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人们已经讨论、争辩了几代人了。“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是:一切生命体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物质,在不可知的特定环境中偶然碰撞出来的,然后经过未知的漫长岁月逐渐进化、演变而成为人。与此同时,“无神论”、“唯物论”和“人文主义”者为了持守自身的一贯理论和信仰立场,并维护自身的利益,历来对“达尔文进化论”作出了广泛的宣传,以至许多人误认为它是一个驳不倒的真理。然而,真理不会让错误的理论所代替;真理也一定会把非真理、假科学、伪理论、诡辩论显露出来。 “达尔文进化论”等于科学事实吗?或者只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各种自圆其说的哲学理论假说呢?人类文明已经走到了 21世纪的今天,科学、理性若不发挥作用,它将是人类文明社会最大的耻辱。今天我们不但需要应用科学和理性全面地、开放地、深层地剖析它,我们更需要在创造者的光照中严肃、认真、彻底地辨清它的真面目。
创世记第1章第11、21、24节 11神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 …… 21神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 …… 24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 1.1 遗传学史简溯 首先,让我们简略回顾一下有关生物遗传学的历史: 1761-1766年,约瑟夫·格特利· 克尔路德教授( Prof. Joseph Gottlieb Kolreuter, 1733-1806 ,德国植物学家)首先报告了 136 个人工杂交的试验,他的这种定量遗传学探讨,为后来科学家们对遗传学的进一步研究开了先锋。 1 1866年,格里高·约翰·孟德尔( Priest Dr. G regor Johann Mendel, 1822-1884 ,经典遗传学的创始人,奥地利一个天主教修道院的院长)首先报告了他将异种红白花可食豌豆植物进行杂交的实验,其子代都开红花。而将开红花 的子代再杂交,它们后代颜色的比率是三红比一白。这种杂交试验用今天的基因理论就很容易解释了,即可以将基因看作是决定生物特征的单位。虽然第一代红、白花植物杂交的子代,同时具有红、白花的基因,但是,全部开红花。这是因为开红花的基因对开白花的基因占优势。所以,具有这两种基因的植物都开红花而不开白花。当这些开红花的植物交配繁殖时,其子代如具有两个白花基因,则开白花。孟德尔说,基因特征并非后天获得,而是其亲代就有,只不过被优势基因掩盖罢了。孟德尔的论文刊登在一份极受欢迎的杂志上,但是,当时的人们并未重视他所发表的论文。 2 直到 1900年,即当孟德尔去世 16年之后,他所发现的这个重大规律才被雨果·德·维里斯( Prof. Dr. Hugo de Vries, 1848-1935 ,荷兰植物生理学家、遗传学家)、卡尔·艾瑞克·柯伦斯( Prof. Dr. Karl Erich Correns, 1864-1933 ,德国植物学家)和 艾瑞克·丘歇马克·冯·赛谢涅格( Prof. Dr. Erich Tschermak von Seysenegg, 1871-1962 ,奥地利农学家)三位教授、博士所肯定,并赞誉他为现代遗传学的鼻祖。他们三人分别用多种不同的植物进行了与孟德尔早期研究类似的杂交育种实验,并作出了与孟德尔相似的解释,在不同的国家同时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这个戏剧性的事件被历史学家称为孟德尔的再发现。 3 即人类进入了生物遗传学时代。 1906年,英国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 )生物学家威廉·贝特森教授( Prof. William Bateson, 1861-1926 )首先提出了“遗传学”( Geneties )一词,以称呼这门研究生物遗传问题的新学科。 4 1910-1920年,美国杰出生物学家、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托马斯·亨特· 摩尔根教授、博士( Prof. Dr. Thomas Hunt Morgan, 1866-1945 ,1933年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所起的作用,因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基督徒),他对果蝇进行实验遗传学的研究,发现了伴性遗传的规律。他和自己的学生还发现了连锁、交换和不分离规律等,并进一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从而发展了染色体遗传学说。研究工作主要特征是从个体水平进展到细胞水平。摩尔根还给出了第一个果蝇染色体连锁图,从而确立了遗传基本单位的概念。 5 即人类进入了遗传基因时代。 1938年,威廉·托马斯·阿斯特伯里教授( Prof. William Thomas Astbury, 1898-1961 ,英国分子生物学家)和贝尔( F. O. Bell )两人首先用 X-ray 衍射晶体分析法研究了去氧核糖核酸( DNA )的结构。 6 从而为后人对此的进一步研究铺了先路。 1928年 ,贵利飞 医生( Dr. F. Griffith )发现 肺炎双球菌会受细胞外来的影响而变质( Transformation )。肺炎双球菌之所以会导致肺炎,乃是由于它的荚膜( Capsule )作用的结果,而荚膜是一层包围在细菌外壳的黏滑物,它可以阻止动物体中的白血球对细菌的侵袭。不会导致肺炎的双球菌就没有这种荚膜,因此很容易被动物体中的白血球消灭。他后来发现有一种耐热的东西,可以从经热处理后有害的肺炎双球菌( S. Form )转移到无害的双球菌( R. Form )中,这种东西在无害的双球菌中发生作用,帮助它们制造出荚膜,因此“变质”成为有害的肺炎双球菌。 1944年,奥斯瓦尔德·西奥多· 艾弗瑞医生( Dr. Oswald Theodore Avery, 1877-1955 ,美国内科医生、细菌学家)、科 林·门罗·麦克劳德 医生( Dr. Colin Munro Macleod, 1909-1972 )和麦克林·麦卡锡 医生( Dr. Maclyn J. McCarthy )三人将贵利飞所发现的这种耐热的东西加以分析,发现原来是细菌中的去氧核糖核酸促使肺炎双球菌变质。他们的研究证明了遗传物质是去氧核糖核酸,而不是蛋白质。 