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人培訓材料
聖經系列
聖經總論
著者︰李善求
前言
第一課 聖經的特色
生命之書
1. 使人認識耶穌
2. 使人與神建立關系
3. 使信徒被裝備從事爭戰
4. 引導人的行動
默示之書
歷史之書
聖經的正典
第二課 舊約聖經的歷史
大洪水前歷史
1. 創造
2. 洪水前時代
3. 大洪水
大洪水后時代
1. 分散時代
2. 族長時代
3. 出埃及和迦南時代
4. 王國時代
5. 被擄時代
6. 複歸時代
第三課 新約聖經的歷史
中間時代
彌賽亞的等待
彌賽亞的降臨
耶穌的生平
初期教會時代
第四課 舊約聖經的地理
洪水前時代的地理
族長時代的遷徙
吾珥
哈蘭
示劍
出埃及和曠野生活
書珥曠野
汛曠野
利非訂
西乃山
基博羅哈他瓦
加低斯,加低斯巴尼亞
迦南
摩押
掃羅王時代的地理
基列
非利士
迦巴
摩押
亞捫
以東
瑣巴
亞瑪力
基利波山
大衛王時代的地理
耶路撒冷
大馬色
利乏音谷
迦特
希伯侖
第五課 新約聖經的地理(一)──耶穌時代
耶穌當時的羅馬帝國
耶穌活動的范圍
加利利
比利亞
伯利恆
拿撒勒
加利利
迦百農
該撒利亞腓立比
各各他
橄欖山
伯大尼
伯賽大
猶大地方
第六課 新約聖經的地理(二)──初期教會時代
保羅的第一次宣教旅行
基利家的大數
敘利亞的安提阿
旁非利亞
別加
彼西底的安提阿
以哥念
路司得
保羅的第二次宣教旅行
敘利亞
弗呂家
加拉太
每西亞
馬其頓
特羅亞
腓立比
帖撒羅尼迦
庇哩亞
雅典
哥林多
以弗所
保羅的第三次宣教旅行
米利都
推羅
多利買
該撒利亞
第七課 舊約聖經的中心信息
創造
犯罪和審判
神的救贖和選召
神的代言人──先知
獻祭
第八課 新約聖經的中心信息
彌賽亞思想
十字架
門徒
教會
1. 敬拜
2. 教導
3. 團契
4. 事奉
大使命
末后的事情
1. 再來的預兆
2. 基督的降臨
3. 教會的被提
4. 地上的大災難
5. 哈米吉多頓大戰
6. 千禧年國度
7. 天國和地獄
地圖
族長時代的遷徙
出埃及和進迦南的旅程(1446-1406BC)
應許之地全圖
舊約以色列地名
波斯帝國
新約時代的羅馬帝國
耶穌生平地圖
答案
第一課 聖經的特色
第二課 舊約聖經的歷史
第三課 新約聖經的歷史
第四課 舊約聖經的地理
第五課 新約聖經的地理(一)
第六課 新約聖經的地理(二)
第七課 舊約聖經的中心信息
第八課 新約聖經的中心信息
在全世界所有的出版品中,聖經是譯本最多最暢銷的一本書。聖經已被譯成兩千多種文字,全世界每年的銷量達四千萬本。聖經對人類的影響最大,感動人心最深。
為什么聖經會有這么大的果效?它是一本怎樣的書?本冊培訓材料從聖經的特色、歷史、地理、中心信息四個角度,精簡扼要地介紹聖經。這是一本入門書,可幫助每位有心的讀者對聖經先有宏觀的認識。
聖經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經典,是神的真理向人的啟示。它將神奇妙的道,以人的言語敘述出來。聖經是世界上譯本最多最暢銷的一本書,已被譯成超過兩千多種文字,並且有超過500個翻譯計劃在進行中,世上沒有任何一本書有這么多的譯本。每年全世界聖經銷量達四千萬本,任何世界名著與之相比,無不黯然失色。聖經可謂名副其實的“天下之大經”。
聖經之所以成為書中之書,最重要的原因,是聖經並非人的思想的產品,而是神的道,故適合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人的需要。聖經賜給人更新的與永遠的生命;基督徒的一切思想言行、事奉為人、家庭生活、處世原則,一切倫理道德,無不包羅在內,勝過世上一切修身養性、勉勵志行的書。
聖經不僅是偉大的文學作品,和確鑿的歷史資料,更是一部適合現代生活的書。首先是聖經論到人本性裡面的要素,這些都是超越時間的真理;其次是因為神本身無論在神的本性,或對待人的事上都絕不改變,所以聖經的真理永遠適合我們。這些真理不僅顯明在神子民的生活上,也顯明在神對世人的旨意與要求中。概括地說,聖經要達到下面一些實際目的︰
聖經的主要目的,是叫人認識神的兒子耶穌。因耶穌的受死與複活所成就的救恩,使人藉著悔改相信神,就能獲得赦罪與永遠的生命。所以聖經能吸引人歸向耶穌,接受神作救主。
聖經不僅建立人的信心,使人能來到救主面前,更使神的兒女對神有更多的親身的經歷和認識,使他們的生命得到喂養。基督徒藉讀經而明白神自己啟示的話語和神的旨意,並作出順從的回應。
基督徒蒙召在敵對神的世界中,維護並傳揚對神的信仰。神的話語是影響人的信念與行為的強大武器,給予基督徒所需要的一切動力。所以凡立志忠心事奉基督的人,必須以認識並持守神的真理為目標。
聖經是衡量人的行為的標準,也是抵擋試探和誘惑的有效武器。聖經的道德命令,是信徒生活的主要引導原則與標準。這些命令不但使人有正確的行為,更有正確的動機,而其應用則因人的環境而異,成為基督徒信仰與行為的最高準則。
聖經是出自神的心意,不是出於人的創作。提摩太后書三章十六節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默示的原文有“神吹氣而成”的意思。聖經各卷的作者不只一人,而且有各自的才智、性格、感情和文體風格,但神在不同的時代裡,在不同的地點,神的靈感動、管理和引導聖經的作者,使他們寫出神給人的啟示,並保守他們不致發生錯誤。因此聖經不僅完全,也正確無誤,同神親自書寫一樣準確和權威。
聖經的第一卷創世記,寫成於主前一千五百年間;最末一卷啟示錄,約成書於主后一百年間,時間上前后相距約一千六百年左右。而聖經作者有四十位左右。他們當中有政治領袖(摩西),有軍事領袖(約書亞),有祭司(以西結),有帝王(所羅門),有漁夫(彼得)、牧人(大衛),有醫生(路加)、稅吏(馬太)。這些執筆者之間社會時代不同,身分職業不同,著書地點不同,他們的思想、個性、環境、背景、學識各方面都不相同;大多數作者對其他作者一無所知,然而竟然能寫成一部文體涵蓋歷史、預言、傳記、詩歌、書信、箴言等,整體上卻和諧一致的書。全書主題一樣,毫無矛盾沖突,可謂天衣無縫。如此之完美,正是聖經為神所默示的最佳証據。
聖經為神的靈所默示,有舊約的作者見証(撒下廿三2-3;賽五十九21;耶一9)。舊約聖經中用“耶和華說”的地方不下數百處,主耶穌親自見証舊約乃神默示而寫(太五18,廿二42-43;可十二36;約十35)。許多使徒也同樣見証(徒一16,四24-25,廿八25;來三7,十15-16;彼后一20-21)。主耶穌和使徒也為新約乃神所默示作見証(約十六12;林前二13,十四37;加一7-8;帖前四2, 15;帖后三6, 12, 14)。保羅在書信中同時引用申命記和路加福音(提前五18),彼得也見証保羅所寫的書信乃是出於神(彼后三15-16)。初期教會早已承認並接受聖經為聖靈默示的聖言,是神對人的正確無誤和權威的啟示。
聖經在人類歷史中完成,記錄特定而具體的歷史事實。最早的摩西五經是在約公元前1500年,由神特別揀選和分別出來的仆人摩西記錄而成;其內容上溯到公元前4000年以前的歷史,包括創造事件、挪亞洪水、巴別塔等一系列重要史實。聖經宣稱摩西“領受”了神活潑的聖言(徒七38),而非人工編輯而成。在摩西之前並沒有任何受神的靈感動而留下的記錄。雖然在摩西之前也有許多屬神的人,像挪亞、亞伯拉罕、約瑟等,並且經常與神有言語的交通,但聖經的出現,証明了神啟示的時間性和聖經與歷史密切關聯的獨特性。
聖經從不忽略或回避歷史的準確性。事實上,根據聖經中年譜推算出的年代表,與歷史學和考古學得出的結論驚人地吻合。例如,有人懷疑該隱的時代是否有能力建造城市(創四17),或建立各種行業貿易(創四21, 22)。然而聖經告訴我們,亞當生活了930歲,看到八代的后裔。挪亞則活到950歲,看到十代以后的子孫。因此有人推測,在亞當生活的時代,地球上的人口可能已達到二千萬。根據聖經記錄計算出的創造的時間和挪亞洪水的年代,也極其符合現代的最新發現。類似這樣的証據,表明聖經並非人的臆測想象,而是建基於確鑿的歷史事實之上。
聖經既是神所默示的,則從流傳的眾多著作中,判斷和確定哪些書卷是神所默示的,哪些書卷具有真正的權威,成為教會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問題。“正典”(Canon)一詞,原意是“量度的竿”,意謂用以量度和確定某一書卷是不是受神默示而寫的。實際上,沒有任何行政權威可以賦予某一書卷正典的地位;教會和宗教會議不過是“承認”這些書卷是在神的默示下寫成的。
舊約正典被公開承認,一般認為是在主后90年的央尼亞會議(The Council of Jamnia)。在確定的程序中有以下的標準︰該書是否顯明神是真正的作者?其記錄者是否是神的發言人?該作者是不是先知?或有沒有先知的恩賜?該書的歷史是否正確?該書是不是記錄真實的事情?猶太人怎樣看該書?
例如,摩西承認他是在神的權柄下寫書的(出十七14,三十四27;書八31,廿三6),五經被認可的標準,是根據它來自神的仆人摩西。在摩西以后,神興起先知的體系,繼續向百姓啟示神自己。神向各時代的先知說話,先知們又將啟示記錄下來(書廿四26;撒上十25;賽八1;結四11)。
新約正典的確認和收集的程序,是從第一世紀開始的。在很早的時期,新約書卷已被確認。例如,保羅就曾確認了路加的著作與舊約有同等地位(提前五18)。彼得也確認了保羅的著作為聖經(彼后三15-16)。使徒的書信則在教會中流傳,被人誦讀(西四16;帖前五27)。
主后170年出現的穆拉多經目(Muratorian Canon)將教會初期所承認為正典的書卷加以收集,其中除希伯來書、雅各書和約翰的一封書信外,幾乎包括了新約全部的書卷。主后363年,老底嘉會議(Council of Laodicea)提到,只有舊約的書卷和新約二十七卷書可以在教會中誦讀。主后393年,希坡會議(Council of Hippo)承認新約有二十七卷書。主后397年,迦太基會議(Council of Carthage)中確定了只有這些正典書卷,才可以在教會中誦讀。
初期教會確定這些書卷為正典的原則是︰
1. 使徒性(Apostolicity)︰即作者是不是使徒?或是不是與使徒有聯系?例如,馬可是根據彼得的權威寫作,而路加是根據保羅的權威寫作。
2. 接納性(Acceptance)︰即這卷書是不是被教會整體接納的?教會對某卷書的認可,是相當重要的。假的書卷會被拒絕,而有些合法的書卷,也可能延遲被認可。
3. 內容性(Content)︰即該書的內容是否與已接納的書卷教義互相一致?根據這一原則,一些假的書卷被拒絕。
4. 默示性(Inspiration)︰即該書是否反映出默示的本質?正典書卷應該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屬靈價值,反映出它是聖靈的工作。次經和偽經因未能滿足這個標準,而被拒絕。
■ 作業(討論題目)︰
一.聖經的權威性可以從哪幾方面來理解?
