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书释义 》__林献羔灵音丛书 ……点击这里用繁体中文阅读
目 录 ---……点击这里用繁体中文阅读
诗 歌 遵主旨意………………………………………封底
作者:林献羔
地址:广州市德政北路
雅荷塘(北)荣桂里15号
邮政编码:510055
电话:020-83821503
日期:2010年10月新印
没有版权
雅各书概论↑↑↑点此处返回目录
读经:雅各书2:14,18,26
新约除了四福音和使徒行传,其它都是书信(启示录是预言,但也是书信)。
书信以保罗书信最多,其它称普通书信。保罗书信是写给教会或个人的;普通书信是写给普遍的教会的(约翰贰、叁书虽是给个人,但一般认为是约翰壹书的附篇)。
除了希伯来书(不知著者是谁),雅各书是普通书信的第一卷。雅各书是最受攻击的一卷书信,但它特重道德,劝勉我们听道就要行道。
一、作 者
1.新约有四个雅各
(1)“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太4:21):
他母亲是撒罗米,与他兄弟约翰同为12个使徒之一。他是使徒中为主殉道最早的(公元44年),死于希律王亚基帕一世手下(徒12:1-2)。
(2)小雅各(可15:40):
他身材比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小,所以称“小雅各”。他的父亲是亚勒腓(革罗罢)(太10:3),母亲是马利亚(约19:25)。
小雅各也是12使徒之一。
(3)使徒犹大(不是卖主的)的父亲(路6:15-16)。
(4)耶稣的兄弟(可6:3,加1:19):
希腊教说他与耶稣是同父异母,但圣经说耶稣是头生的。耶稣有4个弟弟,而雅各是最大的弟弟(太13:55),排第一。
2.雅各书是耶稣的兄弟雅各写的
(1)耶稣在世时,他是不信的:
他与弟弟犹大不信耶稣是弥赛亚,他们以为耶稣是好出风头(约7:3-5),又是“颠狂了”(可3:21)。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后,雅各与母亲留在耶路撒冷。
(2)到耶稣复活向他显现,他才信(林前15:7):
① 五旬节,他也在马可楼里(徒1:13)。
② 保罗悔改后初到耶路撒冷曾访问他(加1:18-19)。
③ 彼得出狱后,叫门徒通知他(徒12:17)。
④ 在耶路撒冷会议当领袖(徒15:4,13)。
⑤ 保罗称他为教会的柱石(加2:9):公元44年,为耶路撒冷重要人物。
⑥ 保罗最后上耶路撒冷时,又访问他(徒21:17-25)。
(3)他的为人:
① 他生下来作拿细耳人。他曾结婚(参林前9:5)。
② 为人虔诚:
外号是“义者雅各”,人们称他为“公义的雅各”。
相传他因长时间跪下祷告,使两个膝盖的皮都很厚,好像骆驼的膝盖,被人称为“有骆驼膝盖的人”。
(4)传他殉道:
犹太人计划杀保罗(徒23:12)失败后,便向耶路撒冷发泄,藉大祭司等要雅各否认基督。雅各当时就大声说:“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是将要审判全世界的。”于是他被迫上圣殿顶。在圣殿顶他跪下祷告说:“求主赦免他们,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他祷告完后被人扔下,又用石头击,后用棍子打死,时为公元62年。
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毁,百姓后悔说:“雅各不死,耶路撒冷就不至被毁灭。”
(5)他写雅各书(雅1:1):
“雅各”,希腊文Iakobos,源自希伯来文Yaakov Jacob.
在写雅各书时他没有提他与耶稣基督在肉身的关系,他只说是:“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
二、雅各书
以前,雅各书是一本遭受一些基督徒批评的经书。
1.早期教会对雅各书的看法
(1)早期教会领袖没有引述:
二世纪末的谋拉透正典中不列入雅各书。特特连的老拉丁文译本中也没有列入。阿利金怀疑雅各书是否可以称为圣经。
(2)革利免Clement 曾作雅各书注释。俄利根Origen 引雅各书视为圣经。耶路撒冷的欧利罗、拿先斯的贵极利、亚他拿修、奥古士丁和耶柔米Jerome 曾引用雅各书。优西比乌Eusibius 视为圣经并加以引用。
(3)迦太基第三次会议Council of Carthage:
直到公元397年迦太基第三次会议,雅各书才被纳入圣经。之后,东方与西方教会都接纳了。
2.更正教初期
(1)马丁路德:
他不认同雅各书,称它为“一文不值的书信”、“一封禾稈的书信”。他说:“雅各书撕裂了圣经。”他还把雅各书排除于正典之外。
(2)加尔文:
他与马丁路德都是更正教者(改教者)。但他以雅各为使徒的权威。他主张雅各与保罗对“因信称义”的看法应可互相调和。
三、雅各书简介
1.写作日期
(1)有人认为在公元60年之后写的。
(2)梅雅Mayor 说在五旬节后不久、在耶路撒冷会议(公元51年)以前写的。
(3)一般人认为在公元45-48年写的:
当时发生经济恐慌(犹大地区于46年间饥荒,徒11:28)与宗教动乱。
① 信中充满犹太色彩:显明当时有许多犹太基督徒。
② 当时教会组织很简单:只有长老(雅5:14)和师傅(3:1)。
③ 没有提关于外邦人要受割礼的争论。
④ 用犹太会堂synagoge 来表示教会聚会或聚会场所(2:2)。
⑤ 全书没有提耶路撒冷大会议:所以这书是在公元50年前写的。除了加拉太书(?),雅各书是书信中最早写的。
2.地点
是在耶路撒冷写的,因作者是一位耶路撒冷的领袖(参徒12:17,15:13),而且雅各在耶路撒冷教会受试炼时,他是留守在那里的柱石(加2:9)。
5:7提“秋雨春雨”:只有地中海东地区(包括耶路撒冷)才按这个顺序来称“秋雨春雨”。
3.对象
雅各写给“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1:1),原文是“散居各地的十二支派”:这是指希伯来信徒。
以色列被掳到亚述,犹大被掳到巴比伦,12支派就不存在了。到末时再称全以色列为12支派。
“散住”diaspora,由希腊文动词“流散”或“散布”而来。
五旬节后,犹太基督徒受逼迫而散居各国。他们来自耶路撒冷,后来分散到各地(徒8:1,11:19),直到以色列之外的各国。他们是散居在罗马帝国欧亚非3洲42个城市的犹太基督徒。
雅各身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因此写信训诫勉励那些分散到各处的、受逼迫的犹太基督徒。
4.钥节钥字
1:26-27,2:14,18,26。智慧,信心,行为,试炼。
5.目的
(1)雅各书没有提:
基督降生、受死与复活等基本要道,但稍提将来的审判和主的再来(2:12-13,5:7-10)。
(2)为犹太基督徒:
有人认为一切是恩典,有信心就够了,不必有好行为,因此造成许多人听道而不行道。
(3)写这信的目的:
除了安慰分散各地的犹太信徒、警告信徒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1:27)外,主要是以行为显明真信心、言行合一的重要。
(4)总题:
① 信心与行为并行:
不是因信又要加上行为,而是能产生行为的信心。
②“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1:27)。
6.要义
雅各书不是论信仰(但有提信仰);不是论神学。本书的宗旨是以个人的经验与背景论信心与行为。
(1)道德律与自由律:
① 道德律:
雅各书写给多年在律法下生活的犹太人。雅各书是基督教伦理学。书中所论的是合乎犹太基督徒当时的情况,注重超世而入世的生命与生活。
② 自由律:
雅各书也注重基督的自由律(1:25,2:12)。律法本是个重轭。
在自由律之下:即在基督“恩律”下、“信律”下、“灵律”下、“爱律”下、“生活律”下。连道德律亦化为自由律。
(2)行为与信心:
① 有信心必有行为(2:18)。
② 信心赖行为成全(2:22)。
③ 信而不行就是罪(4:17)。
④ 信心与行为并行(2:22):有如双轨车道是平行的。
7.与其它书卷的关系
(1)与旧约相关:
雅各书有105节采用旧约背景。特别与箴言相似。
(2)与福音书相关:
雅各书的教训与福音书的教导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雅各书保持基督的教训多于其它书信,特别与“山上宝训”多同。但四福音书多用比喻。
(3)与保罗书信相关:
保罗书信重信心,特别是罗马书与加拉太书(参加5:6)。保罗讲有行为的真信心,雅各讲“出于信心的真行为”。
保罗重已过的信心,雅各重现在的信心。
保罗书信有许多神学理论(特别教义);雅各书特别注重实行。
保罗对纯基督徒,不带犹太色彩;雅各是对犹太教的基督徒。
除了雅各书2:14-26,许多论点都与保罗书信相同。
(4)与彼得书多吻合。
8.特色
(1)以简单格式、优美的希腊文写成。
(2)多用重叠字。
(3)是新约最多命令的一卷:
在108节中有54个命令。
(4)10次“我的弟兄们”;“弟兄”有15次。
“10”,是人的本分。神藉着10件事来试验我们:
① 藉试炼(1:1-12)。
② 藉试探(1:13-18)。
③ 藉神的话(1:19-27)。
④ 藉爱人(2:1-13)
⑤ 藉守法(2:10-13)。
⑥ 藉善行(2:14-16)。
⑦ 藉言语(3章)。
⑧ 藉世俗(4章-5:6)。
⑨ 藉候主来(5:7-12)。
⑩ 藉祷告(5:13-20)。
9.大纲
(1)信徒的行为(1章):
① 问安(1:1)。
② 试炼与试探(1:2-18)。
③ 听道与行道(1:19-27)。
(2)不要偏重(2章):
① 不要重富轻贫(2:1-13)。
② 信心与行为(2:14-26)。
(3)话语必须炼净(3章):
① 约束口舌(3:1-12)。
② 言语背后的两种智慧(3:13-18)。
(4)谨防与世俗为友(4章):
① 分争与贪恋世俗(4:1-10)。
② 论断与自夸(4:11-17)。
(5)警告与劝勉(5章):
① 警告富人(5:1-6)。
② 苦难中的忍耐(5:7-12)。
③ 祷告与医治(5:13-18)。
④ 总结(5:19-20)。
第一章 信徒的行为↑↑↑点此处返回目录
雅各书很少提到系统性的教义,而是特别注重信徒的生活。保罗书信的重点是信心;彼得书信的重点是盼望;约翰书信的重点是爱心;雅各书信特别注重行为。
一、小 引(1:1)
1.先作自我介绍(1:1上)
“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1:1上)。
(1)雅各:
希腊原文是将雅各的名字放在前头:“雅各,属神和属主耶稣基督的仆人。”
雅各,希伯来文Yaqob,希腊文Iakōbos.
