都)
對象︰尼尼微人
目的︰指出神的慈愛遠及萬惡不赦的外邦亞述人,旨在教訓以色列人排外之偏見,及他們在「使萬國得福的使命」上的失敗。
主旨︰尼尼微的悔改(以色列的使命)
簡介︰約拿書是用敘事體裁寫成的,本書與其他先知書不同者,在於本書乃記載一段先知個人經歷之故事,而非記錄神啟示的話語。神命令約拿往以色列的世仇-邪惡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去傳神的話。但他不顧這個使命,卻掉頭往相反方向之他施去(尼尼微在東北,他施在西方)。但是神使他受挫折(將他丟出船拋入大海),同時証明神的保護(讓他進入魚腹),約拿才了解到神的命令是不可逃避的,尼尼微人必須聽到神的話,因此約拿順命而去,而尼尼微人終於悔改蒙救恩。
本書顯出神是天地之主宰,對被造物有絕對的主權。神憐恤萬民,對有罪之人顯出恩典,給罪人機會悔改,不致滅亡。神要使萬民都接受神的慈愛和赦免,並透過先知自己失敗之經歷來提醒以色列人︰他們具有神中保國民及神仆人之身分,在列國中有神的使命,傳揚神的慈愛、赦免及拯救。
歷史背景︰
約拿(意︰鴿子)乃北國加利利省之南的西布倫人。他的身世無人知曉,可是他確是一位偉大的先知。主耶穌引証他的史實(太十二38-41),列王紀作者也引述他的事奉年日(王下十四25)。他是北國耶羅波安二世在位時的先知。他曾在耶羅波安首年(782B.C.),預言以色列收回從哈馬到亞拉巴海之國界,日后果真應驗,而本書所記則是約拿生平中的一段軼事。
當約拿事奉時,亞述已興盛數代,歷代王朝皆以尼尼微大城為首都,是當時以殘酷著名之邦國。據亞述史記,亞述國在約拿時代曾有二次大瘟疫(765, 759B.C.),死傷無數;有一次日蝕(763B.C.),他們認為此乃「天神」降災之故,舉國上下民心動搖,近於悔改歸神之邊緣;可能神以此事跡預備他們的心,使約拿之傳道得「驚人」及迅速之效果。據此可推理,約拿在尼尼微傳道之時為759B.C.(第二次瘟疫)及753B.C.(耶羅波安最后一年)之間(約755B.C.)。此時也是亞述王「亞述但三世」(ASHURDAN III,772-755B.C.)在位時,此王為較為正直及尊崇一神之君,也許各事就緒,神就差遣約拿到尼尼微傳道去(有說那是亞述國道中落時,故人心傾向神,但此點還需待証)。(本書參考經文︰王下十四23-25)
作者︰彌迦(意為「誰像耶和華」)
日期︰735B.C.