二.你認為聖經的目的主要有哪幾方面?
三.判別聖經正典的標準是什么?從中你的感想如何?
基督教是建立在歷史上的宗教,基督徒堅信其所信仰的既是神的啟示,又是在人類歷史中真實發生過或將要成就的事實。然而聖經不同於一般的歷史書,它記錄的是神救恩的歷史。雖然某些在一般歷史中不可或缺的偉大事跡被省略,但聖經所記述的,卻涵蓋了人類歷史的始終──從起初神創造天地,至最終新天新地的實現。耶穌基督的降生將歷史分為主前(B.C.)和主后(A.D.),也將聖經劃分為舊約和新約。舊約講述宇宙和人類的出現,特別是一個民族──以色列的歷史;新約講述耶穌基督的降生、受死,複活和初期教會的孕育、成長、擴張,以及在末后天地間要發生的事情。
《聖經》創世記指出天地萬有,就是宇宙的一切,都是神創造的。整個宇宙的執行,和世上事物的變遷,都有神在掌握和管理。神創造萬物也表現出神的目的和美好的心意。
創世記第一章開宗明義地記載了人類歷史的起頭。全本聖經的第一句“起初神創造天地”,有極其豐富的內涵。“起初”表明時間的開始是從神而來,“創造”的原文則意指從無到有的創造。“天”是宇宙空間的一切,“地”則代表地球即物質的世界。聖經記錄神用了六日的時間創造了萬物,第一天神創造了光,分開白天晚上;第二天神造了空氣,把水分開;第三天神使水聚在一處成為海,使陸地顯露出來,在陸地上造了青草樹木和各樣花果蔬菜;第四天神創造了日月星辰,使我們有日、周、月、年的分別;第五天神創造水中的魚,空中的鳥;第六天神造出地上的各樣活物,並在這一天創造了人,至此完成了神的創造計劃,也達到創造的最高峰。第七天神終止一切工作而安息,並將這一日分別為聖。從這一記錄可以看出,神用水保護地球,並且在創造程序中表現出一定的次序和意圖。即在神的心目中,地球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創造,而人又是這一創造的核心。
人按神的形象被造,因此具有理性、感情、創造力、道德觀念等屬性。在神創造人的同時,神賦予人特別的使命,要人生養眾多,遍滿地面,並且治理全地,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的活物。這是人類生存的意義和特權,是人在一切其他受造物之上的榮耀。
神將人安置在伊甸園中,為試驗人對神的忠誠和順服,在園中放置了分別善惡樹。但在魔鬼的慫恿下,亞當和夏娃違背神的誡命,摘食了樹上的果子。他們在試探中失敗,失去了與神的交通,並受到神的刑罰和審判。亞當作為人類的始祖和代表,因他的犯罪,罪惡、痛苦和死亡從此進入世界,人的靈性死亡,與神的關系隔絕。所以,人與人的關系也同樣遭到破壞,人類的墮落從此開始。
人類犯罪墮落之后,罪惡開始在世界蔓延。這時人類社會發展出新的文明,城市生活開始出現,並有多妻製度產生。隨著藝術開始興盛,冶金術日益發展,但同時暴力和罪行也相繼增加。文明的發展無法減輕人類遠離神所受的咒詛,人類文明持續地演進,同時罪惡的積累和侵蝕也越來越深。當人類在地上衍生越來越多的時候,罪惡相對地增長。聖經記錄此時世人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當神遍察人心,發現人敗壞到極點,而為人的罪惡感到憂傷痛心。神立意對充滿罪惡的世界施行嚴厲的審判,以洪水毀滅全地。
神要按神公義的標準施行審判,又出於神的慈愛,計劃為地上的生物留下余種,便呼召挪亞製造方舟,要挪亞和他的一家,以及其他的動物,在洪水來臨之前,進入方舟以保全生命。挪亞順從神的旨意,隨即建造方舟,並傳道勸人悔改。
在挪亞六百歲時,一連四十天降下大雨,地上洪水泛濫,人和各樣的動物幾乎盡都淹死。唯有挪亞一家及他們所攜帶的動物,因躲藏在方舟中而獲得拯救。方舟在水面上漂浮一百五十天,后來水勢漸退后停在亞拉臘山上。直到一年后地面重新回複干燥。那時,挪亞才出方舟,然后向神獻祭敬拜。神悅納他的獻祭,並應許恢複並保存大自然的執行次序,並賜福挪亞和他的子孫。神應許挪亞不再以全球性規模的洪水毀滅人類,並在與挪亞立約之后,再次命令人類“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
洪水后的世界,同挪亞家族在洪水之前生活的世界迥然不同。一度遍滿動物、草木、人類的土地成為滿目荒涼;曾經溫和有序的自然界也變得動蕩不息,不可捉摸。許多學者認為,洪水之后有一系列物理變化發生,包括氣溫的下降,雨量的減少,人類壽命的大大縮短等。
洪水退去后,方舟內的動物以亞拉臘山為中心,經歷數世代的遷移和繁殖,並依據各自特有的本性和需要尋找到合宜的環境,成為現在地球上動物的祖先。同樣,現在的人類不分地域、種族,都是挪亞家族的后裔。
挪亞的后代都講相同的語言,有相同的口音。他們在示拿地找到平原后安頓下來,為了傳揚自己的名,為了要自己得著榮耀,並要建立自己的國度,因此決定要建一座城和一座塔,稱為巴別塔。巴別塔的建造是人不愿在神面前過敬虔的生活,而企圖用人的力量來取代神,逃避神的忿怒。后來,神為阻止人建造巴別塔的工程,變亂了人的口音,使人們分散開去,開始遍滿地面,來藉此成就神的計劃。
對人種、民族和語言的起源,最充分和唯一的記錄可以在創世記九章至十一章中找到。聖經明確教導,現在世界上的一切人類都是從挪亞和他的三個兒子閃,含和雅弗而來。一般認為,閃的后裔是今天亞洲的黃種人的祖先,基督即從中誕生;雅弗的后裔即今天的白種人;含的后裔是今天的非洲和迦南地的黑種人。
當人們分散到世界各地,各隨他們自己的支派建立起城邦國家,並在其中生活。由此地球上出現了不同程度和特征的文明。
雖然全人類已經陷入罪惡中,但神為救贖墮落的人類,藉著一個特別的民族來實現神的計劃。具體地說,神藉亞伯拉罕選召以色列民族,並藉著這個民族,賜福給世上列國。亞伯拉罕的后裔,要在地上作神旨意的中保。藉著以色列民族,彌賽亞要降臨,建立神的國度。神的工作和啟示從整個人類轉而集中在亞伯拉罕和他的家族身上,神的救贖計劃透過亞伯拉罕和他的后裔伸展出去。
亞伯拉罕原住在迦勒底的吾珥,這是一個文化發達的繁榮城市,又是敬拜月神的中心。神呼召亞伯拉罕離開吾珥,並進一步要他離開自己的家鄉和親族,到神應許給他的地方去。亞伯拉罕聽從神的呼召,開始向西南遷移,他的妻子撒拉和侄子羅得也與他同行。他在曠野支搭帳篷到處漂流,尋找青草和水源,過著半游牧的生活。在亞伯拉罕一生中,神不斷更新與他所立的約,要揀選亞伯拉罕和他的后裔成為一個民族,神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神的子民。神定下割禮,作為立約的記號,后來又向他的兒子以撒、孫子雅各重申並確立這約。
亞伯拉罕經歷無數的顛沛流離,終於學會專心信靠神的應許而活,成為信心的偉人。神悅納了亞伯拉罕的信心,在他一百歲的時候賜下應許之子──以撒。以撒繼承神給亞伯拉罕的祝福,生下雅各和以掃。雅各又名以色列,有十二個兒子,他們就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祖先。以色列民族以畜牧為生,到處移居,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雅各之子約瑟因神的安排成為埃及的宰相。其后以色列人寄居埃及共達四百三十年之久。
近來的考古學發現,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與約瑟都是當時社會的領導人物,驗証了有關族長事跡的歷史真實性。
(* 編注︰請見本書「族長時代的地圖」 )
以色列在埃及寄居期間,人數從原來雅各一家的七十五人增加到逾兩百萬人,由一個家族成為一個民族。而埃及王法老為遏製以色列民族的發展,采取殘酷的屠嬰和苦役政策。以色列民在重壓下不堪其苦,呼求神的拯救。而神早已預備好神所揀選的拯救者,神在燃燒的荊棘中向摩西顯現並啟示自己的名,差遣摩西救助以色列民脫離埃及的轄製,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迦南。
神先后降下十種災禍,終於迫使埃及王法老同意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摩西率領以色列百姓離開歌珊的蘭塞,其后因法老的后悔和追擊,雖遭遇危險困難,但在神的幫助下,追兵盡被淹沒,以色列百姓至此完全從埃及獲得解放。
以色列百姓歷經三個月時間,來到西乃山下與神相會,並安營停留將近一年。神在這裡更新與他們所立的約,並賜下律法。律法的范圍包括宗教、道德信仰、人倫關系、民事訴訟等。神又指示獻祭的製度,建立起會幕,以色列成為祭司的國度。
以色列人離開曠野往巴蘭曠野的加低斯,摩西派遣先鋒窺探迦南地。因以色列民對神沒有信心,反而滿懷怨言和懼怕,神的審判臨到這些頑梗不馴的百姓,以至他們未能進入應許之地,而在曠野輾轉漂流達四十年之久。曠野中四十年的道路是艱難困苦的旅程,但神與以色列百姓同在,從天上降下嗎哪給他們吃,白日以雲柱,夜晚以火柱引導保護他們,使得苦難的旅程中亦有恩典的相隨。
摩西在去世之前,提醒以色列百姓要堅守神的約和律法,並重申十誡。他又蒙神的指示,任命約書亞繼承他的職分,率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的迦南美地。約書亞成功地戰勝迦南各族,使以色列民在迦南定居下來,並主持拈鬮分地給各支派作為產業,與以色列人重申聖約。但以色列人並未遵守神的命令,徹底除滅當地的居民、全面征服迦南,而使異教的文化和習俗摻雜入以色列的信仰中。在約書亞之后,以色列人違背神的命令,去敬拜別神。在以色列支派各自為政、社會混亂、外患頻繁的當時,神為保護神的百姓興起士師,擔負軍事與法律的責任。這就是士師記中記載的將近兩百年的以色列人的情形︰犯罪背棄神──受外族欺壓──悔改呼求神──被神拯救的惡性循環。
(* 編注︰此一時代的地圖請見本書 「出埃及和進迦南的旅程」1446-1406BC 及「應許之地全圖」 )
在撒母耳作為最后一位士師時,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撒母耳向神禱告,神許可設立君王。撒母耳根據神的指示,膏立便雅憫支派基士的兒子掃羅為王,從此開始了以色列的王政時代。掃羅執政四十年,他雖有軍事才能,卻無政治才智和信仰深度,並因驕傲和嫉妒,違背神的命令,釀成個人和家庭的悲劇。神揀選大衛繼承其位,大衛在位四十年,統一了以色列,戰勝了以色列的宿敵非利士人、以東人、摩押人、亞捫人和敘利亞人,終於統治了整個應許之地。他不但取得軍事的成功,而且鞏固了內政,加強了敬拜耶和華的信仰。其后大衛之子所羅門王繼承王位。所羅門建造了第一座聖殿,開創了以色列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使以色列的外交、國防、工商業、文化都發展到最高峰,而他卻在晚年陷入異教迷信的罪中。
所羅門死后,其子羅波安即位,王國旋即分裂為二。南部的猶大和便雅憫支派以耶路撒冷和聖殿為中心,成為猶大國;北方其余的十個支派,在撒瑪利亞設立京城,成為以色列國。北國以色列在但與伯特利兩地設立邱壇,膜拜金牛犢。其后推羅的公主耶洗別又帶進巴力的敬拜,將北國陷入罪中。而宮廷中篡位的事屢屢不斷,政治失去平衡與安定,九次更換朝代。雖有若干偉大的先知如以利亞、以利沙、阿摩司等,終於主前722年被擄到亞述,宣告滅亡。幸存下來的猶大國一直受製於亞述強權,雖有希西家和約西亞的宗教改革,也因悖逆犯罪,正如先知以賽亞和耶利米所預言的,於主前586年被巴比倫攻陷而亡國。
(* 編注︰請見本書「王國時代的地圖」 )
猶大曾三次被擄。首次在主前605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攻擊猶大,擄走約雅敬王和猶大的政治、社會、宗教的重要人物,一些貴族如但以理亦包括在內,從此開始了猶太人的七十年被擄生活。第二次在主前597年,約雅敬王事奉尼布甲尼撒王三年后背叛,他失敗而死后,其子約雅斤即位。尼布甲尼撒再次進攻,不僅俘虜約雅斤王,並將除貧民外的首領和眾民擄去。第三次在主前586年,猶大的最后一個王西底家,企圖借助周邊國家的力量背叛巴比倫。尼布甲尼撒再次進軍,並攻陷耶路撒冷。主前571年,巴比倫再度進攻猶大,焚毀聖殿和拆毀城牆,至此猶大國徹底覆亡。
被擄的百姓分散在巴比倫各處,但有相當的自由。會堂於此時期創立,強調嚴格遵守律法,專心研讀妥拉(Tora,即舊約律法)和以禱告代替獻祭的會堂敬拜,逐漸成為猶太教的嶄新特征。同時,他們記錄神所說的話,收集國家民族的歷史,開創了著作及抄錄聖經的活動。
主前539年巴比倫亡於瑪代波斯,被擄時代終告結束。主前538年波斯王古列頒布敕令,允許以色列民歸回故土。
(* 編注︰請見本書「被擄時代的地圖」 )
波斯王古列元年(主前538年),大衛的后裔,領袖所羅巴伯為重建耶路撒冷聖殿,而率領余民約五萬名重返故土,於主前536年開始聖殿重建工程,在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的鼓勵下,工程於主前515年春天完成,並為聖殿舉行隆重的奉獻禮。主前458年祭司、文士以斯拉與不足二千名猶太人第二批歸來。以斯拉帶動民間對耶和華神信仰的複興。他鼓勵人們遵守律法,保持純正的宗教,被稱為猶太教之父。在以斯拉的領導下,猶太人群體以律法作為他們的標志,成為整個民族的憲法。以色列從一個國家,過渡到一個遵守律法的共同體。十二年后(主前445年)尼希米聽到歸回的猶太人經歷患難和凌辱、耶路撒冷城牆被破壞的消息后,經亞達薛西王允準,由軍長和騎兵護送歸回,並著手耶路撒冷重建工程,經52天即全部完成。
■ 作業(討論題目)︰
一.作者把聖經的歷史劃分哪幾個時代?