1952年,美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戴· 赫尔希里博士( Dr. Alfred Day Hursley, 1908-1997 ,获 196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用同位示踪法再次确认去氧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这些实验结果为后来对核酸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当生物学家们认定遗传基因乃是一种化学合成物去氧核糖核酸之后,接下来他们就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去氧核糖核酸的结构是什么?第二,去氧核糖核酸是怎样将遗传基因的讯号留传给下一代? 1953年,美国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著名 生物学家雅各·杜威· 华生教授、博士( Prof. Dr. James Dewey Watson, 1928- )和英国 剑桥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著名物理学家弗兰西斯·哈利· 康普顿·克里克博士( Dr.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1916- )在奥地利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埃尔文·薛定谔教授、博士( Prof. Dr. Erwin Schrodinger, 1887-1961 ,获 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生命是什么?》( What Is Life? )一书影响下,研究了去氧核糖核酸的化学成份,并通过对去氧核糖核酸的射线晶体学资料进行分析,成功地提出了划时代的双旋( Double Helix )模型,从而解开了上述两个奥秘,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树立起一个崭新的里程碑(他们两人因此在 1962年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 从此,有关对去氧核糖核酸的研究进展日新月异。因此我们知道,基因的本质是核酸( Nucleic Acid )。即人类进入了去氧核糖核酸( DNA )时代。 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 RNA ,Ribonucleic Acid )和去氧核糖核酸( DNA )两大类。根据 RNA 分子的结构和机能 ,又可把 RNA 分为核糖体 RNA( rRNA )、信息 RNA( mRNA )和转移 RNA( tRNA )三种,它们的结构和机能十分复杂。 RNA 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DNA 则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 DNA 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必须通过 mRNA 这个中间阶段,先按照 DNA 模板上核苷酸排列顺序转录成 mRNA ,然后 DNA 分子上的遗传信息才能传递到 mRNA 分子中,mRNA 接受了 DNA 的信息去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结果 mRNA 便成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由 mRNA 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叫翻译。其实,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一系列相当复杂的过程,以上不过是对此在中间阶段非常简单的介绍而已。 1966年,马萨尔·华伦· 尼伦伯格博士( Dr. 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 1927- ,美国著名生化学家)和哈尔·哥宾德· 霍拉纳教授、博士( Prof. Dr. Har Gobind Khorana, 1922- ,美籍印度裔著名生化学家)发现了细胞中的信息 RNA( mRNA ),即发现了 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8 他们两人因此同获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以说人类即进入了核糖核酸( RNA )时代。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系(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Stanford University, USA )保罗·伯格教授、博士( Prof. Dr. Paul Berg, 1926- ,美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 198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等首先成功地实现了 DNA 的体外重组合分子研究。 9 它导致了一门新学科 -- 遗传工程学的出现。即人类进入了分子遗传学时代。 1977年,科学家发明了基因工程,并且应用到医疗药物及卫生食品上。 10 即人类进入基因工程时代。 2000年 6 月 26 日, 《人类基因组计划》(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的国际集团科学家宣布,他们合力完成了人类基因密码草图的谱写工作。参加此项研究工作的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中国和日本的许多科学家。他们从 1991年开始准备并投入了 30 亿美元的资金,进行了跨世纪的“大科学”研究。其中,中国科学家负责 1% 的工作任务,即第三号基因染色体的 3000 万个碱基。人类一共有 22 对常 染色体,1 对性染色体。当时,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 USA ex-President Bill Clinton, 1946- )、《人类基因组计划》主持人弗兰西斯·克林斯教授、博 士﹝Prof. Dr. Francis S. Collins, 1950- ,遗传学 家,现任美国国立卫生院( NIH )国家人类基因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医学院院长、国家科学院院士,基督徒﹞ 以及创办人约翰·克瑞格·范特尔教授、博士( Prof. Dr. John Craig Venter, 1946- ,基因科学家,美国基因改良组中心主席) 在宣布仪式上表示:“今天,我们正在学习神创造生命的语言。”