地點︰耶路撒冷
對象︰南北二國,主要針對南國
目的︰在黑暗的社會中指出何謂真正的宗教徒(屬靈人)。
主旨︰以色列的真宗教
簡介︰先知彌迦是與何西阿、阿摩司、以賽亞同時代(較以賽亞稍晚)的人。他與阿摩司背景相似-出身於南國的農村,阿摩司對象主要針對北國以色列,而彌迦內容偏重南國。兩書信息均著重社會公義,注意一般平民無權無勢之人的生活。
彌迦在國家社會風氣極度敗壞之時發出預言。假先知為財富不為公義說預言;祭司為貪婪而非為神而工作;王室多有暴虐、殘酷和腐敗之事;地主偷取窮人的土地,將寡婦逐走;法官貪得無饜;商人用不公道的天平和法碼;罪惡滲透社會的每一層面。先知列舉了猶大及以色列的罪,並用極直接露骨之話「剝皮吃肉」(三2、3)、「用人血建立錫安」(三10)來描述,這些罪至終導致他們的毀滅和被擄。
然而在黑暗中仍有盼望,先知呼吁以色列人悔改歸向神,俾能迎接救主彌賽亞之出現,建立彌賽亞國,領受應許之福。
本書有三個控訴,可依此分為三段;三個公審,每段皆以「聽阿﹗」起首,(一2,三1,六1)皆含斥罪、宣判、應許、賜福。書中有一句名言綜合了先知及律法之精髓︰「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六8)
歷史背景︰
彌迦(意︰有誰像耶和華)是南國摩利沙城(耶路撒冷之西南約廿五裡,此城為猶大與埃及通商路線上之小鄉鎮)的一位先知,身世不甚為人詳知,從他的名字只可推測他的父母是熱心信神之人。
從他嚴厲的信息中可見他為人耿直、忠誠、勇敢。他所注重的不是政治上的罪(如以賽亞、以西結),而是社會的不公平,土豪富戶壓迫窮苦大眾的罪惡,所以他的信息是宗教道德性而非政治性的。他預言國家因罪而受刑罰,也預言國家因神而得複興。
彌迦事奉的年日與以賽亞相同,他曾親歷北國之滅亡,南國仍怙惡不改,向滅亡之路直奔。國內之宗教信仰如同廢物,僅存外面的儀式,還以為討神喜悅 (三11,六6-7),道德敗壞,偶像林立,社會不公平之風氣盛行,富的愈富,貧的愈貧,苦的愈苦;他靠著聖靈的能力(三8),向罪惡大聲疾呼,嚴厲斥責,呼民聽審,宣告神的災禍快臨,也預言神日后的祝福。(本書參考經文︰王下十八至廿章;代下廿九至卅二章)
■ 作業(討論題目)︰
請用圖表列出約拿書及彌迦書之大綱與章題。
作者︰那鴻(意為「安慰」或「安慰者」)
日期︰655B.C.
地點︰耶路撒冷
對象︰尼尼微
目的︰指出尼尼微罪惡滿盈必受神所滅,旨在安慰受苦之以色列民。
主旨︰尼尼微(亞述國)的滅亡
簡介︰那鴻書是一本「審判書」,是一首長詩,是「尼尼微的挽歌」,預言以色列人的世仇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的陷落。這一個南征北討、驕橫霸道的國家,其首都尼尼微城建築穩固,四面圍以高牆,城牆高達百尺,牆厚四十尺,有兩百座高塔加強設防,加上用深壕溝護繞,真是一座攻不破的要塞。尼尼微人自恃城固若金湯,心高氣傲,不可一世,自命「獅子」(二11-13),然而先知那鴻預言,這驕傲的城市與其居民,在神的審判前會蕩然無存。
自約拿傳道(755B.C.)帶來的大複興,一百多年間,尼尼微人又回複他們悖逆的、不道德的生活行為。而那鴻的傳道不再像約拿那樣呼召悔改,因為他們認識神之后,故意背叛辱罵神,又故意攻打選民、聖地,神只有給他嚴厲之審判,那鴻所說的預言,在四十年后全部應驗。(尼尼微在612B.C.為巴比倫覆滅)本書背后之意義,乃是安慰猶大國神的選民,當時猶大見以色列亡於亞述(722B.C.),又見埃及被亞述擊敗(714B.C.),故懼怕這巨大之仇敵,但那鴻之預言安慰神的百姓不要驚懼,神的審判不久將臨,亞述將被滅亡。
歷史背景︰
那鴻(意︰安慰)為伊勒歌斯人(近迦百農)。此地現今蕩然無存,故正確遺址無法稽考。雖有多種理論意圖鑒定此地,但亦不足証其事。從書之內容看,他似乎是南國人。
當那鴻傳道時,亞述國正是罪惡滿盈的時候。亞述國的作風一貫以殘暴不仁著稱。從亞述王撒曼以色三世(SHALMANEZAR Ⅲ,858-842B.C.)至以撒哈頓(ESARHADDON,680-669 BC.)為他們的全盛時代,之后他們國道日漸衰弱(罪惡滿盈之故?),至612B.C.時竟亡於新興的巴比倫人手中。
亞述人驍勇善戰,強暴殘忍,他們常以酷刑為榮,包括把敵人肢解作樂,用炭漆活焚,用沸油活煮,活剝人皮,以頭顱建塔,尸身作架,這些慘無人道的獸行早在神忿怒之下,只等待合神使用之器皿來審判他們。
那鴻得「天機」之默示,揭開尼尼微之結局,一面証神之公義,一面安慰受苦之國民。
書內無任何選民國王之名,故著書年代只能盡靠內容所提供而臆測。約一三○年前,神興起先知約拿到尼尼微傳道,使全國悔改,可是那悔改之心未能持久,誰也想不到神興起另一先知宣告它的滅亡。(本書參考經文王下十七6;十八13-35及廿一1-廿三30;代下卅三至卅五章)
作者︰哈巴谷(意為「擁抱者」或「鼓勵者」)
日期︰605B.C.