二.人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這句話我們該如何正確地加以理解?
三.複歸時代的重要標志是什么?
從舊約瑪拉基書到新約福音書,其間有四百多年,神的默示和啟示不再出現。這一時期通常被稱為“沉默時代”。到先知瑪拉基時候,猶太人已分化為兩部分︰一部分在古列王的特許下歸回耶路撒冷,結束流亡生涯;一部分散居各地,有許多住在埃及,巴比倫和波斯的商業中心。在尼希米以后一百多年間,波斯繼續管轄猶大。波斯帝國對屬土的宗教文化采取寬容政策,因此猶太人繼續享受宗教信仰的自由。祭司長被任命為地方的統治者,直接向波斯王朝負責。
主前333年,希臘帝國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占領了猶大,允許猶太人行使猶太律法,並在安息年豁免納貢。他又在埃及建造亞歷山大城,鼓勵猶太人在此定居,讓他們享有與希臘公民相等的權益。從被擄時期起,不斷有成批的猶太難民逃向埃及。移居在埃及亞歷山大城的猶太人,開始把希伯來文寫成的舊約聖經譯成希臘文,成為后來著名的《七十士譯本》。在亞歷山大推行的希臘化政策下,以色列的語言和文化漸漸希臘化。許多猶太人取希臘名字,接受希臘的哲學思想,並嘗試將希臘的學術與猶太教的信仰結合起來。追隨希臘文化的撒都該人,保守的法利賽人和禁欲的愛色尼派逐漸分化。
亞歷山大死后,敘利亞王朝統治猶大。猶大地被劃分為五個省份︰加利利,撒瑪利亞,猶大,特拉可尼和比利亞。敘利亞統治者安提阿哥為消滅猶太教,將異教神像置於聖殿,又以豬為供物獻祭。他還下令禁行割禮,禁守安息日和猶太人的節期,將違者處死,並燒毀猶太人的經卷。這些迫害引起猶太人的憤怒和團結,主前168年,由馬他提亞家族的馬加比兄弟領導的猶大獨立運動爆發。主前165年,猶太人的義軍攻入耶路撒冷,進入聖殿,清除所有異教物品,重新安放耶和華神的聖壇,這成為后來節期“修殿節”的由來。自主前142年,開始了由馬他提亞家族的世襲統治。猶太民族重新獨立,恢複祭司和聖殿敬拜。
主前63年,羅馬的龐貝將軍占領耶路撒冷,猶大淪為羅馬屬地。地方首長先由王族出任,后由皇帝任命巡撫擔任。當基督降生時,希律成為猶大的支配者。羅馬政府對猶太人采取寬容的態度,只要他們服從羅馬的統治,便不干涉他們的宗教與生活。在希律執政時,猶太人的事務可以由自己管理,並有公會作為獨立的法律機構。
被擄期間,由數位先知將彌賽亞的預言發揚光大。在此期間,猶太人的盼望集中在彌賽亞的身上。當時最普遍的觀念,認為彌賽亞是一位戰士型的君王,以色列政治上的拯救者。神是大衛的子孫,又是類似摩西的先知,將會以政治家和軍事領袖的姿態出現,消滅猶太人的外敵,製勝列邦,率領神的選民得勝,獲得平安與榮耀。有關彌賽亞的觀念,從但以理書開始,在后來的啟示文學中不斷出現。在次經《以斯拉后書》中,預言羅馬統治之后便是神的國度的來臨,一位公義的統治者彌賽亞將循律法治理。當神完成神的工作后將逝世,而審判也隨即來到。
耶穌的降生應驗了舊約彌賽亞的應許,神降世的使命,正如神的名字的意義所表明的,是要解決人類的罪惡問題,並恢複人與神的關系。新約福音書記載,耶穌為童貞女馬利亞之子,在約主前4年生於伯利恆。耶穌降生的那一夜,正是約瑟和馬利亞遵從羅馬的政策,來到伯利恆報名上冊的日子。神出世后的第八天,按照律法的規定接受割禮。到第四十天,就是按律法的要求滿了潔淨的日子,約瑟和馬利亞帶神到聖殿,行奉獻長子給神的儀式。耶穌在拿撒勒逐漸長大,繼承父業成為木匠,並以長子身分,擔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
耶穌從三十歲開始傳道,在這之前, 耶穌來到約但河,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又被聖靈帶到曠野,禁食四十天接受魔鬼的試探, 當耶穌勝過試探后, 開始耶穌的傳道生涯,在家鄉加利利的各會堂裡教訓人。以后大約三年半的時間, 耶穌藉著傳道、訓練門徒、醫病趕鬼、行神跡、宣講天國的福音,把自己的身分表明出來, 並把神國的使命傳遞給門徒。
對當時的猶太人而言,他們所仰望的彌賽亞是政治上的領袖,能領導以色列複國,擺脫羅馬的統治。而耶穌來不是要作領袖君王,而是作一個卑微受苦的仆人; 所以猶太人對耶穌所傳的信息,或激烈抗拒,或不理不睬。在耶穌的整個傳道事工裡, 耶穌一直與當時的宗教領袖發生沖突,招致他們的敵視和恨惡。而神的門徒猶大, 將耶穌出賣給猶太和羅馬的統治者。耶穌被控褻瀆和圖謀造反等罪名,接受審判、戲弄和侮辱后, 被釘在十字架上,從而成就了神的旨意和拯救世人的計劃。 而在耶穌死后的第三天,門徒們發現耶穌從死裡複活。其后,耶穌多次親自向他們顯現, 命令門徒往普天下去作神的見証。並在四十天后,門徒們在橄欖山聚集時,耶穌被接升天,並應許在世界的末日再臨。
在五旬節,即耶穌釘十字架后約第五十天,聖靈降在門徒身上,使他們得到能力,開始在耶路撒冷傳講耶穌。所以耶穌複活的信息,便四處傳揚開來。以后,因使徒們繼續努力不懈地傳揚福音,耶路撒冷成為初期教會的中心。
初期教會由使徒負責教導工作,施行耶穌親自設立的洗禮和聖餐的儀式。信徒之間凡物公用,不分彼此。他們聚在一起禱告贊美神,凡事謝恩。初期教會也有明顯的權柄和能力,神藉著使徒施行神跡奇事,讓人看見神的大能,許多人因此信主。
起初教會集中在耶路撒冷,因司提反殉道而開始的大逼迫,促使門徒們分散到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而使福音能突破地域的障礙和種族的隔閡。
曾逼迫教會的保羅悔改后,推動將福音向外邦人傳開。在安提阿教會的差派下,保羅進行了前后三次的宣教旅行。第一次旅行布道的范圍在居比路、帕弗、旁非利亞、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一帶,吸引了不少外邦人歸主,並建立了教會。在主后50年的第二次宣教旅行中,保羅登陸馬其頓進入歐洲,在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雅典和哥林多等地傳道,並建立了教會。主后52年,保羅進行第三次宣教旅行,經加拉太、弗呂家到達以弗所,並在以弗所停留兩年多時間。其后保羅在耶路撒冷被捕,囚禁於羅馬。經釋放后於主后66年再度被監禁而殉道。
(* 編注︰請見本書「耶穌生平地圖」 和「初期教會時代的地圖」 )
■ 作業(討論題目)︰
一.中間時代又被稱為什么時代?你認為其理由有哪些?
二.中間時代的眾先知所預言的中心信息是什么?他們的期待是什么?
三.耶穌的主要活動有哪些?和以后教會的事工有什么關系?