并形容为:“人类历史以来所制造的最重要、最奇妙图谱。 ”( “Today we are learning the language in which God created life, ” Clinton said. “We are gaining ever more awe for the complexity, the beauty, the wonder, of God's most divine and sacred gift. ” 11) 可以说,人类已经进入了谱写自己基因密码的时代。 1.2是偶然?还是必然? 所谓科学,是对真理的客观观察,并解说真理的真相。所谓科学事实,是真理的真实内容。一切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理论,叫作信口开河,也叫伪科学。 到 21 世纪初的今天,人类才有能力把基因解码;这当然不是偶然,而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当然还要继续问:是谁给这些基因排码的呢?或者是自己胡乱、偶然碰撞后产生的结果呢?信息又是以何种方式储存在基因密码中的呢?是谁赋予这种必然条件呢?如果我们没有科学实验证据,可以信口开河地乱 下结论吗?或者,这一切不过是偶然现象的巧合吗?是自然形成的吗?那么,什么叫作自然呢?“自然”两字常常被不少人自欺欺人、麻木不仁地利用,从而偷偷地掩盖自身的无知。 德国著名细胞学家埃尔文 ·内尔教授、博士( Prof. Dr. Erwin Neher, 1944- ,德国戈廷根马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和化学研究所主任 – Director of Department of Membrane Biophysics, Max-Planck-Institute for Biophysical Chemistry, Goettingen, Germany )和贝特·萨克曼教授、博士( Prof. Dr. Bert Sakmann, 1942- ,德国海得堡马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 --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in Heidelberg, Germany ),他们两人仅仅发现了细胞中单一离子管道的作用( The Function of Single Ion Channels in Cells ),因而获得了 199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英国出生的理查德·罗伯茨教授、博士( Prof. Dr. Richard J. Roberts, 1943- )和美国出生的菲利浦·夏普教授、博士( Prof. Dr. Phillip A. Sharp, 1944- ),他们仅仅发现一个基因可以被分开成几个单位( Split Genes ),因而获得了 199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2 几年前,美国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T, USA )薛德尼·奥尔特曼教授、博士( Prof. Dr. Sidney Altman, 1939- )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der, CO, USA )托马斯·切赫教授、博士( Prof. Dr. Thomas R. Cech ,1947- )共同发现核糖核酸( RNA )拥有一些酶的催化功能( for their discovery of catalytic proterties of RNA ),因此轰动一时。原因是一般的酶都是蛋白质的,而这些非蛋白质的核酸反而拥有酶的反应,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 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 13等等,举不胜举。细胞和基因都是肉眼看不见的,我们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知道其中的一、二。微观世界深奥无穷,其丰富多彩的世界,令我们无法想象,甚至无从谈起和琢磨。可见细胞、基因的复杂程度真是令人难于想象,其中还有多少的奥秘我们现在根本还不明白。 20 世纪 50年代,因为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核酸已经被证明具有负责遗传的功能,是构成细胞中心的染色体( Chromosome )。核酸分为不同长度的段落,每个核酸段落就是一个遗传基因。遗传的本能就是生物的特性。没有遗传,生物就不能繁殖,生命就不能延续下去,这一切都记载在核酸里。所以,遗传不是抽象的现象,而是实际的东西。我们知道蛋白质是负责细胞的结构和新陈代谢的,所以,蛋白质的生产与核酸有直接的关系。核酸是由微小的核糖(共有四种,简称:A. C. G. T. )串连而成的;在核酸里,不同的核糖排列和分段,就组成了不同的遗传基因。科学家告诉我们,最简单的细胞,也要产生 2000 种不同的蛋白质,才能建立和维持它的生命。人、动物和植物的身体中有千万种不同的蛋白质,每一种蛋白质都是由几百几千个不同类型的氨基酸分子串连而成的。 14 所以,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奥秘,我们有限的头脑根本无法想象里面有多么的复杂。一个细胞中的每一个微细结构都是不可缺少的,不然整个细胞的功能就无法正常活动。进化论者说:生命的产生是由于偶然获得了一个单细胞开始的,然后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进化、演变成复杂的人类。这种故事岂止是天方夜谭?英国杰出天文物理学家兼数学家弗瑞德·霍伊尔教授、博士、爵士( Prof. Dr. Sir Fred Hoyle, 1915-2001 )和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应用数学家纳伦·坎德拉·威克拉玛辛教授、博士( Prof. Dr. Nalin Chandra Wickramasinghe, 1939- )将生物化学研究资料的数据拿来演算了一番,却发现从氨基酸( Amino Acids ),凭偶然机会演变成生命所必须的 2000 种蛋白质,其概率是1040000 分之一。不论生化演变多快、多频繁,这种演变差不多也需要 1040000年的时间,更不用说从构成生物最简单的生命体变成人了。 他们两人长期以来都曾是坚强的无神论者、进化论者。