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失钱与浪子 》__林献羔灵音丛书 ……点击这里用繁体中文阅读

  录 ---……点击这里用繁体中文阅读

前 言... 1

第一章  寻找亡羊... 4

第二章 寻找失钱... 8

第三章 浪子与大儿子... 13

结 论... 33

诗  歌  我们需要复兴 …………………………………封三

浪子 ……………………………………………封底

作者:林献羔

地址:广州市德政北路

雅荷塘(北)荣桂里15号

邮政编码:510055

电话:020-83821503

日期:2010年2月新印

没有版权

前 言↑↑↑点此处返回目录

路加福音15章是圣经名章之一,又是路加福音独有的一章。

耶稣在比利亚 “对极多的人”讲话(路14:25-35)之后,祂转向法利赛人和文士,在回答他们时(15:3)所讲的3个比喻。这都是耶稣在安息日所讲的(14:1)。

耶稣讲这三个比喻的原因

因为法利赛人和文士的议论(15:1-2),所以祂讲这3个比喻。

“众税吏和罪人……要听祂讲道”(1节):全世界不信耶稣的人都是罪人,但这里是突出“众税吏”。他们在世上有钱有势,但因为他们心灵虚空,知道自己有罪,需要耶稣,所以“要听祂讲道”。

“……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15:2):耶稣接待罪人,同他们吃饭,也同法利赛人吃饭(14:1)。我们可以同罪人吃饭,但不可以同犯了罪而不悔改的“弟兄”吃饭(林前5:9-11)。耶稣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救他们。

“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路15:2):耶稣被议论。他们不是公开批评,而是“私下议论”。耶稣知道他们私下议论,所以“就用比喻”对他们说(15:3)。

一组三重的比喻

路加福音15章的3个比喻是相连的。这些比喻的主题是——神的恩典。

1.三喻都是“失”的

(1)失羊:

由无知而迷失,成了旷野的亡羊。

(2)失钱:

由高处跌落,成了幽暗的失物。

(3)失子:

由自私任性而甘心悖逆,成了远方的奴仆。

2.父子灵的工作(教父们最先这样说)

(1)耶稣是好牧人:

牧人寻回失羊。

(2)圣灵如同妇人找回失去的钱。

(3)天父得回浪子:

不是天父寻找,是他自己归回的。

3.寻找

几个比喻中,有寻找的,有不寻找的(加尔文派Calvinist强调必须被神寻找;亚米纽斯派Arminionist说,除非浪子主动归回,否则别人帮不了)。

(1)头两个比喻是说“罪人悔改”(7,10节);第三个比喻是得救者的归回。没有人寻找,是他自己“醒悟过来”的。

(2)悔改的三方面:主的寻找、圣灵的光照、自动的归回。

(3)悔改的结果:肩扛(负责)、妇额(爱心)、父怀(保护)。牧人找到了、妇人找着了、父亲欢乐了,都是以喜剧收场。

亡羊

失钱

浪子

要义

动物

饰物

一个比一个宝

百分之一

十分之一

二分之一

一个比一个重

糊糊涂涂

不知不觉

明知故犯

一个比一个可怜

失于旷野

失于土中

失于远方

一个比一个伤重

三个比喻的重点

4.失羊的比喻

寻回亡羊,不是放在99只里,而是把它扛回家里。世界好比旷野,世人好比100只羊,得救归家的只有一只,耶稣说:“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太20:16小字,22:14)。

5.失钱的比喻

这是在屋子里失落的,耶稣没有说“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原来那9块钱是已经得救的人,而这一块是在神家里失落的罪人。他以前是个挂名的信徒,没有主的生命。在他真心悔改之后才与那9块合在一起。

6.浪子的比喻(包括大儿子)

在这个比喻里,耶稣没有提“罪人”二字。他们原来就是儿子,已经得救了的。不过,小儿子到远方浪荡,而大儿子在自己的田里作工(是浪荡的另一面)。这是预表教会中两种已得救而浪荡的人。小儿子归回后,大儿子还在“屋外”生气(路15:28)。

还没有得救的人,当先看头两个比喻,已经得救的人特别要注意第三个比喻:不要做浪子出走,过放荡的生活;如果我们已是浪子,就当赶快回家,作个蒙爱的儿子。

第一章  寻找亡羊↑↑↑点此处返回目录

读经:

“耶稣就用比喻说:‘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着呢……。’”(路15:3-7)

马太福音18:12-14也谈到这“迷羊的比喻”,但环境不同,结尾也有分别:马太说明天父的态度;路加亦说出父的态度,但他主要是说“寻找”的工作是主的工作。因着法利赛人和文士议论(路15:2),耶稣“就”用“这”比喻(3节原文有“这”字),说明耶稣寻找罪人,是显明父的恩典和慈爱。

一、羊

羊,除了肉供人吃用、羊奶供人饮用、羊皮羊毛供人穿用之外,羊活着是没有干活能力的,羊喜群居,它们比较蠢笨,容易迷失。

1. 罪人

许多人一提到“羊”就以为是指得救的人,但圣经给我们看见:羊,有指得救与不得救的。第一种罪人是亡羊:“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赛53:6)“你们从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却归到你们灵魂的牧人监督了。”(彼前2:25)路加福音15:7所说的100只羊是指世上的罪人。人虽看见万物的奇妙还是不承认有一位创造的主宰,他们就是迷路的羊。