神的話語──聖經是關於人類和自然萬物的神的創造及救贖的記錄,也是一部人類歷史的史詩。這部史詩以巴勒斯坦為背景推進,神所揀選的應許之地──巴勒斯坦是聖經人物和信心先祖們呼吸生存之地,是以色列歷史的波瀾壯闊的戰場。因此,理解聖經地理將有助於我們明白神的話語,並體驗神的話語中活潑的生命大能。
根據聖經的記錄可以知道,最初的陸地只有完整的一塊,而海洋只有一個。現在的地球已完全不同於當時的狀況。伊甸園是人類最初管理和生活的地方。根據創世記二章十至十四節,從伊甸園有四條河流出︰第一條河為比遜河,第二條河為基訓河,第三條河為希底結河,第四條河為伯拉河。后兩條河至今仍可在地圖上找到。大多數學者認為,希底結河即底格裡斯河,伯拉河即幼發拉底河。對於比遜河和基訓河則有多種見解,難以確定。但由此可以推測,人類文明的起源是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附近。
巴別塔的位置在南部美索波大米亞的某一平原地帶,稱為示拿,后改為巴別。示拿地包括寧錄諸城,如以力、亞甲、甲尼等。古時通行於亞細亞西部的楔形文字即發源於此。
亞伯拉罕出生於迦勒底的吾珥,這是位於幼發拉底河西部的貿易興盛之都,同時也是拜偶像的城市,事奉月神。亞伯拉罕離開吾珥,攜妻子撒拉和侄子羅得遷移到哈蘭。哈蘭位於吾珥西北部600英裡,靠近幼發拉底河。神呼召亞伯拉罕往迦南地去時,他年已75歲。亞伯拉罕到達示劍,在那裡修築祭壇。他從示劍到伯特利,沿路繼續修築祭壇。因遭遇飢荒,亞伯拉罕下到埃及暫居,后來回到伯特利。
亞伯拉罕在百歲時得子以撒,以撒同家族在迦南地周邊漂流,不斷掘井,但出水后即被非利士人奪去,因而遷往別的地域。以撒生下雙生子以掃和雅各,定居在別是巴。雅各用詭計奪去其兄長以掃的長子名分,因無法共存而遠走他鄉,前往美索波大米亞。在途中經過伯特利時遇見神,而修築祭壇。他來到其祖亞伯拉罕居住過的哈蘭,在舅父拉班家中做工二十年,獲得兩個妻子、許多兒女和牲畜。他帶著家族和財產牲畜離開哈蘭返回故鄉,在雅博渡口與神的使者摔交,並得名“以色列”。雅各在西珥與以掃和解,前往疏割。一年后在示劍買地置業,生活八年之久。其后雅各去希伯侖見到父親以撒,十二年后以撒以一百八十歲離世。
雅各共生下十二個兒子,約瑟在17歲時被兄弟們嫉妒而賣到埃及為奴,歷盡曲折而成為埃及宰相。在全地遭遇飢荒時,將雅各和兄弟們接至埃及。其后雅各的后裔在埃及地生活四百年,發展成為強大的以色列民族。
為迦勒底的一城,在伯拉河西岸,巴比倫以南,今日巴格達東南352公裡。在亞伯拉罕時代為文化中心,有假神廟宇和祭壇。
在巴旦亞蘭波拉及提格立二河之間。亞伯拉罕之父他拉離迦勒底的吾珥后,來此居住。亞伯拉罕由此遷往迦南。雅各在此與拉結相遇,后又與利亞結婚,在此服事了拉班二十年。
為亞伯拉罕進入迦南后,首次為耶和華築壇的地方。雅各從哈蘭回迦南,也在示劍城東搭棚,並購買其地作為產業,約瑟骸骨亦葬於此。后來成為撒瑪利亞首邑。示劍在以法蓮山地,其南部有基利心山。
(* 編注︰以上地名請見本書地圖「族長時代的遷徙」 )
以色列民在埃及居住在與迦南地接壤的歌珊,此地域位於埃及三角洲的東部,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水源豐富,草場茂盛,對以畜牧業為生的以色列百姓是極理想之地。由摩西率領,以色列百姓從歌珊地的蘭塞出發往疏割去,又從疏割起行,在曠野邊的以倘安營。其后再次出發到達巴力洗分,巴力洗分位於埃及三角洲的東部,在密奪的附近,靠近紅海海岸,是渡越紅海的理想地點。以色列百姓在神大能的神跡幫助下渡過紅海,從此開始漫長的曠野生活。
以色列出埃及后,有漫長的四十年時間,消磨在南加低斯巴尼亞的曠野。他們向南漂流至西乃山,又經過死海南部崎嶇難行的以東地向東北行進。在此他們原本可以從亞喀巴灣,經死海東岸,直到敘利亞而達應許地,然而以東人不肯讓他們穿越以東境內道路,以色列人只好往東部繞道而行,再往南是西實本王西宏和巴珊王噩統治的亞摩利人的境界,他們也阻擋了以色列人的去路。在約書亞的帶領下,以色列人渡過約但河,在攻占耶利哥城和艾城后,接著向南進發,攻取了南部非利士邊界的山地和諸城邑。然后以色列人轉向北方,戰勝了由夏瑣王耶賓領導的盟軍。其后各支派拈鬮分地,作為各自的產業。
以色列百姓渡過紅海后,最先到達的地方是書珥的曠野。因此地無水,不能作長期停留,直到現在,這裡仍是從紅海到迦南的必經之地。
汛曠野位於以琳和西乃山之間,至今仍是沙石密布之地。
利非訂為以色列百姓從汛曠野往西乃山途中安營之地,在此摩西擊打磐石,使泉水流出。
聖經中西乃山的名字出現了35次,而何烈山的名字出現了17次,實際上兩者是同一的場所,何烈山是地域名稱,而西乃山是山峰的名稱。此山被稱為神的山,摩西在此目睹燃燒的荊棘,神在此山向以色列民顯現並賜下誡命和律法。
以色列百姓在西乃山接受誡命,離開他備拉來到此地,因食物抱怨不滿,神降下鵪鶉。以色列民起貪欲之心而大量捕取囤積,神因此發怒將這些百姓擊殺,將此地名為基博羅哈他瓦,意為“貪欲之人的墳墓”。
以色列百姓從以旬迦別出發,在加低斯,加低斯巴尼亞扎營。這裡是摩西差遣以色列十二支派首領去窺探迦南地之處,米利暗亦死在此地。以色列百姓在進入迦南地之前,在此處漂流達38年之久。這裡是以色列人接受事奉神和信仰生活的實際訓練之地。
迦南地南北長約二百英裡,東西寬約一百英裡,四境有天然界限。北以利巴嫩山與哈馬谷為界,西臨大海(地中海),東南迄阿拉伯及尋的曠野。有關迦南地的界限有幾種常見的描述,如“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海(死海)”(王下十四25),更常見的是“從但到別是巴”(士廿1;撒上三20;撒下三10;王上四25)。“但”位於以色列最北端,“別是巴”是最南之域,位於尋的曠野邊界,介於地中海和死海南端之間。
摩押地位於死海以東的多山地帶,除了亞嫩河的峽谷和幾條溪流,摩押地幾乎都是高原。摩西離世前在摩押山(尼波山)看到應許之地,以色列民過約但河之前在摩押平原安營。
(* 編注︰以上地名請見本書地圖 「出埃及和進迦南的旅程」 1446-1406BC 及「應許之地全圖」 )
基列包括約但河東的幾塊地域。其北方有雅博河,南方有希斯本,以雅博河為邊界。北方有瑪拿西半支派,南方有迦特支派,更南方有流便支派的領地。
聖經中記錄在亞伯拉罕時代非利士人已經定居。約書亞時代非利士人與迦薩、亞實突、亞實基倫、迦特、以革倫等地的居民結成同盟。當以色列人從約但河東岸開始占領迦南地,非利士人從西方開始立足。但西部不如東部有肥沃的平原適於農業和畜牧業,因此非利士人一有機會便侵略以色列百姓。在掃羅王時代,非利士人漸漸失去氣勢。在大衛王時代,非利士最終被以色列征服。
迦巴是屬於便雅憫支派的城邑,后來成為猶大王國北部邊境的小城市。亦是約拿單和非利士人交戰之處。大衛曾在此地擊敗了非利士人。
摩押是約但河東邊的高原地帶。其南部有以東,西部有死海,東部有阿拉伯沙漠,北部為約但河平原。此地居民的祖先是羅得的子孫,與以色列百姓的血統相同,因此語言、宗教、習慣等相似。在以色列百姓進入迦南地之前,他們便在摩押地生活。
以色列民經過曠野時,摩押人不許通過其地。但后來以色列征服摩押並將其地的一部分給流便和迦特兩支派。摩押最后為亞述征服,終於從歷史上完全消失。
亞捫位於約但河東,亞嫩河與雅博河之間。亞捫人是羅得的小女兒所生之子便亞米的后代。亞捫人事奉摩洛和哥模斯的偶像,他們曾在以色列百姓進入迦南時,請先知巴蘭咒詛以色列。亞捫族曾屢次攻擊以色列,但均告失敗。
以東在巴勒斯坦東南地方,位於死海下端,又稱為西珥。以東與以色列和摩押,亞捫族均有血緣關系,並與以色列百姓關系密切。以色列民漂流曠野時,以東王拒絕以色列民通過其地。日后大衛王時代占領了以東,使其成為屬國。以色列南北分裂時,以東接受猶大的統治。
瑣巴是亞蘭人的城邑,曾有與掃羅爭戰的經歷。瑣巴人和亞捫結盟,與以色列為敵。雖自身力量微弱,但借助大國的力量挑舋以色列。在所羅門王時代,瑣巴為以色列所擊退。
亞瑪力民族生活在巴勒斯坦南部曠野,臨近加低斯巴尼亞。聖經記載他們為雅各之子以掃的子孫。他們一有機會即苦害和侵略以色列人,后來為大衛王擊敗。
此山位於約但河西邊,是掃羅和其子約拿單被非利士軍隊追擊並戰死的地方。
耶路撒冷是過去迦南人的首都。大衛王時代,以色列將其占領作為都城。舊約聖經的大部分在此寫成,並且是除阿摩司和何西阿之外所有先知的活動舞台。當時此地為耶布斯人居住,大衛趕出耶布斯人,而完全占領了耶路撒冷。
亞蘭人中最優秀者,在幼發拉底河西部生活,他們建立大馬色為首都。大衛曾攻打此地,打敗他們並在此設立防營。
利乏音谷是耶路撒冷南部,向伯利恆延伸的寬闊肥沃的高地平原。大衛曾在此迎擊並大敗進犯的非利士人。
迦特是非利士重要的城市,位於地中海沿岸,距離拉吉斯很近。約書亞曾計劃占領此地,但未能成功。其結果是這地區直到統一王國時代一直攪擾以色列人。此地也是非利士將軍歌利亞的故鄉。大衛將此城奪下,成為以色列的屬地。
為巴勒斯坦南部最古老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位於空曠的山谷中,在耶路撒冷南約30公裡。亞伯拉罕曾在希伯侖居住多時,撒拉死后,在此買下麥比拉洞及附近田地。后來撒拉及亞伯拉罕等都葬在此,以撒、雅各也多時居住在此。大衛曾在希伯侖作猶大王七年半。
(* 編注︰以上地名請見本書地圖「舊約以色列地名」 )
■ 作業(討論題目)︰
一.你認為舊約聖經地理為什么要按時代來分別加以學習?
二.按時代研究聖經地理,對今天的我們有什么現實意義?
三.反思摩押從歷史中的消失,說明神的什么作為?