但是,他们后来却明确地宣布:“生命之存在于宇宙中,必然是神创造的。” 15 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曼弗瑞德·艾根教授、博士( Prof. Dr. Manfred Eigen, 1927- ,生于德国 )说:一个普通的基因平均有 221 个核糖或字母;如果让 4 个核糖字母( A. C. G. T. )自己胡乱地串联起来,它刚巧碰出一个特别基因的可能性是多少呢?可以作以下的计算:如果第一个字母是 A ,它的可能性是4 分之 1 ;如果头两个字母是A·T ,它的可能性是42 分之 1。依此类推,要 221 个字母(或核糖)全对,它的可能性是4221 分之 1。这个数字可以写作 10133 分之 1 ,即十万亿 ...... 亿( 16 个亿字)分之一。换句话说,如果有足够的核糖填满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空间,还不能试验出一次是对的。新近科学家发现,参与血液 凝固的基因 DNA 分子的链中,有 186,000 个核酸,只要有一个核酸错误,人体即无法合成凝血因子,而要患血友病。 16 客观地说,查尔斯·罗伯特· 达尔文( 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 )当时如果拥有今天的高倍显微镜设备,从而看到细胞中如此复杂、精细的结构和功能,他或许就不会在 1859年匆忙、草率地发表他的《物种起源》( The Origin of Species )一书。一部电脑的硬、软件是相当复杂的,但是,如果与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之结构和功能比较,简直无法相提并论。其实,这种背后的设计和创造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知道,生物不同种之间杂交不能产生后代,或少数即使产生后代,其后代却没有生殖能力,即不能繁衍后代。如马和驴交配后可以生骡子, 而骡子是由具有 64个染色体条的公马和有 62个染色体条的母驴杂交而得,只有 63个染色体条,由于这种杂种的染色体条呈奇数,因此没有生育能力; 狮和虎杂交也可生子,同样其子代不具生育能力。所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Every man is the son of his own works ),即万物繁衍,各从其类。鸡狗不能互变,瓜豆不能互衍。这句我们中国人的千古名言,也说出了科学事实的因果关系,即恰恰好讲出了生物科学里的这一个不变定律。这几处《圣经》节中早在近 3500年前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神创造这一切是用 “各从其类”( According to Their Various Kinds ),即基因。《圣经》是神赐给每一个时代的人阅读的,经文里当然不会用“基因”这个名词。不同的基因决定不同的物种,这是现代科学家的最新科学发现,也是现代科学家所给的名词。《圣经》用 “各从其类” 这个既通俗易懂又清楚明了的名词来说明神对不同物种的创造,使身处不同时代的人都能一见知意神如此精炼、形象的话语,令人心悦诚服!这是一个远超时空的词语,也是神创造诸天万物的伟大明证(科学事实),实在令人无法不拜服在创造者的脚前! 1.3人类遗传基因和基因密码 创世记第2章第7、22-24节(节录) 7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 亚当。 …… 22 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夏娃) ,领她到那人跟前。 23 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24 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起初,神只创造一对夫妻,即唯一一对人类的共同父母,共同祖先。这就完全排除了某一民族优于另一民族的种族偏见了。然而,人自己却弄巧成拙,在人类历史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悲剧和闹剧。因为种族歧视而仇外、排外、继而互相残杀,缠绵不断。不同国家的民族之间,同一国家的不同民族之间,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廻异的民族之间,因不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狭窄地域观念等所引起的互相歧视、冲突,到处可见。然而,创造人类的神说:你们是来自同一对父母亲。证据如下: 1.3.1人类遗传基因 1953年,自从华生和克里克对去氧核糖核酸( DNA )提出了划时代的双旋( Double Helix )模型,从而解开了 DNA 的奥秘以来。现在我们知道,基因的本质是核酸( Nucleic Acid ),而核酸已经被证明具有负责遗传的功能,是构成细胞中心的染色体。核酸分为不同长度的段落,每个核酸段落就是一个遗传基因。遗传的本能就是生物的特性。如果没有遗传,那么生物就不能繁殖,生命就不能延续下去,这一切都储存在核酸里。 以前,社会上如何判断罪犯,只能根据当时所获得的事实和证据进行辩护,在法律上提供依据。但是由于提供的证据有时是有限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常常产生不可避免的冤案。当今科学发展了,人们便用 DNA进行有关的鉴定,从而在法庭面前拿出准确的证据。当今人们更用 DNA 作亲子鉴定等。将来人类还可能由此而开发出个体基因身份证、基因信用卡、电脑基因锁等相关产品。目前,医学上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开发基因的多态性作用,应用到临床医疗工作上,从而造福人类。 今天,科学家已经利用 DNA 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非常重大又困扰人的难题:1 )人类是否有一对共同祖先?人类是否是同一个家谱的不同分支? 2 )若人类确实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对共同的父母生活在什么年代的地球上?是早在达尔文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提出的百千万万年前,与人造的“爪哇人”( Java Man )、“北京人”( Peking Man )和“露西人”( Lucy )等同时代呢?还是象《圣经》中关于亚当和夏娃的记载,是距今不远的事呢? 