地點︰耶路撒冷
對象︰猶大
目的︰預言巴比倫即將受神之審判,旨在警戒與安慰受苦之百姓。
主旨︰巴比倫的滅亡(以色列的安慰)
簡介︰哈巴谷書列在那鴻書之后,這兩卷書的性質很相似,都說到神對神子民的仇敵之審判。那鴻書是預言亞述的結局,哈巴谷書是預言巴比倫的結局。本書以與神對話的方式來傳達先知所得的默示。他一面寫巴比倫將受神的審判,旨在安慰活在巴比倫陰影下的百姓,一面也趁此機會警告猶大國,若不悔改,最終也必如巴比倫一樣。
哈巴谷處在猶大國將近尾聲的時代,他看著他的祖國猶大手下的暴行與不義,忍不住向神發出他的疑問︰為什么神的百姓中惡行猖獗,義人不彰?為什么神對邪行置之不理,毫無作為?
神的回答讓哈巴谷驚訝,神告訴神的先知,神正行事。神要使用迦勒底人(即巴比倫人)──比神選民更敗壞的人民──來作懲戒選民的工具。當哈巴谷報以驚恐的反應,他質問耶和華︰「惡人吞滅比自己公義的,你為何靜默不語呢?」(一13)神繼續指教他,直到最后先知認識並依靠神,產生了經過試煉寶貴的信心,是不看環境、不看人,只仰望神的信心,看出有神同在就是最大之福份,他以贊美來回應︰「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三18)
本書開始是疑問,結束是歌唱;開始是驚慌、煩亂,結束是贊美、安息;開始是疲倦、憂悶,結束是健壯、愉快。「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三19)本書的主要信息是勸勉敬畏神的義人,在艱難困苦受逼迫的環境之中,要忠心守約,憑信度日。
歷史背景︰
哈巴谷(意︰被懷抱者)為猶大王約雅敬時之先知。書內第三章屬詩歌格之體裁及滿有利未人之語氣,暗指他可能是供奉聖職的利未歌頌團團長,但此點無從証實。除此外有關他身世的史實無從知曉,可是傳說卻比任何先知都多。
當約雅敬為王時,猶大國在巴比倫如猛虎餓狼垂涎欲滴下已漸近滅亡之關頭;其父約西亞原為賢君,可惜一時之誤,不聽先知耶利米的忠言,終在米吉多疆場被埃及王所殺(參王下廿三29及耶利米書背景);其子約雅敬繼位,此人昏庸無能,只顧個人之淫樂,無力挽回國家頹運。是時巴比倫初興,先滅亞述國(612B.C.),再敗埃及國於米吉多平原(609B.C.),複把猶大改為其傀儡國,立約雅敬為藩屬(609B.C.)。三年后(606B.C.),約雅敬叛巴比倫(王下廿四1),巴比倫王複臨耶京(606B.C.),怒滅猶大,把一干人帶走(參但一1)。
哈巴谷眼看祖國之罪行放肆無忌,毫無公道正直,而神好像掩目不看,掩耳不聞他的痛苦哀求;他質問神之公義何在(一3-4),竟看到神藉著巴比倫滅了猶大的罪行(606B.C.),他又非常驚奇;雖然神到底聽了他的禱告,懲戒猶大;但他仍不明白的是巴比倫人性情凶惡,毫無人道可言;猶大罪孽雖重,畢竟沒有巴比倫那么瘋狂殘暴,為何神竟然用那有「更大的罪行」滅那有「較少的罪行」呢?他內心之掙扎使他甚不平安,直到神啟示真相后,他才大徹大悟,故修此書,更以頌神詩一首為書之結語。(本書參考經文︰王下廿三34-廿四7;代下卅六4-8)
■ 作業(討論題目)︰
請用圖表列出那鴻書及哈巴谷書中的大綱與章題。
作者︰西番雅(意為「耶和華所隱藏的」)
日期︰622B.C.