 

2. 以色列人

以色列是神的群羊(诗23篇,100篇)。如果他们熟读这两篇诗,就会感到无比的安慰:“祂必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慢慢引导那乳养小羊的。”(赛40:11)但他们后来成了“迷路的羊”:“耶稣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5:24)

3. 主的羊

以色列的得救者(约10:14)和外邦的得救者(约10:16)合成教会,这是主的羊。主把永生赐给他们,他们就永不灭亡了(约10:27-29)。

二、迷羊的比喻(路15:4-7)

这是路加福音15章头一个比喻。这个比喻分四幕:“失去”、“去找”、“直到找着”和“欢喜”。这些都是关键性的“词”,又是乡村的图景。

1. 失去

“一百只羊”,这是完整的数字。丢失一只羊算不得什么,但父亲仍是很伤心的。

(1)先指犹太人:

法利赛人不认为自己是迷失的羊,所以对失丧者没有同情心。耶稣来世界,犹太人相信的不多。耶稣的爱吸引了一群有需要的税吏和罪人、不守犹太仪文的贱民、没有道德的人。

(2)也指世人:

路上人群,不知有多少人是走迷了路的!

有人感到迷失,因为失去了辨别判断的能力,结果自暴自弃。有人感到自己言行不为人所接受,有失落感,有人被误会、受歧视,听了伤心的话而受刺激,就与人远离。

知道自己“迷失”还好,最怕不知自己是失丧者,漫离草场,越走越远。

2.“去找”

“去找那失去的羊”(15:4下):请注意“去”字。耶稣是个好牧人,祂把那99只羊撇在旷野,不是撇在羊圈里(表明焦急),独自去为亡羊舍命。

主去找羊,是无声地受苦。当然,神与圣灵也难过,感到罪人丧亡是苦事,但耶稣亲自去找亡羊,这是祂的工作与痛苦。

神比人仁慈:牧人走遍山谷荆棘丛去寻找亡羊,这是爱的表现。人是注重财物的损失,但神是注重人生命的损失。

3.“找着了”(15:5)

有时也找不着的:“若是找着了”(太18:13),请注意“若是”。

这里说“找着了”。耶稣把亡羊找着了,祂就会为亡羊抹上药和包裹伤口。

(1)“就欢欢喜喜的”:

祂不打也不责。

(2)“扛在肩上”:

是祂的爱与保护,使羊有尊荣的地位,又显明亲密。

(3)“回到家里”:

不是把它放在那99只羊的里面,而是扛回家里。

(4)罪人自己是不会悔改的:

羊自己不会回头。罪人悔改,是因为他被找着了,这完全是神的恩典。某弟兄说:“若不是神找我,我自己是不会找神的。”

4.“一同欢喜”(路15:6-7)

(1)同乐:

罪人丧亡是痛苦的,牧人寻找也是痛苦的,但找着了,不只罪人与牧人皆欢喜,更请朋友邻舍同乐。

(2)“在天上也要这样欢喜”:

我们千万不要轻看一个罪人悔改。

(3)“欢喜更大”:

“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原文是“没有需要悔改的义人”,这是对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的讽刺,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这种人:“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3:10,参23节)

没有比“一个”罪人悔改,能使天上有更大的喜乐,因为神是挂念失丧者的。

我们应当体贴神的心意,被神使用,多作寻找亡羊之工,使天上有更多的喜乐。

第二章 寻找失钱↑↑↑点此处返回目录

这个比喻有些难明的地方:为什么用没有生命的东西来比作人呢?

这个比喻也是路加福音独有的,与寻找亡羊的比喻类同。

一、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表明

1.羊与浪子

羊与浪子是有生命的:羊是动物的生命,浪子是人的生命。

2.圣经也用没有生命的东西来比作耶稣自己,如方舟、门、光、磐石等,这是取其精意的。

3.浪子

浪子是有生命的,表明冷落的信徒的归回。

4.羊

羊,是天然的生命。寻找失丧的羊,成为主的羊,主才把永远的生命赐给他:“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约10:27-28)一个活着的人,若没有主的生命,他就像一个死人:“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2:1)失落的羊也是没有生命的。

5.钱

这里要注意王像的问题。羊,有生命的价值;钱,有购买的价值。

二、圣灵藉着教会作工

1.三一神之工

寻羊是主的工作,寻钱是圣灵的工作,浪子回家是父的等候。

2.圣灵的母性是圣经的启示(创1:2“运行”原文是“孵窝”)。

3.圣灵作寻找之工

圣灵光照我们的内心,打扫我们的心房,使多人接受福音。圣灵作寻找之工。

4.教会

妇人预表教会,注意,妇人是在“屋里”的。

三、失钱的比喻

1.十块钱

十,也是完全的数字。

耶稣时代,妇人额上所戴的一种饰物名叫“闪米地”semedi,是由十个钱币串成的,是爱人在订婚时所送给对方的礼物。这是女人贴身的宝贝。

2.“若失落一块”

(1)一块钱:

锥克玛drachma,即银圆,是希腊文的银币名,相当于罗马的一钱银子得拿利denarius,同是一天的工价(太20:2)。

(2)“失落”:

这是说到在神家里跌落的所谓基督徒。他的名字虽记在教会的册子上,但他还是一个未得救的人。

妇人失去一块钱,很难过。

(3)钱块上失了“王像”:

神造人是照着祂的形像样式造的(创1:26),27节特别强调形像:公义、仁爱、至圣等。但当亚当犯罪之后,他就失去了神的形像(创5:1),只留下他自己的形像给儿孙(5:3)。

钱块上面有王像,但在屋里失落后,王像被污秽,别人看不见王像了。

3.寻找(路15:8下)

妇人寻找失钱,很不容易,她用尽一切的方法去找。

(1)“点上灯”:

以色列人的房屋细小,地是泥地,在上面还铺上一层草。并且许多屋子没有窗,门又矮小。妇人找钱不容易,需要花时间,点着灯来找。“灯”,是神的道(诗119:105),也是圣灵的光照(约16:7-8)。

(2)“打扫屋子,细细地找”(路15:8):

“打扫”,表明圣灵感动人。

“细细地找”,从泥尘中找。

(3)“直到找着”:

妇人耐心的找,使他得回神的形像(弗4:24,西3:10)。

4.“和我一同欢喜”(路15:9)

如果没有失落银钱,只有自己欢喜;但找着了,就请朋友和邻舍来“一同欢喜”。一个人得回神的形像,大家都要欢喜。

5.“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10节)

(1)神的使者:

有人说,天使不会欢喜,天使只“看见”,但第七节说:“在天上……”。天上有神、有天使、也有死了的圣徒,他们看见一个罪人悔改都要欢喜。

(2)神自己:

神愿意万人得救,祂当然欢喜。

(3)天上众圣徒也欢喜:

圣徒在天上看见一个罪人悔改,就都欢喜。到底地上的圣徒是不是这样欢喜呢?

四、要义和教训

1.不要把这个比喻单独看

亡羊和浪子这两个比喻可以单独看。但失钱比喻是在路加福音15章3个比喻的中间,它贯通前后两个比喻:

(1)亡羊(在旷野的罪人)。

(2)失钱(在房中的罪人)。

(3)浪子(儿子的浪荡与归回)。

2.次序

一般是父、子、圣灵,或圣灵、圣子、圣父的次序。但因为第1-2节是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耶稣接待罪人,所以耶稣先以失羊的比喻来说明祂来世的目的是寻找罪人(路19:10)。然后再说到教会中还有未真信的(罪人),耶稣要升天藉圣灵来光照与感化他们。末了,爸父一直在等候那些堕落信徒的归回。

3.“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

可能妇人“请朋友邻舍”一同吃饭。请吃饭也不只花费一块钱,有什么值得欢喜呢?如果找回一只失羊,请他们吃饭还是值得。

原来这块钱是饰物,缺了它就不美丽。更值得注意的是:耶稣用这个来表明一个人是何等宝贵的(可8:36)。

4.一个罪人悔改

主到旷野寻找罪人;圣灵在家里寻找挂名的信徒。只要“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更多的罪人悔改,天上就有更大的喜乐,我们也要“一同欢喜”!

第三章 浪子与大儿子↑↑↑点此处返回目录

读经:

路加福音15:11-32

许多人说这个比喻是指罪人悔改。慕迪认为这个比喻太美丽,可以借用来讲罪人悔改。

某人在乡间卖圣经:他边卖边讲圣经故事。有一位妇人很感兴趣,就买了一本新约,放在房内。不久,她丈夫酗酒而回,问她这本新约是不是用他的钱买来的。他妻子说,我和你的钱各半。丈夫说,书也要各半。于是他把这本书撕成两半,一半给他的妻子,另一半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不久,他被派到山上工作。觉得很闷,便拿那半本圣经来读。当他读到路加福音15:20,没有下文。他很想知道那父亲有没有收留浪子,但又怕问妻子要另一半。同时,她妻子是从下一半读起,她也很想知道浪子是如何出走,但她又不敢问丈夫。最后,丈夫忍不住,先问她要下一半。他们一同阅读。他们同被圣灵感动,认识自己是个罪人,2人流泪悔改,一同信靠了基督。

但严格来说,这个比喻应是指已经得救了的人,是离家浪荡后的归回。头两个比喻都说“一个罪人悔改”(7,10节),但浪子和大儿子的比喻,没有说“罪人”二字。头两个比喻是罪人的悔改;小儿子是失败信徒的复兴他回家里,大儿子是在家里得救者的失败。

英国大作家狄更斯(双城记作者)说:“历史最伟大的故事是浪子回家”。

一、浪子离家(11-16节)

在讲浪子回家之前,必须先注意浪子离家。他不是一个外人的儿子来投靠这个家庭,他是这个家庭的小儿子,但因为他爱世界,所以离开了这个家。

1.儿子的地位

(1)旧约所说的父子关系:

旧约,神没有“胎生的”儿子,只有“被造的”儿子:“……亚当是神的儿子”(路3:38),亚当是神造的。耶稣是约瑟的儿子,只是“‘依人看来’,祂是约瑟的儿子”(路3:23),从23节下半到38节,所有“儿子”二字,原文是没有的。最后一节“亚当是神的儿子”,原文是“亚当是神的”。这可以说“是神所造的”,或说“是神所造的儿子”。

亚当犯罪后,人就成了魔鬼的儿女(约8:44)。

神从万民中拣选了以色列人,整个以色列国是神的一个儿子:“耶和华啊,现在祢仍是我们的父……。”(赛64:8)以色列是神所造的一个儿子:“我们岂不都是一位父吗?岂不是一位神所造的吗……?”(玛2:10)

旧约没有一个人能称神为父,除了所罗门:“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撒下7:14)因为所罗门是代表全以色列国的君王。旧约全以色列国是神的一个儿子,神是以色列全国的父。

(2)因信得救,是神所生的儿子:

现在是恩典时代,凡因信得救的人,都是神的儿子:“凡接受祂的,就是信靠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杖,作神的孩子。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约1:12-13直译)

每一个基督徒都是神的孩子,是重生的(约3:1-16)。凡从神生的,就有了神所赐的新生命——永生。有永生的人,就是神所生的儿子。

(3)浪子是“儿子”:

小儿子求父:“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路15:12)罪人要得救,不是求父,而是“求神”、“求告主名”(罗10:13)。我们得救的人,每次祷告应当先向父求:“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约14:13-14)“……你们若向父求什么……。”(约16:23)小儿子“求父”,说明他是已经得救了的。

小儿子有家业,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路15:12)不信的人没有父的家业,只有信徒才有产业:“……便叫蒙召之人得着所应许永远的产业。”(来9:15)小儿子既有家业,说明他是一个得救的人,只不过他离家浪荡去了。

小儿子虽然离家出走,但他始终都是“儿子”,他是永远得救的。世上的浪子许多一去不回头,但这个小儿子是回家的。慕迪说:“圣经没有记载一个不回家的浪子”。

2.“往远方去了”(路15:12-14)

原来这个小儿子是从家里出去的,怎能说他是世人呢?许多人没有注意到他是先“离家”,然后才能“回家”,因而把他说成一个未信的人,现在是因信得救而已。但请注意,他是从家里出去的。

(1)“儿子是永远住在家里”(约8:35):

这节经文是指奴仆与儿子的分别:“奴仆不能永远住在家里,儿子是永远住在家里。”奴仆不是儿子,所以没有产业,也不能永远住在家里;但儿子呢,因为他是儿子,他有产业,虽然他暂时离家,但他始终是会回家的。所以说,儿子是“永远得救”的。

(2)他的“心”先离家(路15:12):

一个基督徒的“心”先爱世界,然后他离家成为一个浪子。

① 他求父亲“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11节):

犹太人处理遗产,根据米示拿Mishnah(口传律法):父亲先把不动产分给儿子们,但不能出卖,直到父亲死了,儿子们才可以分得不动产,也可以把产业卖了。还有,如果是遗嘱式的,就要等父亲死了才生效。

这个小儿子很骄傲,他说:“父亲,‘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原文没有“请你”二字。他的心离家,他的态度先改变了。本来他不应该先求分家业,因为他的父亲还在。他哀求父亲,父亲也怜悯他而给他恩典了。

他求“应得的家业”:犹太人的长子占2/3家业,次子占1/3(申21:17,路12:13)。他只为自己求:“分给我”。他虽然没有说:“我要离家”,但他父亲知道他是要离去的。

他父亲没有把“家业”分给他,只“把‘养生费’(原文)分给‘他们’”(路15:12),不只给他一人,也给他的哥哥。

② 小儿子得了养生费,就离家过放荡的生活:

在他看来,他是自由了,但这实在是任性。他不像亡羊的愚蠢而掉在坑里;他也不像一块钱无人关心;他是不喜欢受家里的限制与束缚。许多人初信耶稣时很火热,但不久他们就觉得不自由了,他们的心先离开父家和父的爱。他们爱父的财物而不爱父自己,把神的恩典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他们注重罪中的享受。

(3)小儿子的“身体也就离去了”:

“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路15:13)

他要离去,他的父亲并没有拦阻他。许多信徒的心先离开,但“过了不多几日”,见父亲没有什么拦阻,他的身体也就离开了。他的父亲虽然没有拦阻,但心已经破碎了。信徒信主不久,心里爱世界,不再聚会,与肢体疏远,慢慢就越走越远,连祷告读经也没有了,这是很危险的!

