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周 約伯答比勒達(一) 月
第 3日 伯八至十章 日
比勒達是約伯朋友中第二個發言人。他的論點以傳統、歷史為主,超越個人經歷。他追溯「以往的歲月」來證明「神公義」這理論是對的。因此,他認為不虔敬者終遭絕滅,神絕不會丟棄完全人,但也不扶助惡人。約伯在答比勒達時,亦承認神的能力、聖潔、智慧是無可比擬的。縱使他有義,亦不敢回答,只能向他懇求。但約伯卻不同意苦難與罪惡有直接關係,甚至連神也可證明他是無罪的。約伯有苦無路訴,也不明白為何神單單要他備嘗痛苦。他寧願早些離去,甚至願自己一出母胎便離世。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神愛義人,罰惡人 | 神獨行大事 | 神降禍不限於惡人 |
比勒達觀點 | 約伯答辯 |
默想 |
比勒達一名在希伯來文乃「懲誡之子」的意思。他是從列祖之傳統辯論神是絕對公義,他不會丟棄完全人(義人),但也不會扶助惡人,不虔敬者必要被滅絕。他認為約伯受苦,一定與罪有關。其實,比勒達從歷史看苦難,亦不是一個全面的角度。約瑟受苦,並非因他有罪;亞伯受害,亦非因他不虔敬。用「以偏蓋全」的態度讀經,很客易使人有偏差。要真正安慰在苦難中的人,我們不能做「比勒達」(懲誡者),否則變了「落井下石」。
與神同行 |
若你在苦難中,默想詩篇一一九篇七十一節及哥林多後書一章三至十一節,肯定會對你有幫助,這些飽受苦難的作者告訴我們:
1. 受苦對我們有益: 叫我們更覺需要靠主得救;與神更親近,經歷他的安慰,品格更爐火純青。
2. 受苦對別人有益:我們經過突破苦難的經歷,便可更有效地安慰那些受苦者。
難怪蘇格拉底說:「苦難是磨煉人品格之最高學府!」弟兄姊妹,受苦時多問神「主要磨煉我那方面的品格?」「主對我有何使命?」然後順服主。
金句: 約伯記九章十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