1987年元月,负有盛名的《自然》( Mitochondrial DNA and Human Evolution, Nature, 323, 1987 )杂志发表了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Berkeley, USA )利百加·卡恩( Prof. Dr. Rebecca Cann )、马克·斯托尼金( Prof. Dr. Mark Stoneking )和爱伦·威尔逊( Prof. Dr. Allan Wilson )三位教授、博士共同研究的报告:“夏娃,人类独一无二的母亲,是存在的。”它就象一枚炸弹一样震惊了整个科学界。多年前,正是同一份杂志首先揭开了 DNA 之迷。现在 DNA 又被科学家用来寻找人类祖先的工具了。他们主要是从一种直接由母亲传给女儿的 DNA 着手,研究了不同民族妇女的基因 -- 高加索人、非洲人、亚洲人、北美土著人、澳大利亚人和新几内亚人等,结果发现:所有女人的基因都通过一种遗传族谱,她们之间具有亲缘的关系。他们断定: “这些染色体都源于同一女人”。人类起源的年代到底有多久远呢?古生物学家们总是从古骨遗迹中作出推测并声称:现代人至少在一百万年以前就成长起来了。 “谬论!” DNA 的侦探科学家反驳道:“DNA 分明证实人类共同祖先生活在 14 万到 29 万年前。” DNA 的专家们断语:“那些颅骨、骨架 -- ‘爪哇人’、‘北京人’、‘露西人’、‘尼安德特人’( Neanderthal Man )以及英国的‘皮尔当人’( Piltdown Man )等,与现代人毫不相干。” 20 万年与《圣经》的记载似乎也遥不相及。评论员说:但是,我们毕竟已在以千计年,而不是动不动就用以百万年计算了,我们已经在同一个“圈子”了。 17 我们知道,现在对古骨遗迹的年代测定方法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但如此,比较严重的是,这些推测年代的方法、假设没有一种在科学研究方法上是天衣无缝、完全合理的;同时,这些测定方法还可能深受进化论学说的影响,使得一些科学家在脑海里深深地烙印了久远人类起源的先入为主观念,在这些因素的左右下,推测出来的结果当然是人头脑里一厢情愿的产物。 不但如此,更令人十分震惊的是,有的所谓科学发现已经被证实是骗局和闹剧,如印尼的“爪哇人”和英国的“皮尔当人”等。 “北京人” ,其遗址(北京市西南48公里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首先由瑞典 地质学家约翰·古纳·安德森博士( Dr. Johann Gunnar Anderson, 1874-1960 )于1921年所发现。192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解剖学家大卫森·布莱克教授、医生( Prof. Dr. Davidson Black, 1884-1934 ,加拿大人) 对周口店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发现了三颗牙齿;他当时立刻就宣称:这是猿猴进化到人的那“失去的一环”,是一位女士,称为“娜妮”( Nellie ),并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 Sinenthropus Pekinensis )。 1929年,中国 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裴文中教授、博士( Prof. Dr. Wen Zhong Pei, 1904-1982 ,河北丰南人; 1935年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技士、技正,文化部文物研究所博物处处长,院士 )在发掘中出土了 “北京人”第一个头盖碎骨片,轰动了世界。宣称是40-7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其实,他们所找到的 只有非常少的几块头盖和下巴的碎骨片并一些牙齿而已,这些骨头诚然比现代人的小;然而,未见其它躯干和四肢骨头。在这个庞大的石灰矿洞的不同地方,他们同时也发现有猴子的头骨、其它动物的头骨和矿工被矿洞塌陷压死的现代人骸骨,并且在里面还发现有无数的烧窑和炉灶等物品。现在所发现的只有一块头盖骨 及一些碎骨片而已。如果要证明这几块碎骨片就是整个人的骨头,且是历史久远的所谓“北京人”,这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在科学上是没有任何生物和医学统计学意义的;不要说证据,就是推论也是不成立的。更令人费解的是,在 1941-1945年期间, “北京人”神秘地失踪了。到目前为止,多少学人追究其因,都没有任何结果。有人说是裴文中干的“好事”。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日本侵华期间,日本人根本没有干涉、阻止和破坏周口店遗址的任何继续挖掘工作,他们对此并不感兴趣。在科学史上,科学骗子们为了名利、地位干下的“好事”屡见不鲜。在这之前,就有古生物学界制造 “尼安德特人”、“ 爪哇人”、“皮尔当人”、“内布拉斯加人”、“拉马猿人”等众多科学骗局的先例,作为后人“科学研究”上非常“美好”的榜样。 “北京人骸骨”失踪的手法更是高超无比、完美无暇,真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者居上啊! 1943年,德国 法兰克福大学 著名解剖学家、古生物学家弗兰茨·魏敦瑞教授、博士( Prof. Dr. Franz Weidenreich, 1873-1948, Anatomist and Physical Anthropologist, University of Frankfurt, Germany )对此研究后,更是直言不讳、公开地揭露 “北京人”骗局:“‘北京人骸骨’失踪之谜完全是裴文中干的,以便把骗局的证据永远毁灭。 ”( Franz Weidenreich even wrote an article on the skulls, " and it was published in Palaeontologia Sinica, which means that the article passed through the hands of Japanese ……" No, the skulls were destroyed by Dr Pei " in order to remove the evidence of fraud on a large scale." 18,19) 实际上,这几块所谓“北京人”的碎骨片,是地地道道之猴子的骨头,与人类的骸骨根本毫不相干。 法国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人类学家马士林·蒲勒教授( Prof. Marcellin Boule, 1861-1942, French Geologist, Palaeontologist and Physical Anthropologist )看完了当初留下的照片、残碎骸骨和石膏模型之后,愤然拂袖而去,对邀请他的主管部门人员说:“你们让我远渡重洋,绕过大半个地球,就来看这堆后脑袋被砸碎的猴子骨头吗? …… 它们根本是被真正人击杀的猴子!” 