(2)不自称“主的兄弟”:
他不注重肉身的关系,而注重属灵的关系,因为这是关乎神圣的事工。他承认耶稣是“主”。
(3)“仆人”:
原文是“奴仆”。在书信中只有雅各与犹大自称是“仆人”。
2.请安(1:1下)
(1)问安:
希腊文是高兴欢喜,是见面与分离时的招呼词语,英译greeting. 新约只有这里与使徒行传15:23,23:26用这字。
(2)“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
直译:“散居各地的十二支派”,指各地的犹太藉基督徒。Diaspora,专指住以色列外的犹太人(约7:35)。旧约指侨居外地的犹太人(申28:25,诗147:2)和被掳未归回的犹太人(申28:15,30:4)。
当时的犹太基督徒受不信的犹太人和罗马人的逼迫而散居各地(徒8:1),不只撒玛利亚,甚至到腓尼基、居比路和安提阿(8:4)。
这些人不但在信心上受试炼,也在爱心上受到试探。他们缺乏真理的知识,以致有人信心与行为脱节。因此雅各写信劝慰他们。
雅各是教会的柱石,保罗称他为使徒(加1:19)。他不是等信徒向他问安,而是先向信徒问安。在大逼迫时,他留在耶路撒冷而不自高,也没有轻看逃难的信徒。
二、试炼与试探(1:2-18)
试炼与试探,原文是同一字peirasmois,与特别字根peira 相同,但实在有两个意思:试炼是出于神,为要叫人得益;试探是出于魔鬼,为要叫人受害。试炼常会使肉身与精神受痛苦;试探多半是属情欲的。
试炼是我们的十字架。神用试炼来试验我们,为要炼去我们的渣滓。神亦藉着魔鬼的试探来试验我们。试验是为显出人的真面貌。
1.试炼(2-12节)
这段先谈试炼:要我们在试炼中坚信到底,为要叫我们得益处。
(1)试炼的目的(2-4节):
在试炼中要忍耐,才能得到胜利。
①“落在百般试炼中”(2节上):
我们受苦,有时是因为我们犯罪;试炼所带来的苦难是好事。
“落在”,不是自己找苦难,而是神让我们“跌入”,英译fall into,陷入无法脱身的困境里。
“百般”试炼,是复数,是指各种不同的试炼:在肉身、灵性、物质、爱、工作等外在环境peri的试炼。
②“都要以为大喜乐”(2节下):
“喜乐”,超过快乐,不是表面的、暂时的、感情的,而是圣灵的果子之一。
“大喜乐”:其它宗教也谈忍受苦难,但基督徒虽然在试炼中“暂时忧愁”(彼前1:6-7),“然而你们的忧愁要变为喜乐”(约16:20);先是喜乐,后是“大喜乐”(全然、极大的pasan)。
不是经试炼“后”喜乐,而是在试炼“中”就看作大喜乐了。
有些人在试炼中大发怨言,有些人虽能保持安静,但没有“大喜乐”(参太5:10-12)。
“以为”count,算作看为:落在试炼里,以为喜乐;落在百般试炼里,要以为大喜乐。
不是说试炼本身是喜乐,我们也不应把苦难当作喜乐。试炼是痛苦的,却带来属灵的大福气。最大的喜乐不是顺境,而是经试炼而得的福气。世人是先甜后苦,神让我们先苦后甜,得更大的福乐。我们必须“算为”全然的喜乐。
③ 学习信心的忍耐(雅1:3-4):
a. 这是信心的考验: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3节)“信心”pistis,指信仰、信念。
本书虽然注重行为,但开头就说信心的功课;本书末了也注重信心(5:8,15)。
“经过试验”:“试验”dokimion,新约只有这里与彼得前书1:7用这个字,含有试验行动后结果的意思。这是金银经火熬炼的过程。精金很昂贵、比重大、性质稳定(不易起化学变化),又有光耀。
“知道”:属灵的喜乐是根据属灵的知识(由经历而知道)。
“就生忍耐”:本来在试炼中要忍耐,但忍耐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忍耐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5:22)。“生”:不是自己压制或修练,而是圣灵在我们生命中产生的结果。真忍耐是从生命中生出,藉着百般试炼,从生命中生出忍耐的性情。许多人学忍耐,来一个无奈的微笑。请注意,希腊原文的忍耐,是毫无伤感的意思,是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就生忍耐”,应该是经“忍受”各种试炼的试验,就生出“忍耐的信心”,即信心的杂质被提炼出去。
b.“但忍耐也当成功”(雅1:4上):
“成功”:原意是忍耐作成“圆满的工作”。肉体的忍耐只忍一时。我们要忍耐到底,否则就不算忍耐。忍耐是“必修科”,在每种属灵课程中,都要加上忍耐,然后才“圆满”无缺。忍耐的生命是王的生命(提后2:12),也是神的本性之一(诗103:8)。
c.“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1:4下):
“成全”:忍耐要坚持到底。有人说是成熟,但现在不到成熟,只完美,要到得赏赐时才是成熟。果子是不会均匀成熟的,而是一边先熟;当阳光和雨水洒在果子上,就开始全面成熟。
“成全”hypomonē,可译稳固或完美。这是主动地、挑战地,对外界困难的忍耐;对人的忍耐是makrothymia.
“完备”,可说是完美。
“毫无缺欠”:本来我们没有力量做到“毫无缺欠”,但当我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没有什么缺欠了。
(2)学习信心的祷告(雅1:5-7):
① 求什么(5节):
“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当求智慧。
智慧与知识:自己努力学习得知识,但真智慧sophia是神的恩赐。智慧高过知识,因为智慧包括了使用知识的恩赐。除非有智慧来使用知识,否则知识是没有用处的。
求智慧:上文“毫无缺欠”,这里“有缺少智慧的”(不是缺乏忍耐和信心)。在试炼中不是求挪去痛苦或求神给物质的好处,而是先求智慧,求“从上头来的”(3:15,17)、叫人“在善上聪明”的智慧(罗16:19)。所罗门不求别的,只求智慧,神把富足尊荣等也赐给他(王上3:9-13,代下1:10-12)。
有些人在试炼中忍受不住痛苦,因为缺少了智慧。加尔文等人说:“信徒必须有智慧,才能接受雅各书1:2-3的命令。”
② 向谁祷告:
“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当向神祷告,5节、7节的“主”指神(路10:21)。多少时候,我们口里向神求,但心里是希望别人帮助的。这不是向神求。有些父母给儿女东西时,一面给一面骂,但神是“不斥责人的”。
“厚赐与众人”:“厚”,只有这里用这字,原文是“单一”,神不分心、不动摇,毫无保留地赐下、毫不犹疑地赐予。神是慷慨的施予者。
③“只要凭信心求……”(雅1:6-7):
不凭眼见,一点不疑惑(原文是分离),单凭信心求。
疑惑的人得不着什么(6下-7节)。疑惑就如波浪不平静。一点疑惑,就如同海浪会动摇整个信心:重点不是向岸上涌进,而是不断翻腾不定,随风向与风力变换而飘动。
雅各的一生是祈祷的一生,他的双膝因常常跪下祷告,象骆驼的膝盖一样。
(3)“心怀二意的人”(雅1:8):
原文是“双魂的人”dipsychos,双重人格:一半放在神的身上,一半放在别的事物上;一面求神,一面自己打算;一方面信神,一方面看环境。心意不专:心里想得到所求的,但又疑惑是否会得到所求的,三心两意,一无所获。要得灵福又要得世福。这样的人,缺少“魂的锚”(来6:19),成了各种异教之风和逼迫之风的掠物。
“所行的路上”:他的思想路线。
“没有定见”:如海浪抛来抛去,摇摆不定,永远无法定下结论,会在信心上失败。
这节与第6节“只要凭信心求”是相对的。我们要专一(太6:24),清楚神的旨意,凭信心求,不要“没有定见”。
(4)继续论试炼(雅1:9-12):
9-11节论穷人和富人,似乎是插段,但其实是雅各继续谈论试炼。
① 穷人和富人(9-11节):与2-4节的试炼、10节的富足的降卑联起来。
a.“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该喜乐”(9节):
“卑微的”tapeinos,指社会经济状况,没有钱财(林后11:7-9)。在以色列有许多穷人、受逼迫的、卑微的基督徒。
“升高”:与以弗所书4:8升入高天的“升”相同,指劳力赚钱致富或其它的升高。
“就当喜乐”:欢乐,可译“引以为荣”,但不能自高,因为是神给我们升高的。
b.“富足的降卑,也该如此”(雅1:10上):
“降卑”,或因天灾人祸成了贫穷,因为当时常有被抢和被捕之危(来10:34)。
“也该如此”,原文虽没有这几个字,但有这个意思,即也该“引以为荣”。升高的容易以之为荣;降卑的也要这样以之为荣,实在是不容易的。
现在虽然降卑,但在神的国里,要被升高(参太5:3-5)。
当认识世界的虚空(10下-11节):因为世界上的一切都要过去,不久我们也要过去。
“草上的花”:是草地上的花、野地的花,漫山遍野都有,但扎根不深。表财富(与富人)。
“太阳出来,热风刮起”:“太阳”、“热风”指灸热的热气,这字在以色列多指“东风”,即沙漠热风(何13:15),会使草木枯槁。这里的太阳、热风,指灾难。
“衰残”:好景不常,人生短暂,不能久享。“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这样衰残”:人生在世,东奔西跑、努力经营,但一切都要过去。
钱财要过去,人也是这样:“他必要过去”。
② 有福的人(雅1:12):
a.“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
这里的 “试探”当译“试炼”。不是“忍受试探”,因为耶稣教门徒祈祷:“不叫我们遇见试探”(太6:13)。这里回到2-4节的主题。
“忍受”是动词,3-4节的“忍耐”是名词。不是“遇见”而是“忍受试炼的人是有福的”。当我们遇见试炼,不要退后,要效法但以理三个朋友即或不脱险,也要持守真道(但3:18)。
“是有福的”:雅各书1:12原文头一个字“是有福的”。当我们遇见试炼,能坚持不退后,我们是有福的。不要认为遇见试炼就不幸,当认识这是有福的。
b.“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
“试验”dokimos,是要我们考验合格。神考验我们的目的,是要我们学功课,认识神、经历神。我们能长进就得福气。
“必得生命的冠冕”:士每拿教会至死忠心,就得着生命的冠冕(启2:10)。我们不是为得冠冕而侍奉神,但神会给我们奖赏。
c.“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祂之人的”:
在原文没有“主”这个字。新约没有记载主给生命的冠冕,可能耶稣曾说过,如同使徒行传20:35。主到审判之日要赐“公义的冠冕”给爱祂的人(提后4:8)。当然,还有其它的冠冕主也要赐给得胜的基督徒。
2.试探(雅1:13-18)
(1)试探之由来(13-15节):
① 不是从神来的(13-14节):
试探不是由神而来,“因为神不能被恶试探,祂也不试探人。”
“恶”,有阳性(指恶人);有中性(指恶事)。神是不会被恶诱惑去行恶的,也不会被恶人试探。
“祂也不试探人”:“人”,是指任何人。
② 不要归咎魔鬼:
魔鬼要试探人(太4:3),但牠只是个小丑角色而已。如果人的内心没有被诱惑,牠也无可奈何。
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雅1:14-15):
a.“但各人被试探”:
“各人”,是每一个人。
“被”,hypo,是直接被试探。
b.“自己的私欲”:
“私欲”(单数),是由我们内里罪恶的私欲引起的。
“自己的”:受诱惑归罪自己,我们不要推责于别人身上。
c.“牵引”exelko:
含有强力拉走或拉开的意思,英译drawn away,如同野兽在隐藏的地方被吸引出来。
d.“诱惑”deleazō:
原文采用“鱼饵钓鱼”的比方、用守猎和钓鱼的比喻。鱼吞下诱饵,就会上钓。我们如果不拒绝私欲(饵诱)的吸引,就会受诱惑。
e.“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15节上):
试探本身不是罪,但私欲接受孕育在心中如同怀胎,便生出丑恶的婴儿(罪)来。
“怀胎”:说明人犯罪不是一时意念之差,而是人在欲念产生时,不立即拒绝。
“就生出罪来”:因贫穷受诱惑;富有之后,又要满足欲望,就陷入罪里。
f.“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15节下):
“长成”:是完全孕育成熟的意思。
“就生出死来”:不是说灭亡了,而是包括身体的死与灵性的死。
g. 当逃避试探:
在新约,耶稣要我们逃避试探(太26:41,林前10:13,提后2:22,彼后2:9)。
要抵挡,雅各书第一章上文给我们看见:智慧可以战胜私欲(雅1:5),真理帮助我们克胜恶欲(1:18,21)。
我们不能阻止飞鸟飞到我们的头上,但不应让它在我们的头上搭窝生蛋。
(2)仰望赐恩的主(16-18节):
①“不要看错了”(16节):
“我亲爱的弟兄们”,雅各在每谈另一新的论题就用这一句。当然,这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要看错了”:原文是“不要错下去了”;“错”,是迷惘、走入迷途。我们不要把试探归咎于神。
② 神是美善的源头(17节):
“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恩赐dósis,赏赐dōrēma,这两个词的意思是差不多。前者是赐给、供给,后者是自由赐下的礼物,是供给之外的特别赐予,指属灵的和属物质的,不是将来的赏赐。
“美善”,是美好;“全备”,是完全。
“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上面、从天上。
“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众光之父”,圣经只有这里用“众光之父”。“众光”,复数,指太阳、月亮和星宿;神是创造者(诗136:7-9,耶31:35-36)。祂创造日、月、星等(众光),但祂自己不像在日间、夜间会变化的众光。日月有圆缺,但“在祂并没有改变”。神的光是永远照亮,在祂并没有黑夜(约8:12,约壹1:5)。“改变”,指天体定期的运转。新约只有这节用这字。
“父”,不只是创造者,更是管理者和维持者。
“也没有转动的影儿”:影儿或指日月的盈亏(日蚀月蚀)。太阳影儿:正午人影短,早晚会长,这是日影。人在光中稍微转动,他的影子就会变化。
神不试探人,反给恩赐与赏赐予人。
③ 要相信神的美旨(雅1:18):
a.“用真道生了我们”:
“真道”,乃真理的话语。耶稣是道Logos(约1:1)。这里是福音的道logon,是“所栽种的道”(雅1:21),特别是“得救的福音”(弗1:13)。是纯真,没有杂质的。这恩典比万物都好。我们千万不要被世界和私欲引诱去犯罪。
b.“叫我们在祂所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初熟果”:基督在信徒中是初熟果(林前15:20,23);同样,信徒是神所造万物中的初熟果子:基督徒先得赎,成为宇宙万物中首先得“再造”的先驱。
三、听道与行道(1:19-27)
我们不是靠行道得救。18节说“用真道生了我们”,我们已经得救了,现在主要是论得救后的行道(25节)。
雅各受“山上宝训”的影响:听而信,信而行。
1.虚心听道(19-21节)
(1)聆听福音真道的态度(19节):
19节的劝勉,不是指日常生活的谈话,而是指我们听道时应有的态度。
①“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
“弟兄们”,指已得救的人。
“这是你们所知道的”,这句话原文放在句首,而且是一个字Iste“知道”,“要知道”,指向下文。
②“但你们各人要快快的听”:这是希伯来人的格言。
“知道了”,为什么还要听;是弟兄,为什么还要听?我们知道18节之后,更当谦卑快快的听。不分资格,初信的、弟兄、长老,都一样。
“快”,是灵敏,存饥渴慕义的心听,随时聆听福音真道(包括劝勉与责备)的意思。根据上文“真理的道”(18节)、下文“所栽种的道”(21节)。
有些人认为听过就不必再听,但注意彼得后书1:12所讲,有些道,初听不觉得有需要,但再听时觉得非常适合。耶稣在世上,在不同场合讲同样的真道(太7:17-18与12:33;6:24与路16:13;太5:29-30与18:8-9;太18:12,14与路15:3-7;太5:14-16与路8:16-17)。
我们各人听道是为自己听,不是为别人听,正如我们各人为自己吃饭喝水,不是为别人吃喝。
我们听人讲话,也要“快快的听”。有些人听别人讲了一两句话,就怒气填胸。未听完就回答,往往领会错别人的意思,以致互相埋怨,甚至互相吵骂起来!
