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比较--儒、佛、回、基督教

龚天民



儒 家

信仰由来 :
中国文化的传统,古圣先贤的教导,经孔子,孟子等发扬光大而成的一套道德标准及生命哲学的思想,不是宗教("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个人的宗教观可由论语八佾孔子与子路的对话看出: "子疾,子路请祷...子曰: 丘之祷久矣!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可见孔子是有神论者。

基本教义 :
1.上帝 (天) 掌管一切,人需 "乐天而知命"
2.道 (真理) 充满宇宙,是一切德性的准则
3.道德存于人心,故要 "求诸己"
4.积极的人生观: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生命意义 :
1.流芳百世: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2.追求至善 (圣人)



佛 家

信仰由来 :
释迦牟尼取婆罗门教的一些教义加入自己的人生哲学思想而成。 释迦牟尼的 "原始佛教" 后来演变为大乘及小乘,大乘又有六 大宗派: 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密宗。前 上四宗派其实是一种唯物论的哲学,净土宗与密宗则是公元六 百年后演变出来的宗教。

原始佛教:

流传 - 由释迦起至他死后一百年时止 (600 B.C. - 400 B.C.)
教义 -

 一.四圣谛 (真理):
 1.苦谛 - 人生充满了苦,八苦生三毒,三毒遮盖了 人原本有的 "清净心"。
 2.集谛 - 万物由 "因" 经 "缘" 而成 "果"。生命 轮回,不能解脱痛苦。
 3.道谛 - 由修行,修道而能知过去未来一切且能往 来于天界与凡界之间。
 4.灭谛 - 修道成功的人死后进入涅槃 (不复存在)。

 二.轮回:
人死后投生六道:天道 (鬼神,也会死);阿修罗道 (不停战斗的鬼);人间道;畜牲道;饿鬼 道;地狱道。

 三.业立 (行为):善人投胎较好的地方,恶人投胎畜牲或地狱

 四.三法印:
 1.诸行无常: 一切现像都不长久
 2.诸法无我: 万物皆无本体,是空
 3.涅槃静寂: 死后无生无死的理想境界 生命意义 : 生命没有意义,为解脱轮回之苦应追求生命的最好境界: 涅槃 (原义 "被吹去"),即无生,无出,无作...是完全的解脱。

生命意义 - 生命没有意义,为解脱轮回之苦应追求生命的最好境界: 涅槃 (原义 "被吹去"),即无生,无出,无作...是完全的解脱。

小乘 -
流传: (400 B.C. - 100 A.D.)
教义:
 1.物质不灭,现像因缘而起,缘尽而灭
 2.主观的意识完全是物质刺激的反应
 3.自我意识不能永存
 4.无意识的魂 "业" 轮回投胎
 5.超度 (一种佛教仪式) 能使人投好胎
 6.罗汉是尽断一切烦恼而得尽智,能受世人供养的圣者
 7.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
大乘 -
流传: (100 A.D. - 850 A.D.)
教义:
 1.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能见之物皆无实体)
 2.四大皆空 (地、水、火、风是构成宇宙的四大原素,都是空无所有
 3.心作天,心作人,心作鬼神,畜牲地狱皆心所为心 (宇宙万物及所有自然现像都是心理作用)
 4.芸芸众生,皆能成佛 (清净的心就是佛性)

禅宗 - 达摩在河南少林寺所创,传到五祖弘忍,向弟子索偈以 便传衣钵,弟子神秀提出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识字的惠能也提出偈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遂成为六祖。有一次风吹动了旛,有和尚说 "这是 风动",另一和尚说 "这是旛动",惠能更正说:"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

天台宗 - 一心三观: 从空观 (一切皆空),从假观 (万象皆假), 从中观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华严宗 - 从心中除去所有的欲望就可以得到真自由,真平等。

净土宗 - 信阿弥陀经,目前领导台湾佛教信仰
 1.若相信阿弥陀佛并不断口念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意为依归),死后便可往西方极乐世界。
 2.生前念佛勤恳,死后能生上品成佛
 3.若念佛不勤则投生下品需待十二大劫 (一大劫是 1,344,000,000 年) 才能生白莲花而再学道。

密宗 - 信 "大日经",注重念咒 (真言),如 "奄嘛呢叭弥吽" 能使万事顺利,死后成佛
 1."众生即佛,佛即众生" (大日如来佛是万物的本源,世界万物即其显现")。这是泛神论 (宇宙就是神) 的想法。
 2."即身成佛" (我与佛原为一体)
 3.念咒修行