地點︰耶路撒冷
對象︰南國猶大
目的︰指出猶大之罪行,若不悔改必招惹神烈怒之審判。
主旨︰耶和華的日子(以色列的將來)
簡介︰公元前七世紀,約當約西亞王於主前六二一年進行宗教改革以前,先知西番雅出來傳神的話。西番雅強有力的預言是促成約西亞任內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這次「複興」雖帶來表面的改變,但卻除不去這個國度敗壞的領導統治。
西番雅的信息主要是宣告神的忿怒、責備和嚴厲的審判(故他被稱為舊約「最嚴詞的先知」)及勸民悔改逃避神的審判。他得蒙啟示稱神的審判為「耶和華的日子」。他明確的陳述「主的日子」是審判的日子,罪惡將被對付,因為猶大拜偶像,效法外族的習俗,國中充滿強暴不義,欺詐剝削弱者,離棄神,所以,公義聖潔忌邪的神要先審判猶大,並擴及其他的外邦人。但當神懲罰的過程結束后,選民將來必定複興,彌賽亞亦將帶來祝福。本書的信息表明世局雖然混亂,不獨外邦國離棄真神,連選民也背道作惡。但耶和華仍是全地的主宰,「耶和華的日子」──即耶和華審判的日子即臨,神必懲治一切作惡之人,以及帶來赦免拯救。
歷史背景︰
西番雅(意︰神所隱藏的;參二3)乃猶大王室之后,希西家之元孫,故此與在位的約西亞王為堂兄弟。除此外,他的身世如其名一樣的隱藏起來。
猶大王瑪拿西乃南國史上數一數二最壞之君王。他在位時,全國陷在史無前例的極度崇偶敗壞之光景裡。他死后其子亞們登位,繼承父親之崇偶風習,與乃父不相上下。二年后亞們遭群臣殺害,其子約西亞承繼王位(640B.C.)。當時他才八歲,卻與其父與祖父的惡行相背,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十六歲時已顯出他大有敬畏神的心(代下卅四3);廿歲時除淨國中一切偶像;廿六歲(621B.C.)定意修葺久已荒廢之聖殿,在過程中找到神的律法書,藉此帶來舉國盛大複興。那次的宗教改革,可與1517A.D.馬丁路德的改革媲美。
當約西亞在位時,西番雅早已蒙召,到時機成熟,民心傾向悔改歸向神之時,西番雅把握機會,助約西亞一臂之力,企圖挽回國道衰敗的狂瀾,向民傳悔改之信息,是為本書。(本書參考經文︰王下廿二至廿三章;代下卅四至卅五章)
作者︰哈該(意為「神的節期」)
日期︰520B.C.