③“慢慢的说”:
这不是对传道人讲道时要“慢慢的说”来讲的。当然,讲道不要讲得太快,使别人听不清楚;又不要讲得太慢,使别人觉得死气沉沉。
“慢”,是谨慎的意思,不急于发言。
不要急于反驳。法利赛人是一边听,一边心里就议论(可2:6,路5:21-22)。一般人喜欢多说而不喜欢多听。
④“慢慢的动怒”:
“动怒”orgēn是受词,应是被激怒(徒19:28)。
福音真道指出人有罪性、私欲,人必须悔改。但有些人听了真道反而被激怒。
按下文是指听道后要行道(雅1:22):有人听道被讲中了自己,他不但不悔改,还迁怒于人。
当我们要动怒时,更当“快快的听,慢慢的说。”
不是说绝不可发怒,保罗说:“生气却不要犯罪”。不过,需要动怒时,还是要“慢慢的”。
(2)“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20节):
“因为”,接19节末句。
“人的怒气”:“人”,原文是男性,有时指全人类。当时讲道和听道的多半是男人。男人容易争吵(参提前2:8)。
“并不成就神的义”:“神的义”,这里不是指得救问题,而是得救后生活的问题。“成就”,原文与1:3的“生”字相同,是成全、行出来的意思。人的怒气,行不出神对人所求的义(参罗12:19)。
(3)脱去与领受(雅1:21):
有人不知道怎样作才能得救。但这里是论得救后的脱去与领受。原文有“所以”,是接18节重生后的事。
①“你们要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
“脱去”,是除掉(弗4:22,彼前2:1-2)的意思,有如脱去旧衣服(来12:1)。
a.“一切的污秽”:
“污秽”rhyparia:新约只有这里用这个字;字根rhypos是耳垢的意思,使我们听不进神的道(提后4:4),心中盲塞(赛6:9-10)。污秽,生活上行为的不洁,有关外在的表现。
b.“盈余的邪恶”:
“盈余”,是满溢、充满,多得很。“邪恶”,指从生命中溢出影响人的罪。这里特别是表明人的言语。我们要约束舌头,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这是内里的心声。
②“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
上面谈“脱去”,下面谈“领受”。
a.“温柔的心”:
“温柔”,原指野马经驯服后的情况。“温柔的心”,就是受教的心。
b.“领受”:
就是接受。
c.“那所栽种的道”:
上文说福音、真理的道,这是关乎得救的。这里是“那所栽种的道”:“栽种”,过去式,已经栽种,但我们当接受。栽种于心田,但要结出果实(彼前1:23-25)。
(4)“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
有些人误以为是灵得救的道。
18节已谈“用真道重生了我们”,我们得救了;现在是得救后的“脱去”与“领受”。
“能救你们灵魂的道”:原文没有“灵”字,是“能救你们魂的道”。
当我们相信,灵就得救了;得救后,今生就要注意“魂的得救”;基督再来,我们复活,是身体的得救。
脱去罪污;领受已栽种的道,让所听的道在我们心里运行作工,多结善果。
2.留心行道(雅1:22-25)
有些人只听道而不行道。耶稣在“山上宝训”里已说过行道的人“有福了”(太5:2-12),在结束时劝勉门徒要行道(太7:24-27)。
(1)“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雅1:22-24):
原文“行道”是“作行道的人”,“听道”是“听道的人”。
我们要听道,更要作个“听道的人”;我们要行道,更要作个“行道的人”(参罗2:13)。
“听道”,不是为欣赏道理,更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听道欲”,而是要遵行的。
①“自己欺哄自己”(雅1:22下):
以为单听道就够了,这是自欺。
有些人不行道,作了各样的解释,原谅自己而不原谅他人;他们把知识当作生命。
②“不行道的”(23-24节):
a.“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应译“因为各人只作听道的人而不作行道的人”(23节上)。
b. “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23节下):
古时的镜子是人工磨光的,所以反照出来是不会很清晰的(林前13:12)。雅各不是说“看得清楚”的问题,而是看后很快就忘记自己的样子(雅1:24)。“镜子”,表明神的道。
“看”:是仔细地看,就看得清楚了。
“本来面目”:我们不单是看镜子,而是看镜子中的自己。镜子告诉我们:要洗脸、剃胡须、梳头发等。
c.“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24节):
“看见”,是仔细看清楚。“走后”,就忘了本相。所以我们不要以为单单听道就可以。
“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忘了他本来是个怎样的人。
(2)行道的必得福(25节):
①“惟有详细察看”:
应是“低头往里看”(路24:12,约20:5,11)。
②“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
不是摩西的律法,而是福音,回应上文的“道”Logos.“全备”:是完全,耶稣把摩西律法的精神实现出来(太5:17-18)。“使人自由”:所有的律法都是束缚人的,但圣经叫人从罪里得释放。耶稣使人自由得释放,这是福音(约8:32,罗8:2,林后3:17,加5:1,13)。不再是外加的规条,而是自发地遵循的内在指引。
③“并且时常如此”:
“时常”,时常照镜,时常遵守。
“如此”,原文是“住在里面”,是个时常察看的人。
④“不是听了就忘”:
不是个健忘的听道人。当时因为圣经不普遍,因此聚会时有人宣读圣经,众人静听。若有疑惑可以发问。我们不要作个健忘的听者。
⑤“乃是实行出来”:
是实践的人,并不是理论者或只是个观察的人(参太7:26-27)。先听入心,才能行出来。
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没有提得什么福,而是根据他所行的道。耶稣也多次提到得福的问题(太5:19,可3:35,路11:28,12:43-44,约15:14)。
3.真的虔诚——能说能行(雅1:26-27)
把前面的教训引入生活里。23节的“自欺”是听道不行道;26节的“自欺”是能说不能行。
(1)“若有人自以为虔诚”(26节):
“虔诚”thrēskos,新约常见这字,但希腊古典文学中从来没有用过这个字。这是与信仰有关的外在行为,对神敬畏、敬奉的意思。我们不要以为常常聚会、参加祷告会、传福音等就是虔诚。这都是“自以为”的。
“却不勒住他的舌头”(1:26):勒住,名词是“嚼环”(3:3),约束的意思;也是控制的意思。人的嘴巴没有遮拦,常是一派胡言。
“反欺哄自己的心”:看见凄凉的人,没有恻隐之心。
“这人的虔诚是虚的”:没有用的mataios,含有说谎、空言的意思。有一奸狡杂货店主,外表很虔诚。他住在楼上,每天早晨从楼上呼喊他的助手:“牛奶开稀了没有;牛油着了色没有;咖啡里调了菊苣根没有(咖啡代用品)?”(以次等的食物欺哄人)助手回答:“都做好了”。店主就说:“好,上楼参加早祷会吧!”
26节的虔诚表现在舌头上:多言多语是不敬虔的记号(诗39:1,箴10:19)。雅各书除了第二章之外,每章都提及言语的教训(1:26,3:1-12,4:11-12,5:12)。
(2)真正的虔诚(雅1:27):
“在神我们的父面前”:神看我们是虔诚才是真的。“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清洁”,原文是纯洁kathara.
这里“没有玷污”,原文amiantos,是“不被别的颜色所沾染”或“不被污土粘着”,可译“没有色污”。提摩太前书6:14的“毫无玷污”áspilos,指染有不能除去的“污点”。彼得前书1:4是“色污”,19节是“污点”。
基督徒不应沾染“属世的颜色”,也不应使已往的污点存留。
① 表现于爱心上(对人要看顾):
“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参诗68:5):“孤儿寡妇”是无助的人,加上“在患难中”,即在绝境中。“看顾”,是留心照顾。对贫乏的,愿在财物上帮助他吗?对比自己软弱的,是欺负他或帮助他呢?