新約聖經成書的時候,文明世界的極大部分都在羅馬的統治之下。其領土西自大西洋,東迄幼發拉底河及紅海,北起隆河,沿多瑙河、黑海而達高加索山,南則止於撒哈拉沙漠。
(* 編注︰請見本書地圖「新約時代的羅馬帝國」 )
羅馬帝國是由各個獨立的城市、邦國及屬地組合而成,而且它們直接歸屬於中央政府。其中有些是自愿與羅馬帝國聯盟的,有些則是被征服而吞並的。在羅馬帝國征服了新的領土后,必改組這地方為它的省份,成為整個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耶穌生平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巴勒斯坦一帶度過。神大多數的旅程,都花在加利利和耶路撒冷之間的路上。巴勒斯坦位於地中海東端,北自利巴嫩山,南至死海,長約一百七十五哩。全境由北至南被約但河中分,它發源於利巴嫩山脈的黑門山,向南流經加利利海,再流入死海。巴勒斯坦的地勢可分為四區︰一是海岸平原,由北沿地中海岸沙漠伸展至迦密山,二是丘陵地帶多嶙峋而光禿,三是約但河谷,四是約但河東部的多山高原,其東以沙漠為界。
巴勒斯坦西部高原上終年積雪,中部高原是加利利地區,向南有米吉多平原,向西通往大海,向東也是平原,稱為(約但)河東之地。由中部向南,是猶大的山區,到南地的最南端為別是巴。中部山區的重要地點為迦密山,向東是以法蓮山區,向南有猶大山區。巴勒斯坦因地勢而常旱,自五月至九月無雨,靠春雨和秋雨滋潤地土,生長谷物果類。
巴勒斯坦的居民多聚居於山陵地區,北面的加利利是耶穌的故鄉,該地起伏不平,但間有河谷可供農作。加利利湖則漁業發達,湖東的革尼撒勒平原土地肥沃。沿岸城市林立,通往東方的商道穿過加利利,耶穌的家鄉拿撒勒就處於這些商道上。耶穌常到的城市有伯賽大,哥拉汛,迦百農,馬加丹和提比哩亞。加利利之南是撒瑪利亞,撒瑪利亞之南是猶大。
加利利是耶穌長大的地方,也是神主要活動的舞台,神事工的大部分時間(約兩年)在加利利度過。加利利有大小城市村莊240座,伯賽大和迦百農是耶穌經常傳道醫病的所在地。迦百農會堂中守安息日和醫治被鬼附之人的事,開始將彌賽亞的神跡表現出來。治好百夫長的仆人,使拿因城寡婦之子複活,母親馬利亞和兄弟們來尋找耶穌的事,在海面上行走,斥責風和海,使睚魯的女兒複活等,都是耶穌在加利利傳道時發生的事件。
加利利海是加利利的中心,又稱為基尼烈湖、革尼撒勒湖、提比哩亞海。加利利海周圍為眾山環繞,西北則有革尼撒勒平原。西海岸土地肥沃,盛產水果谷物。有通商大道可通至腓尼基、大馬色和埃及。
比利亞在約但河下游,死海的附近。此處是耶穌應法利賽人之邀作客時,因洗手的儀式而發生爭論的地方。對此耶穌提出較之潔淨外表,更應潔淨內心的教訓(太十五1-20)。耶穌在比利亞的某個村莊,逢安息日進入會堂,並醫治了被鬼附18年的女人。這事引起管會堂的人不滿,而耶穌教訓了守安息日的道理。耶穌在比利亞傳道中留下許多教訓。
在猶太地區,位於耶路撒冷以南8公裡,為大衛王故鄉,盛產大麥。耶穌降生於此,伯利恆現今仍被視為基督教和猶太教的聖地。
拿撒勒為加利利的一城,位於加利利地區南端,在加利利海西南約25公裡處,距伊斯代倫大平原16公裡,距提比利亞南約22.5公裡,迦百農西南30公裡。城建在北山的東斜坡上,其下谷中有泉。向西16公裡有迦密山,東有他泊山。
耶穌降生時,加利利為巴勒斯坦北部的一地區,東瀕加利利海,西臨地中海,為希律安提帕所管轄。居民多半不是猶太人,故有“外邦人的加利利”之稱,為南方猶太人所輕視。耶穌公開工作,大約有兩年是在加利利境內。
加利利海西北岸的一城,有稅官駐此,也可能駐有羅馬防營。耶穌早年離拿撒勒居此,並在此呼召稅吏馬太,治好百夫長的仆人,醫治彼得的岳母,驅逐污鬼,醫治癱瘓患者。
在黑門山麓,居約但河發源地,南北東三面環山。
拉丁語為加略山,中文直譯為髑髏地。在耶路撒冷北面城牆外,靠近大馬色門,近官道,是8米高的小山,遠看像人的頭顱骨。耶穌在這裡被釘十字架,為萬民成就了救恩。
在耶路撒冷正東僅1.6公裡,是一座石頭山。為南北走向,長約4公裡,中隔汲淪溪,幾乎與耶路撒冷城牆平行。福音書記載耶穌在耶路撒冷傳道時與此山有密切關系。耶穌在此面對耶路撒冷為她哀哭,並坐在橄欖山上,對門徒作關於末世的長篇教訓。
是橄欖山東南坡的小村莊,在耶路撒冷通往耶利哥的路上,距離耶路撒冷僅2.5公裡左右。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的家在這村莊裡,耶穌常在此住宿。
在約但河入加利利海的入口處。耶穌在聽到施洗約翰被殺的消息后,曾偕門徒到此附近,並施行以五餅二魚給五千人吃飽的神跡。
耶穌最后傳道的地域是猶大地方。在猶大有耶路撒冷聖殿,也有許多宗教領袖和祭司長、拉比、文士、法利賽人等。他們恪守傳統,無法接受福音。因此耶穌的生平基本上在加利利和比利亞度過,而很少在猶大活動。福音書中多次提及的耶路撒冷、聖殿、西羅亞池、畢士大池及門廊,聖城與橄欖山之間的汲淪溪、客西馬尼園、各各他,都是耶穌和福音書作者所熟悉的。
耶路撒冷座落在眾山環繞中,橄欖山在耶路撒冷之東,中間隔著汲淪溪山谷。從耶路撒冷至死海之間為猶大曠野,耶穌受洗后,即在此禁食禱告,受魔鬼試探四十天(可一12)。
(* 編注︰以上地名請見本書地圖「耶穌生平地圖」 )
■ 作業(討論題目)︰
一.耶穌時代的羅馬帝國的版圖有多大?該帝國的政治組織形式如何?
二.耶穌的活動范圍大致是什么樣的地方?
保羅在大馬色路上悔改后,有十三年在亞拉伯、大數、安提阿等地接受傳道和牧養教會的訓練,從安提阿開始向居比路的宣教旅行。居比路是巴拿巴的故鄉,保羅與巴拿巴一起,去到居比路的撒拉米傳福音,在會堂中講道。他們離開撒拉米到帕弗繼續傳道,引領總督士求保羅信主。
保羅一行從帕弗乘船向旁非利亞的別加行進,這時馬可約翰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他們進入彼西底的安提阿時正逢安息日,保羅進入會堂講道,受到逼迫而向以哥念去,仍進入會堂傳福音。因猶太人和官員的攻擊而被迫離開,繼續在路司得和特庇近處傳講福音。猶太人來到安提阿和以哥念,用石頭毆打保羅並拖出城外。蘇醒過來的保羅第二天同巴拿巴一起到特庇傳福音,及下到路司得,去安提阿和以哥念勸勉門徒。其后又下到旁非利亞,到波加傳福音。最后他們由亞他利亞回到敘利亞的安提阿,結束了第一次宣教旅行。
基利家是小亞細亞東南、地中海東北部的一個省,土地肥沃,景色優美,許多希臘人和猶太人在此生活。此地人們起初非常反對基督教,保羅悔改並成為福音的使徒后,人們開始接受福音。大數是基利家的首府,與雅典、亞歷山大並稱為三大文化城市,培養出許多文學家和哲學家,保羅即是其中的一位。
在俄閏梯河南岸,距地中海約27公裡,耶路撒冷以北約480公裡。原為敘利亞國都城,主前64年被羅馬將軍龐貝攻克,成為羅馬第三大城市,商業繁榮。猶太人很早開始定居於此,並設有會堂。保羅的三次宣教旅行都從這裡出發。
旁非利亞在小亞細亞西南部的沿岸地方,位於大流士山脈和地中海中間,長12公裡,寬48公裡的平原。這裡有港口城市亞他利亞。
別加是在旁非利亞的重要海港城市,崇拜女神亞底米。在此地發掘出公共浴室,市場,劇場等遺址。保羅和巴拿巴第一次宣教旅行時,曾在此停留,兩年后又來此傳道。
名為安提阿的城市有兩處︰一處是敘利亞的安提阿,一處是彼西底的安提阿。彼西底的安提阿在主前25年成為羅馬的領土,加利利省的一部分,並在主后6年成為加利利省南部的政治軍事中心地。這裡的富裕階層發揮很大的政治影響力。
以哥念是呂高尼省的首都,既是高原地帶,又是古代的交通中心地。此地商業發達,商人雲集,猶太人為謀生也紛紛來此地,建有會堂。保羅一行受到保守的猶太人逼迫,而離開此地去路司得。
路司得是小亞細亞呂高尼省的一座城市,在以哥念西南約28公裡處。保羅在此傳道時,醫好一個瘸腿的人,被當地人誤尊為希耳米神。
保羅在主后51年春季與西拉一同出發,去到敘利亞和基利家,開始他的第二次宣教旅行。保羅進入特庇和路司得,在那裡見到后來的門徒提摩太。而后經弗呂家和加拉太到達每西亞,原計劃去庇推尼,但被聖靈攔阻。繼而在下到特羅亞的時候,保羅在夜間見到馬其頓人呼吁的異象,確信去馬其頓是神的旨意。他們從特羅亞乘船到達腓立比,在安息日遇見呂底亞,設立禮拜場所,並在城中傳道。但因治好被鬼附的使女遭誣告而投入監牢。因監牢被震開的神跡,引起禁卒的悔改和全家人接受救恩。保羅一行在腓立比建立教會,經過暗妃波裡和亞波羅尼亞進入帖撒羅尼迦,在那裡傳道並進入會堂講道。后因猶太人的騷亂,在夜晚離開去庇哩亞。
他們在庇哩亞的會堂中傳福音時,從帖撒羅尼迦追蹤而來的猶太人繼續攪擾,保羅留下西拉和提摩太,獨自離開去雅典。他在雅典等候西拉和提摩太時,到城內與那裡的猶太人和希臘人辯論。其后保羅離開雅典去哥林多,在哥林多遇到亞居拉和百基拉夫婦,並與西拉和提摩太會合。保羅在較為安定的此處著述了帖撒羅尼迦前后書,后因猶太人的告發被提交亞該亞總督迦流,旋即無罪獲釋。保羅與亞居拉和百基拉夫婦同行,從哥林多乘船去敘利亞。其后到達以弗所,經該撒利亞去耶路撒冷,然后返回安提阿。
敘利亞是亞細亞北部一個區域的名稱。北至基利家,東抵伯拉河及敘利亞沙漠,南接巴勒斯坦,西臨地中海。主前65年成為羅馬的一省,以安提阿為省會。
弗呂家在彼西底和安提阿附近,地域寬廣,北至庇推尼,南至呂家與彼西底,東至呂高尼及加拉太,西至迦利亞。五旬節時曾有猶太人從弗呂家來耶路撒冷過節,保羅、巴拿巴亦來此傳福音及堅固門徒。
加拉太包括北起黑海岸,南至地中海,土耳其中部的山地和平原。主前25年成為羅馬的一省,其東界到加帕多家,西界為亞西亞省,南界為基利家,北界為本都、庇推尼。保羅初次宣教旅行時在此傳福音並建立教會,其后並兩次到該地。
每西亞是小亞西亞西北部的一省,境內有別迦摩、亞朔、特羅亞、亞大米田等城。保羅在第二次宣教旅行雖打算越過此地,但被神攔阻而未成。
原系一國,主前168年為羅馬征服,成為羅馬的一省,被分割為四個地區。尼亞波利,腓立比,亞波羅尼迦,庇哩亞等都在此省。保羅在特羅亞見到異象,而定意去馬其頓,從此開始了歐洲的傳道工作。
特羅亞是小亞西亞西部海岸的港口城市,保羅在這裡見到馬其頓人呼吁的異象,后來又在此停留並留下衣物在加布的家中。
位於馬其頓東端,距愛琴海14.5公裡,俯瞰廣大的平原。主前42年及31年,成為羅馬安置出征而退役的兵士的駐防城,隸屬馬其頓省。行政製度全仿羅馬,市民被賦予羅馬市民權。保羅在第二次宣教旅行時在此傳福音和建立了歐洲第一個教會,並於第三次宣教旅行時再次到此處。
帖撒羅尼迦位於希臘東北,主前42年成為自由城市。居民有羅馬公民權,可自選政府。除政治上的重要性外,因位於溝通東西的羅馬官道和連貫南北通往多瑙河流域大道的交匯點,成為連接巴爾干半島西海岸與意大利的重要貿易轉口站。當時人口約二十萬,是馬其頓最大的城市。
庇哩亞是馬其頓的一座城市,位於帖撒羅尼迦西南部80公裡處。保羅從帖撒羅尼迦被趕出后,曾在此地傳福音,有多人信主。
雅典是希臘的重要城市,以希臘的守護神雅典女神而命名。被愛琴海分割,距海岸5公裡處有廣闊平原。作為希臘的政治、文化、藝術、商業的中心、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等著名哲學家都出身於此,並有眾多神殿和雕刻,是聞名的偶像城市。保羅曾在此講道。