20,21 众所周知,有史以来,不少中国人以吃猴脑髓为十分营养的大餐,这毫无疑问是留下后脑袋被砸碎的真正原因。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著名人类学家科林·葛若夫斯教授、博士( Prof. Dr. Colin Groves,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at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Canberra )对此研究后说:“‘北京人’不仅仅是‘坏科学’而已,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科学骗局。 ”( "Peking Man", as based on not merely bad science, but fraud. "Bad science" he justifies by famously. 22) 笔者在此追问:中国古生物学界敢不敢让人鉴定“新北京人骸骨”的基因排码?但愿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公开、坦诚地让真科学来说话。 有史以来,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骗局、闹剧层出不穷。如果发现一颗或几颗牙齿或几块碎骨片,就轻易地下了那么大的断言并且因此画出了人像,甚至“鬼像” ( 1941年, “北京人”模型 由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科新生代研究室技术员、标本模型师胡承志所制作) ,这与骗子、魔术行为有什么区别呢?!难怪有人要否定整个那种学科了。 1995年 5 月 26 日,著名的《科学》( Science )杂志发表了美国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一群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寻找始祖亚当的研究,从一种直接由父亲传给儿子的 Y 染色体入手。 Y 染色体代表着人类男性一方的历史。他们比较了采自于全球各民族男性的 Y 染色体的“ZFY ”场所,从微观标准看,本该出现 2 万 8 千种不同类型。但是,研究员们并未发现有任何差异:“令人费解的是,我们居然没有发现任何异种。在这么多的样品中,没有任何异种是不可思议的。”宏志·阿克希博士( Prof. Dr. Hiroshi Akashi )等教授承认道。这个科学研究的证据使他们得出以下结论:这项研究结果与以往的人类起源理论大相抵触。这些数据支持“现代人有一个距今不远的共同祖先”的看法。目前,一种方法推出“最早人类共同的男性祖先生活的时间距今 27 万年”,而“另一种方法得出的估计数是2 万 7 千年”。留出误差的余地,这些数据并不与《圣经》上记载的亚当和夏娃生活的时代相左。 23 以上这两个对男性和女性的遗传基因进行独立的研究,竟然引致同一结论。 DNA 证明我们全球几十亿人都有血缘关系,有一对共同的祖先。基因学研究与《圣经》相吻合 -- 亚当和夏娃是人类共同的父母,伊甸园是人类独一无二的摇篮。全世界几十亿人的血液和发丝里都储存着我们同样的遗传密码。遗传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历史比“想象中”(因为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经得起推敲、考验的真正科学实验数据)的短得多。人类起源不是在几百万万年以前,而仅仅是距今不远前的事。用 DNA 理论衡量人类起源的时间尺度,更加接近了《圣经》而非进化论。 虽然后来有人对 DNA年代的测定方法提出质疑,然而,用此方法比起那些用骨头等的推测方法来得更加可靠和准确。 英国遗传基因研究所最近报告:一支国际研究队伍对 1007 名欧洲男子的 Y 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基因角度看,他们根本就是兄弟。英国自然历史博物专家及人类学专家斯特格林说:“国籍不等于基因。从基因角度看,欧洲人大致相同。基因不受国界所限。 ”( Nationality does not mean that gene. From the genetic point of view, European broadly similar. Without borders genetic constraints. 24)其实,全世界各国、各族、各民、各方男人的 Y 染色体都是一样的,这是最新科学知识。 1989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利百加·卡恩、马克·斯托尼金和爱伦·威尔逊三位教授、博士,再次作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实验,他们把分别取自亚洲、非洲、欧洲的 147 个妇女,其中还包括了一位澳大利亚土著妇女的婴儿的胎盘,全部放入一个大功率搅拌式离心器,破碎其细胞分子,最后得到的是含有纯净 DNA 的透明液体。这个研究结果清楚表明,不同民族的人都有血缘关系。 25 这个有趣的实验再一次提醒全人类,尤其是那些种族主义者,不要再去制造什么民族的优劣了;因为你如果想在自己的基因上突变的话,其结果将一定会变成怪人、怪胎,或者变成另一种会污染人、污染社会的病态怪物,如狂傲症、精神分裂症、歇斯底里症、毒瘾症、性泛滥症、懒惰症等。 1.3.2人类基因密码 人类发现了基因,后来进一步发现了基因的本质性物质是去氧核糖核酸( DNA )。现在科学家又把它拆开,把基因的密码给解档了。到今天为止,可以说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000年 6 月 26 日,人类终于有智慧和能力可以谱写自己的基因密码草图了。 2001年 2 月 12 日,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际集团科学家正式发表了人类基因排序的详图,他们并且还证明了全人类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基因密码( 99. 9% 以上)。法国研究部长罗杰·格瑞德· 史瓦森柏格说( France’s Research Minister Roger-Gerard Schwartzenberg, 1943- )说:“对持种族差别论与有仇外倾向的人而言,此一发现不啻晴天霹雳。 ”( It's a bad day for racists and those with xenophobic tendencies. 