② 表现于圣洁的生活上(雅1:27下)(对自己要保守):
“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世俗”,即世界,指邪恶风俗、情欲、潮流,与神对立的学说或其它宗教等。极力远避,不受丝毫的感染。
单单对人有爱心而忽略自己的圣洁也不行。总的说来:人谦卑接受神的道就可得救。如果常常听道、查考神的道而且去实行就能蒙福。我们要爱人与保守自己,做一个在神眼中的虔诚人。
第二章 不要偏重↑↑↑点此处返回目录
第一章论不要以贫富为念,是对个人本身;第二章也是论贫富,是对待别人的态度。
雅各书如同箴言:讲信心与行为(2-4章),特别讲到信心与行为之实质,多注意待人一面。
一、不要重富轻贫(2:1-13)
这是信心与爱心的问题。有信心就要有好行为。“要爱”,是新命令。
1.重富轻贫的例子(1-4节)
(1)“不可按外貌待人”(1节):
①“我的弟兄们”:
这是对信徒的告诫。
②“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
“信奉”,不是信靠,而是“信仰”the faith:“你们实践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的信仰”。这信仰是祂赐给我们整套的真理。
“荣耀的主耶稣基督”:雅各是耶稣的弟弟,但他不提耶稣是我的哥哥,而是说祂是尊敬的统治者——荣耀的主。显明耶稣基督将要在荣耀中降临,审判世人。
③“不可按外貌待人”:
“外貌”,指财富、地位、阶级、种族与肤色等(参可12:14,3:11)。
a. 世人喜欢以外貌待人:
他们也喜欢别人以外貌对待自己,甚至明知别人不是真诚,也是喜欢的。世人曾经“凭着外貌认过基督”(林后5:16)。中国也有俗语:“先敬罗衣后敬人”。
b. 神不按外貌待人(徒10:34):
在神眼中没有贫富之分,祂爱人的本身而不是爱人的身外物。
c. 基督不凭外貌争取人的敬重:
基督先传福音给贫穷人。按外貌、按身份是拿撒勒穷木匠,祂是“无佳形美容”(赛53章)。
d. 基督徒“不可按外貌待人”:
按外貌,就有偏心。
不要单凭外面的敬虔;凭经验有时也会错判的。
(2)不要重富轻贫(雅2:2-3):
① 会堂:
指犹太人会堂,有人认为是教会法庭(第6节的“公堂”,原文是“法庭”;9节“犯法”;12节“受审判”;13节“怜悯”胜过“审判”)。当时的教会法庭,在安息日用来聚会,是会堂,平时可作诉讼之用。保罗曾在会堂中受审判(徒26:11)。他们的会堂亦作社区活动中心、作学校、图书室等用途。
但所提贫富工人不是出席议事的聚会,他们也不是原来的会友,因为会友是知道自己座位的。他们很可能是犹太教会的新来宾(访客)。现在教会没有另设富人高位。雅各书是写给社会低层的犹太信徒。
② 富人:
“戴着金戒指”:当时的富人,他们除了中指,在每根手指上戴上几个指环;也有人租指环来戴的。这节经文所提的是单数。
“穿着华美衣服”:是闪亮发光的衣服。
③ 穷人:
“穿着肮脏衣服”:rhyparos,英译vile,卑鄙的、可耻的与讨厌的。
④ 偏待人的态度(3节):
a. 偏待富人:
“重看”,恭恭敬敬地接待。
“请坐在这好位上”:不是位置好,而是坐得舒服,是特别预留的。
b. 轻看穷人:
(a)“你站在那里”。
⑤ 犹太会堂是法庭也是为聚会用的:
上面我们已提到这一点。重富轻贫的情况,可指两方面说的。不论是教会法庭中的审判官或教会聚会的招待员,都不要重富轻贫。
(3)不要偏心待人(雅2:4):
“你们偏心待人”:“你们”,原文是“在你们中间”,指你们心中。“偏心”diakrinō,“造成界限”的意思。由“分”与“辨”二字合成(林前11:29,31)。
“用恶意断定人”:有偏就有不公平的审断。
(4)但也不是要轻看富人:
耶稣与富人为友(参路7:36)。
哥尼流是富贵人家(徒10-11章)。
神爱世人(包括富贵世人)。基督徒也当尊重富贵人家,但并不是因为他富贵。
2.要与神待人的原则相符(雅2:5-7)
(1)神拣选贫穷人(5节):
①“我亲爱的弟兄们”:
雅各每另一段都这样说。但这里不是另一段,而是要使我们留意。
“请听”(徒15:13-14)。
“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世人”,是“在世人眼中看来”的意思(参路6:20)。
神不是偏心,只拣选贫穷人而不拣选富足人,不是贫穷人都得救,而富足人都要灭亡。原来贫穷人喜欢听耶稣的教训,财主是不容易接受的。原来初期教会的人多半是贫穷的(林前1:26-31)。
②“叫他们在信上富足”:
在信心上、信仰上富足,从信心表现出各种的美德。我们应当尊重在信心上富足的人过于尊重物质富足的人。
③“并承受祂所应许给那些爱祂之人的国”:
“国”,是神的国,重生的人进入了(约3:5)。
“爱祂的人”:信祂的人就进入,将来也进入千禧年国;爱祂的人不只进入,更能“承受”,他们在天国里要成为富足的人,得更多的产业。
(2)“你们反倒羞辱贫穷人”(雅2:6上):
原文前面有“但”字,与第5节相反。神拣选贫穷人,“但你们反倒羞辱贫穷人”。
(3)富足人(6下-7节):
① 这里说的“富足人”不是信主的(7节)。
②“拉你们到公堂去么”(6节下):
“公堂”,原文是法庭(参林前6:2):犹太公会可以处理一般的民事诉讼,和有关宗教法庭在日常生活中的条例(徒18:12-17)。
他们有“即席拘捕”的习惯,路上遇到欠债的人可以拉他们到官府里去。
③“亵渎你们所敬奉的尊名”(雅2:7):
“亵渎”基督的名,明显是不信的。
“所敬奉的尊名”,是基督。“敬奉”,原文是“求告”(罗10:9-13)。
3.神审判人的法则(雅2:8-13)
雅各书写给犹太基督徒,特重律法。这不是说基督徒要靠守律法才得救。
上文指在会堂里进行诉讼;这里说道德律。我们行事应合乎爱心的原则,要矫正不合爱心的弊病。
按外貌待人,不合乎道德律,也不合乎自由的律法。
(1)“至尊的律法”(8节):
“至尊”,是属于王的royal,是当时希腊的王法,因为律法是由历代的君王所厘订的。基督是万王之王。
律法是至善、至圣、至尊的(罗7:12)。
“至尊的律法”是爱的律法(参利19:18):“要爱人如己”,原文是“要爱邻如己”。爱是至高律法的根源,也是律法的总纲(太22:36-40,参罗13:8-10,加5;14)。
爱神爱人(可12:29-31)这两条不在十诫内,可见雅各书的诫命或律法不仅指十诫,也用于神其它的吩咐(雅1:25,2:12,4:11)。
(2)按外貌待人是犯罪犯法的(雅2:9):
这是引用申命记1:17,16:19,违背爱的原则是犯罪与犯法的。偏待人违背了至尊的律法,就是罪。
(3)不能凭守律法得称义(雅2:10-11):
从来没有人能靠守律法得救。
①“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
既“遵守”,为什么下文说“跌倒”?这里的“遵守”,应译“看守”;“跌倒”,是失足的意思。
②“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
犯一条就是犯罪。律法有如一条由多环扣成的链子,只有一环损坏,全链就断了。
十诫,除了守安息日一条,其它都是道德律。书信重提9条,是给我们行义的指引。耶稣说的比律法更高。我们有耶稣代赎,不再被定罪。
“原来那说”:原文是“因为那一位说”,指神自己。
(4)“使人自由的律法”(雅2:12,参1:25):
“使人自由的律法”是爱的律法。我们因基督的爱把我们从律法的咒诅下赎出来(加3:13),使我们在恩典之下(罗6:14)。我们得救后,就当照基督爱的律法“说话行事”。
“使人自由的律法”,不是摩西的律法,不再是外面的规矩,而是使人自由的。我们现在是自由地跟随基督并顺服祂(约8:31-32,36)。
“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审判”:我们要按爱的律法受审判(约13:34-35,约壹3:11,23),就是按圣经的话受审判(约12:48),得赏与受罚(林前3:12-15,林后5:10,启22:12)。
(5)本段的小结(雅2:13):
① 怜悯:
有爱心就有怜悯。神怜悯我们才差遣独生子作成救赎的工作,所以我们也必须怜悯人。
旧约律法没有怜悯这一条(参申17:2-7)。
②“受无怜悯的审判”:
不怜悯人的,要“受无怜悯的审判”。不是受永刑,而是在空中基督审判台前自食其果。
③“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
神怜悯我们过于惩罚我们(弥7:18)。我们怜悯人,将在审判时有大喜乐。
我们不藐视贫穷人,还要怜悯他们。这样,在审判的日子,我们也得神的怜悯(太5:7,弗4:31-32,参箴21:13)。
二、信心与行为(14-26节)
这段经文是用辩论手法来写的,是希腊罗马式的辩论词,论及使人得救的信心。
这里所谈的“行为”是信心外在的表现,而“信心”是内在的倚靠。
14-20,24,26节的信心,不是得救的信心,而是属鬼魔的(19节)、无用的(有些译本译“没有果子的”、“无用的”)(19节)、“死的”(26节)。
1:22-25论“听”与“做”,这里论“说”与“做”。
1.本段的撮要(14节)
(1)“我的弟兄们”:
雅各书另一段的起头常用“我的弟兄们”,这是对信徒说的。
(2)“有什么益处呢”:
原文14-17节以这句为第一句。空谈无用,应该雪中送炭。“益处”,指能救他的。
(3)“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
雅各写给信徒,但这里不是指他们自己,而是“若有人说”。
“信心”,应指信仰的内容,对神的信心,但他们的信心只是口头上“说”的。
(4)“却没有行为”:
真信心是有行为表现的(17节)。这里的行为不是摩西律法礼仪律的行为,而是道德律的行为(16节)。
(5)“这信心能救他么”:
注意“这信心”,是口头上的信心,是不得救的信心。
2.对待贫穷信徒的事例(15-16节)
参看约翰壹书3:17论假爱心。
(1)“若是弟兄或是姊妹”(雅2:15):
新约只有这节提弟兄时,同时提到“姊妹”。从神看,我们都是神的儿子;但是从人看有弟兄也有姊妹。
“赤身露体”gymnos,不够穿,衣不蔽体,常指缺乏外袍(可典当用或作抵押品)。
“又缺了日用的饮食”:“日用”,是当日所需要的。
(2)“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16节):
“平平安安的去吧”:这是希伯来人的告别语。这话附带有行动安全的保证(撒上20:42,徒16:36)。雅各所指的是没有保证的。
“有什么益处呢”:“益处”,指缺乏时得照顾的情况(参赛58:7-9)。
3.新约最重要一节(雅2:17)
(1)不是信心加上行为:
以弗所书2:8-9先提有信心,第10节讲产生善行(参加5:6)。
行为不是救恩的根,而是救恩的果(参太7:16)。
(2)“这样”:
原文是“照样”,承接上文只用口安慰而没有行动。
(3)“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信心要引出行为(18-26节)。
“死的”,不产生果效的信心。
4.辩证(18-20节)
(1)“必有人说”(18节):但有人会说,这是口说的信心。这里“有人”与14、16节的“有人”不同,而是另一类人。
(2)鬼魔在信心上的回应(19-20节):
① 单信有一位神(19节):
犹太人的基本信仰(申6:4)。
只信有一位真神,是未得救的(雅2:14,17,24,26)。雅各所说的是“信”,约翰福音3:16说是“信靠”(原文)。不信靠是不得救的,这样的信心是死的,是不会产生行为的。
a.“你信的不错”:
我们必须相信宇宙间有一位真神,但只相信有神,我们还没有永生。没有永生的人就没有果子。只头脑相信有神是不会产生行为的。
b.“鬼魔也信,却是战惊”:
鬼魔(复数)是鬼,魔鬼是鬼头。鬼也信有神,魔鬼当然也信有神。不信神的人比魔鬼和鬼都不如。鬼魔信有神,却是战惊,当然不能得救。
② 死的信心(20节)
a.“虚浮的人哪”:
“虚浮”Kenos,英译vain,是空洞的意思。
有人认为雅各是说保罗为“虚浮的人”,但雅各书是书信中最早写的一封,他怎会说保罗呢?