(4)“任意放荡,浪费资财”:

路加福音15章虽然没有“浪子”二字,但说他“任意放荡”。他有许多钱,但他不能约束自己。当他喝醉了,就会放荡(弗5:18),浪费父亲的恩典,甚至“和娼妓吞尽了……。”(路15:30)

他“往远方去了”(13节):“远方”,远离父家,到自己所喜欢的地方去,过着浪荡的生活。有些基督徒贪爱世界——远方,过着浪荡的生活。在那里,有时听到别人谈论神的事,他就尴尬了,他认为“父亲”不重要了。在远方没有管束,什么事都可以作了。

他在远方“浪费资财”:浪费神的恩典,不觉得自己有需要;其实浪费资财是其次,最要紧还是浪费光阴。

请注意,初离开主时是“放荡”,慢慢就“任意放荡”,日久天长就“耗尽”(14节)、“吞尽了”(30节)。

3.大遭饥荒(14节)

如果他还没有“耗尽”之前遭遇饥荒,他还会留后路。但当他“既耗尽了”才“大遭饥荒”,这不是偶然的。许多浪子离家,在外面耗尽一切,就“大遭饥荒”,都不是偶然的。这是神的安排,好使他们及时回家,这是父神的爱。按人看来,真是祸不单行,似乎神太残忍了!但神以苦难作为惩罚我们的工具,好使我们及时回家。

饥荒是天灾,信徒一样要经受,尤其是浪子所遭受的是“大”饥荒。因此,他“就穷苦起来”。他离家时,怎么也想不到会有这种遭遇。

4.自寻出路(15-16节)

当他遭遇大饥荒的时候,他还未醒,不想回家,只用尽人的方法,自寻出路。

(1)靠人:

他用人的办法来逃避苦难,在祸不单行的时候,仍不靠神。不久,他找到了一位富翁,在别人都没有得吃的时候,那富翁还有粮食喂猪。

(2)放猪:

他投靠养猪的人,是犹太人所看不起的。犹太人不养猪,不吃猪肉,因为犹太人认为猪是不洁的:“猪,因为蹄分两瓣,却不倒嚼,就与你们不洁净。”(利11:7)凡给外邦人作奴仆的才去放猪的。

许多人离开神而爱世界,过着赌博、淫荡等污秽的生活。

犹太人把奴仆分为3个等级:最高级的是doulos;他们管理第二级男奴paides和女奴paidiskas;第三级是misthios,他们是按日给粮的奴工。浪子饿得厉害,他甘心作第三级奴仆。以前他认为离开父家就得自由,怎知现在作了新主人的下等奴仆了!

(3)山穷水尽:

“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16节)。豆荚,是地中海边一种常青树所结,长5-10寸,宽1-1.5寸的植物。有时,有些穷人也以此充饥。施浸约翰在旷野也吃这种东西。

“也没有人给他”:连豆荚也没得吃。他不享父福,把儿子的名分放弃,结果在远方放猪,连豆荚也得不着。这时候,以前的酒肉朋友也把他抛弃了。他只得走投无路,一切皆空!

二、浪子回家

读经:路加福音15:17-24

许多人只注重浪子回家,认为这是指罪人悔改,因信得救。原来浪子是一个已经得救的人,他是父亲的儿子。浪子回家是指失败的信徒回头和复兴。他先有离家之苦,然后才有归家之乐。

1.“他醒悟过来”(17-19节)

他本应在大饥荒的时候回头,就少受许多的痛苦。但他是在用尽自己的办法后,到了穷途绝路(饿得厉害)时才悔改,也是不错的。

(1)醒悟:

“他醒悟过来”,原文是“回到自己”。先要回到自己,然后才能回到父那里。当他离家时,他先离开自己。现在他认识到自己的真相,实在是不易的。他在受苦之后醒悟了,在急难时他才知道父家是好的。

① 醒前:

他醒前是睡觉,爱钱过于爱父。

② 醒时:

他醒时已是走投无路,连猪都不如。

③ 醒后:

他醒了以后,就想起父亲和父家,他自问、自勉、自卑,才决定回去。

(2)思家:

“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17节)

请注意,他会想起父家有雇工,口粮有余。假如是一个未得救的人,怎会自己醒悟过来,他又怎会知道父家口粮有余呢?许多不信的人,别人向他们传福音,他们也不相信。但这个小儿子在远方走投无路,又没有人传福音给他听,他会想起父家的一切,可知他是个得救的人,现在回父家就回头了。

以前他“厌家”(12节),现在他思家。真信徒经神管教后是会悔改的。

“我倒在这里饿死吗”:这是他自讨苦吃的,也是神对他的报应,使他经受痛苦和羞辱。

(3)自己醒悟:

父亲没有亲自到远方去寻找,也没有派人去找他,是他自己醒悟要回家的。至于亡羊和失钱,就要“被找回的”,因为罪人不会自己找神,而是神寻找罪人。

(4)决志:

“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18-19节)

① 真诚悔罪:

他不只是为吃饱而回。如果是这样,当他吃饱之后,他又要离家了。但他知道自己有罪,真诚悔罪了。

② 决心:

“我要起来”。如果单醒悟而没有决心,那是没有用处的。

③ 准备认罪:

他准备认4句(18-19节)。他从来没有这样向父亲认罪。他认识在上有天:“我得罪了天”,“天”,表明神自己。他又认识在家里有父亲:“又得罪了你”,“你”,指他当时生身的父亲。神和生身的父亲,都是他得罪了的。如果按属灵的说法,是指天家和天父。他认识自己的不配:“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他放弃儿子的地位,宁可当雇工,也是满足了:“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

2.有了行动

有些人只醒悟,甚至也下了决心,却迟迟没有行动。这个浪子不只醒悟,也有了决心,他更有行动。

(1)前往:

“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20节)。他先“醒悟”了,然后前往。有了内心的醒悟,然后有外面的行动。“往他父亲那里去”,他不再是往朋友那里去了。他这次不是越走越远,而是越走越近。