地點︰耶路撒冷
對象︰歸回之余民
目的︰鼓勵歸回之余民繼續努力,重建聖殿,完成歸回之大計。
主旨︰聖殿的重建(以色列的宗教中心)
簡介︰哈該書是歸國后的先知書中第一卷。公元前五二○年,神藉著先知哈該對歸回之余民發出五篇簡短的信息,集這些信息而成本書,本書內容所包括的時間前后只有三個月又廿四天。以色列人第一次從被擄的地方歸回耶路撒冷(536B.C.),他們開始重建聖殿,但在開始建造十六年后,聖殿仍然荒廢,選民仍未完成使命,他們只顧自己目前的生活需要,忽略了重建聖殿的責任,影響了神的事工。先知在極困難之情形下發出信息,一面解釋百姓遭到災禍困難的原因,是因未把神擺在首位,一面催促民間領袖們對付懶惰消沉之罪,從速重建聖殿,在主裡恢複勇氣,在生活中恢複聖潔,對那位掌管未來的神建立信心,並強調耶和華的應許。信息結果非常良好,廿四天內他們重新開始建殿工程。本書的信息是選民應在生活和事奉上以神居首位。
歷史背景︰
哈該(意︰「神的節日」)為歸回時期之先知。其身世不詳,無從稽考,按該二3推論,他可能曾見耶路撒冷聖殿之宏偉。耶城被滅后,他被擄到巴比倫(586B.C.)(亦可能他生於被擄的猶大家庭中),現今得波斯王古列恩準歸回祖國,重建聖殿(536B.C.)他一定興奮莫名,是時他已是六十余歲之老人;在他鼓勵之下,歸回之民起來完成了建殿工程。
歸回之余民起初(536B.C.)相當努力重建聖殿(參拉三章),但因撒瑪利亞人之攔阻,他們竟然怠工不建凡十六年之久(參拉四章)。在此期間,他們便集中精力重建自己家園,越建越美,越圖舒服與享受,諸多借口(該一2,4)把建造神殿之事忘卻了(該一2、4、9)。
神為了要教訓他們,因此把祝福暫緩(該一6、9-11,二16-19),使他們得以覺醒,更在他們余民之中興起兩名先知,即哈該與撒迦利亞(拉五1),向他們傳神的話,激勵他們複工重建。當時波斯國也極為紛亂,古列死后(529B.C.),國內爭權奪位,腥殺之風四起。古列之子甘拜斯(CAMBYSES)被刺殺(有說自殺),因無子嗣,國位轉交其婿大利烏。此人對猶太人有好感,故把前重建聖殿之禁令撤銷(521B.C.)。至哈該蒙召(520B.C.),大力鼓吹重建,四年后(516B.C.)大功告成(拉六14)。哈該、撒迦利亞、瑪拉基三人均是歸回時期的先知。這三本書應與三本歸回時期其中之兩本史書(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同看,這樣才能一窺全貌。(本書參考經文︰拉二、三、五、六章)
■ 作業(討論題目)︰
請用圖表列出西番雅書及哈該書的大綱與章題。
作者︰撒迦利亞(意為︰「耶和華記念」)
日期︰520-475B.C. (參拉五1;亞九13)
地點︰耶路撒冷
對象︰猶大余民
目的︰指出耶路撒冷將來在神國度內之榮美,旨在鼓勵當時百姓熱心建殿,因那是神國度之中心。並安慰以色列人,神必親自粉碎敵人的侵擾,建立永久的國度。
主旨︰重建聖民(以色列的將來)
簡介︰撒迦利亞和哈該同處一個時期,以色列由被擄歸回已過了十六年,重建的聖殿仍未完成。撒迦利亞受命於神,去鼓勵百姓繼續他們未盡之責任,以完成聖殿的建造。他並沒有以疾言厲色責備他們趕快行動,卻是用鼓勵之方法,提醒他們聖殿未來的重要性,聖殿是以色列屬靈產業的中心,聖殿必須建造,彌賽亞的榮光將長駐於此,未來的祝福是奠基於現在的順服上。選民不僅是造一個建築物,更是在建築未來,因為彌賽亞即將來臨,有了這樣的鼓勵人民以全副的熱情完成建殿偉工。