哥林多位於希臘半島南部,原是希臘的城市,被羅馬破壞后重建,成為溝通愛琴海和亞得裡亞海之間地峽的貿易通路,和商業繁榮的羅馬第四大城市,亞該亞省的首府。又是希臘人、羅馬人、敘利亞人、亞西亞人、埃及人、猶太人等混居的國際城市,和遍布偶像之地。人民生活奢華享樂,放縱情欲,道德敗壞。保羅曾在此設立教會。
以弗所是小亞西亞地區的重要城市,其北部是示每拿,南部是米利都。在以弗所有推喇奴學房,保羅借用此處傳講並教導福音真理。他在以弗所停留三年之久,后因銀匠底米丟的擾亂離開。以弗所是邪術和偶像充斥的城市,但后來成為基督教的中心地。
保羅為再次訪問加拉太和弗呂家地方的教會,出發作第三次宣教旅行。經過以弗所時,遇見亞歷山大出身的亞波羅從事福音事工。他是有學問的猶太人,最能講解聖經。保羅到達以弗所,遇見約翰的門徒。他們雖然接受福音,卻不知道聖靈的真理。保羅為他們講解並按手使聖靈充滿他們。保羅在會堂和推喇奴學房講論,並醫治病人,有許多猶太人和希臘人相信耶穌。
保羅兩次訪問哥林多后,再次返回以弗所。他計劃從以弗所經馬其頓和亞該亞到耶路撒冷,但因行程無法預料而停留在以弗所。保羅打發提摩太去哥林多探望,並且寫下哥林多書信。他又派提多和另一弟兄去哥林多視察,和為耶路撒冷的窮人募集奉獻。保羅在以弗所停留三年之久,終於離開以弗所去到馬其頓,見到提摩太和提多。保羅在馬其頓講道並繼續為耶路撒冷的貧窮聖徒募集奉獻。在這裡寫下哥林多后書。然后保羅去希臘逗留三個月后回到哥林多,寫下加拉太書和羅馬書。
保羅從哥林多啟程,攜帶聖徒的奉獻到耶路撒冷。原計劃經由敘利亞,但因激進派猶太人的陰謀而改變路線,回到馬其頓和腓立比,勸勉門徒,然后向特羅亞行進。在米利都招聚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進行勸勉,而后去推羅。他從推羅經水路進入多利買,見到弟兄們問安並同住一日。第二天進入該撒利亞,在那裡見到腓利執事並歇宿其家。保羅不顧腓利的女兒們和先知亞迦布的預言和警告,堅持去耶路撒冷,順服神的旨意,承受苦難。保羅第五次來到耶路撒冷,在工作結束進入聖殿時被猶太人扣押。他被逮捕並拘禁,后又被押至羅馬。
米利都是小亞西亞海岸的重要港口,在以弗所南部約60公裡。保羅從哥林多到耶路撒冷的途中在此停留並會見了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勸勉他們好好監督教會和教導。
推羅是地中海東海岸腓尼基的著名城市,在拿撒勒以西,是約書亞當年未能攻取之地,足見其要塞的堅固。從很早開始工業和學術得到發展,大衛建築宮殿和所羅門建築聖殿時,建築材料和人力技術都曾借助推羅。亞歷山大王曾滅此城並用火焚燒,后來羅馬將其占領並再建。
多利買是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城市,位於推羅下方,其下方有該撒利亞。這裡是進入耶路撒冷的通路,舊約時代被稱為亞柯。多利買是重要的軍事港口,又是巴勒斯坦景致最優美的港口。保羅最后一次(第五次)去耶路撒冷時經過此城。
該撒利亞是地中海沿岸重要的港口,也是連接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的城市。這裡有羅馬的總督府和兵營。居民多數為羅馬人,也混有希臘人和猶太人。這裡也是腓利執事和百夫長哥尼流的故鄉。保羅曾數次在此往來並傳道。
(* 編注︰本課以上地名請見「新約時代的羅馬帝國」 )
■ 作業(討論題目)︰
保羅的故鄉大數城有什么特點?保羅的三次宣教旅行有多大的地理范圍?
聖經第一章就闡明了世界的來歷。神從空虛混沌中創造了一個有秩序的、完美無缺的世界。人是神按自己的形象所造的,所以神賦予人管理這個受造世界的責任。創造的事件指出神從無造成有,而不是更新已有的事物。創造的記載否定了任何形式的進化論學說。
神既是創造主,便沒有一物能離開神而自存。萬物都屬於神,而神是一切生命的來源和權能的中心。神創造萬物和人,不是因為神的需要,而完全是因為神的愛。為此神自己繼續工作,照顧人類,用全能托住萬有。
人的創造是獨特的,是神創造的高峰。神按著自己的形象和樣式造人,意即人在靈性上、天性上和德性上都是與神相似的。在靈性上,人具有位格,可以與神交通;在天性上,人是有智慧、有感情、有意志的,可以知道神;在德性上,人能認識神,順服神的命令。因人是神直接創造的,人便要向神負責任,並且應該與神相交,過聖潔的生活。
創世記告訴我們︰神的話語即是神的行動,神是擁有最高主權的創造主,而三位一體中的每一位,都參與了創造的工作。新約聖經更說明基督是創造的執行者(西一16;約一3,10),在神裡面萬物都歸於一,並且萬物都是為神而造。
神沒有啟示人記錄創造的年代和方法,而有關創造的記錄也並不排斥地理學、生物學、植物學等領域的學術研究,而是以色列相信神是創造主的信仰表白,見証這位后來揀選以色列來彰顯神自己的神,並非僅僅是以色列的神,神是創造之神,全地之主。並揭示神和這個世界,以及神和人的關系。約伯記強調神不僅在太初,並且在其后一直繼續其創造活動。以賽亞書將創造、獨一神論、救恩和宣教同時強調。聖經對創造的強調同時也是對宣教的強調,因為創造表明神的救恩同所有人都有關聯。
神創造人並將人安置在伊甸園中,其目的是讓人管理神所造的世界。亞當是神所設立的居間者,向地上一切受造之物施行神的權柄。人類第一對夫婦亞當和夏娃居住在神設計的完美的環境中,並具有自由的意志,可以與神永遠和睦相處。但他們在對神忠誠及順服的考驗中,因被撒旦引誘違背神的命令。他們的犯罪引致以后全人類的墮落,和罪一起進入人類社會的是死亡、疾病和各種各樣的苦難。
因著人的墮落,神創造時建立的秩序被打亂;最基本的變化,是人原來享有與神的契合現在沒有了,人被逐出樂園,開始生活在死亡的陰影和權勢下。人和其他受造物的關系也有了變化。大地的敗壞──荊棘和蒺藜繁生,也來自人的墮落。
亞當犯罪后,神按照神的公義施行審判。但在審判的同時,神也宣告了救恩的盼望。神應許在女人的后裔中設立一位救主,摧毀撒旦的權柄,這就是神的救贖計劃。
舊約聖經中神審判的事實,從所羅門開始,到被擄巴比倫時代,強烈地顯明出來。審判是為樹立公義而進行的裁判,同時也是神主權的彰顯和救恩的預告。舊約聖經中審判最根本的目的是如以賽亞書三十三章二十二節中所說的︰“因為耶和華是審判我們的,耶和華是給我們設律法的,耶和華是我們的王,神必拯救我們。”
神對人的愛並未因人的失敗與軟弱而稍減,聖經記載了神如何設法恢複破碎的世界,重建新秩序。神在美所波大米兩河流域地帶選召亞伯拉罕,要他離開本族本家,去到神所預備的地方。神應許他可以作一個大族的父,萬國會因這族得福。這是神拯救為罪所破壞了的世界的計劃。亞伯拉罕順從神的呼召而出發,這一回應是他信仰的証據。
神在亞伯拉罕身上有特別的旨意,要藉他建立一個民族,作為神分別為聖的子民。從不認識耶和華的萬民中分別出來,成為以神為中心,專心事奉神的民族。為此緣故,神先將亞伯拉罕從他的環境中分別出來,過專心仰望神的生活。
揀選是神特別選召一些人的行動,它有兩個附帶的特征,即神的應許和人的責任。神應許亞伯拉罕的子孫要像天上的星那么無數,把迦南地賜給他的子孫為業,並且藉著他向全人類施恩。神揀選以色列人的中心目的,是要他們宣揚神的美德。
神也通過出埃及事件表明神對以色列的揀選。從神與以色列民立約的事件來看,立約的雙方並非在平等的地位上。神是這約的主權者,並且確定了所有的要求事項。作為恩約的百姓,以色列成為“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揀選的真理在申命記和以賽亞書四十至五十五章中分明地出現,在申命記七章六至十五節,神以其不可測度的愛揀選一群百姓並設立恩約,以信實和不變的愛保守此約。申命記表明神從萬民中揀選一個民族作為自身的所有物,並指定為耶和華聖潔的百姓。這其中有兩個原因︰耶和華愛以色列,和因為神與其祖先所立的約。以賽亞書強調,神喜悅以色列,為自身的目的造成以色列。作為神揀選的仆人,以色列有義務在全地宣揚神的救恩。以色列蒙召成為“眾民的中保,外邦人的光”,以色列所盼望的最終目標是榮耀神的名。
從全體舊約中考察揀選和立約的真理,可以分明看到以色列作為恩約的百姓享受特權,被揀選來順從和事奉神。而神將以色列與所有的百姓分別出來成為聖潔,並非由於以色列有任何的優越性,而是說明神主權的意志為揀選的基礎。
先知的製度早就存在,其最重要的工作是神的代言人。亞伯拉罕和摩西都被稱為先知,而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由於迦南是個敬拜異教邪神,充滿迷信和邪術的地方,以色列人必在宗教上面臨很大的誘惑,所以神應許興起先知,作他們的引導。在士師時代末期,神興起撒母耳作以色列的先知,度過非利士人威脅的危機,堅定各支派對神的信心。以后更有先知學校出現。先知成為神權統治的執行者和維護者,保持神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使信仰不致消失在國家的組織下。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等,都被神興起,在其時代中對抗宗教與道德的腐敗。
先知的主要功能是作為神的代言人,把神的旨意向當時的民眾宣告,並發出預言,對當時的百姓提出警告或勸勉,提醒以色列民做合神心意的事,或悔改離開他們的惡行。他們不僅針對個人特殊的罪行,更以國家為單位,喚醒君王與民眾,國家與社會,重新回到幾乎被遺忘的西乃之約,實踐愛神愛人的原則。先知的信息分為兩方面︰勸勉百姓在神權國度中遵從神的律法,及預言以色列未來的前景,和將來彌賽亞統治的國度。他們的信息,不單是口傳,並記錄成書,稱為先知書。除此之外,先知的另一個職分是代求者,代表百姓向神祈求。
洪水過后,挪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設立祭壇敬拜神。這是聖經中最初的獻祭的記錄,獻上焚燒的祭物(燔祭)在后來成為一種祭祀方式。獻祭的規例是神所設立的方法,藉以保持神的絕對聖潔,並顯明神對失喪的人類的愛和憐憫。神通過動物的流血預表了新約中基督為人類的罪孽所付出的代價,並表明藉人的努力無法遮蓋罪,必須要通過基督的血,才能實現救恩。
神有關獻祭的種種規定,均適用於所有立約的以色列民。在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中,利未人被分別出來,完全獻給神,執行宗教方面的事務。在利未人之中,亞倫的后裔被指定擔任祭司,作為中保,使罪人可與聖潔的神相交,並代表百姓為他們贖罪。祭司也有責任為人民尋求神的旨意,和教導神的律法。單有儀式上的敬拜還不夠,還必須聽從神的話,遵守神的律法,包括在禮儀方面和道德方面的律法。
利未記裡記載了五種祭祀,分別為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和贖愆祭。這一切乃是神指示人,使人可以與神和好,而不是用自己的方法去討神喜悅。
■ 作業(討論題目)︰
一.談談舊約聖經的主要信息是哪幾方面?