(2)父亲显大慈爱:

“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20节下)

当小儿子一有行动,他父亲就显出他的大慈爱了。他的父亲一直在思念、瞭望、等候浪子回家。

①“相离还远”:

他有决心、有行动,虽然还未到家,父亲就“动了慈心”。本来是“严父慈母”,但现在是“慈父”。浪子有了起头,父亲也就有了行动。我们的悔改虽然距离神的旨意还远,但爸父就会“动了慈心”。

②“他父亲看见”:

他的父亲天天在屋外看望小儿子是否归家。

③“跑去”:

不是小儿子跑回家,因为小儿子心里惧怕,他只得慢步走,但父亲是“跑去”。亚里斯多德说:“伟人是不会在公共场所跑步的。”但浪子的父亲竟然跑去迎接浪子归家!

④“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

浪子好像个乞丐,但他的父亲不怕他肮脏,“抱着他的颈项”,甚至“连连与他亲嘴”。

⑤“亲嘴”:

“亲嘴”表示和好意(创33:4)。“连连”,十分相爱,父亲顾不得自己的尊严。正如耶稣被法利赛人批评与不洁的罪人接触一样。本来父亲可以等他沐浴后穿上华衣,试他一段时间,然后再亲嘴也不迟。但他的父亲不只眼看、心爱、脚跑、手抱,还要“连连与他亲嘴”。

(3)认罪(21节):

① 他先叫“父亲”:

世人不是神的儿子,惟独信徒才是神的儿子:“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罗8:15)他醒悟后是叫父亲。一个罪人,不是称神为父,只呼叫神。儿子就叫父亲。小儿子什么都没有了,但他有父亲,有父亲就有了一切。

② 他认罪只认了3句:

本来他决定认4句,结果只认了3句。

第一句,“我得罪了天”:这是得罪了神。

第二句,“又得罪了你”:原文作“又在你眼前”。我们虽然在远方犯罪,但实在是在父的眼前。

第三句,“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他谦卑,但说了不合真理的事。浪子虽然浪荡,但他始终是父亲的儿子。我们因信得重生,是神的儿子;一次是儿子,就永远是儿子了。浪子说的头两句很好;但当他一说出不合真理的话,父亲立即就阻止他,不让他再错下去。

我们是儿子,不是雇工。我们虽然是神的仆人,但这是儿子的服事,而不是雇工的服事。

浪子可以不出走:他有“良机”,可为父亲发展事业,但他转入“危机”,放猪去(15节)。后来,他有了“转机”(17-20节),回到“良机”的景况(21节)。

3.父爱的表现(22-24节)

父亲一听他说“不配称为你的儿子”,就马上拦住他,没有让他再往下说“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当他诚心认罪后,他的父亲就立刻吩咐仆人把东西拿来给他了。“仆人”,预表天使。他要作“雇工”,父亲反把仆人叫来服事他。

(1)“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

请注意“那”字。“那上好的袍子”,可能是他父亲为他保留的,也许是他以前所穿的那件。他比贵宾更尊贵,因为他有儿子的地位。

仆人不用问哪一件。可能父亲常常对仆人说,如果我的儿子回家,我就要把“那件”袍子给他穿。当父亲一说“那上好的袍子”,仆人不需要问,就立即拿来了。

父亲说 “快拿出来”之前,父亲快跑去接他。现在,“快拿出来”,不要慢。

(2)“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

把戒指戴在他结茧与肮脏的指头上。古时的戒指上有自己的名字,这是打印的戒指(创41:42,参加4:6,弗1:13)。戒指表明忠贞结合,永不破裂。戒指又是权柄,而不是需要,戒指是提高他在家里的地位。这又是订婚戒指。

(3)“把鞋穿在他脚上”:

奴仆没有鞋穿,儿子才能穿鞋。这是说明他有了儿子的地位了。

我们复兴后,应当穿上福音的鞋(弗6:15)。

(4)“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23节):

犹太人的习俗,浪子回家,先要在门口献上祭物,然后设摆筵席。犹太人在牛圈中养那最肥的牛犊,是为贵宾或在节期用的。用在特殊的场合,是大喜事。宰那肥牛犊,不是为需要,而是为提高他的地位。“那肥牛犊”,不用指明,一说就知,可知他父亲早就养着,还常对仆人说,这一只是待小儿子回来时才宰的。

“我们可以吃喝快乐”:小儿子离家,在外飘流,没有这样的快乐。请注意,前两个比喻,亡羊被寻回、失钱被找着,只是“一同欢喜”,但浪子回家,就“吃喝快乐”。

(5)“作乐跳舞”:

“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25节)这不是舞场的群舞,乃是预表天上欢乐的音乐和跳舞。

(6)喜出望外:

他已分到生活费(12节),在外面耗尽了一切,但当他一回家,就仍有多恩可得,这与他所想像的(当雇工)大不相同。“如经上所记:‘神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

4.痛苦与快乐

(1)浪子:

他丢弃家中的喜乐,寻找世界福乐,结果痛苦万分(路15:13-14)。

他飘流于外,走投无路。他决心回去,也许回家会受父亲责骂;但结果让他喜出望外,“可以吃喝快乐”。

(2)父亲:

浪子离家,父亲的痛苦最深。但当浪子回家后,父亲的喜乐最大(24节)。

当我们从浪荡转回,得着复兴,天上的喜乐也是最大的。

我们不要轻看归回的浪子。

我们作了浪子,也不应惧怕;只要回转,天上也就充满喜乐了!