提倡信心与行为分开,是“虚浮的人”。指道德邪恶,而且不懂属灵真理的人。
b.“ 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么”:
“死的”barren,是无果效、无用的。说空话,根本谈不上是信心。
(3)亚伯拉罕和喇合的先例(21-25节):
亚伯拉罕是犹太人,喇合是外邦人;亚伯拉罕是以色列始祖、信心之父,喇合是妓女。
① 亚伯拉罕(21-24节):
a.“我们的祖宗”:
亚伯拉罕是犹太人的祖宗。“我们”,表示雅各和读者都是犹太人。
b.“亚伯拉罕把他儿子以撒献在坛上”(21节):
保罗在罗马书4:9-11引用创世记15:6亚伯拉罕因信称义;雅各在此引用创世记22:9-12,16-18(35年后)包括行为的称义。
c.“岂不是因行为称义么”(雅2:21):
旧约及犹太教中的称义dikaioō常是与法庭有关连的。法官宣告无罪判决(参王上8:31-32)。公义,不是指无罪的行为,而是指对约尽忠。犹太人认为公义与正当行为有关。亚伯拉罕信神(罗4:1-17),是指他献以撒前、受割礼前已经信神了。
“献在坛上”(雅2:21),是已往时态。这是印证创世记15:6的称义。
雅各说的称义,是在人前见证自己是个称义的人。
d. 称义的六个方面:
e.“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雅2:22):
“并行”,是一致的意思(创世记15章已称义,35年后献以撒时是达到完全的景况)。藉行为印证称义的信心。例如人造蛋与真鸡蛋一样,但人造蛋没有生命,孵不出小鸡来。
f.“这就应验经上所说”(雅2:23):
“应验”,这里不是预言的应验,而是完全的证实。
雅各也引用创世记15:6已称义,是“这就算为他的义”(罗4:3)。
“他又得称为神的朋友”,旧约没有这句。历代志下20:7,以赛亚书41:8原文是“神所爱的那一位”。
g.“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雅2:24):
不是信心加上行为,而是有行为表现的真信心。
从神看,是因信称义;从人看,是藉行为显出。
② 喇合(雅2:25):
a. 她是外邦人:
以色列人原住迦南地,全地有7族人(书3:10-11)。喇合是住在耶利哥城的一个妓女(书2:1)。
b. 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旷野绕了40年:
神差遣约书亚领以色列人过约但河,进入迦南地(书1:1-3)。
c. 约书亚派两个探子:
两个探子进入妓女喇合家里,蒙她保护(书2:4,15-16)。探子叫她把朱红线绳系在窗户上(2:18-21)。
d. 喇合因信接待探子,得蒙拯救(书6:17,22-25)。
e.“因行为称义”(雅2:25):
希伯来书11:31说她“因着信……接待探子”,雅各书说她“因行为称义”。这不是律法上道德的行为:她本来是个妓女,没有一点好行为,这是她只因信神而有所表现的好行为。
f. 她成了耶稣的祖先(太1:5)。
③ 美妙的总结(雅2:26):
“身体没有灵(原文没有“魂”字)是死的”:没有生命。
“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因他没有真信,没有永生,就是死的。
(详看灵音小丛书《因信称义》)
第三章 话语必须炼净↑↑↑点此处返回目录
第一章已论及“勒住舌头”的问题(1:19,26);第二章特重信心与行为,我们的言语也是行为之一(2:14-17);第4-5章亦有论及言语(4:11,5:12)。第三章特论话语的炼净。
一、约束我们的口舌(3:1-12)
我们心里所想的,口里就说出来。我们生下来就懂得多管闲事,专惹麻烦。请注意:“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保罗劝提摩太以“言语”为首(提前4:12)。
1.言语无过就是完全人(1-2节)
(1)“不要多人作师傅”(1节):
①“我的弟兄们”:雅各以此作新题的开始,对基督徒说。
②“师傅”:
是教师teachers. 作师傅与领袖本是美事(提前3:1):师傅必须有从主来的恩赐,因为师傅本身是主赐给教会的恩赐(弗4:7,11-12)。师傅应有从主来的呼召(林前9:16,西1:25,提前2:7)。
③“作师傅”:
我们不是要“作”,而是被召的。可惜有些人都要作师傅,他们说多于做。
有些犹太人想要作师傅,结果出现了不少的异端(徒15:1,24)。
有些人要作师傅与领袖,求名誉地位显自己有智慧(参林前12:28)。
④“不要多人”:
不要加添(提后4:3)。“多人”,太多了,不要太多。我们不要急于成为神话语的教师,免得成了假师傅。
早期教会,在聚会里,有些有恩赐的信徒发言(林前14:29-40),但有许多是胡言乱语,后来被制止(提前1:6-7)。
⑤“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
“判断”,是审判。多人在人前得虚名,但在神前将必多交代,多受审判(路12:47-48)。雅各说“我们”,他把自己包在里面。
(2)“他就是完全人”(雅3:2):
①“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
“原来”,原文是“因为”,接上文。
“我们”,包括雅各本人。雅各曾在言语上有过失,他讥诮耶稣(约7:3-5),因那时他还未信耶稣。
②“在话语上没有过失”:
“若有人”,包括教师。
许多基督徒在各方面都有改变,但是“话语”就没有改变。
没有人一天不说话,也没有人一天没有说错一句话。有些罪过虽然使我们痛恨,但人生道路是撒满蕉皮,稍不留意就滑跌。
话语上的过失包括:讥诮诋毁、自吹自擂、撒谎夸大、满口怨言、阿谀奉承与恶意误导等。
③“他就是完全人”:
这里不是指无罪的完全,而是能够管制自己的完全(箴13:3,21:23)。话语无过就是完全,但没有人能完全控制舌头,所以没有完全人。这里的“完全”,是成熟的意思。
有人认为粗话是助语词,其实粗言是骂人的话。
年纪渐大,本应更完全,但许多年长的人格外顽固,容易动怒。他们缺少了人生的乐趣,就以说长道短为乐趣。
我们必须操纵好自己的话语,在品格上才能完全。
④“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勒住”,不随便说话。不愿错说就当少说(箴10:19,21:23)。
如果能勒住自己的舌头就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星星之火(舌头),导致怒火。
2.几个关于舌头的比喻(雅3:3-8)
(1)“嚼环”(3节):
① 原文开头有“看哪”。
② 嚼环(辔头):
一小金属片,用缰绳系住,套住马嘴,能控制马的行动。马有了嚼环就顺服,否则就走来走去。我们的嘴不要做“无羁之马”,任意放荡。同样,我们的舌头受真理的灵约束,就能让神使用。
③ 只在嘴里就能调动全身。
(2)船舵(4-5节上):
① 在船尾的小物体:
伊利沙伯皇后号共8万3673吨重,它的舵只有140吨。
② 耶稣是掌舵者:
如果我们不在掌舵者的手中,不但无用,而且充满了危险。
③ 撒迦利亚说错一句话(路1:18-23),哑巴了10个月(1:57-63),不能作祭司了。
④ 希律说错了一句话,施浸约翰被斩了(太14:7-11)。
⑤ 保罗按照神的旨意说话,禁卒一家都得救了(徒16:31-34)。
⑥ 嚼环在马口里,船舵在船尾;嚼环与船舵能决定方向。
舌头在人口里。马丁路德说:“舌头是上下颚之间一小块肉”,但能操管全身。
(3)火(箴16:27,雅3:5下-6):
巴勒斯坦的气候特别干燥,容易燃烧。
①“最小的”器官(雅3:5):
舌头如小火花,又如一根火柴。不只烧毁物质,而且蔓延各处。1871年芝加哥大火:这是由于奥拉利太太的一头牛把灯笼踢倒而引起的。火烧了3天,毁了31/2平方英哩,烧死250人,有10万人无家可归,损失1亿7500万美元。
②“却能说大话”:
“大话”,是狂傲的、能兴邦与丧邦的“大”话。
③ 败坏(雅3:6-12):
第1-2例(嚼环与船舵)涉及有能力;从6-12节就说舌头的败坏。
④“罪恶的世界”:
这不是另一比喻,而是接着“火”说的。
许多敬虔的基督徒,因舌头犯的罪就毁了自己的一生。舌头的罪“能污秽全身”,也能污秽全世界。
⑤“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
新约只这节用“生命的轮子”。轮子是圆的,表示圆满与完全。我们人的一生(生命)好像轮子不停地转动,从出生开始滚动直到终点。又上又下,又高又低,表示人生有苦有乐,人的环境不断重演。轮是前进的,表示我们总的方向是向前的。点着火的舌头,使我们一生受累。这是我们“本来的面目”(1:23)。
埃及有一王,叫大祭司把祭牲最好与最坏的部分献上。那祭司就献上祭牲的舌头。
身体受的伤无论多重,不久伤口可以愈合;但言语所造成的创伤,有时一辈子也好不了。
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
地狱,Gehenna“疾恨那”,新约有13次提到,其中耶稣提了12次。中文译地狱,这是佛教的用词。
地狱的火来自魔鬼,舌头的邪恶也来自魔鬼(约8:44)。
今世的火能熄灭,但地狱的火是不止熄的。
(4)“是不止息的恶物”(雅3:7-8):
① 各类动物“也已经被人制伏了”(参创1:28):
前面有“因为”。不只一牛一马,而是“各类的走兽……”。神赐人智慧能制伏各类动物。
②“惟独舌头没有人能制伏”(雅3:8):
注意“没有人”,尤其是一生里很难每时每刻都能制伏。但人靠神就可以,旧约有制伏的(诗17:3,34:13, 39:1,箴12:18,13:3);新约也有制伏的(弗4:29,5:4),得救的基督徒靠圣灵制伏。
不信的人真的没有人能制伏。
③“是不止息的恶物”:
a. 舌头总是等机会说恶话。
b. 不但动作不停,更是制造纷乱。
c. 我们要经常留心约束,绝不要掉以轻心。
④“满了害死人的毒气”:
“毒气”当译毒素、锈(5:3,参箴11:9),是“死毒”deadly poison,新约只这一节。我们初初尝不出是死毒,以为尝出好味(参诗140:3)。
我们每天祷告,求神“把守我的嘴”(诗141:3)。
3.小结:不一口两舌(雅3:9-12)
一口两舌就是怪物。
(1)许多人(包括基督徒)有“两面舌”(9-10节):
祷告时颂赞神,之后又说弟兄姊妹的坏话。
① 赞美神:
神造人的舌头是要颂赞神的,这是正当的用途。
②“又用舌头咒诅那照着神形像被造的人”:
我们不该咒诅照着神形像(原文是“样式”)被造的人。
a. 旧约有咒诅:
申命记27:13-26;列王记下2:24;诗篇有咒诅篇。
b. 新约的咒诅:
哥林多前书16:22,加拉太书1:9,因那些人的罪是该受咒诅的。
基督为我们受了咒诅,我们不应存恶心来咒诅人。
③“颂赞和咒诅从一个口出来……”(雅3:10):
参马太福音12:36-37。
(2)舌头当只有一个用处(雅3:11-12):
用自然界的例子说明“两舌”是不可能的。
①“甜苦两样的水”(11节):
只有死海岸上有咸与淡的两道泉水,但也不是从一个泉眼里发出的。
a.“甜”,指新鲜、常流动的:
赞美是甜,但又咒诅,就不甜。不甜的话语,神就不听(诗66:18)。两舌带毒,听来似甜(约壹4:20-21)。
b. 苦水pikron,指含矿物成分较高的,带咸味与苦胆味(出15:23,参王下2:19-21)。
② 一种树能结两种果子吗(雅3:12)。
(3)“这是不应当的”(雅3:10下):
一口两舌是不应当的,所以我们必须约束自己的舌头。
二、言语背后的两种智慧
这段似乎与上文没有什么关连,但请注意第1节:当时有人争作师傅,以为自己有智慧而妄论弟兄,说话不谨慎。
两种智慧都能从话语表现出来。不论一个人有多少智慧见识,主要是看怎样运用和实践出来,结出义果。
1.以好行为显出智慧见识(雅3:13)
3:13-4:6是一篇控诉状,共有4个问句(13节,4:1,5)。
(1)第13节是第一个问句:
“谁是有智慧有见识的呢”:这是一个邀请。何西阿书14:9亦有这样的邀请。
①“智慧”:
耶稣是智慧的化身,祂不自高(太11:29,林前1:30)。有真智慧必有真谦卑;真智慧就是良善。
我们讲道和进行一切的工作,都要凭真智慧去作。
②“见识”epistēmōn:
新约只这一节用这字,这字在古典希腊文指技巧。形容现今有科学头脑的人和专业的知识分子。
(2)答句:
“他就当在智慧的温柔上显出他的善行来”。
①“温柔”:
不是软弱无能。这个词形容一只被驯兽师或马夫驯服的野马。这与1-2节相连:作教师的当控制自己的舌头。
②“善行”:
是行为,原文taerga,是工作的成果。
2.假智慧(雅3:14-16)
(1)假智慧的性质(14节):
14节是与13节相对的,仍是教师的表现。
①“苦毒的嫉妒”:
“苦毒”pikron,是刻薄的意思。嫉妒是带有苦味的。
“嫉妒”,原文有两个字:
a.“热妒”zēlos:
热妒,是热滚滚的心,有动作配合,常与“分争”相连。这一节是“热妒”。
b. “冷妒”phthōnes(彼前2:1):
只是心里嫉妒,没有配合外表行动。
不只是嫉妒,更是怀着恶毒的存心。“嫉妒”和“眼红”可以互用。
②“苦毒的分争”:
假智慧引起分争。有些人设计使人受损失时是显得格外有智慧的。分争是自私的。
③“自夸”:
假智慧的人可能夸耀自己在做神的工,实在只夸耀自己。
④“说谎抵挡真道”:
假智慧常行出不合真理的事,说谎,是夸大自己。
(2)“属地的、属情欲的、属鬼魔的”(15节):
“不是从上头来的”(比较1:5,17,林前2:6-16),“而是属地的、属情欲的、属鬼魔的”:一个比一个差。
①“属地的”:
不是从天上来的,而是带着世界的风气,与世界没有分别。
②“属情欲的”:
是属血气的,体贴肉体不体贴圣灵(加5:19-21)。这不是圣灵的果子。
③“属鬼魔的”daimoniōdēs:
原文只有这里用这字,英译devilish.