二.舊約先知們在神面前的地位和主要工作是什么?
三.簡單說一說獻祭的含義是什么?
“彌賽亞”為“基督”的希伯來文寫法,是“受膏者”的意思。舊約聖經反複預言一位類似摩西的先知、再來的以利亞,尤其是大衛的子孫、偉大的君王和戰士,神要將神的子民從壓迫中釋放出來,而且在榮耀中作王,建立神掌權的國度。
新約福音書作者一致主張耶穌基督降生是舊約預言的應驗。他們指出耶穌是亞伯拉罕的后裔,大衛的子孫,神的降生應驗了先知以賽亞和彌迦的預言,是舊約的實現。在他們的記載中,耶穌降生的整個程序都在超自然的力量和控製下實現。
耶穌降生的目的是要作以色列的王,更要成為萬人的救主。神的降生同時表示“神與我們同在”。耶穌說自己是“神的兒子”,神表明自己與神同等,有聖父所賜的權柄,而且是神向人啟示的最高權威。無論是耶穌的門徒,還是耶穌自己,都毫不猶豫地稱神為彌賽亞。同樣,猶太人為神的身分而發生的爭論,甚至成為耶穌被審判的焦點,乃至猶太人棄絕耶穌說的話,都圍繞這一位應許的王──彌賽亞。初期的使徒向以色列傳講時,宣稱耶穌就是彌賽亞。神的複活表明神是以色列的彌賽亞,是主的受膏者。當耶穌的信息傳到外邦世界時,“基督”(彌賽亞的希臘語)成為一個專有名詞。門徒們稱呼耶穌為"耶穌基督",表示耶穌是應許給猶太人的彌賽亞的應驗。
新約信息的中心是耶穌基督,神不僅曾生活在世上,神要再來審判世界。神是歷史的關鍵,是神的國度的中心。
十字架是羅馬帝國對犯人處以極刑的刑具,被判刑的罪犯必須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走到刑場,然后被釘在十字架上,不停地流血,在極度痛苦中漸漸死去。
耶穌被釘十字架是新約的中心信息,救贖的概念表明神向人主動的恩典。人的罪使人遠離神,抗拒神,與神隔絕,結果是審判和死亡。耶穌取代了我們的地位,使自己與我們處於相同的境況中。神背負我們的罪,替我們受死,經歷神的棄絕,使我們的生命不因罪而喪失。神的救恩,是以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流出的寶血作為代贖和潔淨。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並不只是遮蓋罪,神本身足以挽回和代贖人類所有的罪。基督的死也使我們從罪的捆綁中被釋放,脫離罪重獲自由。十字架是神的大能。基督耶穌沒有犯罪,而是按照神的旨意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又從死裡複活,成就了救恩,使因罪與神隔絕以至滅亡的人,可以因信耶穌成為神的兒女。十字架是拯救的記號。
對信徒來說,十字架是治死自己的肉體情欲,是舍己的行動。耶穌要求門徒要舍己,天天背負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神。凡跟從耶穌的信徒,就要天天舍己,把自己肉體的邪情私欲釘在十字架上,讓耶穌的生命活出來。
在主耶穌時代,門徒指的是跟從老師,並遵守他的教導和生活方式的人。聖經不僅要求每個罪人相信並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成為神的兒女和信徒,更呼召我們作主的門徒,就是要跟從神,效法神,並接受耶穌的差遣,去傳揚能改變人心和世界歷史的福音。
有很多人想作主的門徒,但不是人人都能跟隨神,忍受艱苦和孤單,主耶穌要求已在神裡頭找到生命真義的人,把遵循神的命令放在首位。在馬可福音十章二十九至三十一節中,耶穌指出作門徒能從神得到的,勝過地上的百倍。人的成就、財富,並不是作門徒的必要條件,最重要的是神的呼召和恩賜。
門徒的資格,包括︰
(1)飢渴慕義的人(彼前二2;耶十五16;詩四十二1, 2)
(2)渴望過聖潔生活的人(彼前一15,16;詩五十一10)
(3)在神和人面前忠心的人(路十六10;王下二2)
(4)渴望被神使用的人(賽六8;羅一15;羅十二1, 2)
(5)肯付出時間接受訓練的人(路九59,60)
(6)愛靈魂的人(腓一8;帖前二8)
(7)被聖靈充滿的人(弗五18)
“教會”一詞原文的意思是“被召出來,分別出來的一群”。在新約聖經裡,這群體是被基督買贖,從世界上分別出來,與基督聯合的一群。教會是奉主名聚會的人所組成的團體,是神國的子民所組成的團契。教會是聖潔的,被分別為聖,作神的聖工;教會也是普世的,沒有年齡、性別、學問、身分的區分。建立教會,是主耶穌工作的目的,也是初期使徒的信息和使命。教會的功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教會是敬拜的團體,敬拜是教會聚會的重要部分。舊約的信徒在安息日聚集敬拜,而新約的信徒開始將敬拜改為在星期日,記念基督的複活。他們領受聖餐和奉獻,也是在一個星期的頭一日。禱告和讀經是敬拜中的重點。唱詩歌也是初期教會集體敬拜的一部分。作為新約的祭司,我們在每周的聚會中向神獻上頌贊的祭,是我們的職責和權利。會眾在愛中的彼此相交,彼此關顧和真誠的參與是教會敬拜生活的重要標記。
教導是建設教會的重要因素。教會一開始,就遵循和忠於使徒的教導。保羅命令羅馬的教會,要持守所接受的教訓。他在傳道旅程中,也教導教會,使信徒成熟。教導成為初期教會生活的重要一環。教導包括︰去除錯誤的教義,令信徒生活有愛,產生屬靈的滋養,令人敬虔,令人順服,及令人過正確的生活。
團契的意思是“分享”。教會是屬靈的團契,具有合一性和一體性。團契可循許多途徑進行。初期教會團契聚會的形式,是擘餅及禱告。擘餅包括吃愛筵,接著就有聖餐。團契生活也包括以物質的形式,支援傳福音的工作,也包括因著與基督的契合,分擔外來的逼迫。新約中的團契相交包括接待客旅和互相款待,分擔重擔,彼此勸勉,和互相代求,更在守聖餐的行為上具體表明出來。
教會是服事的團體。地方教會參與的事奉,包括向不信者傳福音,及在教會生活中,向信徒作不同的服事。這包括彼此運用屬靈的恩賜,彼此服事,供給別人的需要,向別人施憐憫,及幫助他人等。事奉也包括照顧教會內有需要的人。
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六至二十節記載了主耶穌複活后即將升天以前,對門徒們的最后囑咐。這是教會所承受的使命,我們常稱為“大使命”。主耶穌所頒布的大使命是歷代以來便為最偉大的計劃書,它帶有宇宙中最高的權柄,並且也帶著前所未有的偉大應許。大使命有兩個核心內容︰
一個是廣傳福音,就是“傳福音給萬民聽”(可十六15);另一個是門徒訓練,也就是“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太廿八19)。
在耶穌的心目中,教會最主要的使命就是宣教的使命。耶穌曾將門徒組織和差遣出去傳揚福音信息,並預言在神再來之前福音要傳遍世界。基督設立教會在世上,為要成為神的見証,並引導世人脫離撒旦的控製,歸向真神。所以教會真正且重要的使命,就是傳福音,為主作見証。教會的重要特征,是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帶到地極的責任。其目的是成全神的旨意,使神得榮耀。每一個重生的基督徒都負有隨處向世人傳福音的使命。
同時,教會受命要使萬民作基督的門徒,為他們施洗,及帶領他們進入信徒的相交中。教會受命給她的信徒施洗,這意味著信徒要得到神的教會的認可、承認、愛護和接納。在他們歸正之后,我們應當在信心上堅固他們。保羅不僅是傳得救的福音,更把初信者組織成教會。他教導他們,關心他們,並一次又一次地去探望他們,勸勉並鼓勵他們在自己的事奉和靈性追求長進中順從主。因此我們也應教導已經歸向基督的人順從主耶穌基督,並在主的恩典和知識上長進。
聖經在許多篇章中宣告了世界的前途,包括個人、民族和全人類的未來,並且指出神是全宇宙的管理者,人類歷史發展的方向由神決定,神也是那終極的推動的力量。聖經所宣告的有關人類的終局或末世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聖經中不同的作者談到基督的再來,新約中有超過250處經文清楚論及耶穌的再來;有些是整章整章地,甚至用整卷書的大部分篇幅來談及再來。但關於基督再來的日子,聖經沒有確定說明,只給我們一些提示和預兆。例如基督再來的日子之前,福音首先要傳遍天下,以色列人也要悔改得救。在基督再來之前,將要出現混亂的情況;而在宗教方面,會有敵基督的出現,也會有假先知、假基督興起,迷惑眾人甚至信徒。在基督再來之前,神的子民會受到加重的逼迫。因此聖經提醒信徒要時刻警醒準備基督的再來。
主耶穌基督榮耀的再來是歷史的高潮,主的降臨將是充滿榮耀的降臨,決定性的降臨,和突然的降臨。當耶穌再來時,神將以榮耀無比的身體和威嚴降臨,也將帶著那些在基督裡死了的人的靈魂一同來;這些人必將得到新的、不朽壞的、複活的、榮耀的身體。這盼望是基督徒信仰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救恩最后階段的完成。
被提是指在極大的喜樂中身體被提上升,今天普遍用來指主耶穌前來接神的教會升天。這時將有呼叫的聲音,天使的呼叫聲將喚醒在基督裡死了的人,海和地要交出那些要複活並得榮耀之人的身體。將有神的號吹響,保羅將這次號的吹響稱為“號筒末次吹響”。其余的死人(不信的失喪者)要等到千禧年過去之后才複活。在基督再來時還活著的信徒,將在“一霎時,眨眼之間”改變形象被提,而不會經歷身體的死亡。改變了形象的信徒,將要加入那些“在基督裡死了的”,已經首先複活的人的行列。教會作為基督的新婦將被提到雲中,與基督“在空中相遇”,聖經描述這場面為盛大的婚筵。
這是神發大怒的時期。基督用痛苦和患難描繪了地上大災難時期的情景。這期間基督要連續施行七印、七號和神憤怒的七碗的審判。這災難要持續七年,災難開始時,敵基督將“與許多人堅定盟約”,行那“毀滅可憎的事”。敵基督將在最后三年半掌權,實行瘋狂的迫害。這末后的三年半將是真正的大災難時期。啟示錄指出,將有一次撒旦向以色列和各國中歸向基督的人的攻擊。而神和撒旦之間要開戰,神的憤怒將發作,要起來攻擊撒旦。大災難將在哈米吉多頓結束。
哈米吉多頓是位於以色列北部,面向利巴嫩的南北山脈之間的寬闊谷地。聖經稱此地為世界最后一次大戰的爆發之處。這次大戰也被稱為“在神全能者的大日”的爭戰。那時普天下的眾王要在那裡聚集,各國的軍隊應撒旦的呼召來到哈米吉多頓聚集。這次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徹底消滅以色列,但是神將顯現,並將拯救以色列。基督要同神的教會一起到來,降服並消滅那些邪惡的軍隊,並同神的教會一同掌權。敵基督和假先知將被扔進火湖裡,撒旦將被捆綁,關在用印封上的無底坑中一千年之久。
基督再來時將在地上建立神的國度,這個國度被稱為千禧年國。千禧年是基督在教會的屬靈統治的延伸,是神永恆計劃的一部分。複活的主現在坐在神的右邊,在天上掌權。千禧年來臨時,神要彰顯神的權柄,在地上進入神的國度。教會則要被提到天上,與基督一同作王。而敵基督和假先知將被扔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在這一千年裡,撒旦將被捆綁,列國將不再受迷惑。
基督第一次來到世上是要完成救贖,神再來時則是要完成神在全人類中的計劃,並帶來最終的審判。所有的人都要複活,站在神面前接受審判。因為神是聖潔的,審判是神自己本性的彰顯。對信靠的人因著基督已經完成的救贖,進入美好的新世界。對不信的人要審判定罪,結局就是永遠的沉淪滅亡。
聖經啟示說,人類居住的地球將被猛烈的火焚燒,以至一切有形質的都要銷化以后,天國和地獄是為人類及所有天使預備的永恆的境界。歷代被救贖的信徒最后的永恆居所被形容為“新天新地”。他們都住在新耶路撒冷,這是基督所預備的家,也是永遠的天堂。那裡神與人同住,過相交的生活。信徒可直接地親近神,基督將是中心,信徒都要事奉神,享受與神永遠的團契。天國裡信徒與神有親密的個人相交。那是一個完全公義的世界,那裡沒有死亡,沒有罪,是極大歡樂的世界。神起初創造人類和萬有的旨意終於完全實現。
地獄是完全沒有神恩惠的地方,身體和靈魂都與神隔絕,承受無休無止的痛苦。而那些行惡不肯悔改的人,則按自己的良心,神的律法,以及福音的準則接受審判,被扔進地獄的火湖裡,受到永遠的刑罰。這火湖是為撒旦及其使者預備的。到最后,神也會審判撒旦及鬼魔,將它們一起丟在火湖裡。
■ 作業(討論題目)︰
一.彌賽亞的含義有哪些?對理解新約的信息有什么重要影響?