三、大儿子

读经:路加福音15:25-32

父亲有两个儿子。许多人把浪子说成是罪人,浪子回家说成是罪人得救;把大儿子说成是犹太人或法利赛人。

应该说:头两个比喻是“罪人悔改”(7,10节),两个儿子的比喻是小儿子的复兴,大儿子生气(28节)。这是预表教会中的两等浪子。

1.两种浪子

许多人听浪子的比喻,总不认为自己就是浪子,但当他们听了这大儿子的比喻后,就会承认自己是了。小儿子是远方的浪子,大儿子是在家的浪子。

(1)小儿子“往远方去”(13节);大儿子只“离家不远”(25节)。

(2)小儿子“任意放荡”(13节);大儿子有他的朋友(29节)。

(3)不以神为乐:

小儿子浪费资财;大儿子要“和朋友一同快乐”(29节)。他们都有不同的快乐。

(4)不在家里:

小儿子身心均不在家,最后要“到田里去放猪”(15节);大儿子的心不在家里(25节),而是在自己的田里。

(5)小儿子迷失在罪中(13节);大儿子迷失在自义里(29节)。请注意:羊在旷野失掉;钱在屋内失落。

(6)浪子悔改了;大儿子还在生气与埋怨中(28-30节)。

2.“他回来,离家不远”

大儿子在家里,但这个时候他正在田里:“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25-27节)

(1)“正在田里”(25节):

大儿子有双份的家业,田是属他的。他在田里作工,但不是侍奉神,而是为自己劳力。他忘记一切都是父亲所给的,所以没有感恩的心。

(2)他“离家不远”:

他没有到远方,但他不是在家里侍奉。

(3)他“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

他本应该高兴,因为家里有喜事。

(4)他先向仆人了解清楚(26-27节):

他不是问有关父家的乐事。许多人不是为求真理,而是为挑剔人,找别人的麻烦。

(5)“大儿子却生气”:

他毫无理由的生气(但按肉体说,他就很有理由)。他“不肯进去”:这是生气的表现。生气最容易导致打骂。他本当体贴父亲的心,进去一同欢乐。

(6)“他父亲就出来劝他”:

他父亲没有生气,没有责骂。而是出来劝大儿子,正如之前出去迎接浪子一样(20节)。毫无理由的大儿子生气,满有理由的父亲只“劝他”。法利赛人见人回转也会生气。

(7)大儿子自义的对父亲说(29-30节):

这是预表我们自义的祷告。他怨言百出。他自私(29节)、自大(30节)。自大加一点,成了“臭”字。

①“我服事你这多年”:

“服事”,原文是“为奴”意douleuo.“我作你的奴仆多年”。许多人服事神稍有成绩就向神和人自夸,大儿子是勤力作工,但只自夸,而不感谢神。

②“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

他的身体没有离家,但现在他就不肯进入恩典的筵席里;他以前虽然没有违命,但现在就违背了。他的祷告与法利赛人的祷告没有什么分别(路18:12)。

③“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29节下):

他与父亲斤斤计较。他在父家之外有朋友,他爱朋友胜过爱父亲与弟弟。

我们侍奉神,是不是为要得山羊羔来和我们的朋友一同快乐呢?我们侍奉神,不是为了得什么赏赐,因为神是会给我们赏赐的。

小儿子回家,家里就有了喜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23节)大儿子不重视家里的快乐,只重视世界的快乐。我们应当重视与弟兄姊妹的交通,同享天福。

④“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30节):

他不说“但我的弟弟”,而说“你这个儿子”。小儿子已经悔改了,父亲不再提他的罪,但大儿子还念旧恶。父所赦免的,他不饶恕。他不体贴父亲的心肠,不爱他的弟弟,不齿弟弟的所为。

他乱指责与定罪。到底他的弟弟有没有“和娼妓……”,抑或是他想像中的罪?13节只说“任意放荡,浪费资财。”许多人在祷告中乱指责人、定人的罪,好像法利赛人一样:“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神啊,我感谢祢,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路18:11-12)

⑤“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30节下):

他指责他父亲的偏爱和不公。他嫉妒弟弟有“肥牛犊”,怨恨自己连“山羊羔”(小羊)也没有。他要用自己的义来赢得父亲的爱。

2.大儿子比不上小儿子

大儿子自负自己没有离家,他看不起弟弟在外浪荡。但圣经给我们看见,大儿子在多方面都比不上小儿子。小儿子虽然放荡(13节),但他悔改了。而大儿子是任性,没有悔改(29-30节)。

(1)小儿子从远方归回;大儿子离家不远,但不肯进去(28节)。

(2)小儿子知罪;大儿子自以为义(29节)。

(3)小儿子认罪;大儿子夸功骄傲(29节)。

(4)小儿子呼叫“父亲”(21节);大儿子没有称父,只说“你”(29-30节),一共五次。他服事父亲多年,但他心里没有父亲,所以连山羊羔也得不着;如果他进入家里称呼父亲,他就有肥牛犊了。