鬼魔是小鬼,魔鬼是鬼头。
“属鬼魔的”智慧,会产生各种类似污鬼的行动,而不是人的行动。
(3)假智慧的结果(雅3:16):
重述14节的“嫉妒”与“分争”。这两件会导致“扰乱”和“坏事”。不只一般的信徒,连教会的领袖也有嫉妒、分争,这就会导致教会的分裂。
①“扰乱”:
没有秩序的意思。基督再来之前多有骚乱与暴动等事(路21:9)。
②“坏事”:
是没有意义的活动。
每当我们发现有嫉妒与分争,我们就会看见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
3.真智慧(雅3:17)
雅各没有提圣灵,他提智慧;保罗提圣灵所结的果子(加5:22-23)。我们可以把这两段经文互相对照。
真智慧的来源是神:“从上头来的智慧”。我们当向神求真智慧(雅1:5)。
现在让我们看看真智慧的性质:
(1)“清洁”(3:17):
“先是清洁”,这是排第一的。
原文是“纯洁”hagnē,英译pure;清洁,英译clean.“清洁”是外表洁净;“纯洁”是内里的洁净。腓立比书4:8,提摩太前书5:22的“清洁”,原文都是“纯洁”;好像炼金,把里面的杂质炼出来就纯净了。
我们只有纯洁的心才能与神相交。真智慧是没有罪的成分,是没有诡诈恶毒存在心里的智慧。
(2)“和平”:
“后是和平”:先是纯洁,后是和平等。
没有罪,心中就有平安。
有神智慧的人是不会挑启争端,而是追求和睦的(罗14:19)。
有了和平,就有后面几件。
(3)“温良”:
有人认为“温良”与“柔顺”是同一件事,其实应是两件事。
“温良”与13节的“温柔”有分别的:温良指良善;温柔epieikēs,英译gentle,有和平、谦让的意思。
温良的人是关心别人,不说伤害他人的话语、不是盛气凌人,而是彬彬有礼的。
(4)“柔顺”英译yielding:
这是理性的,愿意顺服(弗5:21)、容易与人相处,尊重别人的想法和意愿、肯让步、也讲理、与人和解,是和蔼可亲的。
(5)“满有怜悯”:
对待那些走错路的人,帮助他们走回正路。不论断、不报复,肯饶恕人,满有慈祥。
(6)“多结善果”:
多结圣灵的果子(加5:22-23)。
(7)“没有偏见”:
不袒护人或偏待人,不偏心、不分心、不三心两意、不歧视他人。
(8)“没有假冒”:
绝不会为自己的好处而骗人,而是用爱心说诚实话(弗4:15)。
4.本章结语(雅3:18)
“使人和平”:真智慧(有神智慧的人)是爱好和平的。使人和平的人已学会控制自己的舌头,不制造分争。
“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人的一生好像耕种的过程,望能收成义果(加6:9)。
“义果”,接上述8件,接着下一章提到神子民的争执。
栽种的工作必须在和平的情况下,由个性温良的人进行,才会收到真正的义果。
第四章 谨防与世俗为友↑↑↑点此处返回目录
第三章注重话语的炼净;第四章论与世俗为友,也涉及分争论断与自夸(话语问题)。本章至5:6是责备与劝告信徒不要爱世界。
一、 信徒的三大仇敌(4:1-10)
这段语气十分突然,是充满火药气味和爆炸性的。
这段提到分争与贪恋世俗。
1.第一大仇敌(1-3节):自己
“自己”是我们的旧人,“家贼难防”。自我的私欲是分争的根源,所以我们不可纵欲妄求。
(1)“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1节):
①“你们中间”(参3:13):
回应3:14,是要作师傅的表现(3:1)。
“你们中间”:有说是犹太社区内的人,有说是住在罗马的犹太人,亦指教会中的分争(参3:14,16)。
②“争战斗殴”:
“争战”polemoi,machai这两个字是国际性的,也形容口角之争(多3:9 machai,参诗12:3 polemoi),用尖刻的话语攻击。
“争战斗殴”,可译争执、打斗。没有说为什么事而争斗。
③“百体中战斗之私欲”:
“百体”:不是指教会各肢体,而是指个人内心的私欲,控制个人身体内248个肢体。“战斗”,是心里的争战。
“私欲”hēdonē,享乐主义的意思,但常带有负面的意思,指罪恶的自我享乐(路8:14,多3:3,彼后2:13)。
“战斗的私欲”:“私欲”hadonon, 是纵欲主义。争战斗殴是从邪恶和自私的私欲来的(彼前2:11),要自己得好处,不理别人。分争使我们与人不和,不在乎身外环境因素,而是在内里私欲作祟的结果。私欲是祸根。我们的私欲会侵犯别人的利益,所以就与人“争战斗殴”。
(2)“是因为你们不求”(雅4:2下):
①“贪恋”epithymeite,是强烈欲望的意思(1:14)。贪得无厌,永远不能满足。
②“杀害嫉妒”:
“杀害”,英译kill,现在式,不是已经犯,而是随时可以犯的。不是用刀杀死人。按犹太人传统说法,不照顾穷人和压迫穷人等于杀人。基督徒不要恨人,因为“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约壹3:15)
“嫉妒”,就是眼红的意思。
③“又斗殴争战”:
第1节是“争战斗殴”,与这节的次序不同。
④“是因为你们不求”:
我们有需要,当求神,不应贪恋别人的东西而引起分争。
神的丰富因人不求而会受到限制(约4:10,参但9:9,13-14)。
(3)“是因为你们妄求”(雅4:3):
有需要不求而是斗殴忌妒。“求也得不着”:有罪,例如与人不和睦等;没有尊神为圣。
“妄求”:不是为神的荣耀而求。只为自己的喜好而求,以自我的享乐为目标,根本不是祷告。
许多人注意“前进”而不是“上进”;他们的目的是要“成功”,而不是“成圣”。
“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浪费”与浪子的“耗尽”(路15:14)同字。基督徒不应“浪费”,浪费财物,神是不听祷告的。“宴乐”,是大喝大醉,而且浪费在肉体的享乐中。
耶稣应许求就得着(太7:7-9),但祂也责备妄求的(太20:22上)。
2.第二大仇敌(雅4:4-5):世界
这段劝告我们悔改,从失败的地方回转。
“世界上的事”:“肉体的情欲”(色情)、“眼目的情欲”(利益)、“今生的骄傲”(名誉)(约壹2:16)。
(1)“淫乱的人”(雅4:4):
moichalides阴性,原文作“淫妇”(小字),指背道的以色列人(结23:44-45)。“淫乱的世代”(太12:39,16:4,可8:38)。
我们是基督的新妇,背道就是淫妇(林后11:2),爱世界(包括男女),是属灵的淫乱。
世人最大的罪是不信主;信徒最大的罪是不爱主(林前16:22)。
(2)“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雅4:4):
“想要”boulethēi,是愿意、渴想的意思。明知不要爱世界,但还“渴想”!我们不要贪爱世界,甚至连想也不应当。我们必须与世界有明显的分别才能侍奉神。“就是”kathistatai,是“就成了”的意思,故意使自己成为神的仇敌。
我们有基督为新郎。如果我们爱上第二个丈夫就是淫妇了。
(3)“经上所说”(雅4:5):
这是全卷最难解的一节。雅各不是引旧约哪一节。他所说的是包括许多节的意思(创6:3,出20:3,5,赛63:8-15,亚1:14,8:2)。
(4)“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么”(雅4:5):
① 有人说,这“灵”是我们自己的灵(参创2:7):
他们认为圣灵是不会嫉妒的。
② 应是圣灵:
圣灵在我们里面是我们的主人,祂不许我们的心稍有偏邪。
③“恋爱”:
不是指男女的恋爱,原文是“切慕”。
④“嫉妒”zēlos:
有时可互用。圣灵要得我们的全人,所以祂“嫉妒”,不许我们稍爱世界。神是忌邪的(出20:4-5,34:14)。“嫉妒”,原文有“热如火烧”的意思。爱世界,是爱了第二个丈夫,所以圣灵要嫉妒。
3.第三大仇敌(雅4:6-10):魔鬼
这是最凶恶的仇敌。
(1)要谦卑就蒙恩(6节):
“祂赐更多的恩典”:“更多”,可译“更大”,英译greater. 我们要谦卑(箴3:34),把心给主,以接受更大的恩典(参彼前5:5)。
(2)顺服神与抵挡魔鬼(雅4:7):
7-10节论真正悔改的7个步骤:顺服神、抵挡魔鬼、亲近神、洁手、清心、愁苦与自卑。这段十分重视旧约,曾两次引用。注意第7节的头两件。
①“你们要顺服神”:
“故此”,与上一节有密切关系。我们不要骄傲而要谦卑,因为神要赐更大的恩典给谦卑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先顺服神。
②“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
a. 基督徒的得胜,“务要抵挡魔鬼”:
魔鬼常藉世界的快乐和引诱使我们离开神,所以我们要抵挡牠,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牠(彼前5:9,参弗6:13,16)。
魔鬼把骄傲思想射进我们里面,我们要拒绝,要抵挡。
(a)我们必须抵挡魔鬼,才能顺服神。
(b)我们顺服神就能抵挡魔鬼,因为魔鬼怕我们顺服神。
(c)魔鬼已被耶稣击败,牠是我们的仇敌。
我们靠着圣灵抵挡牠,直斥“撒但,退去吧”(太4:10),牠就必逃跑了。
b. 基督徒的失败:
(a)不肯顺服神,反给魔鬼试探的机会。
(b)没有用信心支取基督已胜魔鬼的能力。
(c)不敢抵挡,自暴自弃:注意,得胜魔鬼的全副军装,背后是没有遮挡的(弗6:13-18)。我们不能逃跑,免被魔鬼刺背。我们只能做精兵,不能当逃兵。我们的背部是不需要穿军装,而是要背十字架的。
(3)手洁心清(雅4:8):
①“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
第7节“抵挡魔鬼”,是消极的;这里“亲近神”,是积极的。
只要我们亲近(就近)神,祂就立即与我们亲近了。
②“有罪的人哪,要洁净你们的手”:
“有罪的人”,原文是“罪人们”,指教会中那些没有生命的(5:6)。
“要洁净你们的手”:“洁净”katharízō,是外面的洁净。
③“心怀二意的人哪,要清洁你们的心”:
这是对真信徒说的。
“心怀二意”,英译double minded,信心不稳,两面性;双重人格double souled(1:6-8),灵性不稳。
“要清洁你们的心”:“清洁”hagnízō,是里面的纯洁。爱神又爱世界,这心是不纯的。
④ 手洁心清才能侍奉神(诗24:3-4,太5:8):
祭司在会幕礼拜之前要沐浴;百姓在祷告前要洗手(参出30:20)。
(4)“愁苦、悲哀、哭泣”(雅4:9):
保罗劝我们要喜乐(腓4:4,帖前5:16);雅各要我们为罪伤痛。
①“愁苦、悲哀、哭泣”,指在神前的痛悔。
a.“愁苦”:是个十分强烈的词,极之悲惨哀恸的有福了(太5:4)。
b.“悲哀”:指情绪上的伤痛。
c.“哭泣”:内心悲痛,发自于情绪上而哭泣。
②“将喜笑变作悲哀,欢乐变作愁闷”:
“将”,原文“让你们的”。
(5)自卑与升高(雅4:10):“自卑”应译“谦卑”。
“自卑”,不是一般人所说的“自卑感”。自卑感是一种反常和悲观的“自卑”。圣经所说的“自卑”,原文是“使自己居卑位”或“使自己存谦卑的心”。在主前自卑,也要在人前自卑。谦卑的人就:“蒙恩”(6节)、“顺服神”(7节上)、“得胜魔鬼”(7节下)、“亲近神”(8节上)、“洁净自己”(8节下)、“为罪愁苦”(9节)、“被主升高”(10节)。
二、论断与自夸(11-17节)
第三章说多人作师傅会受更严历的审判(3:1);第四章论假教训之间的争执、打斗(4:1-2)。
1.不要彼此论断(4:11-12)
这是总结争作师傅的问题。
(1)批评与论断(11节):
①“弟兄们”:
第4节称“淫妇”,这里(11节)客气些,称“弟兄们”。这节有3次提“弟兄”,弟兄如手足,不要彼此相煎。
②“批评”katalaleō:
“批评”是诋毁人,说人的坏话,贬低人。11节3次译“批评”:指言语的攻击,而不是以事论事;不是善意的,而是恶意的。
“不可彼此批评”,常是与嫉妒、自私、争吵与骄傲连在一起的。第10节说谦卑;11节说批评是骄傲,不要继续批评。
