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苦的祷告

  我自幼受苦几乎死亡(诗八八:15)

神在人的身上,有 一定的计画,不论对得救的或灭亡的人,都是这样。所以我们的一生的遇合,没有偶然的事,都有 奇妙的安排。

一个在无边黑暗中的人,长时间的祷告,却没有从神来的回应。奇妙的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他竟然没有发怨言,仍然持续他的祷告;好像是祷告是他的事,答覆甚么时候来到,甚至来不来到,是神的事。他只管祷告。这是何等的痛苦,也使我们看到,诗人有何等的信心!

在所有的诗篇中,这是唯一的一篇,也是圣经中唯一的一例。约伯的处境,有些类似;不过,约伯享受过顺遂福乐,后来才遭遇灾祸(伯一九:6-20),而且最终蒙受神的赐福。诗人却是“自幼受苦,几乎死亡"(诗八八:15),也没有将来要得神眷顾的盼望,连这样应许的亮光也没有。他不仅受苦长久,有是多么深的黑暗!

在痛苦中,如果有人同情安慰,也似乎会消减痛苦。因此有人在病中希望有人探视,或给医生摸一摸,虽然不能治病,也仿佛舒服了些。但诗人不但与神隔绝,也与人隔绝,被人厌恶,好像死人一样(诗八八:5,8)。

诗人的情形是临近死亡。死亡的经验,是被人厌恶。除非不得已,没有谁愿意摸死人;面对死亡也必须是孤单的,没有人可以共同承担或帮助。

这祷告的诗篇,也没有认罪求赦免的呼求。一般在遭遇疾病忧患得时候,要 省察自己。这并不表明作者没有罪,而是说,他知道自己的遭遇,并非是因自己犯罪的直接报应。这多么像约伯,因为清洁正直,虽不明白为何受苦,而坚持信心。

在全诗中,诗人唯一的盼望,是“耶和华拯救我的神啊,我昼夜在你面前呼吁。"(诗八八:1) 虽然他不明白,但他问而不疑。他发问,因为他知道有发问的对象,不隐藏他的不明白。不明白而发问,并不是罪;埋怨,怀疑神,才是罪。

祷告没有回应,却用信心坚持祷告。他唯一确知的,是他祷告的对象,神是存在的, 能听, 在垂听,这就是受苦中极大的安慰。唯一没有罪的是耶稣基督, 是为了世人的罪而受苦,使我们因信 而蒙恩,知道神,虽看不明白却有盼望。

你目前的位置:福音家园首页 >> 信仰宝库>> 圣经研究–于中旻博士着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