本書有一系列的異象、信息、和負擔,是一本不易明了的「啟示」。主要信息是論建殿與建造聖民。故書的前半(一至八章),時間約在520-518B.C.,多半以異象方式表達,鼓勵人民與領袖重建聖殿,叫他們知道這件工程對將來有重大關系。后半段(九至十四章)寫在聖殿落成后516B.C.,論到他們國家將來美好的前途。簡言之,前段論選民與聖殿,后段論彌賽亞與其國度。
撒迦利亞書比哈該書更詳盡的預言神潔淨選民,複興國度之計劃,以鼓勵安慰當代之選民。本書中有和平的君王騎驢進城(九9)與好牧人為羊群被殺(十一4)這兩幅預言畫像,生動地描述新約中彌賽亞第一次的來臨。
歷史背景︰
撒迦利亞(意︰神必記念)為一祭司家族之后。此外,他的身世無人知曉。猶太傳說(他爾根與約瑟夫)一日他在殿中被人暗殺。他可能是太廿三35所說的那位,但這點無法証明。他與哈該為同時代人,比哈該年輕。
據聖經所提供之線索推測,他生在巴比倫,與第一批余民歸回(536B.C.)。其祖父為歸回之祭司,其父可能早逝,因此以斯拉把他歸在祖父而不歸其父之名下(拉五1;六14)。當尼希米為省長時,他繼承父任為當時祭司長之一(尼十二12-16)。猶太遺傳(他勒目)補述他與哈該並瑪拉基三人均是猶大大公會議之要員。
撒迦利亞與哈該同時蒙召(520B.C.)(拉五1),然而他事奉的年日比哈該長。哈該事奉三月零廿四天后便匿跡;撒迦利亞則延續至475B.C.左右(參九13)。如此他一生的事奉約有四十五至五十年之久。
撒迦利亞書之歷史背景可參考哈該書。(本書參考經文︰該一1;拉五至六章)
作者︰瑪拉基(意為︰「耶和華的使者」)
日期︰425B.C.
地點︰耶路撒冷
對象︰歸回之猶大余民
目的︰嚴責耶路撒冷宗教與道德之敗壞,宣告神之審判速臨,勸告及早悔改。
主旨︰以色列的墮落
簡介︰瑪拉基是最后一個歸國的先知,被稱為「末后先知」,他是在公元前五世紀耶路撒冷聖殿重建后在尼希米年間說預言。當時祭司對事奉神冷淡,祭祀成為形式而無實際,百姓以詭詐對待弟兄,欺壓貧窮,與外邦人通婚,不將當納的十分之一送入倉庫。選民們在被擄失敗之經驗中所學有限,很快地再次失落在錯誤裡。
先知瑪拉基以一種答問的形式,全書中共用七次「在何事上」的問號,記載神的百姓以色列人嘴硬悖逆,不肯認罪,因此招惹神的指責及審判。先知號召祭司和人民重新立志,遵守與神所立的約,並宣告彌賽亞將要來臨,神來要審判和潔淨神的子民,神也將帶來一切的希望、憐恤及醫治。
瑪拉基的信息結束了舊約律法時代,同時又介紹了「立約的使者」,在最后的結語是「咒詛」。而新約馬太福音在開始所記的是「立約的使者」和神的先鋒,並且帶來「神的賜福」。
歷史背景︰
瑪拉基(意︰神的使者)是舊約的最后一位先知。自他以后再無先知,以色列民經過四百年之靜默時期,直至彌賽亞的先鋒施洗約翰(參太十一9)出現,人才能再聽到神的話語。