26) 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基因都不相同,人类的基因与任何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基因也不相同,这是最新科学发现。 根据《圣经》真理,神创造地上花草树木、蔬菜果树、海洋生物、空中飞鸟、地上动物、人类,都是各从其类的,即身体形态、构造等都是不一样的。但是,神用地上的基本材料 -- 尘土创造这一切。( 创世记第1-2章等)可见,人类的身体内含元素(物质材料)与动物、植物的身体内含元素是很接近的。生物与人的身体基本材料相同,不等于各自身体所有内含素材都完全相同。即各自身体内含元素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别。目前,最新科研成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今天有一些科研人员发现某些动物的基因与人类的基因有百分多少的相同,有百分多少的不相同,也有百分多少的完全不同。他们因此凭着自己所拥有有限的科学知识和受教育的有限哲学观念,猜测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相关性,假想人类从动物进化、演变而来的可能性。 27 然而,我们必须非常严肃、坚定地指出:这种形而上学的文字是一种很可怕的误导! 是,就不必用象;象,就不可用是。 这才是严肃科学的态度。 这些形而上学、似是而非的报道,严重歪曲了科学事实;在非专业人员的普通大众中广泛流传,是人类文明社会中一种极大的灾难和“瘟疫”,也是莫大的不幸。这当然是一些二、三流 “贩子”和门外汉评论员等炒作“商品”的结果。 科学理论并非绝对真理。科研人员用科学方法测定出来的数据,我们大家都应该尊重,但绝对不能夸大其词。那些在数据上夸大言词的臆想,是一些科学家头脑中一厢情愿、形而上学的观念在作祟,而不是科学证据本身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判断和区别,什么是科学事实(证据、数据),什么是科学家的解释和臆想。千万不可把两者混为一谈。同时,我们知道,这些发现的科学事实、证据,所测定出来的数据等都不是绝对正确的,都或多或少受到仪器本身、测试对象和操作人员等方面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更何况是人对数据的解释和臆想呢?! 1.4 基因突变 1951年,英国才华横溢的女物理化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博士( Dr. Rosalind Franklin, 1920-1958 )首先用 X-ray 衍射法得到 DNA 的照片。她对 DNA 结构的研究作出了突破性的、重大的贡献。 28 大约在这个时期,美国著名遗传学家乔治·威尔斯·比德尔教授、博士( Prof. Dr. George Wells Beadle, 1903-1989 ,195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著名生化学家爱德华·劳瑞· 塔特姆教授、博士( Prof. Dr. Edward Lawrie Tatum, 1909-1975 ,195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同用属于真菌类的红色面包菌进行试验,用 X-ray 和紫外线照射红色面包菌,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Mutation ),结果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各个不同基因有着不同的生物化学反应步骤。 29 到目前为止,遗传学家们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细致的对各类生物作了成千上万次的基因突变试验。不幸的是,没有一次试验所产生的突变,如人们所预想的,有利于生物自身的发展;相反,几乎所有观察到的突变都是有害,甚至致命的。事实上,在自然条件下的突变绝少发生(其突变发生率是十万分之一或二);即或发生,也总是有害于生物种族的遗传,或者无关紧要。突变往往造成生物机能缺陷,重复突变实验的结果,证明只会退化而不能进化。任何产生了突变的生物个体也容易消亡。 所以,一个生物群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基因结构将保持原状,而不受个体的影响。 30, 31 现在,这种科学研究结果已经得到普遍接受。 1.4.1 “微进化”是科学事实吗? 目前有一些生物学家说:微进 化( Microevolution )是科学 事实。因为他们在实验室里可以观察到某些细菌在突变后生长率高等现象,所以就这样大胆、盲目并且匆忙、草率地下了如此结论。其实,没有人会认为细菌、病菌,如癌细胞等生长率高,甚至存活时间延长是一种进化,意即是一件好事。确切地说,那是退化。这些细菌在人为的突变之后生长率高,之后变成什么呢?“变成什么了”之后又变成什么呢? ...... 到目前为止,根本就没有任何科学研究报告, 能证明出产生突变后的细菌等变成了什么更高级的生物。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任何人能继续再研究下去,因为细菌在突变之后很快就消亡了。细菌通过人为的突变后生长率高,从而解释它是微进化。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继续推论下去,这个细菌最终就肯定会变成某某人的老祖宗了?这不但不合逻辑,更重要的是,这根本就不是科学事实,这种理学方法根本不叫科学,也根本不符合做学问的基本理性思维模式。这是一种偷换名词概念的诱导方法。这种非常荒谬的形而上学逻辑推理,极其严重地误导、损害普通人对科学知识的正确思维和判断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春天,中国大陆全国人民群起讨罚麻雀( Passer, Sparrows ),除“四害”( 鼠、苍蝇、蚊子、蟑螂 ,Eliminate the Four Pests -- Rats, Bedbugs, Flies and Mosquitoes )。麻雀虽死,粮食虽暂保;但是大量害虫却来了,结果造成了更大更长远的损失;后来不得不出来为麻雀“平反昭雪”( Redress A Mishandled Case )。神在《圣经》里清楚说:19 因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 [经上 ]记着说:“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 20 又说:“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虚妄的。”