回 教

信仰由来 : 先知莫罕默得得神默示写下可兰经,与犹太人的摩西五经,及其它先知著作同为『圣喻』,必须遵守。

基本教义 : 守全律法可上天堂

生命意义 : 天堂有美女、美酒伺候



基 督 教

信仰由来 : 神的话及神带领、捡选人类的过程记载在圣经中,先由犹太人,后由基督徒抄传保守至今。

基本教义 : 悔改认罪,并接受耶稣为神的儿子,替我们的罪而死就得赦免成为基督徒。

生命意义 : 永恒的生命,与造物主在永恒中享受爱的连系及管理宇宙。




基督教与佛教有何不同


1.基督教:相信宇宙间有上帝,只此一位至大至高的主宰。

佛教:相信缘起论,故原始佛教不信有神,但后来却相信三界中的无数鬼神。


2.基督教:相信上帝创造万物。
 
佛教:相信诸法﹝现象﹞因缘生。但不能解释第一因。


3.基督教:相信圣经真理,世人都有罪,由始祖亚当传来。

佛教:相信人有无明,故有老死等结果。但无明从何因缘生?


4.基督教:相信只有天堂与地狱。人的灵魂在这两地,不会再有变动
   
佛教:相信六道轮回,众生﹝包括虫蚁等﹞与鬼神还要变来变去,但由谁负责此变化?


5.基督教:相信上帝自有永有。

佛教:相信天道中的鬼神仍要堕落。


6.基督教:相信信徒肉身死后灵魂仍有知觉,过天上属灵佳美生活。

佛教:相信涅槃是信徒最终理想之处,静寂、无相、无觉、是空是无。


7.基督教:救主耶稣是道成肉身,由神成人,是大卫的后裔。
 
佛教:释迦牟尼生为人,是印度﹝今尼泊尔﹞一小国的王子。


8.基督教:耶稣本身即是道。

佛教:释迦本身不是道,只是求道者之一,是一名修道的苦行僧。


9.基督教:耶稣未婚,约三十岁左右出来传道救人。

佛教:释迦曾婚,约二十九岁时突然弃家出走,赴森林苦修。


10.基督教:圣经要人从心底悔改,接受耶稣十架救恩。

佛教:佛教要人抑制身心苦修以求解脱轮回进入涅槃﹝空、无﹞。

11.基督教:耶稣曾以言教及神迹奇事救人。

佛教:释迦无能力行神迹奇事,只以言教劝人努力自修。


12.基督教:耶稣被钉十架而死,但三天后复活升天,证明祂是神。
 
佛教:释迦老死,成为地上的教主。


13.基督教:圣经是在耶稣升天后即由弟子们写成。
 
佛教:佛经在释迦死后经四五百年口传才正式成文。


14.基督教:圣经把神与人分别清楚,神是神,人是人;人悔改后能以纯洁的心灵敬拜神,为神所喜悦。

佛教:佛教说众生皆能成佛,但佛是「觉者」,即悟道者之意;佛性 (Buddhatva) 只是指人的心,所谓成佛不是具有神性。


15.基督教:圣经要人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因上帝是灵,人眼不能见,所以禁止人为祂雕刻偶像。

佛教:佛教一面竭力否定有神、自称无神论。但另一面却又大拜各种佛、菩萨及鬼神 等偶像。


16.基督教:圣经体谅那些从未曾听过耶稣之名的人,他们必不按律法灭亡;他们的是非之心同作见证﹝罗 2:12-15﹞。因此我们认为孔子孟子虽未曾信耶稣,但上帝会公平审判,我们不必为他们的灵魂担忧。

佛教:佛教坚持必须信佛教才可能入涅槃,永远超脱轮回之苦。故孔子孟子即使在「天道」之中,等福报满后仍会堕落到其它牲畜,地狱等处去。



17.基督教:圣经把人与牲畜分别清楚,人不会变牲畜,牲畜不会变人。人是根据上帝形像样式而造的。因此人高过万物,是世界的主人翁。

佛教:佛教把人与牲畜混为一体,院中猪狗可能是前生父母所变,家中亲人又可能是前生动物或鬼魂变成,前来索债或还债。


18.基督教:人得救是本乎相信、接纳耶稣的救恩,而非凭自己的修行。在上帝绝对的公义圣洁面前,任何人也不配自称为义,惟有白白领受救恩。

佛教:佛教一面强调要自修悟道﹝自力解救﹞,另一面却又须大声讼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希望死后往生西方净土,这是「他力解救」。到底「自力」还是「他力 」? 「涅槃」﹝无﹞还是「净土」﹝有﹞? 僧伽也意见分歧。


上一章 下一章