二.在新約,十字架含有什么重要信息和影響?
三.教會的意義有哪四方面?教會的使命又是什么?
四.耶穌再來的預兆有哪幾方面?
1. 創 11:27~12:9
亞伯蘭離開吾珥去哈蘭,再去迦南。
2. 創 12:10~13:3
亞伯拉罕去埃及再回迦南。
3. 創 14:1~5
北方四王攻打南方五王。
4. 創 24 章
亞伯拉罕差人到米所波大米為以撒娶妻。
5. 創 25:6
亞伯拉罕打發他的六個庶子往東方去居住。
6. 創 25:17~18
以實瑪利后裔的往處。
7. 創 27:43~31:21
雅各去哈蘭后攜眷返。
8. 創 37:12~28
約瑟被賣至埃及。
* 創 39 章至 41 章
約瑟在埃及,受到法老王的重用。
* 創 42:1~45:15
迦南地因飢荒,雅各令兒子們去埃及糴糧,在埃及與約瑟重逢。
9. 創 46:1~47:12
雅各全家到埃及,受法老的厚待。
* 創 47:27
以色列人住在埃及的歌珊地,他們在那裡置了產業,並且生養眾多。
10. 創 50 章
雅各遺體運回希伯侖。
1. 民 33:5~15
出埃及到西乃山。
2. 民 33:16~36
從西乃山到加低斯。
* 民 33:36
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四十年。
3. 民 33:41~44
從何珥山到以耶亞巴琳。其中自阿伯到以耶亞巴琳的一段,可能有兩條不同的路線,分別用 3-1 和 3-2 來表示。
4. 民 33:45~49
從以耶亞巴琳到亞伯什亭。
一. 聖經的權威性
可從聖經是生命之書,是默示之書及聖經的正典這三方面來理解。
二. 聖經的目的主要有四方面︰
(1)使人認識耶穌;(2)使人與神建立關系;(3)使信徒被裝備從事爭戰;(4)引導人的行動。
三. 判別聖經正典的標準
有四個︰使徒性,接納性,內容性,默示性。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神的作為和聖靈在那個時代的奇妙工作。
一. 作者把聖經的歷史劃分八個時代︰
(1)創造時代;(2)洪水前時代;(3)洪水時代;(4)分散時代;(5)族長時代;(6)王國時代;(7)被擄時代;(8)複歸時代。
二. 人按神的形象被造,因此具有理性、感情、創造力、道德觀念等屬性。在神創造人的同時,神賦予人特別的使命,要人生養眾多,遍滿地面,並且治理全地,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的活物。這是人類生存的意義和特權,是人在一切其他受造物之上的榮耀。
三. 複歸時代的重要標志就是重建耶路撒冷聖殿。
一. 中間時代又被稱為沉默時代。因為從舊約瑪拉基書到新約福音書,其間有四百多年,神的默示和啟示不再出現。所以這一時期通常被稱為“沉默時代”。
二. 中間時代的眾先知所預言的中心信息由數位先知將彌賽亞的預言發揚光大;在此期間猶太人對彌賽亞的盼望和有關彌賽亞的觀念;神的國度的來臨,一位公義的統治者彌賽亞將循律法治理。當神完成神的工作后將逝世,而審判也隨即來到。彌賽亞的使命就是審判與拯救。猶太人的期待是彌賽亞降臨。
三. 耶穌的主要活動是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醫治和趕鬼,及訓練門徒。耶穌的工作為以后二千年的教會奠定了根基和方向。
一. 舊約聖經地理按時代來分別加以學習,是為了更清楚地認識神在各個時代所行的奇事,明白神的子民的活動。
二. 按各時代研究聖經地理,有助於今日的我們藉考古學的印証,對聖經的權威、聖經的歷史和現實意義都更加清楚了解。
三. 摩押從歷史中的消失,說明上帝公義的信實及神話語的真實,神預言的審判必應驗在不信與悖逆的百姓身上﹗
一. 耶穌時代的羅馬帝國的版圖西自大西洋,東迄幼發拉底河及紅海,北起隆河,沿多瑙河,黑海而達高加索山,南則止於撒哈拉沙漠。該帝國是由各個獨立的城市,邦國及屬地組合而成,且都直接歸屬於中央政府。
二. 耶穌的活動范圍大致是巴勒斯坦,即︰加利利和耶路撒冷之間的路上。其位置是自地中海東端,北自利巴嫩山,南至死海。
保羅的故鄉大數城是基利家的首都,與雅典、亞歷山大並稱為三大文化城市,培養出許多文學家和哲學家。土地肥沃,景色優美,許多希臘人和猶太人在此生活。此地人們起初非常反對基督教,保羅悔改並成為福音的使徒后,開始接受福音。
他的三次旅行以地中海為中心,以東部、北部及地中海中島嶼為主。(請參閱本書所附的地圖﹗)
一. 舊約聖經的主要信息
首先是創造,然后是犯罪及審判,最后是神的救贖和選召。
二. 舊約先知們在神面前的地位
是作神的代言人。主要工作是按照神的心意引導神的百姓,對他們提出警告或勸勉,提醒以色列人做合神心意的事,或悔改離開他們的惡行,幫助他們度過危機,堅定神的約和對神的信心。喚醒君王與民眾,國家與社會,重新回到幾乎被遺忘的西乃之約,實踐愛神愛人的原則。先知的信息分為兩方面︰勸勉百姓在神權國度中遵從神的律法,及預言以色列未來的前景,和將來彌賽亞統治的國度。
三. 獻祭,是一種祭祀方式,是神所設立保持與神相交的方法,保持神的絕對聖潔,並顯明神對失喪的人類的愛和憐憫。神通過動物的流血預表了新約中基督為人類的罪孽所付出的代價,並表明藉人的努力無法遮蓋罪,必須要通過基督的血,才能實現救恩。
一. 彌賽亞即為基督,是“受膏者”的意思。神是舊約聖經反複預言一位類似摩西的先知、再來的以利亞,尤其是大衛的子孫、偉大的君王和戰士,神要將神的子民從壓迫中被釋放,而且在榮耀中作王,建立神掌權的國度。
新約福音書作者一致主張耶穌基督降生是舊約預言的應驗。他們指出耶穌是亞伯拉罕的后裔,大衛的子孫,神的降生應驗了先知以賽亞和彌迦的預言,是舊約的實現。在他們的記載中,耶穌降生的整個程序都在超自然的力量和控製下實現。
耶穌降生的目的是要作以色列的王,更要成為萬人的救主。無論是耶穌的門徒,還是耶穌自己,都毫不猶豫地稱神為彌賽亞。猶太人所爭論,甚至審判定罪的焦點,也都圍繞這一位應許的王──彌賽亞。初期的使徒向以色列傳講時,宣稱耶穌就是彌賽亞。神的複活表明神是以色列的彌賽亞,是主的受膏者。當耶穌的信息傳到外邦世界時,“基督”(彌賽亞的希臘語)成為一個專有名詞。門徒們稱呼耶穌為“耶穌基督”,表示耶穌是應許給猶太人的彌賽亞的應驗。新約信息的中心是耶穌基督,神曾生活在世上,也要再來審判世界。神是歷史的關鍵,是神的國度的中心。
二. 十字架是新約的中心信息,是神的救贖,表明神向人的主動的恩典。人犯罪,抗拒神,與神隔絕,結果是審判和死亡,但耶穌取代了我們的這一地位,使我們的生命不因罪而喪失。十字架是神的救恩,是以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流出的寶血作為代贖和潔淨。十字架是神的大能。基督耶穌沒有犯罪,而是按照神的旨意死在十字架受死,複活,使我們因耶穌成為神的兒女。十字架是拯救的記號。對信徒來說,十字架是治死自己的肉體情欲,是舍己的行動。耶穌要求門徒要舍己,天天背負自己的十字來跟從神,把自己肉體的邪情私欲釘在十字架上,讓耶穌的生命活出來。
三. 教會原意是“被召出來,分別出來的一群”,是被基督買贖,從世界上分別出來,與基督聯合的一個群體。教會的意義或功能有敬拜、教導、團契、事奉。教會的使命可以從大使命來看,一個是廣傳福音,就是傳福音給萬民聽;另一個是門徒訓練,也就是使萬民作主的門徒。
四. 新約聖經中談到基督的再來有超過250處。關於再來的預兆,有基督再來的日子之前,福音首先要傳遍天下;以色列人也要悔改得救。在基督再來之前,將要出現混亂的情況,而在宗教方面,會有敵基督的出現,也會有假先知、假基督興起,迷惑眾人甚至信徒。在基督再來之前,神的子民會受到加重的逼迫。
最后更新時間: 2002 年 5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