( 哥林多前书第3章第19-20节,可再参考 约伯记第5章第13节 )这叫纯粹的“昙花一现”( Morning Glory ),也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To suffer for one's wisdom );进一步说,这是因为对生物、自然规律的无知所造成的。过去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清楚告诉我们,基因突变试验,包括化学农药、化肥,其结果也一样,有的乍看不错,其实危害深重。因为突变后的畸形、有害基因及化学农药、化肥会影响其它纯种的自然动植物和微生物。带来的结果,不是进化,而是退化。这不但对生物界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严重地破坏土壤的营养平衡,也严重破坏整个生态平衡。到目前为止,我们才能清楚看见,神创造整个生物界和自然界都是互相制衡的。对自然规律的任何人为改变,都是相当危害的,绝对没有益处;反过来,也必定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惩治。 还有,某些细菌在人为的突变后产生耐抗生素、昆虫对杀虫剂产生耐受性等,他们也解释这是生物的微进化,且是进化论者作为强有力的“证据”。然而,这些解释不但不符合科学事实,而且与实验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很明显,因为细菌和昆虫等并没有变成另外一种“东西”,我们仍然叫它们细菌、叫它们昆虫。不同的人或生物对同一样“刺激物”产生不同的反应,从而有不同的结果。就如有人把身体锻炼得强壮一些,身体的抵抗力就比另外一群人来的大,并不是一件什么新鲜事。医疗临床的针灸和药物等也能达到同样类似的结果。我们如果让病人服用大剂量的人参、高丽参或某些激素药物之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就会成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的提高,身体机能也会因此相应地大大增强;然而,我们不但绝对不可以解释这是一种进化,而且对病人来说,这实在是一种伤害;医生也绝对不可以滥用超过生理允许范围的大剂量药物给病人。 我们知道,在 1945年 8 月 6 日和 9 日,人类两颗原子弹分别在日本广岛( Hiroshima )和长崎( Kunchi )爆炸,许多人顷刻之间死去,也有许多人过一段时间之后才死去;动物界和植物界也同样遭受其害;同时也有数不清的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地被不同强度的核射线幅射到,却侥幸地存活下来。到今天为止, 60年过去了,日本人起码有三代人衍生出来;动物界和植物界的衍生就更多代了。无论是人或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被核射线幅射之后的身体(或整体、或局部、或单纯某组织器官等)一般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突变;那些突变较大的 ,这时候我们若使用抗生素一定不起作用,杀虫剂可能还一下子杀不死动物呢!不但如此,日本人却没有因此变成超人;日本国的 动物界和植物界也没有因此衍生出一些超动物和超植物来。相反,这种核射线对日本人、动物、植物界来说是巨大的伤害,肯定都很短命,并且身体组织器官等一定会有某种程度上的畸形。然而,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我们应该解释他们 /它们已经进化呢?还是退化呢?同时我们应该称呼他们 /它们什么呢?对 动物界和植物界来说,我们岂不是仍然叫它们某某动物某某植物吗? 或者应该尊称它们为“达尔文”呢? 更令人费解的是,近代以来,某些生物学家常把一些动物或植物形态上的微小变化,解释为生物进化的证据,甚至强词夺理地说,这是生物进化的科学事实。如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内,某些鸟类的嘴巴变长变短或变宽;某些动物的体毛变黑变白或变成其它颜色;某些海中生物的尾巴变小变大或分叉等现象。他们认为这是突变后的微进化。我们实在不明白这种形态上的微小皮毛变化与进化之间有什么实质上的因果关系。从生理生化及整体的角度看,这种形而上的做学问方法是否能够称得上学问,实在值得商榷。请放心,我们黄种人或白种人去非洲生活一段时间后,一定不会变成黑猩猩的;黑种人到北欧生活,也绝对不可能变成超人、外星人或者会腾空飞舞的怪兽的。我们每个人的利手掌都比非利手掌粗大,但是,可惜的是没有一个人的利手掌因此变成“仙人掌”。我们每个人的利腿也都比非利腿强壮,然而,不幸的是没有一个人的利腿因此变成“飞毛腿”。我们的头发可以变黑变白,可是并没有退化成猪脑狗脑,也没有进化成超人脑。一个受过冷水浴训练的人,他 /她的皮肤等组织器官一定产生了很强的抗寒能力,冬泳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身体锻炼和享受;还好,我们未曾见到有人因此变成“冰雪怪物”。当他们停止训练一段时间后,再把他们抛入冬天寒冷的冰河里时,一定会和从未训练过的人一样,不是被冻死,就是变成半死不活的“冰淇淋”。日光之下,生物界的这种“适者生存”自然现象,难道是一件什么新鲜事吗?!难怪有人认为:达尔文进化论狂热者一百多年来对此仍然喋喋不休,是生物学术界一种无聊透顶的“识时务者生存”(简称:识者生存 -- Survival for those understand current affairs )的奇特现象;中国人所说的“文痞”、“懦夫”,可能是对这种“识者生存”怪现象的最恰当表达方式。 1.4.2 突变实验的客观解释 笔者认为,这些突变实验结果,其真相的客观解释应该是:细菌、昆虫等在人为的突变之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大大提高了,或者某些酶的活性被强烈的外来刺激后,超过了自身生理生化的阈限(值),因此暂时性地或者永久性地失去了活性,从而变成对抗生素、杀虫剂等不起反应之故;也可以解释是由于体内某些酶的代偿反应所产生的一种假象。对生命体来说,这实在是一种无可置疑的伤害;它们绝对没有变成另外一种东西,更没有进化。一些生物学家喋喋不休地解释这种现象是“微进化”。然而,这种解释不但滑稽,而且根本就不符合实验的真相。所以,把基因突变实验的结果,解释是一种“微进化”, 这是完全错误的。在生物学术领域里,我们应该重新检讨,以免继续误导。 其实,实验室的实验结果与大自然的环境常常是完全两回事。客观地说,在深奥无穷的大自然面前,实验室常常不过只是井底中青蛙的眼睛罢了。 到目前为止,在生物科学史上,没有任何生物产生任何进化的任何所谓科学证据;没有,根本没有。“劳动创造 人”,这是一句彻头彻尾的美丽谎言,是一句标准的、地地道道的科幻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