(5)小儿子认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大儿子认为父亲得罪了他。

(6)小儿子说“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21节);大儿子认为父亲不配作他的父亲。

(7)小儿子深觉罪苦;大儿子不觉罪苦。

(8)小儿子以父为乐;大儿子向父亲生气,不称父,不认弟弟(30节,比较32节)。不孝不悌。

3.父亲的爱远超弟兄的爱

(1)父亲爱小儿子:

父亲怀念、迎接、赦免、仍给他儿子的地位,又给袍子、戒指、鞋子与肥牛犊。

(2)父亲爱大儿子:

“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31-32节)

父亲没有忘记大儿子的殷勤:“你常和我同在”。父亲为他心碎比为小儿子心碎更甚。因为大儿子身在家而心不在家。小儿子使父亲伤心,大儿子不体贴父亲的心。只有耶稣没有使父神伤心,反而体贴祂的心。

①“他父亲就出来劝他”(28节):

浪子悔改,父亲出去迎接他;大儿子生气,父亲“出来劝他”。父亲没有责备他,只向他摆明事实。

②“儿啊”:

大儿子不认父亲,但父亲还认他。“儿啊”,原文是“亲爱的小孩啊”,他是大儿子,但还比不上小儿子,只不过是婴孩。今天,许多人信主多年,还比不上小儿子,他们只在基督里为婴孩!

③“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他在家经常享大筵席,但久而久之就不觉得甘美了。他也分了养生费,但每天仍有丰富的享受,真是恩上加恩。可惜许多基督徒经常听道(享受属灵的筵席),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不觉得甘甜了!

4.不要做浪子

路加福音15章提到两种浪子:一个是离家的浪子,一个是在家的浪子。

(1)我们不要做小浪子:

他心向世界,爱金钱过于爱父亲。

应当悔改:我们无论怎样败落,只要肯回头,就必得爸父的大恩典。父亲不会到猪圈去找我们,只要我们醒悟,祂就会使我们喜出望外。

(2)我们不要做大儿子:

① 他在自己田里作工而不在家里伺候。

② 他是在家里的浪子:

许多人身在聚会里而心却在田里。

③ 他冷酷无情:

如果小儿子回家先碰到的是他,小儿子就回不了家。

末世教会也有许多人是因大儿子就回不了家;如果他回来了,就会天天忍受大儿子的自义、吹毛求疵、盛气凌人、说话激愤,令他们掉头再出去流浪。许多在家的大儿子做了审判官。

但浪子归家先得到父亲接纳,后再遇到大儿子的批评,这是神许可的,这样他才会全心转向父亲。

我们当放下挑剔的成见,来参加父神的筵席。

(3)大儿子有没有悔改,圣经没有说:

父亲不会强迫他悔改。我们会同情浪子,而恨恶大儿子,但父亲两个都爱。

(4)有些人既是小儿子,又是大儿子,在他们里面会同时有这两种光景,可怜亦复可叹!

(5)不要自以为属灵:

如果我们不帮助属肉体的人追求属灵,我们就成了“属零”了。

结 论↑↑↑点此处返回目录

路加福音15章是名章。不过,许多人都把浪子说成是未得救的人,浪子回家就是他悔改信主。其实,他是一个已经得救的人,不过他贪爱世界,离家到远方,过着浪荡的生活。

全章显示三一神的工作:亡羊被寻回,是圣子的工作;失钱被找回,是圣灵的工作;浪子回家,是圣父的工作。

圣经论三一神的次序

1.父、子、灵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浸。”(太28:19)

2.耶稣、神、圣灵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林后13:14)

3.圣灵、主、神

“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林前12:4-6)

4.父神、圣灵、耶稣

“就是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藉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彼前1:2)

5.圣子、圣灵、圣父

这是路加福音15章的次序。因为法利赛人和文士针对耶稣:“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路15:2)所以耶稣先提自己寻找亡羊,再说圣灵找失钱,末了才谈浪子回家,被父神接回。

未信的人先看亡羊的比喻;挂名的信徒是在家里遗失的,最好先看失钱的比喻。

至于浪子的比喻是针对失败的信徒。爱世界、离家的小儿子,在外飘流犯罪,没有参加聚会,是离家的浪子;经常来聚会,但心爱世界,他虽然聚会,但人在心不在,又怨神恨人,是在家的浪子(大儿子)。末世教会最多是在家的浪子。离家的浪子,在穷途末路时,容易归回;最难得复兴的就是在家的浪子。小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复得的。”(路15:32)这个复活不是灵的复活(得救),也不是身体的复活(将来复活),而是魂的复活(复兴)。但大儿子没有这种“死而复活、失而复得”的复兴。

头两个比喻都说“一个罪人悔改”(7,10节),浪子比喻却没有说“一个罪人悔改”,因为他们是已经得救的。

盼望末世“在家的浪子”很好地醒悟,速速回转,不要再“生气、不肯进去”(28节),而要彻底悔改,进去和家人一同“欢喜快乐”(32节)!

 

二○○二年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