除他的名字外,瑪拉基的身世也是隱晦不明。在他所著的書內可看到一些有關那時的情形。當時以色列從被擄之地歸回也有相當久的時間;聖殿早已重建完畢(516B.C.);各類敬拜祭祀早已回複原狀。在尼希米為省長的管理下,經以斯拉與尼希米雙重的宗教改革,以色列民的民生與宗教生活皆頗為樂觀;可是當尼希米因前約所限(尼二6;五14;十三6a)返回波斯后(433-425B.C.),十二年中國家日漸回複先前敗壞的光景(可見人心是何等的敗壞)。等尼希米又再度回到耶路撒冷時(尼十三7),他看到如此情形(尼十三7-31)便再圖二次改革。
故瑪拉基書之事跡是在尼希米返回波斯后與他再度回到耶京其間所發生的(約在433-421B.C.)。聖經未記載尼希米返回波斯后多久才再重回到耶城(「過了多日」;尼十三6b)。按常理推測,尼希米返回波斯后(433B.C.),經數年后耶路撒冷才會淪落至此腐敗情形,故本書的歷史約是425B.C.的情形。(本書參考經文︰尼十三6-31)
■ 作業(討論題目)︰
一.請用圖表列出撒迦利亞書及瑪拉基書之大綱與章題。
二.試用圖表說明十二卷小先知書與聖經歷史的關系。
圖析︰
章題︰
1. 神榮光的異象 2. 以西結的蒙召 3. 以西結的蒙召 4. 四表作︰ 5. (4) 剃發︰ 6. (2) 審判的描述 7. (3) 審判的結局 8. 四異象︰ 9. (2) 帶墨盒子的人 10. (3) 火炭災 11. (4) 肉在鍋中 12. 二表作︰ 13. 三信息︰ | 14. (3) 責崇偶者 15. 三比喻︰ 16. (2) 淫婦之喻 *17. (3) 二鷹二葡之喻 18. 各人擔當己罪 19. 獅墮陷阱之喻 20. 追述以色列史 *21. 利刃之歌 22. 渣滓 爐之喻 23. 二婦之喻 24. 積薪沸釜之喻 25. 攻擊列國之預言︰ 26. (5)推羅(哀歌) 27. 推羅(哀歌) 28. 推羅(哀歌) 29. (7) 埃及 | 30. 埃及 31. 埃及(香柏樹之喻) 32. 埃及(哀歌) 33. 守望者之職 *34. 真牧人之職 35. 論以東 36. 新約之章 *37. 谷中枯骨異象 38. 歌革與瑪各 39. 歌革與瑪各 40. 量城之異象 41. 殿之尺度 42. 聖屋之式度 43. 獻祭之禮 44. 祭司之例 45. 分地之例 46. 敬拜之例 47. 殿之水泉 48. 所得之地 |
圖析︰
章題︰
1. 但以理被擄與被舉 2. 尼布甲尼撒之大像夢 *3. 但以理三友在火窯中 4. 尼布甲尼撒之大樹夢 5. 伯沙撒之“最后筵席” 6. 但以理在獅坑中 | *7. 但以理之四巨獸夢 8. 但以理之雙羊異象 9. 但以理之大祭司禱告及七十個七啟示 10. 米迦勒天使來釋啟示 11. 末日之爭戰 12. 末日之複活 |
圖析︰
章題︰
1. 何西阿娶歌篾 2. 責以色列之淫亂 3. 藉歌篾淫奔何西阿再娶歌篾 4. 責以色列之淫亂 5. 以色列受罰之因 6. 呼民歸向神 7. 以色列如沒翻過的餅(7:8) | 8. 以色列如獨行的野驢(8:9) 9. 以色列如曠野的葡萄(9:10) 10. 以色列如馴良的母牛(10:11) 11. 神是以色列的純愛(11:8) 12. 神是以色列的記念(12:5) 13. 神是以色列的幫助(13:9) 14. 神是以色列的甘露(14:5) |
圖析︰
章題︰
1.蝗災──耶和華的日子
2.耶和華的日子──災難時期
3.耶和華的日子──彌賽亞國度
圖析︰
章題︰
1.列邦受罰
2.列邦受罰+以色列與猶大受罰