③“论断”krino:
11节有4次,原文是判断、审判或定罪的意思,英译judge,特重心里和意念论断他人(太7:1),伤人名誉(参利19:16,罗2:1)。
“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爱人如己”就完全满足律法的要求(罗13:8-10)。“论断弟兄”就是审判律法、藐视爱的律法,自己作了律法的审判者。
一般人常是先批评,再论断,最后毁谤。
(2)“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雅4:12):
只有神是“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如果我们判断律法,就是把自己放在神的地位上,这是犯大罪的。我们应当谦卑(10节)。
“你是谁”:原文有“但”字,“但你是谁”,有责备的意思,认为“你太不自量”。
“竟敢论断别人呢”:“别人”,原文是“邻舍”(参2:8)。
2.不要张狂夸口(雅4:13-17)
雅各是对高傲者的责备。我们不要妄论将来的命运,不该为未来作自己的计划。神是供给并保守凡信靠祂的人,所以我们不应为生活忧虑(太6:25-31)。
(1)我们的生命原是一片云雾(雅4:13-14):
① 作商人的打算(13节):
上文对假教师;这里对商人。
a.“嗐”:
原文是“听着”,在责备之前警告人。
b.“你们有话说”:
是现在时态,是常会发生的事。
c.“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作买卖得利”:
时间(今天明天),人物(我们),地点(某城),期间(住一年),活动(作买卖),预计结果(得利)。这个计划是自信自夸替自己打算,没有把神包括在内,最后是会失望的。
作事凭自己计划:“要往”;行路照自己方向:“往某城里去”;生活按自己筹算:“在那里住一年”;作工照自己选择:“作买卖得利”。
东方有一种盛行贸易法:商人带货物到这城,必须在那里花一年时间,直到货物售光;然后会购入当地土产,再到别城贸易,年复一年,直到满载而归(创37:25)。
d. 13节的:
“要往”,是商业旅行。
“某城”,原文是“这城”。
“住一年”,原文是“花费时间”。
② 完全不认识自己生命是有限的(雅4:14):
a.“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
我们不知道“明天”是怎样的。
b.“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
我们的生命是“一片云雾”,“云雾”atmis,可译“一阵烟雾”,过眼云烟(参路12:20)。
“出现少时就不见了”:人的打算是长远(一年),但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有如阳光驱散云雾或一阵风吹散云雾那样迅速(参箴27:1)。诗人形容生命“如水冲去”、“如睡一觉”、“如生长的草”(诗90:5)、“一声叹息”(9节)。
(2)凡事尊主为圣(雅4:15-17):
15节与13-14节是相对照的。
① 不要自己作主(15节):
a.“主若愿意”:
其实保罗与其他使徒也曾计划往那里去并停留多久。我们在计划中应当说:“如果是神的旨意,我就这样做”(徒17:28,18:21,林前4:19)。
我们凡事不应当自己判断,只要存敬畏的心侍奉主。
b.“我们就可以活着”:
应译“我们将要活着”,是直述语态。我们当以主的旨意为先决的条件。
②“张狂夸口……都是恶的”(雅4:16):
原文有“但”字,原文是“以你们的张狂(复数,即张狂的事)夸口”。保罗劝商人要谦卑,但他们不听,反而张狂夸口。“张狂”,不是态度,而是因“藐视神”的张狂事。充满自信地计划将来,相信自己的计划不会受任何阻碍。
“张狂”,原文是“自夸夸口”的意思,新约只有两次(约壹2:16译“骄傲”)。
“夸口”,有夸耀、欢欣的意思,夸自己所不知道的。但我们“当指着主夸口”(林前1:31)。
“凡这样夸口都是恶的”:原文是“这类夸口”。
③ 总结(雅4:17):
这节是本段的小结,亦是1-4章的总结。
有人认为这节与上下文无关,不是总结,而是传统通用的格言,突然转入第三人称:“人”,原文是“他”。
但雅各用“因此”(原文有“因此”),所以与上段是有关连,是间接责备商人未以金钱来行善(13节)。他加上这格言来鼓励读者行神所吩咐的。
a.“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
“知道行善”:“行善”是善事kalon,与上句“恶事”ponēra作对比。雅各书注意“行”。
人知得越多,若不顺服神,就要受更重的惩罚(路12:47-48)。
b.“这就是他的罪了”:
许多人认为做了坏事就是罪。但这里说,知道应该做的而不去做也是罪(太25:31-46,路19:11-27)。
第五章 警告与劝勉↑↑↑点此处返回目录
第五章开始就警告末世富足的榨取者,然后劝勉基督徒要以信心与祷告忍耐等候主的再来。
一、警诫富足的榨取者(5:1-6)
这是雅各书最尖锐辛辣的一段,是对贪财欺贫的世人说的。
这段不是指基督徒,而是指资产阶级的压迫者,因此没有用“弟兄们”。这些人是杀害“义人”的(6节)。这与旧约对外邦列国的审判相似,这些宣告散布在那些写给神子民的书卷中(赛13-23章,耶46-51章,结25-32章,摩1:3-2章,番2:14-15)。
雅各写信给教会,为什么会向世人宣告定罪呢?加尔文说:“雅各关心忠心的基督徒,使他们听到这些残酷富足人的下场,不羡慕他们的财物,知道神是伸冤者。”
当然,富有的基督徒要特别注意这几节经文的教训。我们应有爱心对待贫困的人。
1.警告榨取穷人的富足人(雅5:1-3)
(1)“将有苦难临到”(1节):
警告爱财如命的人,因有厄运临近了(箴11:28上,路6:24)。
上文提到一条发财路,但请记住“人生如梦”(参雅4:14)。
①“嗐”:
是“听着”的意思。4:13-17与5:1-6是相关的。两段都用“嗐”字开头(4:13,5:1)。
②“你们这些富足人哪”:
不是说“富足人”就是恶人,如亚伯拉罕、约伯等的财富是神所赐的。但这里所说的“富足人”是压榨工人而得的富足。不是富足人没有好的,而是榨取别人财富的富足人是为富不仁。
③“应当哭泣、号咷”:
“哭泣、号咷”是先知的口吻,这是耶和华日子临近时恶人的报应(摩8:3)。
“哭泣”是动词,“号咷”是现在分词,是形容哭泣的悲恸情形,可以译作“号咷大哭”。
④“因为将有苦难临到你们身上”:
“苦难”,是众数,可译“暴虐”(罗3:16)。不但指今世,也指来世的报应(耶稣降到地上之前的灾难,路21:26)。
(2)守财奴(雅5:2-3):
① 钱财不是罪:
人是需要用钱的,但“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6:10),“只知积攒钱财”(3节)是不对的(太6:19-21)。
② 注意“了”字:
像是已经发生了的一样。在最后审判的日子里,富足人的财物证明他们的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用财物来侍奉基督与周济穷人。
③ 雅各说的“财物”有3种:
a.“财物坏了”:
在古犹太人时代,货财常指谷物、油和其它产物。
“坏了”sēpō,可指谷物长了虫、油也腐臭了。
b.“衣服也被虫子咬了”:
古时,犹太人的衣服是表明财富的一种主要方式(徒20:33)。
衣服不常穿,容易被虫子咬。
c. 金、银:“都长了锈”:
本来金、银是不会长锈的。这“锈”字katiōtai,指失去光泽,变为灰暗,好像蒙了尘一样。金钱存放太久,面层变黑或起渍;没有善用,任凭变坏了。目前拥有的财富,将来一无所用。
“又要吃你们的肉,如同火烧”,应译“又要如火吃你们的肉”:“火”就是神的“审判”,“肉”比喻“人”。
公元70年,罗马毁灭耶路撒冷,犹太人的财物被毁了。
“你们在这末世只知积攒钱财”:“末世”,指大末世(基督初来至再来之间)。他们只知积财,末世更贪(提后3:2)。
2.富人的恶(雅5:4-6)
1-3节论富人为自己积攒钱财;4-6节论富人损人利己。
(1)亏负工人(4节):
① 原文开头有“看哪”:
本书共有6次(3:4-6,5:4,7,9,11)。
②“工人给你们收割庄稼”:
以色列在收割季节,特别需要雇用大量临时工人收割。
③“你们亏欠他们的工钱”:
那时的工人是按每日发工资的(太20:1-16)。他们比较困难,没有隔宿之粮。
克扣穷人工资是不仁的,尤其是克扣工资来肥己。自己的钱财长了锈,还不给工人工资(参利19:13,申24:14-15,伯7:1-2,24:10,耶22:13,玛3:5)。这也带有责备瞒税等事。
④“那收割之人的冤声,已经入了万军之主的耳了”:
金银会长锈;那工资会发冤声,如亚伯的血有冤声(创4:10)。“冤声”,指求救的呼喊(路18:7,38)。“万军之主”Sabaōth,有译“万主之主”,是全能之主的意思(创17:1,撒上1:3)。新约只有这一节,其它是保罗引用旧约的(罗9:29等)。这是军队的用字,指大有能力的天使、天军。
(2)“娇养你们的心”(雅5:5):
①“你们在世上享美福,好宴乐”:
“在世上”,是在地上,特别指属地的、属物质的东西。前面说纵欲的生活,这里说尽情享乐。
②“当宰杀的日子竟娇养你们的心”:
“宰杀的日子”,指羊被杀(参罗8:32,36用这字)。人在宰杀动物之先,先是把它们养肥。猪贪食致肥,肥猪先被杀,是自取灭亡(参路12:16-21)。这里指穷人受苦极深而富人却纵欲无度时刻。
“娇养你们的心”:“娇养”,是肥肥胖胖,极其奢华,是极其放荡浪费的生活。神不是禁止人享受合法的快乐。
“娇养你们的心”,是“养肥你们自己的心”。
(3)枉杀义人(雅5:6):
①“你们定了义人的罪”:
“你们”,雅各所责备的富足人是当时有大权的大人物,可定人死罪的。
“义人”:有说是指耶稣,因下文用“他”字。但按上下文,不是指耶稣,况且耶稣是被宗教领袖害死,而不是被富足人害死的。这里的“义人”指基督徒,广义解作无辜的、贫穷的劳工。
“定了义人的罪”,这是法庭所用的名词。富人(那些有权柄的大人物)利用律法的程序来定人的罪。
②“把他杀害”:
那时不能还债的贫穷人被捕,或被逼为奴,以致饿死。神看这是“杀害”。
③“他也不抵挡你们”:
这节虽然不是指耶稣,但耶稣确是我们的好榜样(彼前2:23)。这节虽然也不是预言,但雅各也是我们的好榜样:他是在公元62年为主殉道的。
二、苦难中的忍耐(7-12节)
上文警告世上的富足人(1-6节),现在再对弟兄们说(7-12节)。
“忍耐”,原文有两个字:makrothuméō(7-8节,10节是名词,参来6:12),英译patience,有译longsuffering.原文这字是对“人”。原文第二个字是hupomóne,英译endurance,原文这字是对“事”。对人能忍,不易发怒(提后4:2);对事(包括苦难)能忍,但不失去勇敢(罗5:3,林后1:6)。
中文对人是“忍耐”,对苦难应译“忍受”。
1.雅各所论的忍耐包括4种不同的性质
(1)盼望的忍耐(雅5:7):
原文有“所以”,接第6节“不抵挡”。
“忍耐,直到主来”:我们今世受苦,当忍耐等候主来。我们当站在受欺压而不是欺压人方面。
“忍耐”是圣灵所结的果子之一(加5:22)。
农夫的忍耐:他们以耕耘、锄割来显出大忍。“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这对农夫是宝贵的。
“直到得了秋雨春雨”:原文作“早雨、晚雨”。早雨降于10-11月,在农民撒种之后(申11:14),晚雨降于3-4月,在谷物未成熟前,之后可以收割了。这是忍耐所得到的喜乐。他们的麦子是秋种春收的,所以先提秋雨后提春雨。
农民不是得了雨才种(传11:4),而是按时撒种,然后等候雨水。
(2)信心的忍耐(雅5:8):
我们当像农民存信心而忍耐,“因为主来的日子近了”。
(3)爱心的忍耐(9节):
“你们不要彼此埋怨”:抱怨,包括诉苦和怪罪别人,例如以色列人埋怨摩西(出16:1-3,17:1-4)。
神试炼我们(雅1:2-3),如果我们在试炼中去埋怨人,实在是埋怨神(出16:8)。
“免得受审判”:特别在教会受试炼时而彼此埋怨是要受审判的。
“看哪!审判的主站在门前了”:这里不是说“拯救的主”,叫我们特别注意“审判的主站在门前了”。
(4)效法古圣的忍耐(雅5:10-11):
① 受苦与忍耐(10节):
在苦难中要忍受,“患难生忍耐”(罗5:3)。从受苦中学到忍耐:“忍”,刃心,刀刺心要忍;“耐”,而寸(面子少了三寸);“而”,多加三画,就是“面”字。别人的话语好像用刀刺自己的心,使自己的面子少了三寸,也当“忍耐”。“忍耐”,英文patience,patient,与病人同字。有病在床,不忍也要忍。忍是要“坚忍”,坚持不懈,不怨天尤人。
② 众先知的榜样(雅5:10):
许多先知受逼迫,特别是耶利米(耶20:2,32:2,38:6)。
③ “那先前忍耐的人,我们称他们是有福的”(雅5:11上):
这里的“忍耐”,原文作“忍受”。忍耐“是有福的”(太5:10)。
④ “约伯的忍耐”(雅5:11):原文作“忍受”(伯1章-2:10)。
他虽有怨声,但没有弃掉信心;他在不理解中能靠近神,而且能继续信靠祂(伯1:21,2:10,16:19-21,19:25-27)。
“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雅5:11):详看约伯记42:10,12-17。“忍耐”(忍受)是有福的,但不一定得物质的福。
古人蒙恩没有我们多,然而他们竟成了我们的榜样。
2.“不可起誓”(雅5:12)
(1)耶稣的话(太5:34-37):
耶稣和雅各反对的是指不负责任的、为自己脱身而滥用神名所起的誓。
雅各书5:12与第9节“不要彼此埋怨”是互相呼应的。当人无辜受苦,就多发怨言,旁人劝勉而反感时,就起誓,有说谎言而以誓来了结。虽然不敢妄称神的名,但就以“天”、“地”、“耶路撒冷”来代替。目中无神,为所欲为。在这种情况下,什么誓都不可起。
(2)圣经也有起誓的:
① 旧约有叫人起誓(出22:11,申6:13,王上22:14,诗63:11,赛65:16,耶12:16)。
② 新约在重要事上起誓是合宜的(来6:13,16-17):
保罗多次以神为证(罗1:9,9:1,林后1:23,11:11,加1:20,腓1:8,帖前2:5,10)。
③ 在法庭上要求人在作证前起誓不是罪,耶稣(太26:63-64),保罗(徒23:1)。有些法庭接受基督徒手按圣经起的誓。有出国要起誓的。
(3)雅各书5:12“免得你们落在审判之下”:
受审判不是因起誓,而是因说谎,以誓作假见证(参5:9)。
三、祷告与医治
雅各与其它书信的作者一样,以祷告作结。祷告是这段的题目,每一节都提祷告。
本书开头是祷告(1:5-8),末了也是祷告(5:13-18)。我们需要因信过着祷告的生活。
1.苦乐要祷告(13节)
要凡事祷告(弗3:1,14,帖前5:17)。
(1)受苦“该祷告”:
“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呢”,一群基督徒不会都在苦中,但神要我们学习彼此相爱相顾。
“受苦”,指各种苦难及试炼的经历。保罗为福音被下在监里(提后2:9),还劝提摩太要“忍受苦难”(提后4:5)。
我们受苦时要祷告,但不是求脱离苦难(雅1:2-4,12,5:10-11),而是求神赐智慧、力量使到我们有忠心地忍受(1:5,参但3:16-18)。
(2)喜乐“该歌颂”:
① 喜乐时也要祷告。许多时候我们喜乐,忘记安慰是从父神来的,所以欢乐时更要儆醒、要祷告。
② 有喜乐就该歌颂:
“歌颂”psalletō与诗篇psallō 相关。诗篇,英译Psalm. 犹太人用丝弦乐器伴奏所唱的诗歌,一般指赞美神的诗歌。有喜乐的,让他唱一首诗篇,特别是赞美的诗歌(林前14:15)。这也是祷告的一种形式。
③ 受苦时也当歌颂(徒16:23-25)。
2.祷告与医治(雅5:14-16)
有人认为这里的医治是指灵性的医治,但雅各主要是指身体有疾病,以致不能起床而需要医治。当然,也不能排除灵性的医治。
(1)“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14节上):
“有病”,指各种的病。按上下文指是不能起床的重病。
(2)“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14节下):
这里不是叫病者祷告,而是叫病者请长老来,由家人往请。“长老”,是复数,是教会属灵的领袖,信心成熟、有丰富经验的人。
①“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
a.“他们可以”,应译“让他们(众长老)”:
不一定抹油,只是“可以”、“让”。书信只有这里叫我们请长老来抹油。
b. 油:
古时家中普遍用油作药品(赛1:6,路10:34)。古资料证明油有治病(从牙痛到瘫痪病)的效能。因为雅各特别写给犹太基督徒,他们熟悉这医治的方法。
c.“膏抹”的希腊文有2字:
d. 雅各用aleiphō,说抹油是要“奉主的名”。油,表明圣灵的能力(撒上16:1-13,林前12:9)。门徒抹油治病(可6:13),不是靠药油,而是靠圣灵。
抹油,不是用油当药,也不是个礼仪,而是表明神同在的记号。
加尔文、路德等说:“抹油治病只限于使徒时代。”但雅各书说现在也有。
e. 抹油不是恩赐:
长老不一定有医病的恩赐。保罗论医治的恩赐(林前12:9),而雅各只谈长老抹油。
②“为他祷告”:
雅各书重信心、祷告、认罪,抹油是附带行动。
“为他祷告”,原文放在上句抹油之先。
“为”epi,暗示按手在病人身上,pray over him(参太19:13)。
(3)信心代祷(雅5:15):
① “出于信心的祈祷”:
抹油是象征,主要是祈祷。“祈祷”euchē,极不寻常,而是含有强烈、热诚的盼望或祈求的意思(参徒26:29,罗9:3)。但祷告有效不在乎热切或次数,而是在乎信心(雅1:6-8)。医治的是神,不是信心。神等待我们献上信心祷告才医治我们。
这里所说的信心不是病人的信心,而是代祷者(长老)的信心。代祷得不到医治,不要推说病人没有信心。
②“要救那病人”:
a.“救”:
原文是医治,不是指灵魂得救,因为救恩不是祷告的结果。
b.“那病人”:
神的旨意不一定因信心祷告就医治一切病人(林后12:7-9)。“那病人”,指犯罪而得病的病人(看下文)。
c. 各人生病的原因:
③“主必叫他起来”:
“起来”,不是复活,而是从病床上起来得医治。彼得奉耶稣的名使瘸腿的乞丐得医治(徒4:7-12),是“主”叫他起来的。
④ 未蒙医治:
a. 有罪不认罪(林前11:30)。
b. 信心不足(雅5:15):
旧约乃缦也得医治(王下5:8-14)。耶稣时代,有信心充足的、也有信心不足的都得医治。彼得奉耶稣名使没有求医者得医治(徒3:1-10)。
这里未蒙医治是代求者的信心不足。
c. 神的旨意至上(约壹5:14):
保罗没有得到医治(林后12:7-9)。
⑤“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雅各是指犯罪致病的病。有人认为雅各用“若”字,说明这里不是指犯罪致病的病。但我们看上下文是指明是犯罪导致的病。
“必蒙赦免”,这不是代求者的功效,而是求赦免的结果。
(4)全教会为医治祷告(雅5:16):
14节是长老为医病祷告,16节是全教会为医治祷告。
①“所以……”:
因神应许听祷告并赦免,“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18世纪卫斯理复兴运动,以小组聚会为原动力,他们的首则是雅各书5:16上半部分。
“彼此认罪”:造成伤害的罪(太5:25-26),特别是那些造成疾病的罪。
“互相代求”:不但长老用信心代求,病人也当认罪祷告。不是长老能治病,而是求神医治。不但病者认罪求赦,代祷者也当认罪求赦。
②“使你们可以得医治”:
医治iaomai,用于医治身体的疾病。
因犯罪而得的病,不是用药物可得医治,而是要认罪就得医治。
这也教训我们,要彼此认罪,使我们灵里得医治。
③“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义人”,从因信称义到成义(罪得赦免、对神有信心、顺服神、真诚寻求祂旨意的基督徒)。祷告不是“超级圣徒”的专利。义人祈祷有功效;成义者的祷告“大”有功效。神不听罪人祈祷(约9:31)。
“大有功效”:大有能力。不是靠自己的义,只要彼此认罪、除罪,才有能力。我们不要过于倚靠别人的代祷而轻看自己祷告的权利。只要我们认罪,真正祷告才大有功效。
3.以利亚祷告大有功效(雅5:17-18)
(1)“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17节上):
本书暗提所罗门(1:5-8),明提亚伯拉罕、喇合(2:21-26)、约伯(5:11)和以利亚。
雅各不谈以利亚的丰功伟绩及升天,而重在“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他有失败(王上19:2-5),也是个平凡人。
(2)求雨神迹(雅5:17下-18):
以利亚行的其它神迹更奇;这神迹显明生病与恢复健康。
亚哈的妻子引百姓犯罪去拜巴力,后来以利亚为犯罪的人祷告。
“祷告,求不要下雨”:他宣告旱灾(王上17:1),并求旱灾终止(18:41-45)。
“三年零六个月”:列王记上18:1提“第三年”,但路加福音4:25及这里提“三年零六个月”。这是因为干旱的情况需要约6个月后才明显,初时仍会有溪水(王上17:3-7),后来才有饥荒(王上18:2)。
“三年零六个月”也表明将来七年灾难分两半(启11:2,12:14)。
这不是一般短暂的神迹,而是在31/2年长时间内不断信靠神,而他自己也要忍受干旱的呢!
以利亚的祷告是大有功效的(王上17-18章)。
4.总结(雅5:19-20)
对行道者最后的劝告,这是全书的总结。
19-20节不是以问安及祝福作结,而是以鼓励信徒以劝召行动作结。
本书以劝勉信徒要“忍受试炼”为开端,以劝训信徒“信行合一”为内容,以劝领罪人回转作结。
(1)使“失迷真道的”回转(19节):
①“我的弟兄们”:
本书最后一次称“弟兄们”为“我的弟兄们”。前面有称“弟兄们”和“我的弟兄们”。
②“失迷真道的”:
有人说是“弟兄”,彼得称“迷路的羊”(彼前2:25)。
这实在是挂名的基督徒:“失迷”planaō planet,这字从行星而来,意思是天空的“飘流者”。没有用行为来显明真信。
③“有人使他回转”:
“回转”epistrephō,指初次转向神以得救恩(徒14:15,15:19,26:18,帖前1:9)。
我们要温柔地把他挽回过来。
(2)“救一个灵魂不死”(雅5:20):
“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他是个“罪人”,是未真信的。叫罪人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使他免去末日的审判。
(3)“并且遮盖许多的罪”:
我们因信,耶稣的血洗净我们的罪;但旧约耶稣未来,罪是被“遮盖”的(诗32:1,85:2)。
罗马书4:7保罗是引用诗篇32:1的话。箴言10:12“爱,能遮掩一切过错”与彼得前书4:8“爱能遮掩许多的罪”,是“爱的遮掩”,而不是说宝血遮掩的问题。如果我们满有爱心,就能暂时遮掩我们的罪,但我们还要悔改认罪,靠主的宝血洗净。
雅各书5:20说,如果我们领一个罪人转回,就能把我们自己许多的罪遮盖着,但我们还需要悔改认罪,靠主的宝血洗净。
把罪遮掩,罪还存在;把罪洗净,罪就不存在了。旧约的人犯了罪,把祭献上,以遮盖他们的罪,直到耶稣钉十字架,就把他们所“遮盖”的罪“洗净”了。之后,圣经再没有说耶稣的血把人的罪“遮盖”,只说:爱的遮掩和领人转回的遮盖;但人的罪总是要用主的宝血来洗净的。
雅各书就这样作结。
二○○五年三月五日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