3.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3:3)
4.你當預備迎見你的神(4:12)
5.你們要求善勿求惡就必存活(5:14)
6.你們以為降禍的日子還遠(6:3)
7.(1)蝗災(2)火災(3)準繩
8.(4)一筐夏天的果子
9.(5)站在祭壇旁的主
圖析︰
章題︰
一、以東滅亡之必臨(三不靠)
(1) 地理之優越 = 1-6
(2) 邦國之結盟 = 7
(3) 自身之力量 = 8-9
二、以東滅亡之應臨(五主因)
(1) 與敵同伙 = 10-11
(2) 見死不救 = 12上
(3) 幸災樂禍 = 12下
(4) 趁火打劫 = 13
(5) 剪除難民 = 14
三、兩「以」之將來(二結局)
(1) 以東︰審判 = 15-16
(2) 以色列︰複原 = 17-21
圖析︰
章題︰
1.約拿蒙召與逃避──在逃中
2.約拿在魚腹中的禱告──在魚中
3.約拿在尼尼微城中的傳道──在城中
4.約拿在尼尼微城外的不悅──在怒中
圖析︰
章題︰
1.山崩地裂,神的審判臨到
2.嚴責土豪劣紳,並應許余民得救
3.責國家首領之罪(1)先知為銀錢(2)首領為賄賂(3)祭司為僱價
4.彌賽亞的國度(完全的替代目前的)
*5.彌賽亞的誕生與國權
6.勸民秉公行義,好憐憫,存謙卑,與神同行(六8)
7.彌迦的表白(七7)與求神施恩(七18-19)
圖析︰
章題︰
1.神的性情與向尼尼微發出審判的宣告
2.審判時的情景
3.尼尼微的性情與向之宣告神審判它的結局
圖析︰
章題︰
1.哈巴谷對神兩度的疑問︰
(1)神為何對國中之不法不義掩耳不聞?
答︰將興起巴比倫懲罰猶大
(2)神為何使用萬惡不悛的巴比倫為審判工具?
2.神的回答︰
(1)巴比倫因己罪必招致重罰
(2)義人必因信而活
3.哈巴谷的贊美詩︰
(1)頌神威榮公義
(2)表明矢志信服
圖析︰
章題︰
1.耶和華日子臨近的宣告
2.耶和華的日子臨到列國
(東西南北十國受審)
3.責備猶大與宣告將來的複興
圖析︰
章題︰
1.(1)責備──荒涼的殿,華美的屋
(2)激勵──有神同在,趕緊建造
*2.(3)鼓舞──后殿之美,遠超前殿
(4)嚴責──自潔歸神,分別為聖
(5)應許──傾覆列國,建立神國
圖析︰
章題︰
1. (1) 騎紅馬者之異象 2. (3) 持準繩量聖城之異象 *3. (4) 約書亞祭司戴冠冕之異象 4. (5) 金燈台與橄欖樹之異象 5. (6) 飛行書卷之異象 *6. (8) 四輛車之異象,及約書亞被戴冠冕 7. (1) 禁食悲哀非乃真誠 | 8. (3) 耶路撒冷必得複興 *9. (1) 應許彌賽亞到臨,審判列國 *10. 必拯其民,使返故土 *11. 真牧人彌賽亞,彌賽亞被棄 12. (2) 耶路撒冷被圍 *13. 以色列蒙潔淨 *14. 耶和華的日子─再來與國度 |
圖析︰
章題︰
1.責以色列(1)忘恩負義,(2)不虔不敬,(3)獻祭不潔,(4)侮慢主名
2.(5)違命背約,(6)行詐虐妻,(7)煩言瀆主
*3.(8)欺壓屈枉,(9)奪取供物,(10)頂撞試神
4.宣告耶和華日子之來臨,及勸誡遵律守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